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现场检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现场检测.ppt(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现场检测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检测依据JGJ132-2008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替代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二、节能检验前应提交技术文件:1 审图机构对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的审查文件;2 工程竣工图纸和技术文件;3 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对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的外门(含阳台门)、户门、外窗及保温材料所作的性能复验报告,包括门窗传热系数、外窗
2、气密性能等级、玻璃及外窗遮阳系数、保温材料密度、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和强度报告;4 热源设备、循环水泵的产品合格证或性能检测报告;5 外墙墙体、屋面、热桥部位和采暖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6 与本条第5款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报告。三、检验项目及验算项目:本标准规定了12个检验项目和2个验算项目,但考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根据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6个检验项目作为必检项目。对夏热冬冷地区规定了7个强制检验项目。夏热冬暖地区规定了2个强制检验项目 四、检验项目1 室内平均温度检验2 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3 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验4
3、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验5 外窗窗口气密性能检验6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验7 外窗外遮阳设施检验8 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验9 补水率检验10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验11 锅炉运行效率检验12 耗电输热比检验四、验算项目四、验算项目1、年采暖耗热量2、年空调耗冷量当竣工图中居住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做法和施工图存在差异时,应根据气候区的不同分别对建筑物年采暖耗热量指标和/或年空调耗冷量指标进行验算,且验算方法应分别符合本标准附录C和附录D的规定。第二节第二节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1、检测时间: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持续时间宜为整个采暖期。当该项检测是为配合其它物
4、理量的检测而进行时,则其检测的起止时间应符合相应检验项目检测方法中的有关规定。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2、测温点布置要求除设有浴盆和淋浴器的卫生间、浴室、厨房、阳台和使用面积不足5m2的自然间外,其他每个自然间均应布置测头;当受检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20m2时,宜设置两个测点。测点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距楼面7001800mm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温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3、仪器设备 室内平均温度应采用温度自动检测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宜超过20min。测头不确定度0.3,二次仪表精度0.
5、1级,总不确定度0.5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4 室内逐时温度和平均温度计算公式室内逐时温度和平均温度计算公式某工程某户型各测温点的结果如下:客厅 30m2 2个测温头,每个逐时平均温度分别为16.4,16.2 卧室1 15m2 1个测温头,逐时平均温度18.6 卧室2 13.5 1个测温头,逐时平均温度17.4 餐厅 10m2 1个测温头,逐时平均温度17.0 某工程某户型各测温点的结果如下:则该户型室内平均温度为:(30(16.4+16.2)+1518.6+13.517.4+1017.0)/(30+15+13.5+10)=17.1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一、建筑物室内平均
6、室温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1 1、集中热水采暖居住建筑,其采暖期室内平均温度应在设计范围内,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相应规定。2 2、集中热水采暖居住建筑,采暖期室内逐时温度最低值不应低于室内设计温度的下限;当设计无规定时,该下限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相应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规定: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宜采用1624。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一、建筑物室内平均室温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3 3、对于已实施热计量的采暖系统,当住户出于经济的考虑,人为调低室内温度设定值时,采
7、暖期室内逐时温度最低值可不作判定。4 4、当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和室内逐时温度分别满足本标准1和2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二、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 1、检测条件、检测条件 与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有关的物理量的检测应在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试点建筑应为整个采暖期。新标准要求:单位采暖耗热量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120h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4h。二、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 2、供热量测量方法、供热量测量方法 对建筑物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计量装置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测量。计量装置中温度计和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相关产品的使用规定。(如热电偶在液
8、体管道中安装应与轴线垂直及向下45角范围内)供回水温度测点宜位于外墙外侧且距外墙轴线2.5m以内。二、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 2、供热量测量方法、供热量测量方法 采暖系统总采暖供热量宜在采暖热源出口处检测,供回水温度和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采暖热源机房内,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外时,距采暖热源机房外墙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2.5m。按规定:建筑物外墙轴线外2.5m 以内属于室内系统,2.5m以外属于室外管网系统。但考虑到使用“外墙轴线”不如使用“外墙外表面”更方便。4、计算方法:4、计算方法:新旧标准公式比较:新旧标准公式比较:1、旧标准考虑室内外温度、房间入住率等诸多因素,事、旧标准考虑室内外温度
9、、房间入住率等诸多因素,事实上室内温度测量、房间入住率很难确定和测量。实上室内温度测量、房间入住率很难确定和测量。2、新标准把耗热量指标影响控制在供热量、建筑物面积、新标准把耗热量指标影响控制在供热量、建筑物面积以及检测时间,测量更准确。以及检测时间,测量更准确。三、三、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 1、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分类、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分类外表面热工缺陷检验、内表面热桥和内表面热工缺陷检验。外表面热工缺陷检验、内表面热桥和内表面热工缺陷检验。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宜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红外热像仪设计适用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宜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
10、红外热像仪设计适用波长范围应为波长范围应为8.014.0m,传感器温度分辨率(,传感器温度分辨率(NETD)应小于)应小于0.08,温差检测不确定度应小于,温差检测不确定度应小于0.5,红外热像仪的像素不应少,红外热像仪的像素不应少于于76800点。点。三、三、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 3、检测前提供资料、检测前提供资料1)红外热像仪的性能和规格型号2)建筑墙体的特征3)面层材料的辐射性能4)气候因素 5)测试的可能性6)环境的影响7)其他重要因素 三、三、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4 4、检测前及检测期间,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前及检测期间,环境条
11、件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前至少24h内室外空气温度的逐时值与开始检测时的室外空气温度相比,其变化不应大于10。检测前至少24h内和检测期间,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内外平均空气温度差不宜小于10。检测期间与开始检测时的空气温度相比,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变化不应大于5,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的变化不应大于2。三、三、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4 4、检测前及检测期间,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前及检测期间,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h内室外风速(采样时间间隔为30min)变化不应大于2级(含2级)。检测开始前至少12h内受检的外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受检的内表面不应受到灯光的直接照射。室
12、外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5%,空气中粉尘含量不应异常。二、二、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 5.1.5 5.1.5 检测前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在受检表面上测出参照温度,调检测前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在受检表面上测出参照温度,调整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定结果等于该参照温度;整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定结果等于该参照温度;宜在与目标距离相等的不同方位扫描同一个部位,以评估临近物体宜在与目标距离相等的不同方位扫描同一个部位,以评估临近物体对受检外围护结构表面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遮挡措施或关闭对受检外围护结构表面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遮挡措施或关闭室内辐射源,
13、或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检测。室内辐射源,或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检测。5.1.6 5.1.6 受检表面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应少于受检表面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应少于2 2张。当拍摄张。当拍摄的红外热像图中,主体区域过小时,应单独拍摄的红外热像图中,主体区域过小时,应单独拍摄1 1张以上(含张以上(含1 1张)张)主体部位红外热像图。应用图说明受检部位的红外热像图在建筑中主体部位红外热像图。应用图说明受检部位的红外热像图在建筑中的位置,并应附上可见光照片。红外热像图上应标明参照温度的位的位置,并应附上可见光照片。红外热像图上应标明参照温度的位置,并随红外热像图一起提供参照温度的数据。置,并随
14、红外热像图一起提供参照温度的数据。二、二、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验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5.2.1 5.2.1 受检外表面缺陷区域与主体区域面积的比值应小于受检外表面缺陷区域与主体区域面积的比值应小于20%,20%,且单且单块缺陷面积应小于块缺陷面积应小于0.5m20.5m2。5.2.2 5.2.2 受检内表面因缺陷区域导致的能耗增加比值应小于受检内表面因缺陷区域导致的能耗增加比值应小于5%5%,且单,且单块缺陷面积应小于块缺陷面积应小于0.5m20.5m2。5.2.3 5.2.3 热像图中的异常部位,宜通过将实测热像图与受检部分的预热像图中的异常部位,宜通
15、过将实测热像图与受检部分的预期温度分布进行比较确定。必要时可采用内窥镜、取样等方法进行期温度分布进行比较确定。必要时可采用内窥镜、取样等方法进行确定。确定。5.2.4 5.2.4 当受检外表面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当受检外表面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5.2.15.2.1条规定时条规定时,应判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5.2.5 5.2.5 当受检内表面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当受检内表面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5.2.25.2.2条规定时,应条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三、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验三、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
16、面温度检验6.1.1 6.1.1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宜采用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检测仪表应符合本标准第7.1.4条规定。6.1.26.1.2 检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时,内表面温度测点应选在热桥部位温度最低处,具体位置可采用红外热像仪确定。室内空气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室外空气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6.1.36.1.3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受检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受检表面基本相同。6.1.46.1.4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检测持续时间不
17、应少于72h,检测数据应逐时记录。三、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验三、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验6.2 6.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6.2.1 6.2.1 在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在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且在确定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且在确定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按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按60%60%计算。计算。6.2.2 6.2.2 当受检部位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当受检部位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6.2.16.2.1条的规定时,应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
18、格,否则判为不合格。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四、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两种检测方法:1、冷热箱法2、热流计法 建设部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推荐采用热流计法冷热箱法原理示意图冷热箱法原理示意图2、热流计法、热流计法优点:测试时间短,测试准确度高缺点a、热流计标定的条件和使用条件不太相同,影响热流测定的准确度b、要求室内外温差较大,现场测试不易达到c、热流计在围护结构表面的安装情况会严重影响热流的准确度热流计法原理示意图热流计法原理示意图2、热流计法、热流计法 u检测原理检测原理 根据对某围护结构两侧表面温度和通过其热流的逐时数据记录,经数据分析即可得到该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2、热流计
19、法、热流计法 u检测要求检测要求7.1.1 7.1.1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应在受检围护结构施工完成至少12个月后进行。7.1.4 7.1.4 热流和温度应采用自动检测仪检测,数据存储方式应适用于计算机分析。温度测量不确定度应小于0.5。7.1.5 7.1.5 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且应避免阳光直射。2、热流计法、热流计法 u检测要求检测要求7.1.7 7.1.7 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对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冬季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对未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应在人为适当地提高室内温度后
20、进行检测。在其它季节,可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应高于低温侧10以上;当传热系数小于1 W/(m2K)时,宜高于低温侧10/K以上,且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均不得等于或低于低温侧表面温度。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受检区域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2、热流计法、热流计法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受检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2 温度传感器应在受检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
21、0.1m长引线应与受检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受检表面基本相同。2、热流计法、热流计法 7.1.8 7.1.8 检测期间,应定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in。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7.1.9 7.1.9 数据分析宜采用动态分析法。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1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2 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2、热流计
22、法、热流计法 7.2 7.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7.2.1 7.2.1 受检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应满足设计图纸的受检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规定;当设计图纸未作具体规定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当设计图纸未作具体规定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标准的规定。7.2.2 7.2.2 当受检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结果满当受检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足本标准第7.2.17.2.1条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条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合格。冷热箱冷热箱+热流计法热流计法鉴于热流计法在测试过程中要求室内外温差较
23、大,现场测试不易达到,有些科研单位研制开发了冷热箱+热流计法,可有效提高室内外温差,既缩短测试时间,又提高了测试准确度。冷热箱冷热箱+热流计法原理示意图热流计法原理示意图五、建筑物门窗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五、建筑物门窗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8.1.18.1.1 外窗窗口气密性能的检测应在受检外窗几何中心高度处的室外瞬时风速不大于3.3m/s的条件下进行。8.1.2 8.1.2 外窗窗口气密性能现场检测操作程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8.1.3 8.1.3 对室内外空气温度、室外风速和大气压力等环境参数应进行同步检测。8.1.4 8.1.4 在开始正式检测前,应对检测系统的附加渗透量进行一次现场标定
24、。标定用外窗应为受检外窗或与受检外窗相同的外窗。附加渗透量不应大于受检外窗窗口空气渗透量的20%。8.1.5 8.1.5 在检测装置、人员和操作程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检测装置的标定有效期内,当检测其它相同外窗时,检测系统本身的附加渗透量不宜再次标定。8.1.68.1.6 每樘受检外窗的检测结果应取连续三次检测值的平均值。五、建筑物门窗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五、建筑物门窗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8.1.8 8.1.8 现场检测条件下,受检外窗内外压差为10Pa时,检测系统的附加渗透量和总空气渗透量应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回归方程应采用下列形式:五、建筑物门窗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五、建筑物门窗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
25、8.28.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8.2.18.2.1 外窗窗口墙与外窗本体的结合部应严密,外窗窗口单位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外窗本体的相应指标。8.2.28.2.2 当受检外窗窗口单位空气渗透量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8.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五、建筑物门窗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五、建筑物门窗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图1 外窗气密性能检测系统一般构成1-送风机或排风机 2-风量调节阀 3-流量计 4-送风或排风管5-差压表 6-密封板或塑料膜 7-被测试外窗 8-墙体围护结构五、建筑物门窗整体密封性能的检测五、建筑物门窗整体密封性能的检测 图2 外窗气密性能检测系统一般构成1-送风机
26、或排风机 2-风量调节阀 3-流量计 4-送风或排风管 5-差压表 6-密封板或塑料膜 7-被测试外窗 8-墙体围护结构 9-住户内门六.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9.1.1 9.1.1 居住建筑的东(西)外墙和屋面应进行隔热性能现场检测。居住建筑的东(西)外墙和屋面应进行隔热性能现场检测。9.1.2 9.1.2 隔热性能检测应在围护结构施工完成隔热性能检测应在围护结构施工完成1212个月后进行,检测持个月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续时间不应少于24h24h。9.1.3 9.1.3 检测期间室外气候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期间室外气候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检测开始前检测开始前2 2天应为晴天或少
27、云天气;天应为晴天或少云天气;2 2 检测日应为晴天或少云天气,水平面的太阳辐射照度最高值不宜检测日应为晴天或少云天气,水平面的太阳辐射照度最高值不宜小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小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GB 50176-93中附录三附表中附录三附表3.33.3给出的当地夏季太阳辐射照度最高值的给出的当地夏季太阳辐射照度最高值的9090;3 3 检测日室外最高逐时空气温度不宜小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检测日室外最高逐时空气温度不宜小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设计规范GB 50176-93GB 50176-93中附录三附表中附录三附表3.23.2给出的当地夏季室
28、外计算给出的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温度最高值2.02.0;4 4 检测日工作高度处的室外风速不应超过检测日工作高度处的室外风速不应超过5.4m/s5.4m/s。六.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9.1.4 受检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所在房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直射到围护结构外表面的阳光在白天不应被其它物体遮挡,检测时房间的窗应全部开启。9.1.5 检测时应同时检测室内外空气温度、受检外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室外风速、室外水平面太阳辐射照度。室内空气温度、内外表面温度和室外气象参数的检测应分别符合本标准第4.1节、第7.1节和附录F的规定。白天太阳辐射照度的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5min,夜间可不记录
29、。9.1.6 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应对称布置在受检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两侧,与热桥部位的距离应大于墙体(屋面)厚度的3倍以上。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3点,其中一点应布置在接近检测面中央的位置。9.1.7 内表面逐时温度应取内表面所有测点相应时刻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六.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9.29.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9.2.1 9.2.1 夏季建筑东(西)外墙和屋面的内表面逐时最高温度均不应高于室外逐时空气温度最高值。9.2.29.2.2 当受检部位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9.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六.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9.29.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9.2.1 9.2.
30、1 夏季建筑东(西)外墙和屋面的内表面逐时最高温度均不应高于室外逐时空气温度最高值。9.2.29.2.2 当受检部位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9.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七.外窗外遮阳设施检验外窗外遮阳设施检验10.1.1 对固定外遮阳设施,检测的内容应包括结构尺寸、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对活动外遮阳设施,还应包括遮阳设施的转动或活动范围以及柔性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10.1.2 用于检测外遮阳设施结构尺寸、安装位置、安装角度、转动或活动范围的量具,其不确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长度尺:应小于2mm;角度尺:应小于2。10.1.3 活动外遮阳设施转动或活动范围的检测应在完成5次以上
31、的全程调整后进行。10.1.4 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检测应包括太阳光反射比和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和太阳光直接透射比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的规定执行。七.外窗外遮阳设施检验外窗外遮阳设施检验10.210.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10.2.110.2.1 受检外窗外遮阳设施的结构尺寸、安装位置、安装角度、转动或活动范围以及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10.2.2 10.2.2 受检外窗外遮阳设施的检测结果均满足本标准第10.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八.室外
32、管网水力平衡度检验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验11.1.1 水力平衡度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11.1.2 室外采暖系统水力平衡度的检测宜以建筑物热力入口为限。11.1.3 受检热力入口位置和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热力入口总数不超过6个时,应全数检测;2、当热力入口总数超过6个时,应根据各个热力入口距热源距离的远近,按近端2处、远端2处、中间区域2处的原则确定受检热力入口;3、受检热力入口的管径不应小于DN40。八.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验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验11.1.411.1.4 水力平衡度检测期间,采暖系统总循环水量应保持恒定,且应为设计值的100%110%。11.1.51
33、1.1.5 流量计量装置宜安装在建筑物相应的热力入口处,且宜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11.1.611.1.6 循环水量的检测值应以相同检测持续时间(一般为10min)内各热力入口处测得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计算。八.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验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验11.1.711.1.7 水力平衡度应按下式计算:水力平衡度热力入口循环水量检测值/热力入口的设计循环水量11.211.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11.2.1 11.2.1 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力入口处的水力平衡度应为0.91.2。11.2.211.2.2 在所有受检的热力入口中,各热力入口水力平衡度均满足本标准第11.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
34、应判为不合格。九.补水率检验补水率检验 12.1.112.1.1补水率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12.1.212.1.2 检测持续时间宜为整个采暖期。12.1.312.1.3 总补水量应采用具有累计流量显示功能的流量计量装置检测。流量计量装置应安装在系统补水管上适宜的位置,且应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当采暖系统中固有的流量计量装置在检定有效期内时,可直接利用该装置进行检测。九.补水率检验补水率检验 采暖系统补水率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系统单位补水量/采暖系统单位设计循环水量 12.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12.2.1采暖系统补水率不应大于0.5%。12.2.2当采暖系统补水率满足本标准第12.2
35、.1条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十、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验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验13.1.1 13.1.1 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120h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13.1.2 13.1.2 检测期间,采暖系统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热源供水温度的逐时值不应低于35。13.1.313.1.3 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第B.0.2条的规定。13.1.413.1.4 采暖系统室外管网供水温降应采用温度自动检测仪进行同步检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第B.0.2条的规定,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十、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验室外管网
36、热损失率检验13.1.5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1-热力入口处的供热量热力入口处的供热量/热源的输出热源的输出热量热量 13.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13.2.1 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不应大于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不应大于10%。13.2.2 当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满足本标准第当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满足本标准第13.2.1条的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十一、锅炉运行效率检验锅炉运行效率检验14.1.1 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的
37、检测应在采暖系统热态运行120h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应为24h。14.1.2 检测期间,采暖系统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燃煤锅炉的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60%,燃油和燃气锅炉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30%,锅炉日累计运行时数不应少于10h。14.1.3 燃煤采暖锅炉的耗煤量应按批计量。燃油和燃气采暖锅炉的耗油量和耗气量应连续累计计量。十一、锅炉运行效率检验锅炉运行效率检验14.1.4在检测持续时间内,煤样应用基低位发热值的化验批数应与采暖锅炉房进煤批次一致,且煤样的制备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GB10180的有关规定。燃油和燃气的低位发热值应根据油品种类和气源变化进行化验。14.
38、1.5 采暖锅炉的输出热量应采用热计量装置连续累计计量。14.1.6 热计量装置中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应靠近锅炉本体安装。十一、锅炉运行效率检验锅炉运行效率检验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采暖锅炉输出热量/采暖锅炉的输入热量14.214.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14.2.1 14.2.1 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不应小于表14.2.1的规定。锅炉类型、燃料种类锅炉额定容量(MW)0.71.42.84.27.014.028.0燃煤烟煤-6566707071-6668707173燃油、燃气77787879808181十二、耗电输热比检验耗电输热比检验耗电输热比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应满足下列条件:1 采暖热源和循环水泵的铭牌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2 系统瞬时供热负荷不应小于设计值的50%;3 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应满足下列条件:1)对变频泵系统,应按工频运行且启泵台数满足设计工况要求;2)对多台工频泵并联系统,启泵台数应满足设计工况要求;3)对大小泵制系统,应启动大泵运行;4)对一用一备制系统,应保证有一台泵正常运行。4 4 耗电输热比的检测持续时间应为24h。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