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生活实际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案例).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8981727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生活实际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系生活实际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生活实际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生活实际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联系生活实际,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 陈建华【案例背景】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大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这就是“数学味”太浓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而教科书只能从一般要求和共性的角度提供基本内容,不可能全面反映所有学生的特殊情况和个性特点。因此,教师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规律等方面出发,在书本一般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调整和组织针对性较强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适应学生需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从小学数学人教版二下统计教学内容的两次试教过程,进行阐述。【案例描述】教学一:师:统计在日常

2、生活中应用很广,我们该怎样收集数据呢?我们来看一段录象,以了解某一段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边说边播放录象)。下面请大家一边看录象一边统计通过的各种机动车辆数。播放30秒,让学生尝试记录。反馈,学生的统计结果各不相同。生1:车太快了,记不下来。生2:一个人又要看,又要记,没等我把车的名称写好,车已经开过去了。师:那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1:我们可以几个人合作,一个同学只管看屏幕,开过一辆车就把车型告诉其他同学,由其他同学记录。学生四人一组试一试。练习设计练习:四(1)班图书馆有故事书28本,科技书16本,连环画42本,其他书8本。把各科书的本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种类合计故事书科技

3、书连环画其他数量教学二:师:同学们的功课真是丰富多彩,你喜欢哪一门功课?(投影出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数学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语文思品英语语文语文下午数学语文体育常识美术常识班队语文数学语文生1:我喜欢体育,因为体育课可以活动。生2:英语很有意思,我喜欢英语课。生3:常识内容丰富多彩,我喜欢常识课。生4:我喜欢音乐课。生5:我喜欢美术课。师:同学们想知道全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功课吗?那我们怎样才能调查出来?生1:逐一问。生2:举手表决。生3:可以用投票的方法。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用投票来统计,请各位同学在选票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一门功课。(小组上交)师:数据收集起

4、来要整理,那么计票用什么方法呢?生1:我觉得用“”表示挺方便。生2:我是用“”的方法。生3:我是用“正”字法,它统计起来方便!生4:我是用“”的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自由选择4人一组(师生反馈交流,最后得出用“正”较好)练习设计:练习: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人数案例分析与反思一、数学生活化教师在设计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找准教学的起点。只要我们摸清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创造性地变更知识形成过程的某些环节、把握好知识形成过程展现的时机与方式,就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数学生活化”的最大意义在于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

5、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首先,要从研究学生认知特点来把握起点。学生喜欢学习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因而,在第二次教学活动(教学二)中,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功课”,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体验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无疑抓住了学生的心。其次,研究学生现实经验来把握起点。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不同,每个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教学二中,学生得出“逐一问”、“举手表决”、“投票法”等方法,这些无疑是学生的现实经验。从两次教学活动来看,反应了教师对起点认识的不同。教学一从学科系统性和知识连贯性出发,侧重于知识的逻辑起点;从教学实践来看,这样的的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

6、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培养。而教学二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侧重于学生的现实起点。在教学二中大胆将数学回归生活,问学生喜欢哪一门功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距离。而一周功课统计表的呈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统计表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了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二、学科综合化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因而数学教学应体现综合的思想。由此可见,数学学科综合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我们应用“大数学观”的理念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起来。首先,从学科

7、综合来设计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凡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任何学科只要能创设合适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那么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教学二中的片段二就有机地融合了数学、自然、社会知识于一体;这样的练习有深度有内涵。自然在实践中学生是积极地投入到统计过程中去,因为他们也想知道统计的结果,很显然,着与教学一中片段二相比,题目无疑新颖、现实、有趣多了。其次,以学科综合来丰富教学形式。数学与学科综合是数学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混编的形式组织教学,或选择若干具体题目,以体现

8、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展示数学的综合性。教学二无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从教学结果来看,都显示学科综合化下的数学的生命和活力。从两次教学实践来看,反应了教师对学科综合的认识不同。教学一脱离学科综合的目的,为了综合而综合,人为地设计了一个统计车辆的活动,学生感受不到将数学的趣味性。这种人为创造的数学与交通结合的生活经验犹如“无源之水”,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二突出了学科综合,数学与学校生活、自然、社会、常识、人文地理等知识有机融合,充分诠释了课程改革的宗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这一理念。三、教材整合化教材是外在,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学生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加工或补

9、充。首先,教材并非是教学的“第一”。主导教学的第一因素不是教材,而是先进的教学观念。我们应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最终使教学目标不改,做到“形异神同”。教学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二大胆改编教材,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其次,教材并非教学之“唯一”。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学可用之“材”,除“教材”之外,其实还有情境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人才”学生自身的人才资源。教学二与教学一相比,无疑使“教材”更具情趣化,生动化、实用化!再次,教材并非教学之“归一”。“教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是回归“教材”,而应该回归“

10、生活”,引导学生学活知识、学好知识,步入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就此而言,“教材”并非教学的出发点,更非教学的终点,而仅仅是教学的媒介。教学二提供的素材、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明显的起到了学习媒体的作用,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这些都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情景,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对比两次教学活动,明显发现了教学二较好贯彻了教材整合的理念,紧凑、严密、有机地处理教材,给教学二提供了成功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必须对所教教材进行“二次开

11、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组,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和活力。四、学习合作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首先,营造氛围,激励合作学习的兴趣。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一的合作学习之所以不如教学二,原因在于营造的氛围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哪个小学生在生活中去数过有多少辆车开过呢?其次,建立机制,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老师在日常教学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

12、誉感,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从教学一和教学二来看,都有学习小组这种学习方式,但二者的效果却不同。教学一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的不自然。学生没有形成一个主动探究的合作学习氛围。而教学二的合作学习是在研究“全班同学最喜欢的功课”时自然产生的自发性探究活动。在具体组织时,小组内分工明确,有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故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为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互动、互惠的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五、过程体验化新的数学课程理念认为:过程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

13、法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全员参与、丰富生动、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的个体经历。学习的体验,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在教学二中,学生发展积极、踊跃、师生交流融洽,而学生价值观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次,过程是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得到发展的生命经历。数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的过程是交往互动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教学二中,学生得出用“”、“”、“”、“正”等方法统计数学,用“正”统计数量,具有优越性。教师不是通过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二者得出结论。这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尊重,通过学习,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较大的发展。-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