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培食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参考).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864389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烘培食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烘培食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烘培食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烘培食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参考).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烘培食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烘培食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目录一、 公司简介2二、 统计质量控制4三、 过程能力分析与过程能力指数7四、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9五、 质量与质量管理18六、 质量管理工具21七、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25八、 选址规划及其重要性28九、 选址规划的一般程序30十、 移动互联对服务业门店选址的影响30十一、 网络图31十二、 网络时间计算33十三、 时间资源优化36十四、 时间成本优化37十五、 产业环境分析38十六、 必要性分析39十七、 项目基本情况40十八、 投资计划方案46建设投资估算表4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9流动资金估算表50总投资

2、及构成一览表5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53十九、 经济收益分析5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5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5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5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6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62一、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邓xx3、注册资本:97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2-217、营业期限:2013-2-21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

3、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

4、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

5、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二、 统计质量控制1924年,来自贝尔实验室的美国数理统计专家休哈特制定了第一张控制图。1930年,同样来自贝尔实验室的数学家道奇与罗米格编制了第一批抽样数表。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一书问世,统计质量控制理论逐步形成。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应用统计抽样原理,抽取一部分产品(零件),对这些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给予数量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来判断产品质量的情况和趋向,借以预防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质

6、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论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1、质量散差的原因质量散差是指按一定标准制造出来的大量同类产品的质量所存在的差异。质量散差有下列几个来源: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及测量等。要求上述条件绝对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产品质量散差就必然存在。对于这几个来源的散差原因还可以归为两大类:偶然性原因和必然性原因。偶然性原因又称随机性原因或不可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质量散差比较小,如机床的微小振动、原材料性质的微小差异、刀具的正常磨损、夹具的微小松动、工人操作技术的微小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出现是带有随机性的,一般不易识

7、别,且难以消除,即使勉力消除,往往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必然性原因又称系统性原因或可以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突然发生,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前后是一致的,如机床、刀具严重磨损,设备调整不准,夹具严重松动,或者材料中混入了不同材质、规格的原材料等。这类原因一般容易识别和查找,并且易于采取措施进行消除。一般说来,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往往表现为产品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而必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则反映在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与集中性,并且更多地表现在分布的集中性上。假如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全部属于偶然性原因,就称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已在这个稳定过程中制造出来

8、的产品,而且正在制造和将要制造的产品的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反之,若有必然性原因在起作用,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变异,那么就表示生产过程脱离了统计控制状态,应该及时发出警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重新回到统计控制下的稳定状态。划分偶然性原因与必然性原因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某些偶然性原因的机理或规律一旦被人们准确地掌握,就当作必然性原因对待了。2、控制图统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控制图是按样本序号或时间顺序绘制的有关产品质量的样本统计量图形。在图上有中心线及上下两条控制界限。中心线是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是允许产品的质量特性在此间的变动范围。如果要求产品

9、的合格率为99.7%,那么就可以选择平均数加减3g作为上、下控制界限。3、计量特性值控制图计量特性值控制图的管理和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时间、强度、成分及收缩率等连续量。这里介绍两种计量特性值控制图,即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4、计数特性值控制图计数特性值控制图主要以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率、缺陷数等质量特性来控制产品质量。5、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绘制控制图的目的就是根据控制图中样本点的分布形态推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如果生产过程中只有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那么样本点就呈现出随机性分布。否则,生产过程就处于失控状态。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一些典型失控状态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10类。要特别说明的是

10、,不属于这10类,并不表示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只要样本点的分布破坏了随机性,生产过程中就有必然性因素在起作用,因而生产过程就处于失控状态。三、 过程能力分析与过程能力指数1、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指过程的加工质量满足技术标准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指标。过程能力取决于影响质量的六大因素:5MIE。过程能力测定十分重要,这不仅对于加强质量管理,而且对于产品设计、工艺制订、计划安排、生产调度和经济核算等方面的作用都很大。只有在设计、工艺及计划等工作中,一方面考虑用户要求,另一方面考虑加工过程的过程能力,改善工艺水平,合理组织生产,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例如,分析过

11、程能力后,合理使用设备,可以尽可能少地减少废品和返修品的产生,又不至于让高精尖的设备生产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即可以减少两种不同类型的浪费和损失。就质量管理本身而言,过程能力的确定是一项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测定,掌握薄弱环节,开展革新与改造活动,可以提高过程能力。2、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是表示过程能力满足产品技术标准(产品规格、公差)的程度。3、不合格品率计算当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一定的过程能力指数对应着一定的不合格品率。4、过程能力等级及工序能力评价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可把过程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根据过程能力等级,可以对现在和将要生产的产品有所了解,进而有重点地采取措施加以管

12、理。当发现过程能力过高,例如过程能力等级为I级,即Cp1.67时,意味着粗活细做,或用一般工艺方法可以加工的产品,采用了特别精密的工艺进行加工。这势必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产品成本,应该考虑改用精度较低但效率高、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的设备和工艺。当过程能力不足。应当指出,表85中给出的过程能力指数及相应的评价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通常所谓过程能力不足或过高都是对特定生产制造过程、特定产品的特定过程而言的。四、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1、朱兰“质量三部曲”与“质量螺旋”(1)朱兰“质量三部曲”朱兰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专家,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三部曲”,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13、1)质量计划朱兰认为,质量管理从质量计划开始,具体包括:设定目标;确定顾客;发现顾客需求;根据顾客需求设计产品;制定作业流程;6根据运行情况制订控制方案。朱兰提出的质量计划有别于传统的计划。不但强调不同部门的协同,而且强调专业计划方法的应用。2)质量控制朱兰列出了实施质量控制的七个步骤:选定控制对象;配置测量设备;确定测量方法;建立作业标准;判断操作的正确性;6分析与现行标准的差距;针对差距采取行动。朱兰认为,判定质量控制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质量目标是否达成。3)质量改进朱兰认为,质量改进有以下步骤:证实改进的必要性,争取立项;确立改进项目,设立项目组;领导对项目进行指导;组织诊断,确认产生质量问

14、题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补救;验证补救措施的有效性;保持已有成果,实现更高水平上的质量控制。朱兰指出,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为了实现质量计划,质量改进是质量计划的一种飞跃。(2)朱兰“质量螺旋”除了“质量三部曲”,朱兰还提出了“质量螺旋”,形象地说明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完善过程。从朱兰“质量螺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市场研究、开发研制、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设施布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服务共13个环节。这个过程以市场研究为起点,体现了满足需求,以便让顾客满意的理念。这是一个循序进行的工作过程,一环扣

15、一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断循环,持续改进。2)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一次循环到达服务环节之后,又以更高的水平进入下一次循环的起点一一市场研究。3)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各环节质量管理活动落实到各部门及其有关人员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概念。4)在质量螺旋中,有三个箭头分别指向供应商、批发零售和使用者,说明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还要涉及组织以外的单位、部门和个人。所以,质量管理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2、桑德霍姆“质量循环”瑞典的质量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提出“质量循环”,表述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桑德霍姆的“质量循环”和朱兰的“螺旋曲线”异曲同工,都是用来说明

16、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可以把质量循环看成是螺旋曲线的俯视图,只是它从13个环节选择了8个主要环节来构图,也称八大质量职能。3、戴明“PDCA循环”“PDCA循环”是在美国资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SA循环的基础上,经日本的企业高管改造而来。尽管戴明不认为PDCA循环忠实于其所提出的PDSA循环,天长日久,人们还是把PDCA循环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给出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质量管理同生产活动、科学研究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所有过程的活动一样,应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构成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共有八个步骤。属于计划阶段

17、的步骤有四个:(1)找出所存在的问题。(2)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3)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研究、制定措施。一般通过5WIH分析来制定改进措施。why: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计划。what:达到什么目标。where:在哪里执行。who:由谁来执行。when:什么时间完成。how:如何实施。属于实施阶段的步骤为:(5)贯彻和执行措施,即按规定的目标和方法实实在在地去做。属于检查阶段的步骤为:(6)调查执行效果,即检查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否与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目标相一致。属于处理阶段的步骤有两个:(7)巩固措施,即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标准(制度化和规范化),指出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

18、怎样做。(8)对遗留问题,提交到下一个循环解决。PDCA循环可以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条理化、形象化和科学化。PDCA循环像车轮一样,不断地转动,而且每转动一次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4、克劳士比“零缺陷”20世纪60年代,克劳士比在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提出了零缺陷的概念,并以名言“开头就开好”而闻名。他强调预防,并对“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的说法提出相反的看法。70年代,他成为ITT公司主管质量的副总裁并说服公司总裁在公司中树立质量意识。1979年,他的质量是免费的出版。题目是根据ITT公司执行总裁的授

19、意确定的。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术语解释了质量概念。按照零缺陷概念,克劳士比认为任何水平的质量缺陷都不应存在。为了有助于公司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制订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下面是他的一些主要观点: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并表达实现最高质量水平的愿望;管理者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实现高质量水平;管理者必须用质量术语来阐明其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基层人员必须做什么;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应当追求零缺陷质量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克劳士比提出的零缺陷。(1)免费。在正确的质量上的投入总会有好的回报,即使这个回报不是立竿见影。(2)追求。追求是一种愿景,未必已经达到

20、,或非达到不可。(3)零缺陷。正是因为“质量是免费的”,所以要追求零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不计代价地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有个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区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区域一定会向更高水平发展,终极但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是零缺陷。5、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首创者是美国学者费根堡姆博士。费根堡姆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市场调研、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并把企业各部门有关质量管理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的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有两个核心:其一是追求用户满意

21、的目标,要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其二是永无止境地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其特点体现在“三全一多样”,即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加的管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概括起来,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内涵。(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就是追求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所有因素都持续不断地得到改善。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因素包括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即5MIE。(2)树立榜样。树立榜样就是把在某一方面做得最好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榜样,学习其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3)授权给职员。让一线员工承担一定的质量改进责任,并赋予其为完成改进任务采取必要行动的权力。(4)发扬团队精神。

22、在组织内部不但要倡导全员质量管理,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和行动的一致,即发扬团队精神。(5)基于事实的决策。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收集和分析数据和资料,并依此做出决策。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依据事实而不是个人的主观判断。(6)活学活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组织的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技术。进一步,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对已有质量管理工具加以改进。(7)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必须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即选择那些实行了质量保证制度,并努力实现质量改进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供应商,以确保其生产过程能够及时制造出满足本组织要

23、求的零部件或原材料。(8)强化“源头质量”观念。就是要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忠于职守:一方面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事实上,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工作的质量检查员。当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或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传递到最终用户时,必须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6、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从五位质量管理大师的理论可以看到,他们无不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即从顾客需求调查到设计过程质量管理,从生产过顾客程控制到抽样验收,再到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生命周期中集成人员、技术等要素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反馈顾客需求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顾客的真正需求。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询问法、

24、观察法和实验法。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即开发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质量功能展开、可靠性设计、健全设计等方法或技术。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差异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加工工艺、作业环境、测量等处于受控状态。最有效的方法是统计过程控制。验收抽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把好产品放行的最后一关,使交付顾客或流向市场的产品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可根据验收项目分别设计计量特性值抽样方案和计数特性值抽样方案。顾客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价顾客使用产品后的满意程度。顾客满意是主观的、相对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顾

25、客满意度指数测评。通过五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会或多或少地发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反思,判断是哪一个或哪几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在下一步生命周期循环中得到改进。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是输入,是出发点,最后一个阶段是输出,是归宿。同时,这些活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顾客满意。五、 质量与质量管理1、质量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直到20世纪末,质量仍被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的总和”。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这一概念的外延得到扩大,重新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一术语反映了质

26、量管理原则的要求,尤其反映了以顾客为关注点的要求。其核心是满足要求的程度,强调在固有特性与要求之间,要求是主导的、第一位的。2.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组织为了使产品质量能够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达到顾客满意而开展的策划、组织、实施、控制、检查、审核和改进等所有相关管理活动的总和。概括起来,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组织全体成员开展质量活动的准则,为质量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框架和方向。质量目标即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

27、的目的,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而制定。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2)质量策划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其内容之一是编制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是质量策划活动所产生的一种,书面文件。(3)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指为满足质量要求而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上述两方面的诸因素进行控制,其实质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质量控制的具体方式或方法取决于组织的产品性质,也取决于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改变。同时,在实际中应明确具体的控制对象,如工序质量控制、外协件质量控制、公司范围的质

28、量控制等。质量保证是指组织针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对自身在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某些,环节的质量控制活动提供必要的证据,以取得信任。质量保证分为外部质量保证和内部质量保证。前者向组织外部提供保证,以取得用户和第三方(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信任;后者是使组织的管理者确信组织内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对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质量控制是基础,是具体操作过程,如检验过程本身;质量保证是目的,着重在质量策划,最终取得信任,如质量方针和计划的制订。(4)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质量改进是指组织不断增强在满足质量要求方面的能力。就质量改进而言,要求可以是多个方面的,如有

29、效性、效率或可追溯性。其中,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效率是指达到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可追溯性是指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这体现了诸多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顾客满意,持续改进。2、提升质量水平的意义在国家振兴层面上,提升质量水平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品质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在企业发展层面上,一方面,提升质量水平可以增加市场占有率,带来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提升质量水平可以实现优质优价,可以降低成本,进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总之,提升质量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六、 质量

30、管理工具在实际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七种,即“质量管理七种老工具”,包括核查表、分层法、帕累托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散布图和控制图。1、核查表核查表是用表格形式来进行数据整理和概要分析的一种方法。不合格品分项核查表是一种最常见的核查表,将不合格品按其种类、原因、工序、部位或内容等情况进行分类记录,能简便、直观地反映出不合格品的分布情况。2、分层法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因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分层法就是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依实际情况,可进行以下分层:对操作人员,可按工人的技术级别、工龄、性别、

31、班次等进行分层;对使用的设备,可按不同型号、不同工具、不同使用时间等进行分层;对工作时间,可按不同班次、不同日期等进行分层;对原材料,可按不同材料规格、不同供料单位等进行分层;对工艺方法,可按不同工艺、不同加工规程等进行分层;对工作环境,可按不同工作环境、使用条件等进行分层。3、帕累托图任何事物都遵循“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进行财富和收益模式研究时发现的。他发现20%左右的人口占有了80%左右的社会财富,进而提出了著名的“80/20法则”。这一规律在其他领域也有体现。例如,20%左右的VIP客户为企业带来了80%左右的利润,20%左右的原因导致

32、了80%左右的质量问题。帕累托图就是根据“80/20法则”而设计的。4、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也称为鱼刺图或石川图,是日本质量管理学者石川馨于1943年提出的。因果分析图以质量特性作为结果,以影响质量的因素作为原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5、直方图(1)分组,计数,绘图。(2)形态分析。通过直方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以及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进一步还可对总体质量情况进行判断。对直方图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其分布是否对称,数值的变化范围是什么以及有无异常的数值。(3)对异常分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6、散布图散布图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联性的图形。该散布图表明每

33、小时所出现的差错数和环境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的关系,湿度越大则差错数越多;反之亦然。相反,负的关系则意味着当一种变量减小时,另一种变量增大;反之亦然。两种变量间很少或没有相关性,那么点将完全散布开来。湿度和差错间的关联性很强,因为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7、控制图控制图是指利用统计抽样原理,以图形方式分析质量特性值的中心值和离散程度的管理工具。控制图可用来检验某一工序,以判断该工序的产品特性值分布是否是随机的。控制图还可用来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以及引起质量差异的原因。在下一节,本书将重点介绍控制图的原理及应用。除了上面七种常用工具外,流程图和趋势图也是经常采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在绘制流程图时,首先列

34、出工序中的各个步骤,然后把这些步骤按操作或决策(检查)点进行分类,最后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把各步骤用箭头连接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流程图画得过于详细,否则它可能使分析人员不知所措,但也不能因此而遗漏工序中的任意一个关键步骤。失效点的标示是绘制流程图的关键。趋势图是用来跟踪一段时间内变量变化的质量管理工具。趋势图可用于确认可能发生的趋势或分布。此外,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质量管理研究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于1979年提出了“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即关联图法、亲和图法、系统图法、过程决策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和箭头图法。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把统计方法和思考过程结合起来,建立了思考型TQM,

35、这些工具和七种老工具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七、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1、质量功能展开如前所述,质量功能展开是在产品/服务设计阶段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一种旨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顾客驱动”式的质量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实现了技术和人员的集成,是一种系统的设计与决策方法。按照质量功能展开的技术路线,可以识别、获取和度量顾客需求,并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产品/服务开发和制造各阶段的工程要求。2、顾客满意度测评顾客满意度测评就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顾客满意度就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实施步骤如下:由组织自行调查或委托咨询、调查机构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顾

36、客满意度的大量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预处理,分析调查的可信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与历史数据比,与竞争对手比),找出差距,发现改进的机会;通过分析确定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关键所在,反馈给有关部门,实施改进;确认并巩固改进成果,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水平。根据调查数据对比分析,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满意度测评的重点和难点,可用的定量方法有回归分析技术和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可以计算出满意度驱动要素对满意度的影响大小。即分析满意度驱动要素每提升1分,满意度在现有基础上可以提升多少分。当满意度驱动要素不多,而且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因果

37、关系模型,通过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准因果关系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是国际上流行的顾客满意度分析评价定量模型。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用户满意指数模型和欧洲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都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关系,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算法)进行计算分析。由于这些指数模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专业软件进行处理。3、QC小组QC小组是由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是组织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根据所要解决质量问题涉及的范围可划分为班组QC小组、部门QC小组和大型专题Q

38、C小组。根据所要解决质量问题的类型可划分为“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QC小组。一般QC小组的主要工作步骤或内容有:(1)采用质量管理工具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或质量改进机会。(2)采用“头脑风暴法”,并充分听取来自QC小组外部的意见,寻求改进方法。(3)以表单形式列出可能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拟解决质量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其进行排序。一定时期内着重解决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4)对选定项目进行质量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5)负责向组织申报质量改进成果。4、田口方法田口方法是日本著名质量工程专家田口玄一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设计质量工程方

39、法。(1)田口方法强调质量管理在源头的理念。开发设计阶段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源头,制造和检验阶段是下游。若设计质量水平不高,则很难生产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2)田口方法是三次设计方法,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其中,参数设计是核心。田口方法通过分析质量特性与元部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交互作用),找出使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的组合。(3)田口方法注重质量与成本的平衡性。引入质量损失函数这个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报废等过程中的性能与费用,使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社会总损失最小。(4)田口方法的正交试验设计技术较为新颖、实用。使用综合误差因素法、动态特性设

40、计等先进技术,用误差因素模拟各种干扰(噪声),使得试验设计更具有工程特色,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增加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并且使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达到最优。八、 选址规划及其重要性(一)选址规划的概念选址规划就是确定工厂或服务设施的位置,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选位,即选择一定的区域,如国家、地区、省市等;第二个层面是定址,即选择工厂或服务设施的具体地址。不但采矿业、原木采伐业、渔业等必须把企业地址选在资源所在地,其他企业也经常面临选址规划的问题。例如,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原来的地址缺乏足够的扩展余地,就必须选择新的地址。服务业市场的转移带来的必然是服务设施的迁移。有时,选址规划是企业的

41、一种战略举措,如银行、快餐店、超市等常把争取区位优势看作运营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时至今日,随着全球运营的出现,选址问题已经跨越国家、地区界限,而要在全球范围内予以考虑了。(二)选址规划的重要性选址规划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直接影响运营成本并决定着运营管理的难度。地理布局决定着直接成本的高低,如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及其他辅助设施的成本等。(2)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选址规划影响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生产效率以及投资收益。选址规划直接影响着供需关系,影响着员工的情绪,甚至影响着公共关系等。此外,选址规划还影响着企业所在供应链的绩效。九、 选址规划的一般程序选址规划包括以下

42、几个步骤。(1)确定选址总体目标。选址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选址规划给组织带来最大化的收益。(2)收集与选址有关的信息。比如组织类型、运营能力、工艺流程、运输要求等。(3)识别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特定企业,要能从诸多影响因素中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4)根据选址总体目标和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候选区域。(5)收集各候选区域的信息,确定可供选择的具体地址。(6)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备选地址进行评价。(7)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佳地址。十、 移动互联对服务业门店选址的影响服务行业门店选址讲究金角、银边、草肚皮。但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O2O商业模式的盛行以及App的广泛应用,我们应重新思考常见的

43、服务业门店的选址问题。对餐饮业来说,如果完善线上平台的功能,综合考虑租金、餐厅门面装饰、后厨操作面积等,传统的金角未必就是餐厅最好的选择。对以供应团餐为主的餐厅来说更是如此。把干洗店、鲜花店、咖啡馆、面包房、打印社等选择在街区黄金地段,确实可以因门前客流而带来随机销售机会。但考虑到黄金地段的高租金,如果有功能完善的社群管理平台,相对不太繁华的地段则可能是门店地址最好的选择。十一、 网络图网络图是一种由活动、事件和路线三要素组成的图体模型。网络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箭线表示活动的箭线式网络图;另一种是以节点表示活动的节点式网络图本书主要介绍箭线式网络图。1、网络图的组成要素(1)活动活动是指一项

44、工作(工序)或一项作业。它需要消耗一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在箭线网络图中用箭线表示活动,箭尾表示活动的开始,箭头表示活动结束,箭线上标示活动的名称,箭线下标示该活动所需的时间。在不设时间坐标的网络图中,箭线的长短与活动所需时间无关。有时为了正确反映各项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引入虚活动,用虚箭线表示。所谓虚活动,是不消耗时间与资源的活动,仅表示活动的逻辑关系。(2)事件事件指一项活动的开始或结束的瞬间,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用圆圈表示,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箭线的交接点,又称节点。第一个事件指网络的始点事件(源),表示计划任务的开始。最后一个事件指网络的终点事件(汇),表示计划任务的

45、结束。介于始点和终点之间的事件称为中间事件,表示前一活动的结束、后一活动的开始。(3)路线路线是从网络始点事件开始,沿箭线方向,到网络终点事件为止的路径,中间有一系列首尾相接的节点和箭线组成的通道。路线所需时间是路线中各项活动的活动时间之和。时间最长的路线(或时差为0的路线)为关键路线。2、网络图的绘制原则(1)方向性。各项活动从左至右,不能反向。(2)活动有始有终:箭线的首尾必须有节点,不能从一条箭线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3)两点一线:相邻两个节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直接相连,如存在两个以上的活动,其余活动应使用虚活动。(4)顺序编号。从小到大,从左至右,不能重复。(5)源汇合一。一个网络图中

46、,只能有一个始点事件和一个终点事件。如出现几道工序同时开始或结束,可用虚箭线把始点事项或终点事项连接起来。十二、 网络时间计算1、确定各项活动的作业时间完成一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即活动时间。活动时间的单位可以是小时、日或周、月等。它是计算其他各项时间值的基础。确定活动时间的常用方法有单一时间估计法和三种时间估计法。(1)单一时间估计法(又称单点估计法)。单一时间估计法即对活动时间只确定一个时间值,以可能性最大的活动时间为准。这种方法适用于有类似的工时资料或经验数据,且影响活动完成的各有关因素相对确定的情况。(2)三种时间估计法(又称三点估计法)。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可预先估计三个时间值,应用概

47、率的方法计算活动时间的平均值和方差。三个值为:最乐观时间,以a表示,是指在顺利情况下最快可能完成的时间;最保守时间,以b表示,是指在不利情况下最慢可能完成的时间;最可能时间,以m表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的可能时间。2、计算节点时间节点本身并不占用时间,它只是表示某项工作应在某一时刻开始或结束。因此,节点有两个时间: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1)节点最早开始时间。节点最早开始时间是以该节点开始的各项活动最早可能开始的时间,以ET(j)表示。在此时间之前,各项活动不具备开工条件。计算时,从网络图的起始节点开始,按节点编号顺向计算,直到网络图的终止节点为止。一般假定网络图的起始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为零,即ET(1)=0。(2)节点最迟结束时间。节点最迟结束时间是以该节点为结束的各项活动最迟必须结束的时间,以LT(i)表示。若不能在此时间结束,将影响后续活动的按时开工,甚至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工期。计算时,从网络图的终止节点开始,按节点编号逆向计算,直到网络图的起始节点为止。3、计算活动时间从活动的四个时间的含义可以知道,计算最早时间从左到右,先计算开始时间,再计算结束时间;计算最迟时间时,从右到左,先计算结束时间,再计划开始时间。4、时差与关键路线(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