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共5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872461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共5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共5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共5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共54页).doc(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无 机 化 学 万 题 库是 非 题(一) 物质的状态 1( )1 mol 物质的量就是1 mol 物质的质量。 2( )溶液的蒸气压与溶液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蒸气压也越大。 3( )温度较低、压力较高的实际气体性质接近于理想气体。 4( )范德华方程是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础上修正的,所以修正后范德华方程中的压力指理想气体的压力,体积是理想气体的体积。 5( )对于任何纯物质而言,熔点总比凝固点高一些。 6( )水的三相点就是水的冰点。 7( )通常指的沸点是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的温度。 8( )三相点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 9( )临

2、界温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液化。10( )高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如何加压,气体都不能液化。 11( )任何纯净物质都具有一个三相点。 12(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其物质的量的大小成正比。 13( )气体扩散定律指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成反比。 14( )单独降温可以使气体液化;单独加压则不一定能使气体液化。 15( )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强,称为临界压强。 16( )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最几速率数值最大。 17( )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平均速率数值最大。 18( )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均方根速率数值最大。

3、19( )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最几速率分子数最多。 20( )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平均速率分子数最多。 21( )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均方根速率分子数最多。22( )液体的蒸发速度与液面面积有关,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也越大。 23( )凝聚和蒸发的过程是分别独立进行的,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定量关系。 24(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与液体的量和液面上方空间的体积大小无关。 25( )若液体的蒸气压为p ,实验证明lg p 与绝对温度T成直线关系。 26( )维持液体恒温恒压下蒸发所必须的热量,称为液体的蒸发热。蒸发

4、热与液体的本质有关,还与蒸发时所处的温度有关。 27( )气体分子可以看作一些小的弹性颗粒,其理由是压力减小气体可以膨胀,压力增大气体可以压缩。 28( )四组分混合气体和三组分混合气体分别放入等体积的容器中,则前者的总压力必定大于后者。 29( )水的冰点就是液态水和固态冰平衡共存的温度。 30( )水的冰点是标准大气压下被空气饱和了的水与冰处于平衡时的温度。 31( )0是冰的蒸气压与水的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 32( )相同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同。 33( )相同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同。 34( )1mol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水

5、的蒸发热。 35( )使气体液化的条件是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且压力高于临界压力。 36( )使气体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高于临界温度,且压力高于临界压力。 37( )使气体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高于临界温度,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 38( )使气体液化的条件是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 39( )范德华状态方程中,a 是实际气体分子间引力造成的压力减小的校正项系数。40( )范德华状态方程中,a 是实际气体分子间引力造成的压力增加的校正项系数。41( )范德华状态方程中,b 是实际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造成的体积增加的校正项系数。42( )范德华状态方程中,b 是实际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造成的体积减小的

6、校正项系数。43( )分压定律适合于任意压力的气体体系。 44(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相等,则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45( )同温、同压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气体,密度也大。 (二) 原子结构 1(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按照其离核的远近呈现连续增大的变化。 2( )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大小均由主量子数n所决定。 3( )所有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有特定的空间取向。 4( )主量子数n为4时,可能的原子轨道总数为16,可容纳的电子总数为32。 5( )所有非金属元素(H除外)都在p区,但p区元素并不都是非金属元素。 6( )原子半径是指单独存在的自由原子的半径。 7( )一个元素的

7、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周期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族数相等。 8( )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4个,根据洪特规则,这4个电子的排布轨道图如下: 9( )对于同一原子,同层电子失去时电离能差值较小,而不同层电子失去时电离能差值较大。所以电离能数据也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佐证。10( )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都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孤立气态原子失去和获得电子的能力,电负性则反映了化合态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 11(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分子总比原子重。12( )原子和分子都是电中性粒子,因此在它们的组成中正负电荷必相等。13( )原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它不能再

8、分。14( )单质是元素存在的一种形式,所以不能说元素就是单质。15( )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 个微粒,1摩尔氯化钠中则应含有6.021023 个分子。16( )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就组成了不同的核素;同样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等,就构成了同位素。可见,核素也就是同位素。 17( )一个带有 +1 电荷的离子要比相应的原子重。18( )在A 和B 组成的两种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原子与一定量某原子化合的量为简单的整数比。 19( )核外电子的自旋有顺时针和反时针两种方向。 20( )对于氢原子的1s 电子,其玻尔半径就是它的界面图的半径。 21( )对于氢原子的1

9、s 电子,其玻尔半径小于它的界面图的半径。 22( )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的,它总共只有四条谱线。 23( )核外电子的运动会消耗能量,其速度会逐渐变慢,因此只要时间足够长,电子最终会掉进原子核里去。 24( )波动性是微观粒子的普遍特征,但一个电子短时间的运动并不能显示波动性,只有长时间运动的统计性结果才显示出波动性。 25( )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把波函数所确定的空间范围称为原子轨道。 26( )当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相同时,n值越大的电子能量越高。 27( )鲍林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既能反映电子的填充顺序,也能表示电子的失去顺序。28( )鲍林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能表示电子的填充顺序,但不能反映

10、电子的失去顺序。29( )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都是正值,而第二电子亲合能都是负值。 30( )p区各族元素的电子亲合能从上至下依次减小。 31( )p区各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 32( )副族元素都是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减弱。 33( )副族元素中除 B 族外,从上至下金属性一般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34( )电子的波动性是一种统计性的几率波。 35( )电子的波动性是一种特殊的机械波。 36( )电子的波动性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 37( )电子的波动性是表明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38( )电子云是波函数在空间分布的图形。 39( )电子云是波函数 在空间分布的图形。 40( )

11、电子云是波函数径向部分R n,l ( r ) 的图形。 41( )电子云是波函数角度部分平方Y 2l,m (,) 的图形。 42(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表示波函数随,j 变化的情况。 43(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表示波函数随,j 变化的情况。 44(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表示电子运动轨迹。 45(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表示电子运动轨迹。 46( )某一原子轨道是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即波函数。 47( )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 48( )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密度。 49( )原子中某电子的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的空间运动状态,这种状态也称为“原子轨道”。 50(

12、)角量子数 l 表征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51( )原子轨道波函数 ( ,) 的具体形式代表了电子的完整运动状态。 52( )p电子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呈“8”字形,所以p电子是沿着一个“8”字形的轨道在运动。 53( )n 3的第三电子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54( )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是相同的。 55( )外层电子构型为n s12 的元素,都在s 区,都是金属元素。 56( )原子序数为33,K,L,M,N各层电子数依次为2,8,18,5。 57( )氢原子1 s轨道的玻尔半径为52.9 pm ,也是1 s轨道电子云界面图的半径。 58( )电离能的数值可

13、以比较元素在气态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相对大小,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59( )钼原子的电子排布为Kr 4 d 5 5 s 1,由此可得出结论:洪特规则与能量最低原理矛盾时,首先应服从洪特规则。 60( )原子中某电子的各种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 61( )所有副族元素都是从上至下,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减。 62( )某元素原子难得到电子,不一定就容易失去电子。 63( )副族元素中,同一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一般说与主族元素中的变化趋势不同。 64( )周期系各主族的第一种元素都有着不同于同族其它元素的独特的性质。 65( )s 轨道的

14、角度分布图为一球形,表示s轨道上的电子是沿球面运动的。 66( )首先提出核外电子运动波动方程的是薛定谔。 67( )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称为里德堡线系。 68( )磁量子数m0 的轨道都是球形轨道。 69( )由于镧系收缩的影响,使得镧系元素中两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减程度超过d区中两相邻元素间原子半径递减程度。 70( )镧系元素中原子半径递减程度不如d区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减程度大。 (三)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 )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应满足最大重叠原理,所以沿键轴以“头碰头”方式才能形成共价键。 2( )当分子中存在单电子时该分子具有顺磁性。 3( )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的

15、共价键。 4( )BeCl2分子与XeF2 分子的偶极矩为零,由此可以推断Be原子和Xe原子均采用 s p 杂化轨道成键。 5( )SiH4 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是非极性分子,其化学键也是非极性的。 6( )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可以具有成对电子。 7( )硼原子不可以发生s p 3 d 2 杂化。 8( )原子轨道理论是建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 9( )只有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所以取向力总是大于色散力和诱导力。10( )分子的极化率越大,分子的变形性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强。 11(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12( )由于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任何离子周

16、围可以吸引数目不定的异号离子,并且能任意堆积成固态离子化合物。13( )由于离子的极化,可以造成化学键型的转化。14(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则其电荷密度越大,离子键越强,该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也越大。15( )分子晶体晶格结点上排列的分子可以是极性分子也可以是非极性分子。16(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的半径就越大。17( )AgF易溶于水,AgBr难溶于水,主要是由于F离子比Br离子难变形。18( )同族元素往往有一些相似的性质。CO2固体(干冰)是分子晶体,由于碳和硅同族,从而可推断SiO2也属于分子晶体。 19( )双原子分子的键能等于其生成热。20( )在NH3分子中有三个 NH

17、 键,它们的键能相同,因此破坏每个NH 键所消耗的能量也相同。21( )Sb3离子属于182电子构型,Mn2离子属于917电子构型。22( )CaF2 是离子型固体,但却难溶于水,是因为其晶格能太大的缘故。23( )根据电子配对法,原子的基态电子构型中有几个单电子,它就能形成几个共价键。24( )由于稀有气体原子中没有单电子,所以它们不能形成共价键。25(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离子键,但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26( )两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首先形成的一定是型共价键。27( )BCl3分子中B原子采取s p 2 等性杂化,而

18、NF3分子中,N原子采取的是 s p 3 不等性杂化。28( )CH4分子中,C原子采取s p 3 等性杂化,在CH3Cl分子中,C原子采取的是s p 3 不等性杂化。29( )由于杂化轨道的分布向一个方向集中,从而提高了成键能力。30( )O2的键级是2.5,O2的键级是2.0,所以O2比O2更稳定。31( )在第二周期的双原子分子中,只有C2和O2是顺磁性的,其余均为反磁性物质。32( )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33( )HF液体的的氢键键能比H2O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34( )离子半径与离子的配位数有关,配位数越大,离子半径也越大。 3

19、5( )离子半径与离子的配位数有关,配位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 36( )氧原子中有两个单电子,所以形成O2 分子时两个氧原子间将形成两条共价键,电子配对后分子中不再有单电子,故氧分子具有抗磁性。 37( )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多重键有关,包含有多重键的键角较大。 38( )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多重键有关,包含有多重键的键角较小。 39( )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当中心原子相同而配位原子不同时,配位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也越大。 40( )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当中心原子相同而配位原子不同时,配位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则越小。 41( )共

20、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当中心原子不同而配位原子相同时,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也越大。 42( )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当中心原子不同而配位原子相同时,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则越小。 43( )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构型就是该分子的构型。 44(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三电子键的键能将大于两电子键的键能。 45( )范德华力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存在于离子之间。 46( )氢键是含有氢原子的分子中的一种特殊化学键。 47( )当分子的中心原子以s p 3 杂化成键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 48( )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

21、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49( )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50( )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51( )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2( )晶格能是指气态阳离子与气态阴离子生成1 mol离子晶体所释放的能量。 53( )晶格能是由单质化合成 1 mol 离子化合物时所释放的能量。 54( )晶格能是指气态阳离子与气态阴离子生成离子晶体所释放的能量。 55( )晶格能就是组成离子晶体时,离子键的键能。 56( )s 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的1个n s轨道和3个n p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的4个新的原子

22、轨道。 57( )CH4分子中的s p3杂化轨道是由H原子的1个n s轨道和C原子的3个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58( )旋转操作后 数值恢复但符号相反,这种原子轨道属于u对称。 59( )H2O分子的C2旋转轴是通过O原子核并垂直于分子平面的轴。 60( )由于氟与钠的电负性之差大于氧与镁之间的电负性差,所以氟化钠的离子性百分数大于氧化镁的离子性百分数,氟化钠的熔点也高于氧化镁的熔点。 61( )同类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 62( )OF2分子空间构型为 “V” 字形,因此它是一个极性分子。 63( )在BF3和NF3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 p 2 杂化成键,分子呈

23、平面三角形。 64( )在由共价分子形成的晶体中,其物理性质取决于分子中共价键的强度。 65( )s 电子与s电子配对形成的键一定是键,而p电子与p电子配对形成的键则是键。 66(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起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67( )某元素的原子难失电子,不一定就容易获得电子。 68( )若某元素的原子难失电子,则它一定容易获得电子。 69( )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肯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70( )在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7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推测所有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 72( )NCl3分子呈三角锥形,是因为其中心原子以s p 2 杂

24、化的结果。 73( )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74( )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的极性也越强。 75( )双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是一致的。 76( )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的偶极矩越大。 77( )反应 Na (s) F2 (g) NaF (s) 的 rHm 就是NaF的晶格能。 78( )对两种不同的离子晶体,比较其核间距大小,即可判定其晶格能大小。 79( )在NaCl晶体中,任意指定一种离子,其周围异号离子排列呈八面体结构。 80( )在NaCl和CuCl中,Na和Cu离子的半径分别为95 pm 和96 pm ,则它们的晶格能应当相近,故它们的水溶

25、性和熔点都相近。 81( )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82( )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83( )已知丙二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推测分子中的全部原子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中。 84( )简单阴离子的电子构型都是稀有气体型。 85( )所有的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86(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就越大,化学键也就越牢固。 87( )当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时,键的极性越强,其分子的极性也越强。 88( )HF,HCl,HBr,HI的分子量依次增大,分子间力依次增强,则其熔、沸点依次升高。 89( )反应 H (g) Cl (g) HCl (g

26、) 的 rHm 与键能 E (HCl)近似相等。 90( )键能也就是键的离解能,它们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91( )对于B2分子,由于两个原子间电子配对,所以整个分子显抗磁性。 92(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B2是顺磁性物质。 93( )CC的键能相当于CC和CC两者键能之和。 (四) 化学热力学初步 1( )体系的焓变就是体系的热量。 2( )气体的标准状况与物质的标准态是同一含意。 3( )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 4( )状态函数是物质现有状态的性质,它与形成该状态的途经无关。 5( )体积是强度性质,摩尔体积则是容量性质。 6( )反应热是指产物温度回到反应物温度时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7、7( )只要表明了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就是热化学方程式。 8( )由液态苯变成气态苯所吸收的热量就是苯的相变热。 9( )某体系从初态恒压膨胀后,又以同一压力恒压压缩回复到初态,这一过程是可逆过程。10( )气态氢原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零。 11( )内能的改变值U可通过测定Q和W算出。由于内能是状态函数,因此,热和功也是状态函数。12( )p 、V 、T 、G 等都是状态函数,所以它们的变化值与变化途经无关。1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Q W 适用于包括电功在内的一切宏观变化。14( )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式不同,一是直接在烧杯中进行,二是使之构成原电池进行,如果体系的始

28、终状态相同,则反应的热效应也相同。15( )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反应式配平系数不同时,该反应的反应热也不同。16( )反应的热效应就是反应的焓变。17( )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体系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18( )凡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绝大多数是放热反应。19( )由于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其 S 0 ,故这些反应都是自发反应。20( )一个物质的标准熵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则反应的熵变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21( )气体反应的 rGm 是指反应物和产物都处于298K、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01.3 kPa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22( )如果某反应的 rGm 0 ,则该反应不一定不

29、能自发进行。23( )任何一个反应不论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 rGm 总是等于生成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之和减去反应物标准生成自由能之和。24( )若反应的H 和 S 都是正值,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增加。 25( )稳定单质在298K、101.325kPa下,Sm、 f Gm 、 f Hm 均为零。 26( )稳定单质在298K、101.325kPa下,Sm不为零, f Hm 为零。 27(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g) 2 B(s) 2 C(g)。已知 rHm 0,则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以自发进行 28(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g) 2 B(s) 2 C(g)。已知

30、rHm 0,则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难以自发进行。 29(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g) 2 B(s) 2 C(g)。已知 rHm 0,则该反应仅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30(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g) 2 B(s) 2 C(g)。已知 rHm 0,则该反应仅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31( )判断任意一个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唯一标准是G 0 。 32( )判断任意一个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唯一标准是G 0 。 33( )判断任意一个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唯一标准是H 0 。 35( )在恒压下,凡是自发过程一定是放热的。 36( )焓是状态函数,恒压反应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则热也是状态函数。 37

31、(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自由能减少的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 38( )对孤立体系而言,rSm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39(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40( )当液体在其沸点下沸腾时,体系的熵将增大。 41( )当液体在其沸点下沸腾时,体系的自由能将增大。 42( )当液体在其沸点下沸腾时,体系的蒸气压将增大。 43( )标准状态下,恒压反应热在量值上等于rHm。 44( )恒容反应热就是反应的热力学能变。 45( )绝热过程的特征是体系既不吸收也不放出热量。 46( )绝热过程的特征是体系的内能保持不变。 47( )绝热过程的特征是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 48(

32、)在等压条件下某一反应的rHm和rSm都为正值,则该反应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49( )在等压条件下某一反应的rHm和rSm都为正值,则该反应一定不可能自发进行。 50( )在等压条件下某一反应的rHm和rSm都为正值,则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51( )某反应的rHm 和rSm 均为正值且不随温度而变化,则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低温下非自发。 52( )某反应的rHm 和rSm 均为正值且不随温度而变化,则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高温下非自发。 53( )某反应的rHm 和rSm 均为负值且不随温度而变化,则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高温下非自发。 54( )某反应的rHm 和rSm 均为负值且

33、不随温度而变化,则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低温下非自发。 55( )1 mol H2O ( l ) 所含能量要比 1 mol H2O ( g ) 所含能量小。 56( )N2 ( g ) O2 ( g ) 2 NO ( g ) rHm 181.00 kJ mol1 ,表明该反应生成1 mol NO ( g ) 可放出 90.50 kJ mol1 的热。 57( )反应 H2 ( g ) S ( g ) H2S ( g ) 的 rHm 就是 H2S ( g )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f Hm 。 58( )体系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起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U和 H 都为零。 59(

34、 )下列两个反应的热效应相比,第 个放热较多: H2 ( g ) Br2 ( g ) 2 HBr ( g ) H2 ( g ) Br2 ( l ) 2 HBr ( g )60( )下列两个反应的热效应相比,第 个放热较多: H2 ( g ) Br2 ( g ) 2 HBr ( g ) H2 ( g ) Br2 ( l ) 2 HBr ( g )61( )C (石墨) O2 ( g ) CO2 ( g ) , rHm 393.5 kJ mol1 ,这个热效应既是 f Hm (CO2,g) ,又是 碳 (石墨) 的 cHm 。 62( )CaO ( s ) CO2 ( g ) CaCO3 ( s

35、) 的焓变 rHm ,就是CaCO3 ( s )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 63( )C (石墨) 、C (金刚石) 和O3 (臭氧) 都属于单质,它们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f Hm 都为零。 64( )弹式量热计所测得的热效应是恒容热效应。 65( )弹式量热计所测得的热效应是恒压热效应。 66( )U HpV 这一公式可适用于任何体系、任何条件。 67( )体系中的自发过程必然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68( )稳定单质的 f Hm 、 f Gm 和 Sm 均为零。 69( ) rGm 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将使化学反应的 rGm 负值变大。 70( )物质的标准熵Sm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反应的熵变 rSm 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71( )孤立体系的内能是守恒的。 72( )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