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诗歌鉴赏教案.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63044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心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诗歌鉴赏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恒心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诗歌鉴赏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恒心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诗歌鉴赏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心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诗歌鉴赏教案.ppt(1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恒心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诗歌鉴赏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1.(2009浙江高考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雪中看梅花(元)王旭(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

2、雪花随意穿帘幕。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1)词中的)词中的“两种两种”指的是指的是 ,“一家一家”指是指是 。解析解析:根据题目及词的意思,两种是指根据题目及词的意思,两种是指“梅花梅花”与与“雪花雪花”,作者就是通过梅花与雪花的对比,表达对梅,作者就是通过梅花与雪花的对比,表达对梅花的赞美,词中花的赞美,词中“风流风流”是指是指“风度风度”或者或者“气质气质”,一家是指,一家是指“大自然大自然”,“两种风流,一家制作两种风流,一家制作”这这句意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但气质句意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但气质不同。不同。答案:梅花与雪花答案:梅花与

3、雪花 大自然大自然(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解析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词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词句进行分词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词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2.(2009全国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4、次石湖书扇韵次石湖书扇韵姜姜 夔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画面即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

5、画面即“意境意境”。意境(氛围)。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景物构成可从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景物构成可从诗中词语诗中词语“桥、水、村、岸、浮萍、人、藕花、门桥、水、村、岸、浮萍、人、藕花、门”等展开等展开想象概括出想象概括出“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庭院庭院”等景物。描绘的画面可通过以

6、上景物及等景物。描绘的画面可通过以上景物及“人不到人不到”三三个字概括出个字概括出“清幽恬静清幽恬静”的特点。的特点。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庭院等景物。家、荷花、庭院等景物。(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和作者和作者“观

7、点态度观点态度”。答。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人”是指势利小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

8、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赏。“人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3.(2009山东高考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寄 远远杜 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首句中“悠悠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在诗中有何

9、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悠悠悠悠”在诗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悠悠悠悠”写出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请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首先找到导致感情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首先找到

10、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化的因素“红袖凭江楼红袖凭江楼”,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照,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情)4.(2009安徽高考安徽高考)阅

11、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小重山小重山 端午端午(元)舒(元)舒 頔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五色臂丝长。空惆怅,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 1)从全词看,)从全词看,“空惆怅空惆怅”和和“无人解无人解”分别表达了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是对

12、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谁复吊沅湘”、“树转午树转午阴凉阴凉”,含义不难理解。,含义不难理解。答案: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

13、么?请分别结)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注意题目说的是说是准确的,注意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虽然有,虽然有“用典用典”手法但并不突出。手法但并不突出。答案:答案:手法:对比。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5.(200

14、9江西高考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喜,喜中带悲)的感情。(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中黄叶树,灯下

15、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解析:这首诗的解析: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在高中语文第五册说中语文第五册说“木叶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对作品的感情把握会有益处。熟悉课文,对作品的感情把握会有益处。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寓在景物中)一、一、2010年新课标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年新课标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

16、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近几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二、近几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有以下几个共同点:1.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有时考查元曲清诗。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有时考查元曲清诗。2.题量稳定,一般下设题量稳定,一般下设2道小题;分值道小题;分值6分。分。3.考点分布较全面,形象、语言、技巧、观点态度均有不考点分布较全面,形象、语言、技巧、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同程度的考查。三、古诗鉴赏题问答模式有:三、古诗鉴赏题问答模式有: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

17、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18、孤)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感伤”。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

19、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用一

20、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炼字型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21、怎样的感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四、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为:四、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为: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情感或思想。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往

22、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述的事中。景物或所叙述的事中。2.仔细审题仔细审题要审清楚题目命制的角度和解答要求,这样才能根据要要审清楚题目命制的角度和解答要求,这样才能根据要求寻找到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寻找到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的解答范围,是就诗的整体要求,还是就诗的某一联、求的解答范围,是就诗的整体要求,还是就诗的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等局部要求。但是,不论如何要求,答某一句或某一词等局部要求。但是,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3.组织答案组织答案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

23、组织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切忌啰唆。要注意语言答案了。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切忌啰唆。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诗歌鉴赏题。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诗歌鉴赏题。(1)紧扣要求。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问表现手法就答表)紧扣要求。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问表现手法就答表现手法,问主题就答主题,严格按要求去做,答案尽量具体,现手法,问主题就答主题,严格按要求去做,答案尽量具体,忌泛泛而谈。忌泛泛而谈。(2)要点要齐全。高考阅卷一般采用要点给分,因此要注)要点要齐全。高考阅卷一般采用要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述的切入点。意表述的切入点。

24、(3)推敲用语。力求表达流畅,用语(特别是常用鉴赏术)推敲用语。力求表达流畅,用语(特别是常用鉴赏术语)要准确、简明、规范。行文要注意前后呼应,不能顾此语)要准确、简明、规范。行文要注意前后呼应,不能顾此失彼,前后矛盾。失彼,前后矛盾。(4)动笔写答案前,还要注意: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动笔写答案前,还要注意: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成熟再落笔成文,避免涂改,力求卷面干净利落;安排构思成熟再落笔成文,避免涂改,力求卷面干净利落;安排大致结构,或大致结构,或“分条陈述分条陈述”;或;或“总分总分”,就是先写出结论,就是先写出结论,然后进行分析;或然后进行分析;或“分总分总”,先进行分析,然后

25、得出结论;,先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或或“总分总总分总”。五、诗歌鉴赏的一些常用技巧有:五、诗歌鉴赏的一些常用技巧有:(1)善抓)善抓“题眼题眼”、“诗眼诗眼”和和“词眼词眼”。(2)从形象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诗词的基调和诗词的)从形象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诗词的基调和诗词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3)从注释中捕捉信息。)从注释中捕捉信息。(4)要善于联系作者及创作背景。)要善于联系作者及创作背景。(5)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技法。第一节第一节鉴赏古诗的形象鉴赏古诗的形象一、鉴赏人物形象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包括两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6、又包括两类:(1)作品中描写的人物。)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2)诗人自我形象。一般)诗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而在抒情诗中,则是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而在抒情诗中,则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一)(一)作品中描写的人物作

27、品中描写的人物【例【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观 猎猎 王 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首诗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解析:这首诗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

28、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回看”一词写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答案: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答案: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表现了奋勇杀敌、报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表现了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效国家的坚定信念。(二)诗人自我形象(二)诗人自我形象【例【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诉衷情 陆游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29、何处,尘暗旧貂裘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陆地,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这首词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解析: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解析: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1 1)词)词后后“沧洲沧洲”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洲

30、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洲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就不难把握了。(人物形象也就不难把握了。(2 2)抓人物心理:)抓人物心理:“万里万里”、“匹马匹马”、“关河梦关河梦断断”、“身老沧洲身老沧洲”,抓人物神态:,抓人物神态:“泪空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等词句理解全词。

31、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可见;“关河梦断何处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线;“尘暗旧貂裘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天山”代指抗金前线。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忧愤。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忧愤

32、。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二、鉴赏事物形象二、鉴赏事物形象 诗歌的事物形象是被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对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是被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对象(如松、梅、竹等)。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物象(如松、梅、竹等)。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物象的描写来曲折表现他的品格

33、节操、思想感情,所以的描写来曲折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所以多为咏物诗,即托物言志。多为咏物诗,即托物言志。【例【例3】(2009天津高考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严郑公宅同咏竹宅同咏竹杜 甫绿竹半含箨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

34、住作者所吟咏事物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竹”,第一联着力写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竹香。三、鉴赏景物形象三、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景物形

35、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例【例4】(2009全国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军城早秋严武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飞将追骄

36、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解析:本题考查景物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解析:本题考查景物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

37、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边境局势的紧张。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1.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1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望月怀远。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苏轼的,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青天”等。等。(2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马致远的)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3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大江东去”而叹而叹“人生如梦人

38、生如梦”。(4 4)折柳送别。如柳永的)折柳送别。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 5)闻雁思归。如王湾的)闻雁思归。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李清照的)听梧桐而心悲凉。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滴滴”2.明确意象的作用明确意象的作用(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枫叶荻花秋瑟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

39、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抒情作用。般都具有抒情作用。(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长云暗雪山”。(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

40、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用雪、)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用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的雨霖铃开头三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的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为全

41、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以闹景衬静)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以闹景衬静境,如境,如“竹喧归浣女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如;以动景衬静境,如“莲动下渔舟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如以暖景衬冷境,如“日色冷青松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如;以亮景衬暗境,如“返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如;以满景衬空境,如“雁字回时,月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如;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等等。(8)以景衬情。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

42、的浓淡,这)以景衬情。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碧”、“绿绿”衬托相思情浓,衬托相思情浓,“丝丝”、“枝枝”分别与分别与“思思”、“知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3.分析景与情

43、的关系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分析景与情的关系,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分析景与情的关系,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人文情感。如刘禹锡石头城中的人文情感。如刘禹锡石头城中的“潮水潮水”,它总是一,它总是一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满着一股激情,返回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满着一股激情,返回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失落。结合后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失落。结合后面的面的“寂寞回寂寞回”便可知晓,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便可知晓,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故国故国”

44、的荒凉冷落;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的荒凉冷落;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是情景交融。如是意象群,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是情景交融。如是意象群,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面以各种感官加以感知。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面以各种感官加以感知。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句,诗人调动听觉、视觉句,诗人调动听觉、视觉组织了组织了“秋风秋风”、“高天高天”、“猿啸猿啸”、“沙渚沙渚”、“江江鸟鸟”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图画。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图画。“临其境临其境”,便有,便有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

45、调;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时,视觉的恢廓,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离的孤苦,是同时,视觉的恢廓,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离的孤苦,是以景衬情。以景衬情。1.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漫成一首杜 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

46、、静谧的意境。2.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雪寻陆鸿渐不遇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皎 然然 移家虽带郭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

47、、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疏放。作者通过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作者通过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早 梅梅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

48、台。分析诗人笔下的分析诗人笔下的“早梅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答案: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素艳芳洁。4.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秋 夜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最后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最后 两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

49、、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离愁别怨)的意境。5.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贫贫 女女 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共怜时世俭梳妆。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他人作嫁衣裳。【注】【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时世俭:时世:当

50、代。俭:通时世俭:时世:当代。俭:通“险险”,怪异。白居易新乐府,怪异。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压金线:用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刺绣的一种方法。请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请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案: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答案: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