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一课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加几”一课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汕头市教育局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模式探究课题资料9加几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中寨小学 林燕华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10加几,以及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初步渗透了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思想。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知识可以进一步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一轮课改中,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争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
2、生用新颖独特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二、案例描述:新课初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这样的情境(CAI课件出示运动会的主题图并配上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学生观察后,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后,师: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快发完的时候,小明问:还有多少盒饮料?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想想办法,互相说一说。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孩子们的认知个性特点,鼓励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便说:“你可以选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他们所想到的方法必然
3、是多种多样的。用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推算法的学生都有,而且他们的表现欲都很强,都自己要求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自己的算法,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自信,他们在表述“凑十法”时十分富有童趣:9如果变成10就好算了,3很大方就借了一个给9,9就变成10了,3就变成了2,10加2等于12。还有一些算法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例如:把9看成10,10加3等于13,9看成10就多看了1,13减1等于12。再如,有的学生说因为我会算10加3等于13,9比10少1,所以9加3等于12。听到这么精彩的发言,我很激动,同时,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要相信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
4、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方法。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方法后,我并不急于去评价哪种方法好。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算。到底哪种方法好呢?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孩子们听了以后,都议论纷纷,有的说答案太复杂了,太繁了,同时也解释了他们的方法能多么简单、多么快地算出结果。这时,我决定在这个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我利用运动会的资源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几个踢毽子的?有几个跳远的?有几个跳绳的?有几个跑步的?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在教师创设的这一情境里,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开始主动地探索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
5、解决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1)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师:要算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板书9+3)等于几?怎样想的?(2)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算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板书9+7)等于几?怎样想的? 学生的兴趣很高,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最后,我就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在最后的巩固练习时,我抓住孩子的好胜心理,创设了一个孙悟空两次被托塔李天王捉住,都被孩子们所学的知识解救出来。孙悟空为了报复李天王,嘴里不断地喷水,想把李天王给淹死的情境。孙悟空每喷一口水,就出现一道“9加几”的计算题,要求孩子们解答,一共出示了1
6、0道题,从孩子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多数孩子能用“凑十法”很快地算出得数,课堂上又掀起一个小高潮。 三、案例反思: 新课标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考虑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新课标指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
7、,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创造”数学的过程。从“运动会”情境图中提出数学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9+4”的算法,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思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算法,体现了不同的思维层次,表达了学生对问题最直接、最真实的理解。教学中我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帮助理解和掌握算法。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操作的经验,因此很多同学很快就直观地掌握了“凑十法”。 2、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
8、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正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机械地让学生掌握几种计算方法,一切都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述,自主探索,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建构,自然而然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学生的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理解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培养创新意识,优化计算方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
9、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闪现创新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反思,从而优化算法。四、案例点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继续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而“9加几”又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它对于学生掌握“凑十法”,以及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创设生活情境,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是数学课
10、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依据现实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趋势。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学校运动会这一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既有同学们为运动员分发饮料的画面,又有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看着这熟悉的场景,听着这熟悉的乐曲,我们仿佛回到了运动场上。正是在运动场上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现在还有多少盒饮料?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一个个实际问题都抽象成了“9加几”的计算问题。这样的情境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深深地感受
11、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计算也是可以生动有趣的。2、提供探究空间,在多种算法中掌握基本算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的特别要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在“9加几”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有的“点数”、有的“接数”、有的“凑十”、有的“推算”等等。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不是教师来评价谁的方法优与劣,而是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谁的方法更“好”;不是教师来强调一定要掌握某一种算法,而是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到“我”更喜欢哪一种算法。在学生有了这种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教师再来组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理解“凑十法”,并掌握用“凑十法”进行“9加几”的计算。这样使学生既有了“算法多样化”的感受,又掌握了“凑十”的基本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才是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才是具有意义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