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公司质量管理计划【参考】.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857793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僵菌公司质量管理计划【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白僵菌公司质量管理计划【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僵菌公司质量管理计划【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僵菌公司质量管理计划【参考】.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白僵菌公司质量管理计划目录一、 项目简介3二、 公司概况7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8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试运行8四、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改进12五、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3六、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20七、 审核的策划与实施23八、 审核的原则与分类31九、 质量认证的相关概念33十、 产品质量认证36十一、 质量文化44十二、 质量技术创新49十三、 质量教育与培训51十四、 质量信息管理56十五、 产品及相关术语64十六、 质量及相关术语69十七、 产业环境分析78十八、 基本原则79十九、 必要性分析79二十、 项目风险分析80二十一、 项目风险对策83二

2、十二、 法人治理结构83二十三、 发展规划分析93一、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8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7333.00(折合约86.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6521.20。其中:主体工程63215.83,仓储工程25138.4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0602.63,公共工程7564.28。(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

3、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

4、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

5、料,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卫生等领域控制有害生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0242.0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122.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34%;建设期利息440.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流动资金8679.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57%。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1122.2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7490.4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969.81万元,预备费661.

6、94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90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4223.27万元,纳税总额7986.14万元,净利润12038.2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53%,财务净现值18257.4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36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7333.00约86.00亩1.1总建筑面积106521.20容积率1.861.2基底面积35546.46建筑系数62.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56.522总投资万元40242.022.1建设投资万元31122.242.1.1工

7、程费用万元27490.4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969.812.1.3预备费万元661.942.2建设期利息万元440.072.3流动资金万元8679.713资金筹措万元40242.023.1自筹资金万元22280.013.2银行贷款万元17962.014营业收入万元90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4223.276利润总额万元16051.017净利润万元12038.268所得税万元4012.759增值税万元3547.6710税金及附加万元425.7211纳税总额万元7986.1412工业增加值万元27102.6413盈亏平衡点万元37140.55产值14回收期年5.36

8、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3.5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8257.49所得税后二、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黎xx3、注册资本:12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8-237、营业期限:2012-8-2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5471.8512377.4811603.89负债总额4799.183839.343599.39

9、股东权益合计10672.678538.148004.5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50500.3640400.2937875.27营业利润9202.077361.666901.55利润总额8527.706822.166395.78净利润6395.784988.714604.9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95.784988.714604.96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试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策划过程的重要输出,根据GB/T19001标准中的4.2.1条款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本标准所要求

10、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通常与组织中的过程和适用的质量标准的结构保持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GB/T19023)的要求,典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被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质量手册(一层),程序文件(二层),作业指导书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其他文件(三层)。而根据标准的要求,文件必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质量方针和目标可包含在质量手册中,也可单独形成文件被质量手册所引用。对于程序文件,GB/T190012008中规定了以下6个必要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文件控

11、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的程序。预防措施的程序。对于其他如采购、生产、标识、管理评审等过程,组织应根据企业的规模、人员素质、产品和过程特点等多方面考虑制定程序的必要性,程序文件并非越多越好。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重点应考虑以下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由参与过程和活动的人员编写,这样会有助于加深对必需的要求的理解并使员工产生参与感与责任感。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在编制前最好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有)、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记录表单收集在一起,与质量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编或修订质量体系文件

12、。为了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写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尽管如此,一套好的质量体系文件也要经过多次反复。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究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满足标准要求,也要在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若文件不是标准的强制要求,则要考虑若无文件是否会发生偏离的情况,以确保文件制定的必要性。(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评审与修改。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之后,首先要进行初次的评审,评审一般由文件编写人与使用人及相关联的部门人员参加,重点评审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在编写文件后经常发生的问题如下。过于强调针对标准的符合性,忽视实际运行的有效

13、性;如在采购时不分采购的零件的重要程度一定要制定复杂的合同,使得过程控制效率低下。文件之间的引用发生脱节或矛盾。如在不合格控制程序中引用了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中的某段内容,但是实际上该程序中无该章节。违背标准。如在不合格控制程序中规定无论何种不合格,由授权人批准放行后可交付顾客。文件描述的流程与实际运行流程不一致。如文件中要求每个过程都建立作业指导书,但实际上只有部分过程有作业指导书。文件的修改过程应执行与制定原文件相同的评审和批准过程。(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布和试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要经过批准后进行发布,这时质量管理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试运行,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

14、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宣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全体人员了解相关文件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员工应将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实反映给主管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目标设定不合理等进行协调、改进。加强信息管理,不仅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四、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改进正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是完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这对质量体系

15、建立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时,应当对每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问题: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得到规定?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发现用于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通常称之为内部审核(见GB/T1900120088.2.2)。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

16、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要求(GB/T19001)的认证。(3)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对照质量方针和目标,定期和系统地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决定和措施。(4)自我评定。组织的自我评定是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卓越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自我评定可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程度提供全面的情况。它还有助于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五、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5(GB/

17、T190002008)标准是ISO9000族核心标准之一,它表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它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指导组织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方

18、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组织提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概率。质量管理体系还能针对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任何类别的产品。GB/T19001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产品要求有时与相关过程要求一起,被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

19、、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运用以下方法,从而能增进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使组织成功。a)确定顾客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d)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资源;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f)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h)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4)过程方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

20、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所谓“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所谓“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期望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得到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其实现须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运行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21、。(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作用和实际行动,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最高管理者可以运用质量管理原则作为发挥以下作用的基础。a)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通过在整个组织内宣传质量方针并促进质量目标的实现,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c)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的要求;d)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e)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f)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g)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h)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i)决定改进质量

22、管理体系的措施。(7)文件。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介。媒介可以是纸张,磁性的、电子的、光学的计算机盘片,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文件应以使过程增值为目的,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总的来说,文件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8)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指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过程。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自我评定等方式不断地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9)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以产品、过

23、程或体系为对象,以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为目标的活动,其目的是增加顾客和相关方满意的概率。改进包括下列活动。a)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b)确定改进目标;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f)测量、验证分析评价实施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g)正式采纳这些解决方法。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10)统计技术的作用。应用统计技术有助于了解变异,从而可帮助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在许多过程的运行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变异。这

24、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性观察到,也可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不同阶段中看到。统计技术有助于对这种变异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解释和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11)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一个组织除质量管理体系外,可以有财务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和健康管理等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最理想的办法是合成一个总的管理体系,以有利于组织总体策划,合理配置资源和确定互补的目标并

25、评价组织的整体的有效性。(12)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模式之间的关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和组织卓越模式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均依据共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能完成下列选项。a)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b)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c)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d)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GB/T19000(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方法与卓越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证实组织具备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而卓越模式则是为了促进组织追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和卓越业绩所提出的要求。六、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组织

26、应将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作为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能否成为成功的关键,就是看它是否能将这些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渗透到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当认真地总结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质量问题与这些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下面所阐述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对组织树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是具有普遍意义的。(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它们的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或以顾客为中心表明组织所有的努力都应该直接以使顾客满意为

27、目标。任何组织都有顾客,这里主要关注最终顾客,有些组织的产品直接交给最终顾客,有些组织的产品并不直接与最终顾客接触,无论是哪一类组织,都应该始终关注“最终顾客”的当前和未来需求。(2)领导作用。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领导者是指最高管理层。现代质量管理原则认为,正确的质量意识必须首先渗入到整个组织的所有层次和领域。领导者应该找准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并营造环境,带领全体员工,为实现组织的美好愿景和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利益发挥其才干。在质量管理活动

28、中,不是只有最高管理者发挥作用,而是需要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持续改进,要想改进一个过程就必须了解它,并且了解得越深,才有可能改进得越好。组织中的过程很多,而最了解某个过程的人,一定是经常接触这个过程的人。因此,每个员工对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ISO9000标准倡导过程方法,即每个活动都可视为一个或多个过程的组合。实践证明,首先考虑目标和过程,然后再建立一个支持这些过程运行的科学、合理、适宜的组织结构,比在组织结构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过程运行中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效率要高得多。(5

29、)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既然结果都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得到,那么过程运行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结果是否能达到其目标。因此,要想使工作结果符合要求,对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而复杂的工作过程又往往涉及许多部门、人员、设施、材料、规章制度等,所以要想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对过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提出系统性的要求。所谓系统性要求就是说这一系列要求之间是有关联性的,不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这种系统的管理方式才能既治标又治本,才能使管理具有预防的作用。(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

30、恒目标。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顾客满意。顾客的需要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因此,企业必须要持续改进才能持续获得顾客的支持。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面,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改进才能生存。(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必须要以事实为基础。为此必须要广泛搜集信息,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和信息。不能够“凭经验,靠运气”。为了确保信息的充分性,应该建立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系统。坚持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是要克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不良决策作风。(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

31、创造价值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迅速地掌握并提升专业化水平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其分工都越来越细。每个组织一般只完成其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中的一部分实际工作,而其余大量工作可采用采购、外包等方式完成。因此供方的工作结果的质量,包括工作过程的质量,显然都会最终影响到组织的工作结果。七、 审核的策划与实施1、审核方案的管理审核方案是指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审核方案包括策划、组织和实施审核的所有必要的活动。GB/T190112003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中,审核方案的管理总则指出,根据受审核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一

32、个审核方案可以包括一次或多次审核。这些审核可以有不同的目的,也可以包括多体系审核或联合审核。审核方案还包括对审核的类型和数目进行策划和组织,以及在规定的时间框架内有效和高效地实施审核提供资源的所有必要的活动。一个组织可以制订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当对审核方案的管理进行授权。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应当制订、实施、监视、评审与改进审核方案;识别并确保提供必要的资源。2、审核活动在GB/T190112003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中,审核活动总则指出,作为审核方案一部分的审核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的适用程度,取决于特定审核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及审核结论的预期用途。(1)审核的启动。负责管

33、理审核方案的人员应当为特定的审核指定审核组组长。在进行联合审核时,各审核组在审核开始前就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审核组组长的权限达成一致,这一点非常重要。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在审核方案总体目的内,一次具体的审核应当基于形成文件的目的、范围和准则。审核范围描述了审核的内容和界限,例如,实际位置,组织单元,受审核的活动和过程及审核所覆盖的时期。审核准则用作确定符合性的依据,可以包括所适用的方针、程序、标准、法律法规、管理体系要求、合同要求或行业规范。审核目的应当由审核委托方确定,审核范围和准则应当由审核委托方和审核组组长根据审核方案程序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的任何变化应当征得原各方同意。当实施结

34、合审核时,重要的是审核组组长确保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适合于结合审核的性质。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应当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同时考虑策划审核所需的充分和适当的信息、受审核方的充分合作和充分的时间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当审核不可行时,应当在与受审核方协商后向审核委托方建议替代方案。选择审核组。当已明确审核可行时,应当选择审核组,同时考虑实现审核目的所需的能力。当只有一名审核员时,审核员应承担审核组组长全部适用的职责。若审核组中的审核员没有完全具备审核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可通过技术专家予以满足。技术专家应当在审核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与受审核方的初始接触。初步联系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与受审核方的代表建立沟通渠道,确

35、认实施审核的权限;提供有关建议的时间安排和审核组组成的信息;要求获得相关文件,包括记录;确定适用的现场安全规则;对审核作出安排;就观察员的参与和审核组向导的需求达成一致意见。上述活动由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或审核组组长进行。(2)文件评审。在现场审核前应当评审受审核方的文件,以确定文件所属的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文件可包括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和记录及以前的审核报告。评审应当考虑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及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在有些情况下,如果不影响审核实施的有效性,文件评审可以推迟至现场审核开始。在其他情况下,为获得对可获得信息的适当了解,可以进行现场初访。如果发现文件不适用、不充分,审核组组长

36、应当通知审核委托方和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及受审核方。应当决定审核是否继续进行或暂停直至有关文件的问题得到解决。(3)现场审核的准备。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组长应当编制一份审核计划,为审核委托方、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就审核的实施达成一致提供依据。审核计划应当便于审核活动的日程安排和协调。审核计划应当包括:审核目的、审核准则、审核范围、进行现场审核活动的日期和地点、现场审核活动预期的时间和期限、审核组成员和向导的作用和职责,以及向审核的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等。在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前,审核计划应当经审核委托方评审和接受,并提交给受审核方。受审核方的任何异议应当在审核组组长、受审核方和审核委托方之间予

37、以解决。任何经修改的审核计划应当在继续审核前征得各方的同意。审核组工作分配。审核组组长应当与审核组协商,将具体的过程、职能、场所、区域或活动的审核职责分配给审核组每位成员。审核组工作的分配应当考虑审核员的独立性和能力的需要、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审核员、实习审核员和技术专家的不同作用和职责。为确保实现审核目的,可随着审核的进展调整所分配的工作。准备工作文件。审核组成员应当评审与其所承担的审核工作有关的信息,并准备必要的工作文件,用于审核过程的参考和记录。工作文件,包括其使用后形成的记录,应至少保存到审核结束。审核组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妥善保管涉及保密或知识产权信息的工作文件。(4)现场审核的实施。应

38、当与受审核方管理层,或者(适当时)与受审核的职能或过程的负责人召开首次会议。首次会议的目的是:确认审核计划;简要介绍审核活动如何实施;确认沟通渠道;向受审方提供询问的机会。根据审核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在审核中可能有必要对审核组内部及审核组与受审核方之间的沟通作出正式安排。随着现场审核的进展,若出现需要改变审核范围的任何情况,应当经审核委托方和(适当时)受审核方的评审和批准。向导和观察员可以与审核组随行,但不是审核组成员,不应当影响或干扰审核的实施。一般来说,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是引导和见证(审核发现)。在审核中,与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包括与职能、活动和过程间接口的有关信息,应当通过面谈

39、、对活动的观察和文件评审,适当的抽样进行收集并验证。只有可证实的信息方可作为审核证据。审核证据应当予以记录。应当对照审核准则评价审核证据以形成审核发现。审核发现能表明符合或不符合审核准则。当审核目的有规定时,审核发现能识别改进的机会。应当汇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情况,指明所审核的场所、职能或过程。如果审核计划有规定,还应当记录具体的符合的审核发现及其支持的审核证据。应当记录不符合及其支持的审核证据。可以对不符合进行分级。应当与受审核方一起评审不符合,以确认审核证据的准确性,并使受审核方理解不符合。应当努力解决对审核证据和(或)审核发现有分歧的问题,并记录尚未解决的问题。准备审核结论。在末次会议前,

40、审核组应当针对审核目的,评审审核发现及在审核过程中所收集的其他适当信息,考虑审核过程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对审核结论达成一致。如果审核目的有规定,准备建议性的意见。如果审核计划有规定,讨论审核后续活动。举行末次会议。末次会议应当由审核组组长主持,并以受审核方能够理解和认同的方式提出审核发现和结论,适当时,双方就受审核方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的时间表达成共识。参加末次会议的人员应当包括受审核方,也可包括审核委托方和其他方。审核组和受审核方应当就有关审核发现和结论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并尽可能予以解决。如果未能解决,应当记录所有的意见。如果审核目的有规定,应当提出改进的建议,并强调该建议没有约束性。

41、(5)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组组长应当对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内容负责。审核报告应当提供完整、准确和清晰的审核记录,并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明确审核委托方、审核组组长和成员,现场审核活动实施的日期和地点,以及审核准则、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对改进的建议和商定的审核后续活动计划(如果审核目的中有规定)。审核报告应当在商定的时间期限内提交。如果不能完成,应当向审核委托方通报延误的理由,并就新的提交日期达成一致。审核报告应当根据审核方案程序的规定注明日期,并经评审和批准。经批准的审核报告应当分发给审核委托方指定的接受者。审核报告归审核委托方所有,审核组成员和审核报告的所有接受者都应当尊重并保持审

42、核的保密性。(6)审核的完成。当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已完成,并分发了经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即告结束。审核的相关文件应当根据参与各方的协议,并按照审核方案程序、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予以保存或销毁。除非法律要求,审核组和负责审核方案管理的人员若没有得到审核委托方和(适当时)受审核方明确批准,不应当向任何其他方泄露文件内容及审核中获得的其他信息或审核报告。如果需要披露审核文件的内容,应当尽快通知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7)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适用时,审核结论可以指出采取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此类措施通常由受审核方确定并在商定的期限内实施,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受审核方应当将这些措施的状态告知审

43、核委托方。审核方案可规定由审核组成员进行审核后续活动,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可以是随后审核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发挥审核组成员的专长实现增值。八、 审核的原则与分类1、审核原则审核的特征在于其遵循若干原则。这些原则使审核成为支持管理方针和控制的有效与可靠的工具,并为组织提供可以改进其绩效的信息。遵循这些原则是得出相应和充分的审核结论的前提,也是审核员独立工作时,在相似的情况下得出相似结论的前提。以下原则与审核员有关。(1)道德行为。这是职业的基础。对审核而言,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是最基本的。(2)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和审核报告真实和准确地反映

44、审核活动。报告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及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没有解决的分歧意见。(3)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审核员珍视他们所执行的任务的重要性及审核委托方和其他相关方对自己的信任。具有必要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以下原则与审核有关,并通过独立性和系统性来明确。(4)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审核员独立于受审核的活动,并且不带偏见,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保持客观的心态,以保证审核发现和结论仅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上。(5)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和可重现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审核证据是可证实的。由于审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并

45、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审核证据是建立在可获得的信息样本的基础上,抽样的合理性与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本标准的其他条款所给出的指南建立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2、审核分类质量审核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审核对象分类法、审核方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对于审核的对象,分为产品质量审核、过程(工序)质量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产品质量审核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评价的活动,用以确定产品质量的符合性。(2)过程(工序)质量审核是独立地对制造过程进行检查评价以确定其有效性的审核活动,评价过程因素的控制情况,研究因素波动与质量特性间的关系,确定过程控制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质量控制

46、的方法、提高过程能力。(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独立地对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以确定体系能否符合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符合标准要求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同时确定体系是否能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九、 质量认证的相关概念21世纪,经济向全球化发展,贸易趋向国际化,质量意识、质量竞争贯穿于全球交易,不同国家、行业都存在不同的认证要求,不同的认证要求已经成为各组织继续发展的障碍。组织实施质量认证犹如雨后春笋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了解、研究、发展质量认证的有关知识已成为组织的迫切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1、合格评定根据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ISO/IEC17000:2004)中的定义,合格评定是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从定义中可见:合格评定的对象是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合格评定的依据是认证认可法规、指南和标准。合格评定的方法一般包括检测、检查、认证、审核、评价和批准等。现代合格评定制度起源于英国,1903年,英国ESC(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第一次使用“风筝”标志,用来说明标有“风筝”标志的钢轨是合格品。1922年,该标志依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