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中国税制(34页PPT).pptx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5904980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4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中国税制(34页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中国税制(34页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中国税制(34页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中国税制(34页PPT).ppt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中 国国 税税 制制任课教师:黄毅凤任课教师:黄毅凤E-mail:huangyf_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各握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各税种的立法精神及其制度构成要素的主要税种的立法精神及其制度构成要素的主要规定,熟练运用税法规定进行各税税款的规定,熟练运用税法规定进行各税税款的计算,为以后学习相关课程、毕业实习和计算,为以后学习相关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专业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专业基础。第一章第一章 税收制度基础理

2、论税收制度基础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税收制度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制度与税法税收制度与税法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税收分类税收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税收制度概述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简称税收制度,简称税收制度,简称税收制度,简称“税制税制税制税制”,是指国家以法律形,是指国家以法律形,是指国家以法律形,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总称,或者说是国

3、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制度的总和。税制度的总和。税制度的总和。简单型税制、复合型税制简单型税制、复合型税制简单型税制、复合型税制简单型税制、复合型税制狭义的税收制度、广义的税收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广义的税收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广义的税收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广义的税收制度(一)狭义的税收制度(一)狭义的税收制度(一)狭义的税收制度(一)狭义的税收制度指国家某一税种由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指国家某一税种由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指国家某一税种由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指国家某一税种由若干要素所

4、构成的法律制度。(二)广义的税收制度(二)广义的税收制度(二)广义的税收制度(二)广义的税收制度指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结构,即国家设指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结构,即国家设指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结构,即国家设指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结构,即国家设置的所有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内容置的所有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内容置的所有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内容置的所有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内容有:有:有:有:税收基本法规,包括已完成立法程序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税收基本法规,包括已完成

5、立法程序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税收基本法规,包括已完成立法程序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税收基本法规,包括已完成立法程序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的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的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的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的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权限的制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权限的制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权限的制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权限的制度;度;度;度;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征收管

6、理制度;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属关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属关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属关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属关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是指狭义的税收制度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是指狭义的税收制度所必须具备的要

7、素。是指狭义的税收制度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是指狭义的税收制度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一)征税对象(一)征税对象1、概念、概念2、与征税对象相关的税目、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相关的税目、计税依据(1 1)税目)税目)税目)税目税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税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税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税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制定税目的方法制定税目的方法制定税目的方法制定税目的方法(2 2)计税依据)计税依据)计税依据)计税依据从价计征、从量计征从价计征、从量计征从价计征、从量计征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几个概念: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几个概念: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几个概念: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几个概念:计税单位计税单位计税单位

8、计税单位计税标准计税标准计税标准计税标准计税价格计税价格计税价格计税价格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 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 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二)纳税人(二)纳税人1、概念、概念: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9、人,是明确对谁征税的税制要素。单位和个人,是明确对谁征税的税制要素。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2、负税人与纳税人的联系和区别、负税人与纳税人的联系和区别 负税人:指在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即最终负负税人:指在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即最终负负税人:指在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即最终负负税人:指在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即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组织或个人担国家税款的组织或个人担国家税款的组织或个人担国家税款的组织或个人3、代扣代缴义务人、代收代缴义务人、代、代扣代缴义务人、代收代缴义务人、代征人征人(三)税率(三)税率(三)税率(三)税率税率是应纳

10、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量)之间的比例,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量)之间的比例,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量)之间的比例,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量)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税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税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税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

11、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税率档次的设计决定着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水平以及率档次的设计决定着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水平以及率档次的设计决定着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水平以及率档次的设计决定着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水平以及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税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税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税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税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差别

12、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实行的农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实行的农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实行的农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实行的农业税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契税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契税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契税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契税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按照税率的累进依据,累进税率可分为按照税率的累进依据,累进税率可分为“额额累累”和和“率累率累”两类两类在实际运用中,

13、主要有三种形式: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有三种形式:(1 1)全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全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全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全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

14、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税。税。税。(2 2)超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部分分别累进征)超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部分分别累进征)超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

15、部分分别累进征)超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部分分别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由一个征税级距上

16、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距的部分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上一级距的部分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上一级距的部分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上一级距的部分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税。税。税。(3 3)超率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划分)超率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划分)超率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划分)超率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划分征税级距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分为若征税级距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分为若征税级距

17、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分为若征税级距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的部分相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的部分相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

18、达上一级的部分相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的部分相对应的计税依据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对应的计税依据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对应的计税依据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对应的计税依据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算征税。算征税。算征税。案例案例案例案例 表表表表2-1 2-1 全额累进税率表全额累进税率表全额累进税率表全额累进税率表级次级次级次级次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税率税率1 1不超过不超过不超过不超过500500元的元的元的元的5%5%2 25005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2 0002 000元的元的元的

19、元的10%10%3 32 0002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5 0005 000元的元的元的元的20%20%4 45 0005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20 00020 000元的元的元的元的30%30%5 520 00020 000元以上的元以上的元以上的元以上的40%40%表表表表2-2 2-2 超额累进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表级次级次级次级次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税率税率税率1 1不超过不超过不超过不超过5005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5%5%2 2超过超过超过超过5005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2 0002 000元的部分元

20、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0%10%3 3超过超过超过超过2 0002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5 0005 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0%20%4 4超过超过超过超过5 0005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20 00020 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0%30%5 5超过超过超过超过20 00020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50 00050 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40%40%现假定张先生有收入现假定张先生有收入现假定张先生有收入现假定张先生有收入20 00020 000元,分别计算按上述全额累进税率和超元,分别计算按上述全额累进税率和超元,分别计算按上述全额累

21、进税率和超元,分别计算按上述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2000030%=2000030%=6000 =6000(元)(元)(元)(元)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5005%+=5005%+(2000-2000-500500)10%+10%+(5000-20005000-2000)20%+20%+(2000

22、0-500020000-5000)30%30%=25+150+600+4500 =25+150+600+4500 =5275 =5275(元)(元)(元)(元)速算扣除数法,其基本原理是先按全额累速算扣除数法,其基本原理是先按全额累进方法确定课税数额的税率,并计算出一进方法确定课税数额的税率,并计算出一个税额,然后减去相应的速算扣除数,结个税额,然后减去相应的速算扣除数,结果即为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的税额。果即为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的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税率税率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

23、扣除数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如资源税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如资源税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如资源税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如资源税分类分级定额税率:如车船税中的船舶分类分级定额税率:如车船税中的船舶分类分级定额税率:如车船税中的船舶分类分级定额税率:如车船税中的船舶幅度定额税率:如资源税幅度定额税率:如资源税幅度定额税率:如资源税幅度定额税率:如资源税地区差别、分类分级和幅度相结合的定额税率:地区差别、分类分级和幅度相结合的定额税率:地区差别、分类分级和幅度相结合的定额税率:地区差别、分类分级和幅度相结合的定额税率: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24、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按照税收负担划分,税率还可以区分为名按照税收负担划分,税率还可以区分为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四)纳税环节(四)纳税环节(四)纳税环节(四)纳税环节1 1、概念:是课税对象在运动过程诸环节中依税法规定、概念:是课税对象在运动过程诸环节中依税法规定、概念:是课税对象在运动过程诸环节中依税法规定、概念:是课税对象在运动过程诸环节中依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环节缴纳税款的环节缴纳税款的环节缴纳税款的环节2 2、纳税环节确定形式、纳税环节确定形式、纳税环节确定形式、纳税环节确定形式(五)纳税期限(五)

25、纳税期限(五)纳税期限(五)纳税期限1 1、概念: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纳、概念: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纳、概念: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纳、概念: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纳税义务或者扣缴义务以后向国家交纳税款或解缴税税义务或者扣缴义务以后向国家交纳税款或解缴税税义务或者扣缴义务以后向国家交纳税款或解缴税税义务或者扣缴义务以后向国家交纳税款或解缴税款的期限。款的期限。款的期限。款的期限。2 2、纳税计算期、纳税计算期、纳税计算期、纳税计算期 包括按期纳税计算期和按次纳税计算期两种形式包括按期纳税计算期和按次纳税计算期两种形式包括按期纳税计算期和按次纳

26、税计算期两种形式包括按期纳税计算期和按次纳税计算期两种形式3 3、报缴税款期限(税款缴库期)、报缴税款期限(税款缴库期)、报缴税款期限(税款缴库期)、报缴税款期限(税款缴库期)(六)减税免税(六)减税免税1、概念:是国家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概念:是国家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优惠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优惠的规定。的规定。2、基本形式、基本形式税基式减免税基式减免税基式减免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税额式减免税额式减免税额式减免(七)税收违章处理(七)税收违章处理(七)税收违章处理(七)税收违章处理1 1、概念、概念、

27、概念、概念2 2、违反税法行为及处理、违反税法行为及处理、违反税法行为及处理、违反税法行为及处理 欠税及处理欠税及处理欠税及处理欠税及处理 漏税及处理漏税及处理漏税及处理漏税及处理 偷税及处理偷税及处理偷税及处理偷税及处理 抗税及处理抗税及处理抗税及处理抗税及处理 对违反税务管理行为及处理对违反税务管理行为及处理对违反税务管理行为及处理对违反税务管理行为及处理3 3、税收违章行为的处理形式、税收违章行为的处理形式、税收违章行为的处理形式、税收违章行为的处理形式 经济处罚经济处罚经济处罚经济处罚 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处罚 司法处罚司法处罚司法处罚司法处罚三、税制结构三、税

28、制结构(一)税制结构概念(一)税制结构概念税制结构,又称税制模式,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税制结构,又称税制模式,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税制结构,又称税制模式,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税制结构,又称税制模式,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主次设置若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主次设置若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主次设置若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主次设置若干税种,并由这些税种相互联结、相互协调、干税种,并由这些税种相互联结、相互协调、干税种,并由这些税种相互联结、相互协调、干税种,并由这些税种相互联结、相互协调、功能互补所组成的税制总体格局。功能互补所组成的税制总体格局。功能互补所组成的税

29、制总体格局。功能互补所组成的税制总体格局。(二)影响税制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二)影响税制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国家政策取向、国家政策取向3、税收管理水平、税收管理水平(三)税制结构的主要类型(三)税制结构的主要类型1、单一税制结构、单一税制结构2、复合税制结构、复合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30、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第二节 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

31、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总称。的总称。的总称。(二)税法的特点(二)税法的特点(二)税法的特点(二)税法的特点1 1、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2 2、税法具有特殊的法律属类、税法具有特殊的法律属类、税法具有特殊的法律属类、税法具有特殊的法律属类3 3、税法是由实体法、程序法等构成的综合法律体系、税法是由实体法、程序法等构成的综合法律体系、税法是由实体法、程序法等构成的综合法律体系、税法是由实体法、程序法等构成的综合法律体系二、税法的渊源二、税法的渊源(一)宪法(一)宪法(二)税收基本法律(二)税收基本法律(三)税收法律(三

32、)税收法律(四)税收行政法规(四)税收行政法规(五)税法解释(五)税法解释(六)税收条约(六)税收条约三、税收法律关系三、税收法律关系三、税收法律关系三、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1 1、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税法、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税法、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税法、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税法所调整的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调整的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调整的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权利和

33、义务关系。所调整的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 2、特征:、特征:、特征:、特征:(1 1)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始终是国家)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始终是国家)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始终是国家)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始终是国家(2 2)税收法律关系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税收法律关系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税收法律关系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税收法律关系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3 3)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

34、4)税收法律关系带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无偿转移)税收法律关系带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无偿转移)税收法律关系带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无偿转移)税收法律关系带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无偿转移的性质的性质的性质的性质(5 5)税法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税法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税法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税法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1)征税主体)征税主体(2)纳税主体)纳税主体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1)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征税

35、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1 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2 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3 3、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1 1、税收法律关系是同国家利益及企业

36、和个人的权、税收法律关系是同国家利益及企业和个人的权、税收法律关系是同国家利益及企业和个人的权、税收法律关系是同国家利益及企业和个人的权益相联系的益相联系的益相联系的益相联系的2 2、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形式和方法是很多的、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形式和方法是很多的、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形式和方法是很多的、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形式和方法是很多的3 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四、税收法律体系四、税收法律体系(一)税收实体法(一)税收实体法(二)税收程序法(二)税收程

37、序法(三)税收处罚法(三)税收处罚法(四)税收争讼法(四)税收争讼法1、税收争议法、税收争议法2、税收诉讼法、税收诉讼法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国家在设计、建立税收制度以税收原则是国家在设计、建立税收制度以及指导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等一系列税收及指导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等一系列税收活动的行为准则。活动的行为准则。一、税收原则理论的演进一、税收原则理论的演进(一)亚当(一)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平等平等平等确实确实确实确实简便简便简便简便节约节约节约节约(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 1、财政政策原则、财政政策

38、原则、财政政策原则、财政政策原则(1 1)充分原则)充分原则)充分原则)充分原则(2 2)弹性原则)弹性原则)弹性原则)弹性原则2 2、国民经济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国民经济原则(1 1)税源选择原则)税源选择原则)税源选择原则)税源选择原则(2 2)税种选择原则)税种选择原则)税种选择原则)税种选择原则3 3、社会公平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社会公平原则(1 1)普遍原则)普遍原则)普遍原则)普遍原则(2 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平等原则)平等原则4 4、税务行政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税务行政原则(1 1)确实原则)确实原则)确实原则)确实原则(2 2)便利

39、原则)便利原则)便利原则)便利原则(3 3)节约原则)节约原则)节约原则)节约原则二、现代税收的两大原则二、现代税收的两大原则(一)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原则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2、支付能力原则、支付能力原则3、牺牲原则、牺牲原则(二)税收效率原则(二)税收效率原则1、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2、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税收分类税收分类一、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一、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税和间接税二、以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为标准,分为中二、以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为标准,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央税、地方税、

40、中央地方共享税三、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三、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税和价外税四、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四、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和从量税五、以税收的课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税、五、以税收的课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11月-2211月-22Wednesday,November 9,20222、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02:08:3602:08:3602:0811/9/2022 2:08:36

41、 AM3、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11月-2202:08:3602:08Nov-2209-Nov-224、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02:08:3602:08:3602:08Wednesday,November 9,20225、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11月-2211月-2202:08:3602:08:36November 9,20226、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09十一月20222:08:37上午02:08:3711月-227、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十一月222:08上午11月-2202:08November 9,2022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11/92:08:3702:08:3709 November 20229、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2:08:37上午2:08上午02:08:3711月-22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11/9/2022 2:08:37 AM02:08:3709-11月-22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11/9/2022 2:08 AM11/9/2022 2:08 AM11月-2211月-22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