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大全新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58418254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27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大全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2023年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大全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大全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大全新版.doc(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劳动纠纷案例分析北京XXX公司人力资源部文献级别:保密目录招聘篇4招聘广告中的风险防范4相应聘人员审查时的风险防范5录用篇7录用告知的法律风险知多少7入职篇10未签订劳动协议,谁之过?10劳动协议,签还是不签12只有三句话的协议也叫劳动协议吗?12劳务协议还是劳动协议15试用期要制定并公示考核标准17试用期不合格怀孕可被辞19随意设立试用期双倍补偿没商议19试用期满不胜任,解聘不用给补偿?20入职培训很迫切,制度告知莫忽略23变更劳动协议篇24调整工作岗位的协议变更24语言沟通难奏效,书面告知勿忘掉25连签二次劳动协议,就必签无固定期协议?26解除劳动协议篇28员工声明双方再无争议,还能再规定

2、双倍工资吗?28员工提出辞职,就等于办结劳动关系了吗?28无固定期协议,约定解除并非合法31规章制度的双重约束性33炒掉隐婚怀孕者单位为什么不违法34工厂搬迁员工辞职能否要补偿金?35规章制度想生效,前置沟通是良药36同一母公司内调动,工作年限如何计算?37解聘,慎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39公告声明解除劳动协议40事实劳动关系,后果越来越严重42提前离职合法,忽视竞业限制受罚43工伤篇44拾荒者为工厂清理垃圾摔伤,怎么办?45瞒报工伤,得不偿失47究竟多少工伤补偿才合适49工伤后自杀定为因公死亡51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伤52返聘人员上班路遇车祸,算工伤吗?53谁为包工队员工伤亡担责?5

3、4休假期间与别人调班引发的工伤纠纷如何判决56保险篇57公司和员工是否可以“协商”不缴纳社会保险金?57劳务派遣篇58劳务派遣与事实劳动关系58劳务派遣公司导致的事实劳动关系59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协议60退回和解雇被派遣劳动者的条件与限制62招聘篇时下正值用人单位招聘新员工的高峰时期,而招聘又是HR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在一般人眼里招聘中不存在什么法律风险,只有在签订协议时或者劳动用工管理中才存在法律风险。其实不然,任何事情涉及劳动争议,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劳动协议签订后产生的劳动争议,相称一部分是由于招聘时埋下的“祸端”所致。因此,防止劳动争议,就要将关口前移,从防范招聘时的风险做起。招聘广告中

4、的风险防范(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23年第4期)一、典型案例某公司招聘李先生为中国某大区的营销总监,并与其签订了为期3年的协议,约定试用期为4个月。3个月后,公司单方面提出解除协议,因素是李先生没有达成公司的季度营销目的。为此,李先生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仲裁的结果是公司败诉。因素是公司在招聘广告中并没有列明录用条件,并且劳动协议签订后,公司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职务说明书,也没有书面告知小李该职务的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规定。因此当被质询时,公司无法出具当初双方认可的职务规定,既然没有约定规定,公司又怎么能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呢?当然败诉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二、本案件合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协议法

5、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协议:(一)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三、案例点评或许您会认为,招聘广告只是招聘人员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会有什么法律风险吗?其实,风险也许会在这不经意间产生,假如招聘广告撰写的不好,就有也许暗藏“杀机”。由于,在试用期内,公司享有一项权利:假如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协议。但这项权利的行使是有条件的,即用人单位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具体到不符合哪一条录用条件,举证责任在于单位。而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招聘广告。所以在招聘广告中,单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招聘条件,并注意将此广告存档备查,并保存刊登的原件。这样,一旦在

6、试用期解雇员工而产生纠纷时,就可使单位处在积极地位,防止出现举证不能而败诉的风险。本案中,假如公司在招聘广告中就明确录用的条件,或者在招聘广告中先笼统说明录用的条件,然后再在劳动协议或入职登记表上具体列明录用条件,那么败诉的就不是公司了。四、操作提醒在试用期中提出解聘,是许多公司在解聘员工中经常使用的杀手锏,在公司管理层的概念中,公司并没有承诺员工什么,想让你离开就可以让你离开。其实并不然。在我国的劳动法以及地方的法规中,对试用期解聘都作了明确的限定: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就在于“被证明”以及“录用条件”,而这正是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的软肋。此外,招聘广告中不应

7、当包含形形色色的歧视性条款,如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等等。否则,轻则会影响公司的社会形象,重则会引来官司缠身。重点总结:1、 招聘广告中,单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招聘条件,并注意将此广告存档备查,并保存刊登的原件;2、 在招聘广告中先笼统说明录用的条件,然后再在劳动协议或入职登记表上具体列明录用条件。相应聘人员审查时的风险防范一、典型案例刘某是某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与公司签订了期限为2年的劳动协议。由于刘某的杰出表现,软件公司便出资6万元送刘某到国外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并与刘某签订了3年的服务期协议,即培训结束后刘某应再为公司服务3年,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培训结

8、束回国后的第一年,刘某就规定提高职位和薪水,与公司协商无果后,遂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协议的规定,公司明确表达不批准其提前解约。刘某便不辞而别,跳槽到了一家动漫设计公司,并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协议。软件公司发现刘某跳到一家动漫设计公司后,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规定刘某和动漫设计公司对软件公司的损失承担连带补偿责任。 二、本案件合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法第9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协议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导致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补偿责任。原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协议规定的补偿办法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协议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导致经济损失

9、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补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补偿责任。其连带补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导致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单位补偿下列损失:(1)对生产、经济和工作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2)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导致的经济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合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3款规定:“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劳动法第29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协议。即便医疗期届满,用人单位也不能轻松解除劳动协议,劳动法第26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

10、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原劳动部在1996年就出台了一个关于实行劳动协议制若干问题的告知(劳部发1996354号),告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协议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协议”。三、案例点评: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案例,动漫设计公司在招聘刘某时,没有对刘某是否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协议关系作初步审查,就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协议的刘某,结果导致自己连带补偿责任。这个案例再次提醒HR在招聘人员时,应验明拟聘用的人员与其他公司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拟聘用的人员没有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协议的,不应与其

11、签订劳动协议。否则,将给公司带来“劫难”。四、操作提醒公司招聘员工是需要成本的,招聘成本除涉及招聘广告或人才市场摊位费、招聘人员工资、误餐、交通费等直接费用外,还涉及失败成本,如招入人员不合格的试用工资、重新招人的各项费用等。更为重要的是,假如在招聘时疏忽,也许会给公司带来“杀身之祸”补偿别人损失。因此,做好招聘工作,提高招聘成功率可直接大幅度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并减少各种法律风险。而要做好招聘工作,审查环节十分重要。 1、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劳动法、劳动协议法(草案)等法律都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协议时,有权了解劳动者与订立和履行劳动协议直接相关的年龄、身体状

12、况、工作经历、知识技能以及就业现状等情况。假如在招聘时,相应聘人员的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审查不严格,而应聘人员的这些信息有弄虚作假的情形的,会导致其无法胜任公司的工作,那么公司只有提前与其解除劳动协议,这就会增长招聘失败的成本。 2、是否潜在疾病、残疾等。这是用人单位减少法律风险的有效保障。劳动法第29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协议。即便医疗期届满,用人单位也不能轻松解除劳动协议,劳动法第26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此可见,医疗期届满解除劳动协议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劳

13、动者不能从事本来的工作,二是用人单位需要另行为该员工安排工作,假如另行安排的工作还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协议。因此,假如在招聘时不严格审查应聘者的健康状况而导致体格不健康的员工进入公司,那么用人单位事后将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3、年龄是否达成16周岁。严禁使用童工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我国也明确规定严禁使用童工。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劳动者。劳动法第94条和严禁使用童工规定的有关规定,单位擅自使用童工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如下法律责任: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以5000元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合使用童工的,按照国务院制订的使用有毒物

14、品作业场合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所有由用人单位承担。童工患病或者受伤的,用人单位应当负责送到医疗机构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所有医疗和生活费用。童工伤残或者死亡的,用人单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消民办非公司单位登记;用人单位还应当一次性地对伤残的童工、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补偿,补偿金额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计算。 4、是否与其他公司签订有未到期劳动协议。我国劳动法第9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协议

15、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导致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补偿责任。原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协议规定的补偿办法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协议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导致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补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补偿责任。其连带补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导致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单位补偿下列损失:(1)对生产、经济和工作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2)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导致的经济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合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3款规定:“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新的用人单位和劳

16、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其实,为规范公司的招聘行为,原劳动部在1996年就出台了一个关于实行劳动协议制若干问题的告知(劳部发1996354号),告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协议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协议”。用人单位只有严格按照这一规定执行,才干有效地避免招用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和因此而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重点总结:1、 员工登记表尽量全面完整,如有必要,尽也许核算真实性2、 体检报告3、 离职证明录用篇录用告知的法律风险知多少(选自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3年10月,唐付强)在公司招聘实务中很多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在通

17、过面试进行层层筛选之后,会向决定录用的候选人发出一份录用告知。发出录用告知往往是用人单位与新聘员工签订劳动协议的一个前置阶段,甚至成为一些公司招聘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程序。然而在实务操作中亦有一些公司对于录用告知的性质结识不清,误认为只要没有签订劳动协议便不受法律的束缚。一些公司在发出录用告知后反悔,殊不知此中蕴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在该类案件中公司的败诉率居高不下。 一、典型案例 (一)案件重要事实 据中国法院网报道,2023年11月,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以下简称马航)委托北京外航服务公司(以下简称外航服务公司)在外航服务公司发布了马航在中国招聘中国籍空乘的招聘广告。8位女性于2023年12月至20

18、23年2月参与并通过了初试、复试和体检,并被确认录用。2023年2月至6月间,这8位女性应马航和外航服务公司的规定办理了相关政审手续,并将政审材料和办理马来西亚工作准证所需的材料寄给了外航服务公司。后8位准空姐多次询问马航和外航服务公司,两公司均称正在办理手续,规定8位准空姐在家耐心等待。直到2023年9月8日,在北京建国饭店,马航和外航服务公司告知这8位准空姐,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放弃对其的聘用,同时规定她们在其拟好的内容为我自愿放弃马航的聘用,自愿放弃向马航索赔的权利的中英文放弃书上签字,并且声称假如原告签署了放弃书,便可拿到11000元人民币的礼物,否则便无法获得该礼物.因放弃书显失公平,8

19、名准空姐毅然拒绝签署。 2023年9月,8名准空姐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和北京外航服务公司告上法庭,规定二被告继续聘用,并连带补偿经济损失42900元-93200元不等。 庭审中,被告马航认为,该公司与8名准空姐之间尚未形成协议关系,因此该公司对8名准空姐也不承担任何协议义务。同时,马航表达,作为马来西亚注册公司,其在华办事处不能自行招聘中国员工,而只能接受中国特许的外事服务机构派遣的劳务人员。中国雇员与外事服务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协议关系,外事服务单位则与外企在华代表机构之间存在协议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8名原告已经由外事服务单位派遣到该公司工作,马航与8名原告之间仍然不存在任何协议关系。外

20、航服务公司则表达,该公司作为有相关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于2023年9月与马航建立了劳务派遣合作关系。基于此,应马航的规定该公司在网站上发布了本次招聘广告,并组织人员到马航安排的场合应聘。在招聘过程中,该公司未向马航和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并全面履行了与马航之间的合作协议和委托的相关义务,并为应聘者提供了准确的招聘信息和应聘服务,因此该公司不应承担补偿责任。 (二)法院判决 2023年6月下旬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招聘者与应聘者在协议的订立过程之中,均享有订约自由。但是,磋商过程中双方应遵从诚实信用原则。假如在订约过程中,招聘单位以其行为导致应聘者形成合理信赖,应聘者依据该合理信赖从事相应行为导

21、致损失的,招聘单位应对该损失承担损害补偿责任。外航公司受马航规定为其招聘空乘,与马航之间系劳务派遣关系。因此,马航对外航公司在按其规定进行招聘活动中相应聘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应承担连带责任。鉴于除法定情形外,不应强制招聘单位与应聘者建立劳动关系,因此原告规定二被告继续聘用的请求未获支持。 (webpage)二、本案件合用相关法律条款(一)劳动协议法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协议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二)协议法三、案例点评 本案的关键在于公司的反悔,在法律的定性上是解除一个民事协议还是一段劳动关系。假如解除的是一个民事协议则合用协

22、议法及相关规定;而假如解除的是一段劳动关系,则合用的是劳动协议法及相关规定。此外,假如解除的是一个民事协议,则不可强制双方履行;假如解除的是一段劳动关系,则候选人可以规定继续履行,也即可以强制执行。 (一)录用告知的性质界定 录用告知,英文翻译为offerletter,在实务中也有公司称之为聘用告知聘用意向书录取告知聘用要约等。录用告知书事实上用人单位向决定录用的员工单方发出的乐意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意思表达。从协议法的基本原理考察,录用告知就属于要约,是用人单位向应聘人员发出的关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要约。 根据协议法的一般原理,一份协议的成立要通过要约和承诺两个程序。所谓要约,是指希望和别

23、人订立协议的意思表达,所谓承诺,是指受要约人作出的批准要约以成立协议的意思表达,它应当由受要约人以告知的方式向要约人作出。承诺告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协议成立,对双方均产生约束力。按照这样的一般原理,当公司向决定录用的候选人发出录用告知(也即要约)而候选人表达接受该录用告知(也即承诺)后,则在公司与该员工之间存在着一种协议关系,这种协议关系的具体内容通过录用告知来体现。换言之,录用告知从一个公司单方发出的要约变成了公司和候选人双方达成合意的一纸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协议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也就是说劳动协议法从实际用工之日起开始对

24、劳资双方进行调整,而候选人表达接受录用但实际用工之前,双方之间并非劳动协议法的调整,而是受协议法的规范。因此,此协议在法律上应当界定为普通的民事协议并非劳动协议。 (二)公司撤消录用告知的法律风险 录用告知是否对公司具有约束力,关键在于是否被候选人接受。假如候选人接受则对公司产生约束力,否则,假如候选人不接受或者虽然接受但是对录用告知上的条件作出了实质性变更的话,则本录用告知对公司不具约束力。候选者接受录用告知,而公司撤消,则公司的这一行为,法律上应当界定为预期违约(违约行为发生于协议履行期届至之前)。 尽管公司违约,但是追究公司的违约责任不能通过不能强制公司和候选人履行的方式,由于民事协议具

25、有不可强制性,而只能追究财产上的损失。由于候选人已经对公司形成了一种合理信赖,那么假如候选人可以证明其由于公司的违约行为遭受损失,则公司应当对该等损失承担补偿责任。 具体在本案中,不能强制马航、外航服务公司和8位准空姐三方主体之间建立派遣关系,但8名准空姐对于外航公司将与其订立劳动协议并派遣至马航已形成合理信赖,且8位准空姐证明了其遭受的损失,因此,8名准空姐因基于合理信赖而与原单位解除协议导致的损失,招聘单位应当适当予以补偿。 四、操作提醒 录用告知可以吸引人才,但是稍有不慎,它也可以困住公司的脚,从现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招聘实务中关于录用告知的使用,应当追求法律的严谨,更大限

26、度地减小对公司的风险。 (一)发出录用告知与候选人体检的顺序安排 关于发出录用告知与候选人体检的顺序安排,在实务中一般有两种操作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先让候选人进行体检,候选人体检合格后再发出录用告知,第二种模式是先发出录用告知后再让候选人体检。假如公司的招工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在操作中采用第一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重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法律风险:(1)在拒绝理由上不易选定。假如在在先发出录用告知后体检,而在体检中发现候选人有某种疾病的话,则公司在不易找出拒绝理由,否则非常容易被视为就业歧视。特别实在2023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实行以后,公司实行就业歧视的,候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成为被提起就业

27、歧视诉讼的概率加大。(2)加大解雇成本。假如在先发出录用告知后体检,而在体检中发现候选人有某种疾病仍让其顺利入职的话,则也许会在用工期间产生病假、医疗期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同事丧失了巨大的招聘的机会成本,并且加大了公司的解雇成本。 (二)录用告知书的失效 在实务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公司向候选人发出录用告知后,数月后候选人才回复公司表达接受,则此时公司已经找到了其他候选人,并且该候选人已经入职工作月余。为了规避此种情形带来的法律风险,专家倾向于建议在录用告知上设立一个回复期限,假如在期限内不回复,则录用告知自动失效。 此外,在实务中也会出现此外一种情形,候选人答复接受并且承诺在具体的时间入职报到

28、,但是报届时间已到而该候选人则杳无音讯,也许该候选人已经另栖它枝而再无踪迹,也也许过了一段时间又重新出现来公司报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是否还要受录用告知的约束,如何规避这种情况的法律风险?对此,专家建议可以在录用告知上设定,假如候选人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入职报届时间,则需事先得到公司的批准才干后延,并且后延时间不能超过公司设定的期限,否则录用告知自动失效。 (三)录用告知书与劳动协议之间关系的解决 关于录用告知书与劳动协议之间关系的解决,在实务中一般有以下三种操作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明确劳动协议签订后,录用告知自动失效;第二种模式是明确劳动协议签订后,某些协议的某些内容特别是劳动报酬内容条款按照录

29、用告知上的相关条款执行;第三种模式是对录用告知与劳动协议之间的关系的解决未作任何设定。专家更倾向于建议采用第一种模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后患。 一方面,第三种模式是我们应当坚决摒弃的,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未作任何设定,而录用告知和劳动协议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条款互相矛盾甚至是待遇条款一高一低的情况,与此随着的则是内在的法律风险,实践中公司因此而败诉的案例也时常见诸报端。第二种模式虽然明确了劳动报酬按照录用告知上的执行,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内容上仍然不能彻底摆脱第三种模式类似的风险。假如采用这种模式,至少应当明确,当两者内容不一致时,以双方劳动协议为准。以上是用人单位在入职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

30、法。假如H R从业人员在平常工作中对入职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就可以避免工作失误的发生,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为用人单位的平稳运营提供保障。下面将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找出用人单位入职环节中存在的误区。入职篇未签订劳动协议,谁之过?(来源:经理人,年第期,张驰)一、典型案例韩某在北京某公司工程部当水暖工,劳动协议期限为2023年4月3日至2023年4月2日。劳动协议到期后,韩某仍在该公司工作,双方未办理劳动协议续签手续。2023年12月22日,韩某提出辞职,双方的劳动关系解除。此后,韩某向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规定该公司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协议经济补偿金2300元,未签书面劳动协

31、议的二倍工资差额及2023年9月份的工资。仲裁结果:2023年6月8日,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该公司向韩某支付2023年9月的工资1104.51元,以及2023年5月3日至2023年12月22日未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两倍工资差额9067.43元。该公司不服,认为双方没有办理劳动协议续签手续的重要因素是韩某拒绝签订,故不批准支付未签订劳动协议的两倍工资差额9067.43元,但批准支付2023年9月的工资1104.51元。于是该公司向东城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一审判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该公司申请证人刘某、宋某出庭作证。刘某、宋某证明在2023年六七月间曾经接到过公司人事部的电话,

32、告知韩某去签协议,宋某将此告知转达给了韩某。但对于韩某不与公司续签的情况,该公司缺少证据说明,法院认为该公司仍应负有提醒韩某续签的义务,且直至韩某提出辞职时,公司也未采用任何措施履行此义务。所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该公司向劳动者韩某支付10171.94元。二、本案件合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协议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协议,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协议法实行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协议的,应当依照劳动协议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协议;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

33、动协议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协议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三、案例点评焦点一:未续签劳动协议应由谁负责?根据劳动协议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协议,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践中,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协议时,也应当充足体现双方协商的过程,所以,专家认为续签劳动协议应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责任,未签订劳动协议应当由形成未签订事实的过错一方来承担不利后果。根据劳动协议法实行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协议的,应当依照劳动协议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

34、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协议;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协议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协议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至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协议的前一日。上述法律规定分别对未依法签订劳动协议的两种情形做出了具体的约束和规范,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解决依据和办法。对于用人单位过错,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协议的,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协议。对于劳动者过错,在用人单位告知其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情况下,拒绝与用人单位办理签订手续的,用人单位应当

35、书面告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本案中,公司在电话告知韩某办理劳动协议续签手续未果的情形下,应当立即书面告知韩某终止劳动关系,不应再继续使用韩某,使事实劳动关系存续。但该公司未能提供充足证据证明公司积极告知韩某办理劳动协议续签手续,无法举证韩某不与公司续订的情况,所以,应当承担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协议的法律责任,依法支付2023年5月3日至2023年12月22日未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二倍工资差额。焦点二:如何规避未签劳动协议的争议风险?通过前面的分析,专家提醒各用人单位,若存在未与劳动者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行为,还也许导致用人单位追着劳动者签订,而劳动

36、者却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情形,这就破坏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协议环节上的平等关系。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疏于管理,未在法定期间办理劳动协议签订或续订手续,当用人单位发现并采用补签措施时,确有个别劳动者为了索要双倍工资,以出差、工作忙、生病为名故意迟延时间,拒绝办理签订或续订手续,双方拖得时间越长,用人单位为此付出的违法成本就越高,最终用人单位也只得走向被动。所以,用人单位要加强员工劳动协议管理,从主线上杜绝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对于劳动者不予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用人单位更要依法及时做出解决,规避争议风险。此外,用人单位依法解决劳动者不予签订劳动协议的情形,向劳动者发出的告知也是容易引发争议的关

37、键。有些用人单位经常把“终止”和“解除”两个法律概念相混淆,在出具的各种告知中随意使用,经常导致用人单位本来合法的行为由于用错了词而变成违法行为的情况发生。本案中,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发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告知,假如错发为“解除”劳动关系的告知,就会被定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用人单位还要为此支付高额的违法成本。四、操作提醒对于用人单位如何规避未签劳动协议的争议风险,专家根据数年的实战经验,提醒用人单位特别注意依法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严格按照法定期间,控制签订劳动协议的周期。初次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续签劳动协议,也不能超过原

38、劳动协议届满的次日起三十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通过对劳动协议的管理,控制签订劳动协议的周期,在劳动协议到期届满前三十日,向劳动者征求续签意向或发出终止劳动协议的告知,做到提早准备,避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假如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告知劳动者劳动协议到期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北京市劳动协议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每延迟一日支付一日工资的补偿金。第二,准确鉴定关系,避免协议延迟签订。用人单位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做到准确鉴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依法签订相应的劳动协议或劳务协议,避免因关系鉴定不清而延误签订劳动协议的时间。劳动协议,签还是不签(来源:人力资

39、源管理 2023年7月)一、典型案例北京崇文区某家具制造公司,有员工数十人,一直未签订劳动协议。2023年后由于劳动协议法宣传的不断进一步,公司逐渐结识到签订劳动协议的重要性,于是规定员工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劳动协议。但洪某拒绝签订劳动协议。他认为劳动协议是对自己的束缚,因此不乐意签。公司方面无奈,让洪某写了一个声明,声明上写道:“本人不乐意签订劳动协议,特此声明。”后面是洪某的亲笔署名。于是公司方面也就未再规定洪某签订劳动协议。 一年后,洪某由于加班费的问题,向北京崇文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请求,规定公司支付加班费2万余元,同时规定支付未签订劳动协议的双倍工资3万余元。就未签订劳动协议的

40、问题,公司方拿出了洪某署名的声明,认为未签订劳动协议完全是由于洪某的因素,公司不应当再对其支付补偿。洪某认可声明的真实性,但认为不签订劳动协议的因素是由于公司拿出的劳动协议条款不公平。因此未签订劳动协议的实质因素还在于公司这一边。仲裁结果: 仲裁委经审理后作出了裁决,就双倍工资问题,认定公司属于违法未签订劳动协议,应依法向洪某支付双倍工资近3万元。后公司向法院提出起诉,法院仍然维持了该项裁决。二、本案件合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协议法实行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协议的,应当依照劳动协议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

41、劳动协议。劳动协议法实行条例第五条、第六条则规定,员工假如拒绝签订劳动协议,用人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三、案例点评这个裁决恐怕会让很多人感觉意外。然而其法律依据却是充足的。假如说劳动协议法还没有对员工拒签劳动协议的解决作出规定的话,劳动协议法实行条例第五条、第六条则规定,员工假如拒绝签订劳动协议,用人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假如员工拒签劳动协议,用人单位只能终止劳动关系而不能继续留用该员工,否则就要支付双倍工资。法律在这里没有考虑员工拒绝签订劳动协议的动机,而直接规定用人单位不得留用不签订劳动协议的员工。所以,本案中,不管洪某说的“公司拿出的劳动协议

42、条款不公平”的说法是否属实,都不会影响本案的判决。四、操作提醒员工假如拒绝签订劳动协议,用人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假如员工拒签劳动协议,用人单位只能终止劳动关系而不能继续留用该员工,否则就要支付双倍工资。只有三句话的协议也叫劳动协议吗?一、典型案例黄某在湖北武汉某商贸公司工作了一年后离职。离职一个月后向武汉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规定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协议的双倍工资共计4万余元。 开庭时,公司拿出一份协议,该协议写在一张A5大小的纸上。协议内容是:“名称:岗位协议,甲方:某商贸公司,乙方:黄某。正文:1.黄某担任业务员;2.月工资2500元加提成;3.本协议

43、自双方签订后生效。”协议下方有黄某的署名、公司的盖章和签订日期。签订日期是在黄某入职后几天。 黄某看到这份协议非常气愤,声称自己主线没有签过这样的协议。但他认可上面的署名是真的,但那是从自己留在公司的一个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自己当时在上面署名只是表白所有权,主线就不是签署什么协议。协议的内容是后来公司自己加上去的。 公司则声称该协议是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的内容虽然公司一方的人写的,但是双方协商好的,因此黄某才会在协议下面签字。协议虽然比较简朴,但从协议的内容来看,仍然是一份劳动协议。仲裁结果: 武汉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最后作出裁决,认为该协议是关于双方劳动关系的约定,虽然缺少必备条款,但仍然是

44、一份劳动协议。黄某主张这份协议是公司自己伪造的,但没有提供相应证据,又认可其签字的真实性,故其主张不予采信。既然双方已经签订劳动协议,那么公司无需支付未签订劳动协议的双倍工资。 黄某不服裁决,又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审、二审均维持了该裁决。二、本案件合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协议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协议应当具有九项条款。三、案例点评 通过这个案子,我们来了解一些劳动协议签约的知识。 1.打官司打的是证据,证据未必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例如本案中,不排除用人单位提交的劳动协议确有伪造之也许,但由于黄某无法证明这一点,仲裁委只能认定协议真实。 2.是否是劳动协议,是由协议(即协议)的内容以及双方关系的实

45、质来决定的,而不取决于协议的名称。假如双方是劳动关系,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关于劳动关系履行中的权利义务的约定,如工资、工作内容等,那么这就是一份劳动协议,即使协议的名称叫“劳务协议”、“聘用协议”、“雇佣协议”、“岗位协议”或者其它名称。反过来讲,假如双方不是劳动关系,例如已达退休年龄的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协议,双方的关系仍然只能是雇佣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3.不完全具有劳动协议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劳动协议必备条款,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协议无效。 劳动协议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协议应当具有九项条款,但假如协议中不具有所有九项内容,协议并非就因此无效。所缺少的内容,双方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或

46、填补。例如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国家有相应的法规规定。 4可以拟定协议双方身份、工作岗位和工资的协议就可以算是是一份有效的劳动协议。 目前实务中,规定还是比较宽松的。实务中司法人员的态度是,签订劳动协议虽然是劳动协议法的强制规定,但未签订劳动协议自身对劳动者的权益并没有实质的损害,因此假如由于劳动协议条款有缺陷就鉴定为未签订劳动协议应支付双倍工资,对公司太过苛刻。如在本案中,岗位与工资是劳动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对这两项有约定,即认定为签订了劳动协议。但假如这两项关系内容都没有,如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签订的三方协议,仅仅表白批准接受,则很难被当作劳动协议。此外,协议双方的信息要达成可以确认当事人的限度

47、。 5.未在协议正文条款后签字的劳动协议无效。 根据通常人们的签约习惯,协议都是条款在前,最后签字和书写日期,最后的签字代表当事人乐意受以上条款约束。曾经有一个案例,劳动者在协议第一页前面的乙方信息处亲笔填写了自己的姓名、住址等信息,但协议最后却没有署名。后来打起官司,法院判决为未签订劳动协议。协议前面填写信息,顶多只能说明劳动者看过这个协议,但绝不能代表劳动者已签字批准按该劳动协议履行义务。此外一个类似的案例是,用人单位拿出一份协议,劳动者在协议尾部有签字,但在签字之后又增长了一些用人单位一方人员手写的关于工资的几个条款。同样的,在劳动者签字之后的条款,假如劳动者不予认可,应当不发生法律效力。这些签约规则不仅合用于劳动协议,也合用于其它普通民事协议。假如没有这些签约规则,我们将毫无交易安全可言。 6.录用告知书不是劳动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