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doc(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一)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2.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A.89岁B.910岁C.1011岁D.1112岁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干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
2、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4.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A.25岁B.67岁C.810岁D.1112岁5.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6.概念的结构不涉及()。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性D.概念水平7.“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D.怀特海8.教师的主线任务是()。A.传授知识B.开发智力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处罚和服从定向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C.社会契约定向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3、是()。A.教师角色认知B.教师角色体验C.教师角色期待D.没有对的答案11.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A.比奈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A.桑代克B.苛勒C.纽厄尔和西蒙D.布鲁纳13.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在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在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在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14.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相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5.中小学教师职业
4、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的是()。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C.不为金钱,自甘寂寞D.自强不息,无私奉献1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用措施,导致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C.1986年4月2日D.1995年9月1日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周岁以下B.14周
5、岁以上不满16周岁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1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
6、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A.群众性活动B.以学生为核心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E.班级授课制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重要条件是()。A.教育的自身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E.气候条件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A.连续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E.不均衡性5.品德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A.道德意识B.道德动机C.道德情感 D.道德结识E.道德行为方式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7、4分,共20分)1.问题行为2.人际关系3.德育4.教育内容5.地方课程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2.新课程改革的主线理念是什么?如何体现?3.教师的盼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4.简述学校的法定义务。5.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结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请问:(1)什么是遗传素质?(2)如何结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作用?2.
8、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和局限。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略。2.C 解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奔腾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11岁)。3.C 解析略。4.A 解析儿童(2岁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112岁)。5.C 解析略。6.D 解析概念的结构涉及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性和概念实例等四个重要成分。7.A 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9、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基本要点是:第一,“不管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第二,“任何学科都可以用在智育上是对的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第三,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8.C 解析略。9.D 解析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1)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涉及第一阶段处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主义阶段;(2)第二水平:习俗水平涉及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3)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涉及第五阶段社会契约
10、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10.A 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涉及以下三部分内容:(1)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结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结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2)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见解和盼望。11.D 解析略。12.A 解析桑代克以猫为对象,通过猫走迷宫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同样,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13.C 解析小学
11、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14.B 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为假如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结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5.A 解析略。16.B 解析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用措施,导致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7.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
12、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18.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19.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档到高级、由简朴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性及重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
13、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限度和速度的不同。20.B 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ACD 解析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2.ABCD 解析在法律实践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所作的分类,即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四种。3.ABCD 解析略。4.ABCDE 解析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重要有: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5.BE 解析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
14、中两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朴联系。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也许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三、名词解释1.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互相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3.德育:培养学生对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对的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对的的思想方法。具体规定为: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
15、、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4.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学习者和教育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意图的媒介。这一媒介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及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从人类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精心选择、组织和呈现的,具有丰富发展价值。5.地方课程: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充足运用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所开发形成的实践性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
16、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2.答案要点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主线理念。(1)提倡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解决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度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答案要点(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限度,为不同学生发明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
17、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盼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3)输入。教师向不同盼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限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限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4.答案要点(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5.答案要点(1)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
18、实质应当是观测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楷模的观测而习得的。(2)班杜拉认为观测学习可以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并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3)班杜拉将观测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这四个过程是密切联系的。(4)强化可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五、论述题1.答案要点(1)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也许。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因素的构成部分,不是所有。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导致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因素之一。个体遗传
19、素质是有差异的,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发明条件使具有不同先天素质的人得到尽也许充足的发展。遗传素质的成熟限度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儿童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它的成熟限度制约着身心发展和发展的年龄特点。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有差异,但就一般人而言并不是相差很大,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基础,但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2.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特性与学习限度编成班组,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安排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有计划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优势:(1
20、)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有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4)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局限:(1)不能充足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发明力的培养。(2)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难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202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2.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是()。A.06岁B.69岁C.916岁D.16
21、岁成年3.生病了既怕病痛,又怕打针吃药是一种()。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4.“行动迟缓、情绪深刻持久”属于哪种气质类型?()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5.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6.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A.华生B.布鲁纳C.巴浦洛夫D.马斯洛7.“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8.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A.学生处在主体地位B.教师处在主导地位C.教师处在顾问地位D.
22、学生活动处在中心地位9.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A.合理化B.反向作用C.补偿D.压抑10.当学习任务比较简朴时,规定学习效益达成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A.很高B.较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11.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A.奥苏伯尔B.布鲁纳C.斯金纳D.加涅12.对小学生的舆论起重要导向作用的是()。A.班干部B.教师C.学生自身D.学生领袖1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认的教育特性是()。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
23、化D.教育的全民化14.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规定称为()。A.小学教育目的B.小学教育目的C.小学教育原则D.小学教育内容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结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16.皮亚杰研究发现,25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在()。A.权威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互惠或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17.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他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性?()A.优益性B.单方性C.强制性D.执行性18.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
24、、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1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甲午学制D.癸卯学制20.王某担任某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局限性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与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本地县教育局B.本地县人民政府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958年
25、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其中这“三个结合”是指()。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C.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相结合D.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E.政府办学与民间办学相结合2.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E.劳动技术教育3.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对的行使职权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D.罢免校
26、长4.群体的功能是()。A.评价性功能B.导向性功能C.生产性功能D.发动性功能E.维持性功能5.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涉及的成分有()。A.接纳者B.解决者C.加工者D.记忆E.作用者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问题解决2.聚合思维3.学制4.个人本位论5.教育国家化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2.简述复式教学及其特点。3.新课程的特点有哪些?4.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5.问题解决的共同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如何改善教学方法促进迁移。2.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
27、意义与具体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B 解析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涉及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等,其中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核心。2.D 解析个体接受纪律约束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强制阶段(06岁)、强化阶段(69岁)、遵从集体阶段(916岁)、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民主平等阶段(成年)。3.B 解析动机冲突的类型:(1)双趋式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种强烈的目的和动机,但由于条件所限制,只能取其一时,便产生了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指个体处在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的之中,必须接受一个,
28、才干避开另一个,需要作出抉择而不知取舍。(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的对个体既有利又有弊,同时具有趋近和规避两种动机,利害得失难于权衡,从而使当事人左右为难。(4)双重趋避式冲突,这是两个目的具有双重或多重趋避的理由时产生的内心冲突的情境。4.D 解析气质类型重要有胆汁质:行动迅速,强而有力;情绪易爆发,不能控制。多血质:行动活泼、灵敏,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情绪反映迅速,外露但易变。黏液质:行动缓慢,能平稳地适应环境;情绪反映慢,能自我控制。抑郁质:行动迟缓,情绪反映极慢且内隐,但深刻持久;情绪细腻敏感。5.B 解析个别差异性指由于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环境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中
29、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才会出现有些儿童聪明早慧,有些儿童大器晚成。6.B 解析略。7.A 解析略。8.B 解析略。9.A 解析合理化:人们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对的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反向: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补偿:通过新的满足来填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压抑:把不快乐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积极遗忘。10.B 解析学习动机的不同强度随学习任务的难易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任务比较容易、简朴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时可达成最佳学习效果;学习任务难易适中时,中档强度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最有推
30、动力;学习任务比较复杂、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成最佳学习效果。11.B 解析布鲁纳等人实验研究,提出概念形成的假设检查模型。假设考验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莫须有地运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贮的信息来积极提出一些也许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也许是什么。12.B 解析略。13.C 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认。14.A 解析本题重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目的的定义的理解,重要分广义和狭义之分,本题考察的是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即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规定。所以与题干符合。故答案为A。15.B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结识入手,调动学
31、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16.B 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9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17.C 解析略。18.D 解析略。19.D 解析192023,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没有实行。我国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2023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亦即“癸卯学制”。20.A 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ABD 解析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32、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三个结合”是指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采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六个并举”是指在具体办学形式上,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公司、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2.ABCDE 解析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涉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ABC 解析略。4.CE 解析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成共同的目的,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33、。群体具有生产性功能和维持性功能。5.ABDE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纽厄尔和西蒙以人工智能的信息解决模式来说明普通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这一模式涉及接纳者:由感觉神经接受问题情境所产生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与联络神经,将信息传给解决者。解决者:即整个认知过程。记忆:涉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作用者:解决者所提供的解答。三、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成若干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2.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对的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3.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
34、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个人本位论:指把人的价值当作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主线所在的思想主张。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主线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5.教育国家化:指教育事业应与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司法和内务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行政管理领域,必须将对教育事业的管理纳入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国家应在
35、公共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教育事业实行规范性行政管理。第一,国家必须发展教育事业。第二,国家要掌管教育事业。第三,国家要资助教育事业。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毕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2.答案要点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重要特点: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3.答案要点(1)课程目的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的至少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36、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4.答案要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5.答案要点(1)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即初次碰到的。(2)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加工、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3)问题解决是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4)问题解
37、决涉及人的心理活动的多个层面。五、论述题1.答案要点(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越是基本的东西,越具普遍性,也越具概括性,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迁移。所以一个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就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只了解概念并不能保证迁移的发生,还必须有充足的应用机会,在学习情境以外的其他不同情境中对的地运用概念、原理,才干真正学会弄懂原理的性质,掌握概念,才干结识到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在课时安排上给原理的应用以较多的机会;布置练习时,要有接近实际的作业量,将同类的和类似的内容归纳在一起来安排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进行适当练习;练习要有计划、有环节,
38、并且种类应多样化,掌握对的的练习方法,还应加强学习指导,促进迁移。(3)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进一步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结识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旧知识或课题的共同特点,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2.答案要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
39、成良好品德处在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规定,以身作则。202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规定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2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
40、理特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4教育心理学属于()。A心理学B社会科学C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D哲学5192023,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6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冯特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由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结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
41、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A2023年6月29日B2023年1月1日C2023年9月1日D2023年9月1日11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体现在()。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派能力12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都是主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客体D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13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A印度B希腊C美国D雅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小学生的思维以思维方
42、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教学原则的依据。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互相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和。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健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反映的教学原则是。5自我结识涉及自我观测、和。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隐性课程2课程资源3程序教学4道德修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简述用教材教学有哪些策略。2简述观测法的重要优点和局限性。3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4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
43、每小题5分,共10分)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积极回答问题了。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1教学互动常见的形式有哪些?试作简朴评析。2教师指导学生完毕课堂作业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及解析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三)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一份宝贵遗产。它一方面见于学记:“学然后知局限性,教然后知困,知局限性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2B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3A 解析教师的劳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