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项目风险管理分析_范文.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59507061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二醇项目风险管理分析_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乙二醇项目风险管理分析_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二醇项目风险管理分析_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二醇项目风险管理分析_范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乙二醇项目风险管理分析乙二醇项目风险管理分析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必要性分析4三、 规划风险管理5四、 识别风险5五、 项目的组织结构11六、 项目的一般过程15七、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24八、 管理的目标27九、 公司简介2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1十、 项目经济效益3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3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3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39十一、 进度计划方案4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1一、 产业环境分析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并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现阶段

2、我市发展面临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上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从供给端入手,提高创新、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乙二醇简称MEG,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液体,作为非常重要的大宗工业品,目前,乙二醇的合成工艺路线主要分为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两种,石油制乙二醇是目前我国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主要方法。截至2020年底,我国石油制乙二醇设计产能占比最高,2020年设计产能占到总产能的55.69%。乙二醇,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聚酯树脂、吸湿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

3、并用作染料/油墨等的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气体脱水剂、制造树脂、也可用于玻璃纸、纤维、皮革、粘合剂的湿润剂。另外,乙二醇可以生产合成树脂PET、纤维级PET即涤纶纤维、瓶片级PET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等;还可生产醇酸树脂、表面活性剂、乙二醛及炸药,也用作防冻剂。其中聚酯需求占我国乙二醇需求的93%。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乙二醇消费市场和贸易市场。2019年,我国乙二醇表观消费量1808万吨,国内产量815万吨,2020年,根据化工网显示数据,我国乙二醇国内产量达到863万吨,同比增长5.89%。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进口依赖度有降低趋势。2015年进口依赖度为68%,2020年进口替代率下降

4、至为54%。当前我国乙二醇行业一直走的是进口替代逻辑,未来两年国内有大量产能释放,国产化率料进一步提升。中石化在我国乙二醇生产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2020年石油制乙二醇生产企业年报中披露的产能计算得到,中石化集团麾下的企业,设计产能共389万吨,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中恒力石化石油制乙二醇产能占比为23.05%;其他企业产能合计占比27.57%。目前我国乙二醇的需求仍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将比较缓慢,行业仍处于产不足需的状态,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国内下游产业实际生产的需求。随着未来我国乙二醇生产企业产能继续扩充,我国乙二醇供给能力不足的局面将得到一定改善,预计未来进口依赖度将进一步下降,可能将完

5、全实现自给,并成为净出口国家。二、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三、 规划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目的是定义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确定项目风险管理活动所用的方法和标准,为各项活动分配相应的资源,明确各项活动的人员角色和责任。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是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一般来说,它往往融合在项目的整体管理计划当中。一个组织往往有

6、统一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虽然项目内容不同,但是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却可能相同或相近。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计划,也就是约定项目如何实施风险管理活动;另一部分则是针对具体的项目风险所作的分析,应对和监控活动的内容。如果项目所处的环境变化很快,风险管理的内容也会需要经常更新和变化,我们建议两个部分采用各自独立的文档。第一部分是相对稳定的风险管理计划,第二部分是记录和跟踪项目风险内容,是经常需要更新的文档。四、 识别风险管理风险的第一步是识别出对项目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这就是风险识别活动。后续的风险管理过程事实上都是围绕着被识别出的风险来开展和进行的,所以识别风

7、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基础,但这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因为风险是未来潜在的危害,它并不会在现在对项目产生影响。很多实施了风险管理活动的项目,仍然会出现较大的意外而导致项目失败,其根源就在于项目并没有真正识别出那些会对项目产生危机的风险。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可以提早发现这种潜在的危害而提前处理。识别风险活动有两个主要的过程:寻找潜在的风险。对每个风险特征进行描述。(一)风险识别技术风险对项目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危害,识别风险活动就是对这种未来可能发生的危害作出预测。对风险进行识别要从源头着手,也就是从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处开始挖掘和判断。风险产生的根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前者是指由于项目本身的工

8、作没有达到要求而导致的风险,后者则是指外部的某些因素可能会对项目产生危害。由于项目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通过项目活动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所以识别风险的活动可以从项目计划开始进行。一个简单而基本的原则就是“我们可以对任何一项活动及其结果提出疑问”。这种疑问包括:该活动是否可以顺利完成既定的目标?目标包括:进度要求、成本要求、质量要求、范围要求。保证该活动完成的资源是否满足基本的要求?该活动顺利完成是否存在一定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这些因素是否会变化?该活动是否存在一定的外部依赖关系?这些依赖条件是否能一定得到满足?是否存在导致该活动不能顺利完成的其他外部因素?仔细看这些问题,它给出了发现和识别风险的一

9、定方法,但相当低效率。因为我们可以假设所有的活动都可能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顺利,但这却让我们无从下手,因为不可能有充足的资源去处理它们。我们需要的是识别对项目真正可能有影响的风险并进行处理。如果一个项目风险管理做得出色的话,项目就很少被“意外”和“危机”打断。反之,风险管理欠佳的项目会整天疲于应付那些所谓的“意外”和“危机”。上面的方法对于发现那些内部的风险给出了一定的识别范围,但依然需要经验来高效率地过滤掉那些不必要的“担心”。对于外部风险则完全依赖于“发散性思维”,因为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范围是相对模糊的。总体来说,在实践中所采取的风险识别技术大都是基于“发散性思维”的。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

10、法也称集体思考法,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此法由美国人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头脑风暴法一般在一个专家小组内进行。通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这就要求主持专家会议的人在会议开始时就能激起专家们的思维“灵感”,促使专家们感到急需回答会议提出的问题,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诱发专家们产生“思维共振”,以达到互相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获取更多的未来信息,使预测和识别的结果更准确。事实上,头脑风暴法不仅仅适用于寻找风险,只要是需要大家的经验和意见的情况,都可以用头脑风暴法来解决问题。2、访谈向项

11、目组内部和外部的资深专家进行关于风险的面谈有助于找出那些在常规计划中没有被识别的风险。在访谈前,负责风险识别的人,员(通常是项目经理)选择合适的访谈人员,事先向他们提供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和其他一些必要的信息,如项目计划、项目范围和项目的一些约束条件等。在访谈过程中,这些被访谈的人员利用他们的专业背景、丰富的项目经验,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些以前未被发现的风险。3、检查表前两种方法都是把“识别风险”看作一种高度依赖个人经验的技能,通过某种方法让有经验的人提供帮助。检查表则是一种把这些经验进行“传递”的方法,操作起来快速、简单而且有效,其结果不过分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所谓检查表,就是一个项目

12、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列表。风险识别人员对照表中的每一项进行判断,逐个进行检查。这个列表最初是由组织中最有经验的人员创建。表的每一项都列出了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它可能来源于过去曾经遭遇过的风险或者所经历过的危机,这些经验被转变成可以被以后项目所使用的知识。这个表是需要不断维护的,因为一个项目即使继承了过去全部的经验也不能保证它不会遇到新的危机。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容易理解而且结果稳定,缺点是它更多的是继承过去,无法预防可能遇到的新的风险,所以它往往和前面的两种“发散型”识别技术配合使用。在本章开始时曾经对风险进行过分类,它以人们对风险了解的程度来做分类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在寻找和判别风险的时候

13、实际上也从类似的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是风险的危害,另一个是风险的起源。例如:纽约的世贸大厦集中了全美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其一定会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准备。其中之一就是假设计算机设备如果突然遭到毁坏该如何应对。显然,这是从危害的角度来识别风险的。(二)风险分类不同类型的项目有不同的风险,相同类型的项目根据其所处的环境、项目客户与项目团队以及所采用的技术与工具的不同,项目风险也是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基本可分为以下四类。1、产品风险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工具是项目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一般来说,项目中采用新技术或技术创新无疑是提高项目绩效的重要手段,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许多新的技术未经证实或并未被充

14、分掌握,则会影响项目的成功。还有,人们出于竞争的需要,会提高项目产品性能、质量方面的要求,而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是项目风险的来源。2、管理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包括项目过程管理的方方面面,如项目计划的时间、资源分配(包括人员、设备、材料)、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技术(流程、规范、工具等)的采用以及外包商的管理等。3、组织风险组织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就是项目决策时所确定的项目范围、时间与费用之间的矛盾。项目范围、时间与费用是项目的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不合理的匹配必然导致项目执行的困难,从而产生风险。项目资源不足或资源冲突方面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如人员到岗时间、人员知识与技能不足等。组织中的文化氛

15、围同样会导致一些风险的产生,如团队合作和人员激励不当导致人员离职等。4、外部风险项目外部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与项目相关的规章或标准的变化,组织中的雇佣关系的变化等。这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和项目性质的关系较大。五、 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所使用的资源依赖于组织提供,而组织的结构又深刻地影响了项目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说,这种资源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影响着项目对人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总体来说,项目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极端情况:职能导向和任务导向。职能导向主要是指资源按照职能进行分配,任务导向则主要是指资源按照统一的任务目标进行分配,也有可能两者共同结合就产生

16、了矩阵型组织形式。根据资源分配的主要原则会产生不同的组织形式。传统企业大都建立起了以职能为基础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是按照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特征以及所体现的组织职能来安排的。一个企业中有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就是典型的职能型组织安排。职能型组织具有明确的等级划分,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明确的上级,员工高度地依据各人专长进行组合,比如生产、市场、工程、会计等。职能型组织也有项目,但各部门对项目的研究范围被局限于部门的职能界限内。例如,当一个纯粹的职能型组织准备开发一项新产品时,设计阶段会被称为“设计项目”,仅仅由工程部人员来完成。一旦涉及生产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被逐级汇报到工程部主

17、管处,再由工程部主管向生产部主管咨询,然后通知工程部主管,再由工程部主管将解决问题的方法逐级向下传递到项目负责人。显然,职能型组织特别适合那些重复性程度高的业务活动。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完成过去已经考虑周全的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项相对过去有很大不同的任务来说则存在着天然的困难。第一,各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不利于协作;第二,这种协作是在和过去不同的规则上进行的。组织结构中相对职能型组织的另外一个极端是项目型组织。在一个项目型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根据某一项目而成立的项目团队。工作成员都归属于某一具体的项目团队。每个项目团队都会配备项目工作需要运用到的大部分资源,而项目经理也有很大的权力

18、。项目型组织的一个最主要的缺陷是人力资源直接隶属于某一项目,而不能在他们空闲的时候服务于其他项目,这样可能会导致资源利用上的低效率。除了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这两种极端情况之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矩阵型组织,这种组织是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混合体,既具有职能型组织的特征,又具有项目型组织的特征。弱矩阵型组织保持了较多的职能型组织特征,项目负责人扮演的是协调者、协助者的角色,还算不上是一个项目经理。强矩阵型组织具备较多的项目型组织的特征,有专职权力很大的项目经理,也有专职的项目行政管理人员。更为现代化的组织则不同程度地包括以上各种组织类型的结构特点,比如,一个基本上是职能型的组织设立了专门的

19、项目工作组去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个工作组具有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组的许多特征:有独立于职能部门的专职项目工作人员;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可以在组织常规的标准和正式报告架构之外进行运作。几种组织结构之中,哪一种更好呢?首先,大多数人可能会在直觉上认为矩阵型最好,因为它似乎兼有了项目型和职能型两种结构的优势。但在实践当中,其实矩阵型是最难操作的,它对组织结构的成熟度要求最高。一个主要的根源就在于,矩阵型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双线汇报。一个不成熟的组织系统会较大程度地依赖于人。在这种组织中,对人力资源的控制程度和团队任务的结果有着较强的关联。在一个不成熟的组织中实施“矩阵管理”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每一个成

20、员都会受到来自两个“老板”的管理压力。因为在不成熟的组织中,管理者出绩效的最佳途径就是抓住尽可能多的资源。事实上,矩阵型管理比较适合成熟的组织。成熟的组织大都建立起了面向流程的管理体系,组织的绩效主要依赖于管理系统的建立。在这种组织中,管理目标和对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比较清晰而稳定的,人为的因素较小,所以每个员工都在相对清晰而稳定的管理目标下工作,从而对其工作量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很多大型的传统企业都是职能型组织,随着企业中的项目活动越来越多,它们也在逐步采纳矩阵型的优势来管理项目。但鉴于传统的组织架构,大多会采纳弱矩阵形式。而这个时候,处于“项目管理者”地位的项目经理由于其对资源不具有直接的

21、管理权力,往往会处于相当尴尬的地位,深感责任重大,但却有心无力。这个时候,处于弱矩阵形态的项目管理者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为“项目经理”,而更接近于“项目协调人”的角色。管理上讲究责权对等,对资源没有直接管理的权力,也很难要求他们对项目的结果负全责。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协调人的主要职责是:获得项目执行状态的真实信息。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及时提交到具有解决问题权力的责任人处。项目协调人的作用如同一个信息集散地,其最重要的职责是准确地传递和汇总项目信息。六、 项目的一般过程项目管理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其本身也是逐步积累和优化的产物。但我们大部分人

22、本身并没有参与到这个形成过程当中,而是直接面对最后的产物。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让大多数并没有实践经历的读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虽然学到了别人积累了很多年的宝贵经验,却可能由于不知其缘由而不得其要领,这就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所以在本节中,我们就从一般人的直觉经验开始,对比一个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历的项目,设想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从而引申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所提到的项目管理过程。让我们来设想一次异地旅游,以它来作为一个假想的项目。它符合作为一个项目的基本条件。第一,参加旅行的游客大都是没有过完全相同的经历的,虽然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旅行;第二,旅行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进行。项目的干系

23、人包括:游客、全程陪同导游、地方陪同导游、旅行社等。大多数人会利用旅游这种休闲方式在工作之余来一次放松。当然放松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旅游。游客在确定参加哪条旅游线路之前,需要考虑的是旅游的内容,包括景点和游玩项目。这里涉及两个基本的概念。游客需要休息是初衷,而休息的体现方式是旅游,也就是说,旅游是服务提供方满足客户“休闲”需要的一个产品。我们把前者称为项目需求,把后者称为项目范围。需求是范围的源泉,而范围是满足需求的结果。需求是项目启动的重要因素,需求的存在才使项目具有最终的商业价值。一个项目进行之初,就是识别这种需求,并且找到满足需求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一项服务,但该产品是否能

24、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能在初始阶段确认。游客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倾向,比如有些人喜欢探险,会倾向那些消耗体力的线路和项目,有些人喜欢享受,则会更看重吃住的条件。这就导致旅行社在设计每一条线路时都会有不同的考点。这一考点也会以不同的消费群体为目标。但无论怎样,消费者和旅行社之间签订合同时,都是在游览线路和项目上最终达成一致,同时约定的还有时间和价钱。这些年来,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为了防止纠纷,人们也会在合同中写上一些有关质量要求的约定。例如,交通工具要求、住宿标准、餐食标准等。项目的目标包括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范围是可被明确表述的,所以大多数项目的起点是从范围定义开始的。虽然我们知道客户

25、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项需求来选择确定需要完成的项目范围,但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以双方可接受的形式明确表达需求的。这时,项目的起点就是范围。范围确定了,才会影响其他三个条件。时间和成本就是满足范围要付出的代价,这一点不难理解。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质量要求也是和实施代价相关联的。大多数情况下,质量要求涉及项目实施方的专业领域。因为客户方只能表达需求,但对满足需求的领域不一定在行,所以即使客户方提出一些质量要求,也未必可以很好地进行约定,因为客户方不比实施方更专业。但如果听任对方提出质量要求的话,不诚信的实施方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等作出不利于客户的约定。我们设想一个旅游团凑齐游客准备出发了。出发前,全

26、程陪同导游会制订一份旅游计划。既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旅游,那么计划的主要内容就应当包括游览哪些景点。事实上,大多数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参观景点,这也是构建项目计划的起点。当然由于其他原因,我们无法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在参观大家最感兴趣的景点上。为了完成最终的范围目标,我们还必须经历其他辅助活动,例如乘坐交通工具到达旅游景区、旅游期间就餐、夜里住宿等。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同时这些活动还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我们把这些信息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行程计划。从这份计划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这次旅游都需要参观哪些旅游景点,这是项目的范围目标。为了完成最终的范围目标,必须完成哪些活动。项目目

27、标确定之后就需要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目标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项目范围。所谓项目范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项目最终能带给用户什么东西,也就是常说的项目交付物。对项目的计划是以完成这些交付物为基础展开的。从一般人的直觉上来看,产生一个项目计划的步骤可以是:列出所有客户需要的可交付物。对上述案例来说就是这次旅游的所有参观景点。将每个交付物进一步分解细化。也就是说,为了完成某一个交付物,需要完成哪些子交付物。这一活动是可以循环往复进行的,进行的次数则由项目的复杂程度决定。对本案例来说,我们可以将每个大的景点细化成内部的小景点。为了完成某一个子交付物,我们都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或活动。对于本案例来说,包括交通、

28、游览、购物、餐饮等。在项目管理的术语中,我们可以认为项目的交付物构成了项目产品范围,而所有为了完成交付物的活动构成了项目的工作范围,两者共同构成了项目范围。这一点比我们先前的概念有所扩展。从最初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中逐步分解出完整的项目产品范围和工作范围的过程,叫做“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其结果就是生成一份工作分解结构。从工作分解结构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项目完成后,客户应该得到什么。为了完成项目,我们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我们知道了完成这次旅游的所有活动,下一步需要为这些活动分配资源。我们首先考虑时间资源。我们把活动需要完成的顺序关系排列出来,并且标出每一个活动计划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从住宿地到

29、旅游景点的往返需要花30分钟,游览需要花3小时,午饭需要花1小时等。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份详细的行程计划。但是在安排时间的时候,有一些限制条件必须要特别考虑。例如,吃饭的时间必须固定,游览景点的顺序和其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等。这些条件使得行程计划在安排上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安排完活动的时间计划,我们再对每一项活动所需的费用进行估计。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每天出去游玩时所需要携带的现金有一个很好的预计,防止出现混乱和损失。在完成了项目范围的计划之后,就需要对活动进行时间和成本方面的计划。项目范围确定项目要做什么,时间和成本是计划实施的代价。时间计划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活动之间的顺序,为活动分配时间和物质

30、资源,最终形成项目的进度计划。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应着几个活动的过程分别是: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计、活动资源估计、制订进度计划。其中最后的进度计划是整个时间管理过程的最终结果,在这份进度计划上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项目总体预计的完成进度。每一项活动预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每一项活动可以开始的前提依赖活动。每一项活动所影响的后续活动。以上信息在我们实际执行项目中会经常用到。如果我们把每一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成本也对应到进度计划当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项目总体需要花费的成本。项目需要花费的成本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有计划地对项目成本支出进行控制,这一活动被称为项目成本计划。到现在

31、为止,我们做完了这次旅游所需要的所有预备工作。我们知道了需要进行哪些活动、参观哪些景点,也知道了时间和费用上的计划与安排。事实上,我们已经得到了完成这项活动的所有信息,下一步就是按照计划去执行。但有过真正旅行经验的人马上会意识到,这只是一份理想中的计划,是在假设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一个完全计划好的行动,会被现实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所打乱。尽管我们称它们为意外,但是我们不能确定这些影响目标的因素是什么,或者有多大可能发生,我们只知道一定有某些我们不期望的事情会发生,所以事先的计划还必须考虑发生之后的应急办法。在现实中,或者由于计划者缺乏经验,或者由于项目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等,都会危害到项目按

32、照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常常称这些潜在的、对项目目标会产生危害的因素为“风险”。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对这些风险作出相应的准备。它们或者可能发生,或者不发生,但无论怎样,项目都需要对这些“意外因素”做到“不意外”。显然,这已经属于辅助项目顺利实施的管理活动了,我们称之为“风险管理”。旅游团队是一个集体,导游是计划实施的主导者,但他一个人并不能完成整个计划,他需要所有游客的积极配合。显然,如果旅游团是一个大型团体,一定的组织和人员管理结构会有助于行动的顺利实施。到目前为止,我们明确了目标,细化了实现目标的步骤,对非正常情况作出了应对,建立了有效的人员管理和组织结构,方方面面我们都已经考虑周全,下一步就

33、可以按计划出发了。旅途中,导游是整个旅游计划实施的掌控者,他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计划是什么,还要了解实施的真实状态。这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船,船长不仅需要有地图,还需要随时知道船所处的方位。这个时候,计划作为行动的基准才能判断现在的实施状态是否正常。在这个并不复杂的旅游活动中,获取执行状态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导游直接询问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为了简化沟通,就必须事先约定一些标志物,例如通过是否在指定时间到达某一景点等来估算行程进展状态以便导游评估其是否正常。当导游认为行程不符合预定计划时,就需要进行干预。其最终行动只有两种:要求游客加快行程,以赶上预定计划;当判断偏差无法纠正时,导游则需要变更计划。这

34、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偏差发现得越早,采取后续行动的余地就越大,代价就越小。获取项目执行中的真实状态是掌控项目运行状态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项目计划才能作为基准参照引导项目实现其目标。项目管理把获取项目执行的真实信息、评估项目状态的过程称为“项目沟通”。项目沟通过程的结果作为项目实施控制措施的输入。沟通过程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对于及早发现项目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沟通过程的有效性非常关键,例如上述案例中指出,导游需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行动状况。如果没有事先约定的话,很可能导致小组长向上描述位置信息时出现问题。所以,项目状态的汇报必须作出事先约定,用预定义的、理解一致

35、的术语进行描述。获取项目状态的沟通过程和项目控制活动是紧密联系的。项目控制过程是为了减少项目偏差。大多数控制措施的输出只有两个:改进实施行为,纠正偏差:变更计划,顺利实施。说到这里,相信大部分读者已经对项目所涉及的活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它几乎都来自我们现实中的实际活动。事实上,这就是我们下一章节内容的基础。七、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者的活动可分为四类: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意义上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四类活动中,“沟通”所占比例高的是有效的

36、管理者,“网络联系”所占比例高的是成功的管理者。这个结论和许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人的最初判断并不一致,“传统管理”对项目成功的贡献并不大。而“沟通”,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对项目成功有着更关键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发现,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思维上有一个定式,那就是,他们认为凡事都有规律可以遵循和掌握,所以他们在接触管理工作时总是把管理当做一门技术去掌握。管理包含“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的活动。其中,“管事”一般具备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但是“管人”却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掌握和挖掘人类行为的规律,但是直到今天“管人”仍然是具有高度“艺术”特

37、征的行为和技巧。而对人实施影响和控制,就离不开最古老的方法“沟通”。所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有效”的管理者都会关注“沟通”。为什么“成功的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是对外的沟通呢?在实践当中,一个管理者所谓的对外沟通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与上级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我们先来谈谈与上级的沟通,它有三个主要的目的:获取任务或者项目的资源支持。不断确认任务或项目目标。汇报任务或项目的真实状态。管理者的上级领导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项目所需要资源的提供者。在现代的商业企业中,一个项目或组织感到资源充足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而组织的一项活动或者一个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有效资源的提供和保障有着

38、直接的关系。管理者的一个必要技能就是获取上级领导对本项目的有效资源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者甚至应该具备争夺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和我们所熟知的“谦让”是相左的。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获得成功,如果因为谦让资源而导致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失败,上级领导可能不会因而原谅他。与上级沟通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不断地获取和确认上级领导对这项任务或项目的目标和真实意图。难道一项任务的目标需要反复确认吗?它不是在任务确立的时候就表述清楚了吗?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在现实中却是最棘手的,因为这涉及一个目标转化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任务和项目目标都是来自商业性质的目标。当它们被传递到一线实施人员时,大多数

39、已经被具体化或被转化成了技术目标。这一转化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偏差就决定了任务或者项目的最终商业目标是否可以被任务或项目目标所实现。所以,和上级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确认任务或者项目的目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组织的最终商业策略和目标。与上级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点是主动地对上级汇报任务状态。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希望其所负责的任务状态是一个“黑匣子”。作为一个下级,可能会觉得“只有任务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上级管理者的参与”。但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会认为,“任务的状态不明确或者不透明,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被掩盖了起来”。这种状态会让他们觉得不安,会担心有些问题在被发现前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及时让上级了解任务

40、或者项目的真实状态,可以消除上级的这种不安。上面所谈到的这一类活动经常被称为“向上管理”。大多数从一线技术领域提拔上来的管理者都存在着“向上管理”的缺失。但实际上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西方的商业学校经常有一门类似的课程叫做“一分钟电梯演讲”,主要是指当你在类似乘电梯这样的短暂场合遇到老板时,如何抓住仅有的机会和老板做一次卓有成效的沟通。其实,很多工程师特别容易忽视和上级的沟通(很多组织在节日聚餐时,你往往会发现很多工程师都试图避开领导者所在的餐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理解了上级的意图,不需要上级过多地干涉。殊不知,上级最担心的就是下级领悟有偏差,并且高效率地完成一个错误的目标。那些刚刚走上管理

41、岗位的工程师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下属,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上级。八、 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效果,有时也称作效益,通常是指目标的正确性,也就是确定做什么。效率,通常是指实现目标的代价,也就是确定如何做。任何管理活动的目标都可以在这两个正交的维度上分解,这样就产生了四个象限。很容易得出结论,四个象限中最好的一定是“有效果、有效率”,最差的一定是“没效果、没效率”。问题是“有效果、没效率”和“没效果、有效率”哪一个更好呢?在管理学上,效果因素确定了目标的意义,效率因素确定了实现目标的代价。显然效果的优先级要高于效率。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现效率再怎么高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有

42、效果、没效率”要好于“没效果、有效率”。但是在现实中,效果和效率两方面是紧密关联的,有时甚至很难区分。我们经常头疼的“官僚主义”就是有效果没效率的情形。国际上有个“幽默”,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官僚机构,分别是:世界银行、政府机构、大型公司。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组织规模庞大,机构复杂。为了防止出错,就制定了复杂而繁琐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有效果、没效率”的事情发生。另外一个普遍而有趣的现象是:工程师容易犯“没效果、有效率”的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可能的推论是:大多数工程师都是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他们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一直以解决问题为主,所以形成的思维习惯是给定目标后快速地实现目标,他们很少去自己

43、选择目标,所以对目标的正确性缺乏判断力。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的目标往往与市场和商业价值相关,如果工程师沉浸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则常常会偏离真正的目标价值。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关教育方法的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搭积木来教育小孩子。这有两种教育方式:第一种方式,先给小孩子做示范,将积木搭成约定的形式,例如一座塔,然后让小孩子搭出同样的一个塔来;第二种方式,并不先做示范,而是直接给小孩子一堆散乱的积木,小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搭积木。显然,这两种方式暗含着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时,我们更多的是表扬“搭得快”的小孩子,因为大家的“答案”都一样,是事先约定好了的;采用第二种方式时,我们首先

44、关注的是“搭出来的是什么”。也就是说,第一种方式关心“效率”,第二种方式关心“效果”。大多数接受正统教育的人,都是在多年的快速寻找“标准答案”的训练中成长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凡事皆有标准答案,快速寻找和实现标准答案”的“效率定式”。但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因素往往要重于“效率”因素。九、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秦xx3、注册资本:124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4-27、营业期限:2014-4-2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坚

45、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78

46、11.496249.195858.62负债总额3808.403046.722856.30股东权益合计4003.093202.473002.32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8448.3322758.6621336.25营业利润5609.444487.554207.08利润总额4830.313864.253622.73净利润3622.732825.732608.3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22.732825.732608.37十、 项目经济效益(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

47、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1年(12个月),运营期9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58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21480.0025060.0030430.0035800.002增值税733.02884.821112.521340.232.1销项税2792.403257.803955.904654.002.2进项税2059.382372.982843.383313.773税金及附加87.96106.18133.51160.833.1城建税51.3161.9477.8893.823.2教育费附加21.9926.5433.3840.213.3地方教育附加14.6617.7022.2526.80(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