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智能终端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变化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联网智能终端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变化趋势.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车联网智能终端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变化趋势车联网智能终端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变化趋势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1二、 车联网产业概况6三、 必要性分析9四、 项目基本情况10五、 科学技术环境16六、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19七、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23八、 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28九、 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34十、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35十一、 项目风险分析37十二、 项目风险对策40十三、 发展规划分析42十四、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45劳动定员一览表46一、 产业环境分析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十三五冶时期,各种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区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形势看,和平与
2、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发展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没有改变。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空间利用和海洋开发技术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产业结构和经贸规则深刻调整,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种风险隐患增加,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冶、调整贸易规则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工业
3、化的“双向挤压冶。面临的国际发展环境和地缘政治态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形势看,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总体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趋势更加明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
4、蓄积力量,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十二五冶时期的发展,地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三五冶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和转型攻坚。一方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差距,自身发展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和挑战。发展的机遇主要有: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发展活力。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国有资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不断深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更加成熟,发展动力和活力将更加充足。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新的发展动力。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互联网+冶深刻影响经济形态变革,将催生出全新的生产
5、方式和商业模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性交汇,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新供给新需求孕育新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将引领催生出新的消费业态、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为相关领域带来新投资新供给;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供给将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满足并创造新的需求。新需求与新供给的良性互动、协同共进,有利于我省构建消费升级、有效投资、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区域融合与开放合作新格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按照国家部署,地区
6、将抓住战略机遇,努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巩固对外开放优势;地区区域融合的软硬件条件持续提升,区域发展新格局、新增长极正在逐步形成,我省经济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2015年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仍高达0.660,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结构比较复杂,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领域问题仍较突出,亟需充分发力补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
7、完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依然较多,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不够,收入分配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转变仍未完全到位,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还不健全,亟需攻坚克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仍不够开阔。对外开放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外贸出口直接面向海外市场的渠道不宽,外资来源结构有待优化,企业海外经营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对外交流合作的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亟需加快构建全球视野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爬坡越坎,相当部分的制
8、造业和服务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需加快推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约束依然趋紧。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显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将不断加大,亟需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综合研判,十三五冶时期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
9、与转型攻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使命任务。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率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支撑,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努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创新和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展望更长远的未来,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给予新的憧憬、新的希望。将以创新驱动实现更
10、高水平的发展,以依法治省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以民生为本共创和谐共享的幸福生活,以生态建设形成秀丽家园,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二、 车联网产业概况1、车联网的定义及关键要素车联网是以车辆为主体,依靠通信网络互连实现车内、车与车(V2V)、车与人(V2P)、车与路(V2I)、车与服务平台(V2N)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车辆运行和使用提供服务,进而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驾驶体验等目标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车联网主要包含“车、人、路、通信、服务平台”五大关键要素。其中“车”是车联网最核心的要素,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技术落地应用的主体;“人”是车联网服务的使用者和道路环境的参与者;“路”是车
11、联网应用的必备配套基础设施,主要目标为实现交通道路信息化;“通信”即各类信息的交互载体,汇总传输车内、车路、车云的海量信息流;“服务平台”是车联网服务生态的业务数据载体,致力于改善用户驾乘感受。2、车联网的发展阶段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车联网也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从车联网发展趋势来看,可以按照时间节点和发展程度分为三个重要阶段:车载信息服务阶段(2012年-2020年),主要依靠政策驱动发展,通过车辆将车主与各种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主要提供车的信息娱乐功能,如导航、音乐、娱乐、通信等,车联网逐渐在汽车中普及,成为越来越多新车的标配。
12、单车智能阶段(2020年-2025年),需求逐渐替代政策成为驱动发展的主导因素,汽车基于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车联网的应用场景也从前一阶段的信息娱乐领域向单车智能相关领域拓展,OTA、远程控制等提升用车效率的服务广受欢迎。智慧出行阶段(2025年之后),在单车智能的基础上,通过车联网建立云计算中心,为智能网联汽车及其用户、服务机构等提供车辆和环境的动态基础数据,具备高性能信息共享、高实时性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等性能,实现车路协同,构建更智能的交通环境。3、车联网的产业架构车联网产业链主要由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
13、整车厂、智慧公路、测试验证以及运营服务七大模块组成。目前,产业架构基本成型,在标准组织、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的支撑下,车联网产业将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聚焦于城市道路进行网络部署和技术优化,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的车路协同系统。4、车联网市场规模快速上升在整体车联网大趋势下,车联网渗透率快速上升,根据IHSMarkit预测,2022年全球网联汽车保有量渗透率将达到24%。渗透率提升推动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快速上升,预计2022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4%,中国车联网市场则增长速度更快,预计2022年增速约为24%。随着我国车联网产业的逐步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发生了
14、变化。部分ICT企业开始在汽车产业布局,网络运营商、芯片与模组厂商、终端设备商等加速了汽车网联化的进程。具备车联网各项创新功能的研发实力及掌握软硬件设计开发技术的科技企业开始有机会与整车厂及其一级供应商合作,逐渐加入车联网产业链,这些变化为车联网智能终端和车载智能模组的供应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
15、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邓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
16、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满怀信心,发扬“
17、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
18、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
19、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演变,汽车产业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关联性强、技术要求高、零部件数量多等特点,对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汽车销量下降至7,797万辆,
20、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控制,汽车市场逐渐回暖,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约8,268万辆。(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3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建筑面积34767.70,其中:主体工程20382.90,仓储工程4777.5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385.78,公共工程4221.45。(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395.5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495.47万元,占项
21、目总投资的79.85%;建设期利息149.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4%;流动资金2750.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10%。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495.4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737.7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36.86万元,预备费320.91万元。(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4395.56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6121.84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335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8920.05万元。3、净利润(NP):3334.52万元。
22、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34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15.49%。6、财务净现值:2200.78万元。(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2667.00约34.00亩1.1总建筑面积34767.70容积率1.531.2基底面积13146.86建筑系数58.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8.112总投资万元14395.562.1建设投资万元11495.472.1.1工程费用万元9737.70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436.862.1.
23、3预备费万元320.912.2建设期利息万元149.992.3流动资金万元2750.103资金筹措万元14395.563.1自筹资金万元8273.723.2银行贷款万元6121.844营业收入万元33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8920.056利润总额万元4446.037净利润万元3334.528所得税万元1111.519增值税万元1116.0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33.9211纳税总额万元2361.4512工业增加值万元8252.3113盈亏平衡点万元16259.51产值14回收期年6.34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5.4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200.78所
24、得税后五、 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影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最强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显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内的新的技术革命,造就许多新的行业,新的市场机会,同时也给某些行业带来威胁。例如,单是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明,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就是深远的。所以,西方有人把科学技术称为“创新性的破坏力”。(一)技术变化的步伐加快许多今天认为很普通的技术性产品,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1926年美国曾有人认为商业电视“犹如白日做梦”;1948年有人预言人类在月球登陆还需要科学家再努力200年。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新技术、
25、新发明的迅速普及推广,为人们所始料不及。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认为,未来新技术的发明、发展和传播,从构思到实现的时间将愈来愈短,新产品从开始上市到大量,投产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他更进一步预言,未来生活将全面电子化,人们不出家门便可通过电脑系统进行学习、工作、购物和娱乐等活动,如在家接受工作单位的指令,查阅公共图书馆的资料,通过电视购买商品等。家庭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单位”,家庭成员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也将减少。高度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将使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给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没过多少年,托夫勒的很多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科技的迅猛发展,人
26、们工作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对现代企业文化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人们要求更加自主,有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二)创新的机会增多由于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现代市场上创新的机会无穷无尽,凡是人们所需要的新产品或劳务,总有源源不断的新构思出现,而且在技术上能很快有所进展。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力争实现的构思主要有:实用太阳能、防治癌症和艾滋病的药物、电动汽车、海水淡化、家务机器人、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避孕药品等。这些构思和实验不仅是技术性的,而且是商业性的。企业可以在顾客购买力允许的范围内,将新技术产品导入目标市场。这种变化不仅要求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冒险意识,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27、,而且要有面向全球和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三)研发费用提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40年前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是8年,20年前为5年,10年前为3年,到目前有些产品仅有一年甚至半年的生命力。各国企业为了在新产品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比重越来越大。很多公司的巨额研发投入,也获得了可观的专利授权。企业除自己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外,还通过购买专利等多种途径取得新技术。这种变化要求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兴企意识,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博采众长借力发展等文化理念。(四)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产品的大量涌现,导
28、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因而一些国家的政府对新产品的检查和管理日益加强,对安全与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西方有些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开发的新产品,由于政府认为不安全,结果被迫从市场上收回。除了政府的管制外,社会上还有些人反对科学技术的随意商业化,要求政府在新科技用于商业之前进行严格评估。他们认为,大规模的科技创新,会对大自然、个人生活、环境卫生以至整个人类社会造成威胁,因而主张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以天然食品代替合成食品,以天然纤维织物代替化学纤维织物。他们也反对核工业、高层建筑、公园和风景区的游乐设施等,认为这些会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这些变化对企业决策、经营方向、产品开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文化观念都
29、会产生影响。总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使得科技人员在企业员工中比重日益增多,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千方百计在企业内营造出重视科技的文化氛围,而且还要看到脑体劳动者比例关系的变化给企业文化带来的重大影响,企业必须重视教育的投入,重视管理方式的变革,正确处理好科技人员与一线劳动者的关系,承认差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科技人员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六、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愈来愈多地关注自然资源短缺和生态不断恶化的问题。有人警告说,如果地球上的资源不能保持不断再生,地
30、球有一天将会像缺乏燃料的宇宙飞船一样危险;许多学者对工业污染、生态系统的失衡提出指责和警告。同时,出现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促使一些国家加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执法。这些对现代企业都是严重的挑战。(一)资源短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可分为三大类:无限供给的、有限但可再生的和有限又不可再生的。无限供给的资源如空气等,总体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污染问题严重,亟待解决;有限但可再生的资源如森林和农产品等,短期内还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必须防止过分采伐和侵占耕地;有限又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和各种矿产品,问题最为严重。如果按目前的消耗量来计算,到2050年更多的矿产资源将告枯竭。这些情况意味着,依靠这些
31、矿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将面临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问题。因此,这些企业必须积极从事研究与开发,尽力寻求新的资源或代用品。以石油为例,专家预测,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仅够开发不到70年。作为工业国家的主要能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油价猛涨,每桶油价从1970年的约2美元涨到1982年的34美元,2013年又涨至110美元,(2008年世界油价一度突破每桶150美元大关),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威胁。但同时,这迫使人们去大力研究新的能源,如开发太阳能、风能,研制电动车等;也给企业带来了若干新的营销机会,即开发这些行业的产品肯定有光明的前景。资源短缺无疑对企业文化也有直接影响,能源危机意识以及节约
32、传统能源、探索新能源,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长远发展意识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环境污染现代工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水源、空气、土壤被大量污染,这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公众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心,促使许多国家的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陆续采取了大量措施。例如,德国自1991年1月起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国家要求大部分公司设置“生态经理”。但这种干预往往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扩大生产产生了矛盾,由于许多企业要投资于治理污染,因而不能增加生产设备和就业机会,这就影响了经济增长。目前有些国家的管理当局
33、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的30年间,由于严格法规管制与有效治理,使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获得协同发展。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期,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为避免重蹈西方“先污后治”的覆辙,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强化环境保护工作,迄今为止已出台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有上百个。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第十二届会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强化了环保的法律保障。但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工业废物污染等十分严重,城市雾霾得不到有效治理,环境保护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世界各国政府
34、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一方面限制了某些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某些企业带来了机会,如为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提供了一个大市场,为环保包装创造了营销机会。同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要求企业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有社会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观念。(三) “绿色营销”与环境保护问题相联系,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绿色营销”新浪潮。绿色营销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影响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保护环境、珍惜地球”的呼声日益高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第一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向世界提出“人类只有一个
35、地球”的强烈呼吁。1978年,西德首先提出“蓝色天使”计划,向达到一定生态环境标准的产品颁发蓝色天使标签;美国和加拿大在1988年也开始实行环境标志制度;日本在1989年实行了“生态标志”计划。绿色营销的浪潮从食品开始,不断扩展到其他行业,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原料等相继出现,绿色市场、绿色商业、绿色服务等也蔚然兴起。中国的绿色营销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的。1989年,农业部正式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4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在政府的支持下,绿色食品、无氟冰箱、
36、低毒涂料、无铅石油等绿色产品以及绿色商店大量出现。随着绿色营销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不但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绿色营销策略,开发绿色产品、绿色包装,强化绿色分销、绿色物流、绿色促销,实行绿色价格、绿色服务和绿色管理,推行绿色公关、绿色广告,树立绿色形象等,而且要求企业建立绿色文化,关注社会环境,讲究商业道德,追求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与消费者共创安全优质的生活方式。总之,在全球资源紧缺,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必须适应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改变企业以自我为中心、以眼前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树立注重社会利。益、关爱人类生存环境,谋求长期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七、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一)企业形象
37、的基础企业形象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竞争手段。它的背后是质量、信誉及良好的顾客满意度。如果没有质量、信誉及良好的顾客满意度为基础,企业形象只能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靠“包装”塑造出来的企业形象,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形象的有形基础,也是企业产品形象和服务形象的本质属性。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才谈得上形象问题。质量是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企业强调质量,不仅重视产品质量,更重视服务质量。在市场日益繁荣、商品日益丰富的今天,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空前地扩大了。传统的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增加利润,往往是靠追加资金、降低成本、
38、添置新设施等手段,而现代企业的经营则更注重“高附加值服务”。只有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代表着崇高价值的企业形象。从现代市场观念来看,服务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求”的现代理念。通常,当顾客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时,就会在心目中对该企业的“质量”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与评价,这种认识与评价,不管是好是坏,都会不同程度地得到传播,其中对企业不好的认识与评价的传播速度会更快,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因此,成功的企业深知,质量是企业形象的生命,并极力谋求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带动整个经
39、营管理质量、环境质量的提高,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也是更新企业形象的关键。2、信誉信誉是企业长期诚信经营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各种具体形象的综合反映。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必定视信用为生命,把践约守信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信条,在销售产品和销售服务的同时,也在销售企业的信誉,树立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可信赖度。信誉构成企业形象的无形基础。提升企业信誉,方实企业形象的无形基础,企业就要在经营服务和管理活动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取信于顾客,取信于合作者,取信于社会公众。在企业内部,领导取信于员工;员工取信于企业。3、顾客满意度无论是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是信誉,都是以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来衡量的。建立顾
40、客满意的管理系统,显示以顾客利益为重的真诚,将顾客满意所引发的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这是现代企业客户管理的基本理念。企业形象最终是由顾客评价的,企业若没有顾客支持,就无好形象可言。所以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顾客达到满意,即使再先进的技术、再优质的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意愿,不为顾客所需要,这样的企业及其产品也是无用的。可以说,使顾客满意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出发点,从企业理念的确立,到领导者、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作风的改变,到产品、服务及经营管理质量的提高,到公共关系的开展,再到环境的改善,均应以顾客为轴心,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综上所述,企业的质量和信
41、誉构成了企业形象的有形基础和无形基础,而这两个基础又是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和灵魂的,所以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实质上是处理企业与顾客、企业与社会公众关系的过程。可以这样说,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就是打好“群众”基础,就是要赢得顾客的心,进而赢得社会公众的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使顾客满意的企业才是不可战胜的。(二)企业形象的塑造原则塑造企业形象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实际运作中既要按照其内在的规律办事,又需要创造性地工作。塑造企业形象实践中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差别化原则塑造企业形象要突出个性,强调差别化。企业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坚持别具一格,勇于创新形象。具体来说,企业坚持差别化,要突出国家或
42、地区特色、行业文化特色和企业文化特色;企业要根据客观需要,着力抓好突破口;企业要应用象征性标记,如商标、店徽等,通过视觉识别设计,使企业特征易于传播,便于记忆,使企业形象深入人心。2、整体性原则企业形象的塑造,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首先,企业形象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相互渗透,构成企业统一的整体文化。企业形象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外在表现,而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伦理道德则是企业形象的精髓和灵魂,对企业形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塑造企业形象,不能离开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培育。其次,企业形象的塑造,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生产经营
43、每一个环节具体形象的凝结,员工优秀,必然给企业整体形象增辉。因此,塑造企业形象绝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事,而且是全员的事,更何况企业形象构成要素中就包含“员工形象”。最后,企业形象的塑造必须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市场开发结合起来,与企业管理的改善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推广,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3、战略性原则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对未来的投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精力和费用,花费很长的时间,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塑造企业形象,实际上包含着三种行为:挽救形象,即扭转不良的企业形象;维护形象,即避免现实良好的企业形象受损;更新形象,即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
44、,及时改变形象定位,创造更受社会欢迎的形象。对一个具体企业而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述三种行为的侧重点虽不同,但都具有战略意义。不良的形象不能及时挽救,任其自然发展下去,企业就会失去顾客,失去公众,失去市场;现实良好的形象不注意随时精心维护,一旦受损,再想扭转,将会事倍功半,其损失难以估量;现有形象不能随环境改变而及时更新,企业形象就会落伍,时间长了就会被顾客和社会公众所遗忘。因此,企业必须把塑造形象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使企业形象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常变常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特有力量。八、 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表面看来,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件“漂亮外衣”,不管企业内在文化如何,只要善
45、于包装,就可以做到“金玉其外”,在市场上传播美名。实际上,经受市场长期考验的企业形象是包装不出来的。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既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集中地表现在“文化资本积累”的价值上。从一个成功企业的形象上,不仅可以感受到该企业的文化,甚至可以感受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资源的重点已经由物质资本转向文化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企业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较量。企业形象建设成为企业谋求生存的重大战略问题。(一)企业形象的内涵与特征1、企业形象的概念及内涵解读企业形象的内涵,需先从了解形象的概念入手。形象
46、一般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姿态,进而说是人们对于特定人和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这包括两层含义:形象是一种事物具体的形状和姿态,是具体的、客观的;形象是事物具体形状和姿态在人们心目中的感受,反映了人们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抽象的、主观的。形象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都存在着形象问题。确立形象的目的在于识别,就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或行为表现,象征地显示一种价值和意志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反应,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趋向。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顾客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进而说是顾客和社会公众(包括员工)对企业的整体认识与综
47、合评价。(1)企业形象是主客观的统一。从客观上讲,它反映的内容是企业自身的特征和运营状况,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主观上看,它反映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包括员工)对企业整体经营的认识和评价,属于观念形态。企业形象所表达的是一种关系,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社会公众(包括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形象会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社会公众是否关注和支持该企业的发展,是否选择到该企业就职并愿意为该企业奉献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与社会共同塑造的。所以,企业在塑造形象过程中,既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又要注意满足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争取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认同。(2)企业形象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说具体,企业形象是由企业环境、产品、经营、服务、公共关系形象以及管理者、员工形象等具体因素构成的;说抽象,企业形象不是上述因素的简单相加,反映着企业一种整体的精神风貌,体现着企业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形象是体现了哲学抽象的形象。良好企业形象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3)企业形象可分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内在形象是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员工对自己工作的选择以及他对所从事工作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