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6987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doc(1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篇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效应动力学 B 药物代谢动力学 C 药物的学科 D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 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人体 B 机体 C 病原微生物 E 患者 E 健康受试者 3、 药理学是医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因为 A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B 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C 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 D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 具有桥梁学科的性质 4、 药效学是研究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 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 C 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D 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

2、处理 E 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5、 药动学是研究 A 机体如何对药的进行处理 B 药物如何影响机体 C 药物发生动力学变化的原因 D 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 E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X型题 6、 药理学 A 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 B 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科 C 是为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科 D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 E 研究属于狭义的生理学范畴 7、 新药来源包括 A 天然药物 B 合成药物 C 基因重组 D 化学结构改造 E 从药房购买 二、名词解释 8、药效学9、药动学三、填空题 10、世界上第一个药理学实验室于 年建立,第一位药理学教授是 ,第一本药

3、理学杂志于 年创刊。11、1924年中国药学家提出 的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作用相似且持久。12、1962年中国 和 发现吗啡的作用部位在第三脑室周围灰质。13、中国药理学会于 年成立, 中国药理学报于 年创刊。 14、20世纪60年代初,妇女怀孕12个月时服用一种药物而生下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婴儿,全球多达12000咖名,这就是著名的 。 四、判断说明题 15、进行药效学、生物等效性及药动学研究属于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任务。 16、化学合成药最早起源于中国。 17、临床药理学是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是以药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18、世界上第一个从植物中分离出的药物是吗啡(1803年)。

4、五、简答题 19、随着药理学的发展,目前涌现了哪些新的药理学分支学科? 20、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六、论述题 21、药物、食物和毒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一) A型题 1D 2B 3D 4E 5A (二) X型题 6 ABCD 7ABCD 二、名词解释 8、是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简称,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9、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简称,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填空题 10、1847 Buchheim 1870 11、麻黄碱 12、张昌绍 邹岗

5、 13、1979 1980 14、反应停事件 四、判断说明题 15、正确。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任务除进行药效学、生物等效性及药动学研究外,还有作用机制研究、毒理学研究,可为新药研制或老药新用提供线索。 16、正确。化学合成药最早起源于中国,公元328年葛洪炼丹(硫化汞)。 17、不正确。临床药理学是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18、正确。世界上最早从植物中分离出的药物是吗啡。 五、简答题 19、毒理学、临床药理学、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遗传药理学、时辰药理学、免疫药理学、肾脏药理学、生殖药理学、内分泌药理学等。 20、根据实验对象可分为基础药理学方法和临床药理

6、学方法,基础药理学方法又可分为实验药理学方法和实验治疗学方法。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还有许多新的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技术。 六、论述题 21、药理、毒物、食物三者互相联系、相互转化。药物可食用,如钙、维生素D可加入奶制品;食物可药用,如盐制成生理盐水;毒物也能药用,如砷制剂治疗白血病;食物中允许含限量铅、砷;食物和药物用量过多都会引起毒性反应;药物与毒物之间仅存在用量差异。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一、 选择题 (一)A型题 1、 药物作用是指 A 药理效应 B 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 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 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 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

7、制作用 2、 药物的副作用是 A 用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 长期用药引起的反应 C 与遗传有关的特殊反应 D 停药后出现的反应 E 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3、 药物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学基础是 A 用药剂量过大 B 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C 患者肝肾功能不良 D 血药浓度过高 E 特异质反应 4、 半数有效量是指 A 临床有效量的一半 B LD50 C 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 D 效应强度 E 以上都不是 5、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ED90/LD10的比值 B ED95/LD5的比值 C ED50/LD50的比值 D LD50/ED50的比值 E 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

8、6、 量效关系是指 A 药物化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B 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C 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D 半数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E 最小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7、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 致死量的一半 B 中毒量的一半 C 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 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8、 药物效应强度 A 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小 B 与药物的最大效能相平行 C 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D 反映药物与受体的解离 E 越大则疗效越好 9、 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 A 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效应 B 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C 增加激

9、动药剂量时,不能产生效应 D 同时具有激动药的性质 E 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10、 下面对受体的认识,哪个是不正确的 A 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直接反应的化学基团 B 药物必须与全部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药物最大效应 C 受体兴奋的后果可能是效应器官功能的兴奋,也可能是抑制 D 受体与激动药及拮抗药都能结合 E 各种受体都有其固定的分布与功能 11、 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 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B 能与受体结合 C 无内在活性 D 只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E 能与受体不可逆地结合 12、 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 A 不能与受体结合 B 没有内在活性 C 具有激动药与拮抗

10、药两重特性 D 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E 以上均不对 (二)X型题 13、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 毒性反应 B 副反应 C 特异质反应 D 变态反应 E 以上均不包括 14、 药物的毒性反应包括 A 致突变 B 慢性毒性 C 致畸胎 D 急性毒性 E 以上均包括 15、 对后遗效应的理解是 A 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 B 血药浓度过高 C 残存的药理效应 D 短期内残存的药理效应 E 机体产生依赖性 16、 提供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有 A LD50/ED50 B 量效曲线 C ED95与TD5之间的距离 D 极量 E 常用剂量范围 三、名词解释 17、强度18、效能19、量效关系20、药物滥用21

11、、继发反应22、内在活性23、非竞争性拮抗药24、上增性调节25、第二信使三、填空题 26、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将药物的基本作用归纳为 、 和 。 27、根据用药目的,可将药物作用分为 和 。 28、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称为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现中毒的剂 量称为 。 29、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原血药浓度已降至 以下时而残存的药理效应。 30、药物的毒性反应中的“三致”是指 、 、 。 31、“反应停灾难”最终使第15届世界卫生组织(WHO)会议决定实施 。 32、WHO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中心于 年成立,中国于 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3、受体激动药的最大效应取决于其 的大小;当

12、内在活性相同时,药物 的效价强度取决于 。 34、长期应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量 ,这种现象称为 ,它呈机体对药物产生 的原因之一。 四、判断说明题 35、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药物分子量的大小和ph值,而与剂量无关。 36、治疗量是指比阈剂量大而又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 37、用剧毒药若超过极量而发生的医疗事故,医护人员对此将负法律责任。 38、半数致死量(LD50)是衡量一个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指标,LD50愈大,药物毒性愈大。 39、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主要来自临床前毒理学研究和临床不良反应监测。 40、药物的变态反应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用药剂量无关。 41、药物的毒性作用,只有在

13、超过极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42、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是可以避免的。 43、部分激动药与激动剂合用时,可加强后者的作用。 44、化学结构相似、分子量相同的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 45、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结果均可使效应器官功能增强。 46、药物激动相同受体,机体器官组织可能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 五、简答题 47、从药物的量效曲线能说明药物作用的哪些特性? 48、心理性依赖与生理性依赖的异同。 49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有哪些? 六、论述题 50如何完整理解治疗指数的意义? 51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有何不同?此外,还有哪止h不良反应? 52为什么化学结构类似的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呈现出激动药、

14、拮抗药或部分激动药等不同性质的表现? 53请举例说明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一)A型题 1D 2E 3B 4C 5D 6C 7E 8C 9E 10B 11A 12C (二)X型题 13 ABCD 14 ABCDE 15 AC 16 AC 二、名词解释 17是指药物作用强弱的程度,常用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一定剂量所产生的效应表示。 18是指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此时已达最大有效量,若再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加。 19是指药物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变化)而加强(变化),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量效关系。 20或称物质滥用,是国际通用术语,我国将滥用麻醉药品

15、等称“吸毒”,是指大量反复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的依赖性药物或物质,包括成瘾性及习惯性药物,引起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21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22也称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药理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23.足指能不可逆地作用于荣些部位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并拮抗激动药作用的药物。其拮抗作用也可通过增大激动药浓度而逆转,但不能达到单独使用激动药时的最大效应。 24长期应用拮抗药或受体周围的生物活性物质浓度低,产生强而持久的阻滞作用时,可使受体的数目增加,称为上增性调节或向上调节。 25指第一

16、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刺激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是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三、填空题 26调节功能 抗病原体及抗肿瘤 补充不足 27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28最小有效量或阔剂量 最大有效量或极量 29阈浓度 30致畸 致癌 致突变 31“提高药物安全性有效性规划” 321971 1989 33内在活性 亲和力 34减少 衰减性调节 耐受性 四、判断说明题 35不正确。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选择性是相对的,并与剂量有密切关系,随着剂量增大,选择性下降。 36.正确。治疗量又称常用量

17、,指比阈剂量大而又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病人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 37正确。中国药典对剧毒药的极量有明确规定,一般不得超过极量,否则可能发生医疗事故,医护人员对此负法律责任。 38不正确。半数致死量(LD50)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指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愈大,药物毒性愈小。 39.正确。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毒性反应,寻找中毒靶器官,判断毒性的可逆性,制订必要的解救措施,找出中毒剂量,确定安全范围;临床研究可以预测和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40正确。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是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原药理

18、作用、使用剂量及疗程无明显关系。 41不正确。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皆可引起机体的损害性反应,即毒性。 42不正确。药物的副作用是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引起的,可以随着治疗目的而改变,当某一作用作为治疗作用时其他作用则成为副作用,通常是不可以避免的。 43不正确。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弱,单独用时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合用,二药浓度均很低时,部分激动药发挥激动效应,并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强,达一定浓度后,则表现出与竞争性拮抗药相似的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44正确。化学结构相似、分子量相同的药物可能产生激动或拮抗作用。 45不正确。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产生激动、拮抗

19、、部分激动作用。 46正确。药物激动相同受体,机体器官组织可能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 五、简答题 47药物的量效关系是指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变化)而加强 (变化)。如以药物效应为纵坐标,以药物的对数剂量(或血药浓度)为横坐标,药效的量效关系则成对称“s”形量效曲线。该曲线可以反映:药物需达到阈剂量才能生效;药物作用强弱(强度);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效能);ED:o或lD5。;药物的安全性及毒性大小(量效变化速度斜率);个体差异。 48药物依赖性是指病人连续使用某些药物以后,产生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根据使人体产生的依赖和危害程度可分为生理性依赖和心理性依赖。生理性依赖是指反复

20、用药后造成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特点是一旦中断用药,即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变得身不由己,甚至为索取这些药物而不顾一切。其原因可能是机体己产生了某些生理生化的变化。心理性依赖是指使用某些药物以后可产生快乐满足的感觉,并在精神上形成周期性不间断使用的欲望。特点是一旦中断使用,不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可出现身体多处不舒服的感觉,但可自制。其原因可能只是一种心理渴求,是主观精神上的渴望,机体无生理生化改变。 49非受体机制有:影响酶;影响离子通道;影响转运;影响代谢;影响免疫;理化反应;导人基因等。 六、论述题 50治疗指数(TI)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TI=LD50ED50,该数值越大,表明有效剂

21、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愈大,愈安全,T1只适用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相互平行的药物,对于两种量效曲线不平行(斜率不同)的药物,还应参考安全指数SI(SI= LDlED90)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时也可参考安全范围,即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TI是一个粗略的、相对的理论参数,理论上易接受,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医疗价值。 51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所致,副作用可以随着治疗目的而改变,一般较轻微,危害不大,可自行恢复,但通常不可避免。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剂量过大

22、而引起的为急性毒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为慢性毒性。危害较大,一般可以预知。变态反应:是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原药理作用、使用剂量及疗程无明显关系。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即过敏性休克、免疫复合体反应、细胞毒性反应、迟发细胞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有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药物依赖性。 52可采用二态学说解释。受体蛋白有两种可以互变的并保持动态平衡的构象状态:静息状态(R)与活化状态(R*)。静息时平衡趋向R,激动药只与R*有较大亲和力,结合后产生效应。拮抗药对R和R*亲和力相等,且结合牢固,保持静息时的两种受体平衡状态,不能

23、激活受体,但能减弱或阻滞激动药的作用。部分激动药对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但对R*的亲和力大于R,故可引起弱的作用,也可阻滞激动药的部分作用。 53激动药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能产生该受体兴奋的效应。如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能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拮抗药指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不能产生该受体兴奋的效应,而是拮抗该受体激动药兴奋该受体的作用。如阿托品与M受体结合后,拮抗乙酰胆碱及毛果芸香碱的作用,表现出胃肠道平滑肌松驰等。拮抗药按作用性质可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类。部分激动具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亲和力较强,但内在活性弱,单独应用时

24、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若与激动药合用,二药浓度均很低时,部分激动药发挥激动效应,并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达一定浓度后,则表现出与竞争性拮抗药相似的拮抗激动药的作用,需增大浓度才能达到最大效应。第三章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一、 选择题 (一)A型题 1、 A、B、C三种弱酸性药物的pKa分别为6.4、7.4和8.4。 其中毒后用碱化尿液的方法促其排泄,效果的优劣顺序是: A ABC B ACB C BCA D CAB E CBA 2、 药物的解离度与其pKa值及其所处环境的pH值相关。弱酸 性药物丙磺舒的pKa为3.4,其所处环境的pH为7.4,此 时解离型的丙磺舒占 A 50% B 99.99% C

25、 0.01% D 99.9% E 0.1% 3、 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多少 A 6 B 5 C 7 D 8 E 9 4、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 排泄速度不变 5、 pKa值是指 A 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 B 药物99%解离时的pH值 C 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 D 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 E 药物全部解离时的pH值 6、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 药物作用增强 B 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转运加快 D 药物排泄加快 E 暂时

26、失去药理活性 7、 多数药物与下列何种蛋白结合? A 脂蛋白 B 转铁蛋白 C 白蛋白 D 球蛋白 E 血红蛋白 8、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中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二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都不对 9、 生物利用度是 A F=A/D100% B t1/2=0.5C0/K C CL=RE/CP D Ass=1.44t1/2RA E 以上均不是 10、 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 时间 A 10小时左右 B 20小时左右 C 1天左右 D 2天左右 E 5天左右 11、 下面有关药物

27、血浆半衰期的认识,哪项是不正确的 A 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 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 可依据血浆半衰期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间 D 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 E 一次给药后,经过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12、 某药的时浓关系是 时间(h)123456 血浓(ng/ml)107.0753.52.51.761.25 该药的消除规律是 A 一级动力学消除 B 一级转为零级动力学消除 C 零级动力学消除 D 零级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E 无恒定半衰期 13、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t1/2取决于该药的 A Vd B D C F D K E Co 14、 首过消除主要发生

28、在 A 口服给药 B 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直肠给药 E 吸入给药 (二)X型题 15、 有关药物排泄正确的为 A 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经尿排泄 B 酸化尿液可使碱性药物经尿排泄减少 C 药物可经胆汁排泄,原理与肾排泄相似 D 粪中药物多数是口服未被吸收的药物 E 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16、 能使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的因素是 A 肝功能不良 B 与药酶诱导剂合用 C 与同一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合用 D 与药酶抑制剂合用 E 以上均是 17、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 是可逆性的 B 有利于吸收 C 不再出现药理活性 D 加速药物在体内分布 E 若被其它药物置换,必导致其

29、游离血浓持续增高 18、 药物的消除包括以下哪几项 A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B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C 肝肠循环 D 药物经肾排出 E 首过消除 19、 血药稳态浓度 A 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约需6个t1/2才能达到 B 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 C 在静脉恒速滴注时,血药浓度可以平稳达到 D 在第1个t1/2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即可立即达到 E 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 20、 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出现的情况有 A 药物被灭活而解毒 B 少数药物可被活化 C 极性增加 D 脂溶性增加 E 形成代谢产物 21、 影响药物从肾脏排泄速度的因素有 A 药物极性 B

30、 尿液pH C 肾功能状况 D 给药剂量 E 同类药物(弱酸性或弱碱性)的竞争性抑制 22、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因素有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给药途径 C 给药剂量 D 体液pH及药物解离度 E 器官血流量 23、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为 A 血浆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值 B 药物自体内按恒定速度消除 C 消除速度与Co(初始血药浓度)高低有关 D 时量曲线用普通坐标时为直线,其斜率为K E 进入体内药量少,机体消除药物能力有余 24、 生物转化 A 主要在肝脏进行 B 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步为结合 C 与排泄统称为消除 D 使多数药物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E

31、 主要在肾脏进行 二、名词解释 25被动转运 26简单扩散 27主动转运 28解离指数(pKa) 29首过消除 30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 31表观分布容积(Vd) 32生物利用度 33肝肠循环 34半衰期 三、填空题 35药理学根据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同可分为 和 两个学科。 36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 、 、 和 的规律。 37药物消除包括 和 两个过程。 38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可分为 和 两大类型。其中大多数药物是以 的类型进行转运的。 39细胞膜两侧pH不等时,弱酸性药物易由较 一侧转到 一侧。 40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称为 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按一恒定数量进行消除

32、称为 级动力学消除。 级动力学消除是主要类型。非线性消除是指先进行 级动力学消除,再进行 级动力学消除。 四、判断说明题 41恒量消除的消除速率与原血药浓度无关。 42药物与毒物具有化学本质的区别。 43碱化尿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经肾脏排出。 44药物的极性越强就越易透过脂质生物膜。 45药物简单扩散达平衡时,弱酸性药物在膜碱侧的浓度高。 46经生物转化后,药物的效应和毒性均降低。 47具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其半衰期一般都较长。 五、简答题 48.简述衣观分布容积(Vd)的意义及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49影响稳态血药浓度(Css)的高低和波动幅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0抗菌药物首剂加倍的意义是什么?

33、 51弱酸性药物简单扩散有何特点? 52简述药物半衰期(t1/2)的意义。 53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有何异同点? 六、论述题 54药物所处溶液的PH对药物的简单扩散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55药酶诱导剂有何临床意义? 56请列举出药理学中已学受体,并举出激动剂和拮抗剂各1个(至少5种受体,可包含亚型)。 5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一)A型题 1A 2B 3A 4CA 5C 6E 7C 8B 9B 10D 11D 12A 13D 14A (二)X型题 15ABDE 16ACD 17AB 18AD 19BCD 20ABCE 21ABCE 22ADE 23ABD

34、24ABC 二、名词解释 25又称为顺流转运,系药物顺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转 运,不耗能,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和限速和竞争性抑制的影响,直到膜两侧药物浓度处于动态平衡。 26又称脂溶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脂溶性药物分子(非解离部分)可 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其转运速度主要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脂溶性越高越容易透过细胞膜。 27又称逆流转运,系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运载药物通过细胞膜。需要耗能, 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 28是化学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之一,它足解离常数的负对数,为弱酸性药物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的pH值。 29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在肠黏膜及肝脏被

35、代谢破坏,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也称第一关卡效应。 30能使肝药酶含量或活性增高的药物叫药酶诱导剂;能使药酶含量或活性降低的药物叫药酶抑制剂。 31是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的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它是一个理论值,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 32指血管外给药时,制剂中的药物被吸收利用的程度速度与数量)。即吸收人 体循环的药量占给药剂量的百分比。 33是药物随胆汁排入肠腔,又重新被肠壁吸收,进入肝脏后,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34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它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临床确定给药间隔的依据。 二、填空题 35药效学 药动学 36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37代谢

36、排泄 38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 39偏酸 偏碱 40一 零 一 零 一 三、判断说明题 41正确。恒量消除的消除速率与原血药浓度无关,只与消除速率常数有关。 42不正确。药物与毒物有时仅是剂量上的区别。 43正确。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有利于经肾脏排出。 44不正确。药物的极性越强,越不易透过脂质生物膜。 45正确。弱酸性药物在生物膜偏碱侧 解离少,不易转移到膜对侧。 46不正确。个别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效应或毒性增强。 47正确。通过肠肝循环,原本从胆汁分泌人肠道的药物(应该随粪便排除),又被肠道重吸收,使药物消除变慢,半衰期延长。 四、简答题 48Vd反映

37、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及药物与组织中生物大分子结合的程度, 结合程度越高,血药浓度越低,故Vd与血药浓度成反比关系。 49影响其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每日给药的总剂量。而影响其波动的主要因素是给药间隔,间隔时间越近,波动越小。 50抗菌药物首剂加倍的目的是缩短达到有效稳态血药浓度(Css)的时间,使药物尽快产生抗茵作用,并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51弱酸性药物的简单扩散,一般是从生物膜较酸(pH较低)的一侧易向较碱(pH较高)的一侧扩散,在转运达平衡时,在较碱的一侧分布浓度高于较酸的一侧。 52确定给药间隔的依据;可预测连续给药后达到坪值(稳态血药浓度,Css) 的时间。 53两者转运均需载体,故转运

38、都具有特异性、可逆性、饱和性和竞争抑制性。但易化扩散属被动转运,不需耗能,只能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而主动转运需耗能,町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五、论述题 54常用药物多属弱酸性或弱碱性化合物,它们的简单扩散受药物解离度的影响很大。解离度小的药物脂溶性高,容易透过生物膜。药物的解离度又取决于药物所在溶液的pH和药物自身的pKa。在膜两侧pH不等时,弱酸性药物易由较酸一侧向较碱一侧扩散,在转运达平衡时在较碱侧的分布浓度高。例如:弱酸性药物丙磺舒在胃液 (pHl.4)和小肠上段(pH4.2)中容易吸收到血液(pH7.4)中;弱碱性药物吗啡则容易从血液分布到偏酸性的乳汁中。 55药酶诱导剂可使与其同服的药物代谢加速,药效降低,常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一旦停用药酶诱导剂,又可使同服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