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项目运营管理【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项目运营管理【参考】.docx(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传感器项目运营管理传感器项目运营管理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项目简介3二、 项目计划7三、 项目控制10四、 时间成本优化11五、 时间资源优化13六、 商业模式概述13七、 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17八、 发展战略与运营战略18九、 平衡计分卡20十、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21十一、 生产率的概念22十二、 ISO9000:2015族标准的核心标准24十三、 ISO9000:2015族标准概述43十四、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48十五、 质量管理新发展58十六、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62十七、 质量管理工具65十八、 公司简介69十九、 经济效益分析70营业收
2、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7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79二十、 进度实施计划8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0一、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2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6000.00(折合约24.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7410.04。其中:主体工程16080.90,仓储工程7188.4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
3、务设施2752.12,公共工程1388.54。(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
4、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在国家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不断支持下,我国智能传感
5、器产业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新兴应用的强劲拉动带动了国内市场机遇。部分国内具有自主研发优势的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并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不断缩小与国际著名品牌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由于工业离散传感器需要极高的可靠性并高度适配客户应用场景,新开发产品在全面打开市场前,需历经选型设计、样机检验、小批量试用等多个阶段,有较长的推广周期。当产品通过客户多个验证环节后,公司会获得客户黏性,实现稳定的规模化采购订单,客户忠诚度较高。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相关规划,智能型光电传感器、智能型接近传感器到2020年国产化率达到20%、2025年应达到4
6、0%。(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248.1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471.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31%;建设期利息202.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0%;流动资金2574.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89%。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8471.2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7365.1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57.09万元,预备费248.93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3100.00
7、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7536.05万元,纳税总额2536.73万元,净利润4078.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7.69%,财务净现值6664.0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41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6000.00约24.00亩1.1总建筑面积27410.04容积率1.711.2基底面积10240.00建筑系数64.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43.762总投资万元11248.142.1建设投资万元8471.212.1.1工程费用万元7365.1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857.092.1.3预备费万元248.932.2建设期利息万
8、元202.042.3流动资金万元2574.893资金筹措万元11248.143.1自筹资金万元7124.923.2银行贷款万元4123.224营业收入万元23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7536.056利润总额万元5437.827净利润万元4078.378所得税万元1359.459增值税万元1051.15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6.1311纳税总额万元2536.7312工业增加值万元8407.0813盈亏平衡点万元7279.08产值14回收期年5.41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7.6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664.07所得税后二、 项目计划项目管理首先要制订一个详
9、尽的项目计划,以确定项目的范围、进度和费用。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项目计划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但由于制订项目计划是在决策的初始阶段,不确定性大,在实施中应逐步展开、修正。项目计划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应当完成哪些工作;怎样,如何完成这些工作;谁,确定承担工作分解结构中每项工作的具体人员;何时,确定各项工作何时开始,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哪些资源等;5多少,确定工作分解结构中每一项需要多少经费;6哪里,确定各项工作在什么地方进行。一般地,项目计划的步骤或内容有: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目标、任务分解、资源规划和作业计划。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就是明确市场对项目的需求和业主对项目
10、的要求。项目的需求通常分为两类:基本需求和附加需求。基本需求包括项目的范围、质量、成本、进度,即项目的四项核心内容。此外,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也属基本要求。质量、成本、进度三者是相互制约的。附加需求是指对市场开辟、争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如对环境影响、施工噪声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等。2、确定项目目标项目目标就是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期望结果。确定项目目标的作用是明确项目以及项目团队共同努力的方向,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为实施项目计划奠定基础。项目目标是评判项目是否成功的基准。确定项目目标必须遵从SMART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可度量、可实现、成果驱动、时间性。3、任务分解为了提高估算成本、时间和资源消耗的准
11、确性,提供测量和控制执行情况的标准,便于明确职责和进行资源分配,将整个项目按照工作内容详细分解,分成独立的可衡量的活动。工作分解结构是一种将项目最终交付的硬件、软件或服务等成果,分解为各自组成要素,再将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一直分解到能够描述项目任务之间关系的数据结果,并对其编码的工具。WBS是预算、作业计划、工作说明书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4、资源规划资源规划就是确定实施项目活动需要哪些有形资源(人力、设备、材料)以及每种资源需要多少的活动。资源包括自然和人造资源、内部和外部资源、有形和无形资源。5、作业计划作业计划是确保按期完成项目的重要依据。作业计划主要包括工作说明,确定活动顺序,任务和责
12、任分派,项目预算和成本估算等。(1)工作说明工作说明是对需要进行的每项工作的一个精确说明,要说明的各项工作在WBS中都有一个确定的编码。工作说明是分派任务和责任的依据。工作说明的内容包括任务描述,该任务的结果和可交付成果的形式,完成该任务应参照的标准、指南、程序以及有关文件,完成该任务的各种投入等。(2)确定活动顺序根据工作组合关系、产品结构、拥有的资源(设备、人员等)以及管理目标,确定组成项目的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甘特图是描述活动顺序的一种实用方法。甘特图就是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直观地表示项目的该项活动的顺序与持续时间的条状图。(3)任务和责任分派任务和责任分派是将WBS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和
13、SOW中规定的任务要求,分派给组织中的部门或个人。任务和责任的分派结果是任务矩阵。(4)项目预算和成本估算成本估算是预算的基础,项目预算对于控制资源投入和取得预期的项目收益至关重要。项目预算首先确定整个项目的成本目标,然后在WBS基础上确定有关人力、材料、差旅等事项的预算目标。三、 项目控制1、项目控制的一般方法(1)建立文件体系。项目控制的文件主要包括:工作范围细则、职责划分细则、项目程序细则、技术范围文件、成本控制文件、信息控制文件等。(2)建立会议制度。在各个关键时刻召开会议。项目进行中应定期召开例会,如每月一次。还有些非定期的特别会议,在必要时随时召开。(3)建立信息控制制度。加强通信
14、联系、沟通各方面信息是搞好项目的关键性一环。通常的联系方式有信件、电话、谈话、电传、图纸等。2、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项目中,资源昂贵,技术条件复杂,涉及的人数、机构和职能相互依存程度高,传统的专业或职能信息系统不能满足要求,应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3、WBS在项目控制中的应用将细分化了的所有项目要素统一编码,使其代码化,WBS还可以充当一个共同的信息交换语言,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系统之间所有信息的沟通。其优点是为所有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基准,不会因人员的变更而变化。四、 时间成本优化时间成本优化就是在考虑工期和费用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寻求以最低的项目总费用获得最佳工期的一种方法。项
15、目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人工、材料、能源等费用。间接成本是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费用。一般来说,缩短工期会引起直接费用的增加和间接费用的减少,而延长工期会引起直接费用的减少和间接费用的增加。时间成本优化有手算法或线性规划法等。手工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压缩关键活动的活动时间来得到不同方案的总费用、总工期,从中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其步骤如下。(1)绘制网络图。(2)找出关键路线,计算工期。(3)计算正常时间的成本,即不赶工的情况下,总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和。(4)计算网络计划中各项活动的成本斜率(5)选取关键路线上成本斜率最低的活动作为赶工对象进行赶工,在压缩工期时,确保
16、本活动所在路线仍为关键路线。(6)寻找新的关键路线,并计算赶工后的工期。(7)计算赶工后的总成本,赶工后的总成本等于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与赶工成本之和。(8)重复以下步骤,计算各种改进方案的成本。(9)确定总成本最低的工期。五、 时间资源优化时间资源优化就是寻求工期与资源的最佳结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是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投入的资源,可以加快项目进度,缩短工期;减少资源,则会延缓项目进度,拉长工期。资源利用得好,分配合理,就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说明时间资源的优化。(1)资源一定,寻求工期最短。主要途径有:缩短关键路线上活动的活动时间;采取组织措
17、施,关键路线活动交叉作业;利用时差,从非关键活动抽调资源用于关键活动。(2)在工期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平衡资源,求得工期与资源的最佳结合。制订网络计划时,对资源平衡的要求是:按规定工期和工作量,计算所需资源,做出日程安排;将资源优先分配给关键路线活动,并尽量均衡、连续投入;充分利用时差,错开非关键活动的开工时间,以避开资源需求高峰;必要时调整工期,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日程安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项目涉及资源众多,一般采用启发式算法,找到较优方案。六、 商业模式概述1、商业模式及其九大要素商业模式是针对所细分的客户,在明确为客户所提供的价值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的核心
18、资源,并管控其重要业务,创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以满足和保障顾客需求,和利益相关者权益,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济效益的商业逻辑或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由九大要素构成,即客户细分、客户关系、渠道通路、价值主张、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伙伴、成本结构、收入来源。九大要素构成了四个模块,即为谁提供、提供什么、如何提供、成本收益如何。在“为谁提供”模块中,需要确定客户细分、客户关系与渠道通路。在“提供什么”模块中,需要明确价值主张。在“如何提供”模块中,明确了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与重要伙伴。在“成本收益如何”模块中,描述了成本结构与收入来源。以下将解析九大要素的含义,并以快件收发最后100米和
19、最初100米的智能快递柜为例来说明各个要素的具体内容。(1)客户细分就是企业要向其提供价值的消费者群体。智能快递柜有两个细分市场,即大学和职业高中的学生和教师、小区居民。(2)客户关系描述了企业同顾客之间的联系。对智能快递柜这种新的业态,通过创建最后100米快递社区来经营同顾客之间的关系。(3)渠道通路是企业接触顾客的途径和接触点。渠道通路说明了企业如何接触其每个细分市场的顾客,来传递其价值主张。对于智能快递柜,其主要渠道通路是自有App。(4)价值主张即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定了企业对消费者来说的存在价值。以智能快递柜为例,其价值主张应定位于让顾客收发快件更方便、
20、更安全。(5)核心资源就是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要的核心资源或能力。事实上,正是企业拥有了核心资源才使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持续赢得收入。就智能快递柜来说,要想在众多的快递柜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功能。(6)关键业务即企业所要从事的主要业务或活动。智能快递柜的关键业务是快件的收发与提取。当然,平台运营、广告推送等应作为其增值业务。这些增值业务将成为智能快递柜的重要收入来源。(7)重要伙伴是指为使商业模式得以有效运营而与其他企业所建立的伙伴网络。企业通过创建联盟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是优化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智能快递柜来说,其重要伙伴首先是学校的后勤公司或小区居委会以及各个快递公司
21、。(8)成本结构即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引发的所有成本。为培植核心资源或能力,创建渠道通路、完成关键业务、维系重要伙伴都会引发成本。对某些行业而言,成本结构在商业模式中起关键作用。(9)收入来源是指从每个客户群体中获取的现金收入。收入无外乎有两种形式:因客户一次性支付而获得的交易收入;因客户持续支付而获得的经常性收入。以智能快递柜为例,其先期主要收入来源是快件的分拣配置费;随着增值业务的开展,广告收入与流量收入会逐步增加;此外,顾客支付的超时保管费用也是收入的一部分。2、商业模式画布及其绘制步骤把商业模式的四个模块、九大要素整合在一块画布中,就是商业模式画布。商业模式画布是以价值主张为中心的。这实
22、际上是在强调:无论是成功创业,还是保持企业的永续经营,必须时刻想着企业为客户带来了什么价值。一般按照以下顺序来绘制商业模式画布:(1)明确客户细分,即确定目标用户;(2)思考如何维系所确定的目标用户,做好客户关系管理;(3)思考如何接触到目标客户,即确定渠道通路;(4)确定目标用户的需求,明确价值主张;(5)明确所拥有的、能够实现价值主张的核心资源;(6)思考通过哪些关键业务为目标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实现价值主张;(7)思考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伙伴,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8)思考企业运营过程中将引发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9)思考收入来源,明确价格定位。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展示不同要素之
23、间的相互影响,并尽可能多地列出初始方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展开广泛的讨论。反复论证、筛选,直到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七、 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商业模式解决了企业必须长期面对的为谁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如何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收益如何四大基本问题。这四大基本问题又细分为九大要素。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主张,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预期的收益,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营模式。对于运营模式,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运营模式是企业较短时期的主要职能或业务的运营维护方案。无论如何,一个有效的运营模式应回答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客户核心需求确认;包含供应商、顾客在内的价值链的设计与管控
24、;高附加值业务设计与核心资源投放;包括订单履行、CRM、资源管理在内的关键流程识别与设计;包括HR、财务支持、营销支持、公关支持、技术支持在内的支持系统创建。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对商业模式九大要素的分解与落实。例如,客户核心需求的确认是对商业模式中的客户细分的深入。价值链设计与管理则与商业模式中的客户关系、渠道通路、关键业务、价值主张、核心资源、重要伙伴、成本结构、收入来源相联系。高附加值业务设计与核心资源投放是对关键业务与核心资源的深入。关键流程识别与设计直接关系着商业模式中的客户关系、渠道通路、关键业务、重要伙伴、成本结构、收入来源。支持系统整合与商业九大要素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八、
25、发展战略与运营战略1、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根据组织的内部条件和所处外部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就组织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发展能力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谋划。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一般遵循顶层设计、上下结合的原则。首先,高层决策者要对整个形势做出判断,提出总体思路和总体方向,然后交由各个业务部门展开讨论。经过反复磨合,形成简明扼要的发展战略。比起愿景中所表述的目标,发展战略中所确定的目标更为具体。例如,如果某大学的愿景中确定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那么发展战略所确定的目标就应该明确未来主要学科在世界同类大学中的具体位置。发展战略与愿景、价值观、使命的关系可概括为:通过实施所制定的
26、发展战略来达到所确定的愿景,践行价值观,进而实现组织的使命。2、运营战略运营战略就是在使命、价值观、愿景、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对目标市场的定位、价值的主张、核心能力的培养、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等所做出的中长期谋划。研发战略、区域布局战略、能力战略、质量战略、供应链战略等都是运营战略。例如,某一服装公司制定了如下运营战略:“针对高端客户,依靠公司在服装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地位和服饰DIY社群,为顾客提供极具个性化的服饰体验。”根据这一运营战略的定位,可以把这一时期的运营战略称为“产品差异化”战略。运营战略是职能战略之一。职能战略是对组织相应的职能或业务做出的中长期谋划。除了运营战略外,营销战略、财务战略
27、和人力资源战略等都属于职能战略。运营战略要与营销战略、财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等职能战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运营战略与发展战略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发展战略用于指导运营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制定,而运营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一起对发展战略起支撑作用。显然,运营战略比发展战略的跨度更短一些,但所确定的内容更为具体。根据这个关系,尽管各个职能或业务都不相同,但所形成的职能战略都要指向发展战略,都要有利于发展战略的实施。组织制定并实施运营战略,就是要通过运营管理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运营战略实施的效果最终体现在质量、成本或准时交货率等指标的改善上。九、 平衡计分卡组织所确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以及所制定的战略需要付
28、诸实施,并最终体现在组织的绩效水平上。平衡计分卡就是一种把使命、价值观、愿景和战略转换为策略和方案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最早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现在的模式是对最初模式的修正和改进,实现了从一个纯粹的财务角度转变为与其他方面进行整合,把财务、顾客、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整合在一起,从过去和未来两大视角,用四个维度来平衡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外部绩效与内部绩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管理者要制订实现特定目标的计划、测评指标以及激励方案,并通过测评指标的完成情况,与竞争对手进行客观的比较。十、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一)生产率的计算生产率可按单一投入、两种以上的投入或者全
29、部投入来度量。与这三种度量方法相对应的是三种生产率,即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等。除了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一个错误观点是:工人是生产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照此观点,让工人更卖力地工作是提高生产率的途径。然而,事实上,历史上很多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改进的结果。技术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生产率的提高。事实上,没有先进的管理,反而会降低生产率。早些年,中国在引进外资时就有过沉痛的教训:要么引进了过时的设备和技术;要么只引进了先
30、进的设备和技术,而没有引入软件和管理。如果把管理和技术比作企业发展的两个车轮,那么这两个车轮一定要匹配。否则,企业不可能向前发展,只会原地打转。(三)提高生产率的步骤生产率度量可用于很多方面。通过度量生产率,可以评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分析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针对不足采取改进措施。企业可采取以下步骤来提高生产率:(1)确定生产率测评指标;(2)识别影响整体生产率的“瓶颈”环节;(3)以管理、资本、质量、技术等为切入点提高“瓶颈”环节的生产率;(4)巩固提高生产率的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十一、 生产率的概念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
31、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生产率既可以从国家或行业宏观层面上来度量,也可以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度量。当从国家或行业宏观层面上来度量时,般用总产值或国民收入来计量产出。当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度量时,一般用企业产量或创造的价值来计量产出。投入和产出可以是实物量,也可以是价值量。所以,生产率有多种表现形式。以实物表示投入与产出,生产率所表示的结果直接、明了,可以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也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但是,实际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是单一的,这时,通常是选取某一代表产品,利用换算系数把其他产品或服务折算为代表产品。当涉及的投入不是单一的时,只能以价值来统计投入。事
32、实上,当以价值来表示投入与产出时,生产率就与企业的效益建立起了联系。此时,就体现出了计算生产率的意义,即企业可以借助分析生产,率水平来改进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实际运用中,企业通常使用生产率的倒数来评价资源的利用情况,此即单位消耗。当把单位消耗与劳动定额、机时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等进行比较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生产率对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对营利性组织,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较低的成本及较高的利润;对非营利性组织,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利用较少的社会投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国家,提高生产率意味着经济运行状况更加良好,国家的实力得到增强。美国20世纪90年
33、代长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它的生产率提高了。值得指出的是,生产率不同于效率。生产率反映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的产出。十二、 ISO9000:2015族标准的核心标准1、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虽然ISO9000:2015修订版会有很多变化,但因为没有正式发布,本书仍然以ISO9000:2005为基础介绍ISO9000:2015族标准的基础与术语。ISO9000:2005由引言(阐明了质量管理原则)、范围、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和定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为方便和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术语的定义和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标准给出了提示性的附录,在附
34、录中首次利用概念图来说明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得到确认,最高管理者可运用这些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知
35、识和技能为组织带来收益。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ISO9000:2005修订版在质量管理原则上将会有所变化。主要的变化将是:由八项原则变更为七项原则,去掉了“管理的系统方法”这一原则,把“持续改进”更改为“改进”,把“与供方互
36、利的关系”更改为“关系管理”。(2)标准的范围ISO9000:2005标准是ISO9000:2015族标准的基本标准。它阐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确定了相关的术语。它不仅帮助生产不同种类产品和不同规模的组织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也适用于其他相关方。具体包括: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竞争优势的组织;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产品的使用者;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O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或提供培训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3)质量管理
37、体系基础ISO9000:2005标准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这一标准把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着眼于指导组织如何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来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第1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本条目是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总纲,阐明了以下三个问题: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要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在任何情况下,由顾客最终确定产品的接受性,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规定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和其他相关方
38、的满意。第2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ISO9000:2015族标准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区别开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要求和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第3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方法ISO9000:2005标准为帮助组织采取合适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预期效果,特提出以下八个工作步骤: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
39、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第4项基础:过程方法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都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了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ISO9000:2005鼓励采用过程方法来管理组织。并提出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
40、,以及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把顾客的要求作为输入,经过生产过程,输出产品,并达到顾客满意是组织的主过程。这一主过程又分为四个子过程,即落实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个子过程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其中,产品实现是实际生产运作过程,落实管理职责是管理过程,资源管理是资源保证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是支持过程。四个子过程又由更为详细的过程组成。当组织建立了有关质量的方针和目标,并通过管理上述过程致力于实现所制定的目标时,就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组织可采取PDCA循环模式。第5项基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
41、焦点。前者确定了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后者确定了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确定有助于组织有效地使用其资源来实现在质量方面的预期效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并且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挑战性。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作业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产生积极影响。第6项基础: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其领导作用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质量活动的环境,以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基于质量管理原则,最高管理者可发挥以下作用: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
42、针和质量目标;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以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活动;决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活动。第7项基础:文件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信息是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信息不同,文件的性质也不同。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样件,或它们的组合。文件的形成应是一项增值活动。文件的具体作用在于: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提供适宜的培
43、训;重复性和可追溯性;提供客观证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常使用六种类型的文件,即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规范、指南、文件形成流程与指导书以及记录等。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都会不同。每个组织应根据上述企业特征来确定其所需文件的详略程度和所使用的媒体。第8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自我评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是针对组织中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来确认其有效性。为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应
44、确认以下四个基本问题:是否识别并确认了过程?是否分配了职责?是否实施和保持了程序?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有别于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有助于发现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审核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三种类型。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最高管理者要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
45、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还包括:为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而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等。审核报告与其他信息源一道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自我评审。自我评定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的总的看法,它还能帮助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第9项基础: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也能用
46、于识别改进的机会。持续改进包括下述活动: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范围;设定改进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做出选择;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满足;将更改纳入文件。第10项基础:统计技术的作用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征观察到变异。并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阶段均有变异存在。统计技术可帮助测量、表述、分析、说明这类变异并将其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第11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任何组织都存在多个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每个管理体系都有其目标并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各个管理体系的目标不同,如质量目标关注顾客要求的满足,环境目标关注环境影响,财务目标关注成本与效益。但是,这些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都是组织总目标的组成部分。ISO9000:2015族标准正是考虑了各个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