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设备项目投资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视觉设备项目投资管理手册.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机器视觉设备项目投资管理手册机器视觉设备项目投资管理手册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机器视觉行业发展概况4三、 必要性分析6四、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7五、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及其主要内容12六、 投资项目评估学的理论基础15七、 投资概述24八、 国民经济评价的作用32九、 国民经济评价的程序35十、 影子价格36十一、 评估参数47十二、 公司基本情况54十三、 进度实施计划56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6十四、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7建设投资估算表5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0流动资金估算表6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4一、 产业环境分析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三
2、五”时期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是推进我市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前提。(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孕育新空间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变革期,全球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市场、科技、资源、文化、人才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国际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逐步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挤压,以市场换技术发展高端制造业难度加大。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交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孕育了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二)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
3、,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扩能增量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经济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拥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家在宏观调控手段上,由需求侧调控逐步向需求侧与供给侧调控并重;在区域发展上,积极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环渤海地区合作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推动经济增长上,针对房地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发展动能不足的情况,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4、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三)跨越发展面临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市可以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实现借势崛起。国家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强化我市生态、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国家批复实施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为我市参与环渤海地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深度融入国家和省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提供了又一次重要机遇。新一轮东北振兴启动和亚投行设立,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获批,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二、 机器视觉行业发展概况机器
5、视觉系统是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软件等技术为一体的工业应用系统,它通过对电磁辐射的时空模式进行探测及感知,可以自动获取一幅或多幅目标物体图像,对所获取图像的各种特征量进行处理、分析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定性分析和定量解释,从而得到有关目标物体的某种认识并作出相应决策,执行可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功能活动。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属于技术更新较快、受市场主导型产业,行业内企业竞争程度较高。机器视觉产业链中相关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上游的机器视觉部件提供商、中游的相关装备制造商及机器视觉系统商、下游的机器视觉产品的终端应用商。机器视觉行业内上游企业专注于与机器视觉相关的软硬部件的生产与研发。其中,
6、硬件包括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以及控制器及配件等;软件包括图像处理软件以及底层算法平台等构成的机器视觉软件及算法。根据开源证券工业机器视觉之“眼”机器视觉报告,在目前的整个机器视觉系统成本构成上,核心零部件大约占比45%、软件开发大约占比35%、组装集成大约占比15%、维护服务大约占比5%,核心零部件和软件开发是产业链中绝对的核心环节。机器视觉行业内中游企业为机器视觉装备制造商与机器视觉系统商。其中,机器视觉系统包含独立完整的成像单元(光源、镜头、相机)和相应的算法软件,集图像采集、处理与通信功能于一身,可以灵活的进行配置和控制。而机器视觉装备则以机器视觉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
7、为核心,在系统的基础上赋予了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将其应用在下游实际的生产运作之中,可实现多种功能。机器视觉行业下游主要为机器视觉设备的终端应用场景。具体来说,由于机器视觉具有定位、识别、测量、检测四大功能,通常下游应用企业会将相关设备配置应用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检测、筛查等重要环节,从而达到提高良品率、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以及节约成本等目的。因此,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作为机器视觉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此外,未来随着工业智能制造的不断升级,机器视觉设备在各个行业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相关核心部件的市场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增长。三、 必要性分析
8、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
9、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随着建设项目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不同的行业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内容大同小异。根据国家计委颁发的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规定,一个工业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总论(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历史情况(企业的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的现在概况),以及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以及项目发展概况及有关审批文件。目标选择是可行性研究的首要内容,项目的确定必
10、须以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二)需求预测和拟建项目的规模(1)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这是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的先决条件和依据。(2)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的估计。这部分要考虑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后可能挖掘的潜力。(3)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及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这部分要求对销售前景的预测要可靠,调查的数字要准确,对预测和调查结果要进行分析和判断,明确项目产品的发展前景。(4)拟建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分析。(三)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的情况(1)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及开采、利用条约的评述。(2)原料、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
11、源和供应的可能性。原料、材料、燃料供应的可能性、可靠性、经济性是确定项目技术路线和发挥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3)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公用设施包括供电、供水、供气和交通运输通信等设施,其协作、配套条件是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四)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1)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离原料产地、市场距离远近及社会经济状况等。(2)交通、运输及水电气等的供应状况和发展趋势。(3)厂址面积、征地范围、移民的搬迁与安置规划及其他建设条件选择方案的论述。(4)厂址的比较与选择意见。(五)设计方案(1)项目的构成范围(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
12、、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以及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设备的国内外分交或与外商合作制造的设想。(2)全厂布置方案的初步选择和土建工程量估算。(3)公用辅助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初步选择。设计方案的制订、技术选择、设备选型、厂内平面布置等都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项目的技术水平、基建投资、经营成本,对项目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起决定性的作用。(六)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指调查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初步方案,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拟建项目“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种类、成分、数量及对环境影响的程度。(2)治理方案的选择和综合利用
13、情况。(3)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七)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1)全厂生产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的论述。(2)劳动定员的配备方案。(3)人员培训规划和费用估算。(八)实施进度的建议项目的实施进度直接影响资金周转和投资效益情况,因此,企业应当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合理组织施工。关于实施进度的内容如下。(1)勘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试生产所需的时间和进度要求。(2)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和进度的选择方案。(3)论述最佳实施计划方案的选择,并用一般图表和网络表示。(九)投资、生产成本的估算和资金筹措(1)主体工程和辅助配套工程所需投资的估算(利用外资或引进技术项目包含项目用汇额
14、的计算)。(2)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需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配件的项目包含生产用汇额的计算)。(3)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的分析和估算。(4)资金的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偿还方式。(十)企业经济和国民经济评价(1)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2)国民经济效益的分析。(3)不确定性分析。(十一)结论(1)运用各种指标数据,从技术、经济和财务各方面论述拟建项目的可行性。(2)存在的问题。(3)提出建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市场研究。这是建设项目能否存在的基础。如果产品没有市场,项目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且项目的生产能力、建设规模都是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预测情况确定的。因此市场研
15、究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投资项目的必要性问题。第二是技术研究和资金的筹措,包括投入物、厂址、技术、设备、生产组织、资金来源等。这些问题主要是解决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问题。第三是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研究。这是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核心,能有效解决投资项目的合理性问题。综上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合理性问题。它为项目如何进行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科学依据。五、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及其主要内容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编写的工业可行性研究手册规定,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四个阶段。项
16、目评估是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做的再评价工作,故在此有必要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做简单的阐述。由于基础资料的占有程度、研究深度及可靠程度要求不同,可行性研究各阶段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投资成本、估算精度、工作时间与费用各不相同。阶段的内容依次由浅入深,工作量由小到大,估算精度由粗到细,因而研究工作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也逐渐增加。另外,在可行性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得出“不可行”的结论,就不需要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阶段和内容也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要求和复杂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机会研究机会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寻找投资机会,为拟建投资项目的投资方向提
17、出轮廓性的建议。它又可以分为一般机会研究和项目机会研究。一般机会研究是以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或部门、某种资源为基础的投资机会研究。项目机会研究是在一般机会研究基础上以项目为对象进行的机会研究,项目机会研究将项目设想落实为项目投资建议,以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和兴趣,并引导其做出投资意向。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粗略,一般根据类似项目的投资额及生产成本估算本项目的投资额与生产成本,初步分析投资效果。如果投资者对该项目感兴趣,则可转入下一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否则,就停止研究工作。(二)初步可行性研究对于一般项目,我们仅靠机会研究尚不能进行取舍,还需要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以进一步判断其生命力。初步可行性研
18、究是介于机会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中间阶段,是在机会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拟建项目的规模、厂址、工艺设备、资源、组织机构和建设进度等情况,以判断是否有可能和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其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基本相同,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差距。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分析投资机会研究的结论;对关键性问题进行专题的辅助性研究;论证项目的初步可行性,判定有无必要继续进行研究;编制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可行性研究对项目投资的估算,一般可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因素法、比例法或类比法等估算方法。估算精度一般控制在+20%,所需时间为46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额的0.25%。(三)可行性研究这一阶段的可
19、行性研究亦称详细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进行详细深入的技术经济论证的阶段,是项目决策研究的关键环节。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工业项目为例):第一,实施要点,简单说明研究的结论和建议。第二,项目背景和历史。第三,市场销量和项目的生产能力,列举市场预测的数据、估算的成本、价格、销售收入及利润等。第四,原材料投入。第五,项目实施的地点或厂址。第六,项目设计,说明生产工艺最优方案的选择、工厂的总体设计、建筑物的布置、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的需要量、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投资估算。第七,工厂的管理费用。第八,项目人员编制,根据工厂生产能力和工艺过程,得出所需劳动力的构成、数量及工资支出等。第九,项目实施设计,
20、说明项目建设的期限和建设进度。第十,项目的财务情况和国民经济评价。(四)项目评估与决策项目评估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评价意见,最终决定项目投资的可行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案。六、 投资项目评估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西方投资项目评估学的形成过程和实践,我们发现即使在第一阶段一西方项目评估学的形成时期,就存在着政府的努力方向与学术界的努力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这说明用西方福利经济理论解释项目评估实践是不完全的。在项目评估学发展的第二阶段西方项目评估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应用和实践时期,福利经济理论与项目评估实践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一定程度,以致西方经济学家断
21、然否定了西方福利经济学作为项目评估科学理论基础的合理性。他们试图提出新的理论取代福利经济理论在项目评估学中的位置、但是,这方面努力的成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一阶段的项目评估学理论带有很大的拼凑性质,既有西方发展经济理论的成分,又有效用价值论的成分,当二者均无济于事时,还求助于经济专家和发展中国家政治领导人的价值判断。那么,项目评估科学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投资项目评估科学应该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和现代投资理论的基础上。(一)市场经济理论(1)从西方项目评估学的形成和实践看,项目评估科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在引入我国后,只是为了适应我国当时计划经济体
22、制,才在实践中被“修正”,具体表现在项目评估中考虑计划多,考虑市场少。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有必要从计划向市场回归,使项目评估学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2)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这与项目国民经济评估的思想是一致的。因为项目国民经济评估就是要使国家稀缺资源合理流通,在项目之间实现最优配置。因此,项目评估只有以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才能做到这一点。(3)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在完全竞争的理想市场上,经济活动会自发地产生一种高效率,同时只要处理得当这种高效率,就可变成高效益。投资和投资项目决策的唯一动机就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正是投资项目评估的最终目的。(4)
23、项目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项目价值的估算问题,而要估算项目价值,项目投入、产出物价格的确定是最关键的环节。西方经济学者应用严密的数学方法证明:运用线性规划计算出来的资源影子价格等值于完全竞争的理想市场上该资源的市场价格。因此,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项目评估价格的调整更加逼近于影子价格。(5)从我国经济改革的趋势看,主要是沿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因此,在投资项目评估学中以市场经济为其理论基础,不仅符合国家的改革走向,而且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二)福利经济理论尽管在项目评估科学的形成与实践过程中福利经济理论作为项目评估的理论基础被动摇,甚至被否定。但从福利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看,对投资项目评估具
24、体实践仍有积极的意义。其理由是:(1)从投资项目评估方法看,虽然方法较多,但现代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作为投资项目评估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方法,已被人们公认。而现代成本效益法的理论依据正是西方福利经济理论。(2)福利经济理论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因此,它与投资项目评估科学中社会效益评估紧密相关。项目社会效益评估就是站在全社会的立场上,分析项目投资建设为社会带来的福利大小,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在各社会成员(项目单位、地方、国家等)之间的分配。项目社会效益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提高,项目社会效益的减少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减少。这对投资项目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福利经济理论的精髓一帕累托最优准则,也
25、是适合投资项目评估的。因为,一个项目的投资建设,除了给国家、社会和项目单位带来利益外,也可能为社会带来客观外在副作用。例如,在某流域的上游实施一个化工项目,会影响下流的农业生态,造成农业减产。因此,帕累托提出的“一些人或一个人好起来,而没有一些人或一个人坏下去,那么就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的法则,对投资项目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项目的建设和投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再分配,而这种分配除了考虑它的财务商业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外,还应考虑它的社会效益。这也正是西方福利经济理论中“效率与公平重要命题”的基本思想。因此,我们在项目的立项、区位选择等方面,除了考虑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外
26、,还要考虑扶持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因为项目建设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启动作用),提高社会效益。(5)在项目评估实践中,福利经济理论被动摇或被否定,其主要原因并非经济学理论本身有什么错误,而是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环境闭塞。(三)劳动价值理论项目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项目的价值估算问题,项目评估思想与方法的建立必然以一定的价值理论为其理论前提。价值理论不同,项目评估思想和方法也就不同。(1)劳动价值论证明了社会折现率完全等值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点看,项目评估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价值形成的时滞问题。因为在项目评估中,由于项目往往涉及巨额的固定资产,而且
27、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时滞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成为项目评估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量决定于劳动量,价值量的减少即劳动量的减少,劳动量的减少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商品价值量的下降率就等值于社会劳动力的增长率,即社会折现率完全等值于预期的社会劳动生产的增长率。这就为投资项目评估中确定和使用折现率问题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依据。(2)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货币时间价值学说”的神秘面纱。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总是投资支出发生在前,一系列的收入发生在后,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现在值的投资支出和将来值的项目
28、收入就不存在可比性,因而也无法进行正确的经济效益分析。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就有必要将不同时间发生的收入和支出放在同一时点上考察,也就是把不同时期的货币价值换算成相同时期的货币价值。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学说在项目评估中的意义所在。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货币时间价值并不意味着货币本身能增值,也并非由于通货膨胀、现时消费偏好和投资风险的表面因素,而是因为货币代表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充当生产资本参与再生产过程,并在生产和流通中与劳动相结合,才产生增值。这里主要是与劳动结合,是劳动创造了价值。所谓货币时间价值,是货币随时间推移在不同的时点上形成的价值差。那么,这种价值差从何而来呢?这里问题的焦点在于货币
29、概念上的差别。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货币是科学意义上的货币,即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一定量的货币表示一定量的价值;而在货币时间价值学说中,货币是社会经济活动统计工具意义上的货币,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数量表示,即一定量的货币表示一定量的使用价值。因此,如果把货币时间价值所说的“现在的1元钱比将来的1元钱价值大”这句令人费解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现在与将来相比,同等数量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现在要比将来大。显然,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由此可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货币时间价值说并不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更能揭示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与西方项目评估学中的影子价
30、格具有趋同性。所谓影子价格,有三种解释:一是把既能反映资源的必要劳动消耗,即价值,又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即供求关系的价格。二是指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三是指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是资源的一种估价值。从上述三种解释可知,影子价格就是价值。在项目评估中,对于最终消费品而言,影子价格就表现为消费者愿付代价,即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价值的评估价格;对于资源、生产要素而言,影子价格就表现为生产者的机会成本,即生产者对资源或生产要素价值的评估价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内涵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样,影子价格在生产资料等作为最优化的约束条件下,无论它们的具体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只要都用货币
31、表示,只要这些生产资料都参与社会周转,都会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单位生产资料可能获得的边际价值或收益。影子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外延也相差不大。有人认为只有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而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任何社会需求的对象,不论是人类劳动产品,还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只要构成社会生产要素,就有影子价格。这样一来,好像影子价格比价值的外延范围要大。其实不然,我们说劳动产品有价值,影响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力也与价值有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详细地研究了自然力与价值的关系,并指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同时
32、,还要注意一个事实,资源尽管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或称效用价值)和稀缺价值,随着时间发展,资源将会凝结更多的人类劳动,资源成为商品,具有价值,参与市场流通。另外,商品货币关系有一种波及作用,使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能够具有价格。这说明资源的价值性是与资源商品化的前提相伴而生。(四)现代投资理论投资项目评估源于投资学中的投资决策问题,因此,投资项目评估的理论基础应从现代投资理论中寻找。1、投资活动的含义和构成要素从西方投资经济学角度看,投资是对经济系统的注入,是形成净资本或净生产力的一种经济行为,是积累资本的潜在功能在现实中的表现。现代投资概念告诉我们,投资活动的实现涉及三个要素,即投资者、资本、
33、投资机会。项目作为投资活动的有机整体,其运行和实现同样少不了投资者(金融机构、项目单位等)、资本(自有资本、借贷资本等)、投资机会(科技进步的诱发)三要素的共同配合和协调发展。2、投资与项目经济增长目标的关系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资本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寄希望于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也就是投资的增加。西方经济学家利用严密的投资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证明,投资是启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认为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具有内在作用,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促进投资的增长。这一结论说明,在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估中,项目的评估方法、评估价格、评估参数、评估目标、评估指标的制定都应
34、以国民经济增长为依据。3、把握投资体制是项目评估的前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投资体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诸如投资对象、投资机制、投资政策、投资管理、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环境、投资渠道等都有大的改观。因此,项目评估工作要适应国家的投资体制改革,从总体目标上把握,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国家总量资金的情况投放资金,配置资源,保持总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既不能过分赤字投资,也不能减缩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应根据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三类项目配置资金来源,建立投资主体,采取有差别的投资政策、管理制度,形成以国家投资为导向,银行信贷为支柱,企业投资为基础,利用外资和横向吸收资金
35、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网络化的投资格局。4、投资评估是项目评估的主题尽管我国投资体制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做了大的改革,但从目前我国具体的投资过程看,我们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投资机制问题,即投资主体由单一主体变为多元化后,国家应采用怎样的投资机制改变目前投资供给不足的现状,提高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的问题。二是投资决策问题,即投资主体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资于最合理、最经济的产业、地区和项目上,并使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涉及投资项目的选择,而且涉及投资项目的监控。投资机制问题属投资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而投资决策问题是投资项目评估学研究的中心主题。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36、市场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和现代投资理论不仅解决了投资项目评估学中的指导思想和评估方法问题,而且奠定了投资项目评估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这四大基础理论指导投资项目评估工作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七、 投资概述(一)投资及其特征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投资是指投资者为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次资源投放活动。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资源分为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两大类。无形资源主要指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商誉等。有形资源主要指人、财、物,包括劳动力、资本金、房地产和物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将
37、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主要靠有形资源的投入。狭义的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实现经济目的而进行的一次资本金的投放活动。经济主体主要指为实现经济目的而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和企业,并将成为市场经济的投资主体,政府机构将逐步撤出经济活动,专门从事市场经济赋予它们的本职工作。这也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分界线。经济目的是指投入资本金后以期将来能获取最佳增值。资本金是与国际经济接轨有关的一个新名词,把过去资本主义国家投入的资本和社会主义国家投入的资金统一起来,统称为资本金。目前人们所理解的投资,多为狭义的常规项目的直接投资。因此,理解广义与狭义的投资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投资活动作为国民经济
38、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在数量和结构两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投资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积累现时国民财富,是保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投资数量的减少将延缓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发展速度,使经济运行陷入低谷。投资不仅在数量上影响经济形势,在结构上也会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一定时期内投入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资金越多,相应地该地区或行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加快;资金投入的方向如果不尽合理,一国经济的发展就会失衡,会诱发一定的社会问题。投资活动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影响,是因为投资具有以下特征。1、投入资金多投资是为了实现未来的收益而投入各种生产要素,以形成经营所需要的各类资产,因此对资金的需要量相当大。投
39、资主体应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方面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控制资金的投入数量、投入速度、投入质量和产出效益。否则,资金运用不当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2、占用时间长从资金的投入到最终效益的产出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投资存在明显的时滞,现时投入资金的活动要持续很长时间,而且投入的资金在一段时间内不能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产出。为了使投资能够发挥正常的扩大再生产能力,保证经济运行的连续性,投资主体需要合理安排每一个时期的投资活动。3、实施风险高由于投资活动持续的时间较长,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始终存在失败的潜在可能性,未来收益的实现就变得不那么可靠。投资实施过程中投资主体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政
40、策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及自然风险等,任何一项风险发生,都会对计划中的投资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投资活动通常要涉及风险的估计、防范和控制。4、影响不可逆投资的过程是组合各种资源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过程,主要是资金的物化过程,一旦投入的资金得到了物化,也就被固化在某一场所,具有显著的固定性和不可分割性。投资产生的效果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持续的影响,如果某项投资行为被证明是错误的,在短期内我们将难以消除其不良影响。同时,扭转错误的投资行为,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说,投资的影响通常是不可逆的。投资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在投资活动中保持谨慎的态度,尽力提高投资的质量。(二)
41、投资类型投资可以按其性质、运用形式和投入行为、期限、用途等进行分类。1、投资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固定资产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能在较长时期里(一年以上或长于一个生产周期)反复使用,并在其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其价值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它是国民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消费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成为固定资产一般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长于一个生产周期,二是单位价值达到规定的标准。无形资产是指能长期地发挥作用但不具备
42、实物形态的资产,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用于形成和购买无形资产的费用支出就称为无形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垫支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而流动资产是指不断地改变其物质形态,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的资产,如原材料、燃料、在产品等。2、投资按其运用形式和投入行为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将货币资金投入投资项目及资产,并拥有被投资对象的经营控制权的投资。它一般可形成新的资本,扩大生产能力和工程效益,并通过其生产活动,直接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提供社会所必需的劳务或服务。直接投资的实质是资金所有者和使用者、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间接投资是指
43、投资者以其货币资金购买金融资产即有价证券,以期获取一定收益的投资。这种投资一般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其实质是资金所有者与使用者、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与解体。3、投资按其投资期限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投资者的投资回收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以及购入的在一年内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证券等投资。这类投资属于非流动资产类,其投资的目的主要有积累资金、经营获利、为将来扩大规模做准备、取得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等。短期投资是指投资者以暂时闲余的资金购买能够随时变现、回收的有价证券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性质的投资。这类投资属于流动资产类。4、投资按其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
44、产性投资是指投入生产、建设等领域中的投资,其直接成果是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性资产,而生产、建设活动必须同时具备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因此,生产性投资又可细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非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成果是转化为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如投入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政府设施等的投资。(三)投资的基础理论1、马克思经济学关于投资理论的描述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就投资问题进行论述,但他的关于资本积累、资本周转、扩大再生产、资本有机构成的基础理论都涉及投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我们已经知道,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资本怎样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怎
45、样产生更多的资本。但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像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是因为它是形成资本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便启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于是便产生了剩余价值和更多的资本积累。有了资本积累,资本家在利润的驱动下,按照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方式,扩大再生产,使资本
46、主义生产方式在不断追加资本(投资)的前提下扩张。马克思从这个过程中得出两点结论:一是“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扩大资本(投资)只能靠累进的积累”;二是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的价值构成将在技术构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于是,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投资起点也随之提高。也就是说,各个生产者所需要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2、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投资的论述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作为分析的主题,认为增长源于资本积累与资本的配置,他更注意资本积累。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边际革命后,西方经济思想出现了重大变化:从古典学派认为经济增长源于积累力量作用的看法,转而研究一定时期内资源的静态配置,以
47、促进经济增长。此后,西方的经济学者提出了许多从投资出发的经济增长模型,如哈罗德和多马模型、技术进步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等。总之,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的原动力是投资(资本),投资具有双重作用,既创造需求也创造生产能力。同时,劳动和技术也要以资本为前提。3、发展经济学家关于投资的理论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的一门科学。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如国家政治、价值观念、传统方式、企业家的作用等,但他们一致认为:资本短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与这一论断相关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1)纳克斯的“贫困恶
48、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贫困。之所以长期贫困,不是因为国内资源不足,是因为国家经济中存在若干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其中最主要的是“贫困恶性循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缺乏或资本形成不足。该循环在供给上表现为: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该循环在需求上表现为: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力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于是,纳克斯得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一国穷是因为它穷”。(2)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纳尔逊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速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才能冲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3)利本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利本斯坦认为,要打破这种困境,就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大规模投资,使投资水平或投资率大到足以达到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从而产生一个“临界最小努力”,以巨大的投资力量“大力推动”经济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