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渐进与误读(55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资本市场——渐进与误读(55页DOC).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中国资本市场渐进与误读2016年7月8日 01:08阅读 49564新浪博客这是2014年9月出的一本电子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在亚马逊和多看阅读上架,据说最近下架了;承蒙成都光头兄的推荐,最近有不少朋友问到此书,我想既然已经下架,应该不会对出版方有什么利益损伤了吧,所以我就把它发在自己的博客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厕所的时候看看,可能会有帮助吧,因为这些都是个人浅见,现在看来还是比较稚嫩和冲动的。市场很大,试图认识的都是盲人摸象,难以全面,尽管如此,还是要勇于提供自己的一个角度,能确认大象有个特别的鼻子也是好的。本书所论证的:创业板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最为活跃和成长最快的群体,已经在
2、一定程度上得以证实,据说目前国内的创新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方面如支付、速递、专车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都已经超越美国,未来发展的空间将会更为巨大,所以现在看此书,还不算完全过时吧。一个最好的时代,很可能在感觉上是最糟的时代,就像狄更斯笔下的英国,黑暗不堪,但那却是英国最为强盛的时代。把这句话,送给今日中国。内容简介:资本市场特有的宏观属性决定了,要想尽可能全面的熟悉它,必须站得高一点,离得远一点,纵向观察的时间轴越长越好,经历的经济周期越多越好,政治人文背景和地缘动荡的复杂性越全面越好。当我们把这些因素都兼顾之后,再去寻找它的共性,就可以大概了解资本市场的本质了。笔者常说的一句话是:资本市场是人
3、类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它第一次把每个人和整体经济运动联系起来,人性的优点和缺点在这个新事物里找到了最有机的结合与最优化的处理,在科学体系的把控与评估下,最终凝结成一股推动社会发展、创造新生产力的伟大力量。任何对资本市场的过于世俗化的理解,都是一种怠慢乃至大不敬,进而弱化了它的伟力,这必定是短视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世界经济亚军的地位,要想继续高质量地发展,没有资本市场的助力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国内经济界、股评界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和市场的距离太近,以此为原点写出的文章、观点和见解相对微观,甚至短视,连一些大品牌的报刊和电视栏目都近乎直白地指导人们进行频繁的短线操作,这实在是对资本
4、市场本质的一个误读。尽管微观认识也重要,但那不是纲领性的,资本市场是反人性设计的,想占位主动必须尽可能地避免情绪波动,而距离过近最致命的弊端就是情绪上的被动,不管是兴奋还是沮丧,只要变得过于感性,失败就是必然的。长期的资本市场是理性的,精确得令人惊叹!笔者试图从一个远景的、长期的、相对全面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观察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可能找出它的本质,如能给有缘者一点新意,便是这本小书最大的成功,也不枉读者为这几万字的阅读之劳!作者简介:二月立春,工科学士,做过工程师和国际超一流大企业的市场专员,国营过,也外资过,尤其在外资企业,接受多种培训,了解最优秀企业的特质。又因工作之便,广泛接触
5、各类大中小型国营、民营与合资企业,借此训练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做到和企业门卫打打交道就大致知道该企业够不够优秀,生意做得好不好。后因热衷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方方面面,于1999年“五一九行情”后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再后来又开始接触美国股市,2003年前后,以笔名“立春”在淘股吧发表一些半熟不透的思考性文章,其后自己开了署名“二月立春”的博客。中国资本市场渐进与误读题记:笔者1999年开始参与中国A股,2003年又开始接触美国股市,经过十多年最前沿市场的历练和思考,对资本市场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解读。虽说投资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却是与时俱进的,就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而言,今天发达国家的资
6、本市场早已不是一个功能简单的融资工具,而已经成长为一个无可替代的经济调节器和发动机。本书试图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通过与最先进的资本市场相比较,来重新认识和解构中国的资本市场。第一篇中国股市的效率股市是为效率而生的股市是为效率而生的,这是笔者对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定义,并且在近现代尤其凸显。股市的效率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否如实地反映GDP增长率和国民经济状况;第二,能否抓住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动向,引导资本的进入;第三,能否体现效率优先原则,让同业中高效率企业获得高估值;第四,中长期能否对抗通膨,给社会以高于银行储蓄的平均回报。已经快到而立之年的中国股市,尽管在制度建设上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毋庸置疑
7、,其走向是越来越成熟实际上也没有第二条路。股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为提升生产力效率而生的,并因此成为伟大的产业和企业的孵化器。它有它自己的“道”,违其道者死,顺其道者生。中国股市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最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甚至比起资本市场龙头老大的美国,都更有现实说服力。美国股市的三大指数,分别是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和创业板的纳斯达克指数。道指是大权重集团企业成分指数,标普是细分行业的代表性指数,纳斯达克是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产业指数。道指30个工业成分股,都属于集团性大型综合性企业,具有最好的行业整合与运作能力,是现代企业卓越运作效率的翘楚。标普500则选取多个
8、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覆盖面更广,是社会整体企业运作效率的代表。纳斯达克市场起初是一种金融创新,为当时那些不能在主板市场上市交易的,但又有着勃勃生机的企业发行股票融资而创建,指数起点自100点起,从1971年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纽交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行业覆盖面也是最全面的,指数表现弹性因素最大,同时也是美国企业中营运效率最高的企业代言者。总体而言,三大指数代表了美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与变革历程,各有侧重,但总体走向上,都是共振的,一定是齐涨共跌,准确地反映和表达了美国经济的走势特征。现代道指指数以1928年的基点100点算,85年来上涨了15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是
9、6.08%;现代标普指数以1941-1943年抽样股票的平均市价为基点,起步为10个基点,71年来上涨了16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是7.41%;纳斯达克指数以1971年2月第一个交易日起点100点为基点,42年间上涨了3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是8.85%。如果把1971年作为起点年份计算,道指1971年开盘830点,标普指数1971年开盘93点,按照近期三大指数的点位算,在过去的42年间,道指上涨约1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是7.27%;标普上涨约18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是7.15%;纳斯达克则是3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是8.85%。这组数据,同向性地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的状况,同时更重点地反映了美国经济近
10、40年来的发展主要是由创新经济的层出不穷所带动的,因为创新经济的代表指数纳斯达克的增长几乎高出两个传统工业指数一倍,而且其市值和交易规模也同比增长最迅猛。现在的纳斯达克市场是全球第一大证券交易市场,同时包含行业门类最齐全,在多项数据上成为世界第一。上述美国三大指数的增长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美国股市的效率,我们可以看到年均复合增长率的变化,越接近现代数值越高。产业集群方面,越是新经济、新产业的群体,增长率越高。这也预言了资本市场的未来会不断向上推升,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平均生产率在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指数发展的变化率,对经济的数据测量非常具有说服力,甚至可以交代清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具体来自哪
11、里。以上是美国资本市场的一组数据,可说明股市对经济的指标作用。现在放下美国的数字,来看看中国,为了有一个横向的比较,不单一列举中国,我想把国际上公认的国情与发展状况相近的国家和中国相比较,不给中国留出国情特殊的借口,这几个国家,就是被国际上称为“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家,分别是俄罗斯、印度和巴西,这几个国家或者是社会主义转制,或者是人口大国,或者国内宗教、政治包袱沉重,与中国有很强的可比性。从2000年到2012年,四个国家的GDP增长与同期股市指数的增长分别是:中国GDP从1.08万亿美元A1增长到8.35万亿美元,增长了6.73倍,期间中国的上证指数从2073点A2到近期2174点,增长4.8
12、7%,即约等于0.05倍。俄罗斯GDP从0.20万亿美元增长到2.00万亿美元,增长了9倍,期间俄罗斯RTSI指数从约150点到约1500点,增长900%,即约等于9倍。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从0.599万亿美元增长到2.25万亿美元,增长了2.75倍,期间巴西的Bovespa指数从约15000点到约50000点,增长233%,即约等于2.33倍;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从0.44万亿美元增长到1.81万亿美元,增长了3.11倍,期间印度BSE30指数从约5000点到约20000点,增长300%,即约等于3倍。俄罗斯、巴西与印度三国,在12年间,GDP增长的倍数与股市指数增长的倍数完全吻合,呈密切正相关
13、关系,而且,这个最终点位的取值,基本上是一个均值,就是去掉了12年间的最高与最低,取值出现频次较高的数字,很有代表性。唯有中国股市出现了GDP增长与股市指数增长完全不相关的情况。最后再来看看经历了50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的情况。按照上述的时间段,在过去的12年间,美国的GDP从10万亿美元增长到15.67万亿美元,GDP增长了56%,期间三大指数的增长为道指10887-15000,上升38%;标普1366-1678,增长23%;纳指2772-3774,增长36%;总体上股市指数增长落后于GDP增长率,不过美国未来几年的牛市一定会补足并超越GDP增长率,从美国历史数据的相关性来分析,这一点
14、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根据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吗?中国股市有没有效率?不!中国股市很有效率,只是要看我们如何去解读它。作为中国股市长期的参与者与深入的知情者,我有我的解读,中国股市效率之高,不仅可以和经济发展正相关,可以抓住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动向,引导资本的进入,也可以体现效率优先原则,让同业中高效率企业获得高估值,还可以指出经济发展的病灶在哪里。向美国股市看齐。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的中国股市,至今也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市场和相应指数,他们分别是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数与创业板指数。只是这三大市场,有着太深太特别的中国特色和发展烙印,如果要用一个核心词来为之下定义的话,主板是改制的国营与集体企业和中央企业
15、为主的市场,指数代表是上证综指;中小板是早中期民营企业为主的市场,指数代表是中小板指;创业板则是以中期和近期知识精英为主要创业者的企业聚集,指数代表是创业板指。这三大市场,是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最好的诠释,要想深刻解读中国经济,这里就是一个绝好的入口。首先我们可以看一看在过去的12年间,中国GDP增长6.73倍的时段里,这三大指数的表现。上证综指从2000年底的2073点到近期的2174点,上涨100点,涨幅4.87%。中小板是2004年开市的,现在的中小板指数则是2005年6月7日,以1000点为基点开始记录,到近期的5234点,上涨4200多点,增长423%。创业板2009年开市
16、,现在的创业板指数基日为2010年5月31日,基点为1000点,到近期的1368点,上涨368点,增长36%。为了后面的分析说明,我还要补一下深证成指12年间的历史表现,深证成指从2000年的4752点到近期的8515点,上涨3763点,增长79%。首先我想说的是,取值2000年至今这个时间段是非常合适的,一来这个时段GDP增长显著,市场发展建设也最充分,股市权重不断增加,对经济更有代表性,且各市场门类的增加也越来越完整,中国经济整体上也随着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巅峰和谷底,同时也更深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传统与变革的势力都一览无余地在市场上呈现出来,是个极好的研判模板。上述中国的四大指数里,与
17、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呈最大相关性的是中小板指数,然后是深成指,接下来是创业板指,而上证综指,实际上是呈负相关的。在过去的12年间,我惊奇地发现,上证综指没有一年是彻底脱离2500点这个中枢点位的,即使在最牛的2007年,也和2000点亲密接触。在这12年间,有六年的收盘点位低于2000年的收盘点2073,有五年(包括今年)的收盘点在2500点上下,其中三年与2073接近,只有两年高于3000点。因此总体而言,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的12年间,在GDP大踏步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时段里,上证综指对此趋势呈反向背离,数倍跑输通胀,跑输银行储蓄。与上证最相近的深成指,除了股权分置改革前
18、低于2000年的收盘点,其余8年都已经远离这个点位,甚至在2008年的剧烈熊市里,其最低点都远离了2000年的收盘点位。而2005年才开始的中小板,在有指数记录的9年间,有六年收阳线,总体趋势上涨,即使在08年金融危机的最低点,也远离当时基点一倍以上。假设中小板企业在2000年就有指数记录的话,我相信它将是最完美体现中国这一时段经济增长的股市指数。数据表明,中小板指数与同期中国经济增长呈完全正相关表现,年均复合回报率约20%,远超政府公布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也大大跑赢银行储蓄。创业板2010年开始记录指数,走到今天迅速从低点上位,至今涨幅36%,年均复合回报率11%(此数据时间太短,仅作参考)。
19、就其行业组成、人员素质、受教育程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运行等综合而言,如果未来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增长,创业板指数必将是忠实反映中国经济的一个指标,这一根据的详细分析,将在下面展开。综合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股市中有些群落完全有能力忠实反映中国经济总体发展的趋势和轨迹,问题的实质在于,这些群落的组成主体是一群怎样的企业,它们能表现出怎样的效率?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主要由转制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组成,在2000年之后,深证因筹备发展中小板,主板不再扩容,扩容都在上证。但是2000年以后,国家控股的部分企业渐次上市,如中石油、中石化和四大国有银行等等,并被认作蓝筹股,实际是打引号的伪
20、蓝筹股。最初转制的国营企业,是违背资本市场意志的,曾有一段时间,股市是为国营企业解困服务的,很显然今天这种认识已经被实际的发展所抛弃,可是毕竟从无到有,市场发展不得不契合时代背景;而今企业想要符合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付出高于以往的多种努力,这是进步的。经过多年的改造乃至股权分置改革,一部分企业主动应变,积极拥抱新事物而发展起来,一部分经历无数次的烂掉重组,引进民营经济新鲜血液和新产业,也算脱胎换骨,但是总体上其组成还是有严重计划经济背景的多种弊病,行业分布也相对传统和老化,再加上产业发展的区域化阻断与失衡,使得真正的兼并重组难以发生,也就难以从根本上给这些企业输入新鲜血液,最后的集中表现就是低
21、效率,即便能跟着经济大势走,也在总体上弱于大势。深成指就是这类企业的集中营,因为那里企业就是从1990年到2000年上市的。深成指在过去的12年里上涨了80%,年均复合增长率不到5%,可以代表脱胎于计划经济背景下,较传统的改制类上市企业的状况,它们是跑输中国经济总体增长率的。如果2000年上证综指不再扩容,和深证保持同样的水平,那么估计最后上证综指的指数表现应该和深成指差不多。但是很可惜,上证承担了后来十年所有的国企上市任务,尤其是那些“大蓝筹”企业,正是这些效率极其低下的、专家学者口中的所谓“大蓝筹”,拖累上证综指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和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的现象。我记得号称“中国女巴菲特”的
22、某位女士曾在锵锵三人行里信誓旦旦地夸下海口,说她重仓的中国神华将会如何辉煌,也记得一大批专家学者和股评分析师对所谓的中国“大蓝筹”股寄予厚望而说的一系列溢美之词,更记得当年以亚洲最赚钱企业上市的中石油是何等风光,还有四大行的管理者如何自信满满地向投资者宣誓他们的赚钱能力如何了得,但是最后的结果,均是一地鸡毛。什么是大蓝筹股?为什么大蓝筹股是伪蓝筹股?大,能赚钱,可以分一点红就是大蓝筹股了吗?错!错得离谱。大蓝筹股的第一要素是,必须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第二要素是,具备极强的行业整合能力;第三要素是,具有长期稳定的、能抗击通胀的、高于银行储蓄的投资回报能力;第四要素是,有死亡消失的可能性,这一点是
23、保证第一要素的必然存在。对照上述四要素,中国所谓的大蓝筹股,一条都搭不上。它们来上市,天生就不是来回报投资者的,而是来要钱的,天生就是玩内部利益输送的。这些企业的共性是行业内收入和福利远好于社会平均水平,有困难找资本市场,有好处自己消化,绝不会把利益输送给社会;它们不需要太操心营运和盈利的问题,对此国家比它们还操心;它们不存在市场竞争问题,四大行的利润占据所有上市公司的半边天,赚钱赚得让别人和自己都没有未来。如此境况,资本市场会为之捧场和叫好吗?股市一向是为未来的发展而躁动甚至疯狂,当银行如此好地盈利时,市场会想它未来还能好成什么样,莫非全社会80%的利润都归它?如此这般的话,经济将要扭曲成什
24、么样子?有部分学者以为银行改制了,上市了就能体现高效率了,这显然是一种误读,是太浅层的理解。中国的银行表面上永远赚没有任何风险的钱,但同时又缠绕在复杂的地方债务和难以评估其信贷质量的怪圈里。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钱,但大银行的门却一条缝都打不开,前任证监会主席把这种小头身材巨大、效率低下、高度国家垄断的几个银行定义为有罕见的投资价值,殊不知它们正站在要被革命的风口浪尖上。十八大以后,金融改革就成为热门话题,也是后续改革最大的攻坚战,这一仗打好打不好,直接关系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平稳发展。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中,金融改革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事实上最终要做的,就是要对庞大而又低效率的金融系统实施变革!创业板将
25、会是最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在中国,第一个基本上尊重资本意志的市场群体是中小板,这个群体才是真正代表中国过去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中坚力量,很多企业脱胎于最初的乡镇企业和城市民营企业,其经营者一步一步从泥腿子或一般市民蜕变成现代企业家和管理者,和世界打交道。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中小板企业中涌现出一大批细分行业的世界隐形冠军,把中国制造做到全世界,并影响巨大,为创投机构创造了较高的投资回报收益。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大动荡之后,到2009年,创投机构在中小板42家企业的长期投资仍然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其年均回报率中值为109,均值为404,最大值为4744,远高于同期美国国内创投通过IPO退出的回报水平。更
26、重要的是,中小创新型企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成为推动社会转型和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绝对中坚力量。过去十年,它们吸纳了全社会90%以上的就业,例如2004年,中国新增就业的837万人,其中私营企业就有449万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53.6%;有限责任公司175万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20.9%;个体工商户144万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17.2%。而国有企业不但没有增加就业,反而减少了166万个工作岗位,集体企业也减少了103万个工作岗位。也就是说,2004年中国新增劳动力的91.7%是被个体、私营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小企业所吸收。这种情况,完全符合国际惯例,世界范围内,有一个统计数据:不论在发达国家,
27、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中企业总数的99.5%以上是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每千人口的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平均在4055个;全部劳动力在灵活职业、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的比例在65%80%。基本上完全自主盈亏的中小企业,要保证有如此大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必须在企业营运效率上苦下功夫,在市场上充分竞争,才有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的可能。如果中国在2000年就开设中小板,可以肯定,12年走下来,中小板指数必定和中国GDP增长率呈完全的正相关关系,它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一定高过30%,远远跑赢通胀与储蓄,它证明中国股市中有一个群体不仅有投资价值,更有相当高的效率。到了2009年,一个更有投资
28、价值和效率表现的群体,也终于从酝酿到了现实创业板开市了。其实从2000年起,中国就完全具备了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沃土,但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和观念落后,这类企业全部到了境外资本市场大放异彩去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巨头,网易、搜狐、新浪三门户,携程、艺龙、如家、分众传媒、新东方、盛大、前程无忧、畅游、完美世界、易居中国、展讯通信、搜房网、优酷土豆、奇虎360等等,绝大部分在上市初期是不符合中国上市标准的。但是十年下来,今天仅百度、腾讯、阿里三巨头的市值就有近2万亿人民币,加上上述点到名的其他创新企业市值约2.3万亿,足抵一个中石油加工商银行,它们的产品服务了每一个大众,几乎在每一个人身上
29、留下了它们的发展印迹。可见创业板的开市,在中国远远落后于资本的现实需求,而相关企业在境外如此的模板效应,令国内资本对创业板的需求显得急不可耐也在情理之中。2009年,中国创业板以平均70倍以上的市盈率面市,诞生之后,获得一大批的专家、学者过于夸张的攻击,能用的负面词藻全都用上了,极尽损毁之能事。一年多前,某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还说:创业板为中国股市近年来最恶劣样板,市盈率72倍,人类史上的大丑闻。不知道按该教授的标准,百度曾经400倍的市盈率,和今天亚马逊、优酷土豆亏损照样高估值的事件,在人类史上大丑闻里,能排名第几?用平均市盈率来衡量创业板,是个极大的误读。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财务
30、指标来定义其发展的状态,只有企业进入初步成熟期,市盈率才会有比较深的解读意义,就像人们不可能完全以成年人的标准来量度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尽管这个少年很多方面已经表现得像个成年人了。所以单纯按照市盈率这个标准来卡,上述在境外上市的多数企业在初期没有资格登录中国的创业板,从而痛失最佳的发展时机。暂时不盈利或者盈利表现不好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失去了高速发展的潜力,创业板聚焦的是新行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核变的是发展效率,因为新,没有经验,没有可量化数据做参考,势必带来高风险,但总体上,成功带来的收益巨大,远远超过对风险的支付。这是创业板的最大意义,根本不是平均市盈率多高,瞬间产生多少个巨富或巨富家族这
31、些枝节问题所能掩盖的。美国42年的创业板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社会总效益远远大于风险支出,不仅如此,它根本上带来的是美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巨变,数据显示42年来,美国创业板创造了高于标普和道指一倍的投资回报率,创建了无数引领新经济的高新企业,同时自身也发展成全球第一大资本市场。实际上,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虽没有开设创业板,但是符合创业板资质的企业借助在境外上市完成了蝶变的全部过程,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制造出数个规模上可以和国家背景支撑的垄断性企业相抗衡的公司,而其所花费的时间不过短短十年而已,这是创业板的基因,它落地中国后,早晚是要成长发育的。2013年的中国股市,黑暗中一颗最亮的星就是创业板,
32、而且我认为未来它将一路闪耀下去。一年前我就说过时间会证明创业板将是中国投资效益最好的板块,尽管同时它也蕴含极大的风险,但是收益总量将远大于风险。那么为什么是创业板?是被各方业内和专业人士诟病最多的创业板?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具有创业板资质的企业已经走出了多个成功模式,尽管它们没有在中国境内上市。因为它们是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头脑的集群。因为创业板的企业制度在中国最大程度地接近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创业板的制度在资本市场层面相对最接近成熟市场的制度。因为创业板在指数制定上采取优胜劣汰和定期审核的方式。综合上述原因创业板将会表现得最有效率,最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势必成为最吸引资金进入的市场,长此以往,
33、必将形成正反馈效应。创业板的效率,表现在它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上,表现在它能代表新经济发展的方向上,表现在对前景好和企业管理优秀的公司的高估值上。形象一点来说,创业板的效率就好比可以用几年的时间把马云这个“人见人厌”的推销敲门党人改造成互联网教父,或者让郁郁不得志的俞敏洪成为教育产业界的大拿。2013年创业板大涨,创了历史新高后,平均市盈率相比初上市时是下降的,而且创业板之大涨,不是鱼龙混杂的齐涨共跌,而是表现得相当有层次,绝大多数暴涨先锋都依据实质性的业绩增长,业绩不佳的企业照样无人问津。创业板已经表现出一个成熟资本市场的高淘汰率做派。为什么是创业板?中国孜孜不倦地玩了三十年的凯恩斯主义,终于
34、要玩不下去了,如果一条路,挖了修,修了挖,挖了再修,如此循环往复能永动机一样地实现经济永远发展而没有危机的话,那美国也不需要在20世纪70年代末寻找新的出路了。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可以有效应对经济危机,但是对经济增长表现乏力,对提升经济增长的质地更是束手无策。西方,尤其是美国最终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政府再法力无边也终有无力的一天,只有在制度上设立创新机制才是根本出路,因此有了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建立,并且,40多年来,美国国家整体实力大大提升,现在回过头来看,纳斯达克的数据有力地证明它是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头号功臣。中国这个大政府也在实践中逐渐看清,再往下必
35、须要走创新创业的路子,凯恩斯主义的边际递减效应越来越明显,政府投资,政府推动产生效益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中国完全有条件能产生大批的腾讯、阿里、华为、海底捞、三一重工和格力空调,各行各业都有很强的创业创新因子,只要政府努力创造好的环境。综合上文一系列的数据罗列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股市是可以非常有效率的,但前提是制度制定者必须尊重资本意志。什么是资本意志?资本意志就是良币驱逐劣币,效率最优先。中国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在同处一个环境、不同政策对待(对中小板、创业板苛刻得多)的背景下,出现差异巨大的结果,最好地佐证了国家发展应该向何处去。有心人可以去做一个比较,在所从事的产业是否老化这个主题上,主
36、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核心产业组成是不是渐次下降的?在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上,是否同样有这个趋势?在企业主要高管的平均年龄上,是否也是越来越年轻?在企业高管受教育程度、质量和其真实性上,三者之间是否也是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在企业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水平上,是否也呈越来越好的趋势?在兼并重组这个现代企业发展制度下最重要的工具使用上,三者的区别是否也是越后面越纯粹?那种主板常玩的卖壳游戏,和现在中小板、创业板中许多企业真正同业兼并合作的重组,其内涵和意义是绝不相同的。上述的所有要素都是决定企业发展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如此罗列下来,中国各大指数的走势,是不是很忠实地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呢?上文提及的某教
37、授有一段话非常值得细究,可以暴露很多问题,也可以用来解释中国资本市场效率差异为什么显得如此巨大,其原话是:“资本市场以创业板为代表的腐败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腐败的局面造成的结果就是:300个企业我们花了2100亿的资金,我们本来一个亿给一个企业,我们要2000个企业可以上市,可是我们花了这么多的钱只有300多个企业上市,这个期间如果市场上没有这种公平和效率,股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面临的只有一步一步的蚕食,谁还在这里边,你再好的国际形势机遇也错过了。与此同时,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面,330多家上市公司,造就了900多个亿万富翁,114个十亿级的富翁家族,为什么这些家族企业一股独大,能够暴
38、富呢?“这段话摘自一篇题为“中国蓝筹股便宜得像人格侮辱”的文章里,该教授认为中国“蓝筹股”的低谷和同时创业板的疯狂极不正常,是腐败登峰造极的表现,他是否知道他定义下的那些蓝筹股哪一个是经过充分市场竞争而上位的?谁给了这些计划体制下人造“蓝筹股”蓝筹的定位?在完全完整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哪一个真正的蓝筹股是享有国家政府支撑的专营垄断地位的?又有哪个国家的蓝筹股集体平均股息率低于银行回报水平的?便宜得像人格侮辱正是资本市场以高效率方式告诉世人,如此漠视市场规律的人为制造蓝筹股才是对资本市场最大的侮辱。你侮辱市场,它反过来侮辱你这很公道!另一点,教授认为创业板300个企业花了2100亿,是极大的腐败,
39、正确的做法是一个企业一个亿。这就太计划经济思维了,资本市场为效率而生,为企业发展的未来支付溢价,不是大锅饭体制,平均主义,排排坐,分饼干。融资额度平均化,在资本市场不仅没有体现公平正义和效率,相反大大破坏资本市场的核心原则!最后,教授还表达了对创业板创富效应的担忧,900个亿万富翁,114个十亿家族,你们怎地就这么容易来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啦?和蓝筹股老总们同席,也吃那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仙桃?可是他知不知道,这900个亿万富翁,114个十亿家族,最后能保住身家的有几许?和部分国营企业与垄断企业的高管们相比,后者拿着长年积累和政府保护下堆积起来的国民财富挥霍,又有多少合理的法理基础?
40、一些国有企业老总的千万年薪与创业板的创业者拥有的财富相比,哪一个更加合理呢?所以,如果你是一团烂泥,靠再好的赞誉和所谓专家的捧场都没用,一定遁形;如果你是好的,再多的诋毁又奈你何,一定会大放异彩。这个,应该就是中国股市的效率了。事实上,股市用指数图也画出来了,比如今年中石油大反腐反证了股市的辨伪能力。中国主板市场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银行表面光鲜,实质上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市场化,其信贷质量因为国家的垄断性保护一直不能得到充分透明的认识和评估,因此令各路资金疑虑重重。组成主板市场的主体是改制的国营企业和地方集体企业,它们和地方债务与银行千丝万缕理不清楚的关联更让市场趋势无所适从。一系列
41、的矛盾僵持在那里,未来主板还有没有机会?再怎么衰,它仍然占据中国经济巨大的权重,正因为此,十八大三中全会才成为中外投资界和政经界最为关注的一次会议,能不能为诸多困境解锁,此次会议已经给出了答案,浓缩成三个字,就是“市场化”。而之前外界预测最多的,也正是金融改革,这次改革可能是自1998年以来,最为质变和重大的改革。肩负的意义之巨大,直接关系到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作为投资人,很难对这次改革的未来作出预判,但我相信资本市场会做出精准的判断。而且早就躁动的金融改革已经在陆续上演,这或许是一个契机,将使中国主板市场走出长期低效阴霾的迷雾天气。所有的竞争根本上都是为了时间价值,这是效率的
42、另一个表达,中国股市不同群落表现出来的效率优劣,已经很直白地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最后,虽然本文给了创业板很高的肯定,但是合格的创业板本身就包含了极高的淘汰率,其风险相对也将十分巨大,因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高效率的途径只有两个,一是兼并同业中的优势企业,减低成本,提升效率;其二就是通过竞争淘汰同业中的弱势群体。这两个路径,造成资本市场天堂和地狱的两极分化,股市越是成熟,这两个极端的演绎就越是激烈。所以如果创业板走出效率优先的发展之路,那么它带来的风险,将远高于主板甚至中小板,对此,需要辩证看待。第二篇能否从筹码到股权新牛市可能成就的巨大意义上一篇论述了股市的效率原则,股市为效率而生,中国股市虽然
43、很新、很特别,但同样具备效率,而且发挥得很好,关键是市场建设者一定要尊重资本的意志,让资本市场成为一个股权流动和交易的正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筹码买卖。同为股票,本质却可以不同,可以是股权,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筹码,不同的定位,导致的结果将是天壤之别!熊市源头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特征就是四个字:国进民退。各种资源向国企央企倾斜,最显著的表现就在资本市场,所有好的资源都向它们开放,再巨大的航母级融资都吃得下来。可最终,这个结果使得实体经济如泥牛入海,以至于到了不转型就是死路的严重地步。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和花样百出的违规造假,使央企国企不断成为各种腐败和重大犯罪的温床,尤其是那些被称作蓝筹股的大型企业
44、,往往给人错觉,因而危害更大,最典型莫过于中石油。同时,由于这些企业的主事者都是行政指派,相应职务很高,从而让监管无从谈起,这些年积累下来,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而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基础越来越强,所以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攻克既得利益堡垒。十八大三中全会各项决议洋洋万言,数百条,其实中心思想就是建立市场化机制,遏制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扶植民营企业,政企分离,建立廉洁透明的政治管理体制,放松对民间经济活动的控制。这个结果来之不易,非常不易!在这些重要决议出笼之前,新经济政策就打起了前战,先是中银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继而启动经济自由贸易区,为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
45、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等做准备,这些做法为资本自由流入流出中国打下基础,为今后资本市场充裕的资金流创造条件;更长远的是为中国进一步开放和推进产权流动做好铺垫。内务方面,城镇化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最终目的是推动内需消费持续稳定增长,配套的是改革户籍制度,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这对启动最持久拉动经济的国内消费增长具有长远的意义。今年23岁的中国股市,在有一定的规模之后,实际只经历过两轮牛市。第一段是1995年到2000年,从550点到2100点,近4倍涨幅,股市上涨的内涵是国有企业以解困的理由尝试股份制,从无到有,是稀缺的新事物,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股份制”而上涨,摸了摸资本主义的手。可这个股份
46、制是打引号的,因为股权既无法流动,也不能体现经营思想,更没有投资回报,它只是一种不对等的融资工具,它不叫股票,它叫筹码。股市根本上也是这么操作和演绎的,期间中国执政大纲是总体上坚持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方向,市场经济仅仅是辅助。第二段是2005年到2007年,从1000点到6000点,6倍涨幅,股市上涨的内涵是国有资产大面积证券化的溢价(包括股权分置补偿)以及全球资产价格暴涨的背景跟随,形式上是握紧了资本主义的手,谓之全面实现了资产证券化,但实际上,国有股超额占比、股权焊死不可流动、经营管理人员官员化、行政指派化并独立于监管之外、各级审批等非市场化因素泛滥,所有的有利因素都向国企央企倾斜,更促进其
47、垄断牟利,却又吝于社会回报,逐渐造成腐败丛生,效率越发低下。期间整体经济迈的还是公有制半计划经济的步子,审批制为主,市场化功能为辅。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有人认为中国完成了国家核心资产的证券化进程,有了“定海神针”作用的“蓝筹股”群体,未来市场将会一片坦途,稳中见涨。可结果是,在资产大面积证券化后,那些核心企业迅速失去长期资产增值的潜力,让代表这批伪蓝筹股的上证指数如泥牛入海,除了跌还是跌,支撑资本市场活力则完全靠民营经济为代表的中小板和创业板。长期熊市的根源不是金融危机,不是货币政策,不是经济增速下滑,更不是新股不断发行,而正是所谓的大盘蓝筹股、国企股和官办企业股群体。这些企业虽然占据资本市场核
48、心资产地位,却根本不具备市场化基因,因而无法建立长期资产回报模型,证券机构无法为其建立较为可信的长期估值体系,进而长期持有也就无从谈起。它们表面上实现了股份制,但是没有股权运作机制,如果运作股权,就会被认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根本性因素,如不能改变,会永久性困扰市场发展。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监管机制不完善、不作为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由贪婪的本性推动,与资本市场运作体系共同作案,极度超募资金,发行股本巨大,导致完全透支未来。与中国股市发展第一阶段的股票筹码化不同,这种透支,糟糕到连赌场筹码的意义和作用都被侵蚀掉,令市场连脉冲性的活力都几乎消失殆尽。同一屋檐下,中小创业板也一样三高发行,但因为体量很小,只要企业素质好,行业发展快,很快就能抵消发行体制在其初上市时制造的问题。可是超大盘的所谓蓝筹股,以国有资产必须占据超强势比例为缘由,股权结构严重失衡不说,发行时又严重浮夸,最终导致股本巨大,加上超溢价发行,造成分红比例远远不及银行储蓄,投资价值大打折扣。后续的发展表明,这些企业还是不断滋养腐败的温床。几年来,高铁系、电力系、中移动系、中石油系、南航系、中海系、远洋航运系、钢铁系、金融保险银行体系的贪腐案件,层出不穷。涉案者居官层次高、案值大、群体性作案,抓了一批又长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