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自考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5828549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自考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自考复习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金融业风险与监管综述(一)金融风险的概念、识记:()金融风险的定义一种表述认为,金融风险重要是指在宏观经济运营中,由于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问题、金融政策的失误以及经济主体在从事金融活动时因决策失误,客观条件变化或其他情况而有也许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等因素,客观上会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导致一国国民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也许性。另一种表述认为,金融风险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随机变化的影响,使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的不拟定性及其资产蒙受损失的也许性。、领略:(1) 金融风险的广泛存在是现代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性:(2) 金融风险是行为人遭受损失的

2、不拟定性:(3) 金融风险的成因是金融活动中的不拟定性。(二)金融风险的种类识记:() 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给行为人导致损失的不拟定性。() 利率风险: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利率变化)引起金融机构持有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信用风险: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不拟定性而遭受损失的也许性。由于金融机构(如银行)运用资金,对客户进行贷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所形成的风险。(最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存款人以合法理由规定提款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支付的风险() 系统技术风险:金融系统如银行系统内部软硬件发生错误、损坏而危害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风

3、险。() 管理风险:金融机构管理层在管理程序、管理机制或管理环节中出现纰漏对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 犯罪风险:金融机构要时刻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或内外勾结针对其犯罪活动而带来的风险。() 国家、政府和法规风险:一国政府更迭或首脑更替带来的政策变化的风险,或一个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各种各样风险。() 关联风险:由于相关产业或相关市场发生严重问题,而使行为人遭受损失的也许性。(三)金融风险的特性识记:() 客观性:客观性的因素市场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市场经济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信用中介性和对象的复杂性。() 潜在性和累积性:由于金融机构和融资者间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而微观金融主

4、体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信息优势极不完全的,因此金融风险具有很大的潜在性,并在各金融机构中不断累积。() 突发性和加速性:由于微观金融主体的投机化行为模式,金融风险具有加速累积的特点,金融泡沫越吹越大。而一旦风险累积超过一定的临界值,随着某一具体金融事件的发生,社会个体的“信用幻觉”被打破,潜在风险遂突发为现实风险。个体的投机化行为模式再次起到加速器的作用,经济危机最终形成。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它不同于其他风险爆发只在既定范围内匀速运动,而是因风险失去信用基础而加速变动。一旦金融风险爆发,往往随着着突发性、加速性,直到形成后果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扩散性与传染性:金融机构风险损失或失败,不仅影

5、响自身的生产和发展,更多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或投资者的失败,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扩散性是指个别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危机,会迅速扩张到其他金融机构,乃至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由于国际金融交往日益频繁,一国的金融风险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跨国“传染”。一旦一国金融风险突发酿成金融危机,不久就会传染给其他国家,于是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一特性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成为趋势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 破坏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不仅使客户和股东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往往波及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连续增长,导致社会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可控性:虽

6、然金融风险的爆发往往由偶尔事件引起,但由于其产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又是可以防范与控制的,市场金融主体可以根据一定的方法、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辨认、分析和预测。() 周期性:金融运营是在既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并处在整个国民经济整体循环之中,因此金融风险也受国民经济循环周期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呈现周期性、规律性的变化。(四)金融监管、 识记:() 金融监管的定义集团论:政府及其有关机构代表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及相关金融市场实行的监督管理。、领略:金融监管各理论(1)公共利益论: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监管是提高整个经济运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任何监管体系,只要其宗旨不在于对

7、资源进行重新分派,即可被认为是为了在自由的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提供一项公共的救济。公共利益理论认为管制是从维护社会利益出发,满足公众需求,填补自有市场机制“失灵”或“缺陷”的有效措施。它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认为有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自由市场内在缺陷的存在。所以,该理论强调,管制是作为医治这些缺陷的必要手段。(2)利益集团论:基于对公共利益论的各种评述与争论,利益集团论摒弃了公共利益理论的前提和各种假设。而将其理论置于以下假设前提之上,即作为一般规则,社会代理人从事公共活动,目的在于增进自己的主观福利,而非一般公众的福利。基于这一前提,利益集团理论将焦点集中在监管过程的各参与团队所能

8、从事的广泛自利行为的机会之上,以及集中在对于此等自利行为的法律与社会控制之上。(3)货币监管论:为了控制货币和信贷的膨胀率,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经济目的。(4)审慎监管论:银行监管最有说服力的理论。其着眼于银行业的稳健与安全运营。目的:对作为银行服务消费者的储户个人进行保护,以防范银行倒闭带来的风险。对银行体系从整体上予以保护,已防范传染性危机带来的风险。(五)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辨证关系1、领略:(1)感谢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出现,促使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金融风险使全社会增强了金融风险意识。证明我国金融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促使地方政府领导金融工作的方式发生了主线性转变。使中

9、央银行的监管意识大大增强,监管理念不断更新,更加客观地审阅目前央行监管体制和工作思绪,在监管意识和手段上有较大进步。(2)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使金融监管成为必然: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反映。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行适当的监管,以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3)有效金融监管减少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当局通过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有关金融管理规章,增长市场参与者的不完全信息,减少金融交易风险,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也许性,提高金融市场的系统稳定性和运营效率,通过采用适当措施管理金融危机,减

10、轻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防止发生系统风险。通过全过程的金融监管,如对于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平常业务经营以及市场退出等环节的监管,对金融机构作出合理规划,对于经营业务及风险度和解决办法进行充足考虑,以减少潜在风险;对平常业务经营的监管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限制金融机构不必要的冒险行为。(4)金融监管的负面影响也许增长金融风险:尽管我们从许多方面论证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在实证研究中,也有学者认为市场自律也许是获取银行体系安全和稳健的一种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受到质疑,由于监管的存在,会导致一些与监管的初衷相砵的负面影响,反而增大金融风险。2、应用:金融风险与金融

11、监管的辨证关系综上(1)(2)(3)(4)所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司一种辩证关系,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我们应准确结识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金融监管把金融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控的范围之内,而合理的、可控的金融风险又能促进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创新,不断推动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第二章金融风险环境因素分析(一)金融风险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识记:()虚拟资本:与实物资本相分离的、自身没有价值的,仅是取得一定收益权的凭证。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其他可转让证券。(2)蒙代尔三角: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想维持固定汇率制,就只能牺牲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3)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

12、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领略:一、宏观经济运营的动态性带来的金融风险(1)实体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带来的金融风险:(2)虚拟资本运营与泡沫经济带来的金融风险:(3)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金融风险:1.各种政策手段、工具难以协调配合。2.宏观政策对金融风险的直接影响。3.政策的时滞性带来的金融风险。二、货币体系不拟定性带来的金融风险(1)货币职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1.价值尺度带来的金融风险。 2.流通手段带来的金融风险。 3.贮藏手段带来的金融风险。 4.支付手段带来的金融风险。 5.世界货币带来的金融风险。(2)货币供求和需求带来的金融风险:1.货币供应带来的金融风险。2.

13、货币需求带来的金融风险。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金融风险:(1)信息不对称性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存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引发并加剧银行恐慌四、制度变迁带来的金融风险:(1)金融产权关系不明晰;(2)我国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失误;(3)金融替代财政,承担了转轨中转嫁的风险;(4)政府对金融系统的直接干预;(5)各项改革政策推动不同步,各领域市场化限度不同步;(6)法律、规章等社会经济正式制度不健全;(7)习惯、道义等意志形态改革滞后。(二)金融体系内部不拟定性因素分析 1、识记:()货币市场:专门融通短期资金的场合(其交易的标的物有货币头寸、存单、票据、短期公债等,因其偿还期限短,风险小且流动性

14、强,被视为具有类似于货币的功能。)(2)资本市场:专门融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的市场。(3)外汇市场:进行外币和以外币表达的支付凭证买卖的市场。(4)外汇风险:汇率变动对经济领域的影响具有不拟定性,这种不拟定性就是所谓的外汇风险。2、领略:()金融工具的不拟定性:票据业务也许产生的风险分析:1.违约产生的信用风险;2.法律条款合用性风险。 信用证项下的银行风险:1.开证行的风险;2.告知行的风险;3.付款行或偿付行或议付行的风险;4.保兑行的风险。 P52(理解各家风险)()金融机构体制的不拟定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与银行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承袭了公有产权制度下的国有产权结构

15、安排,使银行财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高度集中于国家政府,加剧了经营风险和成本效率的损失。从激励方面,由于产权不明晰,使商业银行的短期目的与长期目的互相脱离,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导致极大的成本和效率损失。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银行风险:1.银行信用级别的减少; 2.银行收益状况的恶化;3.资本质量的恶化;4.银行大量倒闭。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与银行风险:1.我国银行业整体赚钱能力仍然偏弱;2.信贷增长过快中潜在风险增大;3.不良贷款率仍偏高并有也许反弹;4.资本缺口仍然很大,资本充足率仍然较低;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不适应国际化发展规定。(3) 金融市场的不拟定性(资本市场中的风险): 股

16、票是价格波动大,波动频繁; 股票市场投机过度,存在泡沫化倾向; 上市公司业绩成长与高股价相背离; 股票市场表现为以政策因素为主的系统性风险。(三)主体非理性因素引致的金融风险1、 识记:() 显著性思维: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会根据事件的发生修正自己本来的决策行为,而这有也许导致决策的偏差。() 铆定效应:是指人们趋向于把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已有的估计相联系。() 羊群效应:是信息连锁反映导致的一种行为方式,当个体根据其他行为主体的行为而采用类似的行为时就会产生“羊群效应”。2、应用:金融风险风险环境因素分析-整个章节第三章控制金融业风险的监管对策与手段(一)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1、

17、领略:()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的现实理由:对金融危机的防范。近年来,世界各地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虽然金融危机由多种因素导致,但金融监管不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鉴于金融危机不仅对金融业,更重要的是对实物经济会产生劫难性的影响,理所当然的规定政府部门介入进行金融监管以减少社会成本,金融危机只是一种现象。事实上各国历来都没有完全放弃过金融监管,但金融危机仍然发生,只是在次数和限度上有所改观而已,由此看来,加强金融监管尚有其他更重要的理由。金融业的行业特殊性及金融机构的自身特点:风险大,脆弱性。金融业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不仅有一般行业共有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尚有金融行业特有

18、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际游资冲击风险。金融业自身是一个脆弱的行业,表现为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内在的脆弱性和金融资产价格内在的波动性。金融监管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金融体系安全,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金融机构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业是高负债行业。金融机构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具有盲目扩张资产,向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扩张的内在动力,往往也许导致资产负债状况的恶化。 金融监管的内在因素:对市场失灵的补救。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抱负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市场无法保证资源的配置符合帕累托最

19、优原则的规定。() 金融机构的外部效应:所谓外部效应:是指由于自然的或制度上的因素,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时,私人费用(或所得)和社会费用(或利益)之间存在偏差,某个独立个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对其他的行为主体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而导致利益上的损失或增利的行为。() 金融机构自由竞争悖论: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公司,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决定其不完全合用于一般工商业的自由竞争原则。由于:1.金融机构规模经济的特点使其自由竞争很容易发展成为高度的集中垄断,而金融业的高度集中垄断不仅在资源配置效率和消费者的利益方面带来损失,并且也将产生其他经济或政治上的不利影响。2.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而金

20、融机构剧烈的同业竞争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因此,自从自由银行制度崩溃之后,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如何在维持金融体系的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个体系的相对稳定和安全。() 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在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客观存在的条件下,金融监管可以在某种限度上减少脆弱性但并不能完全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以下是关于金融体系不稳定的观点:明斯基和金德尔伯格关于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观点。 P98 明斯基指出金融体系自身具有内在脆弱性,即内在的不稳定性,易于动荡和爆发危机。明斯基认为金融动荡的根源是由于 “换位”所引起的,即由于某一足够大的影响,使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得到获利

21、机会而改变该部门的经济前景。“换位”的结果是给一些或新或旧的领域带来投资的机会,而另一些无利可图的领域则被遗弃。一旦某领域出现新机会,市场主体就会争先恐后的加以运用,泡沫成分扩大和经济的表面繁荣随之而来。明斯基将融资和商业周期理论结合起来,指出客观存在的商业周期会诱使公司进行高负债经营。在此,他强调,由于实际经济运营中投资高潮和低谷交替出现,信贷资金的规模、结构和融资类型的变化,债权债务关系的不稳定性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 金德尔伯格沿着明斯基的思绪发展出投机-恐慌-崩溃模型并以此说明经济危机所具有的周期性。他认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相同的,但两者不具有同步性,金融危机先于经济危机,并加速经济

22、危机的爆发。 银行挤兑模型对银行业内在不稳定性的阐述 P99 Diamond和Dybvig(戴尔蒙德和荻伯威格)把银行从其他金融机构中突出出来,建立经典的银行挤兑模型。二人提出的重要结论是:不对称信息是银行遭到挤兑的主线因素,银行挤兑也许作为一个均衡现象出现,并更接近于现实,即“健康”的银行也会倒闭。 吉本斯关于不稳定博弈性的阐述P991992年,吉本斯在博弈入门中,将在完全但不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动态论引入对银行行为的分析,得出了与上面相类似的结论,即银行体系存在着内部的不稳博弈性。在整个过程中,银行并不是博弈的局外人,银行的所有行为全是随着客户的行为而拟定的,因而,挤兑现象的发生与否全是由

23、银行客户之间的博弈决定的,而不是银行的不恰当行为。吉本斯的理论进一步肯定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存在,也指出了这种内在不稳定是无法通过银行自身来解决的,外部的管理与风险分担就显得更为重要。(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 识记:() 存款保险制度:指金融监管当局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规定各吸取存款的金融机构按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存款保险机构交纳保证金,进行投保的制度。P116(2)内部控制:由公司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行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的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P1212、领略:()防止性监管内容:1)市场准入监管;2)业务营

24、运监管: 业务经营合规性;风险控制;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资产质量;赚钱能力;业务范围管制;对大额风险集中的监管和控制;管理和内部控制。P105()市场退出监管方法:1.实行救助: 1)有问题机构的自我救助;2)政府救助;3)金融同业救助;4)中央银行救助;5)存款保险机构提供紧急援助;6)重组);2.收购或兼并;3.行政关闭和撤消;4.依法破产清算。()存款保险制度内容:1)存款保险体制:是指存款保险机构设立上的构成状况。大多数国家是高度集中单一式的,只有少数是复合式的。2)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没有固定模式,有的是官办的,有的是银行组织办的,尚有的是由政府

25、和银行同业组织办的。由各国根据需要和也许以及各自的国情而定。3)存款保险标的的范围:一般涉及本国货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也有一些国家不保护外国货币存款,例如加拿大、法、日和英。在大多数国家,该范围不涉及银行间同业存款、某些定期存款和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存款等。4)参与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大多实行属地原则,即保险对象的拟定以银行所在地为准既涉及本国银行,又涉及外国银行在本地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一般不涉及本国银行在国外分支机构。5)存款损失的补偿:各国情况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法律规定在最高控制点以内给予100%的补偿,但有的国家则规定存款者承担一部分损失。 P116 ()金融机

26、构的内部控制构成及原则:内部控制的构成(五大要素):一是控制环境;二是风险评估;三是控制活动;四是信息和沟通;五是监督。建立的原则:1)有效原则。即各种内控制度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执行内控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P129) 2)审慎性原则。要充足考虑到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也许存在的风险和容易发生的问题,设立适当的操作程序和控制环节来避免和减少风险,并设定风险发生时要采用的补救措施。 3)全面原则。内控机制必须全面、完整,覆盖到各个业务环节和业务部门,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空白点。(P130) 4)独立性原则。在建立业务内部控制时,要保持各个环节的相对独立。 5)及时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改善要跟

27、上业务和形式发展需要。 (7)健全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途径:1)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发明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2)部门岗位职责的适当分离,是内控独立性基本规定。3)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预警系统。 P135 (三)金融监管的准则-巴塞尔协议、识记:()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应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导致资金的体外循环。、领略:()巴塞尔协议重要内容(涉及四部分):资本组成:1)一级资本(核心资本):涉及永久性股东权益;公开储备。 2)二级资本(附属资本):涉及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混合债务/股本资本工具;次级长期

28、债务。 风险加权:1)表内项目的风险权重有五级:0%,10%,20%,50%,100%。 P152(理解) 2)表外项目按“信用换算系数”提成四级:10%,20%,50%,100%。 P152(理解) 目的标准比率: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目的标准比率应为8%,其核心资本成分至少为4%。此外,核心资本不应涉及附属资本成分,附属资本中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最多不能超过风险加权资产的1.25%(在特殊或临时情况下可达2.0%),附属资本中次级长期债务最多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50%。 P153过渡及实行安排 () 巴塞尔协议重要奉献与局限性:重要奉献:1)巴塞尔协议使银行的管理模式由资产负债

29、管理走向风险资产管理。2)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提供了统一标准。3)巴塞尔协议使银行管理的对象由资产负债表内拓宽到表外。4)它在衡量银行信用风险时特别强调国家风险的影响。局限性之处:1)过度强调银行资本充足,从而忽视银行业的其他风险。2)风险权重对风险限度不敏感。3)难以有效约束监管资本套利。4)忽视其他风险。仅注意到信用风险,而没有考虑到在银行经营中影响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重要内容与特点:重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支柱、三类风险、三种方法。 1)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规定;第二支柱,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第三支柱,市场纪律。2)三类风险

30、: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3)三种方法:信用风险的计算方法:标准法、基础IRB、高级IRB;市场风险的计算方法:标准法、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的计算方法:标准法、基本指标法、市场计量法。(IRB即信用风险内部评等法) 特点:1)拓展风险范畴,使资本水平更全面地反映银行面对的风险。2)更加灵活、更加动态化的风险计量方法,使资本水平更真实的反映银行面对的风险。3)资本约束范围的扩大。 (四)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1、 应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风险防范的措施: 1.风险回避措施(事前):指风险管理者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发现也许的风险损失,因而在经营活动中故意识的采用回避措施,积极放弃或

31、拒绝承担该风险。 2.风险转移措施(事前):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也许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别人承担,风险转移是风险和收益之间的重新安排。重要方式:担保、保险、转让等。如将国际银团贷款中的贷款出售、未到期票据的贴现等,都是风险资产转让的具体方式。 3.风险分散措施:指风险管理者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运用它们之间的相关限度取得最优的风险收益,使这些风险加总后的总体水平最低,同时又可获得较高的风险收益。 4风险克制措施:是指在承担风险之后,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关注,注意事态向不利方向变化的信号,在风险爆发之前采用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尽量减少风险导致的损失。 5风险补偿措施(事后的、被

32、动的措施):是指风险主体运用资本、利润、抵押品拍卖收入等形式的资金,填补其在某种风险上遭受的资产损失,使风险损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经济活动进行,是在用风险主体的收入填补风险也许导致的损失。 防范和化解金融机构所面临风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P177 . 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金融工程和风险控制;(运作五环节:诊断、分析、开发、 定价、定制)2)金融制度创新。 . 拓展经营范围,分散金融风险 .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 提高科技含量,创新金融产品 . 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金融法制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第四章 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一)金

33、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成因分析 、识记:()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其价格波动的随机性;信息披露与合约执行具有非对称性。、领略:()从宏观微观看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成因分析1.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特点分析:其价格波动的随机性;信息披露与合约执行具有非对称性。 2.从宏观层面分析:金融开放加大了监管难度;银行业务的表外化,绕开监管;金融技术的现代化,从事高风险交易加大风险;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监管难度。 P187 3.从微观层面分析:管理层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结识局限性;内部控制薄弱。(二)证券市场的风险形成机理、识记:()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于某种因素对市场上所有的证

34、券都产生影响,使投资者面临收益或亏损的也许性。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度散投资来避免,单个的投资者一般很难回避。非系统风险是对个别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投资者可通过采用一些投资策略来弱化它们的影响。 2、领略:()分析证券市场风险产生的因素从供求关系失衡角度分析:市场供求失衡,市场投机气氛较浓。从上市公司自身素质状况分析:近年来,公司数量迅速增长,业绩下滑严重,证券市场的潜在风险不断累积。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中小投资者普遍缺少专业知识、风险意识,缺少信息把握和判断能力,导致损失。从证券机构违规经营分析:证券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差,市场监管滞后,违规事件经常出现。从主线上说,结构性矛盾和制度

35、欠缺是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的根源。(三)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分析、领略:()从宏观金融环境分析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金融发展自由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主体机构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从微观环境看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对金融衍生产品功能的理解不够全面;投资机构内部控制薄弱;交易员越权违规交易。(3)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对市场经常进行行政干预;市场结构不完整,市场发育不全;利益所得与风险承担不对称。(四)银行业风险的成因分析 、识记:() 内部人控制:是指在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运用自己在信息和管理上的优势,偏离所有者的利益目的,为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而损害所有者利益

36、的行为。 P199 () 道德风险:是指经营者在行使资金使用权时是以自身利益目的最大化为依据的,而选择对出资人来说是次优的或存在较大缺陷的方案。() 逆向选择:是指在选择代理人的过程中,委托人在考虑了代理人也许存在的问题之后,不能选择出符合规定的代理人,反而选择出不符合规定的代理人。 P200() 产权制度:是指以产权为基础,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地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 直接融资:是指各主体分派的收入投入运营资金,形成公司的资本金。() 间接融资:是指国家、公司和城乡居民将资金存在金融机构,再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信用渠道向公司提供运营资金,形成公司的负债资产。 2、领略:() 银行

37、业风险的生成机制: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银行业风险内生机制。(a.社会分工与交易多元化;b.经济环境的拟定性;c.经济主 体的有限理性;d.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条件。) 银行体系主体的缺陷与银行业风险的内生机制。(a.银行业主体的有限理性;b.内部人控制问题。) 银行体系的客体缺陷与银行业风险的内生机制。(a.不拟定性、复杂性、定价的困难性及协议不完全性; b.银行业产品的虚拟性。) 银行体系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a.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b.银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c.银行 体系的脆弱性;d.银行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 银行体系风险的外部因素。(a.宏观经济因素;b.非经济因素:政局的变化、战争

38、、自然灾害;c.非正 式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单一产权结构加大银行经营风险的因素分析:国有银行单一的公有产权结构使经营者对其资产的关切限度减少,经营风险加大使其有效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是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监督管理弱化,从而加大了银行业风险使其人情关系异化,加大了其风险使其内控机制建设滞后。()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成因分析: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与中国银行业的风险:1)产权与治理结构。按产权的归属性质,产权制度可以分为国有产权、集体产权和私有产权。私有产权的治理效率高于集体产权,而集体产权的治理效率又高于国有产权。公有产权制度下的治理结构可以分为行政型和公司型两种。行政型治理结构的效率一般低于公

39、司型治理结构的效率。2)行政型治理结构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我国国有银行单一的产权结构使其经营风险加大的因素分析:国有银行单一的公有产权结构使经营者对其资产的关切限度减少,经营风险加大使其有效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是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监督管理弱化,从而加大了银行业风险使其人情关系异化,加大了其风险使其内控机制建设滞后。 P214 公司融资机制与中国银行业的风险 P214 1)公司融资机制与银行业风险。(1)直接融资机制下融资风险的承担者是债权人(投资者)。(2)间接融资机制下融资风险的承担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3)间接融资机制下公司的融资风险转化为银行业风险。2)公司债务对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公司债

40、务是间接融资机制下公司融资的结果。由于间接融资机制下公司的融资风险转化为银行业风险,因而,公司债务必然对银行业风险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信用关系正常发展的条件。 P217 银行和公司之间的借贷关系以信任为基础,但由于主客观因素,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借贷关系还隐含着不拟定性,也就是银行业风险。而信用关系必须通过法制约束的机制来维持。 P219 公司的失信行为与银行业的风险分析 P219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广泛存在的失信问题给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1)市场主体不完整,是我国信用秩序混乱的重要因素。2)违约案件调查难、结案难、执行难。3)银行成本外部化减少了信贷契约执行的严厉性和法律约束力。 数量

41、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银行业风险 P220 现代经济学把经济增长分解为生产要素投入量增长的奉献和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奉献。在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生产要素投入量增长的奉献相对较大,而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奉献相对较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只有在市场容量大,供不应求严重的状况下才也许存在。当供求趋于平衡,市场竞争剧烈时,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导致投入产出效益低下,以致陷入亏损的困境。政府干预与银行业风险 P220 1)行政干预的形式和因素。 转轨时期,政府对银行业的行政干预有以下三方面因素:(1)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2)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各级政府是银行分支

42、机构所在地的父母官。(3)对行政干预所导致的建设项目的失误、银行信贷资金的缺失,既无人追究决策者的责任,也就无人追究操作者的责任,只当是付了“学费”。 行政干预金融的形式:(1)运用权力和影响多设金融机构,甚至自办金融,形成地方金融热。(2)对已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行干预。(3)随意挪用信贷资金,改变贷款用途。(4)运用公司改组、兼并、破产等多种形式转移银行资产,甩掉银行债务。 2)行政干预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 (1)随着行政首脑的更换,新官不理旧债,导致大量银行贷款责任无法贯彻。(2)由于许多贷款项目大多从地方利益出发,上项目缺少周密的论证和宏观考虑,投产后往往经济效益差,还款能力局限性,导致

43、贷款呆滞。(3)贷款被随意挪用,或半途改变用途,债券无着落。(4)在当前的公司中,许多政府以公司改制为名,运用各种方式千方百计侵蚀银行资产,导致银行资产流失。第五章我国金融业监管的创新与发展(一)各国金融业监管体制的比较研究 、识记:()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的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机构的总和。P236 、领略:() 英、美及日三国金融监管比较:三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都是与其政治、社会、法律制度、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美国的双线多头监管体制的长处十分明显:它适应于地区辽阔、金融机构很多而情况差别又很大的国家,适应于政治经济结构比较分散的

44、联邦制国家。这种体制能较好的提高金融机构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可以防止一国金融权力的过度集中,还可以使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选择金融管理机构;也可以使金融制度的管理专门化,提高对金融业务机构服务的能力。局限性之处:管理机构交叉重叠,金融法规不统一;管理分散,反复检查与监督,影响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金融机构容易钻不同管理部门的空子,加剧金融领域的矛盾与混乱;减少货币政策与金融管理的效率;为金融机构导致一个不平等的金融环境。英国的高度集中金融监管体制使得英国金融管理集中,金融法规统一,被监管的金融机构不容易钻空子。若运营得当,尚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效率,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45、它也有助于克服其体制下的互相扯皮、推卸责任的做法。局限性之处:这种体制有也许使金融管理部门作风官僚化,金融管理任务过重,不利于提高金融管理队伍的素质,不利于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日本的单线多头金融管理体制,制约金融发展的因素比双线多头管理体制少得多。金融体系的集中统一管理和金融工作的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也是不错的。局限性之处:这种单线多头管理体制运营效率的关键在于各金融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在一个不善合作和立法不健全的国家中,这种体制难以有效运营,此外,这种体制也面临着同双线多头管理体制类似的问题,如反复管理等。() 英、美及日三国金融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更新监管理念

46、,真正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从不透明的监管向高度透明的监管转变;从仅以审慎为目的向审慎监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双目的转变。监管的核心应当是银行业监管,减少银行监管成本。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框架,强化依法监管。(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和重要问题1、 领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和重要问题:)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 .确立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确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为主体的分业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保险法、证券法、刑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此外,各金融行业相继成立了行业自律组织,并制定了各自的行业自律公约,约定了行业成员规范经营的准则。并附以一定的奖惩措施。 .银行监管逐步规范:)制定并修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加大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估与监督。 )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P262 .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真空”,即配合不力,从而减少了整个监管效率。.金融监管理念滞后。重要表现在:()对金融监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结识不清。()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