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底盘项目成本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控底盘项目成本管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线控底盘项目成本管理线控底盘项目成本管理目录一、 项目的一般过程3二、 项目的组织结构11三、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15四、 管理的目标18五、 控制成本20六、 估算成本24七、 项目基本情况27八、 公司简介30九、 产业环境分析31十、 市场:线控底盘市场竞争格局33十一、 必要性分析35十二、 建设进度分析3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36十三、 经济效益分析3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6一、 项目的一般过程项目管理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其本
2、身也是逐步积累和优化的产物。但我们大部分人本身并没有参与到这个形成过程当中,而是直接面对最后的产物。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让大多数并没有实践经历的读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虽然学到了别人积累了很多年的宝贵经验,却可能由于不知其缘由而不得其要领,这就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所以在本节中,我们就从一般人的直觉经验开始,对比一个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历的项目,设想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从而引申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所提到的项目管理过程。让我们来设想一次异地旅游,以它来作为一个假想的项目。它符合作为一个项目的基本条件。第一,参加旅行的游客大都是没有过完全相同的经历的,虽然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旅行;第二,
3、旅行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进行。项目的干系人包括:游客、全程陪同导游、地方陪同导游、旅行社等。大多数人会利用旅游这种休闲方式在工作之余来一次放松。当然放松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旅游。游客在确定参加哪条旅游线路之前,需要考虑的是旅游的内容,包括景点和游玩项目。这里涉及两个基本的概念。游客需要休息是初衷,而休息的体现方式是旅游,也就是说,旅游是服务提供方满足客户“休闲”需要的一个产品。我们把前者称为项目需求,把后者称为项目范围。需求是范围的源泉,而范围是满足需求的结果。需求是项目启动的重要因素,需求的存在才使项目具有最终的商业价值。一个项目进行之初,就是识别这种需求,并且找到满足需求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
4、是物质的,也可以是一项服务,但该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能在初始阶段确认。游客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倾向,比如有些人喜欢探险,会倾向那些消耗体力的线路和项目,有些人喜欢享受,则会更看重吃住的条件。这就导致旅行社在设计每一条线路时都会有不同的考点。这一考点也会以不同的消费群体为目标。但无论怎样,消费者和旅行社之间签订合同时,都是在游览线路和项目上最终达成一致,同时约定的还有时间和价钱。这些年来,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为了防止纠纷,人们也会在合同中写上一些有关质量要求的约定。例如,交通工具要求、住宿标准、餐食标准等。项目的目标包括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范围是可被明确表述的,所以大多数项目
5、的起点是从范围定义开始的。虽然我们知道客户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项需求来选择确定需要完成的项目范围,但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以双方可接受的形式明确表达需求的。这时,项目的起点就是范围。范围确定了,才会影响其他三个条件。时间和成本就是满足范围要付出的代价,这一点不难理解。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质量要求也是和实施代价相关联的。大多数情况下,质量要求涉及项目实施方的专业领域。因为客户方只能表达需求,但对满足需求的领域不一定在行,所以即使客户方提出一些质量要求,也未必可以很好地进行约定,因为客户方不比实施方更专业。但如果听任对方提出质量要求的话,不诚信的实施方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等作出不利于客户的约定。我们设
6、想一个旅游团凑齐游客准备出发了。出发前,全程陪同导游会制订一份旅游计划。既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旅游,那么计划的主要内容就应当包括游览哪些景点。事实上,大多数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参观景点,这也是构建项目计划的起点。当然由于其他原因,我们无法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在参观大家最感兴趣的景点上。为了完成最终的范围目标,我们还必须经历其他辅助活动,例如乘坐交通工具到达旅游景区、旅游期间就餐、夜里住宿等。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同时这些活动还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我们把这些信息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行程计划。从这份计划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这次旅游都需要参观哪些旅游景点,这是项目的范围目标。为了完
7、成最终的范围目标,必须完成哪些活动。项目目标确定之后就需要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目标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项目范围。所谓项目范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项目最终能带给用户什么东西,也就是常说的项目交付物。对项目的计划是以完成这些交付物为基础展开的。从一般人的直觉上来看,产生一个项目计划的步骤可以是:列出所有客户需要的可交付物。对上述案例来说就是这次旅游的所有参观景点。将每个交付物进一步分解细化。也就是说,为了完成某一个交付物,需要完成哪些子交付物。这一活动是可以循环往复进行的,进行的次数则由项目的复杂程度决定。对本案例来说,我们可以将每个大的景点细化成内部的小景点。为了完成某一个子交付物,我们都需要完成
8、哪些工作或活动。对于本案例来说,包括交通、游览、购物、餐饮等。在项目管理的术语中,我们可以认为项目的交付物构成了项目产品范围,而所有为了完成交付物的活动构成了项目的工作范围,两者共同构成了项目范围。这一点比我们先前的概念有所扩展。从最初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中逐步分解出完整的项目产品范围和工作范围的过程,叫做“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其结果就是生成一份工作分解结构。从工作分解结构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项目完成后,客户应该得到什么。为了完成项目,我们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我们知道了完成这次旅游的所有活动,下一步需要为这些活动分配资源。我们首先考虑时间资源。我们把活动需要完成的顺序关系排列出来,并且标出每一个
9、活动计划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从住宿地到旅游景点的往返需要花30分钟,游览需要花3小时,午饭需要花1小时等。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份详细的行程计划。但是在安排时间的时候,有一些限制条件必须要特别考虑。例如,吃饭的时间必须固定,游览景点的顺序和其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等。这些条件使得行程计划在安排上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安排完活动的时间计划,我们再对每一项活动所需的费用进行估计。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每天出去游玩时所需要携带的现金有一个很好的预计,防止出现混乱和损失。在完成了项目范围的计划之后,就需要对活动进行时间和成本方面的计划。项目范围确定项目要做什么,时间和成本是计划实施的代价。时间计划的基本步骤包括
10、:确定活动之间的顺序,为活动分配时间和物质资源,最终形成项目的进度计划。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应着几个活动的过程分别是: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计、活动资源估计、制订进度计划。其中最后的进度计划是整个时间管理过程的最终结果,在这份进度计划上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项目总体预计的完成进度。每一项活动预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每一项活动可以开始的前提依赖活动。每一项活动所影响的后续活动。以上信息在我们实际执行项目中会经常用到。如果我们把每一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成本也对应到进度计划当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项目总体需要花费的成本。项目需要花费的成本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有计划地对项目成本支出进
11、行控制,这一活动被称为项目成本计划。到现在为止,我们做完了这次旅游所需要的所有预备工作。我们知道了需要进行哪些活动、参观哪些景点,也知道了时间和费用上的计划与安排。事实上,我们已经得到了完成这项活动的所有信息,下一步就是按照计划去执行。但有过真正旅行经验的人马上会意识到,这只是一份理想中的计划,是在假设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一个完全计划好的行动,会被现实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所打乱。尽管我们称它们为意外,但是我们不能确定这些影响目标的因素是什么,或者有多大可能发生,我们只知道一定有某些我们不期望的事情会发生,所以事先的计划还必须考虑发生之后的应急办法。在现实中,或者由于计划者缺乏经验,或者由于
12、项目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等,都会危害到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常常称这些潜在的、对项目目标会产生危害的因素为“风险”。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对这些风险作出相应的准备。它们或者可能发生,或者不发生,但无论怎样,项目都需要对这些“意外因素”做到“不意外”。显然,这已经属于辅助项目顺利实施的管理活动了,我们称之为“风险管理”。旅游团队是一个集体,导游是计划实施的主导者,但他一个人并不能完成整个计划,他需要所有游客的积极配合。显然,如果旅游团是一个大型团体,一定的组织和人员管理结构会有助于行动的顺利实施。到目前为止,我们明确了目标,细化了实现目标的步骤,对非正常情况作出了应对,建立了有效的人员管理和组织
13、结构,方方面面我们都已经考虑周全,下一步就可以按计划出发了。旅途中,导游是整个旅游计划实施的掌控者,他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计划是什么,还要了解实施的真实状态。这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船,船长不仅需要有地图,还需要随时知道船所处的方位。这个时候,计划作为行动的基准才能判断现在的实施状态是否正常。在这个并不复杂的旅游活动中,获取执行状态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导游直接询问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为了简化沟通,就必须事先约定一些标志物,例如通过是否在指定时间到达某一景点等来估算行程进展状态以便导游评估其是否正常。当导游认为行程不符合预定计划时,就需要进行干预。其最终行动只有两种:要求游客加快行程,以赶上预定计划;当
14、判断偏差无法纠正时,导游则需要变更计划。这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偏差发现得越早,采取后续行动的余地就越大,代价就越小。获取项目执行中的真实状态是掌控项目运行状态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项目计划才能作为基准参照引导项目实现其目标。项目管理把获取项目执行的真实信息、评估项目状态的过程称为“项目沟通”。项目沟通过程的结果作为项目实施控制措施的输入。沟通过程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对于及早发现项目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沟通过程的有效性非常关键,例如上述案例中指出,导游需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行动状况。如果没有事先约定的话,很可能导致小组长向上描述位置信息时出现问题。所以,项目状态的
15、汇报必须作出事先约定,用预定义的、理解一致的术语进行描述。获取项目状态的沟通过程和项目控制活动是紧密联系的。项目控制过程是为了减少项目偏差。大多数控制措施的输出只有两个:改进实施行为,纠正偏差:变更计划,顺利实施。说到这里,相信大部分读者已经对项目所涉及的活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它几乎都来自我们现实中的实际活动。事实上,这就是我们下一章节内容的基础。二、 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所使用的资源依赖于组织提供,而组织的结构又深刻地影响了项目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说,这种资源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影响着项目对人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总体来说,项目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极端情况:职能导向
16、和任务导向。职能导向主要是指资源按照职能进行分配,任务导向则主要是指资源按照统一的任务目标进行分配,也有可能两者共同结合就产生了矩阵型组织形式。根据资源分配的主要原则会产生不同的组织形式。传统企业大都建立起了以职能为基础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是按照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特征以及所体现的组织职能来安排的。一个企业中有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就是典型的职能型组织安排。职能型组织具有明确的等级划分,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明确的上级,员工高度地依据各人专长进行组合,比如生产、市场、工程、会计等。职能型组织也有项目,但各部门对项目的研究范围被局限于部门的职能界限内。例如,当一个纯粹的职能型组织准备开
17、发一项新产品时,设计阶段会被称为“设计项目”,仅仅由工程部人员来完成。一旦涉及生产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被逐级汇报到工程部主管处,再由工程部主管向生产部主管咨询,然后通知工程部主管,再由工程部主管将解决问题的方法逐级向下传递到项目负责人。显然,职能型组织特别适合那些重复性程度高的业务活动。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完成过去已经考虑周全的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项相对过去有很大不同的任务来说则存在着天然的困难。第一,各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不利于协作;第二,这种协作是在和过去不同的规则上进行的。组织结构中相对职能型组织的另外一个极端是项目型组织。在一个项目型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根据某一项目而成
18、立的项目团队。工作成员都归属于某一具体的项目团队。每个项目团队都会配备项目工作需要运用到的大部分资源,而项目经理也有很大的权力。项目型组织的一个最主要的缺陷是人力资源直接隶属于某一项目,而不能在他们空闲的时候服务于其他项目,这样可能会导致资源利用上的低效率。除了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这两种极端情况之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矩阵型组织,这种组织是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混合体,既具有职能型组织的特征,又具有项目型组织的特征。弱矩阵型组织保持了较多的职能型组织特征,项目负责人扮演的是协调者、协助者的角色,还算不上是一个项目经理。强矩阵型组织具备较多的项目型组织的特征,有专职权力很大的项目经理,也有
19、专职的项目行政管理人员。更为现代化的组织则不同程度地包括以上各种组织类型的结构特点,比如,一个基本上是职能型的组织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工作组去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个工作组具有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组的许多特征:有独立于职能部门的专职项目工作人员;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可以在组织常规的标准和正式报告架构之外进行运作。几种组织结构之中,哪一种更好呢?首先,大多数人可能会在直觉上认为矩阵型最好,因为它似乎兼有了项目型和职能型两种结构的优势。但在实践当中,其实矩阵型是最难操作的,它对组织结构的成熟度要求最高。一个主要的根源就在于,矩阵型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双线汇报。一个不成熟的组织系统会较大程度地依赖于人。在
20、这种组织中,对人力资源的控制程度和团队任务的结果有着较强的关联。在一个不成熟的组织中实施“矩阵管理”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来自两个“老板”的管理压力。因为在不成熟的组织中,管理者出绩效的最佳途径就是抓住尽可能多的资源。事实上,矩阵型管理比较适合成熟的组织。成熟的组织大都建立起了面向流程的管理体系,组织的绩效主要依赖于管理系统的建立。在这种组织中,管理目标和对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比较清晰而稳定的,人为的因素较小,所以每个员工都在相对清晰而稳定的管理目标下工作,从而对其工作量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很多大型的传统企业都是职能型组织,随着企业中的项目活动越来越多,它们也在逐步采纳矩阵型的优
21、势来管理项目。但鉴于传统的组织架构,大多会采纳弱矩阵形式。而这个时候,处于“项目管理者”地位的项目经理由于其对资源不具有直接的管理权力,往往会处于相当尴尬的地位,深感责任重大,但却有心无力。这个时候,处于弱矩阵形态的项目管理者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为“项目经理”,而更接近于“项目协调人”的角色。管理上讲究责权对等,对资源没有直接管理的权力,也很难要求他们对项目的结果负全责。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协调人的主要职责是:获得项目执行状态的真实信息。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及时提交到具有解决问题权力的责任人处。项目协调人的作用如同一个信息集散地,其最重要的职责是准确地传递和汇总项目信息。三、 有效的和
22、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者的活动可分为四类: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意义上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四类活动中,“沟通”所占比例高的是有效的管理者,“网络联系”所占比例高的是成功的管理者。这个结论和许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人的最初判断并不一致,“传统管理”对项目成功的贡献并不大。而“沟通”,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对项目成功有着更关键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发现,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思维上有一个定式,那就是,他们认为凡事都有规律可以遵循和掌握,所以他
23、们在接触管理工作时总是把管理当做一门技术去掌握。管理包含“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的活动。其中,“管事”一般具备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但是“管人”却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掌握和挖掘人类行为的规律,但是直到今天“管人”仍然是具有高度“艺术”特征的行为和技巧。而对人实施影响和控制,就离不开最古老的方法“沟通”。所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有效”的管理者都会关注“沟通”。为什么“成功的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是对外的沟通呢?在实践当中,一个管理者所谓的对外沟通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与上级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我们先来谈谈与上级的沟通,它有三个主要的目的:获取任务
24、或者项目的资源支持。不断确认任务或项目目标。汇报任务或项目的真实状态。管理者的上级领导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项目所需要资源的提供者。在现代的商业企业中,一个项目或组织感到资源充足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而组织的一项活动或者一个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有效资源的提供和保障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者的一个必要技能就是获取上级领导对本项目的有效资源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者甚至应该具备争夺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和我们所熟知的“谦让”是相左的。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获得成功,如果因为谦让资源而导致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失败,上级领导可能不会因而原谅他。与上级沟通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不断地获取和确认上级领导
25、对这项任务或项目的目标和真实意图。难道一项任务的目标需要反复确认吗?它不是在任务确立的时候就表述清楚了吗?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在现实中却是最棘手的,因为这涉及一个目标转化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任务和项目目标都是来自商业性质的目标。当它们被传递到一线实施人员时,大多数已经被具体化或被转化成了技术目标。这一转化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偏差就决定了任务或者项目的最终商业目标是否可以被任务或项目目标所实现。所以,和上级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确认任务或者项目的目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组织的最终商业策略和目标。与上级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点是主动地对上级汇报任务状态。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希望其所负责的任务状态是一个“黑
26、匣子”。作为一个下级,可能会觉得“只有任务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上级管理者的参与”。但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会认为,“任务的状态不明确或者不透明,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被掩盖了起来”。这种状态会让他们觉得不安,会担心有些问题在被发现前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及时让上级了解任务或者项目的真实状态,可以消除上级的这种不安。上面所谈到的这一类活动经常被称为“向上管理”。大多数从一线技术领域提拔上来的管理者都存在着“向上管理”的缺失。但实际上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西方的商业学校经常有一门类似的课程叫做“一分钟电梯演讲”,主要是指当你在类似乘电梯这样的短暂场合遇到老板时,如何抓住仅有的机会和老板做一次卓有成
27、效的沟通。其实,很多工程师特别容易忽视和上级的沟通(很多组织在节日聚餐时,你往往会发现很多工程师都试图避开领导者所在的餐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理解了上级的意图,不需要上级过多地干涉。殊不知,上级最担心的就是下级领悟有偏差,并且高效率地完成一个错误的目标。那些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工程师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下属,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上级。四、 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效果,有时也称作效益,通常是指目标的正确性,也就是确定做什么。效率,通常是指实现目标的代价,也就是确定如何做。任何管理活动的目标都可以在这两个正交的维度上分解,这样就产生了四个象限。很容易得出结论,四个象限中最好的
28、一定是“有效果、有效率”,最差的一定是“没效果、没效率”。问题是“有效果、没效率”和“没效果、有效率”哪一个更好呢?在管理学上,效果因素确定了目标的意义,效率因素确定了实现目标的代价。显然效果的优先级要高于效率。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现效率再怎么高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有效果、没效率”要好于“没效果、有效率”。但是在现实中,效果和效率两方面是紧密关联的,有时甚至很难区分。我们经常头疼的“官僚主义”就是有效果没效率的情形。国际上有个“幽默”,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官僚机构,分别是:世界银行、政府机构、大型公司。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组织规模庞大,机构复杂。为了防止出错,就制定了复杂而繁琐的管理制度,
29、从而导致“有效果、没效率”的事情发生。另外一个普遍而有趣的现象是:工程师容易犯“没效果、有效率”的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可能的推论是:大多数工程师都是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他们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一直以解决问题为主,所以形成的思维习惯是给定目标后快速地实现目标,他们很少去自己选择目标,所以对目标的正确性缺乏判断力。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的目标往往与市场和商业价值相关,如果工程师沉浸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则常常会偏离真正的目标价值。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关教育方法的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搭积木来教育小孩子。这有两种教育方式:第一种方式,先给小孩子做示范,将积木搭成约定的形式,例如一座塔,然后让小孩子
30、搭出同样的一个塔来;第二种方式,并不先做示范,而是直接给小孩子一堆散乱的积木,小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搭积木。显然,这两种方式暗含着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时,我们更多的是表扬“搭得快”的小孩子,因为大家的“答案”都一样,是事先约定好了的;采用第二种方式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搭出来的是什么”。也就是说,第一种方式关心“效率”,第二种方式关心“效果”。大多数接受正统教育的人,都是在多年的快速寻找“标准答案”的训练中成长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凡事皆有标准答案,快速寻找和实现标准答案”的“效率定式”。但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因素往往要重于“效率”因素。五、 控制成本项目控制成本就是按照事先拟
31、定的计划,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和纠正,尽量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和预算范围内的管理过程。制定预算是控制成本的基础。控制成本的主要内容如下:以工作包为单位,监控成本的执行情况,确定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查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这主要是确保范围和成本花费在计划上相一致。对发生成本偏差的工作包进行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成本基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确认所有发生的变化都被准确记录在成本基准计划(费用线)中。避免不正确的、不合适的或者无效的变更反映在成本基准计划中。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应该与其他控制过程(控制
32、范围、控制进度、质量控制等)相协调,以防止因不合适的单纯控制成本而引起项目范围、进度和质量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不可接受的项目风险。在项目实施中,成本的花费和项目完成的工作范围是相关的,成本控制的关键是确保花费的资源完成了相应的工作。所以在项目控制上,很少单独讨论成本控制,而是和其他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也就是说,衡量项目成本是否在计划内,不仅仅要考察其实际发生值是否高于预算成本,还要看其所产生的项目实际绩效。项目挣值分析就是综合了范围、进度和成本三方面因素衡量项目绩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挣值分析法主要用来衡量目标实施与目标期望之间的差异,所以又称为“偏差分析法”。它是综合了项目范围、进度和成本3个目
33、标要素来测量项目绩效的一种方法。挣值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引入一个关键性参数:挣值,也就是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从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挣值”的含义,即所完成的工作相当于计划预算中的价值。如果仔细分析这4个有关挣值管理的指标,就会发现其中一些有趣的规律。有关成本的指标都是挣值和实际成本进行某种运算;有关进度的指标都是挣值和预算成本进行某种运算。前者比较好理解,但为什么成本之间的运算会反映进度信息呢?实际上,在挣值管理的概念里有两个前提假设:第一,项目所完成的范围和成本存在着关联关系,这就是挣值所表示的概念;第二,项目的成本花费和进度呈现线性关系,也就是说,项目成本按照相等的速率进行消耗,这就使得成本
34、和进度之间存在了关联关系。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项目成本的投入和进度之间呈线性关系,这时项目进度偏差和进度执行指数反映的是真实的进度执行状况。但大多数项目却并不是这样。项目的成本投入可能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消耗速率不一样,这个时候项目进度偏差和进度执行指数则只能反映一个较简单的信息,即“超前”或“落后”。由于通常压缩已经超支的成本会影响其他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当给出的措施比原计划已选定的措施更为有利,如工程范围缩小或生产效率提高时,成本才能降低。注意,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必须取得项目客户的同意。当发现成本超支时,某些项目企图在其他工作包上节约开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影响项目质量,若贸然采
35、取措施,可能造成更大的成本超支。在挣值管理活动中,判断一个活动的完成百分比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很多类型的项目的实际活动是不能简单地用工作量来衡量的,而其活动的产出物也没有可以直接度量的手段,这样就使得挣值管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面这种方法:虽然对某一个正在进行的活动很难估计其完成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把已经完成的工作单元设成100%,把没有开工的工作单元设成0,则我们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项目整体数据。对于那些正在进行的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两种粗略估计方法:50/50原则和30/30/30/10原则。这样就可以在了解项目状态和准确度之间进行平衡。挣值管理通过“成本花费
36、”来度量项目所完成的工作量,从而反映“工作范围”的完成状况。对某些类型的项目来说,完成的“工作范围”就等同于“产品范围”,如建筑工程类项目:但对某些类型项目来说,“工作范围”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完成的“产品范围”状态,如产品研发类项目。六、 估算成本项目估算成本是指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完成项目的各项活动,预估完成项目各工作所需资源(人、材料、设备等)费用的近似值。通过成本估算可以帮助项目干系人对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投入有一个近似的了解,用以评价项目是否可行,并以此为基础批准所需资源。项目有充足的资源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批准项目总预算的一个输入条件就是估算成本的结果。最初的估算成本大多是由项目实
37、施者来进行的。既然是对未来进行估计,就一定会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可能。但对实施者来说,显然高估有利。这就导致进行估算成本的基层管理者大多会有意过高估计工作所需的资源要求,来获得足够的风险缓冲。而作为高层管理者通常也并不信任基层管理者汇报上来的估算结果,所以最终被批准的结果往往是上下级之间的一种平衡。项目成本估算的过程或多或少都和过去所积累的经验有关。这种经验可能来自个人、企业过去的积累。根据所依赖的数据来源不同,有4种常用的估算方法:类比估计法、参数模型法、自下而上估计法、计算工具辅助法。类比估计法,顾名思义,就是同以往的类似已执行的项目进行类比而得出的当前项目的成本估计。它实质上是一种专家判断
38、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估计法,基本操作步骤是:首先,由项目的上层管理人员收集以往类似项目的有关历史资料,会同有关成本专家对当前项目的总成本进行估计;其次,将估计结果按照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图的层次传递给下一层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的费用进行估计;最后,继续向下一层管理人员传递他们的估计信息,直至项目基层人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花费少,当项目的详细资料难以得到时,这是一种估计项目总成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由于项目具有独特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在实际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项目,因此估算的准确性也较低。当估定的项目总成本沿工作分解结构图逐级向下分配时,可能
39、会出现下层管理人员认为成本不足而难以完成任务的情况,但是碍于地位和权力的威严,他们可能不会及时和主动向上层管理者提出问题,导致项目在运行时出现困难。但是当以往的项目与目前的项目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相同时,类比估计法还是比较可靠和实用的。参数模型法是利用项目的特性参数建立数学模型来估计项目成本的方法,它实质上是一组项目成本估计的经验关系式,通过这组关系式可以对项目总成本作出一个近似估计。由于参数模型法只对影响项目总成本变化程度最大的成本变量进行估计,而不考虑一些细节性费用因素,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大型项目,往往可以利用参数模型法中的经验公式作出相当简明的估计。显然,建立的模型和一定的工程技术领
40、域是高度相关的。无论是费用模型还是模型参数,其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如果其模型依赖于历史信息,那么模型参数容易数量化,而且模型应用仅涉及项目范围的大小,通常是比较可靠的。采用这种估计方法时,要注意一定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这对于保证成本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项目成本模型的适用性,在建立成本模型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保证建立参数模型时所参考的历史信息的准确性。模型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必须量化处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参数模型可按适当的比例调整。自下而上估计法是利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图,先由基层管理人员估计出每个工作单元的费用,再将各个工作单元的成本自下而上逐级累加,交给项目的高层管理者
41、,最后由高层管理者进行汇总并估计出项目的总成本。由于基层管理者是项目资源的直接使用者,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估计得到的结果很详细,比其他方式更为准确。但实际操作起来十分耗时,成本估计工作本身也需要较多的经费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项目管理软件,利用这些软件,人们通过直接输入项目成本的有关数据或者自定义项目成本函数,就能够非常方便快捷地得到项目成本的估计结果。目前一些项目管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被广泛用于项目成本的估计。总体来说,上述四种估计方法都是通过某种形式来借用以前的经验:类比估计法:专家和项目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参数模型法:业界的经验经过总结、归纳、建模得以应用。自下
42、而上估计法:实施者个体的经验。计算工具辅助法:将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得以应用。七、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36.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069.2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598.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53%;建设期利息200.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6%;流动资金2270.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81%。(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069
43、.2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7983.82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4085.43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3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9666.10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947.72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6.82%。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44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8995.83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4000.00约36.00亩
44、1.1总建筑面积33587.82容积率1.401.2基底面积13440.00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48.692总投资万元12069.252.1建设投资万元9598.592.1.1工程费用万元7990.98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346.812.1.3预备费万元260.802.2建设期利息万元200.192.3流动资金万元2270.473资金筹措万元12069.253.1自筹资金万元7983.823.2银行贷款万元4085.434营业收入万元23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9666.106利润总额万元3930.307净利润万元2947.728所得税万元
45、982.589增值税万元863.2810税金及附加万元103.6011纳税总额万元1949.4612工业增加值万元6784.4313盈亏平衡点万元8995.83产值14回收期年6.44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6.8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734.00所得税后八、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朱xx3、注册资本:109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11-37、营业期限:2014-11-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
46、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九、 产业环境分析经济结构得到新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力争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发展空间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消费
47、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出口进一步扩大。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人才强市建设取得实效。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十三五”末,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力争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全市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娄烦、阳曲两个贫困县摘帽。就业比较充分,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