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5900475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 地球的运动由于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于地球运动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干扰,就像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述的那样。要想客观地认识地球的运动,我们必须站在宇宙中,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排除那些干扰,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建立在探究的基础之上。本单元共7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的概念。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是单元的起始课。为了奠定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将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相关知识,并在分析整理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找到研究方向。第24课“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

2、历史”与“谁先迎来黎明”,都围绕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主题展开。第2课,学生提出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第3课,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历史上关于地球运动的经典学说,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进行着公转,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进行模拟实验,并形成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最终解释;第4课,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知相对运动的原理,推理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56课“影长的四季变化”和“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都围绕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主题进行。前一课是后一课的基础,学生通过前一课了解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角度变化,才能理解太阳直射角度变化引起温度变化,从而产生四季变化。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学

3、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然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许多关于地球、太阳、月亮的知识,甚至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单元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对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与地球运动有关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1传授建立模型以获取具象化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系统而深入地采用建构模型、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实际观测等主要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建构和修正自己的解释模

4、型,以获取具体形象化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2提供有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学习工具。在学习单元新知之前,引导学生用概念图对已知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引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地球运动的认知模型。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材P2123)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我们的地球模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2.知道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2.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3.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

5、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科学态度目标1.对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2.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气泡图整理已知的地球知识,制作简单的地球模型表达已知的地球知识。难点:制作简单的地球模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橡皮泥、地球仪、泡沫球(或塑料球)、彩笔、橙子、勺子、吸管、小刀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单元首页的地球图片。)对于地球,我们十分熟悉,现在我们将视角投向外太空,从外部观察我们生活的地球。2.提问:

6、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预设:球形。)地球是怎样运动的?(预设: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转。)3.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关于地球你又有哪些疑问?(预设:地球超过40亿岁。昼夜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夏季白天的时间比冬季长呢?)4.揭题:我们能做一个地球模型来表达所知道的地球知识吗?(板书:我们的地球模型)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写下“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1.过渡:在此之前,你对地球的知识了解多少?这是我们的课前调查,仔细阅读并提出你的问题。2.展示: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课前调查表并汇总大家的观点。探索与研讨3.交流:指导学生小组研讨、交流。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地球是怎

7、样运动的?学生1:我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会自转,也会绕着太阳转。主持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关于地球你又有哪些疑问?学生2:我知道地球超过40亿岁了。学生3:我想知道昼夜是如何形成的。学生4:我想知道为什么夏季白天的时间比冬季长。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小结:大家对于地球的知识的了解很多也很杂,接下来我们一起利用气泡图对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整理。【设计意图】整理和分析已知的知识让其结构化,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为模型制作提供正面的引导。探索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1.过渡: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

8、地加以修正。今天,我们就是小小科学家,请大家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探索与研讨2.指导:展示活动帮助卡和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小组制作简单的地球模型。(教学提示:此处要求学生细化步骤,一定要有具体的操作,不能只有大概的思路。)3.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小组研讨、交流,根据集体汇报帮助卡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我们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我们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小组1:我们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用不同颜色在塑料球体上绘制地球上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利用橙子和吸管等,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我们的模型有的切开后能直观

9、地反映地球的圈层结构;有的能反映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有的能让我们更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现象,探究相关问题。探索与研讨主持人:对比不同的模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小组2: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表达的研究方向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相同的是它们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球体,都能用于科学研究。主持人:我们的地球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小组3:我们可以在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严格按照比例制作,更精确地表达地球知识;可以把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制作得更美观;可以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用轮轴代替吸管,使“地球”转动得更方便。主持人: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

10、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4小结:制作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以及检验我们对于地球的认知是否正确。往后,我们要积极尝试制作其他的模型,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用模型准确表达所学知识的能力。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是一个围绕着太阳转的超过40亿岁的球体。2布置任务: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常用的地球仪。3提问:说说我们可以从这个地球模型上获得哪些知识?(预设:陆地和海洋名称、国家名称及其分布、南北半球、经纬线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学生通过之前不断地学习、积累,对地球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还是杂乱的。因此,先做课前调查,再课上讨论、整理,最

11、后完成已知地球知识的气泡图,能帮助学生整理和分析已知的知识并让其结构化。而动手制作各种类型的地球模型并展示、分享自己的模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老师注意及时引导和鼓励。由于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且有关宇宙的知识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在讨论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错误认知应做适当引导。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教材P2425)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昼夜交替现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2.知道昼夜交替现

12、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2.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科学态度目标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模拟实验验证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难点: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的验证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地球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半被

13、照亮的地球的图片。)这是我们的地球家园,现在我们正处于白天还是黑夜?另一半呢?(预设:正在上课的我们正处于白天,根据手中的地球仪,可知相对的另一半正处于黑夜。)2.追问:这种现象会发生变化吗?(预设:会。当太阳光照到另一边的时候,我们会从白天变成黑夜。另一半则会变成白天。)3.揭题: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来,白昼又来临了昼和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板书:昼夜交替现象)【设计意图】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因此选择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然而学生对于常见的生活现象不一定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由此就引出了接

14、下来的探索活动。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1.提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预设: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探索与研讨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提出自己的假设,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完成活动帮助卡。3.交流:科学家们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对假设进行论证,最终发现规律。今天我们也是小小科学家,大家四人一组,交流自己关于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大家有哪些假设?学生1:我认为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学生2:我认为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能产生昼夜交替现

15、象。学生3:我认为地球自转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学生4:我认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提问:通过组内交流,大家有什么发现?(预设: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可以有很多种。)5.过渡: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同学们刚才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发现了多个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怎样才能验证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预设:做实验。)是的,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探索与研讨探索二:模拟实验,检验假设1. 展示:出示实验器材,展示实验帮助卡2. 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3.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小组交流研讨,根据集

16、体汇报帮助卡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通过模拟实验,能够证明我们的假设吗?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的昼夜交替现象的?小组1:能证明“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假设,依据是手电筒的光打在地球模型上,可以观察到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断变化,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小组2:不能证明“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假设,依据是观察到地球模型只有固定的一半被手电筒照亮,没有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探索与研讨小组3:不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假设,依据是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没有光源,无法出现昼夜。小组4:能证明“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的假设,依据是手电筒的光打在地球模型上,可以

17、看到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断变化,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主持人:能解释昼夜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组5:假设和假设。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地球与太阳运动关系的不同。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拓展与小结1.小结: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2.过渡:如果根据模拟实验我们还是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我们又该如何进一步来确认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预设:上网查阅资料、翻阅相关书籍等。)3.拓展:同学们提供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地球运动的新证据,再对这些解释进行排除和修正,直到

18、形成最终的解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分为“提出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和“模拟实验检验假设”两部分,整体按照“假设验证解释”的设计进行。在提出假设环节,要注意在问题抛出之后,不立即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保证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组内交流,在观点碰撞中产生更多思考。在模拟实验时,可能会出现学生在分工合作方面耗时过久的问题,可以在实验前将分工合作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白科学分工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有些小组记录时仅仅简单地打“”或“”,没有体现出合作讨论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组员,既能在小组内纠正浅显错误,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结束时,学生能明白科学

19、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每一个真理的诞生都不简单,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2.知道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3.知道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1.实事求是,勇于修

20、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与证据间的联系。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地球模型、彩笔、铁丝、反光的小圆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 引入:在上一课的研讨中,我们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

21、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教学提示:出示关于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聚焦2.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学说?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预设:我不同意“盖天说”,同意“浑天说”。根据三年级的学习,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可以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古代人们认识地球,是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等落后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会形成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3.小结:这两种学说虽然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但它们为后人的观察和研究提供了基础。4.揭题:历史上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2、。(板书: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设计意图】上一课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的验证,由于证据不足,还未讨论完全,此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相关的古老学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错误观点也有存在价值。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1.讲解: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心说”,影响了欧洲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并完成学习帮助卡。(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的最后一段材料,以及本课标题页关于“傅科摆”的图片和介绍

23、,指出前者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后者证实了地球自转。)探索与研讨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小组1:我们认为与前一次实验相比的不同之处是证据更加充分;实验条件不同,增加了地轴;增加反光的小圆片,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且自转时,地球模型上的昼夜变化;等等。主持人:现在你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小组2:我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而形成的。主持人: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5.小结:随着

24、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获得更多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拓展与小结1.小结:关于地球的运动,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2.拓展:上网搜集有关人类发现地球自转的证据的资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为了确定这一关键信息,本课补充了新证据: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可以排除“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改

25、进原有模型,再做模拟实验,最终得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阅读文献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设计学习帮助卡引导学生阅读、研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再次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中,如果手电筒的光无法照向各个方向,可以考虑采用功率较强的小灯泡。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明白“日心说”并不是人类对地球运动状态研究的终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地修正观点。所以,目前的结论只是基于人类现有科技基础得出来的,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形成自己的判断。课后作业三、选择题。2.“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

26、是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球形的四、成成参观北京天文馆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傅科摆”,这让他想起了学习过的“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1851年,莱昂傅科做了一个超级大摆的实验。摆长67米,摆锤重28千克,摆下的地面画有一个刻度盘。做这么大的一个摆,主要是为了()。A.观察起来更方便 B让实验更科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C.更吸引注意,影响力更大3.“傅科摆”在摆动时,由于惯性,摆动的方向始终不变,但摆尖在刻度盘上留下的痕迹却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A.地球在公转B地球在自转C月球在公转4.成成观察“傅科摆”时,发现刻度盘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发生了偏转,由此可以推测(

27、)。A.地球是顺时针公转的 B地球是顺时针自转的C.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的参考答案 三、2.C 四、2.B3.B4.C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谁先迎来黎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2.知道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地球椅”模拟实验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践来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2.能运用各种实验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寻自然现象,解密自然规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

28、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是科学。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相对运动,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难点:理解相对运动,感受地球的自转。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打印好的“北京”“乌鲁木齐”“东”“西”大字、地球仪、双面胶、红色圆卡纸、手电筒、小圆片贴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学生活动手册、科学记录单一张。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那么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会相同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会,因为大家都是8点钟上课;不会,因为结合生活实际发现,我们这里天亮时

29、,有的地方还处在黑夜。)2.揭题:不同的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有先后的。北京和乌鲁木齐是我国两座重要的城市,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座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板书:谁先迎来黎明)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北京和乌鲁木齐,哪座城市先看到太阳1.提问:要探索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看到太阳,我们首先得了解这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教学提示:出示地球仪。)大家能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座城市吗?它们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预设:能。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探索与研讨2. 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模拟地球自转,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二:理解相对运动,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1.提问: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我们能判断出地

30、球的自转方向吗?(预设:不能,证据不足。)2.过渡:是的,目前证据不足。其实,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研究自身的运动。我们一起来分析几个生活中的现象,看能不能对寻找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有所帮助。(1)我们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预设:树木向后运动。) (2)我们坐在转动的转椅上,如果转椅顺时针(自东向西)运动,那么我们看到周围景物是怎么转动的?(预设:周围景物逆时针转动。)(3)假设我们现在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能看到日月星辰是怎么运动的?由此我们能推断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吗?预设:我们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或自东向西或顺时针),由此可以推断出

3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3.交流: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一座城市先迎来黎明?我们是如何知道的?(预设:北京。根据之前的模拟实验,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现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将学生带入地球的视角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根据相对运动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探索与研讨探索三:在地球模型上再次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1. 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按要求完成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2.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一座城市先迎来黎明?我们是如何知道

32、的?小组1:北京先迎来黎明。因为在理解相对运动后,我们可以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北京位于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主持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转一周要多长时间?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小组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每个地区只能迎来一次黎明,而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也只有一次黎明,所以可以推理得出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即24小时。主持人: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24小时。地球的自转方

33、向决定了东边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早于西边地区,北京位于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2.拓展:我们现在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还有更多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大家课后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哪些特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上一课学生通过再次做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原因,虽然实验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却发现了新的问题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本课就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在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中,由于该实验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让“地球”转起来,可以选择到操场做实验,并安排好各组的位置。由于人数较多,任务分配也会出现混乱,学生在分配任务时难免出现组长大包大揽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

34、巡视时建议学生多做几次,换不同的组员进行尝试。在转椅上进行实验时,学生会因为好玩加快转椅转动速度,此处需要注意安全,并提醒学生速度过快不利于观察。在本课结束时,对最近三课进行一个回顾,其内容都与地球运动方式有关。可以建议学生进行课外探索,为接下来地球公转的学习作铺垫。课后作业三、选择题。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是由于()产生的。A.太阳自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2.利用(),我们可以观察并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A.世界地形图 B地球仪 C地球结构模型3.当中国春节联欢晚会结束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可能正在()。A.深夜睡觉 B吃早饭 C吃午饭4.下图中最先看到日出的地

35、点是()。5.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公转运动C.地球表面受热不同参考答案三、1.B2.B3.C4.A5.A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影长的四季变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2.知道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科学探究目标1.能复制古代天文仪器,模拟测量四季的影长。2.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帮助我们发现四季影长的变化规律。科学态度目标有创新精神,勇于采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材料有创意地完成圭表的制作。科学、技术

36、、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改造生存环境,顺应自然规律,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通过复制古代仪器,感受古人的智慧,体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测量四季日影的变化。难点:探究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白纸、长方体纸盒、卡纸、笔、尺子、双面胶、剪刀、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在三年级时,我们曾经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长的变化,知道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太阳的位置越高,影子会越长还是越短?(预设:太阳位置越高,影子会越短。)2.提问:四季交替,年年循环,那日影变化

37、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会,家门口的树,夏天影子不能遮住房子,冬天影子会遮住房子;会,太阳的位置一直在不停地变化,日影肯定会发生变化;不会,每天太阳的位置变化都是东升西落,日影都是一样的。)3.揭题:很好,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四季日影的变化究竟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板书:影长的四季变化)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古人是如何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的1.布置任务:课件出示古人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分对日影的观测图片,引导学生动手画出日影长度,并将它们进行比较,完成下表。探索与研讨2.提问:从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夏季太阳高度最高,冬季太阳

38、高度最低,春季和秋季的太阳高度适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春季和秋季影子适中。) 探索二:制作简易圭表1.引导:引导学生阅读圭表构造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完成活动帮助卡。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制作简易圭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探索与研讨探索三:利用自制圭表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1.展示:出示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示意图。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按要求完成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3.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研讨结果。小组1:我们发现,正午时分物体的日影,在四季有规律地变化着:从夏到冬,逐渐变长;

39、从冬到夏,逐渐变短。夏季日影最短,冬季日影最长,春秋日影适中。主持人:大家对小组1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我们认同小组1的汇报。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研讨活动结束。探索与研讨探索四:实际观察指导:指导学生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窗边。记录影子的实际长度,在其他季节,也进行测量和记录。在长时间的观察中磨炼学生的毅力,让学生明白科学规律的发现来之不易,培养学生敬畏科学的精神。拓展与小结1小结:物体正午的日影长度在四季有规律地变化着。从夏到冬,日影逐渐变长;从冬到夏,日影逐渐变短;夏季日影最短,冬季日影最长,春秋日影适中。2展示:展示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

40、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3.提问:在科学上,我们将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称为太阳仰角。观察上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夏至日出时间最早,日落时间最晚;冬至日出时间最晚,日落时间最早;春分和秋分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正午太阳仰角夏至最高,冬至最低,春分、秋分是一样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科书直接给出了“古人的观测发现”的图片,大部分学生能立即发现规律,快速作出回答。为了加深学生对日影四季变化规律的认识,可以采用由学生自行绘画、测量和比较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在制作简易。圭表的探索活动中,教科书给出的示意图过于简单,因此,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准备的物品进行设计和制作。重点放在引导学生

41、研讨实验步骤、明确分工上,以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设计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优化自己的方案。学生制作完成后,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模拟实验环节。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生活体验,说出正午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才能正确进行模拟实验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2.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系的运动。2.通过研讨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

42、转特征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无关。科学态度目标1.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2.为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四季变化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的运动。难点: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小球、圆盘、马克笔、地球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有关地球自转的图片。)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除了这种运动方式外,地球还在公转。什么是公转?你对公转都有哪些了解?(预设:公转就是地球围

43、绕着太阳转动。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2.揭题:大家都回答得很好,地球公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板书: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设计意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在研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时,通过模拟实验已经知道地球会围绕太阳转动,但是对如何转动、转动的周期等还未进行深入的探索,只是停留在简单知晓的层面。因此,引入时开门见山,让学生就地球公转的特点展开思考即可。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球公转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通过观测,人们发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观察图片,结合下列问

44、题,我们能分析出地球公转的特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探索与研讨(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3)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2.交流:指导学生分组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探索地球公转的特点并完成组内研讨帮助卡。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1:我认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因为我发现图中地球沿着箭头的方向运动,而箭头的方向就是逆时针方向。主持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2:我认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因为我发现图片中地球公转一周经历了春夏秋冬,刚好是一年。主持人: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学生3:我

45、认为不会改变,因为我发现图片中的地轴倾斜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主持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学生4:我认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因为图片中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3.小结: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总是不变;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探索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过渡: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都很强。那么,你们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在自转和公转吗?(预设:能。)2.引导: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模拟地球同时在自转和公转的办法。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 4.提问: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们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