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病实用补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见病实用补液.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儿科常见病实用补液一般来说,输液方案的设计要求尽量合乎或接近机体的需要,但脱水时由于体内自动调节平衡,内部所发生的矛盾、各种N-内分泌等情况相当复杂,最完善的方案也不可能完全符合、也不可能代替机体的功能。临床要求尽量接近生理需要解决主要矛盾,其余矛盾随之迎刃而解。治疗是协助机体而不是全部代替机体的功能,要解决存在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全替代治疗。“只有理论的知识还不够,必须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对输液的病人做周密的观察,随观察、随纠正,才能获得较高的疗效 。”(邓金鍌)说明:为方便叙述和记忆,以下所述液体配置中,除特殊点明外,所述“糖”“盐”“碱”“电解质液”均指其等渗液体。补液的原则:“三定”、“
2、三先”、“三见” 密切观察 ,随时调整。“三定”: 定量、定性、定时(速度)“三先”: 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见”: 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鎂)一、 关于 第一日的补液第一日的补液 总量包括: 累积损失、继续损失、 生理消耗三部分 方案 1、 累积损失 轻度 中度 重度定量 : 50 ml / kg 50100ml /kg 100120ml / kg定性 : 低渗: 2/3 3/4 张 4 :3 :2 液 (盐:糖:碱) 2/3 张 2 :1 :1 液 (糖:盐:碱) 3/4 张 等渗: 1/2 2/3 张 3 :2 :1 液 (糖:盐:碱) 1/2 张 高渗:1/3 1/4
3、 1/6 张 (6 :2 :1 9 :2 :1 12 :2 :1 液 ) 当脱水性质难定时,按等渗补!定速度: 低渗、等渗 按6 8 h 输入 ; 高渗 按 12 h 左右输入 。 重度脱水:先用 2 :1 等张含钠液 15 20 ml / kg 在1/2 1h 内快速给予(扩容抗休克阶段);余量所用时间为 (68) ( 1/21 )小时,一般为 10 ml / kg / h (快速纠正脱水阶段 )。2、 继续损失一般情况下 :定量: 根据情况估计 若禁食 约为10 30 ml / kg定性: 1 / 2 张 1 :1 液(糖:盐) 、 3:2:1液定速:按7ml / kg / h (约 2.
4、5 3滴/ kg / min )特殊情况下的继续损失 另论 。3、 生理消耗定量: 根据摄入热量 , 液体量 150ml / 100卡一般来说,当日摄入维持基础代谢热量 5060卡/ kg , 即补液量约 6090ml /kg 。定性: 1/3 1/4 张液 2:1(糖:盐)液 3:1(糖:盐)液 6:2:1(糖:盐:碱)液 9:2:1液定速: 57ml / kg / min (约 1.52滴 /kg/ min )上述总量应包括饮水量。实际补液时,要综合分析、分别计算、混合使用。通常第一日总液体量: 轻度脱水 中度 重度 90120 ml / kg 120 150 ml / kg 150180
5、ml / kg上述为婴儿补液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补液量相对减少, 3岁以上减少 1/4 1 /3 。方案 临床上根据全日总量“三定” 轻度 中度 重度 定量: 90120 ml/kg 120150 ml/kg 150180 ml/kg 低渗 等渗 高渗 定性: 2/3 张 1/2 张 1/31/4 张 定速: 全日量的一半(大约相当于 累积损失量)在 6 8 h 补入。重度脱水时,此一半又分为两部分: 1/21 h 输入2:1液(等张含钠液)1520ml/kg , 其余 (68) (1/21)h 输入。全日量的另一半: 1618h输入 。 临床实际应用中并不如此复杂,因为,继续损失量是无法事先
6、准确估计的,而生理需要量一般可通过口服补液的方法得到补充。所以,首次静脉补液的总量实际上是主要是指的累积损失量,因此,按累积损失初步定出补液量,订出补液方案,再根据当日大便的次数、呕吐情况及其含水量的多少加以修正。一般经这样的治疗就能达到纠正脱水的目的,但必须强调指出,即使补液总量的估计是正确的,如果液体的张力不恰当,则仍不能使脱水得到有效的纠正!根据上述道理,较为实用又贴切的方案为:方案 定量:累积损失/kg 体重kg 2030ml/kg 继续损失 延长时间的生理消耗 (8h生理消耗) (延长的补液时间) 大约 8 h 临床边观察边定或: 累积损失量 补充累积损失期间的继续损失量定性: 同
7、前 定速: 总量 续量 (时间 :8 h ) (一般速度) 共 约1012 h 二、关于纠酸问题经上述补液,酸中毒一般可随之纠正,如未纠正或开始即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则需另加碱性液体。补碱方法:无化验条件或尚未知 测定结果时, 按5 % SB 5ml/kg/次 或11.2 %NaLa 3ml/kg/次 ,可提高 约 5 mmol/L (10 vol %), 补入后观察效果,必要时 24 h 后重复使用。已知 者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剂量:18 ( mmol/L)1.0体重(kg) = 患儿应补5 % SB毫升数18 ( mmol/L)0.6体重(kg) = 患儿应补11.2 %NaLa毫升数40
8、(vol / dl )0.5体重(kg) = 患儿应补5 % SB毫升数40 ( vol / dl)0.5体重(kg) = 患儿应补11.2 %NaLa毫升数 要求提高到的值 实际测得值 (1 vol / dl = 0.445 mmol/L )按上述计算的碱量先用 1/2 量,余量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继续补充。所补的碱性液及其稀释的糖水均应计入每日输液总量内。三、关于补K问题: 一“尽量” 四“不宜”尽量口服:因为 -1、 补K不能快速补充,血K过高易致心脏驟停(舒张期)。2、 缺K量难以估计,不宜测得细胞内缺K程度,而缺K时以细胞内缺K量大, 由细胞外转入细胞内较慢。3、 K多半在十二指肠、
9、小肠上段吸收完,因此,只要不吐,口服吸收还是比较完全的。不宜过早: 见尿补K (有尿补K较合适,有尿排尿,只要膀胱内有尿即可) 输液前 25 h( 6h内)有尿者 可给 。不宜过浓:静滴kcl 浓度应 0.3 % ,一般以0.2 % 较妥。不易过多: 轻 中 重 口服10%kcl 1ml/kg 23ml/kg 3ml/kg 静滴用量:大约按口服用量的一半即可; 或於有尿后按剩余液体量每100ml加10%kcl 23ml 。不宜过快: 含K液输入时间不少于68 h 。 因为: 细胞外液的K在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下,缓慢进入细胞内,一般供给的K需1520 h才能进入细胞内。因此,补K不能操之过
10、急,一般经3天左右才能达到正常水平。严禁静脉内高浓度、快速滴入K液!严禁静脉内推注K盐!四、关于补钙 / 鎂问题:营养不良、佝偻病的患儿腹泻, 经补液纠酸后易产生低钙或低鎂血症,两者临床表现类似, 出现手足搐搦或惊厥。 一般先给10%葡萄糖酸钙 0.51ml/kg ,或 5%氯化钙 0.25ml/kg 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注,如未纠正可重复注射,如重复注射仍无效,应考虑低鎂血症,应用25% 0.20.4ml/kg/次 深部肌注, 23次/日 。五、关于常用液体的简便配置方法:常用液体的配置各书均有介绍,但有的配置方法复杂,使用不便。即使是有的“简便配置方法”也有不少是以500ml 糖液为基数,临床
11、使用中也不太方便。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两种配置常用混合液的方法,使用中比较简洁方便,现介绍於下:表1 常用混合溶液配置方法(适用于开放式输液)输入液 N.S或5%G.N.S 510%G.S 每100ml液体内加入5% SB (ml) 张 力 适 应 症 1 1 5 2/3 低渗脱水 1 2 5 1/2 等渗脱水 1 5 5 1/3 高渗脱水 3 1 10 等张 快速扩容表2 常用混合溶液配置方法(适用于密闭式输液)输入液 每100ml 510%G-S 内加入10%NaCl (ml) 5%SB (ml) 张 力 适 应 症 4.5 5 2 / 3 低渗脱水 3 5 1 / 2 等渗脱
12、水 1.5 5 1 / 3 高渗脱水 7 10 等 张 快速扩容 说明:1、 有尿后按剩余液体量每100ml加入10%kcl 2 ml 。 2、 酸中毒较重时,、号液体配置中 5%SB 用量可增为 7.5ml ,液体张力则分别接近 3/4张、 2/3张、 2/5张 ,适应症不变。 临床应用中,使用上述常用混合液配置比较简便,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实际应用中,只要将总液体量除以液体总份数,就可以算出每份液体的量(表1);或总液体量除以100就可以算出液体的份数(表2)。依此法配置的液量较计算输入量略有增多,但对临床实际应用没有大的影响。(也可酌情适当减少原计算总液体量)。 举例:补液总量计算为900
13、ml 等渗脱水 号液9003300 处方: 5%G-N-S 300 ml 5%G-S 600 ml 5%SB 45 ml 或 9001009 处方: 5%G-S 900 ml 10%NaCl 27 ml 5%SB 45 ml 根据上述常用混合液的配置,即可衍生出又一个输液方案 方案: 定量: 按上述三个方案任一定量办法均可。定性: 低渗脱水用号液; 等渗脱水用号液; 高渗脱水用号液 。有重度脱水时,先用号液 1520 ml/kg 快速扩容。定速度: 参照上述三种方案。纠酸问题:一般酸中毒按上述液体处理即可。酸中毒较重时可将、号液体配置中的5%SB用量改为 7.5 ml即可。补K问题: 有尿后按
14、剩余液体量每100 ml加入10%kcl 2 ml 。六、关于第二日及其以后的补液问题一般经第一天输液后,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应能纠正,故第二日及其以后的补液应根据腹泻、呕吐等症状而定。脱水已纠正者仅补继续损失和生理消耗,情况好者可改口服补液;若病情严重或脱水仍未纠正者,应当重新估计,重新补充。 七、关于灵活运用补液方案问题 制定补液方案前,要判断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和性质。 补液中要求做到: 补其所失、纠其所偏、供其所需。 即: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 补液的基本原则是:“三定” “三先” “三见” 密切观察 ,随时调整。 掌握:补液总量= 累积损失+继续损失+生理消耗 通
15、过补液要达到“四稳定”: 水、电解质要稳定, 血容量要稳定, 渗透压要稳定, 酸碱平衡要稳定。 熟知造成不同性质脱水的根本原因,根据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从而灵活选择液体。 补液中较难掌握的是液体(指混合液体)的选择和配置问题。 临床上所称的脱水,实际上是既缺水又缺钠的总称,但根据其在水、电解质紊乱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分为等渗脱水、低渗脱水和高渗脱水。 等渗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的丢失。 为便于记忆液体的选择,可记为:失水失盐(不可深究,深究的话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则补液中可按水、盐等比例给予,即:1/2张液(糖:盐1:1 ; 或 糖:盐:碱3:2:1)。即:对于等渗脱水的
16、补液,液体中“糖”与“电解质”的比例只要基本相当即可。 记为: 等渗脱水 补1/2张液。 低渗脱水: 电解质的丢失量比例上大于水分的丢失量。 可简便记为: 失盐失水 ,因此,根据“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液体中电解质所占的比例应大于1/2 , 即根据脱水情况、低渗程度选用大于1/2张的不同张力的液体。记为: 低渗脱水补 1/2张补液张力等张 即:2/3张、3/5张、3/4张、4/5张 高渗脱水:水分的丢失比例大于电解质的丢失,可简便记为:失水失盐 ,因此,所补液体中电解质所占的比例应小于1/2 ,即根据脱水情况、高渗脱水程度的不同选用小于1/2张的不同张力的液体。记为: 高渗
17、脱水 补 1/2张的液体 即: 1/3张、1/4张、1/5张、1/6张等。实际上,液体的选择主要记住三句话即可:等渗脱水补1/2张液,液体中电解质与糖水应比例相当。低渗脱水补 1/2张液,即电解质液所占比例应多于糖水,根据低渗程度的加重,电解质液比例应越多。高渗脱水补 1/2张的液体,即电解质液所占的比例应少于糖水,根据高渗程度的加重,电解质液所占的比例应越少。只要理解并掌握了上述三句”要诀”,就不必去死记“x x x 液” -。掌握了“盐”(指“电解质”)、“糖”谁多谁少的问题,再考虑进去酸碱失衡情况(补碱),即可制定出“不拘一格”的、符合临床实践的、简便易记的“多种多样的”液疗方案。 八、
18、 营养不良合并腹泻的液体疗法 基本原则: 总液量少一点: 度营养不良按一般腹泻供给的最低量补给; 度营养不良按一般腹泻供给量减少30 % 。 度营养不良按一般腹泻供给量减少4050 % 。 一般可掌握比普通脱水减少1/3 。 因为 :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容易过高估计脱水程度。 含钠液适当点: 2/3 张液 脱水引起循环衰竭者可先用 2:1等张含钠液1520ml/kg . 因为:重症营养不良患儿体液总量相对较多,处于偏低渗状态,脱水多为低渗脱水。补液速度慢一点,补液时间长一点:一般以24 h 内以平均速度给予为宜,大约 35ml/kg/h ,累积损失在1216h 补入 。 因为:营养不良患儿
19、心功能较差,若输液量过大、速度过快,易导致心衰。 K盐用量稍高点,补K时间长一点: 用量较普通稍大点,10% kcl 23 ml / kg / d 口服 7 天 。 重症静滴 1ml / kg / d 。还要注意:营养不良由于长期热量不足,肝糖元大量消耗,易发生低血糖,所以,为补充热量,可给些1015%G-S 。九、小儿肺炎的液体疗法 注意事项: 1、能进食者一般不需静脉补液。若仅为静脉滴注药物的需要,则 一要考虑药物的稀释浓度,二要以不扰乱正常体液出入为原则。 2、尽量供给足够的能量、水、电解质,以防脱水,减少负氮平衡和酮症,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粘稠。 3、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可补液。一般给生理需要量,按6090 ml/kg ,补1/41/5张液。速度要慢些,一般於1224 h 均匀滴入。 4、纠正酸中毒:肺炎常伴“呼酸”, 或“呼酸” + “代酸” ,因此,纠酸尽量以改善通气、换气为主。可用5% SB或等渗的(3.6%)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5合并腹泻时的处理原则同小儿腹泻病补液,但总量和钠量应减少 1/3 ,另外,输液中还要经常更换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