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荣《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8596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雪荣《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梁雪荣《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雪荣《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雪荣《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效课堂研讨”活动探索与发现(二)教学设计 - 三角形边的关系 四数组:梁雪荣教材分析: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P3031页的内容。我创设了“让学生摆三角形”的游戏活动,引出研究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数学问题。通过在小组内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能应用发现的结论,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有一点浅显的生活经验,但并不真正理解其具体含义。探索与发现(二)是在学生经历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的探究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探究发现活动,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强烈的探究愿望。教学设想:1、 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经历“体验-猜想-实践验证-发现规律-解释应用”的过程,探究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讨,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教学目标:1、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判定指定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2、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的活动,经历操作、发现、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 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的

3、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难点: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cm、 4cm、 7cm、 9cm长的小棒,实验报告单。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 问题情境1、“接话茬”交流活动,引出要研究的对象-三角形,并有利于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加以巩固。2、复习三角形的概念,并让学生经历初步体验围三角形的游戏活动。二、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A、经过初步体验,提出猜想 猜想1: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猜想2: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猜想3: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小于

4、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B、操作验证活动工具:四根小棒,长度分别是:3cm、 4cm、 7cm、 9cm和实验报告单。 活动要求:每次实验选出3根小棒围三角形,实验完毕后放回原处,以便下次使用。 4人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指派一名同学为记录员,填写实验报告。 三条线段的 长度(cm)围成图形的示意图比较三条边的关系a+bcb+ca a+cb能否围成三角形全部实验完毕后,小组内同学说一说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并给予适当指导。 C、全班讨论交流:谁愿意你们摆得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 并展示不同答案。 讨论:为什么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5、怎样才能摆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 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否则不能围成三角形。 课件动画演示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过程.D、再次验证: 是不是每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一定大于第三边呢?建议:1、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者用小棒任意拼、摆,或者折一个三角形(或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 2、再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算一算进行验证。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一、二2、解决生活问题3、总结儿歌4、拓展练习:留下思考空间四、总结全课谈你本节课最大收获!五、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二) -三角形边的关系 在三角形中 当a+bc 当a+

6、bc 且 b+ca 或a+b=c 且 a+cb 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 (较短)两边之和第三边?探索与发现(二) 三角形边的关系自评稿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来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包括设计合适的活动或作业)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课教学设计,我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学,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实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建构,真正成

7、为学习的主人。一开始,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搭建三角形的活动,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并进行大胆猜想:围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接着,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验证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思维,整节课上,学生学习激情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氛围深厚。2、发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调控者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调控者,应有意留足时空,适时引导,把问题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作能力。我的设计紧跟学生思维,层层递进,最终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了深刻

8、理解。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本节课上,我三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在学生动手搭建三角形的活动中,第二次是在验证猜想时,第三次是在验证结论时。每次合作,我都提出了具体的活动要求,组织学生分工明确,并且一次比一次活动要求更加具体更加细化。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充分享有发言权,并能及时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凝结,修正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 本节最后,我创设了三角形两边之差和第三边的关系,符合新课标理念下我校提倡“五化”里的“结尾悬念化”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本节课中,“内容生活化”也体现的较好,语言是思

9、维的外衣,让学生将尝试中的“发现”讲出来,把自己的所感所悟谈出来,才是学习的升华和提升,课堂是生生交流,师生互动,思维碰撞,灵感迸发的阵地。讲解交流的过程正是不同层次学生交流提升的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本节课中,学生不停地“思”,不停地“问”、不停地“辩”-“为什么有时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就能摆成三角形?”“究竟三角形的三边中存在着怎么样的秘密呢?”“怎样长度的小棒才能摆成三角形呢?”“结论到底正确与否?”“哦,原来是这样”我想正是数学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收获成就感。 猜想-操作-得出结论-验证-运用,是这节课学生所经历的认知过程,这个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生画、量、算、比的活动中再次感司到数学学习起于思,源于疑。 一堂课的结束,恰是另一番学习的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让老师成为学生求知的一个支点,引领学生进入到更为广阔地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以兴趣和方法为杠杆,去撬动知识地球。 人常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需要不断尝试,用心体会,在反复实践中历练自己,弥补不足,由于面对的不是本班学生,我驾控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