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4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899203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4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下4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4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4单元导学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6课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学科组长:马晓青 审核人:主备人:马晓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累积课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2、搜集并阅读有关作者和云南歌会的资料。3、朗读课文,了解云南的风俗人情。4、学习文章用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突出的因民歌而显示出的浓郁的地方风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理解文中三个唱歌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本文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教学难点:研读第一个场面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教学用具:多媒

2、体、课件课 型:新授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 预习导航:(课前完成)1、 朗读两遍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障碍。2、 完成小练习册积累运用16小题。3、 查找有关作者和云南歌会的资料。课前两分钟教师进教室督促组长检查各组预习情况,对抗组组长互查,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检查预习:听写生字、交流作者和云南歌会的资料。(5分钟)情景导入,渲染氛围:播放民歌蝴蝶泉边(3分钟)这是一首云南民歌,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即兴歌唱,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祝福。云南的歌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来感受一下

3、那里的民风民俗。二、自主学习导学: (10分钟)1、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随着配乐朗读,低声跟读。感受那美好的民风民俗。2、听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呢?(简要反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不仅作者沈从文喜爱云南的歌会,你们也融入了其中。现在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主解决这两个问题。3、自主阅读思考:(1)、云南的歌会在“歌会”的大标题,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你能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吗?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2)、根据提示,试着在文中勾画出三个场景中所唱方式、歌者的表现及所唱内容。场景方式歌者的表现内容山野对歌或见景生情随事押韵,循环无端山路漫歌赶马的女孩子年

4、纪多不过都充满一种朴素本色美。村寨传歌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这两个问题学生只要认真读文,仔细勾画,很快能解决。完成后可以让5、6组的4号同学来作答。如果答的不够完善,可以让他们组的其他成员补充。三、合作学习提升:(15分钟)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3段,四人组合作学习交流这4个问题。1、 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 文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一句中的“多”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 文章2、3段关于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比较阅读,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哪些民俗?(第1、2两题

5、难度不大在组长带领下,很容易解决。第4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谈,只做以了解,不深究。第3题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予提示:刻画人物或以写实为主,描写人物的面目神态,或以写虚为主,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四、精炼提升:(10分钟)请你仔细观察你所熟悉的一个人,也试着用细腻真实的语言刻画一下他(她)的形象。字数在200字左右。8分钟写,4分钟展示交流,师生一起点评。教学反思: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学科组长:马晓青 审核人:主备人:马晓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累积课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文章用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

6、方法突出的因民歌而显示出的浓郁的地方风貌。 2、学习文章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多层次地展现歌会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选出几处精彩的语言片段赏析品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品味作者融入文章的喜悦之情和陶醉之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学重点:赏析第二、第三个场面。教学难点:探究第二、第三个场面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 型:新授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课前预习)1、阅读两遍课文,重点阅读4、5段。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课前两分钟教师进教室督促组长检查各组预习情况,对抗组组长互查,并将评价结果公布

7、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谈话导入:沈从文像一座通往乡土古寨的桥梁,湖南四川贵州交界的偏远地带的民俗风情,随着他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一天天被人们所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一齐深入领略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二、自主学习导学:(10分钟)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第二、第三个场面。现在请同学们朗读4、5自然段,自主思考解决下面3问题,在书上做好旁批。1、朗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简要赏析,做好旁批。(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2、第4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3、朗读第5段,

8、思考老人常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请你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场面 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盛况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空前 盛装:和逢年过节差不多,收拾的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教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注意力和旁批情况。评价后请同学以抢答的方式作答,其他同学做补充,这时课代表要做好评价(赋分,答对加2分,补充知识加1分)记录。三、合作学习深入探究(25分钟)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讨论交流这三道题,若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时间是13分钟。1、 作者写“山路漫歌”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作者抓住

9、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静态的,是色彩斑谰的;戴胜鸟和云雀边飞边唱,嬉戏呜叫是动态的,它们的歌唱是欢快悦耳的。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赶马女孩子面对如此美景,心中充满喜悦,为之陶醉,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纵情歌唱呢?2、文中最后有一处老歌手的描写,请画出来,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文中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评价各组讨论交流的纪律和参与度,然后请7、8、9组的2号同学跟大家分享成果。鼓励其他组同学做补充。四、精炼提升(1

10、0分钟)云南的歌会一文的场面描写非常出色,点面结合,内容丰富。请你回想一下学校举行某种活动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80字左右)7分钟写,3分钟展示交流,师生一起点评。教学反思: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学科组长:马晓青 审核人:主备人 :马晓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累积课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2、搜集并阅读有关作者和端午节习俗的资料。3、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趣。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宁静、淡泊、闲适的心情和志趣超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11、,感受文章的情趣。教学难点: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 型:新授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 预习导航:(课前完成)1、朗读两遍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障碍。2、完成小练习册积累运用14小题。3、阅读“课时精解”里有关作者的资料。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课前两分钟教师进教室督促组长检查各组预习情况,对抗组组长互查,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检查预习:听写生字、交流作者资料(5分钟)谈话导入:(5分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非常不错。下面我给大家读一首诗,请你们猜

12、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二、自主学习导学: (15分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读出感情、读出情趣来 。那端午的鸭蛋、儿时的生活怎能不令人回味,现在请同学们自主思考下面3个问题,在书上做好批注。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其中哪些是别处没有的?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他对家乡的咸鸭蛋是怎样评价的,从哪句话可以知道?3、

13、为什么作者会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端午的风俗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渲染气氛,为下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端 文预设合理背景)午 名声的 家乡的鸭蛋 特色鸭 挑鸭蛋蛋 端午的鸭蛋 吃鸭蛋 玩鸭蛋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对故乡的热爱 (这个图表是对以上自主学习3题的综合诠释,学生的回答不强求如此精准。)从大家的表述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已能从文章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学习。四人组组长组织组员合作讨论并交流这两道题。三、合作学习深入探究(15分钟)1、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你体

14、会出了哪些味外之味?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对童年的快乐的怀恋,对家乡的怀念,为家乡自豪。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教师评价各组讨论交流的纪律和参与度,然后请1、2、3组的3号同学跟大家分享成果。鼓励其他组同学做补充。教学反思: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学科组长:马晓青 审核人:主备人:马晓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累积课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2、学习将记叙与描写自然融合表现主题的手法。过程和方法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魅力,感受文章的情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文章字里行间

15、蕴含的宁静、淡泊、闲适的心情和志趣超然的情感,培养我们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魅力,感受文章的情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 型:新授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课前预习)1、阅读一遍课文,重点品味语言。2、完成“课时精解”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1小题。课前两分钟教师进教室督促组长检查各组预习情况,对抗组组长互查,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谈话导入: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寻常小物,但细细地品尝,

16、却常有味外之味。 四方食事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优美抒情的语言。二、自主学习导学: (25分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读出感情、读出情趣来 。汪曾祺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1、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2、3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2、重点语句分析: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句体现了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古汉语与口语兼而有之。前几个小分句本是很通俗的大白话,却突然用

17、了一个“多矣”,之后马上又回到大白话,仿佛当代的青年人说着说着汉语,突然夹杂着几个英语单词,并没有不伦不类之感。然后作者又引用了唐代诗人元稹在离思中的一句著名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运用“大材小用”的诗句,来表示自己对别处的咸鸭蛋不屑一顾。这一“文白夹杂”句令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3、重点语句分析: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威蛋的黄是通红的。这一句讲食用咸鸭蛋。作者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中的“扎”的动作描绘,“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声音及颜色的形象描绘,特别“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使读者感受到那一刻的动感与

18、快感,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体现了大作家之文笔。学生的赏析不一定在于如此之细之深,只要能点到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等即可。此环节教师评价并作适当点拨,交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三、合作学习提升:(20分钟)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辞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言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本文的语言质朴、平实、生动,极具个性的本色,要认真品味。汪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情之所至,“小叙事”亦能感动“大家伙”。 下面请四人组讨论交流这2个问题。1、文章开头大谈特谈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不直接切入“端午的鸭蛋”,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作

19、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2、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结尾是狗尾续貂么?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与蛋壳之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虽然对于全文结构的严谨性看来是不那么完整了,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学反思:第18课 吆喝 萧乾学科组长:马晓青 审核人:主备人:马晓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累积课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等词的读音、词义。2.了解

20、作者的有关情况。过程和方法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2、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感受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融入的对老北京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 型:新授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 预习导航:(课前完成)1、朗读两遍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障碍。2、完成小练习册积累运用15小题。3、阅读“课时精解”里有关作者的资料。课前两分钟教师进教室督促组长检查各组预习情

21、况,对抗组组长互查,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检查预习:听写生字、交流作者资料(5分钟)谈话导入:(3分钟)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二、自主学习导学: (15分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读出感情 。清脆悠扬

22、的吆喝声,又带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现在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思考: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2、这篇课文是按照“引入”、“介绍叙述”、“评论”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试将全文14个自然段,分为三大部分。 教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注意力和旁批情况。评价后请同学以抢答的方式作答,其他同学做补充,这时课代表要做好评价(赋分,答对加2分,补充知识加1分)记录。 三、合作学习提升:(22分钟)速读课文第一、二部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下面5个问题。1、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2、第二部分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

23、的顺序写的?3、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4、第十自然段的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5、作者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的有条不紊的? 北京街头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此起彼伏,作者却写得井井有条。因为作者在材料剪裁上下了一番功夫择其要者进行简介;同时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第14题,较容易,仔细阅读相关语段,答案自然就出来了。第5题培养学生整体把控、布局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举出文中具体语句、段落来说明。教师评价各组讨论交流的纪律和参与度,然后请12、11、10、9、8组的同学跟大家分享成果。鼓励其他组同学做补充。教学反思:第18课 吆喝 萧乾学科组长:马晓青 审

24、核人:主备人:马晓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累积课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2、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2、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感受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融入的对老北京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 型:新授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

25、、预习导航:(课前预习)1、阅读一遍课文,重点品味语言。2、完成“课时精解”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1小题。课前两分钟教师进教室督促组长检查各组预习情况,对抗组组长互查,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谈话导入:吆喝一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赏读。二、自主学习导学: (20分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读出特色。重点阅读第三部分,读后自主思考:1、阅读课文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

26、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北京话并不是普通话,它有它的特色。北京话有三大特点:(1)、快。(2)、发音较含混。(3)、儿化音很多。如第3段:”馄饨喂_开锅,”葫芦儿_冰塔儿”大多以短句为主,读起来干脆利索,体现北京话的特色.儿化音在本文中比比皆是:如:嗓门儿,冰塔儿,卖花儿教师点拨: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3、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试找出几句品味这一特点。如:“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

27、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学生的品味不一定如此之细之深,只要有感觉,能够找出具体句子略作赏析即可。此环节教师评价并作适当点拨,交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我们进一步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作者的情感。四人组讨论下面2个问题。三、合作学习:(10分钟)1、文中说“我”听到买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是夸张

28、吗? 2、介绍各种吆喝声的过程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对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眷恋之情。学到此时,这两题学生在交流中就能很容易明白、理解。四、精炼提升:(15分钟)小册子第二大题“阅读鉴赏”,重点交流第3、4小题。教学反思:第19课 春酒 学科组长: 马晓青 审核人:主备人:马晓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累积课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

29、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教学难点: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课 型:新授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 预习导航:(课前完成)1、朗读两遍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障碍。2、完成小练习册积累运用13小题。3、阅读“课时精解”里有关作者及其创作概况的资料。课

30、前两分钟教师进教室督促组长检查各组预习情况,对抗组组长互查,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检查预习:听写生字、交流作者资料(5分钟)谈话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二、自主学习导学: (20分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甜甜的春酒,母亲的骄傲,请同学们自主思考下面3个问题: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

31、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 2、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教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注意力和旁批情况。评价后请1、2、3组同学作答,其他同学做补充,课代表要做好评价(赋分,答对加2分,补充知识加1分)记录。三、合作学习提升:(20分钟)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

32、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问题预设: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2、“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5、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6、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

33、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当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谈个人真切的体味,说明理由时要符合那时那景。教学反思:第20课 俗世奇人 冯骥才学科组长:马晓青 审核人:主备人:马晓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累积课时: 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了解有关冯骥才的文学常识。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对故事情节曲折有致的安排。2、根据文中情境进行诵读,揣摩品味重要语句。理解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民间艺人的

34、状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根据文中情境进行诵读,感知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揣摩品味重要语句。理解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语言风格。课 型:新授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 预习导航:(课前完成)1、朗读课文泥人张两遍,读准字音,读出感觉。2、阅读“课时精解”里有关作者及其创作概况的资料。3、完成小练习册积累运用15小题。课前两分钟教师进教室督促组长检查各组预习情况,对抗组组长互查,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检查预习:听写生字、交流作者资料(5分钟)谈话导入: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

35、,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一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二、自主学习导学: (15分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泥人张,最好能读出单口相声的感觉。读后自主思考:1、“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2、理清故事情节:泥人张是如何与海张五较量的?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3、“泥人张” 奇在什么地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4、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你能找出几句赏析一下吗?5、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海张五(描写方法): 泥人张(描写方法): 通过以上的描写,你觉得泥人张、海张五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这

36、5个问题学生只要认真读文,仔细勾画,很快能解决。完成后请4、5、6、7、8组4号来作答。如果答的不够完善,可以让其组组员补充。课代表做好评价记录。三、合作学习(12分钟)本文语言相当精彩,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简要说说它精彩在何处?问题预设:1、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好在哪里?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真是不可更易的一个字。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当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时,若已谈到精彩之因,就不过多纠缠,若没点到教师要鼓励其他同学各抒己见。四、精炼提升:(13分钟)学习课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简洁生动的语言,续写海张五看到小杂货铺上成排贱卖的泥人后的神态语言或动作。字数不得少于200字。(8分钟写,5分钟展示交流,师生一起点评。)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