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部 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指南专家指导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2013.08目录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 特色教材开发项目背景3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逻辑主线4专业教师标准开发指南6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开发指南8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开发指南10课程资源开发指南13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之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保
2、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新局面(参见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框架内专门设置了培养资源开发项目,系统开发用于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等资源。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
3、目是支撑职教教师专业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培养培训能力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培养培训基地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一次系统检阅。高质量地开展此项工作,有助于打破一直以来影响培养质量和规范性的一系列瓶颈,系统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水平,推动教师增量问题的解决,也能够有效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推进教师存量问题的缓解。为加强项目管理和规范项目实施,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专门印发了职教师司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教师厅2013号)(以下简称培养资源开发项目),就项目成果要求、组织机构、过程管理、成果应用、经费管理等进行了原则约定。为进一步明确项
4、目成果要求,指导项目开发工作,特编撰本指南,供各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参考使用。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逻辑主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项目的开发,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教师资的培养与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涉及教育学、技术学、劳动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特点。项目开发指导思想为: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完善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标准及课程体系。项目的开发应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5、建设的意见等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为指导。职教教师队伍的培养项目开发需要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对应行业及企业、对入职教师的要求和职业特点较熟悉的中高职优秀现任教师、职业专家和学科专家等各方共同合作进行。开发过程应包括文件与文献的研究,以及必要的调查研究。项目开发时进行的调研需涉及已有的职教师范教育状况、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教师的岗位分析。总体而言,项目开发成果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 先进性与应用性。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现代技术与经济产业的发展,又要具备可行性。2 专业性与综合性。体现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化特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并融合师范性。3 科学性与系
6、统性。遵循职教师资培养中教育教学规律;除内部系统外,关注外部系统涉及的教师法、职教法、劳动法以及教师资格条例等。参照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开发成果包括:专业教师标准;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培养质量评价方案;课程资源(包括:专业课程大纲、主干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库)。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程大纲数字化资源库总体开发理念开发指导思想专业教师标准培养标准主干课程教材质量评价方案图1 培养资源开发项目各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各个专业,以上几个模块在经过课题研究后应该获得一个相对完整和统一的框架结构,这对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意义重大。同
7、时,由于各个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在各专业之间,各个模块在内容上可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或职业特殊性。专业教师标准开发指南一、专业教师标准概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是针对特定专业的中职教师的要求而制定的。该标准是中职教师培养标准和中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的基础,是中职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依据之一。“十一五”期间的中职教师培训包已经开发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教育部也已委托有关单位起草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并在征求意见,这两个标准可以作为专业教师标准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二、专业教师标准的内容专业教师标准包含基本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三部分。专业能力包含特定专业的职校教师应
8、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和工作过程知识;专业教学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二者应该是相互作用并有机结合的,从而体现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的有机整合。例如,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是: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与机械专业相对应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之一是:能够计划、组织、评价和反思机械技术专业领域的学习和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该例子只是用来说明专业教师标准应有的内容和表述方式,各个项目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开发出符合本专业要求的标准。三、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路径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应该包含如下步骤:1组建团队。项目开发组成员除项目负责
9、团队之外,还应包含职教课程和教师教育专家、行业实践专家、学校实践专家等。2文献研究。包含对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文件的学习、相关的教师和职教教师研究、职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研究方面的国内国外文献的分析、总结和提炼。3企业调研。在对具体专业面向的行业和职业内容(包含行业状况、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职业规章等)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具有典型职业资格的企业进行工作过程和内容调研,并召开相应的专家技术工人研讨会,确定未来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工作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4学校调研。在对专业群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具有典型专业的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能力
10、要求的调研,并召开相应的教学专家研讨会,确定未来教师需要具备的面向某专业群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5标准起草。在文献研究、企业和职业学校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项目开发组与行业和学校的实践专家共同研讨和总结前期研究的成果。根据专业教师标准的格式、结构、语言等进行标准草案的起草。6征求意见。将专业教师标准草案发给具有相应职教师资专业的各高校培养单位、相关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研究专家进行意见征求。7评议审核。草案在征求意见和修订的基础上,项目专家组进行评议审核。8批准。在专家组评议审核的基础上,发布和试运行专业教师标准。后续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定。四、专业教师标准的
11、开发要求1. 标准的制定需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研究专家,高校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教师,职业院校教师,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经过广泛的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专家论证等严谨扎实的工作。2. 专业教师标准要考虑职教教师专业与职业教育专业、职教专业相对应的技术工人职业的对应性,即一门职教教师专业需要至少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哪些专业,而这些专业又对应了哪些社会职业,强调自己开发的标准所对应的侧重点。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最新公布的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目录。3. 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成果应该包含如下部分:(1)开发理念;(2)开发过程;(3)实证依据;(4)标准的核心内容;(5)实施建议。专业
12、教师培养标准开发指南一、专业教师培养标准概述中职专业教师培养标准是在专业教师标准制定的基础上,具体规定该专业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条件、实施建议,是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与培养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二、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的内容1培养目标定位。从总体上明确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培养定位,指明未来面向的相关职业领域和层次。2培养规格。以职教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说明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关键性能力领域包括: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和教育基本理论、职业基本素养等。3学制和学分要求。说明本专业的学习年限以及最低学分要求。4课程结构和主干学科、专业主要课程。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职
13、教师资培养的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特征,根据培养目标,遵循职教师资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具体专业特点,实现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类课程与职业教育类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合理设置和有效衔接。明确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的主干学科和专业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指支撑本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性学科,一般包括专业学科和职业教育学学科。专业主要课程是指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核心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的本专业核心课程。5教学安排。详细列出整个培养周期中不同学期各类课程的安排,需注意不同类型和性质课程的前后次序,同时要注意各学期课程量的均衡安排。6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安排要体现职教师资实践能力的要求,并与理
14、论教学部分有机衔接,包括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两部分,具体形式可有:学校认识实习、企业认识实习、企业实习、各类课程实践、职校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7培养基本条件。培养条件是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保障,包括校内培养条件和校外培养条件,按照培养条件的性质,又有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1)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条件。遵循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规律,构建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开发一定数量的实验实训项目。(2)图书资料。配备国内外与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有关的专著、教材、期刊、电子数据库等资料及专用场地,保证图书资料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和一定的数量规模。(3)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关
15、键,需明确实施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的教师队伍规模、结构、专业、学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育学教师。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及发展的需要,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提出专业教师(含实训指导教师)应具备的任职资格,具体要求包括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工作态度、专业实践和教学能力等方面。(4)外部合作资源。为解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问题,要建立必要的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基地,即与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对应的职校与典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三、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的开发路径培养标准的开发是在相关国际课程的比较研究、专业教师标准和国内实践调研的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专业教师标
16、准的开发过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组建团队;(2)文件学习;(3)文献研究;(4)企业调研;(5)学校调研;(6)运用表格进行国际比较;(7)标准起草(注意明确相关的格式、结构、语言、维度和尺度);(8)征求意见;(9)评议审核;(10)获得批准。四、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的开发要求1开发依据明确。培养标准的开发目标要明确地指向本专业的职教教师能力标准,遵循职教教师的培养规律,密切结合本专业职教师资调研报告所揭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同时要充分吸收本专业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和成果。2. 开发思路清晰。培养标准本身是开发的结果呈现,应具体阐述本专业培养标准开发的思路,指明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各课程
17、之间的关系,使标准的使用者对开发者的意图和本培养标准的培养模式和特色有准确地评价和把握,以利于培养标准的实施应用。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开发指南一、培养质量评价方案概述培养质量指的是该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反映了该专业对培养标准以及在其支撑下通过具体培养过程而实现的对本专业教师标准的达成度。培养质量评价是以培养目标为指向,通过全面地收集信息,对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过程。培养质量评价方案指的是就培养质量评价目标、评价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应用等诸方面做出约定的完整方案。制定培养质量评价方案,是开展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质量评价、规范
18、和完善培养行为的重要前提。二、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的内容理想的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应该是一个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依据合理、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要充分反映人才培养的条件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就内容而言,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应用等。评价目标是指希望通过培养质量评价而达成的目的。评价依据是评价对象及其质量特性的具体表征。评价依据的选择要始终围绕培养目标、支撑条件、过程要求等进行。具有多维性、层次性、系统性的评价依据构成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对一个评价指标体系而言,由于指标层次较多,一般也可用树
19、状结构表示。建议不要设计超过三级评价指标,每一级指标一般不能设置过多。评价标准是比较和评判评价依据(指标项)现实情况与理想状态相互关系的刻度和标尺。由此所获得的“读数”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值来源。评价实施要对评价的主体、时间、场合、注意事项等进行约定,并切实针对本校所开展的该专业的培养工作进行评价实践。评价结果应用指的是要约定评价结果的应用主体和应用注意事项,特别是要将其用于修正和完善培养目标、培养条件、过程监控等。三、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的开发路径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的开发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必须要与此前各项成果的开发紧密相连。培养标准约定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生源条件、培养资源等目标和要
20、求,是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设定性输入条件和质量目标。培养标准约定了输入条件的适切水平,相关单位具体办学专业的实际状态围绕该水平分布。依据约定两者之间关系的标尺评价标准,判定得到输入质量评价结论。同理,依据培养过程评价标准,判定实际教学过程中逐项条件的提供情况、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及师生互动情况与预设培养过程要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过程质量评价。对培养结果评价而言,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直接的输出质量评价结论,而且也为了形成反馈回路实现对预设培养目标及后续诸环节的修正和完善。培养标准评价标准专业教师标准输入质量培养目标生源条件培养方案培养资源培养过程培养结果过程质量输出质量质量目标实际状态评价标
21、准质量目标实际状态评价标准质量目标实际状态质量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两种方法:(1)根据培养质量的因素采用头脑风暴法,然后对头脑风暴的结果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研讨问卷内容;(2)根据文献的研究建立指标体系。图2 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开发路径四、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的开发要求在遵循科学、客观和公正等普遍性评价原则基础上,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的制定,还要特别关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培养特点和要求遵循适切性原则。与此同时,方案更要具有可以在日常自然培养状态下实施评价的能力满足可操作性、便捷性、经济性要求。评价方案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评估、用人单位评价、合
22、作单位、学生评价等,也可通过社会专门机构进行。(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能掌握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总结性评价可掌握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及效果。在职教师资培养中,应将两者紧密结合,而且特别要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不断矫正、完善教育教学过程。(3)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既要评价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评价专业技能的掌握;既要评价专业能力水平,又要评价关键能力水平,还要评价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4)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既要反映和遵循职业教育及职教师资培养规律,又要易于实际操作。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一、课程资源概述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大纲
23、、主干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专业课程大纲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主要内容、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它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依据。主干课程教材是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核心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的本专业核心课程。并非所有的主干课程都需要重新编写教材,而是需要选择具有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特色的课程(可称之为特色课程)进行教材开发,包括教育教学类课程教材和专业课程教材。数字化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或演示文稿、教学录像、教辅材料、实践教学资料等,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具有共享开放性,能够服务学习者自主学
24、习。二、课程资源的内容1专业课程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规定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各个课程的自身范围、深度和体系结构,将每门课程的目标分解。此外,课程大纲必须是先行的指导文件,用以指导教材的编写、选用以及学生的学习。(1)课程性质。明确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2)课程学习目标。指明本专业职教师资生在该课程学习中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3)课程设计思路。明确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4)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要遵循职教师资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
25、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学时分配。(5)教学要求与教学设计。指明课程的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职教师资能力素质培养导向,采用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和训练方式,施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反思型教学方式,采取各种类型作业和综合性项目、实验的训练方式。(6)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课程的评价应阶段性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突出过程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7)教学资源的要求。课程教学对教室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要求,
26、要结合现有教学条件,也要考虑发展因素。(8)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参考材料,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数字化资源库等。2主干课程教材专业课程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内容的选取,应分析本专业职业域中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三者的关系的基本问题。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变化,特别需要考虑已经应用于实践生产过程的新技术。特别要研究劳动与教育的关系,例如劳动组织和形式、对工人的能力要求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胜任该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应以职教师资能够胜任这样的培养为目标,研究如何在科学定向的基础上教学内容。教育教学类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类公共课程教材由公共项目负
27、责开发,本项目开发的课程教材应该与相应的专业结合,从专业(职业)的特殊视野出发研究教学的各要素,如专业教学论、职业科学导论。3数字化资源主干课程教材应有对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本项目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课程级教学资源建设,即核心主干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设平台级教学资源,如培养包教学资源库平台或网络教学平台。核心主干课程内容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具备完整的教学功能,支持有效的学习;必须突出网络教学的交互功能,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增强过程吸引力。表1核心主干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要求建议项目要求学习目标提供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说明学习建议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建议和帮助,
28、对于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都有清晰的指导意见,且详略得当学习方法根据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传递教学信息,避免采用单一的自学或者授课录像的教学方法常见问题对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要有预见性地提供给学习者交互设计设计相关讨论主题,并有监控讨论过程和讨论深入程度的机制任务安排设计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问题解决设计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并引导学习者与专家、学习者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媒体应用采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呈现课程内容,采用的媒体形式适合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并考虑不同带宽的要求界面设计页面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页面信息量适度
29、练习/自测需要学习者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均提供相关练习;关于事实性知识的练习均提供明确的反馈;提供与高层次学习目标相适应的综合性、创造性作业或测验形成性评价设计问题研讨、自评互评、作品分析等活动,并提供评价的具体标准和建议核心主干课程资源由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及动画素材五大类构成,有条件的可以增加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三、课程资源的开发路径1专业课程大纲根据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开发出除公共基础课以外的所有课程大纲。2主干课程教材教材的开发过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确定主干课程;(2)进行文献研究和调研,其中需研究的文献包括教材设计的相关书籍、现有教材或优秀精品课程资源;(3
30、)教材功能的定位;(4)教材内容的选择;(5)教材结构的设计;(6)教材的实验使用;(7)教材的审定出版。3数字化资源库(1)需求调研与分析。项目的开发要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要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国家级本科及高职高专层面精品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进行充分调研分析。(2)整体设计与论证。以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采用分层设计法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框架的总体设计,确定课程资源建设的整体思路,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确定建设方案。(3)资源建设与集成。严格按照各类资源的建设标准,完成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设计、实训指导、评价与考核
31、标准建设。制作素材资源建设脚本、电子教案。(4)阶段验收与调试运行。对建设完成的资源及时测试验收,并进行调试运行。首先在项目负责单位中共享,建设完成后再进行整体的调试运行。三、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求1专业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以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标准为依据,需要处理好高校与职校在专业内容上的差异性。(1)教师培养不同培训,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因此需要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设计,避免采用研究普通师范的方法;(2)方案、路径、课程大纲等都要凸显创新;(3)其三,为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注重与工程专业的区别;(4)注重开放性,研究产业对接及校企合作,要求企业、行业的合作渗透以加强实践能力2主干课程教材主干
32、课程教材要求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视角,编写针对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的特色教材,力求遵循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和规律,将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教学、高校的培养环境和职业院校专业师资的实际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内容的难度,必须适合高校本科生层次专业学习,并且应该区别于:大学相同或相近名称的专业教材;职业学校专业教材;区别于职业教育通用课程教材。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应努力实现“四个融合”。(1)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2)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专业内容与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4)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融合。3数字化资源库要求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和资源开发技术,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管
33、理规范、应用快捷,体现先进职教师资培养理念,满足职教师资培养需要,具有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共享型、开放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核心主干课程可参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开发要求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要求建设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基本资源须系统完整,能系统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充分反映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核心主干课程资源建设应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建议有条件的可以多开发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核心主干课程资源建设应能充分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