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52.4-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青海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T 2052.4-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青海省).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93.080 CCS P66 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2052.4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 4 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2022-09-09 发布 2022-11-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052.42022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体要求.2 5 路基工程.2 6 路面工程.4 7 排水设施.6 8 支挡与防护.8 9 改(扩)建工程.10 10 安全性检查.13 附录 A(资料性)路面典型结构方案.16 DB63/T 2052.42022 II 前
2、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分为9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第3部分:路线设计;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第5部分:桥梁涵洞;第6部分:路线交叉;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本文件是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的第4部分。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
3、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丽、张发军、汪海燕、祁春平、陈丽琼、李宇豪、索南才吉、冉军武、王拓、李明、马俊、陈湘青、徐旭东、杨永延、仉国芳、张全斌、李本锋、吴正全。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DB63/T 2052.42022 III 引言 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科学指导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短板、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根据青海省地域、气候等建设特点,结合农村公路实际,制定了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DB63/T 205
4、2 由以下9部分构成: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确立可操作、可追溯、可证实的标准化程序。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内容。第3部分:路线设计。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勘测设计的方法和内容。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第5部分:桥梁涵洞。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桥梁、涵洞的设计方法和内容。第6部分:路线交叉。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交叉的设计方法和内容。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
5、文明设计要求。目的在于确立绿色农村公路的设计方法和内容。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造价编制的方法和内容。DB63/T 2052.42022 1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 4 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设施、支挡与防护、改(扩)建工程及安全性检查。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的路基、路面及排水工程的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
6、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 25177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T 218 城市道路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JTG 21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2112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2120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JTG/T 3334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T 3350-
7、03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30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1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
8、与施工指南 DB63/T 2052.42022 2 JTG/T D31-03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5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32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T F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 NB/T 10497 水电工程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技术规程 DB63/T 812 寒区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
9、术规范 DB63/T 1427 公路滑坡勘察设计规范 DB63/T 1485 多年冻土区 隔热层路基技术规范 DB63/T 1486 多年冻土区 块石路基技术规范 DB63/T 1487 多年冻土区块石-通风管复合路基技术规范 DB63/T 1490 多年冻土区 通风管路基技术规范 DB63/T 1859.1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DB63/T 2004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 DB63/T 200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层技术规范 DB63/T 2010.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2部分:涉路项目技术要点 DB63/T 2052.1 农村公路勘察设
10、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63/T 205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DB63/T 2052.3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3部分:路线设计 3 术语和定义 JTG D30、JTG/T D33、JTG D40、JTG D5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总体要求 4.1 综合考虑路基、路面、排水设施、支挡与防护设施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综合成本和效益,协同各专业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综合设计。4.2 按照勘测设计方法(5.2、6.2、7.2、8.2),细化设计质量控制环节,合理确定路基路面方案,设置完善的支挡防护设施及排水系统,保证路基稳定、路面耐久。4.3 改(
11、扩)建工程应合理确定分幅路段、路基路面拼接、施工组织及保通等方案,并充分利用旧路资源。4.4 结合防灾减灾及隐患治理,利用安全要素检查优化改进设计方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4.5 充分吸收当地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的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水平。5 路基工程 5.1 一般规定 DB63/T 2052.42022 3 5.1.1 路基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5.1.2 宜按照本文件 5.2 规定的阶段和节点进行质量控制,并符合 DB63/T 2052.1 规定。5.1.3 路基应与路线、桥涵等专业协同制定总体设计方案。5.2 设计方法 5.2.1 路基设计包括准备阶段
12、、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工作流程见图 1。图1 路基设计流程图 5.2.2 准备阶段应收集资料、实地踏勘,拟定路基断面,制定路基设计原则及勘测内容,并纳入外业大纲。5.2.3 外业阶段应结合地质调绘,初步确定路堤高度及各路段建议填挖值,配合路线组定线,提交勘察工作量,划分一般及特殊路基段落,确定初步路基设计方案;经放线调查、验算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及参数。5.2.4 内业阶段应绘制设计详图(表),编制设计说明。5.3 设计要点 5.3.1 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村镇、厂矿、路网等规划,以及交通量观测数据;b)沿线气象、水文、地质、生态等资料;c)筑路材料分布及料场供应能力;d)区域内路
13、况检测评定、养护工程等资料;e)区域内不良地质治理、特殊岩土处治方案及经验。5.3.2 路基横断面拟定包括标准横断面和一般横断面,除符合 JTG B01、JTG 2111 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结合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分析确定平曲线超高值,并符合 JTG D20、JTG/T 3311 规定;b)结合路面结构、支挡防护、排水设施、碎落台、护坡道等构造(筑)物,以及沿线边坡土质类型、边坡绿化方案等因素,分析确定一般横断面几何要素;c)乡镇过境段横断面应结合当地规划及交通量综合确定,条件受限时应符合 JTG 2112 规定;d)设置护栏的路段,路基
14、宽度应满足护栏设置的要求。5.3.3 路基设计原则应符合 JTG D30 规定;路基勘测内容包括横断面地面线测量、边坡坡高和坡率、土石成分、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表(下)水、植被覆盖、防排水设施、既有道路技术状况等,并符合 JTG 5210、JTG C10、JTG C30、JTG C20、DB63/T 2052.1 规定。5.3.4 路堤高度、建议填挖值的分析确定,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选线阶段,应对沿线特殊岩土、不良地质进行分段,结合踏勘和区域内处治经验,分析确定初步的路基建议填挖值;b)定线阶段,根据阶段性勘察成果,按 JTG D30 规定进行计算,并结合区域内处治经验,比选分析确定
15、建议填挖值;DB63/T 2052.42022 4 c)对区域内特殊岩土、不良地质的同类路段进行调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条件允许时可设置试验段确定相关设计参数;d)内业阶段,应结合地勘成果对定线阶段的路堤高度进行修正;e)横坡较陡的坡面,结合稳定性分析确定半填半挖或全挖断面形式、开挖深度及坡率。5.3.5 一般路基和特殊路基设计方案,应结合勘察结论、区域处治经验进行分析或比选,除符合 JTG D30规定以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多年冻土路基设计应符合 JTG/T D31-04、DB63/T 1485、DB63/T 1486、DB63/T 1487、DB63/T 1490 规定;b)湿陷性
16、黄土路基设计应符合 JTG/T D31-05 规定;c)风积沙路基设计应符合 JTG/T D31、DB63/T 1859.1 规定;d)滑坡路基设计应符合 JTG/T 3334、DB63/T 1427 规定;e)坍岸路基设计应符合 NB/T 10497 规定;f)采空区路基设计应符合 JTG/T D31-03 规定。5.3.6 一般路基和特殊路基设计存在路段类别叠加情况或不同路基方案衔接时,应综合考虑处治措施。5.3.7 结合放线调查情况、地质勘察成果、验算分析结论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出现以下情形时,应优化设计方案或调整设计参数,并重新进行验算分析:a)路基稠度、含水量、地下水位、毛细水上升高度
17、等发生变化时,应调整路堤高度或采取其他措施;b)土质、岩体类型及岩石风化程度与初估不一致时,应调整边坡坡率;c)陡坡路基与高填路堤的稳定性发生变化时,应调整处治方案;d)高边坡、深路堑路段岩土类型、风化程度发生变化或存在软弱夹层时,应调整边坡坡率或防护措施;e)地下水分布位置、流量发生变化时,宜优化完善排水设施。5.3.8 前期特殊路基设计方案与地质勘察成果存在偏差时应进行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a)湿陷性黄土路段湿陷性等级发生变化;b)盐渍土路段盐渍化程度、含盐性质发生变化;c)多年冻土路段长度、类型、含冰量发生变化;d)风吹雪路段位置、长度、积雪厚度发生变化;e)风积沙局部路段主导风向
18、发生变化;f)滑坡稳定性及力学参数发生变化;g)危岩岩质边坡、坡积层及崩塌体的稳定性发生变化;h)路线通过泥石流地段的分布位置、活动规律、一次性最大冲出量等发生变化;i)涎流冰规模发生较大变化;j)水库路段库岸稳定性发生变化。5.3.9 路基内业设计成果应符合 DB63/T 2052.1 规定。6 路面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1 路面设计应遵循“安全耐久、经济适用、低碳节约、方便施工、易于养护”的原则。6.1.2 设计基准期内的路面应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用,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DB63/T 2052.42022 5 6.1.3 路面设计包括结构组合设计、材料设计
19、、厚度设计等内容,应按本文件 6.2 规定的阶段和节点进行质量控制。6.2 设计方法 6.2.1 路面设计包括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工作流程见图 2。图2 路面设计流程图 6.2.2 准备阶段应收集交通量、沿线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拟定路面结构类型。6.2.3 外业阶段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路基状况、防冻厚度等因素,结合路面材料及结构特性,优化路面结构,进行结构组合设计,并计算竣(交)工验收参数及指标。6.2.4 内业阶段应绘制设计详图(表),编制设计说明。6.3 设计要点 6.3.1 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交通量、交通组成;b)沿线气象、水文、地质等;c)材料、建设、养护
20、等条件;d)工程实践经验、环境保护等。6.3.2 交通量调查应符合 JTG D50 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a)有交通量观测站数据时,基年数据宜采用观测站数据;b)无观测站时,应采用路网内观测站数据或现场观测数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交通量数据进行校正,或根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路网与规划、沿线人口分布、机动车保有量等综合分析预测;c)沿线分布工矿企业时,宜结合货运车辆的车型、实载率及企业发展趋势,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交通量数据进行校正。6.3.3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宜符合以下规定,并满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要求:a)二级公路宜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b)三级及以下公
21、路宜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表处路面或其他路面。6.3.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相关验算分析应符合以下规定:a)二级公路及交通荷载等级为中等及以上的公路路面结构应按 JTG D40、JTG D50 规定设计;b)三级及以上公路路面结构层应满足防冻要求;c)三级及以下公路路面结构可参照附录 A 进行设计,其厚度应计算确定;d)竣(交)工验收指标及参数应根据结构层厚度及 JTG D40、JTG D50 验算确定。6.3.5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应符合 JTG D40 规定。6.3.6 特殊路段路面设计除符合 6.3.16.3.5 规定外,还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22、a)降雨量大的地区,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细粒式骨架密实型方案;b)积雪冰冻路段,应采取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措施;c)不同类型路面衔接时,应设置过渡段;DB63/T 2052.42022 6 d)交叉口区域内路面坡度应满足排水要求;e)公交港湾、停车港湾路面宜与主线一致;f)路侧设置路肩墙、混凝土边沟等结构物时,路面面层宜铺至结构物内边缘;g)采用排水沥青路面方案时,应符合 JTG/T 3350-03 规定;h)采用彩色沥青路面方案时,宜参照 CJJ 218 规定进行设计;i)采用温拌沥青路面方案时,应符合 DB63/T 812 规定。6.3.7 过境段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 CJJ 169 规
23、定。6.3.8 滑坡、多年冻土等病害呈持续演变的路段,可采用分期实施方案,初期宜采用砂砾或沥青表处路面,待路基变形稳定后铺设其他类型路面。6.3.9 路面内业设计成果应符合 DB63/T 2052.1 规定。7 排水设施 7.1 一般规定 7.1.1 排水设施设计应遵循“安全、耐久、经济、环保”的原则,并便于施工和养护。7.1.2 排水设施设计包括排水系统综合设计、水文调查与计算、排水设施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水力计算等内容,应按照本文件 7.2 规定的阶段和节点进行质量控制。7.1.3 排水系统方案应在总体设计时同步完成,并与路基、路面、支挡与防护等进行同步设计。7.2 设计方法 7.2.1
24、排水设计包括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工作流程见图 3。图3 排水设计流程图 7.2.2 准备阶段应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制定排水设计原则及勘测内容,并纳入外业大纲。7.2.3 外业阶段应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初步线位及经验,分析确定初步排水设施方案,放线调查、验算分析,优化排水系统综合设计方案。7.2.4 内业阶段应绘制设计详图(表),编制设计说明。7.3 设计要点 7.3.1 资料收集及实地踏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沿线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资料;b)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初步查明地表径流分布及地下水出露位置、流量等,确定勘察方案及内容;c)实地踏勘,查明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分析路线绕避必
25、要性;d)区域内路基水毁、水文地质不良病害及病害整治等资料;e)区域内各种形式排水设施的适应性、耐久性及养护资料。7.3.2 排水设施勘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DB63/T 2052.42022 7 a)测量既有沟渠空间位置及坡度,并在地形图上示出;b)调查既有沟渠和排水管网类别、结构尺寸、设计流量等;c)调查沿线易积水路段的位置、类型、成因等;d)调查排水设施与桥涵、支挡防护空间关系及衔接方式;e)调查路界范围内,影响排水设施的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及类型;f)水文地质不良路段,应勘察地下水类型、埋深及补迳排关系。7.3.3 排水设施设计方案应符合 JTG/T D33 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26、a)路界地表排水:应检查路面横坡、分隔带、超高段、边坡坡面排水条件,积水且存在不利影响时,宜采取边沟、渗沟、排水沟、截水沟等方案;b)路面内排水:当路面内可能积水且对路面耐久性有不利影响时,宜采取排水措施;c)路界地下排水:地下水位高的路段宜采用排水管、盲沟、渗沟、渗井等排水设施;d)构造物及沿线设施排水: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与桥面排水、场站排水、其他构造物排水相协调,并形成综合排水体系;e)特殊路段排水:特殊岩土路段排水方案应与路基处治方案相结合,滑坡治理工程的排水方案应符合 DB63/T 1427 规定,水敏感路段排水方案应符合 JTG B04 规定,填石路基应符合 JTG C30、JTG
27、D30 规定;f)应将各类排水设施按所在路段空间位置关系进行综合布置,形成排水系统;g)乡镇段过境公路不宜采用明渠形式的排水方案,并符合 JTG 2112 规定。7.3.4 排水设施验算分析包括设计径流量计算、管沟水力计算、泄水口水力计算、地下排水设施水力计算等,除满足 JTG/T D33 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村镇及乡镇段公路、场站,排水设施水力计算应符合 GB 50318 规定;b)泥石流渡槽、棚洞排水沟设计洪水频率宜不小于 1/100;c)渗井、蒸发池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宜不小于 1/25。7.3.5 放线阶段应对路界地表排水方案进行实地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地表排水设施沟
28、底纵坡宜不小于 0.3%,当设计流速超过最大允许流速时,应采取必要的抗冲刷和消能措施;b)地表与地下排水设施应独立设置;c)低洼地段,应检查排水系统的顺畅性;d)当边沟、排水沟长度较长时,应分段检查构造尺寸与汇流量的适应性;e)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段落,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应检查出水口位置合理性、泄水条件、抗冲刷能力,避免堵塞、淤积、溢流、渗漏等现象;f)检查与农田及水利设施空间位置关系,应相互协调,避免冲突;g)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下渗存在危害的,应进行防渗设计;h)对于冰冻、盐腐蚀环境排水设施还应进行防冻、防腐设计。7.3.6 放线阶段应对路面内部排水方案进行实地检查,包括但不限于
29、以下内容:a)冰冻地区路床为粉性土的潮湿路段,应检查路面内部排水的顺畅性;b)检查地下水丰富的低填和挖方路段排水条件。7.3.7 放线阶段应对路界地下排水方案进行实地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公路排水设施汇入城镇管网时,应检查城镇管网设计流量;b)检查当地最大冻深线及保温措施;c)检查地下水及地下土质的腐蚀性和承载力;d)检查进出口顺畅性及防冻措施。7.3.8 放线阶段应对构造物及沿线设施排水方案进行实地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DB63/T 2052.42022 8 a)检查排水设施对坡面支挡防护设施的冲刷情况,避免结构性失稳;b)当路界排水设施与场站排水设施相接时,检查汇入量和出水
30、口顺畅性;c)路侧设置停车港湾时,检查排水设施的整体性;d)检查挡土墙排水管、坡面仰斜排水孔等位置合理性。7.3.9 放线阶段应对特殊路段排水方案进行实地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多年冻土路段,应检查排水顺畅性及易积水区域;b)盐渍土路段设置排碱沟时,应检查排碱沟尺寸的适应性;c)湿陷性黄土路段,应检查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的防渗性;d)膨胀土路段,应检查地表排水设施防渗隔水措施;e)滑坡路段,应检查排水通畅性及积水区域;f)水源保护地附近路段,应检查出水口位置合理性、应急蒸发池容量。7.3.10 排水设施内业设计成果应符合 DB63/T 2052.1 规定。8 支挡与防护 8.1 一般规
31、定 8.1.1 支挡与防护设施设计应遵循“安全、稳定、耐久、经济”的原则,并便于施工和养护。8.1.2 支挡与防护设计包括坡面稳定性验算、支挡构造物材料选择及结构验算、结构优化等内容,应按照本文件 8.2 规定的阶段和节点进行质量控制。8.1.3 支挡与防护设施应与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等进行同步设计,并检查支挡防护设施与排水、桥涵、安全防护等设施连接的协调性。8.2 设计方法 8.2.1 支挡与防护设计包括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工作流程见图 4。图4 支挡与防护设计流程图 8.2.2 准备阶段应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制定支挡与防护设计原则及勘测内容,并纳入外业大纲。8.2.3 外业阶段应
32、结合实地调查、初步线位及经验,分析确定初步支挡防护方案,放线调查、验算分析,核查优化设计方案。8.2.4 内业阶段应绘制设计详图(表),编制设计说明。8.3 设计要点 8.3.1 资料收集及实地踏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等资料;b)区域内各种防护措施适应性和耐久性资料;c)实地踏勘,调查河道冲刷和侧蚀情况;d)结合地形地质,调查边坡的稳定性和区域内同类项目的处治经验。DB63/T 2052.42022 9 8.3.2 支挡与防护设施方案应符合 JTG D30 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a)结构类型选择宜结合区域内相关实践经验及现场实际;b)构造尺寸拟
33、定可参照既有标准图集,并与路基方案相适应;c)根据沿线踏勘的地质情况,初估地基承载力、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d)比选分析生态防护与圬工防护方案的合理性。8.3.3 支挡构造物勘测应符合 JTG D30 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a)测量支挡构造物纵、横断面,以及边坡高度和坡率;b)分析确定布设构造物的长度、高度,以及坡口线位置;c)查明土质成分、岩层产状、地下水位等;d)查明地基承载力、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e)查明河流形态、变迁、壅水、冲刷等水文条件。8.3.4 支挡与防护验算分析应符合 JTG D30 规定。8.3.5 放线阶段宜采用路基纵、横断面图与实地相结合的方法,对支挡构造物方案进行检查,包
34、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构造物形式、起讫点、长度、高度与现场地形的匹配性;b)基础埋置深度与水文条件的匹配性,防冻深度合理性;c)结构尺寸、稳定性与地质条件的吻合性;d)与相邻建筑物、构造物、河流等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施工的可操作性;e)与路基、路面、排水、桥涵的协调性。8.3.6 支挡防护设施稳定性计算应符合 JTG D30 规定,材料性能应符合 JTG D61、JTG 3362、JTG/T 3310规定;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水文条件发生变化时,宜优化防护形式及结构尺寸,并重新进行稳定性计算。8.3.7 坡面防护方案检查和优化应符合 JTG D30 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检查坡面的
35、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土石成分、胶结程度、地下水埋深、自然坡率,分析自然稳定性和开挖后的稳定性,判断方案可行性;b)采用植物防护时,检查坡率、生长条件、土质,优化开挖坡率、植物种类、施工工艺,采取三维网植草、植生袋等措施;c)采用圬工防护时,土质边坡应检查坡面汇水,优化排水方案;岩质边坡应检查岩石破碎、风化程度及放坡坡率,优化坡面防护方案;d)采用柔性防护时,应检查岩质边坡节理、裂隙发育及岩石破碎程度,优化风化岩质边坡的加固处理方案;e)对于风积沙路段,还应检查风向、风速、地形、边坡形式及坡率、固沙措施等,结合路基设计、沿线设施等专业,进行系统优化。8.3.8 沿河防护方案检查和优化应符合 JT
36、G D30 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检查水流性质、河道地貌,分析变迁及演变,划分绕避区域或制定防护方案;b)检查河流的流速、冲刷、淤积,以及堤前水深、波浪高度等,分析防护形式、基础埋深、防护设施高度,优化防护方案或结构形式;c)检查汇流、急滩,分析防护及导流能力,优化防护形式或增加措施;d)检查塌岸,分析稳定性、可靠性,优化防护形式或提出改线建议;e)检查冰凌、泥石流,分析防护设施高度及防撞能力,优化防护形式或提出改线建议;f)检查库区水位变化及岸坡坡率,分析基础埋深及防护能力,优化基础方案或增加防护措施。8.3.9 挡土墙方案检查和优化应符合 JTG D30 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
37、容:a)检查路堤高度、高路堑边坡坡率,分析稳定性,优化结构形式;DB63/T 2052.42022 10 b)检查山体稳定性,稳定系数较高时,可取消挡土墙;c)检查挡土墙方案合理性,路堑边坡不高时分析减缓边坡坡率,比选坡面防护与路堑挡土墙方案;路堑边坡较高时比选路堑挡墙和框架梁加植生袋防护方案;d)检查地基承载能力,分析适应性、稳定性,优化地基处置方案或结构形式;e)挡墙高度大于等于 7m 时,可与改线或桥涵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f)检查施工条件,分析可操作性,优化结构形式或措施。8.3.10 边坡锚固方案检查和优化应符合 JTG D30 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检查边坡稳定性,分析
38、锚固端的深度、间距,优化锚索的数量;b)检查边坡破坏模式,分析边坡变形的机理机制,对锚杆和锚索方案进行比选;c)检查岩层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和裂隙水发育程度,分析锚杆深度、间距合理性,优化锚杆长度或布置间距;d)检查坡面变形及施工条件,分析施工安全性,优化方案或采取监控量测、风险管控措施。8.3.11 抗滑桩方案检查和优化应符合 JTG D30 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检查抗滑桩锚固深度,分析锚固可靠性、悬臂端结构刚度,优化桩长或桩径;b)检查桩间距的合理性,验算分析桩前抗力,优化桩径、桩间距;c)检查地表、地下排水条件,分析暴雨工况影响,优化完善综合排水措施;d)检查顶部卸载、底部反压
39、建设条件,分析方案可行性,并进行方案比选;e)检查抗滑桩位置,结合地质勘察结论和滑带条件,优化抗滑桩布设位置及间距;f)检查施工条件,分析施工安全性,优化方案或采取监控量测、风险管控措施。8.3.12 特殊路段防护方案的检查和优化应符合 JTG D30 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多年冻土路段,分析热融滑塌风险,检查开挖后的边坡稳定性,优化防护方案或施工措施;b)盐渍土路段,检查盐渍化程度、毛细水上升高度和速度,优化建筑材料、改进隔断措施等,提高耐久性;c)湿陷性黄土路段,检查湿陷等级、承载力,优化地基处理方案及排水、防渗措施;d)膨胀土路段,检查膨胀土性质、环境条件和边坡高度,边坡开挖后
40、应及时防护封闭,并优化支挡防护方案、防渗措施;e)滑坡路段,分析滑坡性质、成因类型、规模,优化抗滑、防护方案。8.3.13 支挡与防护设施内业设计成果应符合 DB63/T 2052.1 规定。9 改(扩)建工程 9.1 一般规定 9.1.1 既有路基、路面状况应分段评估,分析病害成因,提出改(扩)建对策,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改(扩)建方案。9.1.2 拓宽改(扩)建设计应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合理利用既有路基,并采取措施减小新旧路基差异沉降。9.1.3 既有公路为沥青路面时,拼宽新建路面可采用原路面结构方案;既有公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拼宽,或将原路面利用为基层或底基层统一
41、铺筑沥青路面。9.1.4 实施阶段宜采用动态设计,逐段调查分析现场路况,动态调整方案细节。9.1.5 利用再生材料时,其技术指标应符合 GB/T 25176、GB/T 25177、JTG/T 5521、JTG/T F31、DB63/T 2004、DB63/T 2005 规定。9.2 设计方法 DB63/T 2052.42022 11 9.2.1 改(扩)建设计包括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工作流程见图 5。图5 改(扩)建设计流程图 9.2.2 准备阶段应收集沿线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公路病害及养护资料,根据实地踏勘情况分析确定路线绕避范围、路基拓宽方式,制定勘测工作方案,并纳入外
42、业大纲。9.2.3 外业选线阶段应根据既有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论,分析确定路基路面检测段落及内容、布设地质勘探点;实地放线阶段应对勘探、检测成果进行实地验证,根据现场建设条件分析确定改(扩)建方案及相关处理措施,并符合以下规定:a)既有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应符合 JTG 5210 规定;b)现场调查应符合 JTG C10、DB63/T 2052.1 规定;c)既有公路弯沉值、平整度、抗滑性能等检测应符合 JTG 3450 规定;d)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及既有公路地基条件、路基土石成分、地下水位等勘察深度应符合 DB63/T 2052.2 规定。9.2.4 内业阶段应根据交通量、交通组成及改(扩)建交通
43、组织方案,细分路段、绘制设计详图并编制设计说明。9.3 设计要点 9.3.1 路基工程 9.3.1.1 既有路基调查评价宜采用现场调查和勘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根据既有资料和路况调查结果,对既有路基进行分段;b)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确定路床土的含水量、饱和度、压实度、平均稠度、回弹模量、CBR 值等,评价路基干湿状况和路基填高的合理性;c)病害路段应对路面结构层、路基及地基土进行勘察,勘探深度和取样试验应符合 JTG C20、DB63/T 2052.2 规定;d)既有路基支挡工程应查明其基础形式、地质条件及使用状况,必要时可对地基进行勘探试验;e)分析评价既
44、有路基病害的类型、分布范围、成因和处治效果,并提出病害整治措施;f)分析评价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各种防护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9.3.1.2 既有路基处理应符合 JTG D30 规定,且满足以下要求:a)对既有路基病害整治和隐患进行处治,并满足拼接及使用要求;b)既有防排水设施拆除、路基填料挖除时,宜再生利用;无法利用的应收集处理。9.3.1.3 新建分离式、新建拼宽式路基均应满足本文件第 5 章规定,新建拼宽式路基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清除既有路基加宽侧边坡绿化、圬工、松软土层等;b)路基填料应符合 JTG D30 规定,且宜与既有路基填料相近,回弹模量应不小于既有公路设计值;c)宜采用
45、开挖台阶拼接,台阶高度宜不大于 0.5 m,宽度宜不小于 2.0 m;DB63/T 2052.42022 12 d)拼宽宽度不满足压实机具工作面时,可采用超宽填筑或其他措施,并计列临时用地及相关工程量;e)路基拼宽衔接处 2.0 m 范围内,应增强碾压或补压;f)拼接时可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并符合 JTG/T D32 规定;g)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可设置透水层、盲沟等,排除路基内部积水。9.3.1.4 高路堤与陡坡路堤拼宽应符合以下规定:a)宜采取砂砾、石渣、碎石等填料,辅以土工合成材料;b)以稳定性、沉降控制为要素,对边坡分级、平台宽度、边坡坡率等进行特殊设计;c)既有坡脚支挡结构物不宜拆除,可
46、采用小型机具夯压,新旧排水应衔接;d)新路堤与既有路堤结合面应进行滑动稳定性验算,并符合 JTG D30 规定。9.3.1.5 挖方路基拼宽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规定:a)综合边坡地质条件、交通组织、通行与施工安全等因素,确定边坡坡率、平台宽度及防护方案;b)深挖路基应进行专项开挖设计,分析开挖阶段边坡稳定性及既有防护设施的受力、变形等情况,提出监测和应对方案。9.3.1.6 既有构造物因提高或降低路基、改移中线而引起既有构造物变化不大且使用性能良好时,可予以利用;可拼接利用的既有构造物,新旧结构应紧密连接形成整体。9.3.2 路面工程 9.3.2.1 路面调查与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收集
47、既有路面及其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养护等历史资料;b)调查沿线气候条件、分析交通量、轴载组成和增长率等参数;c)调查沿线跨线桥、水利渡槽、线缆等净空要求及其他影响路面改(扩)建设计的因素;d)调查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判定路面病害类型、程度、范围等;e)调查分析旧沥青路面结构类型、结构层厚度、层间结合及病害程度,通过试验分析路面材料组成与老化情况;f)调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能力、板底脱空状况、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损坏类型、严重程度、分布范围及修补措施等;g)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状况应采用断板率和平均错台量两项指标评定;h)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调查分析计算应符合
48、 JTG D40 规定。9.3.2.2 既有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按 JTG 5210 规定进行,其处治按 JTG 5421、JTG D40 规定进行相应设计。9.3.2.3 路面结构拼接设计应考虑不同结构层的层间协调及施工因素,并符合以下规定:a)路面拼接设计时,基层拼接缝宜避开轮迹带;b)当新路面与旧路面结构厚度不一致时,可按照“各结构层厚度不小于最小厚度”原则进行台阶搭接设计;c)基层顶面接缝部位宜设置应力吸收层、土工合成材料等;d)根据使用要求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综合评定结果,可选用分离式或结合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及沥青混凝土加铺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e)路面拼接缝部位应采取防水粘结措
49、施,桥面沥青铺装整体铣刨重铺时应设置防水粘结层。9.3.2.4 既有路面铣刨、挖除后,应按 JTG/T 5521、JTG/T F31、GB/T 25176、GB/T 25177、DB63/T 2004、DB63/T 2005 规定再生利用;无法利用的材料应集中收集处理,不准许污染环境;进行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DB63/T 2052.42022 13 a)再生的半刚性基层混合料可用于基层;b)再生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下面层,不应用于路面表面层;c)破碎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可用于路面结构底基层或路床。9.3.3 支挡与防护工程 9.3.3.1 技术状况评定的损坏程度为轻时,应对现有
50、的支挡防护设施进行稳定性验算,通过改造措施满足改(扩)建的需求。9.3.3.2 技术状况评定的损坏程度为中、重时,宜拆除重建,并符合 JTG D30 规定。9.3.4 排水设施 9.3.4.1 经技术状况评定后,满足改(扩)建后排水要求的,应尽量利用既有的排水设施。9.3.4.2 经维修后,满足改(扩)建后排水要求的,应进行维修利用。9.3.4.3 功能不满足改(扩)建后的使用要求时,应按 JTG D30、JTG/T D33 规定新建排水设施。9.3.4.4 改(扩)建工程内业设计成果应符合 DB63/T 2052.1 规定。10 安全性检查 10.1 一般规定 10.1.1 安全性检查应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