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培训提纲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 1大数的熟识 2三位数乘两位数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原先支配在现行教材第六册,现在由于整个计 算的要求降低,又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所以运算内容后移;)(二)空间与图形 1角的度量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原先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共同支配在第八册,现在把三角形 单独放在第八册教学,其余内容提前教学;)(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运筹思想(五)综合应用11 亿有多大 2你寄过贺
2、卡吗?第一单元 大数的熟识 一、教学内容1亿以内数的熟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熟识 4用运算器运算 二、教学目标1熟识计数单位“ 万”“ 十万” “ 百万” “ 千万” 和“ 亿”,把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把握亿以内的数位次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 万” 和“ 亿” 作单位的数,会用“ 四舍五入” 法求大数的近似数;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同学数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三、编排特点 1优化教材结构
3、,集中认数;九义教材:七册 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含计数单位、读法、算盘的熟识为了进一步 熟识计数单位、写法)其次单元: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含口算加减法、电子运算器的使用)八册 整数和整数四就运算(对数的理论、数的运算进行整理,包含十进制计数法包括亿 以上数的熟识,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现在对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的熟识加以整合,中间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的进行 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熟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在的结构:数的熟识(亿以内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运算工具的熟识(算盘、运算器用运算器运算)2供应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同学进行综
4、合学问的渗透;科学学问: 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次数,地球赤道长度,蓝鲸的重量,光传播的速度,蜻蜓 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组成,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地球、太阳的直径,全球 人数,天鹅飞行高度,九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用最大的天文望远 镜可以看到的星星数;环保训练: 新闻中的数据 (共有多少少先队员参与“ 手拉手”活动、“ 爱护母亲河”活动)、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数量;国情训练: 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大路总长度,我国学校数量,六个最大省份的面 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青藏高原的面积,主要农产品的产量;爱国主义训练 :天安门广场面积、可容纳人数,故宫占地面积,长城长度
5、;3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育数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熟识 数;十进制是数学的基础;整数、小数、十进分数从数学本质上是一样的,再结合各种计量 单位中的十进制,使很多数学学问能够融会贯穿;如小数可以从十进分数引入,也可以从整名师归纳总结 数引入(如进行单位换算),整、小数的运算法就本质相同;1 亿有多大;第 2 页,共 16 页数感的培育: P4“ 你知道吗” 通过直观的素材让同学体会-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给同学留有探究的空间;(1)读、写数的法就教材上不给显现
6、成的结论,而是让同学通过争论得到;(2)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同学自己探究;(3)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同学利用前面的学问进行迁移类推;四、具体内容 主题图:出示六个省市的人口和我国的总人口,为大数的熟识供应现实背景;亿以内数的熟识 例 1:熟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1)利用北京市人口使同学懂得熟识大数的必要性;(2)利用计数器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同学熟识计数单位“ 十万” 以及“ 万” 和“ 十万” 之 间的关系,接下来,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的关系,突出规律性;(3)给出亿以内的数级和数位表,让同学利用数位表说出每个数位上数表示多少,懂得“ 位值” 的概念;做一做 第 2 题是培
7、育同学在实际生活中查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才能;“ 你知道吗”利用两个直观形象的素材使同学通过想像感受 1 亿有多大;例 2:读数(1)利用已有学问(万以内的数整万数),让同学发觉含两级的数如何读,自己总结出只要按个级的读法,再在后面加一个“ 万” 即可;(2)让同学自己尝试读出其他的数;(3)通过探究、沟通,自己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例 3:写数(1)利用新闻中的数据引入;(2)整万数一般数;(3)让同学自己探究写数的方法;“ 你知道吗”介绍阿拉伯数字的来历,为后面数的基本理论作铺垫;练习一:第 2 题,把有关联的万以内数的读法和整万数对比支配,突出两者读法的异同;第 3 题,同学自己探究读数的
8、不同方法;第 10 题,通过嬉戏练习;第 15 题,培育数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例 4:比较大小 给出六个数据,让同学两两比较;自己总结比较的方法;例 5:以“ 万” 为单位 例 6:四舍五入法(1)结合具体数据给出四舍五入的具体方法;(2)由于在估算中不是完全依据四舍五入法这种固定的方法来运算,所以放到这儿才学 习;练习二:第 4 题,让同学明确近似数和精确数的准确含义;第 7 题,显现了亿以上的数,但这儿的重点是同学把握化成用“ 万” 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数的产生 数的产生(实物、结绳、刻道记数符
9、号记数数字显现)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利用我国人口数引出更多的数级,为下一步熟识亿以上的数作预备;给出数位表,把数位、数级、计数单位综合整理;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亿以上数的熟识 例 1:读数 例 2:写数 例 3:把整亿数改写成用“ 亿” 作单位的数,求近似数;让同学利用亿以内的相关学问,自主探究;运算工具的熟识 算盘的熟识 两种应用情境,说明两种功能运算、记数;两种算盘:中国算盘、日本算盘 让同学熟识算盘上每格代表的数以及如何用算盘表示数,并自己收集有关算盘的信息;运算器的熟识 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运算器;熟识运算器各键的功能;其他运算工具的熟识 课外阅读材料 用运算器运算 例 1:一般四就
10、运算 加减把按键的次序和屏幕结果对应起来,具体讲解;乘除让同学自己完成;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例 2:用运算器找规律先用运算器算出前几题,依据因数和积的关系,推测规律,写出后几题的答案,也可以 用运算器进行验证;练习三:第 14 题,利用简便运算的好处;第 19 题,培育同学的数感,说明有时用运算器运算也并不全对,利用数感可以进行答案 合理性的判定;五、教学建议1重视基础学问、基本概念的教学,但在教学时要为同学留有自主探究和沟通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要让同学坚固把握,但不要像以前一样把现成
11、的结论、法就教给同学,要让同学自己去发觉;2要培育同学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才能;教材上有一些小的实践活动:P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P12:在家长帮忙下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在全班沟通;P17:你仍想明白其他地区的人口数?假如可能,到互联网上查一查;P23:关于算盘,你仍知道什么?实践活动: 1 亿有多大目的1让同学经受课题争论、数学建模的简洁过程;2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培育对 1 亿大小的感性熟识;过程1示范:(1)确定课题( 2)确定方案( 3)测量、运算(的形式)4)建立 1 亿表象(可用比较2自己设计方案,如可以选“1 亿颗黄豆有多少”“ 1 亿粒大米有多少”“ 1 亿个
12、人可以站多大面积” ,充分发挥同学的制造性;其次单元 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 1射线、直线2角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1使同学进一步熟识线段,熟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2使同学熟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角;三、编排特点1留意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如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角和射线的关系,各种角之间的关系;熟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2在动手操作中发觉数学规律;从一点画射线、直线可以画多少条,过两点可以
13、画多少条直线,实际测量角,用三角板 拼角,用纸折角;四、具体编排 熟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熟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学画指定度数的角直线、射线和角线段、射线、直线 角 二上:线段的熟识 二上:熟识一般角和直角 二下:熟识锐角、钝角 本册:从数学化的角度熟识 角、熟识平角、周角射线、直线的概念 1借助手电的光线,直接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两者的概念;2让同学争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分;角的概念1利用探照灯给出“ 角” 的数学化定义;2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3角的表示法和读法;角的度量角的度量(从端点、延长情形来争论)
14、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用角的大小比较引出角的度量,比较自然;2介绍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3小组争论如何测量角的度数;两个角的方向不同,让同学自己想方法来测量;例 1: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通过测量角度来比较,验证以前建立的结论;“ 做一做” 第3 题和练习四第4 题都是让同学先估再量,是让同学对角度建立一个初步的表象;练习四:第 5 题,通过活动,使同学明白正方形里的特别角45 度、 90 度、 135 度;第 6 题,通过拼角,使同学对三角板上的角有更深的明白;第 7 题,通过观看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
15、个角的大小关系,使同学初步体会对顶角相等,初步体会互补;为后面学习平角作预备;角的分类 例 2:平角、周角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直观地懂得平角、周角的概念,留意区分它们与直线、射线的 关系;例 3:各种角的关系 1用量化的角度来判定,并说明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2让同学利用平角和周角来求出两相交直线所成四个角的大小;与前面的练习呼应;画角 例 4:用量角器画角 直接给出画角的步骤;也可以让同学自主探究;练习五:第 2 题,第 5 题,挑选合适的工具画角,或用长方形、圆形纸折出某些角,其实也是巩 固同学对一些特别角的懂得;如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五、教学建议1恰当把握目标;2留意数学与生活的
16、联系,适度关注同学的生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数学学问与生活有亲密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 原型”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 原型” 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 助实际例子帮忙同学懂得其含义;由于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 点” 是没有大小 的,“ 线” 是没有粗细的, “ 面” 是没有厚薄的;有的生活体会不能促进同学的数学学习甚至 产生负面影响,如学习“ 角的初步熟识” 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 名称“ 角” 等经常会对同学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需留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
17、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同学的生活体会;3、加强动手操作,供应自主探究的空间;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同学对角已有了肯定的学问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辨认利用三 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学时,应 充分考虑同学的这些学问基础,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同学供应自主探究的时间和 空间;为此,课本上的很多结论如“ 经过一点可以画很多条直线和射线”、“ 经过两点只能画“ 量一量” 、“ 画 一条直线” 、以及量角的步骤等都没有出示文字说明,而是在练习中支配了不少 一画” 、“ 折一折” 、“ 拼一拼”
18、 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同学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熟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育同学的作图才能,同时让同学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 程;一、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 3因数与积的关系 4乘法估算九义结构:两位数、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14 3 口算乘法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140 3 积在一百以内:5 10 用整十数乘(用表内乘法)积在一百以上:6 20 两位乘两位: 24 13 不进位 三位乘两位: 212 34 笔算乘法 两位乘两位: 48 72 进位 三位乘两位: 114 59 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360 24、265 30、 450 20
19、 二、教学目标1使同学把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 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同学能依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把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同学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编排特点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运算;2留意同学的自主探究,培育同学迁移类推才能;3加强估算,重视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四、具体编排 主题图:供应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供应素材;在这儿第一次显现“ 千 米/时” 的表示法
20、;1口算乘法 例 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16 3 可以用口算法,也可以想竖式;160 3 让同学自主探究;2笔算乘法 例 1:三位数乘两位数 估算、笔算、运算器运算结合使用;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放在“ 做一做” 里;例 2:整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整十数 例 3: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原先仍有“ 单价 时间总价”“ 单产量 数量总产量”“ 工效 时间工作总量” 等常见数量关系的归纳总结;让同学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例 4:因数与积的关系帮忙同学更深地懂得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同时渗透函数思想;通过两组算式,猜想规律,再让同学举例说明,采纳的是归纳结论演绎的思路;例
21、5: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 教材供应了两种估算方法;让同学依据实际判定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五、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旧知,让同学迁移类推,自主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2答应依据实际情形敏捷挑选不同运算方式;一、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使同学把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3通过多种活动,使同学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三、编排特点 联系现实素材,利用直观帮忙同学建立几何概念;垂直与平行
22、是在学过直线及角的学问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熟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主题图:供应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原型:单杠、双杠、攀杆、跳高杆、跑道;例 1:两条直线的关系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通过小组画直线的活动,让同学熟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即有相交和不相 交两种情形,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形,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在此基础上给出平行和垂直 的概念;从第一幅图到其次幅图,让同学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以后,发觉相交了;目 的是让同学熟识平行线的本质特点,懂得“ 永不相交” 的含义;教学时留意三点:一、从两条直线的关系整体把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由于这都是两直 线的特别关系;二、不能孤立地说某条直线是
23、垂线或平行线,要留意相对性;三、防止思维 定势,认为只有水平线和铅垂线才能说垂直或平行,要设计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P65“ 做一做” 第 2 题是通过操作让同学初步懂得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相当于初步几 何中平行的判定定理) ;例 2: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直线上一点、直线外一点)、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直线上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通过动态图描述画垂线的方法;过直线外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让同学自己探究画法;供应了两组(直线水平或斜着),使同学更明确地把握画垂线的方法;通过让同学试验、尝试,发觉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 念;例 3: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利
24、用方方形的特点画一个长方形 1用直观图出现平行线的画法,教材上只给出直尺和原直线垂直的示例,教学时可以让 同学尝试把直尺斜过来,看看画出的是不是平行线,其实是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的性质;2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3让同学通过自己画图发觉平行线之间所夹的垂直线段同样长;实际上这里就涉及到了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个概念,但这儿只是让同学知道这种现象,不要提过高的要求;4让同学利用通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和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规定尺寸的长 方形,第一要让同学回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25、- - - - - - 练习十一:第 3 题,是一道开放题,同学有很多不同的折纸方案;第 5、6 题联系实际生活,让同学懂得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同学已经在三上初步熟识,在这儿是利用平行的概念让同学从数学化的角 度进一步熟识;主题图:供应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生活原型:推拉门、楼梯、黑板、垃圾筒;例 1:用四边形分类,引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四边形的关系 1从一般四边形入手,让同学画出四边形(有已熟识的特别四边形,一般凸四边形、凹 四边形),并分类;给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2揭示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样性;3用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的关系;例 2:平行四边
26、形易变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同学已在三上通过试验初步熟识,在这儿的重点是观看变形后 仍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梯形底、高、腰,等腰梯形的概念 为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作预备;通过图示直接给出以上概念;要留意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性;练习十二:第 3 题,通过活动进一步熟识梯形只有一边平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性;第 4 题,渗透同位角相同,两直线平行的思想;第 5 题,开放题;留意规律性;(做 PPT)第 8 题,把四边形和轴对称联系起来,把以前的图形的对称扩展到几何图形;第 9 题,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四边形四个角之和都得360 度的结论;再把此结论
27、推广到任意四边形;也可以让同学试着证明一下,引导同学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第 11 题,前面例题中争论的都是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这儿试着让同学发觉角的规律;数学嬉戏:通过介绍莫比乌斯带,并让同学操作一下,感受数学的奇妙,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爱好;五、教学建议1关注同学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学问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这一单元中涉及的学问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 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同学头脑中就积存了很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有了肯定的学
28、问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同学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老师必需关注同学 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学问基础,从同学动身,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依据同学的实际情形,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2理清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像“ 平行与垂直” 这一内容假如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觉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 及角的学问做基础,同时又是熟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3留意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供应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 借助于运动场景上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要求同学摸索和争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 的成果、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很
29、多同学熟识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 例未能进入课本;有待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同学懂得和熟识数学知 识的发生和进展过程,进一步熟识和体会数学学问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才能的培育;这一单元涉及到很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 边形和梯形的高等,而对四年级同学来说,这些都有肯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 和指导,重视作图才能的培育,由于作图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养成需要经过肯定量的训练;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二、 教学目标1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2把握两三
30、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明白商不变的规律;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5会用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三、编排特点1精减教学内容,加大教学步伐,增加同学自主探究的力度;课时从 26 课时减为 20 课时(待查) ,例题从 16 个减为 6 个;九义结构:1 口算除法(1)一位数除两位数(42 3)(2)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 3)(3)用整十数( 60 10,150 50)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笔算除法(1)商一位数A用整十数除,前两位够除(60 20)69 23,需要调商430 62)B
31、用整十数除,前两位不够除(200 30)C把除数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数试商(不需要调商D把除数用五入法看作整十数试商(不需要调商90 29,需要调商278 38)E敏捷试商(前两位够除70 14,前两位不够除240 26)(2)商二、三位数A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二位数(768 32)B四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二位数(3293 39)C四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三位数(9730 78)D商中间有 0(2835 27)E商末尾有 0(7820 23)(3)商不变的性质(4)除法估算(5)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课标:1删去被除数是四位数的除法运算,不显现商是三位的情形;2把一位数除两位数(42 3)、一位数
32、除整百整十数(420 3)的口算删去; (由于整 体运算要求降低,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不太大)3除法估算不单独编排,只作为笔算除法之前的一个预备性学问,放在一位数除两位数、整百整十数后面显现;4商一位数: 除数需要用四舍法求商的,只出不需要调商的;除数需要用五入法求商的,只出需要调商的;敏捷试商的,只出前两位不够除的;5商二位数:由于被除数最多到三位数,所以,只出两道题:一般的商两位数除法和商 末尾是 0 的;6商不变的性质的改法同乘法(扩大、缩小多少倍不显现);先分别显现被除数不变,看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或除数不变,看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两种情形,再出商不变性质;7“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33、” 删去;2利用丰富的现实情境为除法运算供应素材;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吃药 四、具体编排 例 1: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是笔算的必要基础)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 1)题1口算方法不惟一;2利用以上运算进行估算,为试商作预备;第( 2)题 编排同第( 1)题,让同学自己探究运算方法;例 2:两位数、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1利用前面的除法估算进行试商;2借助小棒和直观图帮忙懂得算理;3 要解决的难点: (1)定商( 2)商的位置例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试商)具体说明调商的过程
34、;例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敏捷试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五入试商)为同学留有余地,同学可以把商看成 20 试商;是否需要调商,需要调一次仍是两次,需要视具体数据而定;例 5:商两位数 1前面的都是商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都是前两位不够除,这儿显现前两位够除 的情形,需要留意的商写在哪儿;具体除的过程让同学自己完成;2最终让同学对除数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进行比较;例 6:商不变的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五、教学建议 1让同学主动探究运算方法;2重视口算、笔算、估算技能的共同进展,互为促进;3保证必要的练习;一、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35、 本套教材统计与概率的编排名师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渗透(象形统计图)第 14 页,共 16 页一年级下册收集数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二年级上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二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大小三年级下册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四年级上册 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上册 简洁的概率,中位数统计教学的重点:统计意识的培育;统计过程的经受;对统计功能的体会(推测、决策 等);对统计图表、统计量的重新熟识;简洁犯的科学性错误(取样等);二、教学目标1使同学会依据统计表或
36、单式统计图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依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三、编排特点1让同学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2供应丰富的素材,让同学体会统计的功能;如利用统计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削减,依据两种饮料销售 量的统计打算如何进货,人均寿命增加,找出绿化对降水量的影响,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加,用电子邮件通信的逐年增加;3让开放性提问,查找信息;四、具体编排 例 1: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利用统计表先让同学画出单式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合并;这个过程让同学自己完成;接 下来让同学说一说复式条形图和单式的有什么区分,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引导同学通过 统计图表发觉:城镇人
37、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总体人口逐年上升,对同学进行人 口训练;例 2: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编排同前;五、教学建议 放手让同学利用已有学问,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综合应用:你寄过贺卡吗?目的:通过数学运算,对同学进行环境训练;步骤:1阅读文字材料,明白信息,初步感知节省用纸的必要性;2调查统计,运算平均数;3运算;4开放性争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实践行动;建议:可以利用其他素材对同学进行环境训练,如运算每家平均每天用多少垃圾袋,全校每月 用多少垃圾袋;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优化思想排
38、队论思想计策论思想二、教学目标 向同学渗透初步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三、编排特点 用同学易于懂得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同学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四、具体编排 例 1:优化理论(烙饼问题)1每一大事无次序区分;2除明白决三个饼的问题,进一步扩展到4 个、5 个 10 个,让同学探究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例 2:优化理论(烧水问题)1大事有先后次序,有些次序可以转变,有些不能转变;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 次序不能转变;2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3要重点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如“ 做一做” 第1 题,厨师做菜的时间固定,但客人的感受不同;进一步进展,可以是一个简洁的数学模型,和排队论有相像之处;例如,从上菜开头,每个人平均10 分钟吃完,是哪种方案更简洁有空座;(数学模型可简可复杂,看考虑的其他相关因素的多少而定)例 3:排队论 通过运算,找到最优的上货方案;再让同学进一步摸索,这样的规划有什么实际意义?对谁有实际意义?例 4:计策论 列出全部可能的计策,从中挑选一种最优的方案;名师归纳总结 五、教学建议:恰当把握教学要求;第 16 页,共 16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