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DOC-国家税务总局(14页DOC).docx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5904506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DOC-国家税务总局(14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DOC-国家税务总局(14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DOC-国家税务总局(14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DOC-国家税务总局(14页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附件2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一、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一)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计算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使用,将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与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和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运用全国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查询系统对纳税评估对象的抵扣联进行检查验证。根据评估对象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率测算分析、存货

2、、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分析和销售额分析指标的分析,对其形成异常申报的原因作出进一步判断。与预警值对比。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负率低于预警值的,以进项税额为评估重点,查证有无扩大进项抵扣范围、骗抵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申报抵扣等问题,对应核实销项税额计算的正确性。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二)工(商)业增加值分析指标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

3、)基期应纳税额100%;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其中: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

4、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三)进项税金控制额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与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比较;与该纳税人历史同期的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横向比较;与税收管理员掌握的

5、本期进项税额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查找问题,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四)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

6、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与税收管理员根据掌握税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二、内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一)分析指标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评估分析。2.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利润税负率)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上述指标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

7、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低于预定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3.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问题;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4.所得税贡献率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将当地同行业同期与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

8、用所得税变动率等相关指标作进一步评估分析。5.所得税贡献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6.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

9、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二)评估分析指标的分类与综合运用1.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的分类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评估时,为便于操作,可将通用指标中涉及所得税评估的指标进行分类并综合运用。一类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所得税贡献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二类指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及通用指标中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

10、比指标。三类指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减额、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及税前列支费用评估指标。2.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的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出现异常,应对可能影响异常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各类资产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1)一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2)二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项目和指标进行深入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3)在运用上述三类指标的同时,对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其它指标,也应进行审核分析。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

11、税评估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一)综合对比审核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时,除按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内容审核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1.会计师查帐报告中涉及的税收问题是否在纳税申报中作出了正确的反映或说明;2.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是否完整、及时,所涉及的使用费转让是否有合同,收取比例是否合理;3.纳税人存在关联交易的,是否就其关联交易进行申报,与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是否有明显异常;4.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审核分析的其他内容。在纳税评估审核分析时,应特别关注下列类型的企业:长期亏损企业;由免税期或减税期进入获利年度后,利润陡降或由赢利变亏损的企业;赢利但利润率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12、或持续低于同行业利润水平的企业等。(二)分析指标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同内资企业所得税指标,公式及使用方法略,以下简称同略。)(1)主营业务收入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额)100%。(2)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同略)2.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同略)3.资本金到位额不得税前列支的利息支出=按规定而未到位资本借款利率如果注册资本金未按照税法规定实际到位,则相应得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列支。4.境外应补所得税发生额如果存在境外应补所得税额不实或者有误等问题,应进一步审核、分析。5.生产性企业兼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划分额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收入50%;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收入50

13、%。如果生产性经营收入未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或非生产性经营收入50%时,按照税法规定不能享受当年度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减免税待遇。6.借款利息分析时应考虑:(1)是否存在关联企业间借贷利息支出问题;(2)借款金额是否过大,如果存在关联企业间借款金额过大,考虑借款和权益的比率,分析是否存在资本弱化现象。7.出口销售毛利率出口销售毛利率=(出口收入-出口成本)出口收入100%。按照公平交易原则,如果该指标明显低于可比对象,可能存在关联企业间交易价格偏低,又转移利润的嫌疑,需提示作进一步反避税调查。8.资产(财产)转让利润率资产(财产)转让利润率=资产(财产)转让实际收取的价款-资产(财产)原账面价值

14、-转让费用资产(财产)原账面价值。如果该指标小于零,可能存在企业向较低税率的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财产)避税的问题。9.关联出口销售比例关联出口销售比例=关联出口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如果本指标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应重点关注。10.关联采购比率关联采购比率=关联采购额全部采购额100%。本比值重点分析购销价格,如果关联采购占全部采购额的比值较大时,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11.无形资产关联交易额要特别关注特许权使用费,如果数额较大超过预警值时,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12.融通资金关联交易额应特别关注筹资企业的负债与权益比例,如果融通资金数额较大,或者可能存在资本弱化问题,应对相关纳税

15、人重点关注。13.关联劳务交易额如果劳务费数额过高,或劳务费收取标准高于市场水平,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14.关联销售比率关联销售比率=关联销售额全部销售额100%。如果该比值较大,应作为反避税重点作进一步分析。15.关联采购变动率关联采购变动率=(本期关联采购额-上期关联采购额)上期关联采购额100%。本指标通过分析关联企业间采购的变动情况,了解企业是否通过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的问题。如果对比值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应重点关注。16.关联销售变动率关联销售变动率=(本期关联销售额-上期关联销售额)上期关联销售额100%。如果对比值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应重点关注。(三)关联交易类配

16、比分析1.关联销售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配比分析重点分析关联销售商品金额占总销售商品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销售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销售商品金额的变化没有带来相应的销售利润的变化,销售同样数量商品,关联销售利润小于非关联销售利润,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低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3.关联采购变动率与销售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重点分析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占总购进原材料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采购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的变化导致过大的关联销售成本的变化,采购同样数量原材料,关联采购成本大于非关联采购成本,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高于非关联交易

17、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 4.关联采购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重点分析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占总购进原材料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采购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的变化导致过大的关联销售成本的变化,影响了销售利润,采购同样数量原材料,关联采购成本大于非关联采购成本,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高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5.无形资产关联购买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重点分析存在无形资产关联交易的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等,如无形资产关联购买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购买的无形资产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增长,可能支付了过高的无形资产购买价格或通过

18、购买无形资产的形式转移利润,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四、印花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一)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上年同期印花税负担率。其中: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本指标用于分析可比口径下印花税额占计税收入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对比,正常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理(下同)。(二)印花税同步增长系数 印花税同步增长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 (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 100%。主营业务收

19、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100% 。本指标用于分析印花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评估纳税人申报(贴花)纳税情况真实性。适用于工商、建筑安装等行业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分析中发现高于或低于预警值的,要借助其他指标深入分析并按照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处理。(三)综合审核分析1.审核纳税申报表中本期各税目应纳税额与上期应纳税额、上年同期应纳税额相比有无重大差异,能否合理解释。2.是否连续零申报,能否合理解释。3.

20、适用税目税率等是否正确;是否有错用税目以适用低税率;有无将按比例税率和按定额税率计征的凭证相互混淆;有无将载有多项不同性质经济业务的经济合同误用税目税率,应税合同计税依据是否正确。4.申报单位所属行业所对应的应税凭证是否申报纳税(如工商企业的购销合同是否申报)。5.参考同行业的合同签订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印花税纳税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纳税人印花税的纳税状况。6.对于签订时无法确定金额的应税凭证,在最终结算实际金额时是否按规定补贴了印花。7.审核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申报项目是否有租赁、建筑安装、货物运输、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等应税收入,是否申报缴纳了印花税。8.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纳税人,其“利润

21、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申报的“购销合同”计税金额或“加工承揽合同”的计税金额是否合理,有无异常现象,能否合理解释。9.根据 “利润表”中“财务费用”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项目的变动情况,确定申报“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是否合理。10.“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和“资本公积”项本期数与上期数相比是否增加,增加数是否申报缴纳印花税。11.“ 管理费用”等科目中体现的保险支出与已申报情况进行对比是否有出入。12.审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科目中“不动产”项目增加或减少情况,据此检查纳税人书立领受的“产权转移书据”是否缴纳了印花税。 13.审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

22、工程”科目是否有建筑、设备安装等项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是否发生委托加工业务,是否申报缴纳了印花税。14.审核其它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项目是否有应税收入。15.审核有无查补收入。16.其他需要审核、分析的内容。五、资源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一)资源税税负变动系数分析纳税人申报缴纳的资源税占应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评估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资源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资源税税收负担率上年同期资源税税收负担率,其中:资源税税收负担率= 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本指标是本期资源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资源税负担率的对比分析。一般在产品售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接近1

23、。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理。当比值大于1,无问题。(二)资源税同步增长系数分析资源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评估纳税人申报情况的真实性。 资源税同步增长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 (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本指标是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分析

24、。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在产品销售单价没有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分析中发现高于或低于预警率指标的要借助其他指标深入分析并按照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处理。(三)综合审核分析1.审核资源税纳税申报表中项目、数字填写是否完整,适用税目、单位税额、应纳税额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2.审核资源税纳税申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中申报项目是否有收购未税矿产品。3.是否连续零申报,能否合理解释。4.是否以矿产品的原矿作为课税数量,折算比率是否合理。5.纳税人自产自用的产品是否纳税。6.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的产品,是否分别核算纳税,

25、未分别核算的,是否有从低选择税率的问题。7.纳税人本期各税目、 税额与上期应纳税额、上年同期应纳税额相比有无较大差异,能否合理解释。8.减税、免税项目的课税数量是否单独核算,未单独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课税数量的,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了资源税。9.与上期申报表进行比对,审核增减变化情况,并与同期矿产资源补偿费增减变化进行比对。10.审核扣缴义务人取得的资源税管理证明。11.审核利润表中的应税矿产品“销售(营业)收入”与企业产品产销存明细表中应税矿产品产量比率增减变化情况,同时与申报表中资源税申报额进行比对,审核增减变化情况。12.审核纳税人申报的课税数量与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的比率是否合理,以期发现纳税人有无少申报课税数量的情况。13.是否有将销售收入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盈余公积”等账户。14.是否有将已实现的销售收入挂“应付账款”账户,不结转销售收入。15.审核应税产品期初库存量加当期产量减当期销量减当期自用量是否与期末库存量一致。16.其他需要审核、分析的内容。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2020年12月28日星期一07:2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