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参考).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6000142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8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减灾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防灾减灾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灾减灾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参考).docx(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防灾减灾设备公司企业管理防灾减灾设备公司企业管理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2二、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3三、 必要性分析7四、 项目概况8五、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11六、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17七、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现要求30八、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涵33九、 体系与管理体系35十、 管理体系的标准化37十一、 矩阵制40十二、 职能制41十三、 组织中的权力分配41十四、 管理幅度44十五、 市场促销策略概念47十六、 广告促销48十七、 营销渠道策略50十八、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52十九、 市场研究方法与设计57二十、 抽样调查66二十一、 SWO

2、T分析67二十二、 法人治理78发展规划89(一)公司发展规划901、公司未来发展战略90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90一、 产业环境分析产业规模翻倍增长。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2015年的两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骨干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

3、到3%以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新增各类国家级和省部共建创新平台15个以上。智能化水平跃上新台阶。园区宽带普及率达到10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2%,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68%,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形成1-2个具有技术领先度和产业主导权的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涌现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二、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1.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工程设防能力。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堤防达标建设,加快防洪控制性水库和蓄

4、滞洪区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重大水源和引调水骨干工程建设,加快中小型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高抗旱供水水源保障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加强河湖水系和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管网和泵站建设改造、排涝通道和雨水源头减排工程、防洪提升工程等建设。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继续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进一步改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实施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改造、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等工程。建设完善重点林区防火应急道路、林火阻隔网络,加强林草生

5、物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2.聚焦多灾种和灾害链,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灾害监测空间技术应用,加快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灾害地面监测站组网,广泛开展基层风险隐患信息报送,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健全灾害信息跨部门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致灾因子、承灾体、救援救灾力量资源等信息及时共享。加快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灾害趋势和灾情会商研判,提高重大风险早期精准识别、风险评估和综合研判能力。完善多部门共用、多灾种综合、多手段融合、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贯通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精准度。进一步壮大灾害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志愿消防速

6、报员、“轻骑兵”前突通信小队等作用。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衔接,强化预警行动措施落实,必要时采取关闭易受灾区域的公共场所,转移疏散受威胁地区人员,以及停工、停学、停业、停运、停止集会、交通管控等刚性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3.立足精准高效有序,提升救援救助能力。整合利用各类应急资源,科学构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优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海上专业救捞等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提升快速精准抢险救援能力。建立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国家应急指挥、装备储备调运平台体系。强化救援救灾装备研制开发,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力度,优先满足中西部欠发达、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装备配

7、备需求。健全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租购结合配备一批大型航空器,优化空域使用协调保障机制,加强航空救援站、野外停机坪、临时起降点、取水点、野外加油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航空应急服务基地。健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调整优化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倒损民房恢复重建、旱灾和冬春生活救助等政策,提高灾害救助水平。科学规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在多灾易灾地区加强基层避灾点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4.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健全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推进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新建和改扩建工作,重点在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易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区域增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继续完善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高风险地区

8、地市和县级储备体系。支持红十字会建立物资储备库。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优化重要救灾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开展重要救灾物资产能摸底,制定产能储备目录清单,完善国家救灾物资收储制度。建立统一的救灾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广救灾物资综合信息平台应用,健全救灾物资集中生产、集中调度、紧急采购、紧急生产、紧急征用、紧急调运分发等机制。5.以新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为先导,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制定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统筹推动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设一批科教结合的自然灾害观

9、测站网、野外科学观测站、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统筹建设自然灾害防治领军人才队伍,组建自然灾害防治高端智库,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应急管理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防灾减灾相关专业,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地震风险普查及防控,强化活动断层探测和城市活动断层强震危险性评估,开展城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抗旱增雨(雪)、农业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6.发挥人民防线作用,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结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等战略实施,完善城乡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体系和应对协调机制。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健全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组织体

10、系,实现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基本的装备和物资配备。深入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大力推广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推进基层社区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现每个社区“六个一”目标,即一个预案、一支队伍、一张风险隐患图、一张紧急疏散路线图、一个储备点、每年至少一次演练,不断夯实群防群治基础。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

11、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项目性质:扩建3、项目建设地点:xx园区

12、4、项目联系人:闫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

13、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

14、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10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3333.8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589

15、4.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83%;建设期利息1048.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2%;流动资金6390.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75%。(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43333.8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1932.15万元。(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21401.72万元。(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21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7147.6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0929.3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16、:19.0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10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8568.99万元(产值)。(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五、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与人类日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密不可分。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变化;臭氧层被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一个又一个公害事件的发生让全世界触目惊心,如1952

17、年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4000人死亡;19531956年,日本因甲基汞而引发水俣病事件;1979年在美国因三哩岛核电站泄漏造成直接损失10亿美元;1986年因瑞士化学公司仓库起火,30吨剧毒物入河而使1000英里流域内的鱼类死亡,300英里流域内的水不能饮用。面对这些危及当代乃至后代生存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也采取了对策和行动:1972年,美国学者受罗马俱乐部委托,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名为增长的极限,它所倡导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认同。1972年6月5日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并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83年在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环境规

18、划署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东京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由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102位首脑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森林声明。里约环发大会后,各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广泛探讨,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们相继提出生态指南管理和生态消费的问题,许多企业也自动关注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善,开始评价自身的环境管理活动。同时,一些标准化组织着手制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英国标准化协会(BSI)于19891992年着手制定了BS7750环境管理体系

19、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影响下,欧共体理事会在1993年6月以法规形式公布了关于工业企业自愿参加环境管理与环境审核联合体系条例,简称为“生态管理和审核制度”。除英国和欧洲外,加拿大也制定了类似的标准。ISO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其宗旨是支持环境保护,减少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并维持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可持续性。ISO/TC207目前的工作是通过制定一套有效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来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以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从1993年6月到1996年10月ISO/TC207先后制定并颁布ISO14000系

20、列标准,并于2004年颁布其修订版。(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ISO14000系列标准按属性可分成三个子系统:基础标准子系统:ISO14050:1998标准术语和概念术语使用原则指南。基本标准子系统:ISO14001:1996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1996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支持技术子系统:包括环境审核ISO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ISO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员资格要求;环境标志ISO14020:1998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和ISO1

21、4021:1999环境标志和声明1型环境标志和声明原则与程序;环境管理ISO14031:1999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估指导纲要、ISO14040:1997环境管理一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指南和ISO14041:199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标和范围的界定及清单分析;环境因素ISO导则64:1997产品标准中的因素。“基础标准”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它统一了各标准使用者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基本标准”是指在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中起主导、统帅作用的标准。“支持技术”是指对基本标准的实施起支撑作用的标准。(三)2004版ISO14001的主要特点2004版标准的名称已发生变化,由199

22、6版的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改名为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这一修改是为了和2000版ISO9001取得一致。2004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特别使用和ISO9001相同的结构和用语;强调符合环保要求的重要性;强化环境因素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总之,2004版ISO14001标准是经过国际各界人士的充分修改才发布的,它与ISO9001的相容性将更有助于企业实施综合的管理体系。同时,2004版ISO14001标准也提高了符合性评估的要求,而对某些工业,特别是电气和电子零件业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应利用这个新版本的过渡期来评估及实施需作出修订的地方,以展示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23、对环保所作出的承诺。关于2004版ISO14001标准的实施时间表,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在2004年12月20日发布了IAF关于获得认可的认证从ISO14001:1996到ISO14001:2004的转换计划。该计划要求IAF成员认可的认证机构应该在2004年11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期间,将已经发布的依据1996版ISO14001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转换为依据2004版ISO14001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2006年5月15日之后,所有的1996版认证证书将不再有效。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作为IAF多边互认协议(MLA)成员,要求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IAF的转换计划对

24、其发布的依据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实施转换,即在2006年5月15日之前,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四)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执行模式ISO14000系列标准的目的主要在于:指导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并不断改进其环境表现(行为)来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1.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思想ISO14000标准始终强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应该将环境管理独立于组织的各项活动之外。2004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在结构和

25、内容上增强了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2.强调领导作用和立足全员参与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指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支持不仅是组织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动力,而且能为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组织和资源的保证,同时环境的职责不仅限于最高管理者,而且要渗透到组织内“所有的层次与职能”。3.预防为主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总目标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因此在标准的要素中贯穿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如“环境方针”要求最高管理者在方针中承诺预防污染;规划、实施和运行、检查、管理评审等环节

26、都要具备预防的功能。此外,在遵循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标准强调将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产品或过程的全部生命周期之中,以实现全过程预防污染。4.持续改进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对“持续改进”的定义是: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反复发生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表现(行为)的全面改进。这一持续改进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改进,是指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二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指根据组织内外部要求和变化,按照标准的运行模式,经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审的动态循环不断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改进。ISO14000系列标准采用了PDCA(策划

27、plan一实施do一检查check一评审action)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对于这一PDCA运行模式,2004版ISO14001标准给出了进一步阐释:P(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D(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C(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A(评审):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六、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1.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随着质量对世界性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质量开始成为各国企业关心的新的重点。由此,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率先制定

28、出有关质量保证的国家标准,比如加拿大于1979年推出的CAN3Z299系列标准和英国的BS5750:Part系列标准等。197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一份建议,希望在ISO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以制定有关质量保证技术和实践的国际标准。ISO根据BSI的建议,于1980年正式成立ISO/TC176,当时命名为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因其工作范围扩大到了质量管理,故于1987年改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成立后,由其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都称为ISO9000族标准。ISO9000族标准一经发布就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欢迎,并被各国标准化机构采纳,成为ISO

29、标准中推广最好、最迅速的一个标准,这是因为该族标准有其深厚的客观基础。(1)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是产生ISO9000族标准的社会基础。ISO9000族标准是为了适应20世纪80年代之后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而制定的。它们既是欧美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验总结,又顺应了国际大市场优胜劣汰激烈竞争态势下各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2)消除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体系注册/认证等方面的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发展是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经济基础,这是产生ISO9000族标准的直接原因。否则,任凭各国依据其不同的国家或团体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势必导致严重的技术壁垒,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30、(3)社会科技进步,导致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而高技术产品势必要求高质量,否则可能会对产品的使用者乃至周围人群造成严重的危害,这是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技术基础。(4)世界各国制定与颁布的质量责任、法令、法律、法规,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作为强制性的社会要求。这是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法律基础。(5)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推进各类企业不断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与稳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成为ISO9000族标准产生和发展的群众基础。(6)ISO9000族标准来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军工行业标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逐步发展成国家标准,最后成为国际标准并取得了显

31、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ISO9000族标准产生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基础。自19861987年ISO首次发布了ISO9000族标准开始,至今已经过了下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年发布的ISO8402与1987年发布的ISO9000、ISO9004标准构成了ISO9000族标准的第一版,使世界各国有了一套相同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方法,而GATT/TBT的签订和实施又推进了ISO9000族标准的广泛实施,从而有效地破除了国际商品贸易中因依据不同质量保证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注册而形成的技术壁垒,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第二阶段:ISO/TC176在维持ISO9000族标准总体结构和思路

32、不变的前提下,对第一版ISO9000族标准进行了局部修改,并补充制定一些ISO10000系列标准,对质量体系的一些要素活动作出具体的规定,于1994年7月1日正式出版了ISO9000族标准的第一修订版。1994版的ISO9000族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各国的质量管理事业,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ISO9000热潮。第三阶段:为了适应21世纪即质量世纪对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ISO/TC176决定对1994版的ISO9000族标准进行总体结构及技术内容等全面的修改,并把ISO9000族标准分成三类文件。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主要内容都纳入以下四项基本标准中,而其余的都是支持这四项基

33、本标准的其他标准和一些技术报告: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取代了原来的ISO8402:1994以及ISO90011:1994中的一部分内容,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标准,具有为ISO9000:2000族标准奠定理论基础、统一术语概念并明确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取代了ISO9001:1994、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指南,以改进组织的总体表现,但不是ISO9001:2000的实施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环境

34、审核指南,在阐述与审核有关定义的基础上,为质量和环境审核提供指南,同时也对质量和环境审核员的素质、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审核经历、审核能力等方面提出资格要求。为了使用者的利益,在制定2000版ISO9000族标准时,ISO/TC176与ISO/TC207的工作进行了协调,从而使ISO9000与ISO14000两大国际标准有更大的兼容性。同时,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较1994版ISO9000族标准更简洁、更强化、更完善、更通用,整体结构的改变及全新质量管理概念的引入,使ISO9000从产品质量的时代跨入了过程质量的时代。第32届ISO/TC176/SC全会于2007年6月11日至15日在

35、芬兰赫尔辛基会展中心举行,4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决定,在2008年10月正式发布2008版ISO9001标准。ISO和IAF(国际认可论坛)于2008年8月20日发布联合公报,一致同意平稳转换全球应用最广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2008版ISO9001认证。2008版ISO9001标准是根据世界上170个国家大约100万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组织的8年实践,更清晰、明确地表达ISO9001的要求,并增强与ISO14001的兼容性。从实施的情况来看,2008版ISO9001标准正式颁布以来,由于标准修改的较少,无理由需要“过渡阶段”,ISO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结束

36、了2000版ISO9001的使用。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通过正常的监督评审过渡即可,不需要额外时间,审核员只要培训新版的修改之处即可。虽然新版ISO9001即将颁布,但是本章主要讨论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故后面内容没有对版本进行严格区分。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主要内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构成了ISO9000的主要内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它也是从事质量审核工作的审核员、指导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咨询人员和组织内所有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理解、掌握ISO9000族标准必备的理论基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指

37、:(1)以顾客为中心。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

38、析的基础上。(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ISO9000标准在第2章中提出了12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其中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是12条基础的总纲,说明了四个问题:(1)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度。(2)顾客是产品是否可接受的最终确定者,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为达到顾客要求所必需的过程,并使这些过程处于连续受控状态,以便生产出顾客可以接受的产品。(3)质量管理体系为组织持续改进其整体业绩提供一个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4)质量管理体系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

39、及其顾客提供信任。其余11条基础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方法、过程方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的作用、文件、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持续改进、统计技术的应用、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欲深入了解12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可继续阅读质量管理学(尤建新,科学出版社,2014)。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ISO9001标准为使组织有效地提供产品质量保证,并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ISO9001将下述五个部分作为其核心内容: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体系总要求、文件总要求、质量手册

40、、文件控制和记录的控制。第5章“管理职责”规定了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含质量目标的分解与评价、体系所需的过程、资源和体系的持续改进)、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内部沟通和管理评审。第6章“资源管理”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三个方面规定如何为组织提供适当的资源,其中对人力资源重点阐述了能力需求的识别,提供相应的培训,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基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面的人员安排。第7章“产品实现”表述的过程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顾客沟通、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以及监视

41、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第8章“测量、分析和改进”规定了策划和实施所需的监视和测量(含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等内容。第58章的内容实质上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中四大过程的具体描述,这些过程彼此相连,最后通过体系的持续改进而进入更高的阶段。ISO9001标准的用途主要在于:为各类组织内部实施质量管理提供基本途径;为组织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提供基本准则;在合同环境中为组织的产品要求提供补充。4.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的主要内容ISO9004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组织开发更加完善和更趋成熟的质量

42、管理体系提供指南。这一标准的重点内容同样体现在第48章: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第5章“管理职责”,第6章“资源管理”,第7章“产品实现”,第8章“测量、分析和改进”。从结构和内容上看,ISO9001和ISO9004具有相近的目的和结构,是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既可互补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但两个标准在应用范围上存有差异:ISO9001标准为组织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可用于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也可用于第二方评定和第三方认证;ISO9004标准是在ISO9001标准的基础上,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出发,扩展为目标、范围更大的质量管理体系指南。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为追求业绩的持续改进,超

43、越ISO9001的要求,可选择ISO9004标准作为完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南。在经济全球化带来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企业追求卓越业绩的要求益加迫切,实施ISO9004标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5.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依据ISO9000族标准的内容,企业在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要满足顾客和企业双方的需要和期望;质量管理体系应在考虑顾客和企业双方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最佳化。企业应设计出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其运转而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并保

44、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在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使质量最佳化以及对质量加以控制的有价值的管理资源。(2)质量管理体系原则。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包含五项有规律性的活动:分析质量环,确定质量职能;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定期安排独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评价。这五项活动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是质量管理体系原则的中心内容,其他活动是为这一中心服务的。分析质量环和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是为制定文件进行的准备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是为了推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保持体系文件的现实有效性而进行的必要的活动。(3)质量手册。企

45、业的质量手册是阐明该企业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企业的质量手册可以涉及该企业的全部活动或部分活动,手册的标题和范围反映其应用的领域。企业的质量手册通常至少应包括或涉及:质量方针;影响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和说明;关于手册评审、修改和控制的规定。企业的质量手册在深度和形式上可以不同,以适应该企业的需要。(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通过对构成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审核来进行的。根据审核目的的不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有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

46、类型。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企业自己或以企业的名义进行,可作为企业声明自身合格的基础。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为了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已经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并符合ISO.9000族标准,企业领导应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定期地组织客观地内部审核与评价。外部审核,是当合同环境中需方对供方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时,或政府或第三方为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或其他目的而需要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时,由外部审核专家对企业所进行的审核活动。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

47、可的,提供符合要求(如ISO9001)的认证或注册。(5)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企业产品质量能否使顾客满意,并为企业带来效益,取决于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体系审核揭示了体系中某些要素或过程存在着改进的可能,企业必须把握住改进的机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其目标是追求更高的有效性和效率,避免可控缺陷的出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活动应制定改进实施计划,内容包括:论证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必要性,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改进项目,明确要素或过程的改进程序。6.质量管理体系注册/认证的国际互认为了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注册/认证的国际互认,ISO理事会于1992年通过了第28号决议,要求合格评

48、定委员会提交一份有关如何促进与取得合格评定活动相互承认的报告。1993年5月ISO/CASCO提交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注册/认证的国际承认体系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ISO理事会通过了1993年第23号决议,批准建立国际承认体系的制度,并为此成立了“质量体系评定和承认特别委员会”。QSAR国际承认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如果一个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ISO/IECQSAR系统中的某个注册/认证机构被注册,那么,无论这个注册机构、这个供应商以及其顾客的地理位置在世界的任何方位,其顾客都要承认这一注册的有效性。由此可见,QSAR国际承认体系为全世界的合格评定活动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的条件,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ISO9000族标准是达到技术方面世界兼容、便利跨国贸易的途径,该标准的发展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七、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现要求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体系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