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答题技巧与方法.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8979046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与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答题技巧与方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政治答题技巧探秘一、审题技巧审题是关键。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审题是关键,否则偏题、跑题错题、漏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必须细心审慎、逐字逐句的审读,善于抓住“题眼”、“切入点”、“突破口”,即关键的字、词、句,读懂题意,推敲题意,揣摩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抓住立意(中心思想),明确题的指向、类型、范围、要求等规定性。尤其是看来容易的、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细之又细,反复推敲,严防错漏。二、选择题答题技巧1、基本要求:“三审”即审题干、审题肢、审题肢与题干的关系。(1)审题干即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2)审题肢即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3)审题肢与题干

2、的关系即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2、主要方法(1)基本方法:“两排除一择优”,即排错法、排异法、择优法。排错法即排谬法(逆向选择为排正法);排异法即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择优法即选出最佳选项。(2)演变方法:“八排除”即排倒法、排重法、排间法、排乱法、排外法、排混法、排正法、排非理性法。排倒法即排除因果倒置的题肢;排重法即排除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间法即排除间接联系的题肢;排乱法即排除逻辑混乱的题肢;排外法即排除外延不一的题肢;排混法即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排正法即排除正确的题肢(逆向选择);排非理性法即相信第一选择(感觉)。3、基本步骤:“一抓二排三择优四回顾”(1)“一抓”:

3、即抓住题干立意(中心思想),明确题干的规定性,以干求肢。(2)“二排”:即综合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排除错误的、无关的、不符的题肢,确定应选项。(3)“三择优”:即运用比较法,在符合题意的正确题肢中,选出最佳项。(4)“四回顾”:即检查验证,有疑问的小题再作思考、推敲,可用“代入法”,作出最后的理性选择。4、“十不选 ”(1)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除外); (2)题肢不符者不选;(3)因果相悖者不选 ; (4)间接联系者不选;(5)外延不符者不选 ; (6)自相矛盾者不选;(7)同义反复者不选 ; (8)正误混杂者不选;(9)逆向正确者不选 ; (10)要求单一者不选。5、选择题基本类型:从干

4、肢关系分为“九大类”(1)比较异同型 (2)因果关系型 (3)评价分析型 (4)理解说明型 (5)事例材料型 (6)引文(古文、成语、俗语、名言、诗词)材料型 (7)图表材料型 (8)漫画材料型 (9)一材多用型三、主观题答题技巧(一)答题基本步骤与方法1、“两审一结合”:即先审设问,再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审设问:“五审”即审题型、审主体、审客体(对象)、审知识范围、审分值。(2)审材料:逐字逐句审读材料全文,包括容易忽视标题、标点符号、注释等。归纳中心思想:发现和捕捉、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勾画圈点;排除干扰信息,抓住关键字、词、句,寻找“题眼”、“切入点”、“突

5、破口”,提炼、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层次,提炼、归纳、概括段落大意。寻找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材料。(3)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四扣”即扣设问、扣材料、扣知识、扣时政热点。根据设问的规定性和有效材料信息,运用发散思维,联系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多角度思考,揣摩、推敲、领悟命题意图(即考什么),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即答案就在材料中。进一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筛选、调用和迁移相关理论知识,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言之有物);整合、理清答题思路,列出答案要点,包括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言之有序)。2、组织答案(1)一般模式:理论知识(观点、原理)+材料分析(2

6、)方法选择:限定性设问(知识范围具体、明确),即封闭型主观题,主要采用“演绎法”(一般到特殊);开放性设问(知识范围宽泛、笼统),即开放型主观题,主要采用“归纳法”(特殊到一般)。(3)注意“八化”,追求“二美”。“八化”:答案要点化要点段落化段落序号化术语专业化(教材术语、时政术语)知识精准化叙述逻辑化内容完整化书写规范化“二美”: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总之,高考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大能力,因此答主观题必须充分运用发挥抽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五大思维能力。基本方法归纳为:“读、抓、悟、联、扣、列、答”七步曲。(二

7、)基本题型答题思路与方法1、体现反映类(1)类型:分为“体现反映什么”和“如何体现反映”两大类。“体现反映什么”属归纳型主观题,就是从材料中的特殊事例归纳出一般性的知识,即从特殊到一般(材料+观点)。常用标志性设问词语是:“蕴涵了”、“体现了”、“反映了”、“说明了”等等。“如何体现反映了”属演绎型主观题,就是根据已知知识分析其在材料中是如何具体体现反映的,即从一般到特殊(观点+材料)。 常用标志性设问词语是:“如何体现”、“如何反映”等。(2)答题原则:“答案必在材料中”。公式:1+1=1,即从材料中提炼一条有效信息,找出一条对应观点,组成一条答案。(一一对应关系,材料与观点必须对接)(3)

8、答题思路:定点法,即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查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四作答: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4)答题模式:归纳法:材料+体现了(反映了、说明了等)+观点;演绎法:观点+材料+体现了(体现了、反映了)这一点。2、原因意义类(1)常用标志性设问词语:为什么、原因、依据、理论依据、理由、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正确性、合理性、可能性等。(2)答题模式: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即观点+意义。理论依据指设问指向的教材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指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设问指向的现状、必然性(紧迫性)、必

9、要性、重要性(意义)、可能性、危害性等。意义,在狭义上一般指必要性和重要性,广义上也指作用、影响,一般由近及远(从直接到间接)、由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从国内到国际)、由微观到宏观、由理论到实践、由经济到政治到文化。3、措施办法类(1)常用标志性设问词语是:“怎么办”、“怎样做”、“ 如何做”、“对策”、“建议”、“启示”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当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2)答题原则主体定位法,关键是审主体。明确主体是谁,有几个主体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各司其职,并对措施办法进行综合。经济生活、经济学常识的主体:国家(政府)、企业(生产经营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

10、人等);政治生活主体:国家(人大、政府)、政党(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政协、人大代表、人民(公民)、国际组织(联合国)等;文化生活主体:国家(政府)、企业(生产经营者)、个人(公民)、人民群众等;生活与哲学的主体:国家、企业、个人、人民群众等。对症下药+各司其职。对症下药就是材料呈现负面现象,其正面就是正确措施,如水土流失、资源浪费,其正面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若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归纳、概括、总结即可。各司其职就是从不同的主体去找不同措施。(3)答题思路:定点法,即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从三个方面找措施,即从教材中找、从材料中找、从大政方针中找,并加以整合。在没办法的

11、情况下,可以改写材料,重新整理组合。(4)答题模式:观点+措施。其中,启示类:观点+道理(措施),一般侧重于措施,道理从“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思考组织;生活与哲学:原理不用过多表述,只答名称或内容要点,侧重于方法论。答题常用词语:坚持、建立、健全、完善、改善、加强、制定、贯彻、树立、保护、调整、改进、提高、转变、发挥等动词。4、认识评价类(1)常用标志性设问: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说明某一事物等。(2)答题思路:发现问题“是什么”(判断表态,其中辨析题最后表态);分析问题“为什么”(阐述道理,对与错都得论证);解决问

12、题“怎么办”(明确做法)。“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内涵、性质、特征、目的、实质等),或题目中概念、观点的对错;“为什么”、“怎么办”见前2、3所述。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图表类(1)题型概述一般采用具体到抽象的形式,运用表格、坐标、数据等具体材料说明诸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经济效益、居民生活水平、国企改革等问题。常见标志性设问:表一、标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问题);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的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谈谈。的做法(措施)。(2)答题思路审设问:特别注意审查设问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围绕中心相对独立),还是递进关系

13、(层层深入)。设问基本结构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表一、表二之间有何联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常见前两种。审材料材料构成:材料一般由表题(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构成。常见图表形式: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等。审查方法:“三看三比一提炼”。“三看”:看标题(题眼或中心)、看图表(项目、数据答案主要来源)、看注释(解释、提示、补充)。“三比”:横比比较不同信息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比联系、找差距(差异);纵比比较每个要素的历史变化,即比变化;综合比(包括表与表之间的比)概括中心观点或基本结论,即下结论。其中,贯穿着定量比与定性

14、比相结合。“一提炼”:从现象到本质,即从数字到术语、从感性到理性、从材料到观点、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总之,必须“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不忽视细节 ,包括时间尤其是特殊年号隐含着重大时政背景。采取定量比与定性比相结合,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信息,辩证地认识图表信息,把握其内在联系,提炼、归纳、概括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基本结论。关键在于从对比分析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城乡、区域、行业等),找出异同。比较不同项目的变化方向、趋势,往往可以表述为:上升、下降,增加(增长)、减少,加快、减慢,扩大、缩小等。答题要领:两个统一,即现象与本质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材料的统一)。具体是:将图表语言(即数据、图形)转化为文字语言,实现从定量到定性的转换,不能罗列数字;先总后分,先整体后部分,先共性后个性。其中,不管是问材料反映的现象,还是反映的问题或信息,都要考虑产生现象的原因或影响即背后的本质性问题;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总之,答题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