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98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年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98页DOC).docx(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2011年北京会计证考试会计基础重点要点总结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多选)第一: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第二: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第三: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第四: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区分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唯一计量单位。(判断)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提示: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狭义的会计仅指财务会计。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核算1.定义:指会
2、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2.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单选)3.基本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判断)(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4.四个环节:(1)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
3、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4)报告是指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5.具体方法:(简答)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二)会计监督1.定义: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2.特点:(1)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3)监督依据包括合法性与合理性两方面。(三)两者关系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的前提是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相关而可靠的会计资料是会计
4、监督的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参与管理的作用。三、财务报告目标(一)分类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基本目标: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二)企业会计准则界定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2.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三)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内部经营管理者。四、会计对象(一
5、)一般含义(单选)1.会计的对象一般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2.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3.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和资金运动。(二)企业会计的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即资金运用)、资金退出三个环节。1.资金投入。(债权人和投资人)2.资金循环与周转。(1)供应过程。(采购材料价款及采购费用)(2)生产过程。(投料、支付工资、设备磨损)(3)销售过程。(增值货币)3.资金退出。(交纳税金、偿还债务、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或利润)(多选)五、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
6、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
7、其他事项(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
8、度的规定。(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多选)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单选)要点1:它不仅要求会计核算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还要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企业的所有者。要点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判断)企
9、业集团、企业、企业的分厂、企业的车间或事业部,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且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会计处理方法。(单选)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10、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核算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判断)二、会计记账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单选)1.定义: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2.根据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收入的归属期间应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间应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3.两个凡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
11、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例1:销售款未收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例2:预收销货款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例3:应付借款利息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例4:预付下期租金不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4.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判断)目前,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三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简答)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对会
12、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前四项是首要质量要求,后四项是次要质量要求)1.可靠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纵向可比)。
13、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 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但应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单选)6.重要性。凡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使用者用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予以充分披露;而
14、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7.谨慎性。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判断)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做到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例如:存货100万购入,现价值80万。应该在报表上列示80万资产,20万潜在损失。应用:1.企业定期或至少与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2.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
15、折旧法(多选)。8.及时性。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判断)及时收集、处理、编制出财务报告、传递会计信息第四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定义: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从会计角度描述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判断)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一)资产1.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特征:(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即资产必须是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判断)例如:购买的设备、销售的应收账款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是
16、资产。例如:预计将要购买的设备预期的,不能确认为资产。(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企业是否拥有一项资源的所有权,并不是确认资产的绝对标准。对于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能够实际控制的,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例如,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例如:技术已经淘汰的生产线。3.分类(二)负债1.定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判断)2.特征:(1)负债是
17、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只有源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上才有可能确认为负债。企业预期将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清偿负债,企业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从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除非债权人放弃债权。(三)所有者权益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也称为净资产,因此,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投资者(即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判断)2.构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
18、益等。3.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的关系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共同构成企业全部资产的来源,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必须注意,所有者权益与企业特定的、具体的资产并无直接关系,它并不与企业任何具体的资产项目发生对应关系。所有者权益只是在整体上、在抽象的意义上与企业的资产保持数量关系。(判断)(四)收入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要点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它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权益的增加。(多选)要点2:但是,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
19、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投资)2.分类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五)费用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分类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3.费用与成本联系、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成本是按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企业的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
20、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称为产品销售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1.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利润的实现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而亏损的发生则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2.构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利润一般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日常+非日常活动=营业利润+非营业利润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判断)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一)历史成本 基本计量属性(二)重置成本(三)可变现净值(四)现值(五)公允价值三、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一)资产负债所
21、有者权益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资产权益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也没有无资产的权益。权益代表资产的来源,而资产则是权益的存在形态,二者实际上是企业资本这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同等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3.静态会计等式它是会计的基本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4.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暂时性投入和永久性投入、收益是否固定、求偿力。(二)收入费用利润这个又称第二会计等式,是对会计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
22、展。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又称为第三会计等式。第三会计等式动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四)会计等式的理解1.第一种情况,不考虑收入和费用时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1)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2)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3)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4)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四、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与基本财务报表的关系资产负债所
23、有者权益 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利润表要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1.定义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客观存在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根据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判断)区分会计要素概念与会计科目概念 :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分类2.常见的会计科目表(教材52-53页)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进行分类1.分类: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例如:应收账款张三100李四200王五300赵六400总额:1000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一
24、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它是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科目。2.设置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判断)明细分类科目:(判断)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例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个就属于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注意: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有的总分类科目就不设明细科目。(例:本年利润)3.总分类科目的编号会计科目编号的第一位数代表会计
25、要素的类别:“1”代表资产类;“2”代表负债类;“3”代表金融企业的共同类;“4”代表所有者权益类;“5”代表成本类;“6”代表损益类。(二)按反映经济内容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类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分类要点1:分为六大类,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大部分内容同属于损益类,而费用要素的成本内容单分为一类:成本类(多选)要点2:能够区分常见的科目属于哪一类(单选)。要点3:科目名称必须准确无误。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的规定。2.相关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3.实用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
26、应符合企业自身特点,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允许企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一些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判断)第二节账户一、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二、账户的分类1.账户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进行分类总分类账户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科目2.账户按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进行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三、账户的基本结构(一)基本结构实际账页:教材87页1
27、.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即记载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3.增加方和减少方的金额及余额;4.凭证号数,即说明记载账户记录的依据。简化结构(教材58页)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可以简化为丁字账户(或T型账户)表示,详见教材P55图2-1。账户所记载的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上的变动,只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为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也相应的划分为两个部分,以便分别登记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即账户通常分为左右两方,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具体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类型。(二)账户的4个金额要素1.要素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
28、发生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2.等式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简答账户与会计科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一)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会计要素)的科学分类,两者设置口径一致、性质相同。1.依据与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2.谁决定谁: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了账户的性质。3.分类:账户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一致。(二)区别账户有自己的格式或结构,可用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反映某种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三)实际工作中
29、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经常可以不加严格区分地相互通用。第三章复式记账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平均分为5分,同时也是学习919章的基础,属于重点章节。第一节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法(一)定义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判断)(二)特点:1.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这样,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
30、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账户中登记,因而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我国自1993年7月1日起,所有企业统一采用了借贷记账法。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判断)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符号:“借”、“贷”两个字为记账符号,分别代表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判断
31、题、单选题)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结论: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1.借加,贷减,余额在增加方即借方。2.计算公式: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例如:库存现金期初余额1 000元,本期增加5 000元,减少4 000元,期末余额2000元。借初余借发贷发借末余1 0005 0004 0002 000(元)(二)负债类账户的结构1.贷加,借减,余在贷。2.计算公式: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例如:应付账款期初余额2 000元,本期增加8 000元,减少7 000元,期末余额3 000元
32、。(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类账户相同)1.贷加,借减,余在贷。2.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四)损益类账户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类似,但期末没有余额)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借加,贷减,期末一般无余额。(判断)5.成本类账户借加,贷减,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规律总结:方法:图示: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方法:等号左要素,左加;等号右要素,右加。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录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必须记录另一个账户或几个账户的贷方;记录一个账户的贷方,同时必须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记入借方的金额与
33、记入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1.同加例如:从工行取得短期借款1 000元,存入银行。银行存款 1 000 借方短期借款 1 000 贷方2.同减例如:归还工行短期借款2 000元。短期借款 2 000 借方银行存款 2 000 贷方3.一加一减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库存现金 1 000 借方银行存款 1 000 贷方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一)定义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基本等式的恒等关系和借贷记账法的借贷记账规则,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二)分类1.发生额的试算平衡法(1)公式:所有账户借发所有账户贷发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
34、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2.余额试算平衡法(1)公式:所有账户借余所有账户贷余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2)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三)结论1.一般而言,如果所有账户在一定期间内借、贷方发生额合计不平衡,借、贷方余额合计不平衡,则可以肯定本期内记账和结账有错误;2.如果两者都平衡,则说明记账和结账可能正确(但不能就此断定记账肯定没有错误)。局限性:不能发现全部记账过程中的错误和遗漏,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方的平衡关系。比如记账时重记或漏记整笔经济业务、对相互对应账
35、户都以大于或小于正确金额的数字进行记账、对应账户的同方向串户等,都难以通过试算平衡检查出来。第三节会计分录一、会计分录的概念1.定义: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库存现金 1 000 借方银行存款 1 000 贷方会计分录:借:库存现金1 000贷:银行存款1 000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分录,简称分录。2.分录三要素:(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记账方向的符号,即借方或贷方;(3)记录的金额。3.书写格式是:上借下贷,左右错开。1.先借后贷。即借方在前,贷方在后;2.左右错开。即贷方的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3.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
36、或多借多贷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应对齐。一贷多借:借:银行存款2000库存现金 100贷:短期借款 2100一借多贷:借:银行存款 234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应交税费应交税费(销项税额)3400多借多贷:借:银行存款 23000应收账款 4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应交税费应交税费(销项税额)3400二、会计分录的分类1.按涉及账户的多少来分类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的会
37、计分录。(多选)2.合并复合分录是由简单分录合并组成的,但是,不能将没有相互联系的简单分录合并相加成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换言之,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不能简单地合并反映,发生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必须逐项加以反映和记录。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就是确定三要素的过程。四、借贷记账法下会计分录和登记账户的举例【例31】华明公司2010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1.一位新的投资者向华明公司增加货币投资1 000 000元,资金存入银行。资产增加1 000 000元 银行存款借方所有者权益增加1 000 000元 实收资本贷方整理:借:银行存款1 000 000贷:实收资本1 000 0002.华明公司向银行借款10
38、0 000元存入银行。分析:资产增加100 000元银行存款借方负债增加100 000元短期借款贷方整理:借:银行存款100 000贷:短期借款100 000账户的对应关系:一笔会计分录中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关系称作“账户的对应关系”。对应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第四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含义1.总分类账户:在总分类账户中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经济业务。它可以提供概括核算资料和指标,不能提供经济活动的详细的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2.明细分类账户:对明细账的核算,除用货币计量反映经济业务外,必要时还
39、需用实物计量或时间量计量单位进行反映,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判断)3.关系:总账和其所属的明细账的核算内容相同,只不过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上有所不同。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从而可相互核对。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简答)(一)定义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二)平行登记要求1.凭证相同。即依据的会计凭证相同。2.方向一致。即记入的借贷方
40、向相同。3.期间相同。即记入的会计期间相同。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应登记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的账簿上。4.金额相等。即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三)登记方法 (教材87页)(四)等式总账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所属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所属明细账户期初余额合计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一、会计凭证的概念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二、会计凭证的作用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记录经济业务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签字盖章、传递3.监督
41、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审核合法合理三、会计凭证的种类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第二节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二、原始凭证的种类(一)按照来源不同分类外来、自制1.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例如:(购货)发票、飞机和火车的票据、银行收付款通知单等。2.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简称自制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例如:收料单、
42、领料单、开工单、成本计算单、出库单。(多选)第一个不能:凡是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的文件或证明,也不能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经济合同、材料请购单、生产通知单,还有后面的银行对账单等。(多选)第二个不能:未经对方单位签章,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凭证,或不具备凭证基本内容的白条,也同样不能算作会计凭证。(二)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1.一次凭证。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领料单、收料单都是一次性凭证。2.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要点1:工业企业用的限额领料单就是一种典型的累计凭证。要点2: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3.汇总凭证。指对一
43、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如:工资汇总表、耗用材料汇总表等就是汇总凭证。(多选)(三)按照格式不同分类1.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如全国通用的火车票、专用发票等。2.专用凭证。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无论使用哪种原始凭证,作为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办单位和人员的经济责任的原始证据,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原始凭证名称;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和金额等);5.填
44、制单位签章;6.有关人员签章;7.凭证附件。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1.记录要真实。2.内容要完整。3.手续要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人员签名或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的公章;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4.书写要清楚、规范。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注:大小写金额不一致,并非按大写金额入账,而是此凭证无效。)小写: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大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如小写金额¥1 008.00,大写金额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零捌元整”。5.编号要连续。预先印定编号的原始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