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模架产品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模架产品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济南模架产品项目申请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8一、 行业的周期性、地域性及季节性特征8二、 进入本行业的壁垒9第二章 市场分析11一、 行业市场规模11二、 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12第三章 项目概况14一、 项目概述14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5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0四、 资金筹措方案21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1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21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2八、 环境影响22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22十、 研究范围24十一、 研究结论24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4第四章 选址分析27一、 项目选址原则2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
2、27三、 创新驱动发展31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2五、 产业发展方向33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五章 产品方案38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8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8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8第六章 运营管理40一、 公司经营宗旨4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1四、 财务会计制度44第七章 SWOT分析50一、 优势分析(S)50二、 劣势分析(W)52三、 机会分析(O)52四、 威胁分析(T)54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62一、 公司发展规划62二、 保障措施66第九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69一、 项目节能概述69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0能耗分析一
3、览表71三、 项目节能措施71四、 节能综合评价73第十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74一、 人力资源配置74劳动定员一览表74二、 员工技能培训74第十一章 进度规划方案77一、 项目进度安排7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7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8第十二章 项目投资分析79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79二、 建设投资估算79建设投资估算表81三、 建设期利息8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1四、 流动资金82流动资金估算表83五、 项目总投资8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5第十三章 经济收益分析87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7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7
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1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3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4五、 偿债能力分析9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6六、 经济评价结论96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97一、 项目招标依据97二、 项目招标范围97三、 招标要求98四、 招标组织方式100五、 招标信息发布100第十五章 风险评估分析101一、 项目风险分析101二、 项目风险对策103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05第十七章 补充表格106建设投资估算表10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流动资金估算表10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9项目
5、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4报告说明行业内规模较小的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同质化,或者体现不出明显差异,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同时,市场也是一种无序竞争态势。面对市场竞争态势发生大的变化,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344.2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217.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06%;建设期利息144.
6、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8%;流动资金1982.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8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3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8828.14万元,净利润3631.8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75%,财务净现值6113.7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
7、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行业的周期性、地域性及季节性特征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模架行业的周期性与模具行业的周期性一致,主要伴随着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周期。随着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上述产品已经进入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阶段,产品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周期越来越短。2、行业的季节性特征行业市场需求与下游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以及新产品型号的开发和投放情况有较大关系。由于新产品的投放往往会根据市场情况而不断变化,因此市场销售表现出月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但没有显著的规律性现象,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3、行业的地域性
8、特征从产业布局来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模具、模架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环渤海地区也在快速发展。按省、市来说,广东是模具第一大省,浙江次之,上海和江苏的模具工业也相当发达,安徽发展也很快。模具生产集聚地主要有深圳、宁波、台州、苏锡常地区、青岛和胶东地区、珠江下游地区、成渝地区、京津冀(泊头、黄骅)地区、合肥和芜湖地区以及大连、十堰等。绝大多数模架都是针对特定用户而单件生产的,因此模架企业与一般工业产品企业相比,数量多、规模小,多为中小企业,适合于集聚生产和集群式发展。二、 进入本行业的壁垒模架制造行业虽然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企业众多,但若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型模架制造厂商,对企
9、业的管理经验、知名度、整体运营网络都有着较高的要求。1、管理经验壁垒模架与模具的制造过程中,对设计和操作等环节的精细度要求都比较高,失,误或者误差会使实物与客户需求不同,导致修改产品,使企业制造成本提升,利润下降。避免因人为原因修模、重制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点。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长期的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新进入的企业短时间内无法做到。2、知名度和客户认证壁垒在模架行业中,若要与大型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对自身产品品质、交货时间都需要有较为严格要求。与大型客户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的门槛较高,这些大型客户往往对供应商的管理系统有复杂的认定过程,一般要求供应
10、商有健全的运营网络,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良好的品牌声誉。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行业市场规模模架制造行业是模具产业的基础,而模具行业又被称为“工业之母”,具体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其中汽车制造、IT制造及医疗器械的发展,让整个模架制造行业迎来发展的机遇。根据数据显示,2005-2015年全球模具行业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诸如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产品,其中约60%-80%的零部件产品需要依靠模具加工成型。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世界主要模具制造国家的模具市场分布情
11、况,其中汽车行业模具需求最大,占比约34%;电子行业需求占比约28%;IT行业需求占比约12%;家电行业需求占比约9%;OA自动化行业需求占比约4%;半导体行业需求占比约4%;其他行业需求占比约9%。根据中国模具信息(2016年第6期)的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模具制造厂点约30,000家,2015年全国模具总销售额约1,718亿元,2013年至2015年,我国模具总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1%,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际工业4.0”的推进,按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全国模具总销售额可分别达到1,985亿元、2,084亿元及
12、2,188亿元。模具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将直接促进模架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未来,拥有一定技术实力、成本控制能力及对客户、市场拥有较快反应能力的企业将在激烈的模架制造行业中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二、 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1、对下游行业的依赖性较强模架属于制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其本身较少的生产产成品,其产品直接面向下游制造企业,而很少面向零售企业或个人消费者,因此对下游的制造企业依赖程度较高。而行业下游模具企业将面对的最终客户多为医疗设备、汽车及电子生产制造企业,故行业产品与医疗设备行业、汽车行业及电子行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如若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这些相关行业景气度下滑,将会对行
13、业产品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2、市场竞争风险模架制造行业为完全充分竞争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我国模架制造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理念、设计、工艺、技术、经验等方面存在差距。目前,技术含量低的模架产品已供过于求,市场利润空间偏低,行业毛利率难以维持较高水平;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产品还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高端产品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进一步加剧。第三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济南模架产品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待定)5、项目联系人:姚xx(二)主办单位基本
14、情况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秉承“以人为
15、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3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套模架产品/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模架行业的周期性与模具行业的周期性一致,主要伴随着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周期。随着汽
16、车、电子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上述产品已经进入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阶段,产品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周期越来越短。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新技术、紧随新消费、支持大融合、催生新模式,突出智能经济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建设,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省会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强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能级。支持企业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聚焦打造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
17、表的智能经济强市,突出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支柱产业,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加快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算谷、中国氢谷、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项目和载体。积极培育高端前沿产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超级计算、集成电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商用低轨卫星组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做大做强,重点突破量子科技、区块链、空天信息、人工晶体材料、生物材料、基因编辑等前沿产业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探索以能源变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加快推动智慧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
18、协同发展,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快化工、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工业“压舱石”成为实体经济“硬核”,创造济南工业新辉煌。(二)全面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商务服务、现代物流、人力资本、法律服务等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体系,打造区域创新设计中心、国际会展名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提升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教育培训、物业家政等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升级,优化金融组织、融资
19、和空间结构,多维推进金融业务创新,积极深化金融开放合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打造国家产业金融高地。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服务业细分产业深度对接。(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壮大信息技术装备、高端软件等优势数字产业,加速突破信创产业,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物联网、车联网,着力打造“人工智能”融合开放平台。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
20、“双千兆精品宽带城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成立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积极推动新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增强浪潮云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产业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延伸等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化金融科技开发应用,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引进金融科技研究机构,打造金融数字化转型高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和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城市数字化,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
21、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聚焦打造中国智慧名城,加大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园林、智慧医疗、智慧医保、智慧媒体、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数字货币等创新应用。深入开展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和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打造一流数字生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确保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四)大力优化产业生态聚焦优势领域,培育一批领航型企业,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催生一批“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加快形成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化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和专班推进机制,完善“一链一策”政策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立完善试验验证、计量、
22、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基础服务体系。做强做优总部经济,培育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在线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重点产业集聚区引领作用,促进空间布局紧凑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五)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加大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算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基地,加速形成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交通强国样板城市,高标准建设4F级国际机场,建设机场至市区快速通道,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米”字型高铁网,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济郑高铁、济莱高铁、黄台联
23、络线建设,开工建设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德商高铁,规划建设济济(宁)、滨淄莱临、鲁中高铁3条新线路,积极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加快建设“三环十二射”高快一体公路网,规划建设济莱快速通道,加快推进济南至高青、济南至潍坊、绕城高速大西环建设,尽快开工京台、济广(菏)、绕城东线高速公路改扩建,规划建设绕城高速大北环、高青至商河、济南至微山高速公路。推进国省道优化和改造提升,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积极推进黄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航运开发,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打造河海联运的“黄金水道”。加快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和智能换
24、电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系统,积极发展能源互联网。推进全市水、电、气、暖“一张网”,提高市政公用设施保障能力。建立燃气应急储备体系,保障天然气供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太平水库等大型水源地,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和城市排涝工程等,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344.2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217.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06%;建设期利息144.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8%;流动资金1982.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5、14.85%。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3344.2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7437.64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906.65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38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8828.1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631.84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7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710.28万
26、元(产值)。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不锈钢管、皂化溶解油、塑粉、塑料粒子。(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拉网机、整平机、冲床、冷弯成型机、电阻焊机、空压机、CO2焊机、打磨机、磨床、切管机、弯管机、铁线折弯机、叉车。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该项目建成后落实本评价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认真履行“三同时”制度后,各项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且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原有环境质量功能级别。因而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而言,该项目是可行的。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27、一)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编制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
28、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十、 研究范围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
29、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十一、 研究结论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0667.00约31.00亩1.1总建筑面积32625.431.2基底面积11573.52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8.912总投资万元13344.292.1建设投资万元11217.412.1.1工
30、程费用万元9393.172.1.2其他费用万元1553.782.1.3预备费万元270.462.2建设期利息万元144.712.3流动资金万元1982.173资金筹措万元13344.293.1自筹资金万元7437.643.2银行贷款万元5906.654营业收入万元23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8828.146利润总额万元4842.457净利润万元3631.848所得税万元1210.619增值税万元1078.43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9.4111纳税总额万元2418.4512工业增加值万元8308.7813盈亏平衡点万元9710.28产值14回收期年5.5715内部收益率20.7
31、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113.78所得税后第四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023754,东经1162111793,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
32、,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文化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四周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聊城等市相邻。总面积10244.45平方千米。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交接带,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层南老北新,南部以古生界石灰岩为主,北部以新生界松散堆积物为主。大地构造处于华北板块的华北拗陷区的济阳坳陷和鲁西隆起区之鲁中隆起的衔接地带。北部为济阳坳陷、淄博茌平坳陷,南部为鲁中隆起,属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十三五”时期成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区域功能地位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综合实
33、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发展质效迈上新台阶,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级,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达到1500亿级,培育形成2家千亿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9倍、突破3000家,新型研发机构达100家,落地中科院系院所14家,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汉峪金谷崛起成峰、中央商务区拔地而起,西部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初具规模,南部“诗画南山”魅力彰显,北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全面起势,中
34、心城区有机更新,章丘、济阳完成撤市(县)设区,莱芜、钢城融入步伐不断加快,“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破题起步。功能品质迈上新台阶,东部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基本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累计改善39.4%,在全省率先消除劣类水体,重点泉群连续17年保持喷涌,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拆违拆临超过1亿平方米,建绿透绿479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公园700多处,“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加快推进,“三环十二射”高快一体路网即将成型,省会快速驶入“地铁时代”。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批创新举措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在泉城全办成”塑成品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5、走在全国前列,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开发园区等开放平台体系加快形成,进出口总值实现翻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到81家,领事机构实现零的突破。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1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平安济南、法治济南建设成效明显,创造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三连冠”佳绩,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获评全国卫生城市,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
36、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加速恢复增长态势。经过艰苦不懈努力,“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为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全国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全省看,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重大战略叠加优势凸显,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37、,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趋势性关键性变化逐步显现。从我市自身看,经过“十三五”不懈努力,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省会进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把济南首次放在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中高点定位;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为我市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但也要看到,我市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
38、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够强劲,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对外开放、生态环保、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全市上下要着眼“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国家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找准定位、谋划发展,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责任担当,发扬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开创强省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三、 创新驱动发展到二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远景目标。在“十四五”基本建成科创济南、智造济南、
39、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的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初步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绿色智慧、动能强劲、活力迸发的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基本建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格局全面塑成;省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平安济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济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
40、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形成,国际影响力、全球知名度显著提升,成为衔接南北、统筹陆海、联通世界的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省会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展望二三五年,一座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将崛起于黄河流域、祖国大地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全市发展实际,经过五年不懈努力,
41、到二二五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省会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发展质量实现新跨越。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的突破,工业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四新”经济占全部经济总量比重超过40%,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42、的现代产业体系。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各方面创新创造热情得到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地位进一步凸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五、 产业发展方向全面塑造强省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强,高效集聚创新要素,健全完善
43、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一)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推进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推进超高速电磁驱动试验、载人航天微重力试验、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全力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主动承接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加快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推动济南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济南微生态医学、济南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山东省实验室向高端前沿发展,争取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高水平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
44、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驻济高校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力引进大院名校,积极筹建空天信息大学,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开展创新竞赛活动。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重要创新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
45、创新,加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省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推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加快推进高校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成果的熟化转化,鼓励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大学科技园。建设一批产业中试、检验检测、成果熟化转化基地,支持中科院系等专业团队在济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建设,打造辐射全省、链接全国的技术转移枢纽。用好“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加强科技供给与产
46、业需求对接。(四)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普惠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打造最优引才环境、最优发展平台、最优金融服务。持续实施泉城系列重点人才工程,梯次培养、精准引进各领域高端人才。发挥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作用,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载体。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企业家群体。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弘扬“工匠精神”,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一园多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拓展人才价值金融兑价应用场景,打造“人才特区”和全国人力资本产业高地。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建立健全针对青年人才的普惠性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济落户就业创业,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选择济南、扎根济南、书写梦想、成就事业。(五)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统筹优化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引导,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制”“包干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破除影响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充分体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