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案例(12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案例(12页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案例 财务管理目标演进 MT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一)基本案情化名MT企业,成立于1960年,属国营单位,当初设矿时,全部职工不过200人,拥有固定资产40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矿长王宏志等一班人均享受国家处级待遇,并全部由上级主管部门某地区煤炭管理局任命。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炭生产任务,图表是该厂1975年至1979年间的生产统计。MT企业生产任务完成统计表年限产 量(万吨)产 值(万元)计划实际增减计划实际增减1975141625606408019761416.52.5560660100197715183600720120197815194600760160197
2、916204640800160合计7489.55.529603580620由于MT企业年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多次被评为红旗单位,矿长王宏志也多次成为地区劳动模范。MT企业生产的煤炭属优质煤,由国家无偿调配,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每年均由某地区煤炭管理局预算下拨。曾有参观团问过王矿长:你们的材料充足吗?车辆够用吗?王矿长没有直接回答,却领着他们参观了一下仓库。参观团所见:仓库堆满了尖镐、铁锹等备用工具,足可以放心地使用3年,车库停放着5辆披满灰尘的解放牌汽车。有人甩手一擦,惊叹道:呵,全是新车,你们企业真富有!进入八十年代,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计划经济结束,商品经济时代开始。由于
3、国家对企业拨款实行有偿制,流动资金实行贷款制,产品取消调配制,导致MT企业昼夜之间产生了危机感,好在王宏志矿长能够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首先成立了销售部,健全了会计机构,引入一批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又招聘一批专业人才,使企业人员素质大幅度提高,队伍壮大到400人。人员管理方面打破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工效挂钩;物资管理方面实行限额领料、定额储备、定额消耗制度;成本管理方面推行全员负责制;生产管理方面实行以销定产,三班工作制;销售管理方面实行优质优价,送货上门制度等等。按王矿长的话讲:我们所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自负盈亏,多创造利润,为国家多做贡献,为企业员工多发奖金,多搞福利。图
4、表是MT企业19851989年间的生产经营统计。MT企业生产经营统计表年 限19851986198719881989合计煤炭产量(万吨)3032322826148营业收入(万元)3000320032003360338016140营业成本(万元)180019201760182016908990营业利润(万元)120012801440154016907150MT企业从规模上毕竟属于中小企业,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国家抓大放小政策的实施,MT企业不得已走上了股份制改造之路,1994年10月,国家将MT企业的净资产2000万元转化为2000万股,向社会发售,每股面值1元,售价2元,民营企
5、业家石开购得1000万股,其余股份被50位小股东分割,石开成为当然的董事长,经董事会选举,董事长任命,杨记担任MT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辛苦工作几十年,卓有贡献的矿长王宏志就此哀叹地离休了。MT公司成立之后,决策层开始考虑负债融资问题,目标资本结构:自有与借入之比为1:1;其次要考虑的是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线等重大投资问题。董事会决议:利用5年左右时间使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赶上一流,企业产品在本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20,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资本(自有资金)报酬率达到26,股票争取上市并力争使价格突破15元股。(二)分析要点1MT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过程。2财务目标具有体制性特征。3各种财务管
6、理目标的优点及其局限性。(三)案例分析MT公司在四十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六十至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固守着产品经济模式,在这种产品经济模式下,人们不承认产品(特别是生产资料的产品)是商品。因为企业生产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全由国家统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又由国家统购包销。作为企业,只要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品种计划即可。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把产值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把追求产值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另外,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企业只作为国家机关的附庸没有自主
7、经营、财务自理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企业没有作为理财主体,而是依附于国家,当然也不会产生追求企业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压力和动力,这就抹煞了企业的个性,只好用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代替企业的理财目标。 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人们普遍把企业的理财目标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看作一回事,认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种传统观点的结果,只能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要,它最终体现在一定数量,质量和品种的商品或劳务上,尽管它们与商品的价值有着密切联系,但使用价值的本身毕竟不就是价值,财务管理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它是以价值形式(货币角
8、度)进行的管理,显然价值的管理与使用价值的管理,不论在影响因素,管理要求,还是方法手段上都各不相同。以产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是追求产量最大。况且产值最大化目标存在如下缺陷:1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在产值目标的支配下,有些投入的新增产值小于新增成本,造成亏损,减少利润,但因为能增加产值,企业仍愿意增加投入。2.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追求总产值最大化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重视数量而轻视产品质量和花色品种,因为提高产品质量、试制新产品都会妨碍产值的增加。3.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在总产值目标的驱动下,企业只重视增加产值,而不管产品是否能销售出去。因此,往往出现“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情况
9、。4.只重投入,不重挖潜。总产值最大化目标还决定了企业只重视投入,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不重视挖掘潜力,更新改造旧设备,进行内含扩大再生产。因为更新改造容易对目前产值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也不能大量增产。相反,采用粗放式,大量投入则往往使产值指标易于完成。由于总产值最大化目标存在上述缺点,因此,把总产值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符合财务活动规律的,这只是一种误识。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企业的经营权限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确认,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
10、首要指标,把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也使得利润逐步成为企业运行的主要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利润最大化观点: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是根深蒂固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从传统的观点来看,企业是一种经济机构,衡量其工作效率的公认指标是利润。因此,假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财务目标似乎是合理的。这是因为:1.人类进行任何活动,都是为了创造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的多
11、少可以用利润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可以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2.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最终将属于获利最大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获得资本的最有利条件。取得了资本,也就等于取得了各种经济资源(劳动资料与劳动力)的支配权。因此,利润最大化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企业通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可以使整个社会的财富实现极大化。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是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而那时企业的特征是私人筹资、私人财产和独资形式。单个业主的唯一目的就是增加私人财富。显然,这可以通过利润最大化目标得到满足。然而,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由业主(股东
12、)进行投资,而由职业经理集团来控制和管理。此外,各种债权人、消费者、雇员、政府和社会等,都是与企业有关的利益集团。在企业特征发生了如此变化之后,19世纪的业主经理己逐渐被职业经理所代替,职业经理必须协调与企业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就不适当了。此外,利润最大化还存在如下缺点:1.利润最大化的概念含糊不清。它指的是短期利润还是长期利润?是税前利润还是税后利润?是经营的总利润还是支付给股东的利润?这些都不明确。2.利润最大化没能区分不同时期的报酬,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如10年后获得利润10000元,与5年内每年获得1500元,哪个更为理想。对此,利润最大化
13、的财务目标没有加以区分。3.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一般而言,报酬越高,风险越大。追求最大利润,有时会增加企业的风险,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考虑企业风险的大小。4.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生产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生活福利设施、履行社会责任等。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股份制企业普遍产生,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出现分离。资金市场的作用是将市场上资金所有者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按照一定经济标准进行分配,再将资金集中到资金使用者手中。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资金流向风险较小的单位。由此,在资金市场上,预期报酬和预期风险之
14、间的关系,决定着资金的流向,引导着每个资金所有者(潜在的股东)将资金投向报酬高、风险低的最有希望的资金使用者手中,从而使资金所有者获得最大财富。这样,从整个社会来讲,社会财富也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因而,财富最大化目标既有利于业主(股东),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资金所有者将资金投于股票,其本人成为股东,其财产就体现在股票这种虚拟资本上。股东的财产价值不是股票的票面价值,而是股票的市场价格,即股票市价。所以,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财富最大化目标可以进一步演变成股票市场价格最大这一目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要考虑不同的财务行为对股票市价的影响。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其积
15、极的方面,这是因为: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但应该看到,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一些缺点:1.它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则很难适用;2.它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3.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第四阶段:是现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
16、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定义看似简单,实际包括丰富的内含,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5)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有较高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
17、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6)讲求信誉,注意企业形象的宣传;(7)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现对自己有利的法规,但一旦立法颁布实施,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都会严格执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以下优点:(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3)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最
18、佳平衡,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四)问题探讨1什么是财务管理目标?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2.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具有稳定性?任何一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出现,都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西方财务管理目标就经历了“筹资数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多种提法,这些提法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我
19、国,财务管理的目标过去虽未明确提出过,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是围绕国家下达的产值指标来进行的,可以概括为“产值最大化”。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方面已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概括凡是符合财务管理基本环境和财务活动基本规律的,就能为人们所公认,否则就被遗弃,但在一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3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企业价值最大化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他与企业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对所有者来讲,他所放弃的利益也就是经营者所得的利益。在
20、西方,这种被放弃的利益也称为所有者支付给经营者的享受成本。但问题的关键不是享受成本的多少,而是在增加享受成本的同时,是否更多地提高了企业价值。因而,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就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的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应采取让经营者的报酬与绩效相联系的办法,并辅之以一定的监督措施。二是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所有者的财务目标可能与债权人期望实现的目标发生矛盾。首先,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预计风险要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债权人的负债价值也必然会实际降低。若高风险的项目一旦成功,额外的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但若失败,债权人却要与所有者共同负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其次,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因为相应的偿债风险增加)。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以下方式:限制性借款,收回借款或不再借款等。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2020年12月25日星期五2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