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逆变器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参考】.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848454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逆变器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微型逆变器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型逆变器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逆变器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参考】.docx(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微型逆变器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微型逆变器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目录一、 公司基本情况3二、 风险分散的模糊综合评判基础4三、 风险分散与模糊决策5四、 风险回避的概念6五、 风险回避的优点与局限性7六、 风险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10七、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12八、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18九、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18十、 董事会19十一、 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21十二、 损失程度的估计22十三、 损失频率的估计26十四、 中心趋势测量29十五、 变动程度的测定31十六、 风险衡量的作用32十七、 风险衡量的理论基础33十八、 项目简介35十九、 产业

2、环境分析39二十、 全球分布式光伏装机空间打开40二十一、 必要性分析42二十二、 组织机构管理42劳动定员一览表43二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44二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47二十五、 法人治理结构48二十六、 SWOT分析59一、 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

3、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二)核心人员介绍1、武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2、戴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3、夏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

4、;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4、严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5、杨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二、 风险分散的模糊综合

5、评判基础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又称为模糊综合决策或模糊多元决策,是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在对可供选择的产品、项目或市场领域进行评价时,企业通常根据以下4种检验标准进行决策。吸引力检验。即选择要进入的行业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以使投资得到持久的良好回报。市场进入、退出成本检验。即进入和退出目标市场的成本不应太高,以不至于侵蚀获利的潜力。对相关行业的熟悉程度检验。即企业对拟进入的新业务应有一定熟悉程度并具备相应的设计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增长潜力检验。即企业拟投资的项目应具有足够的经济增长潜力才具备投资价值。三、 风险分散与模糊决策拟投资的各目标具有不同的

6、优先程度,企业应选择隶属度较高的目标进行投资。为避免风险资金的过度分散,投资组合程度不宜过高。收益的实现常常伴随着遭受风险损失的可能,并且投资目标的收益和风险是随着风险的推移不断变化的,因而体现出决策的模糊性。理性的投资者总是期望投资收益尽可能大,风险损失尽可能小。风险中性者的决策:风险利润的中性者是对风险利润持中性的态度,对他们而言,每一分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损失,其效用的增减都是相当的,因此他们不会过分地追逐风险收益,也不会过分地回避风险损失。风险喜好者的决策:风险利益的喜好者对风险增益的反应比较敏感,对他们而言,风险增益的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增的,即他们对每获得的一分风险增益都会看作比前一次获得

7、的那一分更有效用,因此他们始终一贯地保持对风险利益的追逐;他们对风险损失的反应就比较迟钝,随着风险损失的增加,他们的效用的递减程度相对比较慢。风险厌恶者的决策:风险利益的厌恶者对风险损失反应比较敏感,他们的效用曲线表明,随着风险增益的增加,其边际效用尽管始终为正值,但当他们的风险增益增加时,对他们而言,其真实的效用却递减了,并且当风险损失出现时,其效用的递减更加迅速。由上可以得出,基于相同的风险分散目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的企业的投资组合决策和最终的风险收益是不同的,并且相差很大。四、 风险回避的概念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影响预定目标达成的诸多风险因素,结合决策者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

8、做出的中止、放弃某种决策方案或调整、改变某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处理方式。风险回避是一项有意识不让个人或者企业面临特定风险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回避是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为零。风险回避是各种风险应对技术中最简单的方式,同时也是较为消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事前、事中使用。在事前放弃某项活动,从而避免该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或在计划进行过程中变更某项计划,从而避免原计划可能带来的损失。比如,某信贷机构在一项贷款的资信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家贷款申请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这项贷款即存在一定的风险。假如近期内企业不能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竞争能力,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亏损,从而难以按时偿还

9、这笔贷款。为避免此类风险的产生,贷款机构将拒绝为该企业提供贷款。又比如,某化工企业计划生产一种新产品,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发现该产品可能产生一定的辐射性,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那么企业决策层就可以考虑放弃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计划,彻底消除因生产该产品而可能带来的产品责任损失暴露和潜在的经济损失。如果企业已经开始某项经营活动,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或破坏,而且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因没有有效的补救措施而主动终止这一经营活动,以免产生更大的损失,这就属于事中采取风险回避措施。如果上述化工企业因考虑不周、论证不充分而仓促上马,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因客户起诉才发现产品存在严重的缺陷,这时,企业应立即停

10、止生产和销售,收回各销售网点的待售产品,以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事中的风险回避技术只能防止风险暴露的进一步扩大,而不能消除已有的风险暴露,如已出售产品的责任损失暴露。五、 风险回避的优点与局限性(一)风险回避的优点风险回避是最简单、最彻底的风险控制技术,优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风险回避方式在风险产生之前将其化解于无形,大大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有效避免了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第二,节省了企业的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使得企业得以有的放矢,在市场竞争中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风险回避,企业风险经理可以确保风险不会发生,不必承担潜在的风险暴露,因为它们已经被消除。(二)风险回避的局限性风险回避主要是

11、通过中断企业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一风险造成的损失及其种种潜在的负面影响,但它同时也失去了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收益,是一种消极的风险控制技术,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存在许多无法回避的风险。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绝对的风险回避不大可能实现。企业要生产经营,就必须拥有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这就会面临各种人力资本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尤其是在实施“严格责任”规则后,企业必须承担一些无法回避的责任和义务;经营活动总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法律环境,这就可能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及各种法律政策变迁的风险。(2)风险回避可能是不可行的。有些风险暴露,

12、理论上是可以回避的,但实际中是不可行的。风险暴露的范围界定越宽,这种情况就越可能发生。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取消在某一城市购买或建筑一栋厂房的计划而回避与这栋厂房有关的风险暴露,但是,如果将风险暴露定义为企业拥有任何建筑物、任何风险因素而产生的潜在损失暴露,那么显然是不可行的。同样,企业可以通过停止任何经营活动而回避与此相关的风险暴露,但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经营活动的企业是不存在的。(3)风险回避在经济上是不适当的。放弃或中止某项方案的风险回避决策,就意味着失去了以风险为代价获得风险收益的机会。风险回避决策可能确实减少了风险损失,但也可能增加了企业的沉没成本或机会成本,因此在决策者是否选择风险回

13、避决策取决于决策者对风险损失或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的判断。积极的风险回避者和消极的风险回避者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认为选择或继续某项方案所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要大于沉没成本或机会成本,不同之处在于:选择中止、放弃策略的消极风险回避者会认为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要远远大于投资的沉没成本,选择更改、调整策略的消极风险回避者会认为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要远远大于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总的来说,消极风险回避者认为沉没成本或机会成本要远大于积极风险回避者。(4)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产生新的风险。企业为了避免水路货运的沉船、碰撞风险,改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这样尽管避免了水上运输风险,但陆上运输同样存在风险,而且只要有货运需求

14、,就无法绝对回避因货物运输带来的风险。银行为了避免信用风险而过度压缩贷款,这样可以降低违约风险,提高银行资金的安全性,但同时可能积压大量资金,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影响银行资金的赢利性,最终危及银行的偿付能力。(5)长期的风险回避措施可能导致企业的生存能力降低。久而久之,风险回避可能助长企业消极的风险防范心理,过度规避风险而丧失驾驭风险的能力,生存能力也随之降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显然风险回避是否为最佳的风险处理方式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风险回避技术由于具有本身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不能过度使用。企业最好在工程或项目尚未进行之前,进行全面调查与估算,对需要回避的风险暴露进行明确

15、的界定,并指明本企业需要采用风险回避的适用情形,如某些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都很高或应用其他方法的成本高于潜在收益等情况。在实施风险回避措施后,风险管理人员还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控,考察回避措施是否被适当地执行,考察条件变化后原先的风险回避策略是否仍然适合等。要注意,没有发生损失事故,未必就是回避技术的实施没有问题,因为侥幸也可能不会导致损失的发生,但侥幸的事情不是一般企业经营所应提倡的。六、 风险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职责如下。1、风险管理委员会(1)由董事会正式授权监管风险活动,并须确保行政总裁的风险责任作适当履行。(2)主要职责包括制

16、定符合企业风险容忍度的风险管理策略,批准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2、风险管理职能部门(1)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全职执行机构,通过对逐单交易及风险组合资料的审查及预先/事后批准来确保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守。(2)通过风险管理经理在营运单位的日常工作及风险管理总监等参与行政管理执委会并对重大事故向行政总裁作出汇报等渠道建立与管理部门(行政总裁/行政管理执委会/营运单位)的汇报机制。3、审计委员会(1)由董事会正式授权对财务报告和内控框架的效率和成效进行独立评核。(2)审阅财务报告/资料以确保法律法规得到遵守。4、内部审计部门(1)内部审计部门是审计委员会的全职执行机构,通过周期/临时

17、审查业务部门和职能单位的具体运作来监察它们对营运的政策及程序的遵守情况。(2)通过与市场及信贷风险主管保持紧密联系,了解确保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得以遵守的具体运作过程和相关文件,以便设计适当的审计步骤和执行方法。(3)与风险管理总监、信贷风险主管、市场风险主管及营运风险主管等讨论分析不遵守风险政策的事件及其产生的风险影响及必要的纠正措施等。七、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1、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是企业中的业务经营单位,有特定的目标、战略、市场、客户和产品。成功的业务单位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客户及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它们管理和监督经营活动,以创造利润、

18、服务客户、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按足以能负担相关成本和风险的价格,向目标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能够为股东挣得在风险扣除后仍可接受的回报。业务单位向总经理和企业执行委员会汇报业务活动。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包含了企业大部分的资产和业务,它们在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对各类风险,风险是他们最先要考虑的。在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投资新的研发项目时,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经常要承受风险。此外,在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雇员关系及自己所管理的专有资产等方面,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也面临许多风险。他们需要了解这些会对其产生影响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并且应该有能力对其进行管理。实质上,身处第一

19、线的业务与相关职能单位的管理层不仅负责管理所选定的经营模式中许多固有风险,也是防范这些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前线。企业必须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控程序融入到业务单位的工作与流程中,才能建立好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企业建立第一道防线,就是要各业务单位就其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识别、衡量、评价、管理和监控。要建立好第一道防线,企业的各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调整风险排序、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战略,使其符合全企业的政策和指导方针。(2)按照企业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调整经营和产品开发活动的针对性,从而为企业开辟新的价值来源。(3)识

20、别和度量风险,查明风险的来源。(4)为各项流程确定基准,交流最佳实践方法,以期持续地改进各项措施和流程。(5)向主要的经理分派风险管理职责和责任。(6)就风险应对措施、控制活动以及信息与沟通的整体质量进行报告。2、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第二道防线是在第一道防线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功能,它的组成部门可以包括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投资审批委员会、信贷审批委员会等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中一个选设的部门。在企业经营模式中,有些固有的特定风险不由业务单位予以管理,或者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按照风险

21、组合观,这些特定的风险就由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管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目标是使同一个或多个风险相关的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能负责管理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货币风险、商品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气候风险及灾难风险等。它们评估、集中控制、降低、转移和利用自己负责的这些风险。当业务单位考虑承担某些风险,而自己又没有相关知识和专门技能予以管理时,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就和它们合作,给予帮助。对企业经营战略实施来说,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常常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以由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或独立运作的单位组成,责任是领导和协调企业内各单位在管理风险方面的工作,它的主要职

22、责包括以下几点。(1)编制规章制度。(2)对各业务单位的风险进行组合管理。(3)度量风险和评估风险的界限。(4)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厘定关键风险指标。(5)负责风险信息披露,沟通、协调员工培训和学习的工作。(6)按风险与回报的分析,为各业务单位分配风险管理相关资源。相对于业务部门而言,风险管理部门会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能够从企业整体利益角度考察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此外,风险管理部门还可以综合平衡各部门风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部门所面临的风险往往是不同的。而作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则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将风险分配于不同部门,对每个部门进行风险上限控制。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

23、险官)对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但对总经理(执行总裁)负有汇报责任。同样,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经理直接对风险管理总监负责,但对策略性业务部门负责人负有汇报责任。3、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第三道防线涉及一个独立于业务单位的部门,监控企业内控和其他企业关心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审查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进经营。内部审计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效益,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师应就管理层的决策提出劝告和质疑或表示支持,而不是对风险管理作出决策。

24、依据上述观点,内部审计师协会还确定了在企业风险管理实施中内部审计的核心角色及不应承担的角色。其中核心角色包括以下几点。(1)为企业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障。(2)确保风险得到正确的评估。(3)评估风险管理流程。(4)评估关键风险的报告工作。(5)检查对关键风险的管理工作。内部审计不应承担以下职责。(1)设定风险承受能力。(2)批准和命令实施风险管理流程。(3)在就风险及风险管理绩效提供保障方面承担管理角色。(4)决定风险应对的决策。(5)代表管理层实施风险应对措施。(6)接受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另外,内部审计师学会特别指出内部审计还可以承担上述两种极端角色之间的其他一些“合理合法的内部审计职责”,但

25、前提是要有适宜的安全保障措施存在。(1)协助风险的识别和评估。(2)指导管理层对风险作出应对。(3)协调企业风险管理活动。(4)综合对风险的报告。(5)维持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6)领导建立企业风险管理。(7)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呈报董事会审批。总之,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以及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等三方面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不应主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各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再监督,而不是亲自参与每项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审计总监对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但对执行总裁负有汇报责任。同样,内部审计员直接对内

26、部审计总监负责,但对各策略性业务部门负责人负有汇报责任。八、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目的无疑是要保证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在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下运行,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各个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生存和使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生存是企业的基本保障,只有生存下去了才能去实现企业的其他目标。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企业风险,所以,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也是风险管理目标的一部分。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目标,企业风险管理一般还包括保证资源在损失后的充足性,满足法律与合同的义

27、务,等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这些风险管理目标所设计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企业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九、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都有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人们仍然需要适宜的决策机构,来破除许多企业中风险管理责任空缺和重叠的僵局。关键是要在现有的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并把企业的经营模式、目标、文化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在较小的企业中,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像执行委员会那样简单,通过行使管理特权来识别风险、排定风险和轻重缓急顺序、任命风险责任人、分析缺陷、批准行动计划和监督执行结果。但

28、是,在规模较大且复杂的企业中,则需要设立风险管理总监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十、 董事会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股东大会和总经理的责权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董事会在其中居于相对核心的地位。董事会是企业风险控制框架构建的核心,它需要对风险管理的目标确立、组织建立、制度订立与执行以及审计与监控负责。相对而言,董事会居于风险控制框架的核心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由于股东大会召开频率较低,而且股东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众多根本不关注企业日常经营的股东,所以股东大会难以肩负起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督其实施的重任。其次,如果总经理居于风险控制框架的核心,容易导致自我监管的弊病,并且会诱发其追求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倾

29、向。相反,如果确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能够保持一定的监管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站在更高的、更全面的角度进行风险管理决策。董事会就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股东大会负责。它了解重大风险,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成分负最后责任,这包括风险战略、容忍度及重大政策。董事会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创造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风险管理活动得以开展的土壤。好的控制环境要求从董事会向企业传达积极稳健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带头实践正直、诚信的道德规范,督导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建设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也是董事会的职责。董事会可以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

30、审计委员会两个专门机构,承担风险管理与评估及内外部审计的工作。董事会还需要安排总经理和风险管理总监的人选,以确保他们有能力执行风险管理政策。(2)审议并向股东大会提交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3)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及风险偏好或风险承受度,明确地排除偏离战略和不可接受的行为和活动。董事会需要根据对竞争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判断,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由此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风险偏好或风险承受度。(4)以面对整个企业的全局视野,而不是面对业务单位或部门的狭隘视野来选择企业风险与回报的整体优化战略。(5)了解和掌握企业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现状,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31、,作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6)批准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批准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在高风险领域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核查与平衡机制。(7)批准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8)批准风险管理措施,纠正和处理任何组织或个人超越风险管理制度规定作出的风险性决定。(9)全面风险管理其他重大事项。十一、 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当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既包括直接运营部门的经理,也包括财务经理等支持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风险并汇报其结果,

32、评估风险与管理过程,按照企业层面的风险排序和风险承受程度投入相应资源,并确定与企业层面战略保持一致的业务单位战略。这些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2)研究提出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的企业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3)研究提出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的企业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4)做好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有关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5)做好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有关工作。(6)建立健全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子系统。(7)负责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十二、 损失程度的估计风险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值,即风

33、险价值。在衡量风险损失程度时,除了需要考虑风险单位的内部机构、用途、消防设施等以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损失形态、损失频率、损失金额和损失的时间。(一)同一原因所致各种形态的损失同一原因导致的多形态的损失,不仅要考虑风险事件所致的直接损失,而且还要考虑风险事件引起的其他相关的间接损失。一般来说,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更严重。例如,尽管汽车碰撞发生的次数大于因碰撞所致的潜在损失,但是因责任诉讼所致的责任损失往往大于汽车因碰撞所致的损失,因此,一般来说,汽车责任风险的所致损失大于财产损失风险。(二)单一风险事件所涉及的损失单位数单一风险事件所引起损失的单位越多,其损失就越严重,损失程度和风险单

34、位数大多呈正相关关系。(三)损失的时间一般来说,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越长,损失频率越大,损失的程度也就越大。估计损失程度不仅要考虑损失的金额,还要考虑损失的时间价值。(四)损失金额一般情况下,损失金额直接显示损失程度的大小,损失金额越大,损失程度就越大。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损失金额的大小使损失频率、损失时间的估计变得微不足道。1、单次风险事故所致损失金额单次风险事故所致的损失金额一般来说不能全部列举出来,它可以在某一区间内取值,因此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对于损失金额的概率分布,很多经验数据表明可以利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等来进行拟合估计。2、一定时期总损失一定时期总损失是指在已知该时

35、期内损失次数概率分布和每次损失金额概率分布的基础上所求的损失总额。一定时期总损失金额为发生一次损失时的损失额,加上2次损失发生时的损失额,等等。为简单起见,以例子说明。3、随机模拟法的应用现实中,企业财产损失次数的分布和损失程度的分布可能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以上逐个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法太烦琐,甚至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应用到随机模拟的方法。随机模拟法是一种仿真的方法,通过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模拟企业财产在较长时间内(如100年)发生损失的情况,从中得到年总损失额的分布。具体过程是:首先规定随机数大小与损失次数的关系、随机数大小与损失程度的关系,然后开始第一轮模拟。产生一个随机数,看其代表的损

36、失次数,假如这个随机数代表该年发生N次损失,则再生成N个随机数,对应于每次损失中的损失额,把这N个损失额累加起来,就得到了第一轮模拟中的损失额。接下来开始第2轮,第3轮,一直模拟下去,直到达到要求的轮数。这样就可以得到年总损失额的概率分布。当然,由于总的模拟轮数偏少,表中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在这种少轮次模拟中出现的损失额其概率是偏高的。在实践中,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的计算,因而可以进行上万轮的模拟计算,以得到比较可靠的模拟结果。4、均值和标准差的估算有时人们只关心损失幅度的某个特征值,如均值和标准差。这时就可以直接对总体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区间估算。不同的数据量,采用的方法也不同。(1)样本容量较

37、大,已知样本均值和抽样误差,估计总体均值。(2)样本容量较小,总体为正态分布而o未知时,估计总体均值。(3)样本容量较小,总体为正态分布时,估计总体方差。(五)所需暴露单位数量的估算根据大数定律可知,随着暴露单位的数量趋于无穷大,实际的损失频率将会趋近于期望的真实损失频率。但在实际中,一个组织的暴露单位的数量绝不可能无穷大,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数字几乎称不上“大”。因此,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当样本不够充分大时,会导致多大的错误?也就是说,风险评估并不是百分之百地以一种概率的说法对未来进行预测,尽管概率就已经体现了不确定性,但实际中由于许多统计原理所需的条件不能

38、满足,这种预测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情况,风险经理可能会有另一种问法:“为了有95%的把握使最大可能损失的估计值与真实值的差别不超过5%,必须有多少暴露单位?”或者说,如果风险管理者希望有(1a)的把握保证,企业面临的某种实际损失率与给定的预期损失率之差的变动程度不超过E,则风险单位数要多大才能满足上述要求?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假设损失是以二项分布假定的方式发生的,即风险单位发生损失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每个风险单位损失发生的概率不变。这样,当n足够大时,损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从以上影响损失的因素可以看出,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损失的程度而不是损失发生的频率。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事件

39、导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大小具有随机性,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是衡量风险的两个重要指标。但是,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损失的程度而不是损失的概率。十三、 损失频率的估计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估算损失次数和损失幅度的概率,并建立一定形式的概率分布。常见的方法有两种:根据经验损失资料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应用理论概率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根据经验损失资料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利用经验损失资料构造概率分布的首要任务是使收集的资料足够多,并且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当企业自身缺乏经验数据时,可以利用来自保险公司、同业公会、统计部门等的经验数据作补充。风险管理人员应该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相关的经验损失资料,包括风险

40、单位的特性和数量、事故发生的日期、造成事故损失的原因、每次损失金额、每次损失事故涉及的风险单位等数据。当风险管理人员掌握了大量在相同条件下风险单位发生的损失资料后,可以通过统计整理和分析,获得经验损失概率分布,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生的损失情况。根据“大数法则”随着观察样本量的不断增加,实际观察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将逐渐减小,估计精度不断提高。应用理论概率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通常没有足够多的观察资料来建立损失概率分布,但是可以从中发现某些类型的损失结果呈现出某些统计规律。比如,损失事故发生的次数可以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服从二项分布或泊松分布,损失金额是连续型随机

41、变量,其概率分布通常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等。由此,利用经验数据来拟合模型的待定参数后,就可以得到损失概率分布表,进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损失情况。在衡量损失频率时,需要考虑三项因素:风险单位数、损失形态、损失事件(或原因)。这三项因素的不同组合,会使风险损失频率的大小不同。下面举例说明风险单位数,损失形态、损失事件不同组合下的损失频率估计。(1)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单一损失形态的损失频率。如果某一事件发生,另一事件不可能发生,这两个事件是相互排斥事件。(2)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多种事件所致单一形态的损失频率。如果两种或多种事件能在同一时期内发生,那么这些结果共同发生的概率就需要计算得

42、到。(3)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多种损失形态的损失频率。(4)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单一形态的损失频率。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损失的概率取决于这些风险单位是否独立。如果两个风险单位具有这样的特性,其中一个风险单位遭受事件的损失,不会影响另一个风险单位损失的概率,则称这两个风险单位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两个风险单位是相关的,可以用条件概率来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两个风险单位A、B都发生损失的概率是两个概率的乘积:A风险单位发生的概率;在A风险单位发生事故的情况下,B风险单位发生的条件概率。在A风险单位发生的条件下,B风险单位发生的概率,称为A风险单位对B风险单位的条件概率。如果两个风

43、险单位不相互独立,那么,计算多风险单位遭受一个风险事件的损失概率,就需要考虑条件概率。根据相关性风险单位的计算,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条件概率越大,风险单位的相关性越强。一个风险单位发生事故,另一个风险单位不发生事故的概率越小。如果两个风险单位完全相关,则一个风险单位发生事故,就意味着另一个风险单位发生事故。条件概率越大,风险单位都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越大。(5)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多种损失事件所致多种损失形态的损失频率。例如,某企业仓库,要估计这6座仓库遭受火灾、爆炸、台风等损失事件所致财产损失、责任损失和人身伤亡的损失频率。十四、 中心趋势测量中心趋势测量是确定风险概率分布中心的重要方法。在

44、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指用平均数表示的统计指标,分为总体的一般平均指标和时序平均指标。一般平均指标是指同质总体内某个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时序平均指标是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平均值。(二)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期望值)是用每一项目或事件的概率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三)中位数衡量损失、预测损失的另一种方法是计算中位数。中位数也称值,位于数据的中心位置。(四)众数众数是一种根据位置确定的平均数。顾名思义,众数就是分布数列中最常出现的变量值,即频数或频率最大的变量X的观测值。数列中最常出现的变量的观测值说明该变量观测值最具有代表性,

45、因此以之反映变量的一般水平。众数具有这样的特点:众数是一种位置平均数,它不受数列中各单位变量观测值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反映数列变量观测值的平均水平。但是,当数列中有异常变量观测值时,它不受数列两端异常变量观测值的影响,增强其作为变量观测值数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性。由于众数是频数最大的变量观测值,因此,当分布数列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而趋于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就无众数可言了。如果分布数列有多个众数出现就应重新分组,或将各组频数依序双双合并,求得一个有明显集中趋势的分布数列,然后再确定众数。十五、 变动程度的测定衡量风险大小取决于不确定性的大小,取决于实际损失偏离预期损失的程度,而不确定性的大小可以通过

46、对发生损失距离期望的偏差来确定,即风险度。风险度是衡量风险大小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是根据风险所致损失的概率和一定规则的计算得到的。风险度越大,就意味着对将来越没有把握,风险就越大;反之,风险就越小。(一)方差和标准差对于随机变量X,如果X1,X2,Xn是随机变量的n个观测值,X是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数,称(Xi-X)2(i=1,2,n)为观测值Xi的平方偏差,称(X1-X)2,(X2-X)2,. ,(Xi- X)2的算术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平均平方偏差,简称方差(或均方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是标准差或根方差。标准差是衡量测量值与平均值离散程度的尺度,标准差越大,数据就越分散,损失波动的幅度就越大,

47、较大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二)变异系数风险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变异系数反映出来。变异系数越大,风险的稳定性越弱,风险也就越大;相反,风险的稳定性越强,损失的风险越小。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或期望值的比例,也称标准差系数或平均偏差系数。风险衡量中,风险的稳定性对衡量具有重要意义。某一事故偏离预期损失的方差越大,管理人员就越担心,损害也就越大。对变异系数的大小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定幅度内灵活确定。一般情况下,变异系数越小,则偏差就越小,据此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就越可靠,重大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三)偏态前面讲过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概念,在这两个指标相等的情况下,变量的频数分布呈对称分

48、布,即没有偏态。当中位数与平均数不相等时,分布就会出现偏态。当中位数大于平均数时,表明分布聚集于左边而向右边偏斜。当中位数小于平均数时,表明分布聚集于右边而向左边偏斜。十六、 风险衡量的作用风险衡量的作用是降低不确定性的层次和水平。不确定性是人的主观感受,是无法直接预测的、无法准确计算的,是复杂的,掺杂着人们对风险因素的评价和风险出现概率的认识。例如,一个风险回避者,可能不愿意投机购买股票,但是如果一位在证券公司做操盘手的亲属告诉他,他们将在近期内拉升某一股票的话,这位风险回避者可能购买这一股票,并在这次炒作中获利。这位风险回避者之所以能够获利,是因为他获得了准确的股票信息,降低了不确定性的层次和水平。可见,风险管理的过程是降低不确定性层次和水平的过程。(一)风险不确定性的层次和水平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人们无法得到或准确预测风险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大致区分风险的层次和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