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1∕T 34-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郑州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977542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4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01∕T 34-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郑州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4101∕T 34-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郑州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101∕T 34-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郑州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01∕T 34-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郑州市).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97.195 CCS Y 88 4101 郑州市地方标准 DB4101/T 34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 2022-09-23 发布 2022-12-23 实施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01/T 342022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制作流程.1 5 原料制备.2 6 设计.2 7 制作砚坯.2 8 雕刻.3 9 干坯修整、打磨.3 10 抛光.3 11 阴干.3 12 烧制.4 13 入蜡蒸煮.4 14 中药熏蒸.4 15 成品抛光.4 附录 A(规范性)黄河澄泥砚制作流程.

2、5 参考文献.6 DB4101/T 34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本文件由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0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郑州金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郑州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河南维与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展艺雕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素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雕古塑今雕塑设计有限公司、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郑州商瓷御品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东华、王玲、张慧、李磊、杨艳丽、彭飞耀、王洪伟、王倩妮、崔昕、陈苗苗、姚峰、邱群。

3、DB4101/T 342022 III 引言 黄河金沙艺术美,澄泥砚海翰墨香。黄河澄泥砚,始兴于唐,盛于宋,根基黄河中下游,师徒和社会传续谱系清晰。质坚耐磨、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不伤笔、不损毫,色彩造型多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2008年,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优秀传统文化,特制定本文件。DB4101/T 342022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河澄泥砚制作的原料制备、设计、制作砚坯、雕刻、干坯修整、打磨、抛光、阴干、烧制、入蜡蒸煮、中药熏蒸、成品抛光等技艺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河

4、澄泥砚制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000 日用陶瓷名词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5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黄河澄泥砚 选取黄河中下游的沉积泥沙为原料,经原料制备、设计、制作砚坯、雕刻、干坯修整、打磨、抛光、阴干、烧制、入蜡蒸煮、中药熏蒸、成品抛光等工艺制作的砚。注:黄河澄泥砚的澄,读音为dng。3.2 澄泥 对泥料进行精细淘洗、过滤杂质的工艺过程。3.3 澄泥池 采用底

5、部架起设有导水槽,用于渗出水流出的长方形砖池。3.4 起泥 把晾晒过的泥料从澄泥池中搬运出来的过程。3.5 和泥 对泥料进行人工循环按压、和揉,使泥质均匀,无硬质泥块、气泡的工艺过程。3.6 阴干 将湿坯放在背阴的地方进行干燥的过程。4 制作流程 DB4101/T 342022 2 黄河澄泥砚制作流程见附录A。5 原料制备 5.1 选泥 选取黄河中下游较纯净,黏结度、含沙量适中的沉积泥沙。5.2 采泥 宜在 7、8 月份之后将选取的泥料运回,存放过冬,利用温差的变化,使泥料散碎、自然腐化。5.3 搅拌 将泥料放入水池,按比例加水浸泡,人工搅拌成泥浆。搅拌过程中,及时捞出表面漂浮杂质。5.4 澄

6、泥 先用粗筛进行过滤,然后逐级过滤制成泥浆。5.5 晾晒 5.5.1 以细密吸水的棉布覆盖澄泥池,四周固定,倒入泥浆,自然沉淀、脱水。泥浆中的一部分水分通过布料细小的空隙自然排出,另一部分水分留存沉淀于泥料上层,人工舀出上层部分水分,剩余水分自然蒸发。5.5.2 顶部用黑色防护网或者硬质顶防护,保持通风,防止太阳暴晒和灰尘杂质的进入。5.5.3 待表面水分干燥后,用相应工具以井字形将泥料切割成方块,继续晾晒至含水量 22%25%。5.6 起泥 把泥料从澄泥池中搬运出来,用线或割泥器沿泥料表面和底部刮削掉1 cm2 cm的厚度,清除表面沉淀物和杂质,取中间干净的泥料。5.7 练泥 采用真空练泥机

7、练泥,排出气泡,使泥料细致均匀,真空度0.08 MPa0.1 MPa。5.8 陈腐 将已做好前期处理的泥料用保鲜膜密封,放入阴凉的地窖,陈腐备用。6 设计 根据需求,进行初步设计,确定构图形式、坯体大小、所需工具、制坯方式、何时抛光、是否进行中药熏蒸。7 制作砚坯 7.1 和泥 7.1.1 取大小合适的泥料置于雕塑台上,采用双手手掌循环按压或以右手手掌为主、左手辅助的方式DB4101/T 342022 3 进行和揉,排出泥料中的气泡,使泥料结构更加致密均匀,增加可塑性。7.1.2 用木槌或木棒把泥料捶打结实,根据设计需求,用线或割泥器切割成大小合适、轻重适中、厚薄适度的泥块备用。7.2 成形

8、7.2.1 模具成形 7.2.1.1 根据设计,事先做好石膏模具。7.2.1.2 开始制作时,先清理石膏模具,然后将泥块均匀填入石膏模具中,填入过程中对泥料进行适度按压,若石膏模具是由多块组成还需在边缘部分涂上泥浆粘结。待坯体的水分被模具吸收干燥一段时间后,坯体具有一定强度时,进行脱模。7.2.2 手工成形 将揉制好的泥料置于转盘上,根据设计图中的砚台尺寸及形制,用拍打或捏塑等方式进行专门制坯。8 雕刻 8.1 粗雕 8.1.1 对于利用石膏模具制作的砚坯,应先修整拼接痕迹。8.1.2 根据图纸,对砚坯进行首次雕刻。8.1.3 制作砚池、砚堂。用手工或模具印压形成痕迹,然后用刮泥刀刮削出一定深

9、度的凹槽,深度宜为砚体总厚度的一半。8.1.4 砚堂面积宜符合 GB/T 34852 的要求。8.2 精雕 根据图纸,以雕、刻、镂、琢、凿、塑、铸等手法,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透雕等多种工艺精细处理。9 干坯修整、打磨 9.1 将砚坯自然晾晒至含水量7%时,使用修坯刀进行整体细节修整,至线条流畅、形体饱满。考虑到砚体的烧成收缩程度,对于有盖砚,应事先在砚台和砚盖的边缘部分留好余地。9.2 使用 400 目2000 目的砂纸对细修过的砚台进行细细研磨,至砚台各个部位光滑细腻。10 抛光 对于造型细节较少的砚台,打磨之后进行抛光。宜使用磨石或玛瑙抛光棒等工具进行抛光,至砚台表面能反光,整体呈现出温润

10、的光泽。11 阴干 将砚台置于避风阴凉处慢慢阴干,至含水量3%。DB4101/T 342022 4 12 烧制 12.1 采用间歇式窑炉,把待烧的砚台装入窑内,根据砚台大小厚薄设计好火路的间隙。12.2 实时控制窑内温度、气氛和压力,前期缓慢升温至 300,中期在 300 至 850 的温度下,持续烧制 120 h,后期在 850 至 1100 的温度下,持续 48 h,一次烧成。12.3 窑炉歇火后,自然降温至 40 以下,打开窑门,取出烧制好的砚台。13 入蜡蒸煮 将蜂蜡煮至 300,把烧制好的砚台全部浸入,蒸煮 5 min10 min,至砚台色泽均匀。14 中药熏蒸 对于有特殊订制要求的

11、砚台,采用多种名贵中草药进行熏蒸。15 成品抛光 15.1 对于造型细节较少的砚台,用棉布反复擦拭,至砚台表面光滑;对于造型复杂、细节较多的砚台,宜使用 800 目、1200 目、2000 目油磨石和水砂纸进行打磨,至砚台表面光滑。15.2 在擦拭、打磨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进行修整后,再继续打磨抛光。15.3 打磨抛光后涂抹蜂蜡,用毛刷继续进行刷磨,最后拿干布进行擦拭,直至表面光泽润丽,呈现水色。DB4101/T 342022 5 A A 附录A (规范性)黄河澄泥砚制作流程 黄河澄泥砚制作流程见图A.1。图A.1 黄河澄泥砚制作流程图 DB4101/T 342022 6 参考文献 1 GB/T 34852 文房四宝 石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