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设备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参考】.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5872718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设备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检测设备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测设备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设备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参考】.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检测设备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公司概况3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二、 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4三、 供应商的关系管理14四、 质量技术创新17五、 质量战略19六、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21七、 生产制造的质量职能26八、 标准化工作29九、 计量工作36十、 项目简介43十一、 投资计划47建设投资估算表4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9流动资金估算表5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5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53十二、 项目规划进度5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4一、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卢xx3、注册资本

2、:6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1-1-127、营业期限:2011-1-12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3421.1110736.8910065.83负债总额7114.585691.665335.93股东权益合计6306.535045.224729.9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69656.4455725.1552242.33营业利润11694.7

3、29355.788771.04利润总额10494.608395.687870.95净利润7870.956139.345667.0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870.956139.345667.08二、 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为稳定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竞争力,企业在采购供应过程中,就要注重采购供应物品的质量管理,选择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1、建立健全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制造企业物品采购具有批量大、品种多及供应渠道多等特点,这些物品的外观、理化性能、使用寿命等质量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运营。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明确、合理、可行的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实施采购。建立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

4、是采购供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采购供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的一项要求。质量标准的建立,既是按标采购、按标验收的必然要求,也是规模采购的前提。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是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需求确认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商谈合约的重要内容,针对采购物品的不同类型、属性、用途等因素,企业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建立健全自身的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或者称为质量技术要求)。对于常规物品、社会已经标准化、企业也没有特别要求的物品,其质量标准可直接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通行的供应商标准。对于非社会标准化的物品,企业有特殊要求的如生产原辅料或者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物品,其质量标准可由企业

5、内部按自身需求、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制定,必要时还须与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技术谈判而成,甚至经过试用后再修改完善。完整地描述这类质量标准,需要用户或者技术管理部门与供应商就质量技术要求达成共识,形成技术协议。诸如相关指标的最低要求、特性值、图纸、型号、规格、材质、理化性能、制造工艺和检测等方面都要予以明确。随着社会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政府部门,相继制定了环保方面的法规或强制性技术标准,企业在选择采用相关标准或自行制定技术标准时,需要将所采购物品的环保特性一并纳入到采购技术要求中,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有效履行其环保义务,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或职工产生不良影响,确保工业企

6、业自身产品的环保特性。2、供应商的选择生产质量的问题,在供应链模式下,有了不同于传统的表现。如2001年由于一个重要原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出现差错,导致了世界手机第三大生产厂商爱立信公司的手机被迫停产,最终导致其战略性与索尼公司联合生产手机。由此可以看到,质量问题可能会形成供应链中的分裂点,严重损害生产商和供应商、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爱立信公司的手机业务的这一危机却并非是生产商自身的问题。(1)供应商的选择原则。供应商的选择是采购供应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供应商供应物料的顺畅,可以使生产不会因为待料而停工;进料品质的稳定,可以保障生产成品质量的稳定;交货数量的符合,使得公司生产数量

7、准确;交货期的准确,可以保障公司出货期的准确。因此,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选择供应商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目标定位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新供应商评审人员应注重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应依据所采购产品的质量特性、采购数量和产品要求去选择供应商,使建立的采购渠道能够保证质量要求,减少采购风险,并有利于自己的产品打入目标市场,让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充满信心。优势互补原则。选择的供应商应该在经营方面和技术能力方面符合企业预期的要求水平,供应商在某些领域应具有比采购方更强的优势,在日后的配合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势互补。择优录用原则。在相同的报价及相同的交货承诺下,毫无疑问要选择那些企业形

8、象好、信誉好的供应商。可操作性原则。选择供应商的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使选择工作易于进行。(2)供应商的基本情况调查。一个好的供应商应该有优秀的企业领导人,有了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应该有高素质的管理干部,企业有了高素质、有能力的管理干部,企业的管理才有效率、充满活力。稳定的员工群体,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流动性过大的员工群体,其产品质量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有了良好的机器设备,其产品质量更能得以保证。企业不单要有素质高的管理干部和良好的管理,还应该有经验丰富有创新的技术人员,只有技术不断改善创新,才能使产品质量更加有保障,材料成本不断下降。良好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

9、的科学,管理渠道的畅通,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其供应整体是优秀的,其产品质量是优质的,其服务是一流的。具体针对供应商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内容。管理人员水平。包括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管理人员工作经验是否丰富和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等。专业技术能力。包括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等。机器设备情况。包括机器设备的名称,机器设备的新旧、规格、厂牌、使用年限及生产能性能及维护状况等。材料供应状况。包括产品所用原材料的供应来源、材料的供应渠道是否畅通、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稳定、供应商原料来源发生困难时其应变能力的高低等。质量控制能力。其品管组织是

10、否健全、品管人员素质的高低、质量制度是否完善、检验仪器是否精密及维护是否良好、原材料的选择及进料检验的严格程度,以及操作方法、制程管制标准、成品规格及成品检验标准是否规范。质量异常的追溯是否程序化。财务及信用状况。每月的产值、销售额,来往的客户、来往的银行,及经营的业绩及发展前景等。管理规范制度。管理制度是否系统化、科学化,工作指导规范是否完备,执行的状况是否严格等。(3)供应商选择的步骤。进行市场分析。了解市场类型有助于采购人员确定市场上供应商的数量、权限与依存性的平衡点及何种购买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识别所有可能的供应商。寻找潜在供应商的信息来源有很多,如网站、商业周刊、专业组织等。不过需要注

11、意的是,现有供应商也是一个主要的信息来源。对所有可能的资源进行预先筛选。采购企业可以根据一些简单的标准,删除那些明显不合格的供应商,使供应商数目减少到足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范围。评估剩余供应商。一旦最初的筛选去掉了不胜任的供应商,采购企业必须决定如何评价那些剩余的相对合格的供应商。对于简单、低价值的采购,只要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检查就足够了,而对于复杂高价值的采购,首先采购企业要对供应商进行调研,如果调研结论不错,采购企业还需要拜访供应商,观摩其设施设备的情况。观摩之后,还有必要对供应商的管理、质量、生产能力、服务、及时性和信息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选择供应商。对于惯常的项目,需要通

12、知和给予采购商签订采购合同。对于重要的采购,买卖双方则需要进行详细的谈判以在采购条款的特定细节上取得一致意见。3、供应商的审核供应商的审核是企业进行持续改进的重要步骤,通过供应商审核,企业可以持续监督供应商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对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可以及时向供应商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审核时,企业可选派有经验的审核员或者委托有资格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到供应商处进行现场审核和调查。在审核过程中,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审核标准,要把握关键要素和过程。供应商的审核会耗费很多企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审核必须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对于现有的供应商,主要是对批量提供产品的

13、供应商或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价审核;对于新入选的供应商,企业在对供应商作出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对提供重要零部件、大批量供货或有可能成为供应商的主要供应商进行审核。(1)供应商审核的分类。供应商审核是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表现考评及年度质量体系审核,是供应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完成供应市场调研分析、对潜在的供应商已做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展的供应商进行的。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则是供应商审核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因而一般的公司往往将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单独列出,当然也可视情况要求将它当成是供应商审核的一部分,与供应商审核一起进行。产品审核。主要是确定

14、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实施办法有正式供应前的产品或样品认可检验,以及供货过程中的来料质量检查。必要时还可以要求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以符合企业的要求。过程审核。过程审核主要针对那些质量对生产工艺有很强依赖性的产品。要保证供货质量的可靠性,往往必须深入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了解其工艺过程,确认其工艺水平,质量控制体系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针对供应商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过程和产品的审核,一般是参照ISO9000标准或其他质量体系标准而进行的审核。在实际情况中,对于那些普通商业型供应商,采购商一般只局限于产品审核和工艺过程审核,但是如

15、果采购商要挑选合作伙伴,情况就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管理严格、技术先进的国际大公司,它们通常会大量采用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来控制供应链管理体系。(2)供应商审核的方法。供应商审核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主观判断法和客观判断法。所谓主观判断法是指依据个人的印象和经验对供应商进行的判断,这种评判缺乏科学标准,评判的依据十分笼统、模糊;客观判断法是指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或准则对供应商进行量化的考核和审定,包括样品检验、小批试用、供应商绩效考评、现场调查法等方法。样品检验。对于一个新的候选供应商,可以先采购其少量样品,进行全性能或部分重要性能的测试和检验,作出合格与否的评价,以便初步判断该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能否被

16、接受。如果不能完全依靠检测决定其性能,还可以将样品装在部件或最终产品上进行试运行或试用,以便观察其性能和效果。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候选供应商是国外企业,对它进行第二方审核或现场调查比较困难的情况。小批试用。对于重要物资,一般还需进行小批量试用。采购部采购小批量物料,质量管理部对小批量物料进行入厂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技术部门(R&D)或工艺部门(PE)组织生产部试用并出具“小批量试用报告”。试用后的(半)成品,由质量管理部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应测试报告。供应商绩效考评。对某些已有多年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可根据其近几年供货的业绩表现加以评价,以便决定是否可以纳入合格供应商的范围。对于合格

17、供应商,也应进行业绩评定,以便在调整合格供应商名单时决定该企业是否可以继续保留为合格的供应商。业绩评定的项目一般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期、配合度等专业人员参与的全面审核,它通常将问卷调查和现场审核结合起来。现场调查。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采购的物资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相一致。在现场调查前,拟定评分表,并针对评分表,制定出评分标准。应编写现场调查计划并组成调查组。调查组成员一般包括采购部、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产品研发部等部门的代表。应将现场调查计划提前发给供应商。(3)供应商的审核与评价方式。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价,可以根据采购或外协产品的重要性而选择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的

18、组合。重要物资供应商的评价。新的候选供应商:书面调查+样品检验+小批量试用+现场调查(或第二、第三方审核)老的供应商:书面调查+业绩评定+现场调查一般物资供应商的评价。新的候选供应商:书面调查+样品检验+现场调查老的供应商:业绩评定+现场调查辅助物资供应商的评价。新的候选供应商:书面调查+样品检验老的供应商:书面调查+业绩评定以上各项调查评价工作完成后,应有一个总的评价结论,即所评价的供应商是否可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单中。三、 供应商的关系管理传统的组织与供应商的关系表现为价格驱动,组织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格好处,组织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稳定性较差。而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共赢的关

19、系,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就是一种以“扩展协作互助的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双赢”为导向的企业资源获取的管理模式。1、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含义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用来改善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理念,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它是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使供应商及其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甚至投放市场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缩短产品开发、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周期,做到既经济又准确地获得最好的策略资源。所以,供应

20、商关系管理就是供应链上的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围绕企业采购业务相关的领域,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对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共赢的管理模式。2、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基本内容(1)需求分析。准确、及时的需求分析是企业决策制定的一个先决条件,在采购方面也是如此。随着供应商队伍专业化的发展,准确及时的采购可以节省开支,取得市场上的采购优势。采购既要面对生产又要同时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SRM能够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建立起高效能的组织采购,对自身业务关键性材料或者服务的需求进行战略部署,以减少日常生产运作中意想不到的问

21、题。(2)供应商的分类与选择。应该确定符合公司战略的供应商特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可以将供应商分成交易型、战略型和大额型。一般来讲,交易型供应商是指为数众多,但交易金额较小的供应商;战略型供应商是指公司战略发展所必需的少数几家供应商;大额型供应商是指交易数额巨大,战略意义一般的供应商。供应商分类的目标是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实现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应该首先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获得支持。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应该考察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实力(技术、容量、竞争力等);响应速度(销售服务、质量反应速度、对防范问题的反应及对改进工作的兴趣等);质量管理(效率

22、、产品设计及质量保证程序等);时间控制(交货期的长短及交货是否准时等);成本控制(设计费用、制造费用、维护费用及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等)。SRM可以综合考察供应商各个方面的因素,帮助企业作出准确的分类与选择。(3)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对各类供应商采用何种关系和发展策略,这可通过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与战略供应商和大额增长型供应商在总体目标、采购类别目标、阶段性评估、信息共享和重要举措等各方面达成共识,并记录在案。其次,与各相关部门开展共同流程改进培训会议,发现有潜力改进的领域。再次,对每位供应商进行职责定位,明确其地位与作用。最后,双方达成建立供应商关系框架协议,明确关系目标。在这一部分可

23、以做的工作包括:建立供应商的管理制度;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的合同关系管理;采购流程的设计与实施;和供应商共同组建供应商管理联合团队。(4)供应商关系的维护与改善。联合团队正式展开工作后,首先制定联合团队的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以及关系绩效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评估目前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状况,找出影响关系的问题。针对问题,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和计划及期望效果,执行和实施改善方案,并对过程全面监控,同时制定预警机制和冲突管理的一般解决方法。(5)供应商关系的绩效评价和持续改善。供应商绩效评价是整个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某一阶段双方合作实施效果的衡量,又是下一次供应商关系调整的基础

24、。供应商的绩效评估流程可以从技术、质量、响应、交货、成本和合同条款履行这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该流程还可以包括相关专家团特定的绩效评估。这些评估信息有助于改善彼此的业务关系,从而改善企业自身的业务运作。供应商关系改进阶段一般沿着五个合作层次向前推进:组成联合团队;降低成本;提升价值;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关系。改善方案执行后,应对改善后的状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对照改善前的评估,分析改善程度,从而依据激励机制来对客户、供应商、联合团队和作出贡献的相关员工进行奖赏,同时继续进行关系管理变革全过程的总结检讨,由联合团队整理成文档报告。四、 质量技术创新创新即是通过知识媒介和知识更新表现出的一种理念上的

25、东西,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我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刘源张院士指出:“对于知识经济,首先是创新,甚至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所谓的知识经济。”所以,知识经济时代或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质量必须最大限度地突出创新,以培育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为质量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把创新努力贯穿于产品或服务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从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的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最富能量的要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质量竞争体现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的竞争,而竞争力正是创新能力的直接表现。质量技术泛指组织为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和实现质量提升,由组织或个人所创造的或成功应用的质量管理的原则、理论

26、、模式、技术、方法、工具,以及最佳实践等。质量技术包括:质量策划与控制技术、质量分析与改进技术、可靠性技术、标准化与计量检测技术、其他质量管理技术与工具,以及质量管理原理、理论、模式的创新或成功应用的技术路径等。质量提升的对象可以是产品和服务质量,也可以是管理体系和过程质量,还可以是由各项绩效指标反映的企业经营质量。质量技术是质量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是质量进步的基础,也是质量创新的工具和平台。质量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其创新的动力在于实践活动,在于对生产、生活中的劳动创造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在于对质量技术发展的深入思考。因此,质量技术创新仅仅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开辟

27、新市场、利用和开发新的资源及组织体制和管理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在创新因素中,必将注入最具活力的创新知识,与之相适应的是质量观念及质量管理理念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大质量观念将以知识丰富其内涵。大质量的概念不只是针对产品的质量,更是着重企业的质量,又强调提高企业质量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交货期和加强产品服务。从而质量管理的理念也将进一步提升,六西格玛管理、零缺陷的“一开始就把任何一件事做好”、精益管理、质量功能展开和可靠性管理的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积极推行,而各国的质量管理的新的理念和方法无不闪烁着知识、信息及创新精神的光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的意

28、识,没有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的机制,没有创新的制度,就不可能追求卓越,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质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须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改进研发、制造和服务流程,降低不良质量成本,增强顾客满意度,提升技术水平和经营绩效,并有助于节能、降耗、减排。它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质量技术的创新,企业才能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五、 质量战略21世纪,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军

29、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新旧产品快速更选。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发展看重质量,竞争依赖质量,社会讲求质量,质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在这当中,质量内涵的丰富和向外延拓展,质量必然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因为,从国家层面讲,“质量强国”的理念毋庸置疑,并体现在指导今后的国家发展规划当中;从企业层面讲,“质量强企”是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因此,无论是微观方面,还是宏观方面,质量战略将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追求质量技术的创新、卓越绩效和质量文化的建设。为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质量战略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当务之急。对于一个企业

30、的战略决策而言,不能不把质量战略置于一个核心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质量是竞争力的最具威慑力和震撼力的要素,是克敌制胜的最强大武器;又因为当今时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追求的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从而质量战略中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确定乃至实施的各种活动,必须实现从企业内部向国际市场的跨越;实现企业当前利益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的跨越;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从局部改进向整体变革的跨越;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从部分提升到创新构建式的跨越。因此,质量战略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推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工作质量、质量体系的全面创新,以超越竞争对手的实际质量成果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赢得

3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产品的研发、原材料及配件的选购和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消费者使用信息的反馈处理的整个过程分解为环环相扣的链节,并把某些链节的职能转移至能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短时间完成的外部企业及组织去完成,从而企业与外部组织间建立了具有相同利益及价值追求的共同体或合作伙伴。从其优化管理的视角审视,其发展前景应该是成为具有同一命运的“生态系统”,其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同一的利益基础。此时,质量管理的重要使命和职责将是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它的运作将对“生态系统”的设计构建质量和运作质量提供最强有力的保证和监控。这种活动,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将和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同,是富

32、有知识经济气息和经济全球化特征的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六、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从材料进厂到形成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其质量职能是,根据设计和工艺文件的规定,以及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对各种影响制造质量的因素具体实施控制的活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过程并排除该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以此来确保产品质量。1、明确质量责任,组织文明生产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责任和权限。明确生产现场和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与权限;明确部门之间和各类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相关质量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文明生产指的是合理组织产品生产,建立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的节奏

33、性和均衡性;有严明的工艺纪律、劳动纪律;遵守工艺规程;毛坯、在制品、成品堆放整齐,工器具齐备、零部件存放有序,机器设备运转良好、排列整齐;投料加工、在制品流转凭证齐全、手续完备、记录准确;工艺文件齐备、完整等等。2、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加强协调(1)提供设备保障。设备保障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整活动部分的间隙等。简言之,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法。日常保养是基础。保养的类别和内容,要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加以规定,不仅要考虑到设备的生产工艺、结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等

34、具体情况和特点,同时要考虑到不同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维修习惯。设备检查是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的隐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按时间间隔,可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按技术功能,可分为机能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应把二者同时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严

35、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保证设备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实行文明操作和维护保养。要求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工作,并适时对设备进行改善性维修。(2)提供工装保障。严格执行工装、夹具、模具和工位器具管理制度,要求操作者按制度和工艺要求正确地借用工装并及时归还工装,管理部门做好工装的发放、保管、保养和检定、调整、维修、更换工作。(3)提供计量保障。严格执行计量管理制度,要求操作者按照制度和加工零件的质量要求正确地使用保养计量器具;要求计量部门按规定加强计量仪器和器具的校准、维修和更换工作。(4)做好物资供应。按期、按量、按质为生产车间适时

36、提供原材料、零部件、部件等生产必需物资。做好物资的标识、领发、搬运、储存工作尤其是在生产现场的转运、清点、保管工作,防止遗失、锈蚀、变形和磕碰划伤。3、做好质量检验工作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检验工作要把好以下“三关”。(1)材料关,即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外协件、半成品的质量关。(2)工艺关,即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质量。(3)成品关,即生产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满足顾客期望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检验工作要做到以下“四不”。(1)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2)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3)不合格的零部件(或元器件)不入库。(4)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4、严肃工艺纪律,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是生产的法规

37、,管理、技术、制造部门都应该严格遵守。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分层次地进行工艺纪律检查。特别是生产现场的各级负责人,应重视督促操作者严格按图纸、按标准、按工艺进行生产,对工艺纪律进行考核,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所有工艺更改均应执行审批程序,重要工艺更改还应组织工艺验证,并按工艺文件控制程序实施更改。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关键、特殊工序实行重点控制,严格按质量控制文件要求做好原始记录或控制图表,定期测定工序能力,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纠正措施。5、工序质量控制工序的过程就是指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5MIE)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

38、(1)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和任务。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工序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要维持正常波动的适度水平。(2)工序质量体制的对象。工序控制的对象从直观上来说是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性值,而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受工序因素5MIE的影响,所以说工序质量控制的实质对象是工序因素5MIE,尤其是其中的主导因素。(3)工序质量控制的策划。工序质量控制的策划是指对工序质量控制的全部活动进行预防性的统筹安排。主要是针对关键工序提出的。工序质量控制策划按以下步骤来制定。根据设计部门所提供的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明确要控制的质量特性值。对明确要控制的质量特性值,确

39、定其质量形成过程,绘制必要的工艺流程图。按照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原则,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并编制必要的明细表。对确定的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工序能力的调查。在工序能力调查的基础上,对工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主导因素。在工序质量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工序质量分析表,并以此表为核心来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各种文件。七、 生产制造的质量职能生产制造是以经济的方法,按质、按量、按期、按工艺要求,生产出符合设计规范的产品,并能稳定控制其符合性质量的过程。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实现设计意图、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企业质量目标的保证。1、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目标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目的就

40、在于设计确定以后,经济地、高效地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一是要实现稳定的制造质量,制造过程的目标是不偏离设计、是保证对设计的符合性质量;二是要降低不良品损失。将一个理想的产品设计由图纸变成实物,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的。尽管当前不少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已经向设计和服务两个阶段转移,但产品的制造过程仍是产品质量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说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一个基础。2、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职能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建立一个控制状态下的生产系统。所谓控制状态,就是生产的正常状态,即生产过程能够稳定、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生产系统处于控制状态下才能够保证合格(符合

41、规格标准)连续性和再现性。为此,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职能应有效控制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包括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职能和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职能。产品在制造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即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它包括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选用设备与工具,设计与制造工艺装备,编制工艺规程,选定工序质量控制点,制定质量工序表,提供各种技术文件,编制操作指导卡,等等,保证上述工作的质量优良之外,其质量职能还应包括组织质量攻关活动、组织工序能力测定并提高工序能力指数等。(2)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就是保证制造出来的产品符合设计质量要求,其中

42、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全面掌握保证产品质量的工序能力。组织好质量检验工作,如正确规定检验点,合理选择检验方式,建立好专群结合的检验队伍,等等。掌握质量动态。为此必须系统地、经常地、准确地进行质量动态的统计与分析,健全原始记录,并由专人负责,严格进行。加强不合格品的统计与分析,实行工序质量控制。如对于需要加强监督的、需要特殊技术的、质量不稳定的工序应设立管制点,进行质量控制;有条件的工序采用控制图进行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改进活动,解决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八、 标准化工作标准是一种特殊文件,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来自生产实践反过来又为发展生产服务,

43、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不断完善提高。而标准化是一种活动,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1、标准与标准化的含义标准是指为取得全面的最佳效果,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则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过程。ISO/IEC指南2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

44、语及其定义对标准与标准化分别给予了科学的定义。“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准则或特征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的最佳秩序和效益。”“标准化是对实际与潜在的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由上述定义可见,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标准化的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质量管理是贯彻执行标准的保证。标准与质量在循环过程中互相推动,共同提高。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它要求一切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都要制定标准,并且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标准化工作,对于加强质量

45、管理,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化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每个企业,要推行和加强质量管理,都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基础工作。2、标准的分类依据标准制定和执行的范围,将标准划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如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ECSS(欧洲航空标准化协作组织)、EN(欧洲标准)、EC(欧盟法规)、ETSI(欧洲电信联盟)等。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46、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国家标准是各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如ANSI(美国国家标准)、BSI(英国标准)、NF(法国标准)、JSA(日本标准)、BIS(印度标准)和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标准是一种动态信息。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和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体健

47、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但推荐性国家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行业标准是指行业的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当同一内容的国家标准公布后,则该内容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法的规定,由我国各主管部、委(

48、局)批准发布,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例如,机械、电子、建筑、化工、冶金、轻工、纺织、交通、能源、农业、林业、水利等,都制定有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地方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企业标准为我国四级标准的最低级的一层标准。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一般以“Q”作为企业标准的开头,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