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78283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主要内容一、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本质“空空”二、缘起产生世界二、缘起产生世界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三、世界存在的形式三、世界存在的形式三法印三法印四、佛教的终极目标是涅槃四、佛教的终极目标是涅槃四圣谛四圣谛一、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本质“空空”1、世界的本质是空、世界的本质是空2、世界并非神所创造、世界并非神所创造1、世界的本质是空、世界的本质是空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地存在,都是依照一

2、定的条件生存和毁灭的,都要经历一个“成、住、坏、空成、住、坏、空”的过程。在人生上就表现为生老病死,这种状态就是空。空是事物不断变化的状态或本性,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在本质上不具备完全的真理性,这种认识也是空。世间万物总是有生有灭,人生也是如此,短暂的人生与宇宙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更何况宇宙也总有毁灭的一天。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对很多事情太过执着而给本来就很短暂的人生增添许多烦恼呢?2、世界并非神所创造、世界并非神所创造 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神”的主张。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为缘起而产生的,所以是缘起产生了世界,世界产生了神。梵文中的神,是指从情感和内心的扭曲中净化和解脱出

3、来,并获得无上智慧的人,因此,佛可以说是所有获得证悟的人的统称。佛教的无神与唯物主义的无神并不一致。佛教认为鬼神也和人类一样,只是有情众生中的一类,并不具有永恒主宰的意义,而是在缘起的支配下,不断不常,相继延续。佛教虽然主张无神,但实际上又存在着许多的护法神,其中最常见的要算四大天王了。二、缘起产生世界二、缘起产生世界十二因缘十二因缘 缘起论是佛教的核心理论。“缘”是指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条件,“缘 起”:世界就是在这种关系中依照一定的条件而生灭变化的,是指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处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世界就是在这种关系之中依据一定的条件而生灭变化的。中阿含经说:佛教为了说明人生现象,又在缘起的基础

4、上提出了十二因缘论。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十二因缘说:涉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链条十二因缘说:涉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链条 往世往世 今世今世 来世来世无明无明(因因)(果果)识、色、名、六入、能、受识、色、名、六入、能、受 爱、取、有爱、取、有(因因)(果果)志、死志、死三、世界存在的形式三、世界存在的形式三法印三法印第一,诸行无常第一,诸行无常一切事物生灭不定一切事物生灭不定第二,诸法无我第二,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主宰一切事物皆无主宰第三,涅槃寂静第三,涅槃寂静超越生死烦恼为清净永恒超越生死烦

5、恼为清净永恒第一,诸行无常。第一,诸行无常。“无常”一词出自杂阿含经,就是每一个事物都会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无常”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联系到人生现象就是说生、老、病、死。第二,诸法无我。第二,诸法无我。“无我”是指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存,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即不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既然世间的一切是变幻莫测的,那它就不值得人们去追求。然而世俗之人由于无知,错把“无常”与“无我”的东西当成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就必然陷入痛苦。第三,涅槃寂静。第三,涅槃寂静。佛教所倡导的教义以及它所提出的种种修行的方法,最终都是为了涅槃。这样就能够了脱生

6、死轮回,证得不生不灭寂静安乐境界。涅槃一词的本意是熄灭,也可以称为解脱。它的主要含义是指摆脱了轮回,熄灭了所有痛苦和烦恼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这就必须要熄灭人的欲望和贪念,而人的欲望和贪念直接源于人类的无知,所以人类只有摆脱无知才能从根本上去处人的欲望和痛苦。小乘佛教认为是与现实世界有本质差别的、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世界,要达到涅槃的极乐世界,就一定要出家过着禁欲的生活。大乘佛教阶段所谓涅槃,就是认识世界的真面目。如维摩诘经卷中说“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龙树在中论中认为:“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因而大乘佛教并不特别强调出家修行,而是强调在世间普度众生。四、佛教的终极目

7、标是涅槃四、佛教的终极目标是涅槃四圣谛四圣谛 四圣谛即佛教所讲绝对正确的四个真理。这四圣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一)苦谛:(一)苦谛:(二)集谛:(二)集谛:(三)灭谛:(三)灭谛:(四)道谛:(四)道谛:(一)苦谛:(一)苦谛:苦谛苦谛是指现实世界中充满了苦。佛教将人生之苦总结为八种,生、老、病、死(是肉体遭受的四种痛苦)碰到自己所憎恨的人或事情,怨憎交加是苦、与自己所爱的人或事情离别会痛苦、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痛苦、人对永恒生命追求而不得所产生的痛苦(是精神遭受的四种痛苦)。(二)集谛:(二)集谛:佛教认为苦的原因在于造业(过去所思所为的积存)。烦恼(贪、瞑、痴)和渴爱。

8、这些都出于“无明”,即把虚幻不实的东西当作真实的目标去追求,故而生出无尽的苦。(三)灭谛:(三)灭谛:灭谛是指的灭除烦恼和生死之累,就是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灭去贪嗔等烦恼和善恶诸业,就可以不再受三界中的生死,但还有现在残存的色身,名有余依涅槃;要是灰身泯智,连现前的果报色身也抛弃了,便名无余依涅槃。意谓灭除烦恼与痛苦,认识到只有消除了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才能达到涅槃境界。(四)道谛:(四)道谛:灭烦恼得解脱的途径和方法,是“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简说为“三学”:戒(遵守戒律)、定(要通过禅定、止散乱心)、慧(又译“般若”,明了佛理)。大乘佛教又将三学发展为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谢谢观赏!请多指教!谢谢观赏!请多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