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900110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摘要 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化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引用诗词,使数学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国古代诗词和对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关键词 诗词;数学;诗词化引言诗词是语言的皇冠,数学是科学

2、的灵魂。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艺术。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数学不但体现了科学美,也体现了艺术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加强美学修养,在教学中追求艺术美的本质。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因此在课堂中恰当地引用诗词,使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而且对学生在数学上的长远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文学这个百花园

3、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1、 蕴含在中华诗词中的数学数学之为学,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寻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科学,但数学家也如文学家般天马行空,凭爱好而创作,故此数学可说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1.1诗词中的数学数学与诗词的内在联系,在于意境。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数学名家徐利治先生在讲授极限的时候,却总要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一句,让大家体会一个变量趋向于0的动态意境,煞是传神

4、。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四边伐鼓雪海涌”(岑参)、“五湖烟水独忘机”(温庭筠)、“六年西顾空吟哦”(韩愈)、“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八骏日行三万里”(李商隐)、“九重谁省谏书函”(李商隐)、“十鼓只戴数骆驼”(韩愈)、“百年都是几多时”(元稹)、“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等等,数字和文学语言的结合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引人入胜。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

5、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展示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也是借助数字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夸张。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脍炙人口,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他还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青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等,表现出强烈的夸张和爱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数字具有尖锐的对比和衬托作用。他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和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样,抒发迁客的失意之情,异曲同

6、工,惊心动魄。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同样是壮怀激烈的。1.2对联中的数学清乾隆五十年,朝廷为了表示国泰民安,把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请到京城,为他们举行一次盛大宴会。在宴会上,乾隆看见一位老寿星,年高141岁,非常高兴,就以这位寿星的岁数为题,说出上联,并要纪晓岚对出下联:乾隆帝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纪晓岚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上、下两联都是一道多步计算应用题,答案都是141岁。上联的“花甲”是指60岁,“重开”就是两个60岁,“三七”是21岁,就是60273141(岁)。下联的“古稀”是指70岁,“双庆”就是

7、两个70岁,多“一度春秋”就是多1岁,也就是7021141(岁)。南阳诸葛武候的祠堂里有一副对联: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此副对联不仅概述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且用上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个数字和“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十个字,真是意义深远,结构奇巧。1.3成语中的数学1.3.1数学的成语一举成名、一马当先;二人同心、二月春风;三思而行、三人成虎;四体不勤、四面楚歌;五谷不分、五体投地;六六大顺、六亲不认;七步才子、七祖升天;八面玲珑、八仙过海;九牛一毛、九死一生;十面埋伏、十恶不赦等。还

8、有百折不挠、百战不殆;千人所指、千篇一律;万死不辞,、万世师表;众口一词、众矢之的;形单影只、孤家寡人;芸芸众生、茫茫人海等等,不一而足。1.3.2数学成语分类判断:一文不值、一文不名、一筹莫展、一窍不通、一通百通、一语道破。排比:九死一生、一唱三叹、七上八下、三教九流、三令五申、千呼万唤。对仗:三多二少、七长八短、五颜六色、四平八稳、一清二楚、一呼百应。比较:以一儆百、千里挑一、挂一漏万、千虑一得、千钧一发、一曝十寒。形象:一叶知秋、一尘不染、一线希望、两肋插刀、三足鼎立、三生有幸。运算:一分为二、三分天下、平分秋色、五八四十、二一添五、四六分成。2、 中华诗词与数学2.1中华诗词与几何学仰

9、角、俯角,是指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可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联系;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与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联系。等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坐标系,解析几何的工具。唐初诗人陈之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内容涉及到时间、空间及作者当时的情感,将三者综合,可得到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若分别给出准确的参数,可得到作者在坐标系中的确切位置。一般的语文解释说,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然而,从数学上

10、看来,这是一首阐发时间和空间感知的佳句。前两句表示时间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一维空间)。陈老先生以自己为原点,前不见古人指时间可以延伸到负无穷大,后不见来者则意味着未来的时间是正无穷大。后两句则描写三维的现实空间:天是平面,地是平面,悠悠地张成三维的立体几何环境。全诗将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思考,感到自然之伟大,产生了敬畏之心,以至怆然悌下。这样的意境,是数学家和文学家可以彼此相通的。进一步说,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学说,也能和此诗的意境相衔接。2.2中华诗词与微积分极限,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古人以“一尺木椎,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来说明。近来,徐利治先生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绘,可谓妙

11、绝。在微积分教学中讲到无界变量时,用了宋朝叶绍翁游园不值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每每会意而笑。实际上,无界变量是说,无论你设置怎样大的正数M,变量总要超出你的范围,即有一个变量的绝对值会超过M。于是,M可以比喻成无论怎样大的园子,变量相当于红杏,结果是总有一枝红杏越过园子的范围。诗的比喻如此恰切,其意境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形象化了。3、 用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诗词本来就朗朗上口。所以用诗词辅助我们教学就更

12、容易,效果更好。3.1数学教学诗词化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专业术语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抽象化的定理、法则外,如能恰当地运用诗词点缀数学课堂,既可启迪思维,又能增加情趣,有时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可得到不同的结果(如观察立体图),教师可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来形象地说明。数学解题教学,特别是难题教学,若与王国维“三境界”结合,则另有一番风味。学生看到题目,由于思路模糊,找不到任何突破口,心情烦躁,但又必须耐心地分析题意,尽最大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有关信息,好像进入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绞尽脑汁,冥思

13、苦想,久而不得其解,亦如迈入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到方法(如解几何题时,当添上所需辅助线,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情绪倍增),则达到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样,师生不仅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解决了题目,还共同经历了成大事者“立志”、“执著”、“成功”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刚接触题目,未弄清题意,不知如何求解,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分析时,抓住问题本质,解决主要矛盾,好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想了许久,终于有了头绪,但又不能使问题彻底解决,还要继续思考,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陷入困

14、境,感到困惑,努力后得出新的思路,教师可配以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某一问题想了许多方法都未能求解,不经意时,偶尔得一法,使问题顺利完成,就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经过反复思考,问题终于解决,心情舒畅,兴奋不已,则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抽象,这也是数学的一大特色。但是,将数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其实,在我国的数学宝库中,有许多以诗词形式出现

15、的数学题目。讲相关内容时,如能将他们引入教学,可为课堂注入生机,令数学多一份亲切,教学多一份趣味。李白打酒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这是一道民间算题。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如果我们把类似的题目都按照普通模式出题: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刚好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把应用题

16、题目换变成有诗词韵文学生是不是觉得更有兴趣 。此题用方程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2x1)21210,解得x7/8。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增;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这题可用假设法求解。现假设大和尚100个,(3100100)(313)75(人)小和尚人数1007525(人)大和尚人数。 这样是不是更能调动同学们兴趣啊。在现代教学中把一些概念或一些数学思想编成诗歌(或顺口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在四年级的数学中有除法的教学期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试商,试商也是最难点和重点。就要进行比较复杂的试商了。试商也是学生感到最难的。记得我实习的时

17、候一位学生说“我们按书上方法试商很慢,初商改了一次又一次才能确定,想请老师教我们别的好办法” 。我进行了思索。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大于除数的除数的最高位的数,如:9827535 4782327等。这类叫做“大数类”除法,一般用口算定出初商。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如:348058 296783等。这一类叫“小数类”。在对大量的除法算式中寻找到了关于“小数类”的规律。在教学中加入了九除商相同,八除商加一,七除商加一,六除商加二,五除商加倍,四除倍加一,三除一商三,三除二商六,二除一商五。这样诗词化的语言让学生很容易吧知识点记下来和掌握,我的教学也边的容易了。3.2教学激励评价语言诗词

18、化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烦恼和挫折,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思想教育加以疏导。若用平淡无味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说教,就显得平铺直叙,缺乏激情和感染力,也就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说服效果当然不好。反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若能适时地引用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带有格言警句性质的诗词进行教育,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还能增强说服力。例如:当学生学习不刻苦时,教师可用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勉励;学生努力后,进步不大,灰心丧气时,可联系诗句“学习如春之禾,日不见其增,而月有所长,年有所获”来引导;学生在取得成绩沾沾自喜、骄傲自大时,可用名

19、言“谦受益,满招损”或“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来警戒;学生取得成绩,教师进行评价并希望他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时,可说“小菏已露尖尖角”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等等。为考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往往编制由传统题目拼合而成的试题进行测试。若部分题目以诗词形式出现,学生在考试时的压力可得到缓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美的享受。 结束语当前,数学课堂气氛比较严肃、呆板,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在数学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引用诗词,使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而且对学生在数学上的长远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参考文献1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2谈祥柏. 数学与文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3独狼.教我女儿数学M.北京.北震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4张景中.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J.人民教育.2007,18:32-35.5张楚廷.数学文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张奠宙.高师数学系改革的若干设想.数学教育学报.199917张奠宙 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