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124页DOC).docx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5844506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30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124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124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124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124页DOC).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经类专业总学时数:64课时学 分:4学分编制部门:会计系编制日期:2007年8月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基础会计是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

2、基本技能有机地与现实的会计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也应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要在课外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业实践。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练习。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分分配第一章 绪 论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会计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掌握会计的涵义,职能,目标,会计方法,及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等内容。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会计一、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二、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定义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三、会计特点四、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第三节 会计的内容一、会计内

3、容一般说明二、会计内容在企业的具体表现三、会计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表现第四节 会计的方法一、会计的方法二、会计核算的方法第五节会计学及其体系一、会计学的概念二、会计学体系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内容,并具有在以后学习会计核算方法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的初步能力。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概念二、会计要素的内容(一)企业会计要素的内容(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内容第二节 会计等式一、会计基本等式二、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三、经济业务事项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会计科目和账户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明

4、确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的必要性、原则;了解账户与科目的关系,账户的结构;明确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运用。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三、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第二节 账户一、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二、账户的基本结构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复式记账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简单应用。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记账方法概述一、记账方法的涵义二、记账方法的种类三、复式记账法及原理第二节 借贷复式记账法一、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发展二、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三、会计分录和账户对应关系第五章 借贷记账

5、法的应用(上)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掌握企业筹集资金业务,供应过程以及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上述经济业务。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一、企业设立时的主要经济业务二、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 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二)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过程第二节 企业筹集资金业务核算一、会计主体二、投入资本的核算三、借款的核算(一) 取得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二) 取得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第三节 供应过程核算和材料采购成本计算一、供应过程核算的内容和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二、供应过程核算第六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下)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6、了解较完整的企业经营循环过程,掌握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与净利润确定和分配等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进一步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上述经济业务。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产过程核算和产品制造成本计算一、生产过程核算和产品制造成本构成二、账户设置三、生产费用的归集四、产成品制造成本计算第二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和销售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一、销售过程核算二、会计期间与权责发生制三、营业收入确认四、账户设置五、营业收入的账务处理六、销售产品制造成本的确定与结转第三节 净利润确定和分配一、净利润构成与分配内容二、账户设置三、期间费用核算四、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核算五、投资收益的核算六、所得税的核算七、收入、费用(成本)、损

7、益类账户的结转八、利润分配的核算第七章 账户的分类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账户的分类标准以及各类账户的特点、结构、内容和用途,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账户。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账户分类概述一、帐户分类的意义二、账户分类的原则三、账户分类的标志第二节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一、资产类账户二、负债类账户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四、收入类账户五、成本费用类账户六、利润类账户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一、 存账户二、资本账户三、债权账户四、负债账户五、跨期摊配账户六、待处理账户七、调整账户八、集合分配账户九、成本计算账户十、集合汇转账户十一、财务成果账户第四节 账户按其他标志分类一、按账户的统驭与

8、被统驭的关系分类二、按账户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三、按会计主体分类第八章 会计凭证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一、会计凭证的意义二、会计凭证的种类第二节 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二、原始凭证的类别三、原始凭证的填制第三节 记账凭证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二、记账凭证的类别三、记账凭证的填制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二、会计凭证的保管第九章 会计账簿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账簿在会

9、计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结帐和对账的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一、会计账簿的意义二、设置会计账簿的原则三、会计账簿的种类四、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日记账一、日记账的种类二、普通日记账三、分栏日记账四、特种日记账第三节 分类账一、总分类账二、明细分类账三、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第四节 记账要求与错账更正一、记账要求二、更正错账的方法第十章 财产清查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作用,在了解财产清查的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概念二、财产清查

10、的作用三、财产清查的种类四、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一、币资金的清查二、往来款项的清查三、存货的清查方法四、固定资产的清查方法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一、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内容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报告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明确财务报告编制意义及其构成,报表设计原则和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作用,结构,内容和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报告的报送,汇总和审批以及会计报表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一、务会计报告的含义二、会计报表的种类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报要求四、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第二节 资产

11、负债表一、产负债表的意义二、资产负债的结构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说明第三节 利润表一、利润表的意义二、利润表的基本结构三、利润表的编制说明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一、现金流量表的意义二、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说明第十二章 账务处理程序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使用的会计科目和账簿,及其账务处理过程,掌握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凭证和账簿的设置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

12、内容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五、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举例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凭证和账簿的设置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五、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举例第十三章 会计监督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不同特点、监督内容及具体要求。了解加强会计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会计监督必须以会计核算提供资料为依据。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计监督概述一、会计监督概念二、会计监督的种类第二节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一、单位内部会计监

13、督的概念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三、相关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权限第三节 外部会计监督一、社会监督二、国家监督第十四章 会计工作的管理与组织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明确会计工作组织是会计工作的组织保证,它包括配备会计人员,设置会计机构,制定会计法规,以及会计档案的保管。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一、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制定会计制度的权限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和监督检查范围对会计人员管理内容第二节 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组织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二、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三、会计工作组织形式第三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会计机构二、会计人员第四节 会计法规一、会计法规体系二、会计法

14、三、会计行政法规四、会计规章五、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各章学时安排:章节学时第一章绪论4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6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4第四章复式记账4第五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上)12第六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下)12第七章账户分类2第八章会计凭证4第九章会计账簿4第十章财产清查4第十一章财务会计报告4第十二章账务处理程序2第十三章会计监督1第十四章会计工作的管理与组织1合计64四、有关说明 制定大纲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适应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理论和实务原有成就的基础上,本着以中为主,洋为中用,东西方兼收并蓄的原则,不断吸取现代会计学术的新成果,借以逐步提高

15、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水平。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财务会计课程的入门课。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并不进行过深的理论探讨,以掌握簿记学为主要内容,即主要是关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本课程要与中级会计学的课程衔接,前者以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为主,后者主要是通用类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本课程以原理的说明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方法和基本程序,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16、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会计核算方法。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机地与现实的会计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也应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要在课外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业实践。 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练习。 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本课,是学习其他财务会计课程的入门课, 五、教学参考书1、吴水澎主编会计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2、中国会计学主办会计研究3、朱小平 肖镜元 主编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财政学课程

17、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方向):经济类总学时数:48课时学 分:3学分编制部门:财经学院商贸系 编制日期:2007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对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进行管理的基本技能。财政学又名政府经济学,是三年制经济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在经济理论和财政业务课之间发挥桥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原理,提高理解和运用财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内容有基本了解。学生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实习学习课程内容。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公共财政学的教学,

18、使学生深入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运行方式、管理体制,全面熟悉政府对财政活动的组织方式,了解政府管理和协调财政运行的基本环节和手段,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察公共财政问题,分析判断财政状况,全面理解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公共财政概念、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税收理论及中国税收制度框架、国债理论与国债管理、政府预算、财政政策等基本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财政职能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公债管理理论、财政体制理论、财政政策理论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通

19、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讨论和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生的财政、经济现象,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 效率与公平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首先回顾福利经济学关于“帕累托最优”即经济学意义上效率准则的分析,随后将从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等分析工具中寻找公平的答案。1、回顾和掌握福利经济学关于“帕累托最优”的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2、把握经济学家对公平问题的分析思路。3、认识协调公平与效率这两大准则对现代政府决策的意义。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效率准则一、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帕累托最优的一般均衡分析三

20、、帕累托最优的局部均衡分析第二节 公平准则一、 分配公正 二、对公平程度的衡量 三、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第二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简要回顾公共财政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市场失灵,揭示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1、回顾和了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的历史和演变 2、分析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3、认识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4、了解中国公共财政的特点和面临的特殊任务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共财政学及其发展一、公共财政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学者对公共财政学的研究 三、市场机制的失灵第二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一、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二、财政调节收入分

21、配职能 三、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以及政府的非市场决策过程。1、使学生掌握公共选择理论的一般分析方法2、使学生把握代议制民主体制下政治决策过程实现政治均衡的意义和局限性 3、使学生认识政府失效的根源 4、思考提高政府非市场决策效率的途径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政治均衡一、 投票与偏好 二、 政治均衡 三、 中间投票者 四、 多数规则下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和循环性第二节 政府失效一、 西方政治制度的运作机制与政府失效 二、 政府失效的原因第四章 公共品理论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一

22、个重要领域即公共品或劳务问题。1、使学生掌握公共品的一般分类方法 2、使学生把握判别公共品的准则并了解其对公共支出的意义3、从公共品共给的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分析中,认识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的途径 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共品的含义一、 公共品的特性 二、 混合公共品或混合私人品 三、公共品的判别第二节 公共品的配置与效率一、庇古的方法 二、一种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三、 维克塞尔与林达尔公共品供给模型 四、 混合性公共品的供给效率 五、公共品的供给方式第五章 外部效应理论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外部效应的分类、外部效应如何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及政府财政对外部效应进行矫正的措施。1、

23、 使学生了解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2、 使学生认识外部效应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现象 3、使学生掌握政府财政对外部效应进行矫正的措施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外部效应的分类一、 外部效应的含义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一、 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二、公共资源问题 三、 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四、正的外部效应: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公共支出的结构、公共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公共支出效益分析方法。1、使学生掌握公共支出的结构,了解公共支出理论上分类的经济学意义2、把握经济学家对公共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与微观模型的分析

24、思路。3、认识公共支出的几种效益分析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结构一、理论上的分类 二、预算上的分类 三、公共支出规模及衡量标准第二节 公共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一、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二、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三、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第三节 公共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一、 产出水平的决定 二、服务环境 三、人口变化对公共支出的影响四、公共部门投入品价格与公共支出第四节公共支出效益分析方法一、 机会成本分析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 三、最低费用选择法四、公共劳务收费法第七章 购买性支出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购买性支出的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率问题,掌握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掌握

25、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和政府运用海关经济政策的意义2、认识国防支出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3、了解教育支出的不同形式和政府对教育的支持政策4、了解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政策 5、认识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防支出一、 国防支出的增长 二、 安排国防支出中的几个问题 三、 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 四、国防支出与军事订货第二节 教育支出一、 公共部门提供教育的原因 二、西方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三、三种教育支出方式的选择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一、 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政策 二、欠发达国家中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第四节 中国公共支出制度的重大改革政府采购一、 实行政府采购的必要性 二、建立我国的政府采购

26、制度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转移性支出的具体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的意义。1、了解转移性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不同模式形成的原因3、掌握经济学家对福利支出中公平与效率博弈的分析思路4、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情况与思路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与内容一、 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一、 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险模式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三、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险模式 四、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五、社会保险制度的其他内容第三节 社会福利一、

27、社会福利支出的内容 二、物品救济支出及其影响 三、福利支出对人们工作愿望的影响 四、负所得税理论的提出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第九章 国家预算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家预算的分类、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1、 使学生了解国家预算的分类及意义 2、 使学生把握国家预算的编制方法及原则 3、 认识在我国进行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及建立国库单一账对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意义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组成和原则一、 国家预算 二、预算的分类 三、预算年度 四、预算的原则第二节 预算决策程序一、 预算的编制和提出 二、预算的审议和批准 三、预算的执行四、预算的监督第十章 多级政府的财政关系

28、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家对财政分权理论的探讨以及各国在实践中形成的制度。1、了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分权理论的探讨2、比较发达国家具体形成的分税制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劣3、认识和探讨中国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必要性与可行的制度模式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财政分权模式的理论依据一、 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二、集权与分权不同模式的选择第二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一、 财政体制从包干制到分税制 二、分税制的合理性第三节 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一、 基本概念 二、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拨款制度第十一章 公共收入概论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收入的几种形式、

29、税收原则以及税制结构的诸要素。1、 掌握公共收入的形式 2、掌握经济学家对税收原则的界定3、掌握税制结构中诸要素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共收入形式与原则一、 公共收入形式 二、税收原则 第二节 税制构成要素一、 税种分类 二、税制结构 三、课税权主体 四、课税主体五、课税对象 六、税率 七、计税单位 八、课税环节第十二章 税收的局部均衡分析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税收超额负担分析、局部均衡状况下税收对生产、消费、劳动、储蓄和投资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掌握经济学家对税收超额负担的分析思路2、掌握经济学家对税收超额负担的分析思路3、认识税收经济影响和保持税收中

30、性对完善现代税制的意义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税收的超额负担一、正常需求曲线、补偿性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的评比二、对竞争性行业产出的课税税收超额负担与税负转嫁第二节 税收效应的简单总结一、 税收对生产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 二、税收对消费选择的影响三、税收对劳动即收入与休闲选择的影响 四、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五、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第十二章 税收的一般均衡分析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般均衡中税收的配置和分配效应以及税收变化对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收入分配的全部影响。1、 了解哈伯格两部门的税收一般均衡模型 2、 认识最优线性所得税设计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3、认识最优非线性所得税设计对社会福利的

31、影响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哈伯格的一般均衡模型一、 主要假设 二、一般均衡模型 三、单一行业单要素课税效应四、 对单要素投入课税 五、 单一产品课税 六、哈伯格模型评价第二节 最优税制与收入分配一、 研究的基本假设 二、最优线性所得税 三、最优非线性所得税各章学时分配教 学 内 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 效率与公平22第二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44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44第四章 公共品理论44第五章 外部效应理论44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44第七章 购买性支出44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44第九章 国家预算44第十章 多级政府的财政关系22第十一章 公共收入概论44第十二章 税收的局部均衡分析44

32、第十三章 税收的一般均衡分析44合 计4848四、有关说明: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必须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课堂讲授并结合提问和作业。3、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采取考试与作业、出勤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其中考试成绩占80%,作业占10%,出勤占10%。五、教学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公共财政学,刘玲玲编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2、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公共财政学,唐朱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财政学,哈维S罗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公共财政学,布坎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3、,19916、民主财政论,布坎南,商务印书馆,1999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总学时数:48课时学 分:3学分编制部门:财经学院商贸系编制日期:2007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保险专业的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高和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本课程的任务是:1、掌握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信用与利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构成;3、了解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本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最新金融常识,运用金融知识把握经

34、济脉搏,正确理财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运用所学理论对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金融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利用金融工具初步理财能力和未来继续学习的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教学要求:掌握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形式,货币制度及其构成。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形式一、货币的起源二、货币的本质三、货币的形式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一、货币的职能二、货币的作用第三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定义二、货币制度的内容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把握信用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利息与利率

35、、金融市场等打下基础。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产生二、信用的发展第二节 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四、消费信用五、国际信用第三节 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定义二、信用工具的内容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一、利息的产生与含义二、利息率第三章 金融市场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构成要素,金融工具的价格及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其他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能力。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三、金融市场的分类四、金融市场的功能第二节 金融工具一、金融工具的含义及特

36、征二、短期金融工具三、长期金融工具 第三节 货币市场一、同业拆借市场二、票据市场三、国库券市场第四节 资本市场一、证券市场的含义二、资本市场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掌握我国现行的银行体系及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一、现代银行的产生二、金融机构的概念与特征三、金融机构的分类 第二节 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一、管理性金融机构二、存款性金融机构三、投资性金融机构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旧中国金融机构体系二、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第五章 商业银行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

37、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与类型,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学会以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为以后的生活决策提供帮助。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概念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三、商业银行的基本类型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负债业务二、资产业务三、中间业务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重点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含义二、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三、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第六章 中央银行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38、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以及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中央银行的行为。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原因二、中央银行产生的过程三、我国的中央银行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组织制度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三、中央银行的地位四、中央银行组织制度的基本类型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二、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分类三、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主要内容第七章 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本章节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知道外汇、汇率、国际收支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际收支

39、一、国际收支的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第二节 外汇与外债一、外汇概述二、汇率三、外汇管理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第四节 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类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与影响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本章教学要求:初步认识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货币需求量的测算方法。货币供给理论,货币的供求平衡。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定义二、货币需求的种类三、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二、货币供给的形

40、成三、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第三节 货币均衡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二、货币失衡的表现及成因第四节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含义二、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四、货币政策工具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衡量其大小的指标、各种不同的分类,并对产生的危害有所了解,初步具备分析可能治理的良策。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二、通货膨胀的测量三、通货膨胀的类型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三、混合型通货膨胀四、结构型通货膨胀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危害及治理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二、通货膨胀

41、的危害三、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第四节 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二、通货紧缩的度量三、通货紧缩的成因四、通货紧缩的危害第十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学会以所学理论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含义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第二节 金融发展一、金融抑制二、金融深化论三、金融发展论第三节 金融风险一、金融风险的含义二、金融风险的特征三、金融风险的类型四、金融风险的成因五、金融风险管理各章学时分配: 章 节学时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4学时第二章

42、信用与信用制度6学时第三章 金融市场6学时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4学时第五章 商业银行6学时第六章 中央银行6学时第七章 国际金融6学时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5学时第九章 通货膨胀以及治理3学时第十章 金融创新金融发展2学时四、有关说明 1、本课程是经济类学科的专业课程,也是学习经济类课程的基础;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坚持“必需,够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以实习、实训为手段,及时安排有针对性的实训内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增加案例教学,讲练结合,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3、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考试形式:理论考试在学期末集中进行,采用闭卷笔试方式。(2)成绩评定:采用平时技能考核与期末考试加权计算方式,即平时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总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为及格。 4、课程教学的特殊说明: 本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