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估检测(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评估检测(一).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阶段评估检测(一) 必修1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C.由于病毒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营寄生生活D.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2.(2012盐城模拟)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表示植物细胞内淀粉b和糖原a的关系B.若乙图中a和b分别代
2、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原核细胞内的核酸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D.丁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核糖核酸b的关系3.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后装入一半透膜袋内,扎紧袋口后将此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的液体中取样并等量分装于几支试管中,各滴入不同的试剂进行相应的检测,最可能观察到 ( )A.滴入碘液摇匀溶液变成蓝色B.滴入斐林试剂隔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C.滴入苏丹染液隔水加热溶液变成橘黄色D.滴入双缩脲试剂摇匀溶液变成紫色4.(2012亳州模拟)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下列有关DNA和R
3、NA的比较正确的是(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B.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C.结构上,DNA多为双链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5.某科学工作者研究某细胞的组成成分时,提取到两种大分子物质T和D,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t和d。已知t是葡萄糖,且T遇碘不变蓝,D可以被胃液中的某种酶消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肯定为植物细胞,T物质是纤维素B.物质d中肯定含有元素氮,不含元素硫C.物质D一定是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其合成受核DNA控制D.T和D的合成过程中
4、都能产生水6.秋天,在温室内,一种仙人掌的茎和“叶”长刺的基部常常会渗出一种白色的晶体状颗粒,尝一尝有较甜的味道。与上述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心体A.B.C.D.7.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磷脂和蛋白质B.多糖和蛋白质C.磷脂和多糖D.单链DNA8.如图是测定了某种生物的细胞对甲、乙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该物质浓度的关系绘制成的曲线,你认为下列四种说法中正
5、确的一项是( )A.甲物质是主动运输,乙物质是自由扩散B.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C.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与乙物质相同D.K+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甲物质相同9. (预测题)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示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C.图甲中与细胞的选择性吸收有关,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10.(2012铜陵模拟)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
6、物的红细胞吸水涨破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11.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也能运输蔗糖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12. (易错题)图1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图2是设计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水柱a将先上升后下降C.图乙中水柱b将持续上升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13.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
7、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酶B比酶A活跃 B.酶A存在于唾液中C.酶B的最适pH为1.8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14.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所示),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PCNA可能影响染色体的平均分配C.PCNA可能与DNA分子的复制有关D.肺癌病人体内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15.真核细胞的DNA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是不同步的,有的先复
8、制成功,有的后复制成功。如图中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是( )16.下列关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重叠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A.B.C.D.17.(2012六安模拟)如图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代谢简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细胞处于黑暗环境中,那么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B.细胞没有与外界发生O2与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
9、用速率C.细胞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D.对细胞的分析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18.向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ATP合成,则使C3含量上升B.若b能抑制CO2固定,则使H、ATP含量上升C.若c能促进H的产生,则使C5含量下降D.若d能促进(CH2O)的合成,则使H、ATP含量下降19.(2012合肥模拟)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
10、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水的生成过程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但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0.如图是对不同材料的色素提取物进行层析的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21. (易错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下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
11、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22.(2012黄冈模拟)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B.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C.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23. (预测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凋亡相关的
12、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图示该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D.细胞凋亡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24.(2012安庆模拟)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C.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D.从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DNA分子发生变化的结果25.(2012洛阳模拟)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H可在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
13、还原 B.H经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过程旺盛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26.(10分)(探究创新题)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某同学想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请你帮助完成相关设计。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1)实验假设:_。(2)实验步骤: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去掉。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另取两只烧杯,编号A、B,分别加入_。然后
14、在A烧杯中加入30 mL的土壤浸出液,在B烧杯中加入_。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在A1、B1中加入_。在A2、B2中加入_,并加热。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3)实验现象:如果支持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27.(10分)(2012安庆模拟)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1)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_ (填图中标号);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_。(2)请写出
15、一种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_。(3)图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甲的_和_(填标号)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_。(4)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和_。(5)若已知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除消化酶外,还可能是_、_等。28.(10分)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_和_。(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3)过程、发生的场所依次是_和_。(4)上述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ATP的结构简式是_
16、,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_。(5)较强光照下,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_。29.(10分) (预测题)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变后表达的产物是G蛋白。当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后,G蛋白将信号经图中的过程形成转录激活剂,激活剂激活、启动过程,形成大量物质D,导致细胞周期启动并过度分裂(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癌细胞的两个重要特点是_。(2)G蛋白与GTP作用后获取能量,变为转录激活剂。GTP与ATP都是能源物质,参照ATP的命名方法,请写出GTP的中文名称:_。(3)原癌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_。(4)根据图中的信息
17、,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提出一种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_。30.(10分)(2011全国卷)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表。编号组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处理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空气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CO2和N2蒸馏水浸泡,水中通入空气蒸馏水浸泡,水中通入CO2和N2光照黑暗光照黑暗光照黑暗光照黑暗检测结果有淀粉有淀粉有淀粉无淀粉有淀粉无淀粉有淀粉无淀粉回答问题:(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
18、来自于_的光解。(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直接能源物质是_,后者是通过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有、无)淀粉。答案解析1.【解析】选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A错误;病毒只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细菌具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也无细胞器,只能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C、D错误。【方法技巧】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差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19、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解析】选B。淀粉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二者无从属关系,A错。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其中的核酸都是两种:DNA和RNA,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B正确。核糖体无生物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RNA两种,但并非所有蛋白质都是酶,D错。3.【解析】选B。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物质进出,不允许大分子物质进出,小麦种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在发芽过程中可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烧杯,取样后滴入斐林试剂隔水加热会有砖红色沉淀产生。4.【解析】选C。核酸有两种,在结构上,DNA多为双链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故选项C正确。真
20、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组成DNA的碱基有A、T、C、G,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5.【解析】选D。由于物质T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且遇碘不变蓝,则T肯定是多糖,且一定不是淀粉,遇碘不变蓝的多糖除纤维素外,还有糖原,因此T不一定是纤维素,该细胞也不一定是植物细胞;胃液中只有一种酶胃蛋白酶,因此D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d)都含氮,有的含硫;只有分泌蛋白才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由葡萄糖合成多糖和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都要脱水。6.【解析】选B。仙人掌的分泌物有甜味,说明是糖类,由绿色植物的
21、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分泌物的运输、加工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线粒体提供能量。7.【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及获取信息能力。2.题眼:“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由此推出该物质相当于糖蛋白。【解析】选B。在细胞膜结构中具有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8.【解析】选B。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对甲物质的吸收速率始终与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而对乙物质的吸收速率开始时随乙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加快,当乙物质浓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吸收速率不再增大,而保持稳定状态。根据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可判断出:细胞对甲物质的吸收方式为自由扩散,对乙物质的吸收方式
22、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方法技巧】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判断(1)根据物质名称判断水、CO2、O2等小分子和甘油、乙醇等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运输;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带电粒子,如Na+、K+、Ca2+等以主动运输方式运输;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为协助扩散,这是高中阶段要掌握的惟一一个例子。(2)根据曲线判断有饱和点的曲线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成正比关系的表示自由扩散;与呼吸作用或氧浓度有关系的曲线表示主动运输。(3)根据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都是主动运输。9.【解析】选B。图甲中为多糖,为蛋白质,为磷脂
23、双分子层,图乙中A是亲水性头部,B是疏水性尾部,共同构成了细胞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磷脂分子无此功能。10.【解析】选C。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甲基绿染液是观察DNA分布时所用的染液,故选项C错误。细胞膜的制备需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再提取细胞膜;细胞器的分离利用了差速离心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故选项A、B、D正确。11.【解析】选D。由图分析知,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因此属于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因此该膜中载体蛋白不能运输蔗糖。碘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
24、海带细胞。由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因此协助扩散存在最大运输速率,即会出现饱和现象。12.【解析】选D。由图分析知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图甲中水柱a会上升一段时间后保持不变,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13.【解析】选D。由图判断酶A的最适pH为4,酶B的最适pH为6,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没有范围限制,无法比较酶A和酶B的活性。14.【解析】选B。由图中坐标曲线可知,PCNA浓度在S期增加到最大后又降低,在G2期逐渐降低并在分裂期降到最低,说明PCNA作用的时期主要是S期;而DNA含量曲线在S期加倍,说明S期主要是进行DNA复制,由此可以推测PC
25、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可能与DNA的复制有关;肺癌病人体内存在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故PCNA浓度较正常人高;图中PCNA浓度在分裂期最低,说明PCNA在分裂期不发挥作用,故不能影响染色体的平均分配。15.【解析】选C。染色体复制后,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16.【解析】选B。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离;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彼此分散不相互重叠;由于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因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并不能观察到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17.【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说明该细胞处
26、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A项正确。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CO2供给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产生的O2供给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且该细胞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该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一方面来自线粒体的供应(N2),另一方面来自大气中(N1),说明该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C项正确。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O2一方面来自叶绿体的供应(m1),另一方面来自大气中(m2),说明该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对光合作用而言,消耗的CO2量和产生的O2量相等;对呼吸作用而言,消耗的O
27、2量和产生的CO2量也相等,因此N1=m2,D项错误。18.【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H和ATP参与C3的还原过程;(2)CO2固定过程产生C3。2.解题关键:(1)明确ATP、H能促进C3的还原。(2)明确CO2的固定受抑制,C3含量减少,C5含量增加。【解析】选C。若a能抑制ATP合成,则使C3的还原过程受阻,C3含量上升;若b能抑制CO2固定,则使C3的还原过程因原料不足受阻,使H、ATP含量上升;若c能促进H的产生,使C3的还原过程加快,则使C5含量上升;若d能促进(CH2O)的合成,则使C3的还原过程加快,H、ATP的利用加快,使其含量下降。19.【解析】选D。细胞质基质进行的
28、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即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线粒体内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化学反应,而水的生成则发生在第三阶段。20.【解析】选B。Mg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缺Mg时,叶绿素无法被合成,不会出现B项层析的结果,B错;新鲜菠菜叶片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后,层析结果如A项所示;晾干的槐树叶片中,叶绿素大部分分解,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如C所示;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因此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蒜苗叶,无法形成叶绿素,叶片呈黄色,色素提取结果如D所示。21.【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读图审题能力和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理解。2.解题关键:将图中的距离转化为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再进
29、行相应分析判断。【解析】选D。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点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左移动。22.【解题指南】1.题眼: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由此注意CD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2.解题关键: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发生在间期,在其复制之前大量合成蛋白质;末期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解析】选B。AB段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加倍表示其在复制,出现CD段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是后期,末期才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的现象。23.【解析】选
30、B。细胞凋亡在个体的一生中都会发生,在个体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凋亡基因表达的结果。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后,由溶酶体释放水解酶,使其裂解。24.【解析】选D。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选项A正确;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由于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导致合成的物质种类、数量不同,从而使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选项B正确;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不同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合成的蛋白质种类、数量不同,选项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是由于DNA分子发生变化的结果,故选项D正确。25.
31、【解析】选C。表示光合作用,表示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对;表示细胞呼吸,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B对;梳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并据图分析,能形成ATP的过程有,C错;向阳坡上的小麦光反应供应的H和ATP充足,光合作用速率高,有机物的净积累多,生长旺盛,D对。26.【解析】(1)因为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因此该实验需假设土壤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2)首先制备土壤浸出液(其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然后取两个烧杯,编号A、B,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淀粉糊,再次向一个烧杯加入3
32、0 mL的土壤浸出液,向另一烧杯中加入30 mL(等量)的蒸馏水,做对照实验。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3)如果实验假设成立,则实验现象是A1无蓝色现象,B1有蓝色现象;A2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2无砖红色沉淀生成。答案:(1)土壤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2)等量的淀粉糊 等量(30 mL)蒸馏水碘液 斐林试剂(3)A1无蓝色现象,B1有蓝色现象;A2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2无砖红色沉淀生成27.【解析】(1)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无叶绿体3。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甲
33、图中是真核细胞,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如果甲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则为活细胞。(3)根据乙图中两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反应可知,左侧生物膜位于叶绿体(甲图中的3)类囊体薄膜上,右侧生物膜是线粒体(甲图中的4)内膜。两种反应都产生ATP。(4)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有氧呼吸的主要因素是氧气。(5)除了消化酶外,抗体、一些激素和血浆蛋白都是分泌蛋白。答案:(1)3 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答案合理即可)(3)3 4 ATP (4)光照 氧气(5)抗体 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血浆蛋白(任选2
34、种)28.【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1)由图判断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2)物质a为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3)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4)上述 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光反应过程,、所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阶段完成H和氧气的结合,因此必须有氧气参与。(5)较强光照下,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答案:(1)氧气 二氧化碳(2)类囊体薄膜上 防止色素被破坏(3)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4)、 A-PPP (5
35、)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29.【解析】(1)癌细胞的特点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无限增殖。(2)ATP为三磷酸腺苷,其中A为腺苷,参照ATP的命名方法,GTP的中文名称为三磷酸鸟苷。(3)原癌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4)根据题干信息,癌细胞产生的诱导因素为“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可以从“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和“生长因子”两方面考虑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答案:(1)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无限增殖(2)三磷酸鸟苷(3)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4)破坏细胞膜表
36、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或服用结构与生长因子类似的物质)30.【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图表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关系、影响因素等的掌握情况。2.解题关键:图表分组比较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解析】(1)组5叶片有光照、CO2,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光反应中H2O的光解。(2)进行有氧呼吸的条件是有氧气,还要注意题中条件是“黑暗条件下”,组2和组 6符合要求。(3)组2叶片,没有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此过程需要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与组2相比,组4叶片不同的条件是组4叶片无氧气,所以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组4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ATP。(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无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无淀粉。答案:(1)光合 H2O (2)组2和组 6(3)葡萄糖 ATP 有氧呼吸 组4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ATP (4)无-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