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蒲山镇宋营小学 张洪娜 2014年2月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蒲山镇宋营小学 张洪娜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唯有教师走进了文本,方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我今天解说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解说教材的题目是在研读教材中成长。 我的解说流程是1、课标要求 2、体例安排 3、编写意图 4、教学策略 一、课标要求 阅读教学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
2、浅易文言文。 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
3、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 字。 三年级下期阅读教学目标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涵的浅显的道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继续学习复述,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学会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这个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初步概括所读的内容,抓住典型的段落进行指导,进行渗透,使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抽象、归纳、概括
4、的能力。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二、体例安排 本册教材仍沿袭前面五册教材的编排特色,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特产为开放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到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12个语文天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难度也增加了,跟三年级上期相比较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量明显增多,这就拓宽了阅读量,增加了阅读积累,为习作教学铺好路。全册知识树 单元
5、知识树 三、编写意图 (一)呈现丰富的阅读内容,创设理想的学习背景。教材阅读量大,且引导向课外拓展,为学生呈现了一片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情景。十二个主题单元中有展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春天的脚步”、“可爱的小生灵”、“奇妙的石头”和“走进森林”,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有反映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如“亲情”、“读书”等,让同学们感受亲情,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更好的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也有表现人类智慧和文化,讴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如“智慧”、“尊重与平等”、“观察与发现”、“奉献”和“书信”等,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要乐于奉献,懂得尊重别人,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达到对知识
6、活学活用。所选内容题材丰富,有诗歌,有故事,有书信,也有说明文,加上“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和古诗,体裁美,可使学生在学习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材选文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切合中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选文多角度的组编,提供了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主题”不是思想教育的范畴,是人文话题,主题单元可以从多角度选文,学生学
7、习完一个单元,会受到人文思想的多元熏陶。每一个主题单元就是一个平台。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三年级下册春天的脚步单元,理想的翅膀能引发学生到大自然放飞风筝、放飞自己的理想的强烈愿望。春天的雨点讲述的是春雨中的一个故事。在学习主体课文的过程中我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栏目引导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课文、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以及有关诗歌、图片办一个展览,让学生赏读、浏览,在“春天”的熏陶中,内化语言、积蓄情感,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溪畔,对着柳树背咏柳,对着小草背早春,对着田野抒发自己的情感。渐渐地,春天就会走进学生的心间,成为他们真实的情
8、感。教材的编写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又为教师、学生生活语文化铺就了理想之路。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结合课标要求,以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自检、日积月累中的有关项目及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使阶段阅读目标得到体现和落实。如语文天地中第一、三、九、十二单元的金钥匙都是辅导学生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应作为三年级下期的训练重点。 四、教学策略1、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 学生自读这个环节不可忽略。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教师的语文能力不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因
9、此要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优化、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阅读能力。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逐字逐句的讲解或以教师的分析为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必然挤占了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得到的只能是琐碎的、零乱的东西,而学生在自读中对词句的理解、文章的体会却是完整的系统的。在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标出疑问;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思考的学生。学生阅读理解的速度和能力千差万别,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
10、验因人而异,因此只有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感悟和体会,学生的见解和感受就会是具体的、流畅的,甚至是深刻的、完整的。 2、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就像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瓣、花蕊、花托都拽开、分解了,就会失去花朵的美丽了。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 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讲,学了语言就要学会表达,学会说话、学会遣词造句、学会作文。 所以,
11、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如何整体把握课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三年级教材的编写特点,可以运用以下方法:(1)在整体感知中初步把握 课文学习之初,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获得对文章的初步感知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有许多教师上课往往一下子就切入文章的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致使学生不能将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放到课文整体中去理解和感悟,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使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了课文,这一环节仍要在课堂上落实,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步领悟阅读规律。整体感知的过程,是学生带着一般的要求自由阅读课文之后谈所
12、知所获的过程。一般的要求可以是宽泛的,如“读后知道了什么,了解到什么”;也可以是浅显的,如“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件什么事”。前者有利于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谈所知、所感,能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背景;后者指向性较强,但通过学生的稍加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为后续学习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课文和边读边思的时间,有的教师急于教学内容的推进,过早打断了学生的阅读,不利于学生见解的发表,并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谈所知所获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互相启发,为后续学习做好背景铺垫,二是了解学生的初步认知情况,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策略,因此谈所知所感不追求深入、到位。(2)在重点把握
13、中深入 三年级教材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中,有许多是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角度理解课文,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分生命:“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第二单元理想的翅膀:“那一句话能概括第二至第三自然段的意思?”等等,这表明三年级开始学习对课文由面到点、由点到面的阅读思路,这些问题仍旧是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和重点段落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达到对课文的深度把握。需要强调的是三年级阅读目标之一是抓住重点段和重点词语来整体把握课文,但这并不是说要对课文进行逐句逐段的分析、做支离破碎的讲解。 (3)在整体感悟
14、中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只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才能有所感悟。在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要采取读中悟、悟中读的方式,加深内化吸收和外化表达,通过朗读体会文字中的感情。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世界,在联想和想象中加深体验,在拓展中升华情感。 (4)在复述中把握 课标第二学段提出了复述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本套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就培养学生复述的能力,并进行了方法的指导,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15、金钥匙还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记住重点词语和文章的大体顺序来指导复述的技巧。并不是所有的叙事性作品都要求复述,而是指有一定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三年级教材编排了许多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易于复述的课文,如妈妈的葡萄、平分生命、春天的雨点等,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变成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家长或朋友,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时能够讲出大意即可,但要引导学生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注重个性化的感受。 (5)在创造中思考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三年级下册“书信”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既要学生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热爱的情感,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又要学习写信的方法,如何使学生
16、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又不至于把文章搞得肢离破碎呢?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依照课文提供的线索,以家乡小朋友的身份给巴金爷爷写信,学生写得非常好,即有礼貌的问候,又有请教,既有课文内容的整合,也有学生自身的介绍,在交流中信的格式也潜移默化的得到了实践。 3、朗读和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1)朗读教学 a、方法指导 三年级教材在朗读方法方面也作了指导,如上册第四单元金钥匙,伙伴一:“大声朗读课文,越读越觉得有滋味。”伙伴二:“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我用轻声读,觉得自己也到了小镇。”伙伴三:“读人物对话时,要依据说话人的心情读出语气。”提出要依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读出不同的语音和语气,在朗读中感悟和
17、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把老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限于这样的理解,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师不敢做过多指导,唯恐有侵占主体之嫌。所以课堂上许多时候流于肤浅,使整个学习缺乏深度,缺乏情感的升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其实是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有必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加以引导或以身示范,这既是一种交流式的展现,又是一种情感的激发,在教师抑扬顿挫的读中,学生自会领悟出情感是如何投入,就会领悟文章的音律美,学生随之会跃跃欲试。当然,由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同,处理朗读的语气基调也会截然不同,再现原形的特点也各有千秋。教师在做示范朗读的同时,应多
18、从自己的情感投入以及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情由心生,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模仿。 b、调动情感参与 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教师要用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和氏献璧,卞和历经三次献璧,失去了“双脚”,痛不欲生,才换来别人对玉的赏识,对于“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今天来说,此事显得更为残酷,卞和的坚贞更为震撼人心。如此令人深感残酷与震撼的事情,如果不能深深触动老师的心灵,没有深切的同情心,教师板着面孔,学生无动于衷,我们还能从语文中获取什么人文素养呢? C、创设积极的阅读情境。 每篇课文的
19、产生都有其独特的环境,只有充分了解当时的情境,才能理解课文,突破难点,深入其中,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学习之前应先让学生了解独特的情境,为感情的产生做好铺垫。比如:地域特色比较强的中国石一课,介绍的是驻守边疆的战士热爱祖国的情感。单从“中国石”貌似中国版图引发战士的喜爱来体会战士的爱国热情是难点,而如果在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或师讲述)有关戈壁滩的图片或资料,当学生看到无边的沙漠,茫茫的戈壁滩时,想到他们远离亲人,远离闹市,他们是寂寞的、孤独的,自然对战士戍守边疆产生敬佩之情,再通读课文,了解他们以苦为乐,利用当地的特色开展“赛石会”,并把“中国石”视作珍宝。即有伟大的壮举(不畏坚苦守卫边疆),又有细
20、致的表现(因石头像中国版图,而喜爱不已),这难道不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吗?有了读课文前的感情铺垫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就不难理解战士的爱国之情,再读课文,自然入情入境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讲激情故事、设置悬念、安排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d、合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确实能以具体、形象、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多媒体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运用过多过滥,必然冲击语文学习的本质内涵。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次语文课堂达标,我讲装满昆虫的口袋,课前我制作了课件,在制作课件时,我就注意利用课件的辅助作用,帮助
21、学生学习,因此,在这堂课上多媒体发挥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有作用,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2)默读、略读教学 课标中明确指出,三年级学生要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并能粗知文章大意。 三年级教材在默读的方法和要求上不再在语文天地中出现,而是在文后的思考题中间或的出现,如三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失踪的森林王国文后:“默读课文,记录默读的时间”要求学生自测默读的速度。教师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默读方法和能力,实际上,三年级阅读应以默读,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或者边读边想边画的阅读环节,都适合于默读。 三年级课文文章明显加长,本册教材开始学习略读
22、,对于一些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粗知文章大意,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略读的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朗读、默读是经常结合运用的。 4、学会质疑 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如果学生自己能学明白或者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弄明白,让学生提出来让别人解决,自己被动的听,这样的问题是无意义的。如果学到最后学生仍停留在字词方面进行质疑,学生仍处于初学阶段,学习的过程也是无效的。学生质疑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使教师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才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质疑探索的
23、方向。学生质疑,也不能放弃主导,让学生漫无边际的质疑,否则就会把教材肢解成肢离破碎的问题课。 5、大量阅读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书籍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能拓宽人的视野,启迪人的智慧,雕琢人的心灵,熏陶人的情感。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阅读量较大,每册除主体课文33篇以外,在“语文天地”中编排了许多自读课文习,是学生扩大阅读量的
24、好资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同时,北师大教材的选文和主题单元的独特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在领孩子们走进文本的同时,要善于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子,让学生去领略外面的风景。把学生领入书的海洋,让他们在广阔的世界,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获得知识,形成体验,积淀素养,养成积极阅读的良好习惯。不断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要给学生提供阅读的资源,创造阅读的条件。我结合农村学生因家庭所限图书少的情况,除了从图书馆借书之外,又以班为单位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从家中拿书相互借阅,每周开设阅读课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让学生建立一个读书笔记本,摘录的词句,初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当孩子有了新的收获时,他们很愿意向伙伴或大人交流,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针对这个特点,可以组织故事交流会,评比故事大王等活动,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讲述中感受,在倾听中思索,在品读中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在此次研读教材中,我就像一个学生,在研读教材中,不断思考,反复揣摩,不断加深对教材的了解,对编者意图的把握,在研读教材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