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报告(34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报告(34页DOC).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企业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不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除外)。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年度、半年度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第一个问题: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
2、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2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6企业合并、分立。 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9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第二个问题: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一)会计政策的相关概念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
3、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原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对具体或特定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制定的确认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 (1)通常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选择企业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包括不同层次,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实务中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有时很难区分,也无区分的必要。 (3)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的直接依据。要注意区分一般原则和具体原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企业根
4、据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只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变更,不符合变更条件的一律不得变更,否则称为“滥用会计政策变更”。变更会计政策的条件为: 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 2、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 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3、如果以前期间会计政策运用错误,更正错误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属于会计差错更正。 (三)会计政策变
5、更的处理方法 1、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包括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原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变更会计政策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调整金额。 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未分配利润的调整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配的利润或股利,因为这里的追溯调整并不意味着以前会计政策是错误的,也不意味着以前计算的净利润是错误的。 2、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
6、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即,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企业应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企业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时,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改变会计政策的同时,也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办法,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办法进行。国家没有规定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时,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2)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为可
7、靠、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3)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无论是属于法规、规章要求而变更会计政策,还是因为经营环境、客观情况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都可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如由于物价持续上涨,存货由原来的先进先出法改按后进先出法。但由于品种多且收发频繁,采用追溯调整法业务量太大,无法合理确定累积影响数。因此采用未来适用法。 (四)追溯调整的处理步骤 第一步,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1)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2)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3)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4)确定以前各期的税后差异
8、; (5)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作调整分录,将追溯计算的累积影响数直接通过利润分配调整各有关科目,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因为追溯调整是一种“模拟调整”,并不是因为以前采用了错误的会计政策计算的损益不正确,现予以更正。而是为了提供各期可比的会计信息。如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变更前后确认的投资收益差额及所得税影响金额(如果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而是将累计影响数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都属于“实质性调整”,对以前错误的处理进行更正
9、或对资产负债表日的不够准确的估计进行更精确的估计。 模拟性调整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实质性调整首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相关科目,再转入利润分配,最后调整留存收益。 第三步,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报表的期初留存收益各项目以及上年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相应的项目。第四步,附注说明。根据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要求,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例】甲公司于1995年1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900000元,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30%;按当时的会计制度,采用成本法核算该投资。1998年1月1日起该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即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20%或20%以上,应采用权益法
10、核算。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5%提取法定公益金。 乙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的净利润及甲公司于1996、1997年从乙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如下: 年 度 乙公司税后利润 甲公司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1995 200000 0 1996 100000 20000 1997 150000 15000 合计 450000 35000 (1)计算以上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2)作出相应的调整分录;(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4)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1、计算累积影响数: 甲公司根据1995-1997各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11、乘以持股比例计算出各年权益法下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因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相同,因此所得税影响为零,并添入下表: 年度 按原会计政策(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按变更后会计政策(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1995 0 60000 60000 0 60000 1996 20000 30000 10000 0 10000 1997 15000 45000 30000 0 30000 合计 35000 135000 100000 0 100000 2、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调整累积影响数: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 100000 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 (10000015%)15000 贷:盈余公积 15000 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1998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长期股权投资调增100000元 盈余公积调增15000元 未分配利润调增85000元 1997年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投资收益调增30000万元 利润总额调增30000元 净利润调增30000元 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增59500元(95、96年净利润7000085%) 可供分配利润调增89500元(30000+5950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调增3000元(3000010%) 提取法定公益金调增1500元(300005%) 可供股东分配利
13、润调增85000元(89500-3000-1500) 应付普通股股利不作调整 未分配利润调增85000元 4、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会计政策变更: 本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900000元,根据新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本年对该项投资改按权益法核算,并采用追溯调整法对此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这项会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00000元。因此,分别调增了1997年度的净利润30000元,1997年年初留存收益70000元;调增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59500元,调增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盈余公积4500元;调增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各100000元。 【例】接
14、上例,如果将上例中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改为24%,其投资企业按递延法(未来应补交的税核算所得税,其他条件不变,则: 1、计算累积影响数如下: 年度 按原会计政策(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按变更后会计政策(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1995 0 60000 60000 7105 528951996 20000 30000 10000 1184 88161997 15000 45000 30000 3553 26447合计 35000 135000 100000 11842 88158其中1995年:所得税影响金额=60000(1-24%)(33%-24%) 1
15、996年:所得税影响金额=10000(1-24%)(33%-24%) 1996年:所得税影响金额=30000(1-24%)(33%-24%) 累积影响数为88158(元) 2、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调整累积影响数: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00000 贷:递延税款 1184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8158 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 (8815815%)13224 贷:盈余公积 13224 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1998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长期股权投资调增100000元 递延税款(贷方)调增11842元 盈余公积调增13224元 未分配利润调增74934元 1997年利
16、润表: 投资收益调增30000万元 利润总额调增30000元 所得税调增3553元 净利润调增26447元 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增52454元(95、96年净利润之和(52895+8816)85%) 可供分配利润调增78901元(26447+52454)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调增2645元(2644710%) 提取法定公益金调增1322元(264475%) 可供股东分配利润调增74934元(78901-2645-1322) 应付普通股股利不作调整 未分配利润调增74934元 4、报表附注披露: 会计政策变更: 本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900000元,根据新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本年对该项投资改按
17、权益法核算,并采用追溯调整法对此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这项会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88158元。因此,分别调增了1997年度的净利润26447元,1997年年初留存收益61711元;调增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52454元,调增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盈余公积3967元;调增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100000元,调增递延税款贷方11842元和留存收益88158元。二、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一)会计估计的概念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1、会计估计的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18、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3)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须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则企业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1)该项义务为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该项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项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估计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的金额时,应区别情况进行处理。 (1)如果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合理的估计数应是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 (2)如果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应按如下原则确定合理的估计数: 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时,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如:某些未决
19、诉讼、未决仲裁以及债务担保等 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时,按各种可能发生的金额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确定。 2、会计估计举例 坏账的计提比例或计提方法; 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的估计损失; 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 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 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 收入确认中的估计; 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的金额估计等等。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1、变更的理由 会计估计实质上是利用现有的资料(经验、技术等)对未来所做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 (1)会计估计变更的财务
20、影响只涉及变更当期或以后期间 (2)会计处理采用未来适用法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很难区分时,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如同时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会计政策)和折旧年限(会计估计) (3)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内容 企业变更会计估计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事项: 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主要包括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会计估计变更的日期以及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主要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会计估计变更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不能确定的理由。 【例】甲公司1998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的一台生产设备,原值100万元、预计净残值
21、5万元,折旧年限10年。由于技术进步及更新配套设备等原因,已不能继续按原定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于2002年初将折旧年限改为6年,净残值改为10000元。 1、计算折旧年限及净残值变更前的固定资产净值 1999年2001年每年计提折旧额=(1000000-50000)/10=95000 2001年末净值=1000000-950003=715000 2、计算变更折旧年限及净残值后的年折旧额 2002年2004年每年的折旧额=(715000-10000)/(6-3)=235000 2002年12月31日编制分录 借:制造费用 235000 贷:累计折旧 235000 3、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会计估计变更
22、: 本公司一台生产用设备,原始价值1000000元,原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原预计的净残值为50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技术因素以及更新其配套设备的原因,已不能继续按原定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计提折旧,于2002年1月1日将该设备的折旧年限改为6年,预计改为10000元。此项会计估计变更使本年度净利润减少了93800(235000-95000)(1-33%) 三、 会计差错更正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一经发现,无论性质如何、金额大小都应进行更正。 1、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 (1)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 (2)会计估计上的差错。 (3)滥用会
23、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属于舞弊或欺诈的蓄意行为)。 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应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未按合理方法估计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从而多计提减值准备(秘密准备),蓄意调减当期利润,以便增加以后年度利润。 企业随意变更其所选用的会计政策。 企业随意调整费用等的摊消期限。 属于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其他情形,如随意调增或调减折旧年限等。 (4)其他差错。 2、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一是作调整分录,二是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三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充分披露。(1)调整原则 企业对于发现属于当期的会计
24、差错,应当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企业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追溯调整各追溯期间的数字。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报告年度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2)账务调整 涉及
25、以前年度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涉及利润分配的,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调整; 不涉及以前年度损益及利润分配的,调整相关科目。 (3)调整报表 企业本年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应当调整本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或上年实际数; 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应当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报表相关项目。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
26、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4)附注披露 会计差错更正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披露的内容: 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 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例】A公司为上市公司,所得税核算采用递延法。于2002年3月(2001年度财务报告尚未报出)发现以下会计差错: (1)2002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3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尚未计提折旧。该低值易耗品已经全部领用,根据A公司的规定
27、,应按五五摊销法核算。 (2)2000年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且属于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不影响所得税; (3)2000年漏记了一项固定资产折旧200000元,但在纳税申报时扣除了该项折旧。 (4)2001年冲回2000年末计提的坏账准备300万元,经查此300万元属于2000年计提的秘密准备。 要求分别对以上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分析】 第(1)项属于发现当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发现当期2002年相关项目: 借: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3000 贷:固定资产 3000 借:管理费用 1500 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15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3000 第(2)项属于发现
28、的报告年度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报告年度(2001年)报表的相关项目。 调整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 贷:应付工资 15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 借:盈余公积 2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5 调整报表: 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 应付工资调增 1500 盈余公积调减 225 未分配利润调减 1275 调整报告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当年数: 管理费用调增 150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调减 150 提取法定公益金调减 75 未分配利润调减 1275 第(3)项属于发现的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
29、期已经更正,调整:2001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年末数相关项目;2001年(报告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相关项目。另外还应调整2002年3月以后各期资产负债表的期初相关项目以及2002年各季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可比中期数相关项目。 调整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0 借:递延税款 66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6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4000 借:盈余公积 20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00 调整报表: 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年末数: 累计折旧调增 2000
30、00 递延税款借项调增 66000 盈余公积调减 20100 未分配利润调减 113900 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 管理费用调增 200000 所得税调减 6600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调减 13400 提取法定公益金调减 6700 未分配利润调减 113900 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数: 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 113900 附注披露: 本年度发现2000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200000元,在编制2001年与2000年可比会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此项会计差错的影响,2000年虚增净利润134000元,少计累计折旧200000元,多记递延税款借项6600
31、0元。 第(4)项属于滥用会计政策,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调整分录: 借: 管理费用 3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90000 贷:递延税款 99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1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0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1500 贷:盈余公积 301500 调整报表: 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初数:2000年秘密准备 应收账款净额调增(坏账准备调减 )3000000 递延税款借项调减 990000 盈余公积调增 301500 未分配利润调增 1708500 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年末数:2001年
32、 应收账款净额调减(坏账准备调增 )3000000 递延税款贷项调减 990000 盈余公积调减 301500 未分配利润调减 1708500 调整报告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 调减管理费用 3000000 调增所得税 990000 调增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1000 调增提取法定公益金 100500 调增未分配利润 1708500 调整报告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数: 调增管理费用 3000000 调减所得税 990000 调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1000 调减提取法定公益金 100500 调减未分配利润 1708500 附注披露: 本年发现2000年多计坏账准备3000000元又于
33、2001年冲回,在编制2001年与2000年可比会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此项差错的影响,致使2001年虚增净利润2010000元,虚减坏账准备3000000元,虚增递延税款贷项990000;2000年虚减净利润2010000元,虚增坏账准备3000000元,虚增递延税款借项990000元。第三个问题:所得税会计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一)差异形成的原因 1、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不同。 2、财务会计原则和税收在确认收益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上不同,在费用的可扣减性、收益的可实现性等方面的确认口径不同。 (二)差异分类 1、永久性差异 (1)定义:永久性差异是指
34、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2)特点: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3)类型: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收益。 如:国库券利息 长期股权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当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大于或等于投资企业时成本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 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营业外收入非货币交易收益(因已将市场价或计税价格与成本的差额(即视同销售实现的利润)计入应税所得。为避免重复纳税,应扣除补价部分确认的收益)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
35、报表,但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如:工程领用本企业产成品,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按成本转账,但税收规定为视同销售,除计算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外,年终将市场价或计税价格与成本的差额(即视同销售实现的利润)计入应税所得。 债务重组中,债务人确认的资本公积除资本溢价外均调增应税所得。 企业进行的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不确认交易收益,但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除计算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外,年终将市场价或计税价格与成本的差额(即视同销售实现的利润)计入应税所得。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 如:违法经营的罚没损失 各种税收滞纳金 违法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罚金
36、和罚款 非公益救济性捐赠 超过标列支的工资支出、利息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广告费支出、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 债务人因债务重组确认的重组损失 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等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调增的永久性差异)。如根据我国所得税法有关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税前所得弥补,一年弥补不足的,可以在连续的五年内逐年弥补。即在允许弥补的期限内,以前年度的亏损允许在当年应税所得中扣除,而会计核算不作为费用或损失。 无论是永久性差异还是时间性差异,都须根据税法规定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税所得,进而计算应交所得税。 例1
37、、企业1999年实现会计利润80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 (1)非救济、公益性赞助支出10万元,列入营业外支出; (2)成本费用中工资支出260万元,当地人民政府核定的计税工资220万元; (3)联营企业分回利润80万元,该企业成本法核算确认为投资收益(假设联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与投资企业相同); (4)业务招待费超标支出10万元; (5)持有的5年期国库券当年确认利息收入20万元。 要求进行纳税调整。 应税所得=800+10+(260-220)+10-80-20 =760 2、时间性差异 (1)定义: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特
38、点: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收益或费用和损失均可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但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时间不同。 (2)特点,这种差异某一会计期间发生,但可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 (3)类型: A、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未来应增加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 某项收益,企业本期确认,税收以后确认。 某项费用或损失,税收当期确认,企业以后确认。 B、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未来可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某项费用或损失,企业当期确认,税收以后确认。 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在会计报表上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 (三)纳税调整 无论是永久性差异还是时间性差异,都须根据税
39、法规定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税所得,进而计算应交所得税。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5000000元,当年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该公司持有60%普通股的子公司丙实现净利润10000000元,按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利润时计算交纳所得税; (2)该公司对应收账款按账龄分析法计坏账准备60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000元。按照税法规定,坏账准备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可在所得税前扣除; (3)该公司存货账面实际成本9655000元,期末可变现净值9600000元,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按税法规定,存货变现损失以实际发生的损失在
40、税前扣除; (4)该公司在2000年1月开始使用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1000000元,会计上采用直线法分2年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直线法分5年计提折旧(假设净残值为零) 分析时间性差异的类型并计算应税所得 分析: 第(1)项资料表明该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0000060%=6000000元,为使本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的差异,属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第(2)项资料表明企业多提坏账准备的数额=60000-60000005=30000元,为使本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的差异,属于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第(3)项资料表明该企业提取存货跌价准备=9655000-9600000=55000元,为使本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的差异,属于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第(4)项资料表明该企业会计折旧大于税收折旧, 其差额=(1000000/2-1000000/5)11/12=275000,为使本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的差异,属于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应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15000000+30000+55000+275000-6000000 =9360000 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