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下第一单元教案和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三下第一单元教案和课后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贵贱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3、在具体的购物活动中,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三、单元课时安排:5 课时第一课时 买文具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意义与特征。2、结合具体的购物环境,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
2、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认读写简单的小数,难点是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挂图、“附页1”图1。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二、玩中学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 铅笔0.50元 钢笔8.00元 尺子1.06元 笔记本3.50元 水彩笔16.85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1)引导
3、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都有小圆点)。(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学习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注意:3.50 读作:三点五零 8.00 读作:八点零零 0.50 读作:零点五零) (5)0.50元就是几元几角?(就是5角。)谁能像这样来说一说。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位数是几就是几分。3、试一试。独立完成
4、“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注:12元5角 写作:12.50元或12.5元。2元0角4分 写作:2.04元)4、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三、学中做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2、完成“练一练”第2题。统计教科书的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四、做中得: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五、总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
5、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课后反思: 小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本课创设了“买文具”这一实际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使学生置身其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体验现实生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二课时 货比三家教学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
6、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助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二、玩中学。1、设立情境,复习旧知作铺垫。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 (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
7、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a把元改为几元几角来表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5元1角4元9角,所以,4.9元5.1元b以5元为中介,进行间接比较。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c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4.9元的整数部分是4,这个数就是4元多。5.1元的整数部分是5,这个数就是5元多所以,4.9元5.1元d.把它看成角来比较。4.9元是49角,5.1元是51角。所以,4.9元5.1元3、提出新问题,延长知识点。(1)根据主题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如: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便宜?
8、4、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方法,只要方法合理都可以。5、试一试。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与同伴检查完成情况,每人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三、学中做1、完成“练一练”第1题。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与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2、完成“练一练”第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3、完成“练一练”第3题。巡视,组织集体订正。四、做中得。课后完成“实践活动”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
9、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高低贵贱也有所了解。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上课时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有包办代替,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比如比较5.1元和4.9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三课时
10、 买 书教学目标:1 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 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旧知迁移导入。笑笑在书店买了一套,花了125元,还剩下1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一起订正。二、玩中学。1、切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认真审题,列出算式。2、独立探索,互相交流,分享算
11、法。(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数加法的算法。(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3)看一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一种你没有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数做竖式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三种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小数加法也需要和整数一样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了,数位也就对齐了。)(5)全班交流,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3、试一试。(1)完成第1题。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明晰小数减法的算理。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强调算理及算法。(2)完成第2题鼓励学生对两个简单小数尽量用心算
12、进行加减,要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心算能力。 4、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小数加减法,(板书: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后再相加减。三、学中做。1、完成“练一练”第1、2题。鼓励学生进行心算,直接写出答案,然后小组内互相检查,进行纠错。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第(1)、(2)两小题要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第(3)小题要关注哪些学生用了估算解决问题。第(4)小题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创造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三、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反思: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利
13、用学生喜欢到书店看书、买书这一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整堂课始终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思考、交流、讨论、反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得出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因此教师稍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在课堂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表示“元”的整数部分数位没对齐,在及时指导下,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但我认为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计算、应用自如的效果。第四课时 寄 书教学目标:1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
14、问题。2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二、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2)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
15、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8元。(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需要进位时要注意打上进位点。)三、迁移知识,探索方法1、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减,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作十”再相减。)2、完成“试一试”第2题。用你们总结的方法来试一试。注:用整数减小数,要先将整数转化成小数(补零)后再减。四、巩固反思。1、 完成“练一练”第1题
16、。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多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3、 完成“练一练”第3题。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4、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5、完成“练一练”第5题。 本题共有四个小题,在练习时,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第(1)题、第(2)题,然后组织讨论,重点突出计算中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第二步,解决第(3)题,重点讨论“8元钱够不够”的问题。第三步,解决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题,5元钱购买两种物
17、品有多种选择。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主要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同时,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教师的适当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在新课开始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但是在第一个问题“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的解决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的设计构思出现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结果。从这可以说明,学生的估算
18、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仍需加强培养。在最后的采购食品的问题中,我注重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第五课时 森 林 旅 游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3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美丽的森林去旅游,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出发。二、玩中学,学中乐。1、蓝猫商店。旅游前的准备工作。 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购物问题,因为每个学生家庭已有的物品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旅游前准备的侧重点也不同。
19、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的现场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以弥补学生提出问题的不足。2、森林食品店。旅游过程中的购物。(1)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2)明确游戏规则。(3)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之间开始游戏。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买哪些商品?”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教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 (4)请一组的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小组成果。3、纪念品商店。旅游后购买纪念品。同桌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独立思考,敢于质疑。4、小结。三、实践活
20、动。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小数,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的独特的发现。2、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3、数学活动:从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