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实验与检测耗材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科学实验与检测耗材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规划.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生命科学实验与检测耗材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规划生命科学实验与检测耗材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规划目录一、 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3二、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4三、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10四、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10五、 影响风险评价的因素11六、 风险评价的原则14七、 风险价值法(VaR)15八、 风险度评价法22九、 风险损失清单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3十、 风险损失清单表24十一、 风险源分析法25十二、 杜邦分析法29十三、 趋势分析法32十四、 项目基本情况33十五、 公司基本情况39十六、 产业环境分析41十七、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1十八、 必要
2、性分析43十九、 项目风险分析44二十、 项目风险对策47二十一、 人力资源分析48劳动定员一览表49二十二、 法人治理结构50二十三、 发展规划64一、 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在风险管理方面,上述各部门的职责如下。1、执行总裁(1)对董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情况负最终的责任。(2)对处理各种具体风险的执委会进行责任分配。(3)定期听取风险总监的工作汇报,确保及时了解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2、行政管理执委会(1)监管并控制企业整体性风险,确保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策略与董事会对风险的取向相一致。(2)审阅资产负债及资本分配执委会提议的政策、程序,制定企业整体的资产负债
3、策略。3、资产负债及资本分配委员会(1)主要专注于研究提出资本在各个业务中的分配,研究提出企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策略,提交行政管理执委会审核。(2)由专注于市场风险管理的财资管理执委会提供协助。4、业务部门(1)在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规范下执行日常运营活动。(2)确保风险信息传递给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及经理。(3)参与对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的定期检讨(包括对支持系统的适当性,对风险管理的测定方法,汇报渠道,信息科技和人力资源提出意见)。5、一般的职能部门(1)基本责任是向营业单位的经营运作提供支援。(2)有责任就它们在处理风险管理方面遇到的情况向风险管理单位定期汇报。二、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1、
4、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是企业中的业务经营单位,有特定的目标、战略、市场、客户和产品。成功的业务单位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客户及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它们管理和监督经营活动,以创造利润、服务客户、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按足以能负担相关成本和风险的价格,向目标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能够为股东挣得在风险扣除后仍可接受的回报。业务单位向总经理和企业执行委员会汇报业务活动。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包含了企业大部分的资产和业务,它们在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对各类风险,风险是他们最先要考虑的。在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投资新的研发项目时,业务单位和相关
5、职能部门经常要承受风险。此外,在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雇员关系及自己所管理的专有资产等方面,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也面临许多风险。他们需要了解这些会对其产生影响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并且应该有能力对其进行管理。实质上,身处第一线的业务与相关职能单位的管理层不仅负责管理所选定的经营模式中许多固有风险,也是防范这些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前线。企业必须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控程序融入到业务单位的工作与流程中,才能建立好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企业建立第一道防线,就是要各业务单位就其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识别、衡量、评价、管理和监控。要建立好第一道防线,
6、企业的各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调整风险排序、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战略,使其符合全企业的政策和指导方针。(2)按照企业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调整经营和产品开发活动的针对性,从而为企业开辟新的价值来源。(3)识别和度量风险,查明风险的来源。(4)为各项流程确定基准,交流最佳实践方法,以期持续地改进各项措施和流程。(5)向主要的经理分派风险管理职责和责任。(6)就风险应对措施、控制活动以及信息与沟通的整体质量进行报告。2、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第二道防线是在第一道防线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功能,它的组成部门可以包括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
7、会、投资审批委员会、信贷审批委员会等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中一个选设的部门。在企业经营模式中,有些固有的特定风险不由业务单位予以管理,或者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按照风险组合观,这些特定的风险就由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管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目标是使同一个或多个风险相关的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能负责管理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货币风险、商品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气候风险及灾难风险等。它们评估、集中控制、降低、转移和利用自己负责的这些风险。当业务单位考虑承担某些风险,而自己又没有相关知识和专门技能予以管理时,风险管理
8、职能部门就和它们合作,给予帮助。对企业经营战略实施来说,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常常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以由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或独立运作的单位组成,责任是领导和协调企业内各单位在管理风险方面的工作,它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点。(1)编制规章制度。(2)对各业务单位的风险进行组合管理。(3)度量风险和评估风险的界限。(4)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厘定关键风险指标。(5)负责风险信息披露,沟通、协调员工培训和学习的工作。(6)按风险与回报的分析,为各业务单位分配风险管理相关资源。相对于业务部门而言,风险管理部门会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能够从企业整体利益角度考察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9、此外,风险管理部门还可以综合平衡各部门风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部门所面临的风险往往是不同的。而作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则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将风险分配于不同部门,对每个部门进行风险上限控制。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对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但对总经理(执行总裁)负有汇报责任。同样,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经理直接对风险管理总监负责,但对策略性业务部门负责人负有汇报责任。3、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第三道防线涉及一个独立于业务单位的部门,监控企业内控和其他企业关心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
10、的审查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进经营。内部审计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效益,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师应就管理层的决策提出劝告和质疑或表示支持,而不是对风险管理作出决策。依据上述观点,内部审计师协会还确定了在企业风险管理实施中内部审计的核心角色及不应承担的角色。其中核心角色包括以下几点。(1)为企业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障。(2)确保风险得到正确的评估。(3)评估风险管理流程。(4)评估关键风险的报告工作。(5)检查对关键风险的管理工作。内部审计不应承担以下职责。(1)设定风险承受能力。(2)批准和命令实施风险管理流程。(3)在就风险及风险管理
11、绩效提供保障方面承担管理角色。(4)决定风险应对的决策。(5)代表管理层实施风险应对措施。(6)接受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另外,内部审计师学会特别指出内部审计还可以承担上述两种极端角色之间的其他一些“合理合法的内部审计职责”,但前提是要有适宜的安全保障措施存在。(1)协助风险的识别和评估。(2)指导管理层对风险作出应对。(3)协调企业风险管理活动。(4)综合对风险的报告。(5)维持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6)领导建立企业风险管理。(7)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呈报董事会审批。总之,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以及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等三方面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
12、不应主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各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再监督,而不是亲自参与每项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审计总监对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但对执行总裁负有汇报责任。同样,内部审计员直接对内部审计总监负责,但对各策略性业务部门负责人负有汇报责任。三、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都有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人们仍然需要适宜的决策机构,来破除许多企业中风险管理责任空缺和重叠的僵局。关键是要在现有的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并把企业的经营模式、目标、文化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在较小
13、的企业中,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像执行委员会那样简单,通过行使管理特权来识别风险、排定风险和轻重缓急顺序、任命风险责任人、分析缺陷、批准行动计划和监督执行结果。但是,在规模较大且复杂的企业中,则需要设立风险管理总监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四、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目的无疑是要保证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在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下运行,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各个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生存和使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生存是企业的基本保障,只有生存下去了才能去实现企业的其他目
14、标。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企业风险,所以,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也是风险管理目标的一部分。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目标,企业风险管理一般还包括保证资源在损失后的充足性,满足法律与合同的义务,等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这些风险管理目标所设计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企业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五、 影响风险评价的因素风险评价是否符合实际,也是衡量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风险管理者在进行风险评价时,由于受到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致使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损失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导致风险评价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由于风险评价主体
15、判断失误、操作失误、违章指挥、精力不集中、疲劳和身体缺陷等,导致实际发生的风险事故远远偏离风险评价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风险管理者事先未预见的风险因素造成风险评价的失误。(二)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设备和装备结构不完善、安全设备和防护器具的缺陷等,使风险管理人员未能预见到风险因素的存在,结果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损伤。未预见的机械设备缺陷也是风险评价偏离实际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物的因素物的因素主要是指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害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储存、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未按有关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和使用,结果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些物的因素的侵害,也会导致风险评价的结果偏离实
16、际损失。(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作业环境中的色彩、照明、湿度、通风、噪声、震荡、卫生等风险因素,以及相邻的风险单位因火灾、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等对财产或者人身造成的损害。这些损害会使实际发生的损失偏离风险评价的结果。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局稳定性、政策连续性、社会意识和法律建设等,也是风险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五)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目标、业务层次目标、风险鉴别机制及管理变化等因素对风险评价的影响。风险评价是否符合实际,也是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风险管理者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到以下管理方面的因素。(1)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一个全面的具有指导性的方针,和企业密切相
17、关。它应该能够被传达到企业每一个员工和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保证目标能够被有效贯彻。企业目标确定后,企业需要制定与其目标相关并且一致的经营策略,和企业现状相一致的经营计划和预算,并配备相应的资源来完成企业目标。(2)业务层次目标。制定好企业目标后,企业应当制定各个业务层次的目标。业务层次的目标应和企业目标及企业经营策略相联系,各个业务层次目标应当一致,并与企业的重大业务流程相关。业务层次的目标应当具体化,为实现各业务层次的目标,配备的资源应当充足。业务层次目标的制定,应当涉及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广泛的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3)风险鉴别机制。企业在评价风险时,应建立
18、鉴别内部和外部风险的鉴别机制。这些鉴别机制应能够鉴别对应每个业务层面的目标的流程风险,应当具有充分而相关的风险分析过程,包括估计风险的重大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决定防范风险所需的策略。(4)管理变化。企业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其经营管理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影响到风险评价。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环境的变化;雇佣新员工;使用新的或重新设计的作息系统;企业经历迅速发展时期;新技术的出现;新的产品线、新产品、新的经营行为或发生并购;企业重组;跨国经营。六、 风险评价的原则风险评价的原则是贯穿于风险评价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风险评价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风险评价的最基本原则
19、。风险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多方面的,风险评价必须考虑整体,系统地考虑造成损失的各种因素,并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在评价潜在损失程度时,由同一事件所引起的各方面的财务损失必须一起考虑。例如,某集团企业的一个分企业办公室发生火灾,火灾会使企业财产遭受损失、员工受伤、重要文件遗失,其他分企业需要提供一些重要物资设备,以保证该分企业维持最低程度的运转。因此,在评价风险时,不仅要考虑直接损失,还要考虑由此而带来的间接损失和责任损失。(二)统一性原则风险评价是针对某一风险事件或者风险单位进行的,这就要求风险评价要保持统一性的原则,不能将与风险因素或者风险单位无关的材料考虑进去,作为风险评
20、价的依据。例如,考察某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与该建筑相邻的单位发生火灾风险的概率是考察这幢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相反,与该建筑不相邻的单位发生火灾的概率不在风险评价的范围内。只有坚持统一性的原则,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风险。(三)客观性原则风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衡量和评价风险的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这是不可避免的。风险评价的原则是尽可能使风险预测、评价的结果与实际发生的损失相一致,尽可能反映客观存在的风险。偏差过大,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风险管理者对某一风险评价过高,会提高管理成本,造成风险管理单位不必要的浪费;评价过低,会忽略风险,造成未预见的财产和人身的损失。(四)可操
21、作性原则风险评价是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的项目。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掌握评估方法,灵活运用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通用性,避免使用高深繁杂的评价方法。这一方面可以减少风险评价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七、 风险价值法(VaR)(一)VaR方法的背景传统的ALM(资产负债管理)过于依赖报表分析,缺乏时效性;利用方差及B系数来衡量风险太过于抽象,不直观,而且反映的只是市场(或资产)的波动幅度;而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又无法糅合金融衍生品种。在上述传统的几种方法都无法准确定义和度量金融风险时,G30集团在研究衍生品种的基础上,于1993年发表了题为衍生产品
22、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提出了度量市场风险的VaR(风险价值)方法,该方法目前已成为金融界测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稍后由J.P.Morgan推出的用于计算VaR的RiskMetrics风险控制模型更是被众多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目前国外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将其所持资产的VaR风险值作为其定期公布的会计报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列示。(二)VaR方法的定义VaR按字面解释就是“在险价值”,其含义是指: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更为确切的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计算VaR的步骤如下。(1)确认经济单位持有的头寸。(
23、2)确认影响头寸价值的风险因素。(3)为所有风险因素确定可能的背景并确定发生概率。(4)建立所有头寸的定价函数,以此作为风险因素的价值函数。(5)使用定价函数为所有头寸在各种环境下重新定价,建立结果分布模型。(6)在给定的概率水平下求分布的分位点。VaR从统计的意义上讲,本身是个数字,是指面临“正常”的市场波动时“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即在给定的置信区间和一定的持有期限内,预期的最大损失量(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三)VaR方法的特点(1)可以用来简明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没有任何技术色彩,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可以通过VaR值对金融风险进行评判。(2)可以事前计算风险,不
24、像以往风险管理的方法都是在事后衡量风险大小。(3)不仅能计算单个金融工具的风险。还能计算由多个金融工具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这是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所不能做到的。(四)VaR方法的系数由上述定义出发,要确定一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VaR值或建立VaR的模型,必须首先确定以下三个系数:一是持有期间的长短;二是置信区间的大小;三是观察期间。1、持有期持有期,即确定计算在哪一段时间内的持有资产的最大损失值,也就是明确风险管理者关心资产在一天内、一周内还是一个月内的风险价值。持有期的选择应依据所持有资产的特点来确定。从银行总体的风险管理看持有期长短的选择取决于资产组合调整的频度及进行相应头寸清算的可能速率。
25、巴塞尔委员会在这方面采取了比较保守和稳健的姿态,要求银行以两周即10个营业日为持有期限。2、置信水平一般来说对置信区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不同偏好。选择较大的置信水平意味着其对风险比较厌恶,希望能得到把握性较大的预测结果,希望模型对于极端事件的预测准确性较高。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不同,选择的置信区间也各不相同。3、观察期间观察期间是对给定持有期限的回报的波动性和关联性考察的整体时间长度,是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有时又称数据窗口。综上所述,VaR实质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经过某段持有期资产价值损失的单边临界值,在实际应用时它体现为作为临界点的金额数目。(五)VaR方法的优点(1)
26、VaR模型测量风险简洁明了,统一了风险计量标准,管理者和投资者较容易理解掌握。风险的测量是建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之上,既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又表现出方法操作上的简便性。同时,VaR改变了在不同金融市场缺乏表示风险统一度量,使不同术语(例如基点现值、现有头寸等)有统一比较标准,使不同行业的人在探讨其市场风险时有共同的语言。另外,有了统一标准后,金融机构可以定期测算VaR值并予以公布,增强了市场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把握程度,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稳定金融市场。(2)可以事前计算,降低市场风险。不像以往风险管理的方法都是在事后衡量风险大小,不仅能计算单个金融工具的风险,还能计算由多个
27、金融工具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因素,选择承担相同的风险能带来最大收益的组合,具有较高的经营业绩。(3)确定必要资本及提供监管依据。VaR为确定抵御市场风险的必要资本量确定了科学的依据,使金融机构资本安排建立在精确的风险价值基础上,也为金融监管机构监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供了科学、统一、公平的标准。VaR适用于综合衡量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以及商品价格风险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因此,这使得金融机构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指标数值就可以概括地反映整个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状况,大大方便了金融机构各业务部门对有关风险信息的交流,也方便了机构最高管理层随时掌握机构的整
28、体风险状况,因而非常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统一管理。同时,监管部门也得以对该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资本充足率提出统一要求。(六)VaR方法的注意问题尽管VaR模型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数据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量分析、利用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时要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如果数据库整体上不能满足风险计量的数据要求,则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数据的有效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由于市场的发展不成熟,使一些数据不具有代表性,而市场炒作、消息面的引导等原因,使数据非正常变化较大,缺乏可信性。(2)VaR在其原理和统计估计方法上存在一定缺陷。VaR对金融资产或投资组合的风险计算
29、方法是依据过去的收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来预测其价格的波动性和相关性,从而估计可能的最大损失。所以单纯依据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客观概率,只关注风险的统计特征,并不是系统的风险管理的全部。因为概率不能反映经济主体本身对于面临的风险的意愿或态度,它不能决定经济主体在面临一定量的风险时愿意承受和应该规避的风险的份额。(3)在应用VaR模型时隐含了前提假设。即金融资产组合的未来走势与过去相似,但金融市场的一些突发事件表明,有时未来的变化与过去没有太多的联系,因此VaR方法并不能全面地度量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必须结合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进行分析。(4)VaR主要使用于正常市场条件下对市场风险的测量。如果
30、市场出现极端情况,历史数据变得稀少,资产价格的关联性被切断,或是因为金融市场不够规范,金融市场的风险来自人为因素、市场外因素的情况下,这时便无法使用VaR来测量市场风险。总之,VaR是一种既能处理非线性问题又能概括证券组合市场风险的工具,它解决了传统风险定量化工具对于非线性的金融衍生工具适用性差、难以概括证券组合的市场风险的缺点,有利于测量风险、将风险定量化,进而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综合考虑、衡量信用风险和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在内的市场风险的必要性越来越大,这为VaR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1、但是VaR本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中国金融市场现阶段与VaR所要求的有关应用条件也还有一定距离。因此VaR的使用应当与其他风险衡量和管理技术、方法相结合。要认识到风险管理一方面需要科学技术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经验性和艺术性的管理思想,在风险管理实践中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既重科学,又重经验,有效发挥VaR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八、 风险度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是指风险管理单位对风险事故造成故障的频率或者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风险度评价可以分为风险事故发生频率评价和风险事故造成损害程度评价。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了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有效地投入到企业监管中去,对企业的信息披露监管进行风险分类管理。
32、企业风险分类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在信息披露监管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施以不同的监管力度,合理分配监管资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企业信息披露监管的风险评级,还将根据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最近,上证所有关部门在对企业年报事后审核后,对部分公司,的风险级别进行了重新分类。监管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结合企业信息披露核查工作制度,标志着上证所正逐步将企业监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这种风险分类管理属于上证所内部的工作制度,而且主要是针对上证所在对企业信息披露监管工作上的风险进行分类,并不代表对公司股价或投资价值的判断。上证所现在还未考虑将这些风险分类情况进
33、行公布,而是主要运用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监管效率上。针对各类监管风险的公司,上证所采取了相应不同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如对于高风险公司采取专家小组会诊、专人负责监管、实地走访调研、重点监控股价等方法,督促公司及时准确地披露重大信息,充分揭示风险。风险度评价法可以按照风险度评价的分值确定风险的大小,分值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九、 风险损失清单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风险管理单位根据企业的状况设计的风险损失清单,可以按照风险的轻重缓急确定风险管理的次序。风险管理单位在使用风险损失清单设计风险识别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风险损失清单不是识别风险的万能的方法,不可能概括一些企业面临的
34、特殊风险。风险损失清单标准化管理模式虽然比较全面,但是,依然无法概括企业面临的特殊风险,这是风险损失清单的固有缺陷造成的。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确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风险损失清单,避免遗漏风险管理单位所固有的风险。(2)风险损失清单越详细、越完善,越能全面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越有利于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损失清单是比较琐碎的,但是,正是风险损失清单提供了企业认识自身风险的参照标准。风险管理单位编制比较全面的风险损失清单,需要做大量的工作。(3)风险管理单位自行设计的风险损失清单,可以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排列风险。经济环境的变化,需要风险管理单位不断地搜集有关的信息,调整风险损
35、失清单,发现风险管理中的一些变化,及时调整、改进风险损失清单。(4)风险损失清单只考虑了纯粹风险,而没有考虑投机风险。一般而言,风险损失清单提供了一种对可保风险识别的框架,为了搜集关于风险识别的有用信息,一些单位采用风险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风险管理单位所面临的纯粹风险。(5)运用风险损失清单发现风险管理单位面临的风险,可以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风险损失清单对于识别风险管理单位具有共性的风险是普遍适用的,有利于风险管理单位宏观的风险管理,从而可以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十、 风险损失清单表1977年,美国风险和保险管理学会制定了一份较全面的风险损失清单分析表。风险损失清单所列项目是人们已经识别的、最基本
36、的各类损失风险。它运用规范的方法,识别风险管理单位所面临的潜在损失。在风险识别时,人们可以参照这个风险损失清单表检查本企业资产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视情形采取各种措施。资产暴露风险清单首先将资产分为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接着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列举。该表将资产暴露风险按直接损失风险、间接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编制。其中,直接损失风险分为无法控制和无法预测的损失、可控制和可预测的损失、主要财务价值的损失三类;间接损失包括附加费用增加,资产集中损失,式样、品味和需求变化的损失,破产、营业中断的损失,经济波动的损失(如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危机和兼并),流行病、疾病、瘟疫,技术革命
37、,版权侵权和管理失误(市场、价格、产品和瘟疫)等损失;责任损失包括航空责任损失、运输责任损失、出版商责任损失、汽车责任损失、契约责任损失、雇主责任损失、产品责任损失和职业责任损失等。十一、 风险源分析法风险源分析法是指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找出作业活动中具体的风险源。包括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和预先风险分析法。(一)基本分析法基本分析法是指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对照危害分类和事故类型,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风险源。可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问有关记录,获取有关信息进行。(二)工作安全分析法通过分析组成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风险,识别风险源。选定作业活
38、动,将其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步骤,辨识危险并汇总,定期检查和回顾。(三)安全检查表法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分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对于某项作业活动、某工作系统、某种装置,根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系统分析及研究的结果,结合运行经历,归纳、总结所有的危害、不符合,确定检查项目并按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的一种方法。我国很多行业在长期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制定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于辨识危害很有帮助。因为评价是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所以其中的检查部
39、分就是一套系统、完整、实用的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优点是有问有答,给人印象深刻;简便易懂,容易掌握。缺点是只能作定性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只能对已存在的对象进行评价。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包括: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研究成果。(四)预先风险分析法预先风险分析法也称初始风险分析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风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的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风险性。预先风险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同类作业活动或工作系统过去发生过的事故经历以及系统分析及研究的结果。1、分析过程应考虑的项目(1)危险
40、物品;(2)系统部件间接口的安全性;(3)与安全有关的设备、保险装置和应急装置等;(4)影响控制安全性的重要的软件命令和响应;(5)包括生产环境在内的环境条件;(6)操作、试验、维修和应急规程等。2、预先风险分析的目的(1)识别风险源,确定安全关键部位;(2)评价各种风险的程度;(3)确定安全性设计原则;(4)提出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措施。3、预先风险分析的内容(1)审核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2)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的使用情况,确定其控制措施;(3)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守的有关人员安全、环境和有毒物质安全要求及其他有关规定;(4)提出纠正措施。4、预先风险分析的步骤(1)对照过去同
41、类产品或系统发生事故的经验和教训,查明所开发系统(工艺、设备)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2)了解所开发系统的任务、目的、基本活动要求,包括对环境的了解;(3)确定可能造成的受伤、损失、功能失效或物质损失的初始风险;(4)确定初始风险的起因事件;(5)找出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可能方法;(6)在风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分析最好的预防损失的方法;(7)提出采取并完成纠正措施的责任者。关于风险等级,可以用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风险等级,也可以用“安全的”、“临界的”、“危险的”、“破坏性的”等词汇代表不同的风险等级。十二、 杜邦分析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仅仅观察财务报表无法洞察财务状况的全貌,同时仅观察单一的财务
42、比率,也难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情况。为此,需要把各种财务比率结合起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就是一种综合分析法。作为一种很实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它利用若干相互关联的指标对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由于这种分析法在美国杜邦企业首先使用,故称之为杜邦分析法。这种方法从评价企业绩效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权益净利率出发,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从而满足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的需要,在经营目标发生异动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为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框架。(一)分析的基本思路(1)权益净利率是一个综
43、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2)资产净利率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需要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明影响企业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销售净利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扩大销售收入,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而扩大销售,同时也是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必要条件和途径。(3)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反映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资产负债率高,权益乘数就大,这说明企业负债程度高,企业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
44、;反之,资产负债率低,权益乘数就小,这说明企业负债程度低,企业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但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低。(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反映的主要财务比率及其相互关系决定净资产率高低的因素有3个: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对权益净利率有很大作用,销售净利率越高,权益净利率也越高。影响销售净利率的因素是销售额和销售成本,销售额高而销售成本低,则销售净利率高。杜邦分析方法的作用,主要是解释各项主要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动原因和揭示各项财务比率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企业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看,杜邦分析法只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力,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短期财务结果过分重
45、视,有可能助长企业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忽略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工业时代的企业能够满足要求。但在目前的信息时代,顾客、供应商、雇员、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杜邦分析法在这些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同样,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无形知识资产对提高企业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杜邦分析法却不能解决无形资产的估值问题。(三)利用杜邦分析法作实例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法可以解释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以及为采取措施指明方向。下面以一家企业为例,说明杜邦分析法的运用。1、对权益净利率的分析权益净利率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能力的指标。权益净利率充分考虑了
46、筹资方式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因此它所反映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能力、财务决策和筹资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企业的权益净利率在2007年至2008年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分别从2007年的0.097增加至2008年的0.112。企业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依据这个指标来判断是否投资或是否转让股份,考察经营者业绩和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这些指标对企业的管理者也至关重要。企业经理们为改善财务决策而进行财务分析,他们可以将权益净利率分解为权益乘数和资产净利率,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分解可以明显地看出,该企业权益净利率的变动在于资本结构(权益乘数)变动和资产利用效果(资产净利率)变动两方面共同作用
47、的结果。而该企业的资产净利率太低,显示出很差的资产利用效果。2、分解分析过程权益净利率的提高是由于资产净利率的改善所致。通过分解可以看出杜邦分析法有效地解释了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为采取应对措施指明了方向。导致权益利润率小的主要原因是全部成本过大。也正是因为全部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导致了净利润提高幅度不大,而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就引起了销售净利率的减少,显示出企业销售盈利能力的降低。资产净利率的提高当归功于总资产周转率的提高,销售净利率的减少却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十三、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指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比较各期有关项目的金额,以揭示本期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变化之趋势。会计报表的趋势
48、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在会计报表中用金额、百分比的形式,对各个项目的本期或多期的金额与基期的金额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纵向比较法又称垂直分析法,是对会计报表中某一期的各个项目,分别与其中一个作为基本金额的特定项目进行百分比分析,借以观察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例如,某企业某年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同期销售收入为10000万元。该指标表明该企业销售的获利能力。但是,单独计算这一指标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将这一指标同以往各年的可比指标进行对比,如上年度销售利润率、计划销售利润率、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等对比,才能揭示出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才能确定企业本期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才能分析是否存在着经营风险。同样,企业的成本率、费用率也可以运用趋势法进行分析。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