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回顾与反思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回顾与反思3.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试验三年回忆与反思广东省广州市沙面学校 梁晓颖训练部于 20XX年启动新课程改革, 20XX年我市大部分城区进入试验,距今已近 3 个年 头;在第一学段的试验即将终止之际,我和部分试验老师就新课改中“ 变化最大 2 个方面” 、“ 做得最好的 2 个方面” 、“ 感到最困难的 2 个问题” 以及“ 最需要获得的 2 个帮忙” 进行了 沟通和访谈;本文把试验老师的看法整理出来,期望能为下一阶段的课改试验供应一些参考 信息;一、“ 新课改中变化最大和做得最好的两个方面” 是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和学习方式
2、的转变; 1999 年,课程标准研制组以部分地区为重点,对义务训练阶段同学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专 题调查,发觉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数学学习缺乏应用意识;学习方式缺乏 自主、探究和合作 新一轮的课改,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无论在理论学习上、教材改革上仍是课堂教学实践上,大家都在努力地向课程标准的理念靠拢;以上的存在问题 也的确有了或多或少的转变;对于新课改中变化最大和做得最好的 2 个方面,受访老师几乎(占 85.7%);一样认为,学习内容生活化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变化最大和做得最好的两个方面 1 “ 在现实中学习数学,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成为老师教学的自觉行为;在学习内容方面
3、,无论是教材,仍是课堂教学,仍是同学的学习成效,数学的学习更多 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正如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所提到的,第一学段的同学,“ 现实”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学习内容的出现,基本上源自同学身边的事物;例如把传统的应用 题转变为置于现实情境中的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供应更 多的现实背景材料,重视长度、质量、时间的观念建立,以时分秒熟识为例,教材供应多种 活动,让同学切身感受 1 秒、 1 分的长短,让同学把时间单位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让同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理念,老师也比较认同;在课堂
4、教学中,无论是新课 学习的设计,仍是练习内容的设计,都强调生活的应用;例如在二年级上学期“ 统计” 一课 的教学中,沙面学校的何绮文老师设计了“ 挑选秋游地点” 作为统计学问的学习素材,让学 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投入地、无痕地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到条形统计图“ 以 1 格 代表 2 个单位” 的必要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平常设计的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老师们都留意培育同学应用生活解决问题的意 识;例如,沙面学校二年级“ 万以内数的熟识” 的单元测验中,老师设计了
5、这样一题:先写 数,在按从短到长的次序排序:海印桥长解放桥长人民桥长江湾大桥长九百二十三米一千四百二十六米七百零二米一千五百二十四米这四座桥是横跨珠江连接广州南北两岸的主要桥梁,同学都特别熟识,究竟哪座桥梁最 长,哪座桥梁最短,同学是饶有兴致的,把万以内数的熟识与桥梁的长度比较联系起来,学 生可以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满意奇怪心;这样的设计,在沙面学校自己设计的单元 测验题目中比比皆是,可见老师比较重视学问的应用性;由于教材的内容、老师的教学都强调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开头形成用数学的 眼光看生活的意识;数学日记里,同学从生活挖掘了大量的数学问题:绕湖跑步要应用周长 学问、时间学问;
6、做操队列应用乘法学问;折叠式购物车应用平行四边形学问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觉,同学由于年龄小,对数学的应用也仅限于他们可见可触的“ 身 边” 生活,例如,无论是教材,仍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同学的数学学习总是和“ 买东西”“ 付 钱” 联系得比较多;如何拓宽狭窄的生活面,让同学更广泛地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将成为 其次学段试验的一个讨论问题;2学习方式有了肯定的转变,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增多了,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比以 前有所强调;改进同学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教材在这一方面 做了很大的改进,利用丰富多采的出现形式,供应好玩的学习素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 生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
7、例如在人教版第五册教材“ 周长的熟识” 一课中,教材供应了树叶、课本、五角星、三角形等图形,让同学在动手测量中感悟和懂得周长的实际含义,从测量不 规章图形到测量规章图形,逐步发觉可以利用长、正方形的特点简化测量过程,从而找到计 算方法;教材的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使用公式的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 满探究和摸索,对学问的应用也变得敏捷;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老师更关注了学问过程的出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讨论更多 地显现了;在去年沙面学校举办的“ 协同杯” 课堂教学竞赛中,老师们积极地探究合作学习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8、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操作方法,经过讨论,老师们发觉:当个体摸索、个体操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值 得合作,当同学产生合作沟通愿望时进行合作更有效;在教材的指引下,探究学习是师生乐 意使用的学习方式,但是,老师们也遇到了课时不足的困难,教材对同学探究的时间估计不 足,甚至高估同学的操作探究才能,使课堂上探究时间不够,造成探究操作、学习过程难以 落实到每个同学;二、 试验老师对同学两极分化问题和教学评判冲突感到最困难;对于新课改试验,老师有种“ 心中没底” 的担忧;这“ 心中没底”,来自对教材体系支配 的不明白,来自对两极差异加大的担忧,来自考试检测要求与自己所
9、懂得的教学要求的不符 的冲突;老师普遍反映,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有时连石头也摸不到;1 教材对同学已有学问体会定位偏高,使部分学问面比较窄的同学产生学习困难;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生活体会动身,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 生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体会基础之上;但是,由于同学的体会不一样,且体会的广度;例如解决问题的学 和深度有差异,使同一个班同学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已经“ 输在起跑线上”习,需要生活体会的支持,但由于同学缺乏生活体会,对于生活情境的懂得产生困难;又如 人民币的熟识,教材估计同学有肯定的使用人民币体会;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家长出于卫 生和安全的缘由,是不让 6、7 岁的
10、孩子碰钱了,因此有部分同学甚至连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 币都感到困难,而教材仅用 4 课时,要求同学不仅能辨认,而且要能换算和进行简洁运算,生活体会缺少的同学往往就会手忙脚乱;地域文化的差异也让同学由于生活体会不足产生学习困难;广州的孩子地处南方,而教 材的编写者在北方;有些学问在北方人看来应当是蛮多生活体会的,但对于粤语语系的广州 孩子来说,却让他们感到无尽的困难;例如其次册“ 时间的熟识” 单元,教材的定位是同学 已有肯定的时间概念,而且认为同学对国际记时法和一般记时法是有肯定的生活体会的,因 此只支配了 3 个课时的教学时间;但是,对于广东的孩子来说,同学或许会看时间,但由于 地域和语言的缘
11、由,同学没有数小格说分钟数的习惯,而是分针指着数字几,就说“(几时)几个字” ;传统教材把熟识时间和时、分、秒的熟识统一支配在乘法口诀学习以后的第四册,同学可以借助 5 的口诀把“ 几时几个字” 换成“ 几时几分”,学习困难并不明显,但现在把这一学习内容支配在其次册,同学要在 3 个课时里学会看时间,用国际记时法记录时间,仍得运算“ 再过几分” 是什么时间,基础稍差或不敏捷的同学就感到相当吃力;因此,受访老师提出,的确要从同学已有的生活体会动身组织教学,但是,当同学生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
12、,立学以读书为本体会差异比较大时,该关注哪些同学的生活体会?当同学生活体会不足时,如何在有限课时 内开展教学活动?2 练习量不足且缺乏层次性,跳动太大,简洁产生学习断链;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 ,补充了不少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如加强估算,在第一学段增 加了统计、图形变换、观看物体、方向与位置、找规律等教学内容,减低了运算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有增无减,而教学课时是固定的,因此必定要压缩原有的一些学问的教 23 课时,学习内容并没有削减,学时间,如 20 以内加减法,从原先的 29 课时压缩到现在的 要求也没有降低,压缩的只是练习时间,同学的精确率和娴熟度必定受到影响,而 20 以内加 减法
13、是同学今后学习运算的重要基础,这一基础不扎实,必定影响后面运算内容的学习,从 而产生学习困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说的“ 仿照与记忆” 只是不能“ 单纯 地” 依靠,但不行否定的是,适当的练习,是把握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对于学习才能不 强的同学来说,适当的仿照是把握学问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教材的课后习题高估同学的 学习才能,练习削减了与例题相仿的基此题,加大了练习的梯度,能举一反三的同学有了舒 展才能的空间,但是,也使部分同学无法消化,越学越乱,最终显现学问断链,过早地迈进了学困生的行列;例
14、如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中,间的运算这两个学问点始终都是同学的学习难点,24 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换算、经过时 但 24 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换算练习却只有一题(练习十三第1 题), “ 经过时间的运算” 的练习不但少,而且跳动大,6 题的练习里包括了连续时间的运算(包括“ 分” 不够减的情形)、断开的两段时间的合算、跨过两天的整点时间运算、跨过两天的非整点时间运算、终止时间的运算(第 7 题仍需要把经过时间 155 分换算后才能推算出终止时间) ,每题对于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能应对自如的学 生并不多,却有好一部分同学陷入困境,甚至头脑最终一片纷乱;在新课改中增加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本是好
15、事,但在做好“ 加法” 的同时,也要做好“ 减 法” ,只削减了练习量和课时,却不降低教学要求的难度,同学负担仍旧过重;新课改期望能 转变数学教学的 “ 繁难偏旧”的现象,但老师们反映,“ 繁、偏、旧” 的现象有了改观, 但“ 难”这一方面改观却不大,甚至由于教学时间的削减,对同学而言,反而更“ 难” 了;3 解决问题教学老师感到困惑;数学课程标准 在学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解决问题是这样要求的: “ 能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明白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但是,在教学中,老师们名师归纳总结 -
16、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在一年级时,老师们对解决问题的懂得是“ 情境化的应用题”;到了二年级显现“ 解决问题” 单元后,不少问题需要两步运算解答,由于它不再像传统的应用题那样,有明显的例题特点和解题思路, “ 解决问题是不是情境化的应用题”也成了争论的焦点; 通过学习课标、沟通、观摩课例,老师们对于“ 如何引导同学收集信息” 等有了肯定的体会,但是仍旧感到 困惑:解决问题与以前的应用题有什么联系, 仍是完全不同?如何引导同学解决问题的摸索?如何提高同学解决
17、问题的思维才能?“ 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有否规范、为什么 不需要“ 答” ?其次学段的“ 解决问题” 将怎样进展?4 老师对教材的学问体系不甚明白,对教学要求的度比较难把握精确,学与考有冲突;对于新课程试验的教材,老师对单元内容分布、具体要求并不清楚,特别是新增的学问 和修改部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会显现偏差,人为地拔高教学要求,使同学的学习变得吃力;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的“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学问,由于教材是通过摘西瓜等的情形引出的,老师简洁把教学目标定位于“ 会运算加减两步题,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及至二
18、年级下册教学“ 解决问题” 单元时,才发觉上学期的教学定位应在于“ 会运算” 而非“ 解决问题”;又如统计的知识,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下册、三年级下册都有特地单元,由于老师并不明白后面几 册统计学问的要求和内容,因此简洁在这一册的学习中把下一册的要求也提了上来;去年在 黄山进行的全国第七届学校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有位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的统计时,就把下册才要求的“ 收集随机显现的数据” 放在了练习设计中,而当时同学的课堂表现是比 较吃力的;新课程改革给老师留下了更敏捷的空间,老师可以依据对教材的懂得结合同学实际情形 组织教学材料和模式;而老师对教材的懂得往往依靠老师教学用书,但与传统教材的
19、“ 教 师教学用书” 相比,新教材的教参对理念的讲解比较具体,但教学方法的指导却比较简洁甚至没有,新手老师往往会无所适从;如二年级上册“ 倍的熟识”,老师教学用书只是强调“ 让同学去体验,去探究”,但如何帮忙同学建立“ 倍” 的概念却没有具体指导,一些新老师 在教学中就和同学一起卡了壳,同学体验了探究了,但由于没有数学语言的提炼,对什么是“ 倍” 仍旧不清楚;因此,为了让老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教 师教学用书的指导应当到位,不能为了“ 留空间” 把该说的话都不说;仍让老师们感到郁闷的是,不知道自己把握的教学要求是否精确;老师依据老师教学 用书的单元教学要求教学,但期末考
20、试时,却发觉试卷所考察的要求比自己所把握的教学 要求要高;例如一年级上册的“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的教学内容,老师依据老师教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用书的教学要求,情形图只是帮忙同学懂得运算的意义、次序和方法,并不需要同学自己 看图写连加、连减算式,因此把教学要求定位在“ 比较娴熟地进行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运算” ;但在考试中,却显现了两道让同学看图写连加、连减算式的题目;又如二年级 上册的“ 角的初步熟识” 单元, 老师教学用书的教学要求是“ 会用三角板
21、判定直角和画直 角” ,但在单元测验中, 却显现了“ 画一个直角、 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的题目;老师们感到,要把握教学要求,不但要钻研教材,仍得琢磨考试会考些什么,有时 就不得不拔高教学要求;老师们开头怀疑自己把握教材要求的才能;看来,如何开展同学的 学业质量评判,的确需要广大教研室的专家和学校老师共同努力解决;三、 老师在教材指导和资源搜寻两方面最需要获得帮忙;1. 教材不断改进在教学指导方面应当更明确些,在学问体系方面更系统些;现在每册都有 8 个单元,同学的学习显得比较零碎,有些单元完全可以合并,让同学的 学习更系统;如多位数乘法可否把三年级下册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
22、” 与四年级上册的的“ 三 位数乘两位数” 合并为一个单元,便利同学的迁移学习;二年级上、下册的“ 角的初步熟识”与“ 锐角和钝角” 合并,三种角同时学习可以便利比较和辨论,使同学对角的熟识更全面;供应各种课例的示范课,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和集体备课的实效性;2.老师在个人摸索、级组备课的基础上,期望能走出去看看别人是怎样教的,但是,要到 全国各地听课需要大量时间和财力资源,因此他们期望能在网上观摩一些优秀的课例并建立 起沟通互动区;目前展现的课例不均衡,有些讨论得多,有些就甚少讨论;老师期望有行政部门或学术 团体牵头,组织市里的老师组成不同的课例讨论小组进行集中讨论,再把讨论成果共享;3.
23、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具、学具、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情境图等;在学习资源方面,老师通过广州市训练局“ 训练e 时代” 或中心电教馆的网上训练资源中心可以猎取各种版本的课件、学科学问背景资料、题库等,但老师们仍感到缺乏的是各种 情境图,受制图才能所限,老师无法把符合教学需求的生活现实情形作为学习资源出现给学 生,特别是测验卷的编写、练习题的设计,搜寻情形图耗费了老师许多时间;每项改革的推动,必定会转变一些落后的现象,也必定会由于不成熟而带来一些新的矛盾;面对这些冲突,埋怨并不是积极的态度,我们需要的是分析和改进;在新课改进行了 3 年之际,我们对试验进行回忆和反思,就是为了使试验更理性地进行;我们信任,只要能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在不断的体验中感悟,训练的将来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2006.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