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河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河南省).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93.080 CCS P 6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2022-09-16 发布 2022-12-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314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地质勘察.2 5 管桩规格.3 6 管桩基础设计.3 7 管桩基础施工.7 8 质量检测与验收.10 附录 A(资料性)锤击法液压打桩锤锤重参数.14 DB41/T 2314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
2、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安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维前、赵永伟、李明、李玉耀、郭付印、于彪彬、杨光亚、汪润新、赵志有、华升、王燕、陆新焱、李东峰、王洪明、郭敬业、于洋、杨青、桑建设、孟永旺、丁心香、叶洪波、刘文龙、苗有才、徐泽、刘柳、赵晨、高树勋、赵战涛、周聪、王延平、张杰、赵潇劼、陈家锋、刘帅伟、张文涛、李岩、郑磊、温馨、范晓东、温曜羽。DB41/T 23142022 1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3、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地质勘察、管桩规格、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等。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47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GJ 942008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T 327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JGJ/T 330 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JGJ/T 406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及以上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PHC)管桩,主筋配
5、筋形式为预应力钢棒和普通钢筋组合布置的高强混凝土管桩为混合配筋混凝土(PRC)管桩。3.2 贯入度 用落锤锤击管桩一定击数后,管桩进入土(岩)层中的深度。DB41/T 23142022 2 3.3 收锤标准 将桩端沉至设计要求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4 地质勘察 一般要求 4.1 4.1.1 地质勘察应详细调查工程场地周围环境,查明地层分布、岩土分类、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和土对管桩及连接件的腐蚀性,以评价桥位处管桩的适用性。4.1.2 管桩基础地质勘察宜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勘探方式。4.1.3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试验应符合 GB 5002
6、1、JTG C202011 的规定。4.1.4 勘探孔的布置和数量应符合 JTG C202011 中 5.11.4 和 6.11.3 的规定,其中静力触探孔比例宜为 1/31/2,特大、大桥取大值。4.1.5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需符合下列规定:勘探孔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土层均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其中遇中密-密实砂层、硬塑-坚硬粘性土层、残积土层及全风化岩层时,宜沿深度方向每 2 m 测试一次,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岩)层宜每 1 m 测试一次;在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岩)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当锤击数已达到 50 击而贯入深度不足 30 cm 时,可终止试验。4.1.6 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7、达到设计桩端平面以下 35 倍桩径,且不小于 3 m;外径不小于 800 mm 时,达到设计桩端平面 5 m 以下深度;持力层中存在软弱夹层时,穿透夹层;当遇断层破碎带时,钻穿断层破碎带进入相对稳定土层不小于 4 m;对膨胀土、遇水易软化岩石以及沉桩破坏岩土结构性且不易恢复的岩土层,达到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 10 m。4.1.7 重要工程(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应进行静力触探和钻探对比试验。勘察报告 4.2 4.2.1 管桩基础地质勘察报告应符合 GB 50021、JTG C202011 的规定,并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情况编写。4.2.2 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8、内容: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对工程概况、场地、地形及地貌、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分布的描述;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对管桩稳定性影响的判断结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地基土冻胀性、融沉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特征值,当桩端为黏性土、粉土时,提供高压固结曲线;静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成果,静力触探成果包括实测贯入曲线;抗震设防区按地震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分布和判定资料;场地地下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标高及其变化幅度;场地地下水、土对管桩腐蚀性评价的结论;桩端持力层选择和沉桩可行性评价;DB41/T 23142022 3 沉
9、桩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价;沉桩挤土效应评价;场地交通运输条件。5 管桩规格 管桩外径 5.1 桥梁用管桩基础宜选用的管桩外径为600 mm、700 mm、800 mm、1000 mm、1200 mm、1400 mm,具体外径和壁厚尺寸应根据桩基受力、施工工艺、地质条件等情况确定。主筋配筋形式 5.2 管桩按主筋配筋形式可以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和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PRC)管桩,其中PRC管桩用于对延性要求较高的结构。有效预压应力值 5.3 PHC管桩按桩身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其对应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 MPa、6 MPa、8 MPa和10
10、MPa,分类标准应符合JGJ/T 4062017的规定。6 管桩基础设计 一般规定 6.1 6.1.1 管桩基础的设计应符合 JTG 3363、JGJ/T 4062017 的规定。6.1.2 桥梁用管桩基础管桩沉桩工艺分为锤击法、静压法、植入法。6.1.3 管桩的布置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1.3 和表 1 的规定。表1 管桩的最小中心距 土类与桩基情况 土层情况 排数不大于2排且桩 数不大于4根的管桩 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 数不少于9根的管桩 其他情况 挤土桩 饱和粘性土 3.0 4.5 4.0 非饱和土、饱和非粘性土 3.0 4.0 3.5 部分挤土桩 饱和粘性土 3.0
11、 4.0 3.5 非饱和土、饱和非粘性土 3.0 3.5 3.0 非挤土植入桩 3.0 3.0 3.0 注1: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可按照“其他情况”一栏选取。注2:“部分挤土桩”指沉桩时采取引孔或应力释放孔等措施的管桩基础。注3:液化土、湿陷性土等特殊土,可适当减小桩距。注4:为管桩外径。6.1.4 同一群桩基础中,管桩直径、壁厚和桩端深度宜保持一致。6.1.5 管桩构造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3 的规定。6.1.6 管桩基础设计时,应根据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进行下列计算或验算:DB41/T 23142022 4 管桩基础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桩
12、身强度验算;桩身抗裂验算;桩基沉降计算。6.1.7 管桩基础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其作用效应组合应符合 JTG D60 和下列规定:桩身强度验算采用作用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桩身抗裂验算采用作用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桩基沉降计算时,基础底面的作用效应采用准永久组合效应,考虑的永久作用不包括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基础变位作用,可变作用仅指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管桩受力计算 6.2 6.2.1 管桩与承台连接时,承台作用于桩顶的竖向力、水平力计算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2.1的规定。6.2.2 管桩单桩承载力验算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2.
13、2 的规定。6.2.3 管桩基础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应符合 JGJ 106 的规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2.4 的规定。6.2.4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时,按照7.2.57.2.7 计算。6.2.5 锤击法或静压法管桩基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公式(1)(5)计算。=+1 (1)当/5时,=0.16/(2)当/5时,=0.8 (3)=(1)(4)1=1 (5)式中: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牛(kN);桩身外径周长,单位为米(m);与对应的各土
14、层与桩侧摩阻力特征值,宜按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取值,当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2选用,单位为千帕(kPa);管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单位为米(m);桩端处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宜按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取值,当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3选用,单位为千帕(kPa);管桩桩身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桩端土塞效应修正系数,对于闭口桩p=1;对于敞口管桩,按公式(2)、公式(3)计算;1管桩空心部分敞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管桩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包括桩尖),单位为米(m);管桩外径,单位为米(m);1 管桩内径,单位为米(m)。DB41/T 23142022 5 表2 管桩侧摩阻力特征值
15、的经验值 qik 单位为千帕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桩侧摩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 填土 1117 淤泥 711 淤泥质土 1117 黏性土 流塑 IL1 1223 软塑 0.75IL1 2332 可塑 0.5IL0.75 3240 硬可塑 0.25IL0.5 4049 硬塑 0IL0.25 4956 坚硬 IL0 5660 粉土 稍密 e0.9 1326 中密 0.75e0.9 2638 密实 e0.75 3851 粉细砂 稍密 10N15 1228 中密 15N30 2838 密实 N30 3851 中砂 中密 密实 15N30 N30 2742 4255 粗砂 中密 密实 15N30 N30 4
16、255 5567 砾砂 稍密 中密(密实)5N63.515 N63.515 3563 6779 圆砾、角砾 中密、密实 N63.510 80120 碎石、卵石 中密、密实 N63.510 100172 全风化岩 30N50 5092 强风化岩 N63.510 80172 注1:qik取值宜综合考虑桩长、土(岩)的标贯值、持力层岩土的性质、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终压或收锤标准等因素。注2:对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土类,不计算其侧摩阻力。注3:N为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N63.5为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注4:软质岩可取中值低值,硬质岩可取中值高值。注5:IL为液性指数,e为土的天然孔隙比。DB41/
17、T 23142022 6 表3 管桩端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 qrk 单位为千帕 土(岩)名称 土(岩)的状态 管桩入土深度 L9 m 9 mL16 m 16 mL30 m L30 m 粘性土 软塑 0.75IL1 120500 400800 7001100 8001100 可塑 0.5IL0.75 5001000 8001300 11001700 14002200 硬可塑 0.25IL0.5 9001400 14002000 16002200 22002600 硬塑 0IL0.25 15002300 23003300 33003600 36004100 粉土 中密 0.75e0.9 600100
18、0 8001300 11001600 15002000 密实 e0.75 9001600 13001800 16002200 22002600 粉砂 稍密 10N15 6001000 9001400 11001600 13001800 中密、密实 N15 8001300 13001800 18002700 23003300 细砂 中密、密实 N15 14002200 20002800 24003300 29003900 中砂 22003300 30003900 36004400 41005000 粗砂 31004100 41004700 47005500 52006000 砾砂 中密、密实 N
19、15 33005200 50005800 圆砾、角砾 N63.510 38005500 52006300 碎石、卵石 N63.510 44006000 58007100 全风化岩 30N50 33004400 强风化岩 N63.510 44006000 注1:N为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N越大,qrk取值越大。注2:粘性土、砂土及碎石类土中桩的端阻力特征值取值,可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径比,土越密实,深径比越大,qrk取值越大。注3:当桩长20 d且桩端进入N50的非遇水易软化的强风化岩层,qrk可取高值。6.2.6 植入法管桩基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公式(6)计算。=+(
20、6)式中:桩端截面面积,不扩底时取钻孔底部截面积,扩底时取扩底部位截面积。6.2.7 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的岩层且桩端不扩底的植入法管桩基础,可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按照公式(7)计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7)式中: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岩石软硬程度有关,可按 JGJ 942008 中表 5.3.9 取值;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特征值,黏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特征值。6.2.8 管桩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 JGJ 106 的规定。6.2.9 当管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水平位移控制,且缺少单桩水平载荷试验资料时,除 A 型管桩外,可按
21、DB41/T 23142022 7 JGJ/T 4062017 中 5.2.11 的规定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6.2.10 对于轴心受压的管桩基础,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2.6 的规定。6.2.11 对于偏心受压管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应满足 JGJ/T 4062017 中 5.2.7 的规定,计算偏心受压管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虑偏心距的增大影响,管桩偏心受压时的承载力取值应满足JGJ/T 4062017 中附录 B 的规定。6.2.12 管桩桩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剪截面应符合 JGJ/T 4062017的规定。
22、6.2.13 管桩基础桩身抗裂验算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混凝土不应产生裂缝。6.2.14 管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应符合 JGJ 942008、JTG 3363 的规定,相邻墩台间不均匀沉降差值(不包括施工中的沉降)不应大于 5 mm。6.2.15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管桩基础,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桩顶力计算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管桩连接构造 6.3 6.3.1 管
23、桩上下节拼接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3.8 的规定。6.3.2 管桩桩尖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3.9 的规定。6.3.3 管桩顶部与承台连接处的填芯混凝土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5.3.10 的规定。6.3.4 管桩与承台连接需符合下列规定:管桩桩顶嵌入承台内的深度宜为 50 mm100 mm;采用桩顶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与承台连接,对于没有截桩的桩顶,可采用桩顶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和在桩顶端板上焊接钢板与钢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受压桩,连接钢筋配筋率按桩外径实心截面计算不小于 0.6%,数量不少于 6 根,连接钢 筋插入管桩内的长度与桩顶填
24、芯混凝土深度相同,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小于 35 倍钢筋直径,入承台内的连接主筋可做成喇叭形(与竖直线夹角大约为 15)。耐久性设计 6.4 6.4.1 管桩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JTG 3362 中的环境类别规定以及水、地基土对钢、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进行设计。6.4.2 管桩基础应减少接桩数量,接头宜位于非污染土层中;位于污染土层中的桩接头,接桩钢零件应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或增加钢零件厚度,也可采用热收缩聚乙烯套膜保护。6.4.3 桩身涂刷防腐蚀涂层的长度,应大于污染土层的厚度;当管桩的表面涂有防腐蚀涂料时,在估算单桩承载力时,可不计入土层范围内的桩侧阻力。7 管桩基础施工 一般规定
25、7.1 7.1.1 管桩基础施工应符合 JGJ/T 4062017 的规定。7.1.2 管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8.1.1 和下列规定:DB41/T 23142022 8 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做安全技术交底;场地完成三通一平、排水畅通,并满足施工所需的地面承载力;选定性能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沉桩设备;管桩及所需材料按计划分批进场且验收合格。7.1.3 管桩基础施工前,应提供 JGJ/T 4062017 中 8.1.2 规定和下列资料: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经审查批复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现场的试桩资料或附近类似桩基工程的经验资料。7.1.4 沉桩施工
26、应实行首件工程制,以校核收锤标准或终压值以及沉桩设备、工艺参数等。7.1.5 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沉桩时,适用土层条件及环境条件需符合下列规定:锤击法适用于各种粘性土、粉土,含较厚砂性土中间夹层或含砾卵石较多的硬夹层,中风化极软岩和中风化软岩地层,静压法适用于软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等较易穿越的土层。持力层宜选取硬塑坚硬黏性土、中密密实粉土和砂土、碎石土、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锤击法沉桩同时可选取中风化极软岩、中风化软岩作为持力层;锤击法不适用于对震动敏感的居民住宅、公用建筑、工业厂房等场地的施工,静压法适用于因周围环境不适于锤击法沉桩施工的场地;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
27、的 1.2 倍,且场地平整,当不能满足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压桩机的稳定。7.1.6 沉桩施工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测报告有较大偏差,应补充钻探。7.1.7 沉桩施工过程中,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 0.5%时,应找出原因并作纠正处理;沉桩后,不应用移动桩架的方法进行纠偏。7.1.8 沉桩施工时,管桩连接和沉桩过程应有完整的施工记录。7.1.9 当场地中存在难以穿透的硬夹层,锤击法或静压法沉桩困难,或不宜出现挤土效应时,可采用植入法沉桩。7.1.10 管桩基础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桩,试桩应符合下列规定:试桩数量结合地质情况确定,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小于桩总数的 1%,且不少于 3 根;试桩的规格
28、、长度及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试桩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条件与工程桩施工相一致;试桩测试单桩极限承载力。7.1.11 沉桩的控制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贯入度、压桩力、设计桩长、标高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时,应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压桩力控制为辅;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性土时,应以贯入度、压桩力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7.1.12 遇下列特殊情况之一时应暂停沉桩:压桩力或沉桩贯入度突变;沉桩入土深度与设计要求差异大;实际沉桩情况与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或桩身混凝土出现裂缝或破碎;桩身突然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
29、位移过大;沉桩过程出现异常声响;压桩不到位,或总锤击数超过 2500 击、最后 1 m 沉桩锤击数超过 300 击。7.1.13 沉桩完成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封住管口,送桩遗留的空洞应立即回填或覆盖。DB41/T 23142022 9 起吊、运输和堆放 7.2 7.2.1 管桩起吊、运输应符合 GB/T 13476 中第 9 章和 JGJ/T 4062017 中 8.2 的规定。7.2.2 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需叠层堆放时,外径 700 mm 及以上的管桩不宜超过 2 层,外径700 mm 以下的管桩不宜超过 3 层,垫木支承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底层最外缘管桩的垫木处应用木楔塞紧。7.2.
30、3 管桩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分类堆放,严禁混堆。接桩 7.3 7.3.1 管桩接桩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8.3 的规定。7.3.2 沉桩施工应避免在桩尖接近密实砂石、碎石、卵石等硬土层时进行接桩。7.3.3 管桩采用焊接接桩时,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8.3.2 的规定 7.3.4 管桩采用机械螺纹和机械啮合接头接桩时,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8.3.3 的规定。7.3.5 采用抱箍式接头接桩时,需符合下列规定:接桩前检查桩两端制作的尺寸偏差及连接件,无损伤后方可起吊施工,下节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 0.8 m1.0 m;接桩时应清理上、下两
31、节桩的端板和螺栓孔内残留物,并在下节桩的定位螺栓孔内注入不少于 0.5 倍孔深的沥青涂料,用扳手将定位销逐个旋入预制桩端板的螺栓孔内,定位销数量不得小于 2 个;将上节预制桩吊起,使连接孔与定位销对准,随即将定位销插入连接孔内;逐一将机械连接卡卡入上、下节预制桩突出桩身的端板上,并适度调整连接卡使连接卡和端板的螺栓孔对准,用手持电动钻将固定螺栓旋入端板上的螺孔内固定连接卡,接桩完成。锤击法 7.4 7.4.1 锤击法施工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8.5 的规定。7.4.2 打锤桩宜选用液压锤,液压锤的冲击体质量不宜小于附录 A 规定的低限值。7.4.3 桩帽、桩垫及锤垫的设置需符
32、合下列规定:桩帽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打性;桩帽为圆筒型,尺寸与管桩直径相匹配,筒体深度宜取 350 mm400 mm,内径比管桩外径大 20 mm30 mm,不应使用过渡性钢套,不应用大桩帽打小直径管桩;桩帽与桩头之间设置桩垫,桩垫可采用硬纸板、棕绳、胶合板等材料制作,厚度均匀一致,压实厚度为 120 mm150 mm,打桩期间经常检查,及时更换;桩帽上部与打桩锤之间设置锤垫,锤垫可选用胶皮垫、布轮、棕绳等弹性较好的材料,其厚度为 150 mm200 mm,均匀平整,锤垫上、下钢压板的厚度不小于 40 mm,锤垫失去弹性、钢压板发生倾斜或呈锅底形时,锤垫及时更换。7.4.4 对于 PHC
33、 管桩,沉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 2500 击,最后 1 m 沉桩锤击数不宜超过 300 击。7.4.5 收锤标准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桩规格及入土深度、打桩锤规格及冲击能量、桩端持力层性状及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最后 1 m3 m 的每米沉桩锤击数等因素综合确定。7.4.6 当以贯入度控制时,最后贯入度不宜小于 30 mm/10 击。最后贯入度宜连续测量 3 次,每一阵贯入度逐次递减即可收锤。当持力层为较薄的强风化岩层且下卧层为中、微风化岩层时,最后贯入度不应小于 25 mm/10 击,此时宜量测一阵锤的贯入度,若达到收锤标准即可收锤。静压法 7.5 DB41/T 23142022
34、 10 7.5.1 静压法施工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8.4 的规定。7.5.2 试压桩完成后应提供压桩全过程记录、桩身混凝土经抱压后完整性的检查检测资料、压桩机整体运行情况、桩接头形式及接头施工记录、复压资料、出现异常情况的详细记录等信息资料。7.5.3 静压法沉桩速度不宜大于 2 m/min。7.5.4 终压控制标准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8.4.11 的规定。7.5.5 当无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时,对选择持力层的管桩基础,除持力层作为定性控制外,终压标准可按照下列要求选取,实际终压标准根据试桩结果确定:a)当 6 mL9 m 时,终压力值可取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35、设计值的 2.8 倍3.2 倍,终压次数为 3 次5 次;b)当 9 mL16 m 时,终压力值可取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 2.2 倍3.0 倍,终压次数 为 3 次;c)当 16 mL25 m 时,终压力值可取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 2.0 倍2.4 倍,终压次数 为 2 次3 次;d)当 L25 m 时,终压力值可取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 2.0 倍,终压次数为 1 次2 次;当桩周土为黏性土时,终压力值则可取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 1.7 倍1.9 倍,终压次数为 1 次2 次。植入法 7.6 7.6.1 当采用搅拌或旋喷法植入管桩时,施工应符合 JGJ/T 327、JG
36、J/T 330 的规定。7.6.2 当采用钻孔等成孔工艺植入管桩时,成孔工艺应符合 JGJ 942008 的规定。7.6.3 灌入的填充料可选用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水泥土。水泥砂浆强度宜大于 M15,细石混凝土强度宜大于 C20,水下灌注混凝土等级须提高一个等级。7.6.4 填充料灌注终止位置应保证植桩后含水泥的浆液溢至设计桩顶标高。7.6.5 管桩的植入应和填充料灌注保持连续,植桩应在桩端水泥浆初凝前完成。7.6.6 管桩的植入施工宜采用静压或打入法,植入时应以控制桩长与设计标高为主,终压值或贯入度控制为辅。7.6.7 当选择打入方法进行预制桩植入时,收锤标准宜比锤击法沉桩适当放宽,实际收
37、锤标准应根据试桩确定。8 质量检测与验收 一般规定 8.1 8.1.1 管桩基础质量检测应按施工前、施工过程和施工后三个阶段进行。8.1.2 质量检测与验收应符合 JGJ/T 4062017、GB/T 13476 的规定。8.1.3 管桩基础的单桩承载力应在沉桩完毕满足休止时间后进行检测,休止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砂土、卵石土场地,不少于 7 天;对粉土场地,不少于 10 天;对黏性土场地,非饱和时不少于 15 天,饱和时不少于 25 天;对遇水软化的岩石场地,不少于 28 天。8.1.4 管桩基础检测点位宜遵循下列原则选取:施工范围内随机、均匀选点;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区域范围内的桩;荷载较大、
38、对变形敏感、设计指定部位的桩;DB41/T 23142022 11 施工质量有异议或出现过异常情况的桩;部分完整性检测有缺陷的桩。施工前检测 8.2 8.2.1 沉桩施工前,应对成品桩的规格与型号、尺寸偏差、外观质量、配筋、混凝土强度、抗弯性能、堆放及桩身破损情况等进行检测,破损或开裂的管桩不应使用。8.2.2 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根据产品合格证、运货单及管桩外壁标志,对管桩的规格和型号进行逐项、逐根检查。施工工艺对龄期有要求时,应核查龄期。8.2.3 管桩的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抽检数量不应少于管桩总节数的 2%,且不得少于 2 节,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应符合 GB/T 13
39、476、JGJ/T 4062017 的规定。8.2.4 管桩钢筋配置抽检应对钢棒数量和直径、螺旋筋直径和间距、螺旋筋加密区的长度以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每个检验批次抽检桩节数不小于 2 节,检测结果应符合 GB/T 13476 的规定,同一检验批中,仍有不合格的管桩时,该检验批的管桩不准使用。8.2.5 管桩混凝土强度、抗弯性能的抽检应符合 GB/T 13476 的规定。施工过程检测 8.3 8.3.1 沉桩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和检测:桩的定位;桩身垂直度;桩接头施工质量;沉桩记录;沉桩挤土效应;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基坑开挖和截桩头保护情况。8.3.2 桩位经施工单位放线定
40、位后,监理人员应进行桩位复核。在沉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桩位标记的保护,防止桩位标记发生错乱和移位。对于大承台群桩基础四周边缘的基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桩全部打完后重新定位,再沉桩。8.3.3 桩身垂直度检查需符合下列规定:a)首先应检查第一节桩定位时的垂直度,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0.5%时,方可进行沉桩施工;b)在沉桩过程中,及时抽检桩身垂直度,并随时注意保证送桩器和桩身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c)测量桩身垂直度可用吊线锤法,需送桩的管桩桩身垂直度可利用送桩前桩头露出自然地面 1.0 m1.5 m 时测得的桩身垂直度作为该成桩的垂直度;d)管桩基础承台施工前,在土方开挖后复测桩身垂直度,垂直度允许偏差
41、为 1%;e)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应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 15%。8.3.4 桩连接质量控制应符合 GB 50205、GB 50661 的规定和下列要求:焊接工艺检查焊条质量和直径、焊接所用的时间、焊完后的停歇时间;焊缝满足二级焊缝要求,并对电焊接头总量 10%的焊缝进行探伤检测;机械连接接头检查接头零部件的数量、尺寸、连接销的方位、接头啮合后的状况。8.3.5 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应符合 JGJ/T 4062017 中 9.1.4 的规定。8.3.6 沉桩记录应齐全、真实、清楚,并符合 JGJ/T 4062017 中 9.1.5 的规定。8.3.7 管桩挤土穿过或进入密实的砂土、密实的
42、粉土或超固结粘性土可能产生挤土效应造成桩身上浮时,应监测单桩沉桩完成时的桩顶标高和全部工程桩沉桩完成后的桩顶标高,若桩顶上浮超过 20 mmDB41/T 23142022 12 时,应对全部工程桩进行复打(压),直至桩顶上浮量小于 10 mm。8.3.8 沉桩完成后,应检查管桩管口及送桩遗留孔洞的封盖情况。施工后检测 8.4 8.4.1 管桩施工完成后,应对管桩基础的桩顶标高、桩位偏差、桩身完整性、单桩承载力等进行检测。8.4.2 桩顶标高检测结果应符合 GB 50202 的规定,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4 管桩桩位的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承台桩数为24根的桩 10
43、0 承台桩数为516根的桩 周边桩 100 中间桩 150 承台桩数多于16根的桩 周边桩 150 中间桩 250 8.4.3 管桩施工完毕后,应对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承载力检测按不少于总桩数的 2%且不少于 2 根进行抽样检测,完整性按 100%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和结果评价应符合 JGJ 106 的规定。8.4.4 对新近回填、产生负摩阻力或桩顶高于设计桩顶工程进行承载力检测时,宜消除回填土层、产生负摩阻力土层和设计桩顶以上土层侧阻力对承载力的影响,或在确定承载力时扣除其正侧阻力对承载力的影响。工程验收 8.5 8.5.1 管桩的桩顶标高、桩位偏差和桩身垂直度的验收应符合 JGJ
44、/T 4062017 中 9.2.1 的规定。8.5.2 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资料:地质勘察报告;批复的管桩基础设计文件;管桩的出厂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管桩进场验收记录;预应力钢棒、螺旋筋、桩端板材质检验报告,管桩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一个检验批次中单节管桩送检的破坏性试验报告;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桩位复核签证单;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单;施工组织设计或管桩施工专项方案、技术交底资料;施工记录汇总,包括桩位编号图;桩顶标高、桩顶平面位置、垂直度偏差检测结果;管桩接桩验收记录;桩基工程竣工图;沉桩施工记录;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监测资料;DB41/T 23142022 13 桩身完整性及单桩承载力检
45、测报告;施工技术措施记录,包括孔内混凝土灌实深度、配筋数量、混凝土试块强度记录等。8.5.3 工程验收应符合 GB 50202 的规定。DB41/T 23142022 14 A A B B C 附录A (资料性)锤击法液压打桩锤锤重参数 采用液压锤击法沉桩时,若无试验资料,可参考表 A.1 和表 A.2 选择适用锤重且对收锤贯入度进行控制。表 A.1 液压打桩锤技术参数 液压打桩锤型号 HHP14 HHP16 HHP20 HHP25 HHP30 最大打击能量/(kNm)210 240 300 375 450 锤心最大行程/mm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打击频率/bpm
46、 90/36 90/30 90/30 90/30 80/30 锤心质量/kg 14000 16000 20000 25000 30000 提升油缸 单缸提升 双缸提升 总高度(不带桩帽)/mm 7460 7520 7990 8515 8535 锤左右宽度/mm 1225 1270 1315 1570 1670 锤前后宽度/mm 1465 1565 1595 2060 2160 锤中心到导轨中心/mm 780 840 860 1250 1300 导轨中心的距离/mm 600 600 600 890 890 打桩锤质量(无桩帽)/kg 21000 23650 29500 41500 46380 起
47、落架质量/kg 630 690 690 表 A.2 管桩与液压锤型号 液压锤型号 14”16”16”20”20”25”25”30”锤芯质量/t 14 16 16 20 20 25 25 30 锤总质量/t 2123.7 23.729.5 29.541.5 41.546.4 最大打击能量/kJ 210240 240300 300375 375450 适用管桩外径尺寸/mm 600 700 800 900 1000 1200 1400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适用范围/kN 10002000 13002500 18003500 22004560 桩尖可进入的岩土层 强风化岩(N50)强风化岩(N50)强风化岩(N50)强风化岩(N50)常用收锤贯入度/(mm/10 击)2085 3080 3080 3060 注1:桩锤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等因素选用,选用时宜遵循 重锤低击的原则。注2:本表适用于桩长16 m60 m,且桩端进入硬土层有一定深度的情况,不宜用于桩尖处出入软土层的情况。注3:当岩石为变质片麻花岩时,桩尖进入强风化岩深度不宜小于0.5 m。C D D E E F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