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状液、泡沫和湿润.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587946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214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状液、泡沫和湿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乳状液、泡沫和湿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状液、泡沫和湿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状液、泡沫和湿润.ppt(2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乳状液、泡沫和湿润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n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乳化、润湿、起泡、洗涤和去污分散和絮凝等各种功能的定义;n理解各种功能的作用原理;n理解各种作用的影响因素;n了解各种功能的具体应用。n3.1增溶作用n3.2乳化与破乳作用n3.3润湿功能n3.4起泡和消泡作用n3.5洗涤和去污作用n3.6分散和絮凝作用n3.7其他功能3.1 增溶作用n3.1.1 增溶作用的定义和特点n3.1.2 增溶作用的方式n3.1.3 增溶作用的主要影

2、响因素n3.1.4 增溶作用的应用3.1.1增溶作用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例如:常温下,乙苯基本不溶于水,但在100mL0.3mol/L的十六酸钾溶液中可溶解3g。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增溶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子形成的胶束中。经X射线衍射证实,增溶后各种胶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整个溶液的的依数性变化不大。增溶作用的特点 (1)增溶作用可以使被溶物的化学势大大降低,是自发过程,使整个系统

3、更加稳定。(2)增溶作用是一个可逆的平衡过程 (3)增溶后不存在两相,溶液是透明的 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只有在临界胶团浓度以上,胶团大量生成后才显现出来。右图为25时,微溶物2-硝基二苯胺溶解度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曲线。2-硝基二苯胺在月桂酸钾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cmc时,2-硝基二苯胺溶解度很小,而且不随表面活性剂浓度改变。在cmc以上,溶解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超过cmc越多,微溶物就溶解得越多。可以推断:微溶物溶解度的增加与溶液中胶团形成有密切关系。增溶作用与乳化作用的不同:增溶作用:增溶后不存在两相,是热力学稳定 体

4、系;乳化作用: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形成的液-液 分散体系,有巨大的相界面和界面 自由能,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多分散 体系。3.1.2 增溶作用的方式四种增溶方式:(1)非极性分子在胶团内核的增溶 饱和脂肪烃、环烷烃及苯等不易极化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一般被加溶于胶团的内核中,就像溶于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液体中一样(图(a)。增溶后的紫外光谱或核磁共振谱表明被加溶物处于非极性环境中,X射线表明在加溶后胶团变大。(2)增溶于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栅栏”处 长链醇、胺等极性有机分子,一般以非极性碳氢链插入胶团内部,而极性头处于表面活性剂极性基之间,并通过氢键或偶极子相互作用(图b)。加溶后的X射线表明胶团未变大。

5、若极性有机物分子的极性很弱,加溶时插入胶团的程度会增加,甚至极性基也会被带入胶团内核。(3)吸附于胶团表面 一些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非极性烃的小分子极性有机化合物,如苯二甲酸二甲酯以及一些染料,吸附于胶团的外壳或部分进入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层而被加溶(图c)。这些加溶物的光谱表明,它们处于极性环境中。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此类物质加溶于胶团的聚氧乙烯外壳中。(4)增溶于胶团的极性基层 对短链芳香烃类的苯、乙苯等较易极化的碳氢化合物,开始加溶时被吸附于胶团-水界面处,加溶量增多后,插入定向排列的表面活性剂极性基之间,进而更深地进入胶团内核。在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溶液中,苯加溶于

6、胶团的聚氧乙烯外壳中(图d)。上述四种加溶方式,其增量的规律:d db ba ac c。增溶作用的本质本质:由于胶团的特殊结构,从它的内核到水相提供了从非极性到极性环境的全过渡。因此,各类极性或非极性的难溶有机物都可以找到适合的溶解环境,而存在于胶团中。由于胶团粒子一般小于0.1m,加溶后的胶团溶液仍是透明液体。增溶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向100mL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和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即为增溶量。增溶力 增溶量除以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为增溶力。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力表示其对难溶或不溶物增溶的能力,是衡量表面活性

7、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3.1.3 增溶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n3.1.3.1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n3.1.3.2 被增溶物的化学结构n3.1.3.3 温度的影响n3.1.3.4 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3.1.3.1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1.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对加溶能力有影响。具有同样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其加溶量有如下次序: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原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比离子型的低,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团较疏松,使其加溶作用比阴离子型的强。2、表面活性剂的链长链长对加溶量有明显的影响。在同系物中,碳氢链越长,cmc越小,越易形成胶团,且胶团大小随碳氢链增长而增加(聚集数增加)。随着

8、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增长,非极性的烃类和弱极性的苯、乙苯在胶团内核的加溶量会增加。3、亲油基部分带有分支结构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较直链的小。原因:直链型表面活性剂cmc浓度比支链型低,胶束易形成,胶束聚集数较大。4、带有不饱和结构不饱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或在活性剂分子上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对烃类的增溶作用减小,而对长链极性物增溶作用增加。3.1.3.2 被增溶物的化学结构 脂肪烃与烷基芳烃被增溶的程度随其链长的增加而减小,随不饱和度及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带支链的饱和化合物与相应的直链异构体增溶量大致相同。3.1.3.3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加溶作用的影响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加溶物的性质有

9、关。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升高温度使热运动加剧,胶团中能发生加溶作用的空间变大,使极性和非极性有机物加溶量均增大。对于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聚氧乙烯基的水化作用减弱,cmc降低,胶团更易形成,胶团聚集数增大。特别是温度升至表面活性剂浊点时,胶团聚集数会剧增,胶团变大,内核也变大,使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和卤代烷类有机物的加溶量增加。极性有机物加溶在胶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其加溶量随温度上升先增加后下降,在达到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之前会出现一个最大值。原因:升高温度使表面活性剂热运动加剧并增加了胶团聚集数,使加溶量增加。继续升高温度,则加剧了聚氧乙烯的脱水作用使其容易卷缩,导致加溶空间

10、变小,极性有机物的加溶量减少。对短碳链的极性有机物,其加溶量的降低更为明显。3.1.3.4 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无机电解质,可增加烃类化合物的增溶程度,但使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减少。原因:无机电解质的增加抑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电离,降低其水溶性,使cmc降低、胶团聚集数变大。在cmc附近,加电解质使加溶量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增加了胶团尺寸和聚集数。但是,另一方面,加无机电解质使胶团极性基间的排斥作用减弱,使极性基排列更为紧密,导致极性有机物可加溶的位置减少,极性有机物的加溶量降低。有机添加剂的影响 非极性化合物加溶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会使胶团胀大,不太大的烃分子会插入

11、定向排列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间,使胶团变得疏松,有利于极性有机物的加溶。与之相反,溶液中加溶了极性有机物,也会有利于非极性有机物的加溶。一般来说,极性有机物碳氢链越长、极性越小、越不易形成氢键的,使非极性有机物的加溶量越大。3.1.4 增溶作用的应用n乳液聚合:工业上合成丁苯橡胶时,利用增溶作用将原料溶于肥皂溶液中再进行聚合反应(即乳化聚合);n石油开采:驱油 胶束溶液:表面活性剂、助剂、油混和,这种溶液能溶解原油。n胶片生产:消除胶片上的微小油脂杂质;n洗涤3.2 乳化与破乳作用 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大于10-7 m直径的液珠分散在另一不相混溶的液体之中形成的粗分散系统称为乳状液。n3.2.1

12、 乳状液的类型及形成n3.2.2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n3.2.3 乳化剂及其选择依据 n3.2.4 乳状液的制备n3.2.5 乳状液的破乳n3.2.5 乳化和破乳的应用 乳状液中以液珠形式存在的相称为分散相(或称内相、不连续相)。另一相是连续的,称为分散介质(或称外相、连续相)。通常,乳状液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称为水相;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相,称为油相。3.2.1 乳状液的类型及形成 3.2.1.1 乳状液的类型和鉴别乳状液分为以下几类:(1)水包油型:以O/W表示,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如牛奶等。(2)油包水型:以W/O表示,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如原油等。(3)多重乳状液:以W/O/

13、W 或 O/W/O 表示。W/O/W型是含有分散水珠的油相悬浮于水相中;O/W/O型是含有分散油珠的水相悬浮于油相中;a.W/O/W型 b.O/W/O型图 多重乳状液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n稀释法n染料法n电导法n滤纸润湿法三、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三、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1稀释法 若乳状液很易为水稀释则该乳状液为O/W型,相反不易相混则为W/O型乳状液。2滤纸润湿法 一般滤纸能被水润湿而不为油润湿,因此往上滴加少量乳状液,若液体很快展开并留下散落细小油滴,则此乳状液为O/W型乳状液,否则为W/O型乳状液。3电导法 电导法的原理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一般情况下水比油的电导值高得多。4染色法 染料有油

14、溶性和水溶性之分,前者能溶于油使之染色,后者能溶于水使之染色。检验水包油乳状液加入水溶性染料如亚甲基蓝,说明水是连续相。加入油溶性的染料红色苏丹,说明油是不连续相。3.2.1.2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主要因素n相体积n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n乳化剂的材质n两相的聚积速度n温度第一节第一节 乳状液类型及鉴别方法乳状液类型及鉴别方法 1相体积 n水相体积分数74.02,形成水为外相的O/W型乳状液;n 水相体积分数25.98,形成水为内相的W/O型乳状液;n 水相体积分数 25.9874.02,形成O/W或W/O型乳状液。图36 乳状液内相为(A)均匀球形(B)非均匀球形(C)非球形2乳化剂的分子形态

15、“定向楔”理论认为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定向排列就如大头朝向外相,而小头朝内相的“楔子”一样,这样才能加大界面强度。n定向楔理论做为一种假说尚存在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一价金属皂的极性头并不一定比非极性尾粗大,因此有许多例外情况。图37乳化剂分子在乳液液滴表面定向吸附示意图(A)一价皂形成的O/W乳状液(B)二价皂形成的O/W乳状液3乳化器材质 n两不互溶液体在乳化器中搅拌时,能润湿器壁的液体易于附着在器壁上从而形成连续相,即外相,而另一液体则形成内相。n按此规律乳化器材质亲水性强则形成O/W型乳状液,否则会形成W/O型乳状液。n由于玻璃是亲水的而塑料是憎水的,故前者易形成O/W型乳状液而后者

16、易形成W/O型乳状液。4、两相的聚积速度 1957年Davis提出,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两种液滴的聚结速度。5温度 n温度上升会降低亲水基的水化度,从而降低分子的亲水性。因此低温形成的O/W型乳状液,升温后,可能转变为W/O型乳状液。n此转型温度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质达适当平衡的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phase inversion temperature)记作PIT。图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硬酯酸钠和(B)软酯酸钠浓度与相转变稳定间关系3.2.2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n3.2.2.1 表面张力n3.2.2.2 界面膜的性质n3.2.2.3 界面电荷n3.2.2.4 乳液分散介质的黏度n3.

17、2.2.5 固体粉末的加入 3.2.2.1 表面张力 乳状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低的油-水界面张力有助于体系的稳定,通常的办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体系界面张力。例如:煤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是35-40mN/m,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后,可以降低到1mN/m,甚至10-3mN/m以下。这时,油分散在水中或水分散在油中就容易得多。3.2.2.2 界面膜的性质 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得到高强度的界面膜和稳定的乳状液:1)使用足量的乳化剂 2)选择适宜分子结构的乳化剂3.2.2.3 界面电荷 大部分稳定的乳状液都带有电荷。界面电荷来源: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

18、乳化剂时,乳状液液滴必然带电。2)不能发生解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液滴通过 从水相上吸附离子使自身表面带电。3)液滴与分散介质发生磨擦,使液滴表面带电。结论: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越大,乳状液 的稳定性越高。3.2.2.4 分散介质的黏度 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越大,分散相液滴运动速度越慢,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许多能溶于分散介质中的高分子物质常用来作增稠剂,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同时,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还能形成较坚固的界面膜,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界面膜的形成与膜强度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于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的体系,界面张力与界面膜性质有直接关系。随着界面张力降低,界面吸附更多,膜强度

19、增加,有利于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3.2.2.5 固体粉末的加入 处于油水界面时才能起到稳定作用。3.2.3 乳化剂及其选择依据nHLB值法nPIT法1.HLB值法 HLB可用于衡量乳化剂的乳化效果,是选择选择乳化剂的一个经验指标。HLB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部分与疏水基部分的比值,也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亲水基值/亲油基值 HLB将表面活性剂结构与乳化效率之间的关系定量地表示出来。这种数值主要来自经验值,虽然有时会有偏差,但仍有其实用价值。HLB数值在0-40。HLB值越高,表面活性剂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表面活性剂亲油性越强。一般而言,HLB8,大都是W/O型乳状液的乳化剂。HL

20、B10,则为O/W型乳状液的乳化剂。下表为HLB值的大致应用范围。对于大多数多元醇脂肪酸酯,HLB值计算如下:HLB=20(1S/A)式中 S酯的皂化值;A脂肪酸的酸值。例如,甘油单硬脂酸酯的S=161,A=198,则HLB=3.8。对于皂化值不易得到的产品,如含聚氧乙烯和多元醇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可用下式计算:HLB=(E+P)/5 式中 E聚氧乙烯质量分数;P多元醇质量分数。如果亲水基中只有聚氧乙烯而无多元醇,HLB值计算如下:HLB=E/5 如果是混合表面活性剂,其HLB值可用加权平均法求得:HLB(混合)=fAHLBA(1fA)HLBB fA为表面活性剂A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这种关

21、系只能用于A、B表面活性剂无相互作用的场合。计算出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后,还需要确定油水体系的最佳HLB值,这样才能选出适合给定体系的乳化剂。首先选择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n-60(HLB=4.3)和Tween-80(HLB=15),利用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加和性,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用这一系列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备成一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果,可得到图中的钟形曲线,“o”代表各个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乳化效果可以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表示,由图所示,乳化效果的最高峰在HLB值为10.5处。10.5即为此指定油水体系的最

22、佳HLB值。最佳HLB值的确定 上述最佳HLB值虽然是由一对乳化剂评价得到的,但它是此油水体系的特性,因此也适用于其他乳化剂。可以在最佳HLB值下,改变乳化剂,直至找到效果最好的乳化剂。2.PIT法 PIT指乳状液发生转相的温度,即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适当平衡的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简写为PIT。PITPIT的确定方法的确定方法 将等量的油、水和3%-5%的表面活性剂制成O/W型乳状液,加热、搅拌,在此期间可采用稀释法、染色法或电导法来检查乳状液是否转相。当乳状液由O/W型变为W/O型时的温度,就是此体系的相转变温度。实验中发现,在PIT附近制备的乳状液有很小的颗粒,这些颗粒不稳定、易

23、聚结。要得到分散度高而且稳定性好的乳状液,对于O/W型乳状液,要在低于PIT 2-4的温度下配制,然后冷却至保存温度。这样才能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对于W/O型乳状液,配制温度应高于PIT 2-4,然后再升温至保存温度。PIT与HLB有近似直线的关系,HLB值越大,则亲水性越强,即转变为亲油性表面活性剂的温度越高,PIT越高,配制的O/W型乳状液稳定性也高。3.2.4 乳状液的制备 乳状液的制备是将一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到另一种与之不相溶的液体中。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相界面,体系界面能大大增加,而这些能量需要外界提供。制备稳定性好的乳状液,需要采取适当的乳化方法和乳化设备。按照不同的加料方式按

24、照不同的加料方式,常用的乳化方法有以下几种:n剂在水中法n剂在油中法n瞬间成皂法n混合膜生成法n轮流加液法1.剂在水中法 将乳化剂直接溶于水中,在激烈搅拌下将油加入。此法可直接生产O/W型乳状液。若继续加油,体系会发生变型,得到W/O型乳状液。此法常用于亲水性强的乳化剂,直接制成O/W型乳状液比较合适。制得的乳状液颗粒大小不均,稳定性较差。为改善它的性能,常将制得的乳状液用胶体磨或均化器进行处理。2.剂在油中法(转相乳化法)将乳化剂加入油相,在激烈搅拌下加入水,水以细小的水珠分散在油中,形成W/O型乳状液。继续加水至体系发生变型,油由外相转至内相,得到O/W型乳状液。此法得到的乳状液颗粒均匀,

25、稳定性好。3.瞬间成皂法 用皂作乳化剂的乳状液皂作乳化剂的乳状液可用此法制备。将脂肪酸溶于油中,碱溶于水中,然后在剧烈搅拌下将两相混合,界面上瞬间生成了脂肪酸盐,得到乳状液。此法较简单,乳状液稳定性也很好。4.混合膜生成法 使用混合乳化剂使用混合乳化剂,一个亲水,另一个亲油,将亲水乳化剂溶于水中,亲油乳化剂溶于油中。在剧烈搅拌下,将油水混合,两种乳化剂在界面上形成混合膜。混合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醇,十六烷基硫酸钠与十六醇(或胆甾醇)等。此法制得的乳状液很稳定。5.轮流加液法 将水和油轮流加入乳化剂,每次只加少量。对于制备食品乳状液如蛋黄酱或其他含菜油的乳状液,此法特别适宜。乳化设备乳

26、化设备 对被乳化的体系施以机机械械力力,使其中的一种液体被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常用的乳化设备有:搅拌器、胶体磨、均化器和超声波乳化器。n搅拌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多种体系,但只能生产较粗的乳状液。n胶体磨和均化器:制备的乳状液液珠细小,分散度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好。n超声波乳化器:一般都在实验室使用,在工业上使用成本太高。溶胶的制备-超声分散法 这种方法目前只用来制备乳状液。这种方法目前只用来制备乳状液。如图所示,将分散如图所示,将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两种不混相和分散介质两种不混溶的液体放在样品管溶的液体放在样品管4 4中。样品管固定在变压中。样品管固定在变压器油浴中。器油浴中。在两个电极上

27、通入在两个电极上通入高频电流,使电极中间高频电流,使电极中间的石英片发生机械振荡,的石英片发生机械振荡,使管中的两个液相均匀使管中的两个液相均匀地混合成乳状液。地混合成乳状液。3.2.5 5 乳状液的破乳乳状液的破乳 有时为了破坏乳状液需加入另一种表面活性剂,称为破乳剂,将乳状液中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分开。例如原油中需要加入破乳剂将油与水分开。常用的破乳方法有:n物理法破乳n化学法破乳1.物理法破乳 常用的有:电沉降、超声、过滤、加热等方法。n电沉降法:用于W/O型乳状液,如原油的破乳。电沉降法是在高压静电场(电压约数十千伏)的作用下,使作为内相的水珠聚结;n超声法:既可用于形成乳状液,也可用于

28、破乳,使用强度不大强度不大的超声波,会发生破乳;n过滤法:是将乳状液通过多孔性材料多孔性材料过滤,滤板将界面膜刺破,使乳状液内相聚结而破乳;n加热法:是简便易行的破乳法,提高温度,分子热运动加剧,有利于液珠的聚结,同时,提高温度会使体系黏度降低,从而降低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易发生破乳。2.化学法破乳 主要是改变乳状液的界面膜性质,设法降低界面膜强度或破坏界面膜,达到破乳的目的。例如,对于用皂作乳化剂的乳状液,加入无机酸会使脂肪酸皂变成游离脂肪酸失去乳化作用,发生破乳。乳状液中加入使乳化剂亲水亲油性发生变化的试剂,也可发生破乳。例如,在脂肪酸钠作乳化剂的乳状液中加入少量高价金属盐,如Ca、Mg、A

29、l盐,会使原来亲水的脂肪酸钠变为亲油的脂肪酸Ca、Mg、Al盐,而使乳化剂破乳。3.2.6 乳化和破乳的应用n在农药中的应用n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n在化妆品中的应用n乳化沥青n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3.3 润湿功能什么是润湿过程?滴在固体表面上的少许液体,取代了部分固气界面,产生了新的液固界面。这一过程称之为润湿过程 例如: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润湿玻璃,玻璃上的空气就被水取代了。能增强水或水溶液取代固体表面空气能力的物质称为润湿剂。3.3.1 润湿过程润湿过程可以分为三类,即:粘湿、浸湿和铺展(1)粘湿过程 液体与固体从不接触到接触,使部分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转变成新的固-液界面的过程 液固

30、设各相界面都是单位面积,该过程的Gibbs自由能变化值为:称为粘湿功 粘湿功的绝对值愈大,液体愈容易粘湿固体,界面粘得愈牢(2)什么是浸湿过程?该过程的Gibbs自由能的变化值为:在恒温恒压可逆情况下,将具有单位表面积的固体浸入液体中,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称为浸湿过程 称为浸湿功,它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取代气体能力的一种量度,有时也被用来表示对抗液体表面收缩而产生的浸湿能力,故又称为粘附张力 液体能浸湿固体固体浸湿过程示意图气液固固体浸湿过程示意图气液固体浸湿过程示意图气液固体浸湿过程示意图气液固体浸湿过程示意图气液固体浸湿过程示意图气液固体浸湿过程示意图气液固(3)铺展过程 等温、等压

31、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液固界面取代了单位面积的气固界面并产生了单位面积的气液界面,这种过程称为铺展过程.S 称为铺展系数,若S0,说明液体可以在固体表面自动铺展。等温、等压条件下,可逆铺展单位面积时,Gibbs自由能的变化值为铺展过程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固液气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气-液与气-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通常用q表示。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如汞在玻璃表面;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在洁净的玻璃表面。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实验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接

32、触角与润湿方程 可以利用实验测定的接触角和气-液界面张力,计算润湿过程的一些参数 能被液体所润湿的固体,称为亲液性的固体,常见的液体是水,所以极性固体皆为亲水性固体。不被液体所润湿者,称为憎液性的固体。非极性固体大多为憎水性固体。3.3.2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1.固体表面性质 由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固体表面能愈高,固体表面能愈高,即越大,愈易润湿即越大,愈易润湿。例如,棉织物的大于防雨布的,所以棉织物易润湿。凡表面能高于100mN/m的固体,叫做高能表面固体,其表面叫做高能表面;凡表面能低于100mN/m的固体,叫做低能表面固体,其表面叫做低能表面。按照这个标准,有机固体和无机固体大致分属于

33、这两类:无机固体,如金属及其氧化物、卤化物及各种无机盐,其表面属于高能表面。有机固体和高聚物的表面则属于低能表面。高能固体表面与一般液体接触后,体系表面能有较大的降低,能为这些液体所润湿;低能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一般来说不好,但随固液两相成分与性质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另外,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和表面粗糙度对润湿性能也会产生影响。2.表面活性剂 加入表面活性剂是改变体系润湿性质,以满足实际需要的主要手段。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取决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固液界面上定向吸附的状态及吸附量。(1)提高液体的润湿能力 在水与低能固体表面组成的体系中,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比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高,而不能在固

34、体表面铺展。但是如果往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由于它能使lg和ls降低,加大了S值,有利于水在固面上的铺展,我们把可以增大液体润湿能力的这种物质称为润湿剂。选择降低水表面张力能力最强的表面活性剂,即cmc最低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润湿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不能作为润湿剂使用。原因:它极易吸附在通常带负电的固体表面上,使带正电荷的亲水基指向固体,而憎水基指向溶液反而增大固面的憎水性,高能表面变成了低能表面,反而不易被水润湿降低了水对其润湿性能。(2)在固体表面发生定向吸附 n可以是单分子层的,双分子层的,甚至是多分子层的。nBlodgett很早就发现了表面活性剂分子从溶液向固面转移现象。如图617所示

35、。n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这种排列方式形成所谓的“有序组合体”,关于有序组合体的研究已成为近二十来年的十分活跃的研究新领域。图617 玻璃片(A)插入与(B)拉出溶液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示意图 表面活性剂的双亲分子吸附于固体表面,极性基易朝向固体,非极性基朝向气体,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层。带有吸附层的固体表面裸露的是碳氢基团,具有低能表面特性,从而改变了原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以达到防水、抗粘等目的。第三节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能的影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响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固面的吸附可能是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也可能是化学吸附。n比如在矿物浮选方铅矿时,加入有机黄原酸盐(ROCS

36、SNa),它会与方铅矿石发生化学吸附,即黄原酸盐与固面的金属间生成化学吸附键,这样在矿石的外面便包裹一层憎水的碳氢基团,极性基与固体表面的金属原子联结,非极性基朝外,使其润湿性大大降低,而易于附着在气泡上,从水中“逃出”漂浮于表面。使其被水润湿的能力极大地降低,反而易于吸附在气泡上,达到泡沫浮选的目的。有关泡沫浮选的最基础知识有关泡沫浮选的最基础知识 n右图示出的亲水的砂石在表面张力lg和重力P的双重作用下,在水中会被拉下沉向容器底部。图615(B)中的憎液的矿石所受的重力与表面张力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之和力方向决定矿石是浮在面上还是沉于水底。n达到与砂石分离目的,n必须满足条件:图6-15(A

37、)亲液与(B)憎液颗粒在液态中受力示意图在实际操作中在实际操作中 n为了增大浮选效率,采取鼓入空气形成气泡的方法。n为了极大地富集矿石,往往在浮选液n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大体n可分为三类:n1.调节剂。一般为氨水、石灰水、nCN-1和HS-1物质。n2收集剂(或促集剂)。通常为脂肪n酸盐及其他类这样的表面活性剂。n3起泡剂。一般为长链有机化合物。图616 矿物浮选中矿石 与矿渣的分离 能降低高能表面润湿性的表面活性物常见的有:重金属皂类、高级脂肪酸、有机胺盐、有机硅化合物、氟表面活性剂等。3.3.4 润湿剂润湿剂 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变固-液、固-气和液-气三个界面的界面张力,来改变固体的

38、润湿性能。能使液体润湿或加速润湿固体表面的表面活性剂为润湿剂;能使液体渗透或加速渗入孔性固体表面的表面活性剂为渗透剂。润湿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良好的润湿剂其疏水链应具有侧侧链链结结构构,且亲亲水水基基应应位位于于中中部部,或者是碳碳氢氢链链为为较较短短的的直链直链,亲水基位于末端亲水基位于末端。由于润湿取决于在动态条件下表面张力降低的能力,因此,润湿剂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还要有良好的扩散性,能很快吸附在新的表面上。润湿剂有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硫酸盐、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羧酸皂类、磷酸酯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

39、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3.3.5 表面活性剂在润湿方面的应用n矿物的泡沫浮选n金属的防锈与缓蚀n织物的防水防油处理n在农药中的应用 3.4 起泡和消泡作用n3.4.1 泡沫的形成及其稳定性n3.4.2 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作用n3.4.3 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n3.4.4 起泡与消泡的应用 “泡”就是由液体薄膜包围着气体。有的表面活性剂和水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薄膜,包围着空气而形成泡沫,用于浮游选矿、泡沫灭火和洗涤去污等,这种活性剂称为起泡剂。有时要使用消泡剂,在制糖、制中药过程中泡沫太多,要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降低薄膜强度,消除气泡,防止事故。起泡剂所起的主要作用有:(1)降低表

40、面张力(2)使泡沫膜牢固,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弹性(3)使泡沫有适当的表面黏度 3.4.1 泡沫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一、泡沫的形成一、泡沫的形成 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分散介质。被分散的气泡成多面体形状。气体与液体的密度相差很大,故液体中的气泡总是很快升至液面,形成以少量液体构成的液膜隔开气体的泡沫。泡沫中各个气泡相交处(一般是三个气泡相交)形成所谓Plateau交界,图的A处。气泡交界处的气泡交界处的PlateauPlateau交界交界 由图中所示,B为两气泡的交界处,形成的气液界面相对比较平坦,可近似看成平液面,而A为三气泡交界处,液面为凹液面,此处液体内部的压力

41、小于平液面内液体的压力,即B处液体的压力大于A处液体的压力,液体自动由B处流向A处,使B处液膜变薄,这是泡沫的一种自动排液过程。液膜薄至一定程度,会导致液膜破裂,泡沫破坏。另一种排液过程是因重力作用产生的向下排液现象,使液膜减薄。二、泡沫的稳定性 泡沫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破泡后体系总表面积减少,能量降低,这是一种自发过程,泡沫最终还是要破坏的。泡沫破坏的过程,主要是隔开气体的液膜由厚变薄,直至破裂的过程。因此,泡沫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排液快慢和液膜的强度,影响泡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影响液膜厚度和表面膜强度的因素。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n表面张力n界面膜的性质n表面张力的

42、修复作用n表面电荷n泡内气体的扩散1.表面张力 生成泡沫时,液体表面积增加,体系能量(表面能)也相应增加。泡沫破坏时,体系能量降低。从能量的角度考虑,低表面张力有利于泡沫的形成,即生成相同表面积的泡沫,所需的功较少,体系能量增加较少。例如,乙醇的表面张力在20时为22.4mN/m。由于其表面张力低,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乙醇易于产生泡沫,但泡沫不稳定,易破裂。而表面活性不太高的蛋白质、明胶等虽然产生泡沫不像乙醇容易,但泡沫一旦形成却很稳定。说明:表面张力低易于产生泡沫,但不能保持泡沫有较好的稳定性。只有表面膜有一定强度,能形成多面体泡沫时,表面张力的排液作用才能显示出来。如果液膜的表面张力低,在P

43、lateau交界和平面膜间的压差就会小,液膜排液的速度就慢,此时低表面张力才有利于泡沫的稳定。2.表面张力的自修复作用 表面张力不仅会影响泡沫的形成,而且在泡沫液膜受到冲击变薄时,有使液膜厚度复原,强度恢复的作用,即表面张力的修复作用。小针轻轻刺入肥皂膜,肥皂膜可以不破,这说明肥皂膜有自修复作用。表面张力的修复作用使泡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液膜受到外力冲击或扰动时,液膜局部变薄,使液膜面积增大,导致此处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表面张力增加。如下图所示,A处液膜比B处液膜薄。由于B处的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A处的浓度,所以表面活性剂由B处向A处迁移,使A处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恢复,同时带动邻近的液体一起迁移

44、,使A处的液膜厚度恢复。3.界面膜的性质 决定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于液膜的强度,液膜的强度主要体现在液膜的表面黏度和弹性。(1)表面黏度 表面黏度指液体表面单分子层内的黏度。它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上所构成的单分子层产生的。表中所列数据表明,溶液表面张力的高低与泡沫寿命没有必然的关系。而表面黏度越高,泡沫寿命越长。(2)界面膜的弹性 表面黏度是产生稳定泡沫的重要条件,但同时还要考虑膜的弹性。例如,十六醇能形成表面黏度和强度很高的液膜,但稳泡作用不好,因为它形成的液膜刚性太强,容易在外界扰动下脆裂。因此理想的液膜应具有高黏度和高弹性。另外,液膜内液体的黏度增加,也有利于泡沫稳定性的提高,

45、因为这样可以使排液速度减缓,起到稳泡作用。4.泡内气体的扩散 泡沫中的气泡大小不均匀,小泡中的压力比大泡中的压力高,这样,小泡中的气体通过液膜扩散到邻近的大泡中,使小泡变小直至消失,大泡变大最终破裂。气泡的透过性与液膜的黏度有很大关系,液膜的表面黏度高,气体的相对透过率就低,泡沫就越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泡沫的液膜上,形成紧密排列的吸附膜,使液膜的表面黏度升高,在阻止气泡排气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5.表面电荷 若泡沫液膜的表面带有同种电荷,当液膜受到挤压、气流冲击或重力排液,会使液膜变薄,当液膜薄到一定程度大约为100nm时,就会产生电斥作用,阻止液膜继续减薄以至破裂。使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

46、起泡剂,它在水中离解会产生电荷。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水中电离后生成C12H25SO4-离子,使液膜表面带负电,Na+在液膜内,形成两层离子吸附的双电层结构,如图所示。当液膜变薄时,两表面的电相斥作用开始变得显著起来,防止液膜进一步变薄。3.4.2 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作用 纯液体不会产生泡沫。例如,纯净的水不产生泡沫,只有加入肥皂等表面活性剂才能形成泡沫。能形成稳定泡沫的液体,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表面活性剂溶液是典型的易产生泡沫的体系,蛋白质及其他水溶性高分子也能形成稳定的泡沫。不仅水溶液,非水溶液也能产生泡沫。起泡性好的物质称为起泡剂。一般肥皂、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都是起泡剂。起泡剂只

47、在一定条件下(搅拌、鼓气等)具有良好的起泡能力,但生成的泡沫不一定持久。例如,肥皂与烷基苯磺酸钠都是良好的起泡剂,但肥皂生成的泡沫持久性好,后者却较差。为了提高泡沫的持久性,会加入增加泡沫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称为稳泡剂。如月桂酸单乙醇酰胺、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等,都是稳泡剂。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包括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两个方面。起泡性能用“起泡力”来表示,即泡沫形成的难易程度和生成泡沫量的多少;“泡沫稳定性”指生成泡沫的持久性或泡沫寿命的长短。常用稳泡剂n1、天然化合物:明胶和皂素n2、高分子化合物n3、合成表面活性剂3.4.3 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3.4.3.1 消泡机理(1)使液膜局部表面张力降

48、低(2)破坏界面膜弹性使液膜失去自修复作用(3)降低液膜黏度(4)固体颗粒的消泡作用 消除泡沫大致有两种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工业上经常使用的是化学法中的消泡剂消泡。常用的消泡剂都是易于在溶液表面铺展的有机液体。它在溶液表面铺展时,会带走邻近表面层的溶液,使液膜局部变薄,直至破裂,达到消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消泡剂在液体表面铺展越快,消泡剂在液体表面铺展越快,液膜变得越薄,消泡作用也越强液膜变得越薄,消泡作用也越强。能在表面上铺展,起消泡作用的液体,其表面张力较低,易吸附在溶液表面,使表面局部张力降低,铺展自此局部开始,同时带走表面液体,使液膜变薄,泡沫破坏。有效的消泡剂不但能够迅速破坏泡沫,

49、还要有持久的消泡能力(即在一段时间内防止泡沫生成)。3.4.3.2 消泡剂消泡剂 常用的消泡剂有以下几类:(1)支链脂肪醇 如二乙基己醇、异辛醇、异戊醇、二异丁基甲醇等。这些消泡剂常用于制糖、造纸、印染工业中。(2)脂肪酸及其酯 溶解度不大的脂肪酸及其酯,由于毒性极低,适用于食品工业。如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Span-20)用于奶糖液的蒸发干燥,用于鸡蛋白和蜜糖液的浓缩,以防止发泡。(3)烷基磷酸酯 具有低水溶性及大的铺张系数,有水溶和非水溶体系。(4)有机硅酮 低表面能及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低溶性,使其在水溶或非水溶体系中均有突出效果。广泛用于造纸、明胶、乳胶等工业中。(5)聚醚类 有聚氧乙烯醚

50、、聚氧乙烯甘油醚等,是性能优良的水体系消泡剂。(6)卤化有机物 有氯化烃、氟有机化合物,常用作消泡剂。高氟化物,表面张力极低,常用于防止非水体系起泡。应用n泡沫灭火n原油开采n发酵工业n轻工业3.5洗涤和去污作用 表面活性剂应用最为广泛、具有最大实用意义的基本特性。定义:自浸在某种介质(一般为水)中的固体表面去除污垢的过程。洗涤的过程可以表示为:物体表面污垢洗涤剂介质 物体表面洗涤剂介质 污垢洗涤剂介质 好的洗涤剂必须具有:(1)良好的润湿性能(2)能有效的降低被清洗固体与水及污垢与水的界面张力,降低沾湿功(3)有一定的起泡或增溶作用(4)能在洁净固体表面形成保护膜而防止污物重新沉积 污垢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