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学校培训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5827790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家长学校培训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家长学校培训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家长学校培训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家长学校培训汇报材料.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如何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各位家长:你们好!您的孩子进入了初中,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或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个时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团锦簇的沼泽地。在这一时期,生理上会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一些变化,心理上也在急剧发展变化。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生理上能够健康的发育,心理上能够健全发展,思想道德上能够合乎社会规范地培养起来,对人的一生都将起到重大作用,甚至会决定今后发展的轨迹。因此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家庭中怎样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专

2、题给大家讲述:一、如何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二、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三、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四、欣然面对反叛;五、如何与孩子沟通等。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谈谈前两个话题:一、如何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二、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一、如何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性的逐渐发育成熟,如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乳房的发育;男孩子的遗精现象等。对这样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如果孩子事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往往会感到紧张、困惑,甚至焦虑不安。所以做家长的最好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至少在孩子出现这些变化时,及时地把这一时期他们应该懂得的一些性知识告诉他们,这是非常必要的。

3、 过去,我曾作过一个调查,多数家长都赞成学校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但同时又感到在家庭中面对面的与孩子谈性,感到很难为情。我们都还很传统很封建。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性知识教育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无知都是令人遗憾的,但是对性这样的事无知,则是严重的危险。还有人说今天,如果还对青少年实行性知识方面的封锁政策,好比将一个毫无免疫力的生命放进一个充满各种病菌的房间,简直是太危险了! 怎么办呢? 好在邹城四中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早在九年,我们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一直坚持至今,每个初一的下学期,我们都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青春期教育,告诉他们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变化、卫生保健知识,

4、性心理的发展及自我调节知识,性道德的培养及自我保护知识,以及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知识等。这样,学生们懂得了性的科学知识,也就消除了神秘感,减少了困惑,让他们能够坦然地面对青春期的一些变化,帮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不过,学校教育毕竟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不可能具体到每个学生,而每个学生又有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 其实,许多家长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一位单身母亲的做法便十分聪明:当儿子唇上的小胡须变得浓密,声音逐渐浑厚低沉时,她既没有慌张,也没有陷入对异性子女进行有关教育的尴尬。而是走进书店,精心挑选了一本内容健康、文字流畅的有关青春期生理

5、和心理发育的书籍,放在儿子的床头,并且告诉儿子:你长大了,一些事情应当懂得,有空时把这本书读一读吧。 还有一位母亲,在女儿第一次月经来潮时便将其中的道理及与此相关的生殖、生命常识一一讲解清楚。当然是妈妈和女儿单独谈的,谈话中没有一丝诡秘的味道,而是体现着生命科学的精神。 但也仍有不少家长在这方面的做法不太高明。比如,有一天,一位上初中一年级的小伙子从卫生间出来后,惊奇地向父母宣告说自己的小鸡上长毛了!母亲的应变能力堪称优秀,硬是将笑声囫囵吞下:是吗?儿子,真成大小伙子了。让我摸摸你喉结是不是也长出来了?啊呀,真是有一点了,你自己摸摸腋下,就是胳肢窝里,是不是也有毛了?告诉你,以后毛还会越长越多

6、呢。不过,可别随便对别人说,自己的身体变化有些属于隐私,知道吗?可惜,本来堪称圆满的性教育被一阵笑声破坏了。笑声是从男孩的父亲发出的,从听到儿子话的第一秒钟开始,直至母亲的话全部说完仍未结束。而且还不停地说:哎呀,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呀!是不是缺心眼呀.随着父亲的笑声,男孩本来坦然的表情渐渐转为愤怒,面孔也愈来愈红。平心而论,这位父亲实在有些失职。首先,他放弃了一次非常自然、水到渠成的教育机会。本来他可以因势利导,和儿子单独谈谈,告诉他一些男人的秘密,比如遗精现象、生命的起源等等。其次,也是更糟糕的,他很可能伤害了孩子,在孩子本来天真烂漫的心灵上抹上了一缕暧昧的色彩,暗示他触及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7、,将本来正常自然的事情变得似乎很不体面。也许孩子再也不会说这样的傻话了,但从此在他与家长的交流中彻底封锁了一条通道,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座的各位中学生家长,你无论利用什么时机,采取什么具体方式,让你的孩子懂得性知识是必须的。因为他们想知道,也必须知道,家长的循循善诱要比他们自己去向书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找答案更合理、更安全。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发育上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有这么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身高和发育基本相当,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看起来也基本差不多,唯有在初中阶段,即使是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学生,看起来也象是差了好几岁。有些孩子童声清脆,看上去和小学生没分别;

8、另一些孩子则人高马大,完全像个大人。不仅外表如此悬殊,心理上也是这样,不少家长对此体会很深。总之,变化是多样的、复杂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帮助也是多样的,身为父母者所能够和应当做的教育上的努力也应是多样的。 二、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 进入青春期后,性别意识开始增强。这一时期,它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开始关注起异性,希望了解异性,并得到异性的友谊。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作家长的对此却非常敏感,非常担心,唯恐自己的孩子在与异性交往时出了问题也就是怕孩子陷入早恋之中。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女儿一旦进入青春期,家长的心也就提了起来,整日担心、害怕。可是

9、光怕不能解决问题呀,一些家长就明确地告诉孩子不准与异性交往!这管用吗?孩子情感的萌发是自然的,又往往是很微妙的,有时又可以说是莫名其妙的,你光靠限制、靠禁令或者靠家法家规能起多大作用呢?该来的还是会来,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怎么办呢?我们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当然不!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作家长的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有的家长可能要抗议了,这不是教唆它们吗?这不是引狼入室吗?你先别担心,让我们先听一位女孩的家长是怎样做的。这位家长我们暂且称他为刘先生。 刘先生的女儿岁了,容貌秀美,亭亭玉立。亲戚朋友见了少不了夸她几句,刘先生也十分得意。某日,路遇女儿与一男生骑车并肩而来,谈笑风生,忽然

10、意识到女儿大了,心中顿生不安。于是回家后拨通老同学的电话,向一位号称青春期教育的专家请教。言来话往,炮制了锦囊妙计若干,用将起来颇见成效。 最能证明刘先生胆量和魄力的是如下举措:对女儿的异性人际交往实行了加法。 刘先生的逻辑如下:既然性成熟已经到来,既然对于异性的好奇、倾慕已经是必然,那么为父母者的上策是给他健康、开放的交往机会,而不是封锁、扼杀这样的机会。通过前者,即加法,女儿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相关的交往技能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增强今后对于各种刺激的免疫力。而后者,即减法,只能使孩子得到神秘感和好奇感,完全失去学习的机会,对于今后可能面对的诱惑毫无预防能力,甚至可能完全失控,在表面的循规蹈矩下

11、为所欲为。 这加法说来也简单,即与男孩子的交往,多比少安全这就是说,如果女儿只认识一个男孩子,那么,感情和行为出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女儿认识两个男孩子那么出轨的可能性将减少一半,说得夸张些,认识的男孩子越多,就越安全。于是,女儿生日聚会前,刘先生主动建议:除了女同学之外,邀请一些男生,气氛会更活跃。果然,生日聚会热闹非凡,格调不俗。刘先生与朋友相聚时,也总是不忘关照一下,请朋友带上几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男孩子。至于家族活动更不必说,表兄表弟,堂兄堂弟,频繁来往。于是,女儿的身边同性朋友、异性朋友各有一堆。动辄呼朋唤友,或节假日登山、游泳,或考前集体会战、苦读。女儿自然坦荡,他人率真无邪。后来

12、女儿进入大学,远离父母,在牵挂之余,刘先生颇有信心:女儿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处理好交友问题! 其实,今天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比之身为父母的我们它们的课桌上早已没有了楚河汉界,异性间的交往多半是坦率大方,是一件再自然、普通不过的事情。绝不会像六七十年代当年的我们那样被人议论或起哄。正因如此父母的猜疑,往往让它们觉得蒙受奇耻大辱,父母的防范更多半是自欺欺人。刘先生的做法是明智的,于教育而言从地下监视转为公开协调;于女儿来说,从中得到的是宝贵的经验、落落大方的举止和健康的身心状态,何乐而不为! 对于感情丰富又不大善于控制的少男少女,一味满足于加法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刘先生的措施也并不加法为止。 青春期的

13、个体处于成长变化非常迅速的时期,此时的少男少女,对于周围世界的关注以及对于自身的提高和完善特别迫切、特别热衷。从拓展心灵和丰富精神的角度看这确属人生中难得的时机。高尚的趣味和格调,可以最有效地升华异性交往的质量。试想,一个醉心于克隆奥秘的女孩子,在与男生的谈天说地之时,话题多半会自动向生物工程领域倾斜;同样,一个迷恋于航空母舰的男孩子,在与女孩子相处时,少不了卖弄他在这方面的学识等等,由此获得对方的尊重和敬佩,也获得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刘先生因此也总是鼓励女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家庭的书架上古今名著琳琅满目,刘先生总是鼓励女儿博览群书。女儿的同学聚会从来话题多多,你吹围棋、他侃足球今天环境保护、

14、生态平衡,明日海湾战争、中东和平,很有些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气魄。您说,这样的交往,会有什么危险呢?有人说,少男少女的相互吸引和倾慕,比青年男女、比成人要纯洁得多,这话很有道理。比如,一个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在与异性交往时,总是会带有一定的功利心:相貌如何?职业怎样?学历高低?收入几何?有无进一步交往的兴趣?是否存在深入乃至缔结姻缘的可能?等等。而十几岁的青春期的孩子,面对异性伙伴时,绝大多数没有如此念头,它们只是为彼此间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所吸引,而并非成人脑子里的恋爱。所以不要轻易给子女扣上早恋的帽子。您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保证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因为青春毕竟是美丽的。 一般说,在一个青春期团

15、体中,性别意识觉醒得比较早的,关注异性并被异性关注比较早的,往往是那些身体发育比较快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在同龄人中很容易引起注意和形成中心,这与学习成绩的好坏无关。 同时,正如人们早已知道的,从总体上说,女孩子在这方面要比同龄的男孩子更敏感和早熟。在到处都充满诱惑的今天,自我保护、自尊自爱的教育对于女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那么,有些家长可能要问:孩子真的陷入早恋了怎么办呢?关于这一话题,我想等下一次与各位进行专题讨论。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你的儿子或女儿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教育必须依靠自己的揣摩和付出,这的确不容易。可是谁让我们是父母呢!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各位

16、家长:你们好!看到孩子逐渐长大,好多家长在欣喜之余,又隐隐地感到了些许无奈、些许紧张?因为有一天做家长的突然发现自己的权威性在孩子面前下降了。孩子开始变得不那么顺从,不那么易于管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只有一个:您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岁到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有人说: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有几位找我咨询的家长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听别的家长说孩子如何不听话,家长如何生气

17、,如何被气哭,都觉得不可思议,心里想带孩子还不简单吗?顶多是累一点罢了,现在才真正尝到了家长难当的滋味,别说哭了,有时真是快被气死了。还有一位家长说:长这么大也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这样的难为,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打不得,骂不得,哭不得,笑不得。在座的各位都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家长。怎样当好这一时期孩子的家长,成了我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

18、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

19、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

20、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所以多数中学生的家长都感到了累-心累! 那么怎样做好一名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呢?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欣然面对孩子的反叛。 一、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如果你对刚理完发的孩子说:什么发型,难看死了!青春期子女的反应多半是鼻孔里冷冷地一声哼!潜台词是:你懂什么!不过,如果这话是出自同学之口,那可不得了,

21、他很可能会把费了好大劲理成的心爱发型弄乱重来。 一起去公园转转吧!节假日里,父母好不容易安排妥当一次充满温馨的出游,可孩子的反应已远远不再是童年时的欢呼雀跃,取而代之的那份勉强与拖拉倒像是你让他去拔牙:非得我也去吗?更有甚者,干脆一口拒绝:不行,我和同学还有事呢。后来你才得知,所谓有事不过是陪同学或朋友去商场挑一盘磁带而已。 为了孩子的生日,父母亲转了无数商场,跑得腿脚发软,精心挑选了合体的衣服作为礼物(当然是父母认为既漂亮又大方的),可是孩子完全不领情;更让父母伤透心的是,在甜言蜜语向你争取到生日聚会的赞助以后,名单中却没有你的位置。 如果你已经有了上述类似的经验,切莫气愤伤心,因为你并不孤

22、独,有许多家长与你一样有着共同的感受;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机会,也别太早得意,因为你恐怕在劫难逃。在子女的青春期内,这是一道少不了的风景线。不必埋怨孩子没良心不懂事更不用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尽职以至孩子疏远了你。就如同孩子在三四岁时,曾有一段什么都要我自己来一样,这是又一次生命的飞跃。 心理学家对此有个十分贴切的称呼:心理断乳期。身为父母者都知道,无论是母乳还是牛奶喂养,婴儿断奶后的营养非同小可。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等样样都少不得,因为这些将替代母乳和牛奶供给孩子身体发育所必需的一切,几乎所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断奶后的营养问题都关心备至。从人的心理发展来说,青春期与婴儿断奶期十分相似,是一个心

23、理断乳期。友谊就成了心理断乳期的食粮。 在童年时代,父母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母,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是非的判断顺从父母,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等等,一切都那么自然。而到了青春期,由于独立感和成熟感的出现,使得他们绝不愿意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于父母。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自觉和迫切地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但实际上,青春期的所谓独立和成熟依然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够真正保证他们应付生活中的复杂内容。这就形成了既不愿意依靠父母,又不能够真正独立的现象。于是,就像离开了母乳却不能离开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一样,同龄人的关系密切和突出了,并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4、。因为同样的发展和变化,使得青春期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感受,体验着同样的需求,他们每个人都在完成着生活重心的转换从依附性为主到独立性为主。这些共同的感受和需求使得同龄人之间形成了深深地利益共同体,他们一同经受成长的烦恼,一同品味成长的欢欣。顺理成章,他们彼此之间最情愿也最能够提供相互需要的支持,提供相互需要的帮助。于是,他们将朋友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对友谊无比忠诚。他们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为了彼此的利益,甚至顶撞家长。他们常说:我们同学都是这样说的人家都是这样穿衣服的等等,在种种家长们看来没有道理甚至近乎荒唐的言行后面,实际上存在着一条天理,那就是,同龄人的行为准则就是我的行为准则。 即

25、使最腻爱孩子的父母,也不会盲目到让子女靠母乳或牛奶长大。对于青春期子女的交往和友谊,也应抱有同样理性的态度。友谊是他们心理断乳期的精神食粮,千万别加以剥夺或者进行阻碍,除非你想让孩子一辈子停留在童年。可以说,没有密切的同龄人关系,没有在一定程度上的与父母的疏离,孩子的青春期就是有缺憾的,他们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就是不完美的。如果你的孩子基本没有朋友,那绝对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你应当帮助他找到原因,补上这青春期的重要一课。 无论你多么爱你的孩子,都要明白这一点,在进入青春期后,最能影响他的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同龄人。社会心理学常识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他人的眼中认识自己的,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具

26、有健康的自我意识,那么请鼓励他去结交朋友,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会获得建立准确自我概念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团体活动中体验自我价值。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在休息日、节假日永远寸步不离父母左右,从来不要求去找同学、找朋友,放学后家中永远是既没有电话打进来,也没有电话打出去,你千万不要得意,以为孩子多么听话、多么守规矩,而应当引起你的警惕,你应当找孩子谈谈,想想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和别人来往。至于家长以学习、成绩为由,限制甚至阻止子女与同学来往,就更不足取,因为朋友所能给予他的,有许多是你所无法给予的,而那又是他的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 实际上,多数家长并不反对子女广交朋友,我们担心的主要是在子女交往的

27、对象上,唯恐交友不慎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常常忍不住横加干涉:你为什么要与某某来往?他我建议家长少发这样的议论。首先,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还未定型,随便的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太轻率了。其次,孩子选择朋友有他自己的标准,可能某个孩子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更可能具有你所不知道的某种可贵之处,而那正是你的孩子极为珍视和需要的:或许他们有共同的爱好足球、集邮,或许他们在性格上互补一个内向谨慎,一个开朗泼辣。另外,少男少女的友谊往往比成人纯洁得多,用成人世界中或多或少的功利甚至势利的经验来评判,本身是对他们美好情谊的亵渎。 其实,孩子能否结交到朋友,以及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说到底

28、还是取决于他自己,要靠他自己的魄力与能力,靠他自己的分辨和选择。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善良正直,诚恳待人,他的身边自然不会缺少朋友;如果你的孩子真的结交了一些不大好的朋友,恐怕首先是他自己在成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上多下功夫,在子女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完善上多下功夫。 至于与父母的疏离嘛,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亲情是割不断的。只是在这个岁月,这个年龄段,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和友谊的分量暂时超过了你。在经历这个心理断乳期的过程中,如果处理得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仅不会淡化或恶化,反而可以升华至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问题: 二、欣然面对反叛 与同龄人关系密切

29、,与家长关系慢慢疏远。这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提到疏远,提到反叛,家长们往往掩饰不住自己的激愤和失望:孩子琐起了日记;他们拒绝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他们我行我素,自作主张。一句话,简直不可理喻。青春期少年对于家长的这种疏远和逆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中国如此,在世界各地也大同小异。语言、文化背景各异的父母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同病相怜。 家长对孩子的抱怨经常伴随着生动的比较:这孩子小时候特听话,可现在你让他干什么都好象没听见一样;过去连春游时穿什么衣服都要你帮她挑,现在可好,和同学去哪里玩都不情愿告诉你;小时候嘴巴真甜,家里来了人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如今叫人蚊子声,然后往自己房间里一躲

30、,就再也不露面总而言之,孩子好象变了一个人,变得让家长颇不满意。其实,只要冷静下来琢磨一下,家长们也会发现自己抱怨得不尽合理:如果已经上初一的女儿,睡觉前还缠着你给她讲故事,或者身高已经一米六七的儿子,举着客人带来的香蕉大叫阿姨恐怕你的感觉会更糟糕。不是吗?他们确实已经长大了,他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我长大了的感觉在他们心灵中前所未有的强烈,身心各方面的变化使得他们与过去迥然不同。 实际上,疏离和逆反只是表面现象,它所包含的实质是成长规律所提出的要求。就像前面我们谈到的,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青春期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格外密切,同样是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父母的服从和依赖。我们

31、常说童言无忌,儿童时代的心理是完全坦露的,没有什么内心的秘密,对别人不设防,对家长倾吐一切,敞开心扉,没遮没拦,有什么想法脱口而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无后顾之忧。到了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了,愿意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喜欢保留自己的秘密,不愿吐露内心的真情,不轻易把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特别不愿向老师、家长等有尊严感的成人说,而是把心扉严密地闭锁起来。在家里希望有自己的小天地,常常把自己的抽屉锁上,不让别人翻看。但是,他们的内心秘密总是要发泄的,就通过写日记等办法表白自己的内心秘密,倾诉自己的真情,寻求自我安慰。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青少年,有时感到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就会产生无名的孤独感和

32、忧伤感,落落寡欢,神情忧郁,对月落泪,见花伤情。但是,从总体上说,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出现,在人的生命长河中,不但是必经的,而且有着进步的、发展的作用,推动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通过自我反省,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抑制本能的无意识冲动,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因此,无论童年时宝宝的天真烂漫多么令人留恋,你们的关系多么融洽和谐,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他已经开始迈向成人世界,这是认识的重要一步。相应的,家庭关系也需要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模式。 当你被孩子的固执和反抗气得头昏眼花时,你不能够象过去那样用命令强迫他们服从,而只能晓之以理;当孩子对家庭事务或社会问题发表高见时,你不能像过去那样说他根本不懂,这是大人

33、的事。而应当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当孩子拒绝告诉你他与某位同学通话的内容时,你不能要求他从实招来,更不能在下次偷偷用分机旁听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长大了,但他们依然爱你,他们希望并且需要你以不同于以往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仍然将他们只当成乖孩子。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其中不乏生死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请想一想,即使对待如此密切的朋友,彼此之间能够未经允许互拆信件吗?能够未经同意代做决定吗?哪怕是为对方着想、于对方有利,你会吗?当然不会!因为这样做是不道德、不尊重别人的。那么,你又为什么理直气壮地去这样对待已经十几岁的孩子呢?为什么对他的拒绝和抵制感

34、到气愤和委屈呢?我记得围城上有这么一段话,刻画了做家长的心态:一切做长辈的都不愿意小辈瞒着自己有秘密,把这秘密逼出来,是长辈应尽的责任,所以,我们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去了解孩子的秘密。我还想起中国教育报上的一句话:硬性了解孩子秘密的家长是不会尊重孩子的家长。 下面有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请记住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你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他们不会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你的命令。 、请记住你的孩子有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家庭的重大决策,比如耐用消费品和高档电器的添置、度假的方式和地点,甚至于父母工作的变换,都应当让他们知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尽可能加以采纳,因为青春期思维的敏捷,使得他们的想法比成

35、人更精彩。 、请尽可能理解你的孩子。青春期毕竟只是通向成年的桥梁,而不是真正的成年,他们的意见、判断很可能经常是不妥当甚至是荒唐的。身为家长当然可以不同意乃至反对,但在否决孩子意见的同时,你完全可以同时表达出你对他的理解虽然家长不能接受,但是家长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请让你的孩子知道界限的原则。因为他们在许多问题上还不具备独立承担和处理问题的资格,家长在某些事情上实施绝对权利是合理的。应当让孩子知道这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在哪里,不可违反的原则是什么。但是,如果你的界限和原则过多,它们就将形同虚设,会遭到或明或暗的坚决反抗。 最爱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最温馨的教育环境莫过于家庭。既然与成人关系

36、的调整与重塑是青春期的必修课,家长与其一味埋怨孩子的逆反,不如欣然面对。而且,如同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一样,家长总是比孩子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下期给大家谈谈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

37、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

38、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

39、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

40、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

41、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嫌讨厌,像话么? 、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

42、?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看这么一个镜头:有一天,女儿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

43、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晚饭后点、点,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玲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倾听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

44、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他不想让儿子像自己一样,直到长大成人,直到父亲临终才体会到父亲一直是爱自己的。不过,许多家长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长大了会知道父母当时、当年是为了自己好。事情结果纵然如此,可是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

45、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报案了! 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

46、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宫里处处受皇上宠爱,但是老太后不喜欢她,觉得她太粗野,不知书不达理。皇上也怕老太后,就命令小燕子背诗练字,结果小燕子受不了这种束缚,离家出走,在外面历经磨难,受尽委屈。在这儿咱不说小燕子怎么样,我想说一下皇上的感觉和态度,当他得知小燕子离家出走的消息以后真是气得暴跳如雷,平日里那样宠她,她竟然逃走?!小燕子回来以后,本以为皇上会惩罚他,皇上却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是非常感人的,我想让大家看一下这个片断。(放还珠格格片断)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

47、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练习: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看电视的行为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隔壁的;你有哪一样及得上他?不争气的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扫大街吧!(这样说,实际上只是发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并且让孩子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因而他会更不思进取。) 、明天开始,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这样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并没有考虑它的可行性。)、我们为你的视力担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们将协助你控制。因为我们是父母我们要对你负责。(把关心和协助明确告诉孩子。)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父母必读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