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学生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 学生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 学生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二)的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经、老子、老子五千言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学者分别前的一部著作,是道教哲学的重要渊源。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爱。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1道德经的大名自是从小就如雷贯耳,但真的把书买来看,还是在看了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之后,在仙剑中,看着那些蜀山大侠每施一个法术就念道一句道德经,就觉得好帅好好玩,后来在书店看到就买了一本。第一次看道这本书,其实和印象中有很大的落差。在印象中,这本道家第一宝典这么着也应当是一本厚好几寸,重十来斤的大部头。拿到手才发觉只有薄薄一本,全文加起来一万字都不到
2、,翻开来看,虽然有译文,却还是像天书一般,晦涩难懂。不过虽然一起先不能看懂什么,读起来却有一股抑扬顿挫的美感。就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如“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如“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总觉得有一股淡定的霸气。就觉得似乎读完一句就能放出一个法术似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又称老子,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现在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其中有不少和生活有关的处世哲理,乍眼一看不觉什么,当真的去结合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经验,才感到哪份如汪洋般的玄奥。道德经虽不长,却也有许多的方面,哲学、政治、军事及人生诸方面都有不少的
3、论述,自己多少能理解的,能产生感悟的,其实并不多,道德经给我最大得感悟,便是在它的一个“虚”字。就似乎数学中的0一样,讲究的是处下,是低调,是一无全部,其实却意味着的存在,有句话叫机会只留给那些有打算的人,“虚”便是这样的一种打算状态,手上不固执的占有什么,才能随时拿起什么。当0做为分母时,整个式子的结果便是。它告知我们生活要留有空隙,以保持灵动,就像画画留白一样,一幅画的胜利,不在于它画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没画出什么,在于它隐含了什么,同样,一次人生的宝贵,不再于一个固定的形式,路途,而在于,再于那存在于将来不行琢磨变数,那份能通过自己不断奋斗而产生的变更。诸多经典,若是每天都翻来覆去的看,纵
4、然熟识,却也会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无穷,小别胜新婚。对于道德经,犹有这种感觉。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2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才智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宝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宝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剧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意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非常渺
5、小,力气非常微弱,人生非常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一样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静心,静安人生坐标。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退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
6、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孤独。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干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纷繁芜杂,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响彻云霄,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珍贵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欲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
7、所导致的严峻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能够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澄澈透亮,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我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假如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由此,净心能使自我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我的贪欲之心、遏制自我的非份之想。净心是持续醒悟相识的源泉。尽心,尽展人生作为。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
8、,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会,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仅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主角,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职责,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确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担心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详细来说,就是将“静心、净
9、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化: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群众,关切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念留给自我。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谐!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证明人要敬重、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一、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39;道生一
10、,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9;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3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9;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己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39;天长地久&39;。倘如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39;人定胜天&39;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39;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39;&39;功成身退,天之道也。&39;天有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能
11、够利用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所要到达的目标或志向,因为&39;天不负有心人&39;。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身退。&39;树在招风&39;,我们应顺应天意,适时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而免遭杀身之祸,这也涉及到后面所写的&39;知足&39;。二、人与人之间的秩序&3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39;要想成为圣人实非易事,要想成为圣人,就应有一颗虚心的心,不耻下问,努力地用学问与道德来充溢自己。,同时,要忌空无实际的志向,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合自身实际,去实现贴合自己潜力的志向与目标。值得留意的是,以上的这些,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强健的体魄。因为&39;
12、身体是革命的本钱。&39;&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39;&39;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39;&3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9;人不应有傲慢自大之心,完全忽视他人的存在,傲慢自大只会使自己迷失方向,跌入万丈深渊。&39;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39;&39;人贵有自知之明。&39;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一切的困难就不将是困难了,完备的明天将被自己开创。&39;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39;&3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39;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有时也会确定整体。我们注意整体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部分的作用。凡大事者,皆从小事做起。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大厦,也是一块块砖建起来的。因此,我们在实现自己的志向时,要从小事做起,从今刻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终成大事,实现志向。&39;柔弱胜刚毅。&39;&3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39;&3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行,莫能行。&39;&39;天下非刚至强,柔变强。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以柔克刚,柔能胜刚,即使天下至柔之物,也能战胜天下到坚之物,这是道之一。但是,天下人皆知其道,而能真正做到的却很少,甚至没有。人民在强权之下,或许是很柔弱的,但在暴
14、政之下,人民看起来的柔弱,却能推翻暴政。如秦朝的来亡,便是一个例子。&39;上善若水。&39;静能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39;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动物尚有冲动,更何况是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呢这就须要我们修心养性,以致使自己做到&39;清静&39;、&39;无为&39;。这样,我们即使应对世间的变化莫测,乌云密布,也应处之泰然,冷静、镇静地应对,最终将云开见日。倘如自己先乱,即会做出冲动之事,其结果会更糟。&39;夫唯不争,故无忧。&39;&39;见素抱朴,少见寡欲,绝学无忧。&39;&39;故知足之足,常足矣。&39;&39;知足不辱,知此,能够许久。&39;人有一大缺点,那
15、就是不知足。人要想变更这一大缺点,就是淡泊名利,少思寡欲,持续一颗平常心,方能知足。知足者,少有苦恼。无苦恼者,常带有微笑,能快乐、欢乐与华蜜,这就能够使自己寿命延长,安度天年。总的来说,道德经惜字如金,字字经典,使人在明白自然这理,依道而行。同时,让人明白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清静无为,使自身快乐、欢乐与华蜜。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4寒假之前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的前两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学完后当时心灵很是触动,于是利用寒假时间又接着学了道德经的其它几讲,当然触动还是挺多的。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须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
16、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肯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须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相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相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行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索,找出规律,逐步相识世界,理解世界,驾驭将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很多内容在今日看来也是非常具有指导和教化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家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日,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挽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
17、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相识,下面就详细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相识。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需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须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渐渐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慧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18、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意为人虚心、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虚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虚心就是虚伪,我觉得虚心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敬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
19、声“感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确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须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挚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好像已被人们渐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设身处地从对方
20、角度考虑问题)、向善(对和善的人善待他,对不和善的人也能善待他)、谦卑(要能如水的品质)、知足常乐(凡事适可而止,知足者富,安贫乐道,放下名利、放下虚荣、放下固执,多一些知足、宽容和欢乐)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5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学问、反对乱为,主见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学问、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急的事情。不作为,无学问、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胜利者的基本特征。主见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坐享其成,是道家的根本思想。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此刻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学问、无智技的
21、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慧的做法。乱思、乱想、乱探讨、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加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假如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才智”在大自然的固有才智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好处。道家强调明白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务必要追求愚、笨、傻、呆,务必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
22、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驾驭的学问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慧,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驾驭点学问,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果自动提高。你明白终极的总道理就能够了,你明白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能够,其他的东西能不明白就不明白,能不清晰就不清晰,太明白太明白是有害的。圣人不为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样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
23、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简单胜利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限制,在于从简洁简单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胜利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确定是不懂此刻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才智,从简洁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胜利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找寻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
24、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提升胜利率的根本方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胜利之道。学生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