《论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问题策略的有效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问题策略的有效运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问题策略的有效运用温岭市新河中学 江秀君摘要:英语课堂问题的运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阅读课教学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即Pre-reading阶段、While-reading阶段和 Post-reading阶段),阐述如何提出适时、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有效地运用问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正确运用阅读策略。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阅读 问题策略有效运用。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2003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普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后,英语教师一直在积
2、极探索新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方法,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课堂问题的设计和有效运用是实行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阅读是读者运用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策略和篇章结构知识等,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 高中英语阅读课从学生阅读的程度和达成度分析,阅读可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是通过对文章的词、句、篇的理解,掌握英文知识结构。泛读,是指通过对文章的略读,弄清文章的大意、故事发展的情节。精读是泛读的前提,泛读是精读的升华。 从阅读的发生空间分析,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本文所涉及的阅读课应该是
3、课内阅读,但课内阅读需要课外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从阅读的学生参与度分析,可分为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指导阅读。从过程分析大致分为Pre-reading(阅读前)、While-reading(阅读中)及Post-reading(阅读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阅读前: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阅读中:目的在于培养理解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阅读后:目的在于培养语言的输出能力和自由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将重点介绍在阅读课“三过程”中对课堂问题策略的设计与运用。一、英语阅读课的课堂问题设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是完成新课程标准下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步骤,是帮助学生
4、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 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在英语阅读课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类型会经常使用。 1、预测性问题。预测性问题是从已知信息入手探测未知信息,这种问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常用的问题形式有:What do you think the new technology will bring to people? / Can you guess what will happen next? 2、向导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回答这类问题,课文的核心内容就自然地显示出来。如: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 / Wha
5、ts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3、事实性问题。通常用于检测学生的记忆力。回答事实性问题只需要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并对记忆信息进行回忆后做出简单的回答;问题的答案往往是规定的和封闭的。如:Who invented the plane? / What did we do and see in the zoo yesterday? 4、深层性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并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当然学生回答时也需要掌握基本的相关信息。例如:How can we solve this problem? / What can we do
6、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 5、评价反思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情作出判断和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师设计具体问题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要明确。课堂提问要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出目标明确的、针对性强、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第二、难度要适当。课堂提问要注意难度适当,设计的问题过难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过易则不能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具体把握问题的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
7、堂交际中来。第三、趣味性要强。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会集中注意力,就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活跃起来,设计的问题就要注意趣味性。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选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力求问题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乐于回答。二、英语阅读课中的课堂问题的具体运用策略教师在考虑问题的设计和运用时,应该根据阅读课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任务、教学需求、教学对象和不同阅读方式,综合考虑课堂问题的类型,有目的地选择问题,充分把握不同问题提问的时机,重视不同类型问题在不同阶段的运用策略,使学生在问题的
8、帮助下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理解水平。本文介绍的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不同问题过程,试选择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列表如下:阅读前 阅读中 阅读后预测性问题向导性问题 评价反思性问题时间顺序提问法直观形象提问法 细节性问题(提问方法) 顺序提问法比较提问法深层性问题 1、Pre-reading 阶段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尤其是精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Pre-reading阶段,教师应紧扣课文,重点设计并运用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预测。如在上SEFC 1B Unit 1
9、8 New Zealand 一课前,笔者让学生就表一有关新西兰的概况进行预测,并填写表二。表一:size weather history location population language culture nature表二:What you know about New ZealandWhat you dont know What you want to know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确定已知部分,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出种种预测,从而期盼通过阅读加以验证,并通过泛读的阅读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让学生预测性问题,使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阅读既有针对性,又更加容易;同
10、时问题可激活学生的图式网络,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While-reading 阶段 在While-reading期间可根据阅读的程度提出三类问题让学生回答。 (1)向导性问题。在让学生进行fast-reading前,出示一、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速读课文,学生抓住篇章大意,确定所搜寻的信息在文中的大体位置。学生会尽快地把握文章中的主题或主要事实;有时也可以对前面的预测加以验证。这样做,旨在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全貌,建立初步的全文语义图像。如在SEFC 1A Unit3 Adventure Travel一课中,在学生速读前可抛出这样几个问题:Why do many people prefe
11、r adventure travel nowadays? What is an adventure travel? 然后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和泛读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以“了解大意,初知概貌”为目的的速读,正好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细节性问题。在学生获取大意信息的基础上,给学生一段时间选择精读的方式细读课文,然后巧妙地设计并提出细节性问题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中大量的信息和细节,了解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掌握情况。新教材课文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在学生细读课文后可利用以下不同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课堂问题策略。(A)时间顺序方法。比如对于时间顺序明显的课文如人物传记、历史事
12、件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着眼于课文的时空顺序,主要情节及其发展。如讲授SEFC 1B Unit 17 Oprah Winfrey一课时笔者设提出这样的问题:Would you like to know her life story? 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如下表:Topic sentenceOprah Winfrey is not only a very successful TV personality but also a woman who has inspired millions.Timeline Main eventsJan. 29,1954born in a sma
13、ll village in American1961-1968lived a hard life1971began working on a radio programme1973started working for television1984became the host of talk show called AM Chicago抓住时间这一条主线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自主地去捕捉与主题相关的重要时间与事件。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又能帮助他们记住文章中的一些细节。(B)直观性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挂图等直观形象地提出问题,如教授SEFC1B Franklins
14、Famous Kite Experiment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出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What is needed to the kite experiment ?And what were they used for?What is needed to make the kite?How can we make a kite?How can we do the experiment?这些问题可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掌握。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由于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增强接受效果。(C) 逻辑性方法。
15、按照课文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和领会。这种提问方法尤其适合逻辑性强的课文。如教学SEFCSB L83 A Problem for the Detective一课时,可运用如下问题:How many people attend the meeting?Who was the unknown man?What did the young women want to do?What made Hope think of getting the money instead of Clare?What was Mr Coals best proof that th
16、e girl was not Clare Flower?Why did Tom Goode think that the money should belong to him?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抓住了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连续进行艰苦的活脑训练。(D)比较性方法。一些课文中的情节人物的对比性较强,针对这类课文可提出一些比较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如SEFC1B Unit9 Life on the Go一课,根据教师,家长及学生对学生在校园内可不可以使用手机所持的不同观点设计出如下问题:Why are cellphones so
17、 popular, especially among teenagers?What are the opinions of a headmaster about using cellphones in school?What are the opinions of some parents about using cellphones in school?Why do they hold such opinions?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using cellphones in school as a student? Why ?通过这些对比性的问题,学生就能对课文形
18、成比较清晰的概念,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许多方法设计细节性问题。总之,通过这些细节性问题,教师可把握学生对课文中细节的掌握情况,发现教与学的不足之处,为教师及时查漏补缺提供依据。(3) 深层次问题。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不仅仅是教学生对课文细节的掌握,而且教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对文章的细节和表层含义把握较好,而对深层含义往往把握不够,甚至不知。所以,在学生掌握了文章中大量的细节信息时,教师可提出一些信息暗含在文中的深层问题,让学生根据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并借助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如SEFC1A L50 Abraham Lincoln一课可提出
19、深层性问题:“Why did Abraham Lincoln have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tates joined again as one country?”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多个信息推理出答案:爱国主义保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是一个民族的永恒主题。如讲授SEFC 1A Lesson 14 A Travel Diary时,可设问:“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towards the fact that people are burning more of the forests?”本课课文是一篇游记日记,作者记下了自己的所见
20、所闻,但未直接表达自己对毁林开荒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学生必须从课文中诸如 “What a bad sight it was! For miles and miles I could see nothing expect a great fire and lots of smoke”及 “Why do they move and burn more of the forest”等这些描写环境气氛的语言,以及表达情感的词句中去揣摩作者的看法和态度。这些深层的问题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主要话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进而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养成基本
21、的学习习惯。3、Post-reading阶段在该环节中主要设计评价反思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属于发现型问题,所以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发动学生讨论和辩论。这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些问题可选择让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去完成。如上完SEFC 1B Unit16 Animal Experiments一课后,可设计问题:Do you think animal experiments are necessary? 学生们发言踊跃,思维灵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一持否定看法的学生说: “We should not test medicine on anim
22、als. Animals have the same rights as human beings. We have no right to kill them.”另一个持否定看法的学生说: “Animals and human beings are not the same. What works with animals often doesnt work with humans”一持肯定看法的学生说: “Animal testing has helped to develop medicine against many diseases.”另一个持肯定看法的学生说:“Millions o
23、f animals are killed for food every year. Using animals for medicine science is much more important.”当然学生们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这种激烈讨论冲破了教材和教室的束缚,这既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又可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想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达到“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的目的。又如在SEFC 1B Unit15 The Necklace一课教学中,设计评价性问题:Is money everything?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本质,结合当前在一些学生中出现的“一切向
24、钱看”和“高档消费”等不良现象,要求学生展开辩论。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得出统一结论:Money is important. We can buy many things with money. Bu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We cant buy love, friendship, health, time and so on with money. 这些问题不仅仅达到语言的交际性目的,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使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通过评价反思性问题,可充分挖掘社会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同时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丰富、更确切。新课程标标准指出,英语
25、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在阅读课教学中的问题策略性设计和运用,并在经常性的阅读课教学的不断训练中,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巩固策略的运用,从而促使学生合理、自如地使用所学的问题学习策略,最终让学生逐渐减少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会自主使用阅读课中的问题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建翔 课堂教学操作艺术, 学科教育年第七期 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Neil J. Anderson著,程晓堂导读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郑皓做课堂中的“善问者”,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年第期 (共49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