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8424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大纲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公共服务制度及其特点1、基本公共服务制度2、公共服务外延(二)公共服务扩张阶段的基本特点1、发展重点更加向民主倾斜2、公共服务需求扩张3、公共服务供给扩张(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解决财政能力区域差别,促进区域平等2、提高优质、战略性公共物品供给(四)新时期、新实践1、中央2、地方二、调整、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一)收入分配问题的三个层级1、“国”与“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失衡2、各级政府之间(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收入和事权不匹配3、城乡、地区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收入分配问题原因1、收入分配在各国都是难题 2、政府职能转

2、变和重点领域的改革滞后3、劳动者的两个体系(三)对策与措施 三、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面临的问题1、历史遗留问题2、在体制上,社会保障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覆盖面狭窄3、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弱4、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滞后,城乡差距较大5、统筹层级低,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保障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6、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1、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2、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可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4、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3、理(一)主要问题1、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2、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上访3、国有企业改革引发的冲突4、企业破产倒闭引发的纠纷5、频繁发生的劳资纠纷6、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二)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2、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3、建设和谐社区(三)提高社会治理能力1、善治应对发展挑战的基本方法 2、提高应急管理能力3、提高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知识点汇总概念:C01: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C02: 社会体制C03:善治C04: 社会问题C05: 社会议题C06: 社会管理原理和观点:K01: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特点K02: 公共服务扩张阶段的基本特点K03: 收入分配问题的三个层级K04: 实现基

4、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K05: 调整、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与措施K0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主要内容K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于在法律上确保“十二五”时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发挥重要作用K0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表述K09: “十二五”时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K10: 建立合理和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体制是“十二五”时期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和主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重要信息:I0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I0

5、2: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I0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I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I0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文“十二五”时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收入分配问题、扩大就业和妥善处理劳资关系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加强人口管理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两个突出的亮点:强调了建立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强调了提高

6、政府的保障能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表述:加强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过去五年,尤其是近两年的实践,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里,提出了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政府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公共服务制度及其特点1、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国家或社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以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作用机制,为本国国民提供经济福利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三个特点:依法建立;责任主体是政府;目标是建立一套社会福利体系,保障社会稳定。2、公共服务外延不同国家的例子:南非:基本公共服务

7、包括基本教育(学前和小学教育)和初级医疗。加拿大: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主要是社会福利)。印度尼西亚:初等教育和公路设施。巴西:教育和医疗卫生。(二)公共服务扩张阶段的基本特点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会处在公共服务的扩张时期。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会不断地提高。1、发展重点更加向民主倾斜(1)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责任。包括就业、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和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体制、加强和改善人口的管理、完善社会管理等。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的建设以及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建设,做

8、出诸多重大决策。(2)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体思想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首要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要从关心老百姓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2、公共服务需求扩张(1)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预计今年年底,我国人均GDP会达到4000美元。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关系到个人进一步发展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2)扩大内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传统的以出口导向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遭受到挑战。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及中国经济

9、的持续发展,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扩大内需不仅是扩大老百姓的物质性需求,也要扩大老百姓的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二十世纪整个西方世界,在经济扩张时,公共领域的扩张也是同时进行的。3、公共服务供给扩张“不管按照什么标准,地方政府都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部门。他们是高度劳动密集型单位,它们用于支付工作人员的支出占到全部开支的一半以上。”(英)戴维威尔逊英国地方政府丹麦地方政府雇员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在市镇或郡的市政厅里面工作,相反,他们是在学校、托儿所、医院、养老院和图书馆等领域工作。在市政的行政管理中,医院体系是处于主导地方的部门,占政府雇员比重超

10、过57%。芬兰从1950年起,地方政府雇员的数量增长了几乎五倍,在1970之前的15年里,雇员的数量增长了两倍多。同期对比的国家雇员数量的增长则较为适度。(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解决财政能力区域差别,促进区域平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只强调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城乡间、地区间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时期,针对收入差距在地区和城乡之间地不断扩大的问题,必须通过财政体系的完善,尤其是转移支付体制的完善来解决。(1)垂直平等。通过资源配置,使没有足够资源提供义务服务的地方政府具备能力。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建设和民生的责任,但限于财力,很多地方政

11、府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在法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面前,这些地区的财政能力尤其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应该是均等的。(2)横向平等。要消除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财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公共服务区域的供给方面的差异,必须逐渐建立起一个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体制,实现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确保地区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能够转移支付。2、提高优质、战略性公共物品供给: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优质的、战略性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尤其是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使全国不同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劳动培训,从而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人力资本的基础,通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全国的

12、老百姓有健康的体魄,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四)新时期、新实践1、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2、地方如广东省积极推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广东省将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国家“城乡统筹改革综合试验区”之一,成都市综合改革的四大内容之一

13、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小结:“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在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作用的基础上,加速完善财政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调整、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一)收入分配问题的三个层级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里,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合理的关系表现在:三者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例是合理的;三者在收入的增长速度上是合理的。1、“国”与“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失衡国家,尤其是国家财政、企业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个人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在对国家中部某省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政府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是27%,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是7%,个人收入增长速度是1.7%。2、各级政

14、府之间(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收入和事权不匹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权、财力不断加大,出现了财力不断上移,事权不断下移的趋势。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社会建设的责任不断加大,导致在执行中央政府的有关民生社会建设的政策中力不从心。3、城乡、地区之间的分配关系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1.77倍,2008年是2.4倍,2009年扩大到3.33倍部分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普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倍到10倍。统计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1,绝对差距逾12000元。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说过:“当一个地区的利润高于另一地区30%时,人口就会向这一地

15、区不断地流动。”(二)收入分配问题原因1、收入分配在各国都是难题收入分配涉及所有制问题、收入分配体制和财政体制的设计问题;涉及到社会福利体制的设计问题以及劳动者本人的劳动能力的差异问题。日本、韩国、美国都经历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过去的200年间,财富不断都是向富国、向富裕群体集中的。2、政府职能转变和重点领域的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和重点领域的改革滞后导致了重点领域的改革没有到位,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它导致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公。3、劳动者的两个体系劳动者分为掌握国家资源的体制内系统与不掌握国家资源的体制外系统。体制内的人员受大量福利、享有较高的收入,支配着绝

16、大部分的国家资源。体制外的人员收入则相对少。案例:出租车行业分析调研。今年6、7、8、9月份,对广东、湖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等六个省或自治区的出租车行业做了大量的分析、调研发现,68.1%的司机月收入在2001-4000元之间,15.8%的司机月收入不足2000元。(三)对策与措施 第一,通过合理的财富分享机制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民众没有后顾之忧,放心花钱。社会保障是整个收入分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商业保险体系、慈善和捐助体系。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重要方式。如养老保险: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交纳方式是按各个地区上年度平均工资的20%来交纳

17、,其中8%由职工个人交付,12%由企业交付,企业的一部分利润转到养老保险里,这也是一种再分配方式。第二,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表示要提高工资性收入,使得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同步进行。这对于推动收入分配体制的完善非常的重要。五年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对于地方政府的影响非常大。如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指标。第三,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比如政府从立法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通过规划、政策的方式保障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第四,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

18、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二次分配,即政府的税收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小结:建立合理和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体制,是“十二五”时期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和主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把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放在社会建设突出位置。三、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面临的问题1、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后的老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历史上有些集体企业的部分职工没有参加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的;城镇里面大量从未参加过就业的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2009年推行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在制

19、度上将农民纳入了养老保险的范围内。今年通过社会保险法,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生活保障体系,这也是“十二五”时期要解决的问题。2、在体制上,社会保障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覆盖面狭窄在历史上针对不同的群体,建立了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一些地区对农民工建立养老保险,农民里有人参加新农保,有人参加的是“老农保”;有些地区有针对干部的养老保险,针对群体不同,收入标准不一样、待遇水平不一样,并且各地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待遇差距很大。3、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弱目前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实行的是以社会统筹、企业负担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体系,它严重依赖于各地的发展水平、企业的经营状况。社会保障

20、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的统筹能力、抗风险能力比较弱。4、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滞后,城乡差距较大政府财政用于城镇社会保障的投入远远高于农村的投入,面向农民、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至今为止,全国有77%的县里的农民没有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人口众多的国家,政府下决心为农民建立 养老保险是非常有胆略、有胆识的举措。如,美国在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城镇职工的。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为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5、统筹层级低,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保障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6、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办机构、政策制定部

21、门等构成了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形成“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第二,监管体制、经办机制、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社保人力资源配置、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过调研发现,基层卫生院的设备落后、人员编制受到限制、福利水平不高,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反过来又造成了基层在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落后。自2003年以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蓬勃发展,但由于医疗服务体制跟不上,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二)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通过对于

22、在法律上确保“十二五”时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法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提出要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确保每个人都有享受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权利。1、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2015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它对于消除由于制度上带来的地区差异,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非常重要。在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2、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长期以来媒体、社会舆论、学术界都非常关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有些地方已经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将其纳入到

23、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如何在全国层面上推动,是“十二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还要兼顾公平、公正的原则。3、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可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任务来做。同时要在实现城镇养老保险接续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实现跨省的可接续,提高社会保障的抗风险能力。4、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多条腿”,在基本的社会保障基础上,结合商业保险,同时发挥社会救助的作用。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

24、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运营,提高其收益和管理水平,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小结:“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有更大的投入、更精心的制度设计、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保障。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矛盾、问题、冲突时有发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老百姓的生活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是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主要问题1、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速度加快,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不可避免。在此过程中由于个别地方政府、

25、个别官员,或政策的不完善,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出现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或冲突,影响了社会稳定。2、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上访有些是因为制度不健全,又或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3、国有企业改革引发的冲突4、企业破产倒闭引发的纠纷5、频繁发生的劳资纠纷6、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二)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十七届五中全会谈到了四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是指为了实现公平与公正目标,社会建设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在处理社会事务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角色、作用、相互关系等制度安排。从最初的对所有制和使用权进行改革、分离,导致了大量

26、工农业产品的增加,引发了对市场的要求。对产权制度和价格体制所需边界条件的明晰,这一过程就是市场体制的建设过程。21世纪初,先后颁布了物权法、反垄断法,通过法律形式界定市场体制边界,建立起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像认识市场经济那样来认识社会组织。分阶段推进社会体制建设。2、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2009年底,我国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有42万个,连同没有登记注册的一起,约有100万个,如何管理社会组织是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注意:因为历史和社会结构不同,东西方对社会组织的理解、管理及其与政府、市场的关系也不同。对社会组织管理的最好办法,应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即在政府职能转变过

27、程中,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教育权、卫生权等方式,把更多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职能,赋予社会组织。从而培育一个强大的、能够帮助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社会。“十二五”期间,在此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大胆探索,进一步创新。3、建设和谐社区充分认识、积极发挥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三)提高社会治理能力1、善治应对发展挑战的基本方法“善治”是国际上近几十年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方式,它强调不仅是政府单方面的管理社会,还是政府和社会成员以及利益相关者一起共同管理,即多元治理。2、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强化社会成员在应急管理中的社会责任。包括事前管理、事后管理;在事前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

28、、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在事后积极参与营救、救援等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水平。让居民广泛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的讨论,完善覆盖全国居民应急预案的网络,通过教育培训等提高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能力。3、提高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1)善于区分社会问题的客观和主观因素。社会问题是指导致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分为主观的社会问题(长期的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积淀在心里的问题)和客观的社会问题。(2)提高社会议题处理能力。社会议题就是散布在社会中,人们经常议论的可能会成为社会问题的问题。政府、社会应及时关注这些问题,通过数量、质量的分析及研讨,在制订政策过程中加以考虑,避免问题发生。(3)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政治生态小结: 怎样管? 谁来管?社会管理是指在一定共同价值基础上,一定的规章制度下,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政府、社会组织,甚至包括私人部门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