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垄断产业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垄断产业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研究冯书娥 10拓展2班 1摘要: 自然垄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即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限制,使行业中只需一个或几个生产者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并达到最佳经济状态,这种行业特征决定其竞争无法充分展开,经营者往往以高价获取垄断利润,市场调节经营者供给价格的手段失效,从而导致市场的低效率和经济福利的纯损失以及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不均。但是自然垄断产业是社会基础设施的提供部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必须通过政府的管制来调整,使得自然垄断产业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增加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关键词:产业垄断;政府管制;经济效益;行政权力 长期以来,自然垄断产业基本上是由国家进行垄断经营。新中
2、国成立以来,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由政府直接投资、垄断经营的政府管制体制。企业由政府建,企业领导由政府派,资金由政府拔,价格由政府定,盈亏由政府统一负责,不存在什么经营风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政府管制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目前,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问题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某些政府机构运用其所掌握的行政权力维护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政府调整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管制目的是建立一个超越部门利益、与企业无行政隶属或产权关系的中立性国家管制机构,即政府应当从垄断经营者转变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维护者,破除管制机构与被管制企业之间的利益纽带,
3、使管制机构能够依法超然地行使正当的市场管制职能。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不仅对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促进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来说,也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管制自然垄断产业问题自然垄断的特征: (一)规范性和自由性 虽 然绝大多数产业都具有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但是自然垄断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十分显著,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所 以在既定的市场需求下,一家厂商足以提供满足大多数甚至全部市场需求的产品,从成本和效率的标准来看,相对于许多家厂商自由竞争而言,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 是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最合理的市场结
4、构和制度安排。 (二)网络性 自然垄断产业在提供服务时会形成网络系统,必须有完整的网络系统才能够提供社会化的服务。网络性具有正外部性很强的网络效应,即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本身以用户数量的平方增长) (三)关联性 自然垄断产业在提供服务时,存在一系列的复杂工序。这些工序之间必须要相互稳定衔接,即在技术上时衔接的。在具体的产业组织上,往往要求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和统一兼容,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四)资本沉没性 自然垄断的的资本专用性很强,资本投入了就很难收回,也难以改为其他用途,假设多个企业进行自由竞争,沉没资本就可能无法收回。 (五)公共产品性 大多数自然垄断产业的产品是公共所需的
5、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等。 自然垄断的缺点: 自然垄断具有低效性,之所以具有低效性,目前有两种解释: 一 是垄断论,其主要观点是垄断造就了经济利润而不是竞争,因而导致垄断企业缺少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这种情况不仅在我国存在,在西方国家也同样存在。 二 是产权论,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社会成员,但是谁代表全体社会成员行驶所有权并不具体,就会导致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所有者缺位,使得国有企业经营者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因此,如果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不能实现重大突破,国有企业就不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国有企业整体效益就无法提高。这种情况主 要针对我国而言。政府管
6、制的必要性 自然垄断主要是社会公共设施,投资大,而投资回收期长,因而自然垄断产业多由政府直接投资,垄断经营。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垄断的局面必将被打破,走向竞争,自然垄断产业规模将逐渐缩小。 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在20世纪70年 代相继开始进行了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改革,我国在建国以来,政府大力发展公共设施的建设,并且投入了大量资金,虽然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弊端,政府的管制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效率低下。而我国又不同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公共设施目前仍然是供小于求,自然成为发达国家投资的 对象,使得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开始面临外界的压力。一方面面临着内部的需求,另一方面面临着
7、外部的压力,使得我国政府不得不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管制。 在 现实生活中,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压力更多的来自于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人们对垄断性行业的低效率和腐败现象的不满等。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已经多次有规 律地出现增长中的瓶颈现象,即当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后,出现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 在2002年 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高涨,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一定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如基础 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周期长等,但更多的还是体制问题。一方面,这些产业内的国有企业不能对需求做出积极而正确的反
8、应,这一点与其他行业内非国有 企业的市场反应相比较时会看得十分清楚。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处于较大程度下的行政性垄断之下,行业外的能够做出积极反应的投资者难以进入。当供给短缺而引 起瓶颈现象严重的时候,也就是这些行业低效性和腐败问题突出的时候,社会公共不满情绪就会上升。政府管制所关注的问题: (一)运营模式的选择 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行政性垄断,在能够引入竞争的环节引入竞争,并在自然垄断部分和竞争部分实现平稳连接,在改善激励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交易费用。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在确实存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设立一家以上的企业将增加成本。 现实中的主要问题是在并不存在自然垄断场合实行垄断经营,而且是行政性的垄断
9、经营,有些时候,自然垄断往往成为实行行政性垄断的借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制方法的改进,过去被认为是属于自然垄断的的领域,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竞争性。 (二) 企业体制的重新构造 垄断性国有企业往往存在着政企不分、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公司化、高负债、人员过多、社会保障不足等各种难题。这些行业政企不分的成都是最高的,不少行 业的领导机关就是政府机关,如铁道部。国家邮政总局等。改革不仅是要把政府与企业分开,而是直接要对政府机构进行撤并,分解并重新配置原有的政府资源。 由于这些企业大都属于关键领域,企业可以产权多元化,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但是往往是国有资本控股,有的甚至是国有独资。在
10、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建立什么样的 体制和机制,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如何合作,有效的公司治理如何构造和运转,企业领导人的选择,在上述的这些方面尚无成功的经验供我国借鉴,需要我国通过 自己的探索。 (三)引入新的投资者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基础设施具有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可观的经济回报,这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新投资,另一方面也对新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引入新的投资者是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改革、重组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引入新的投资者的直接意义就在于为行业发展提供曾量资金和其他资源。引入新投资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改革,新投资的进入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创办企业,新企业直接采取新体制,以增量形式扩大市场的
11、比重。二是新投资者以控股的方法进入老企业,来推动老企业的转制。 (四)建立新的监管体制 新的监管体制重点在于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规范和保持合理的竞争与合作秩序。因此在确定新体制的同时需要明确并且贯彻若干基本原则,如政企分开,鼓励竞争并尽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公正性,相对独立性等。 设立新的有效的监管机构。对于原有的政府主管机构来说,要实现职能转变和人员重新配置,可以进行人员分流,部分人员进入新的机构。新的岗位培训是必要的,关键是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作风。政府管制的成本分析政府进行管制需要付出极大的管制成本。管制成本可分为两类:一是服从成本,这一成本是由垄断者承担;二是实施成本,这一成本是由公众承担
12、。相应在我国目前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立法成本。政府对这些产业的这种带有强制性的管理,如果不以法的形式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它是苍白无力的,为此我国立法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文,进行有效的调控,并因此而付出了制定法律所需的各种费用。构建专业化机构耗费的成本。政府要想对这些部门加以有效的调控,必须有大批懂得专业知识,深知产业运行成本、发展方向,同时懂法、懂经济的精英。政府机构的臃肿由来已久,不管这些人员是否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确实耗费了很多。为防止信息不对称所付出的成本。毕竟政府所掌握的只是二手资料,远不如从事这一产业的企业精通。政府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为了
13、更好地加以调控,要进行调查、研究,多方搜集信息,这无疑又构成了一项管理成本。寻租成本。这是一种社会成本。我国政府管制和产业垄断的结果形成了巨额寻租成本。这些部门为了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经济上的特权,不断地游说或论证本部门只能由国有企业特许经营,人为防止非国有企业和其它部门的进入和市场竞争。这种游说或论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寻租过程。再者,从就业动向看,人们拼命通过各种关系或手段进入电力、电信、公共交通及自来水等部门,在产业垄断的情况下,人们进入这些部门实际上就是获得了一种职位租金。其次,这些产业为了掩饰自己的低效,就要通过寻租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总之,寻租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成本难以估计。我
14、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方向构建规范的政府管制制度关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借鉴国外改革经验分析如何实现有效竞争,另一类是从规制改革的角度分析如何政企分开以及对原有国家垄断格局的分析。但是,在上述分析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历程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关键不是自然垄断产业本身的改革,而是管制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构建规范的政府管制制度。 政府管制的环境是市场经济,由于出现垄断,导致“市场失灵”才管制。而我国实际上从未有过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政府管制,有的只是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管理,也就无所谓“放松管制”。因此,目前我国的政府管制改革
15、,实际上是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制代替原有的计划管理,建立规范的政府管制制度,以规范的管制制度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范管理,只有这样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才有可能取导成功,才有可能达到改革的真正目的。至于如何构建规范的政府管制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健全法制体系,制定比较完善、操作性比较强的管制立法。政府管制制度的基础是管制立法,完善已有立法的自然垄断性产业的管制立法,对没有立法的产业出台比较完善的管制立法,是目前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2.撤销现有自然垄断各行业主管部门,组建健全而有力的政府管制机构。鉴于我国长期的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要打破现有政府主管部门
16、与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利害关系比较困难,现有主管部门都不是相对独立的管制机构,在管制过程中难以保持中立,因此,需要重新组建独立的监督管理机构,以便切断其与企业的联系,使其能公正地履行管制职能。3.对被管制的企业进行产权改革,使之成为有自己利益的独立市场主体,而不再是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失去了政府这把保护伞,垄断企业的很多垄断行为也就失去了合法的强制基础,所以,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内部管理乏力。因此需要对国有自然垄断企业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引入民营资本以及战略性机构投资者,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进而达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1 李锋: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经济学研究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9期2 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3 夏大慰,史东辉: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4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5垄断行业改革攻坚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反垄断立法与政府管制 知识产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